教育学]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我们常说培养小孩的创造力可以和智力一起,那么智力与创造力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从1869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出版《遗传与天才》,第一次对“创造性”进行研究以来,各国心理学家对“创造性”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家们对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
吉尔福特对这些研究的结论是:◆从一般趋势来说,智力高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也是高的。
◆智力越高者与创造力的相关程度越低。
也就是说,那些高智力者,其创造力不一定是高的。
◆智商在130以上者,创造力测验所得分数甚为分散,有的很高,有的很低。
创造力不同于智力。
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一个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的人,甚至可以是—个个性有缺陷或者懒惰的人。
但是,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
因此,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
智商极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惟有创造力极强的人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智力强就自然有创造能力了,用不着专门培养,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创造能力需要一定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做依托,但是基础知识不等于创造能力,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一个人即使有广博的知识,超群的智力,出众的能力,也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创造力。
如果知识多就能创造,那么大学毕业不就都成发明家了,中、小学生也就什么也创造不了了。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由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发明的,就说明这一道理。
创造也需要较高的智力,但一般的智力不等于创造力。
《教育学》第四章《我国的教育目的》
1、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回答培养什么人的 问题。社会主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新人应该是 以劳动为荣的。社会主义社会只存在分工的不 同,劳动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 责。
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应该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 动相结合的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生产者。我 国现行教育方针中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都是这样的劳动者。
1906年,当时的学部正式规定教育宗旨为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
1912年,当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新教 育意见》一文中,主张教育应以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 美感教育五项为教育目的。同年9月,教育部公 布了民国教育宗旨。即“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 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 道德”。
王瑞朋
(一)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
我国古代教育从先秦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从总体 上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 教育思想的主流。从反映社会要求上看,我国古 代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统治人才 ,具体表现为“读书做官”,这种教育目的价值 取向在孔子那里就已经确立。孔子本人就说过: “学也,禄在其中矣”,孔子的学生子夏也说: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从我国传统教育目的观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来看, 主要是培养个人良好的德行,养成儒家所追求 的理想人格,通过修身养性,然后达到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如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 培养所谓“君子”、“贤人”,以便能够担当 治理国家的重任。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儒家教 育追求的最高理想就是“圣人”,不过,在孔 子的心目中,圣人是很少有的,比较现实的目 的是培养“君子”。
7 28
纪《 念月 法 国日 七: 月自 革由 命引
智力与创造力
斯坦福-比纳量表
一个孩子能回答7岁孩子平均水平的问题,他有 多聪明? 比西量表的缺点:无法比较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智 力。 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进行修订时,第一次引入 智商这一概念,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来 计算智商,所以被称为“比率智商”。
年龄
测验题目
1.画一张缺腿人的画。 2.在测验者表演后,将一张方纸叠两层,成一三角 5岁组 形。 3.给下列单词下定义:球、帽子、炉子 1.分辩下列单词:飞机与风筝;海洋与河流。 8岁组 2.如果见到一个迷了路的3岁儿童,应该怎么办? 1.按相反顺序重复五个数字 12岁 2.给抽象单词下定义:如遗憾、惊奇 组 3.看出故事中的荒唐处;理解一张复杂图片上所描 述的情景。 Nhomakorabea
加德纳(H.Gardner,1983)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①语言智力 ②数学逻辑智力 ③空间智力 ④音乐智力 ⑤身体运动智力 ⑥人际关系智力 ⑦自知认识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 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对自然界 的认识
读书、写 论文、语 词理解
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一般的某种人格特征 (好奇、进取、探究、专注、热情、自信、坚 韧、自制、挑战、敢于冒险) 产品观:创造性产品的重要性 新颖性:“新的”、独创的 恰当性:有价值的 综合、多维:包括与创造活动密切联系的认 知品质、人格品质和适应性品质
3.对创造性的理解 创造性与思维方式:从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 再从聚合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和不断 深化 创造性与灵感: 灵感:个体在创造过程中,突然产生某种新 颖的形象、概念或思想的心理状态。 创造的偶然性或巧合性 不可否认偶然性或巧合性的存在及作用 知识特别是特殊知识的储备的重要性 把握机遇(悟出真理)的能力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冉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214202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而创造力与生活中的种种环境关系很大。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高智力虽非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他们有以下几种关系:(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2)高智力的人即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很低的创造力;(3)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高智力虽非高。
高创造力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责任心,勤奋度等等。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1、培养好奇心:当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的时候,正是创造力萌芽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把这股萌芽的风压制下去,我们要做得是鼓励学生进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一切的事物,这才是真正的一个启蒙者应该做得事2、鼓励发散思维:当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题,而不是仅仅从一个方面。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像船的东西,不能一刚开始就告诉学生是什么什么,而是让他自己去看是什么,并且鼓励他多想几种样子。
就是这种逐步引导的过程才会使学生真正的有发散思维,就是不要拘泥与前面的人的想法,学会有自己的一套.3、开发头脑风爆法:(1)不能对学生太过严厉,让学生不敢自己去想,反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想。
当学生有问题要问时,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老师都应该去耐心的解答。
或者甚至是在课堂上讲过的问题,学生不懂的话,他在问,就说明他在思考,这样就还是好的。
(2)而且要追求数量,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认可学生的方案,让他们有种意识,这样多想是对的。
(3)在所有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但是前提是这样的方案是足够多了以后的,而且被选择出的这个方案应该有很大的创造力,即使其他方案不对,也应该对想出这些方案的同学给以嘉奖,鼓励其积极性.4、教会学生创新方法:什么事都讲究技巧,创造力的培养也不例外。
论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论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作者:高鸽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06期摘要:关于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学术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结论,且主要是通过分析创造力与智商高低二者的关系,来分析创造利于智力的关系,国外的相关的实验也主要集中在这方面。
本文试图从总体上,智商高低以及智力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关键词:创造力;智力;关系中图分类号:B8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74-021 从总体上看,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在某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是相似的,而在另一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有差别的,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1 创造力与智力的相似之处首先,创造力和智力,都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
著名学者巴伦认为创造力与智力存在相似之处:如果将创造力定义为对刺激情景做出适应性的和不寻常的反应能力,而将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在问题解决能力的较高水平上,智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创造力。
也就是说,非常困难的、极少能被人解决的问题按其定义就需要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
[1]其次,创造力和智力的核心都是思维,简单地说因为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除此之外,创造力和智力还有很多相同的构成要素,在本文有相关的论述。
1.2 创造力与智力的差别乔治·肖克史密斯提出的创造力与智力区分方式明确简单:他认为判断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要测量的是逻辑推理或智力;而判断一个答案的好与坏,即问题解决与问题本身或情境的适应程度,测量的才是创造力。
罗强调了创造力和智力的差别,他认为在很多方式上二者不同:纽威尔、肖和西蒙认为:“创造性活动可被简单的看成特殊类别的问题解决活动,其特征是问题阐述的新颖性、不落俗套、持续性和困难性。
”创造过程与一般问题解决的主要区别在于,思考者对问题的投入程度不同;在创造的过程中,投入程度很高,而且非认知的、情感的因素大量浮现,但这些因素对有效的解决问题形成了障碍。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冉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214202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而创造力与生活中的种种环境关系很大。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高智力虽非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他们有以下几种关系:(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2)高智力的人即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很低的创造力;(3)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高智力虽非高。
高创造力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责任心,勤奋度等等。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1、培养好奇心:当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的时候,正是创造力萌芽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把这股萌芽的风压制下去,我们要做得是鼓励学生进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一切的事物,这才是真正的一个启蒙者应该做得事2、鼓励发散思维:当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题,而不是仅仅从一个方面。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像船的东西,不能一刚开始就告诉学生是什么什么,而是让他自己去看是什么,并且鼓励他多想几种样子。
就是这种逐步引导的过程才会使学生真正的有发散思维,就是不要拘泥与前面的人的想法,学会有自己的一套。
3、开发头脑风爆法:(1)不能对学生太过严厉,让学生不敢自己去想,反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想。
当学生有问题要问时,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老师都应该去耐心的解答。
或者甚至是在课堂上讲过的问题,学生不懂的话,他在问,就说明他在思考,这样就还是好的。
(2)而且要追求数量,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认可学生的方案,让他们有种意识,这样多想是对的。
(3)在所有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但是前提是这样的方案是足够多了以后的,而且被选择出的这个方案应该有很大的创造力,即使其他方案不对,也应该对想出这些方案的同学给以嘉奖,鼓励其积极性.4、教会学生创新方法:什么事都讲究技巧,创造力的培养也不例外。
第4章 智力与创造力
4、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综合结构 5、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 成分智力、情景智力、经验智力 6、PASS理论
第二节 智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历史
2、进行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必须始终要有问题 意识,问题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 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创造性教学。 (1)教学理念上要从注重“学”转变为关注 “问”。 (2)教学气氛上要激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 出问题的动机。 (3)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 出问题的能力。
人的学习风格有差异,有人喜欢视觉学习法,有人喜欢听觉学习法, 有人习惯动觉学习法。削足适履只会妨碍他们的创造性发展。 “跟你简直说不通。” 可能是由于交流风格不“匹配”。能否换一种方式或者佐以手势、 文字改善沟通效果? “没有把握的事你不要做。” 冒适度的风险和自由选择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你太幼稚了!” 也许不是学生幼稚,只是他提供了你未曾想到的视角。 “要实际点!” 梦想是青少年的一大特征,也是创造力赖以生长发育的温床。教 师不能以成人的尺子去衡量青少年心目中的“现实”。 “因为我说过这件事,所以你必须这样做。”
两头小,中间大
超常,正常,低常
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
IQ 140以上 120~139 110~119 90~109 名 称 极优等 优 异 中 上 中 才 百分比 1.33 11.30 18.10 46.50
80~89
70~79 70以下
中 下
临 界 智力落后
14.50
5.60 2.90
教育学概论-第四章知识点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育学概论-第四章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革,进而就引起各类教育的比例关系以及其中专业设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促进教育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课程门类由少到多;二是学校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三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利于教学。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领导权一定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关系到教育为谁服务和怎么服务的问题,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统治阶段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
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要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社会价值和思想品德的人,以及实现某种教育目的所要传播的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都直接受到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制约。
不同的政治制度要求培养具有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的人,自然要求传递不同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文化知识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与水平文化知识始终是教育的主要资源,而文化是教育的基础。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力和创造力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提及,但你是否真正思考过它们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内涵和关系呢?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智力。
智力通常被认为是个体在认知、学习、问题解决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能力。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智力可以通过一些标准化的测试来衡量,比如智商测试。
这些测试涵盖了数学、语言、逻辑推理等多个方面。
然而,仅仅依靠这些测试来定义智力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智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还涉及到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例如,人际交往中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等,这些都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智力并非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我们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智力水平,但在成年后,由于环境和自身努力的不同,其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那么创造力又是什么呢?创造力可以理解为产生新颖、独特且有价值的想法、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与智力相比,创造力更强调突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式。
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联系,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比如,发明家创造出改变人们生活的新设备,艺术家创作出引人深思的作品,科学家提出全新的理论,这些都是创造力的体现。
创造力并非是少数天才的专属,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力。
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这种潜力被激发和展现的程度有所不同。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一个具备较高智力水平的人,通常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更好的学习能力,这些都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高智力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创造力。
有些人虽然在智力测试中表现出色,但在面对需要创新的任务时,可能会受到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难以跳出常规,提出新颖的想法。
相反,一些智力水平看似一般的人,却可能因为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强烈的好奇心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展现出较高的创造力。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1. 解释学习的概念,并说明其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习是指通过获取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经验,从而导致行为或认知的内在或外在变化的过程。
学习是人类进入社会时期后的一种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
其次,学习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
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学习过程,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有效的学习经验,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潜力的最大发展。
2. 什么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列出该理论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并简要描述其贡献。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指认为行为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的理论。
两位重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是俄国的生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的理论。
他通过实验发现,当一种中性刺激多次与一种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时,这种中性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射。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行为的形成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斯金纳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
他认为,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产生的,而后果(奖励或惩罚)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斯金纳的贡献在于他建立了行为塑造的原则,通过设定目标、提供奖励和制定适当的惩罚来增强或减弱特定行为。
3. 请解释认知学习理论,并说明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认知学习理论是一种重视个体主动构建知识和理解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基于思考和意义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理论中,个体通过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
认知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构建知识。
其次,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挑战和任务,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和促进其思维发展。
浅谈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浅谈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管理学院国贸091 郑梦伊091893一、智力和创造力区别与联系智力也就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记忆等能力。
而创造力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
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因此,我认为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智力偏向于先天形成而创造力则需要后天加以培养。
智力是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创造力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智力偏向先天性因素,可以通过开发来提高。
创造力与后天的教育有关,可以通过不断地培养来提高。
智力会影响创造力,但并不是创造力的全部,同时创造力的提高也会促进智力的开发。
二、实例根据英国和芬兰科学家做了一项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智商最高的人群是中国、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国民,他们的平均智商高达105。
其次聪明的人群分布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他们的平均智商是100。
也就是说,小布什和老布什的智商要比至少一半中国人和至少一半美国人都要低。
就是这样一个低智商的人,照样能当上总统,能获得很高的支持率。
可见在美国,起码在政治领域,对高智商似乎并不迷信,人们更多看重的是政治家的个人魅力。
此外,说完政治界我们再看看经济界。
我们看到中国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很多都是小学文化的,美国富豪也有小学文化的,比如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
很多大学生都听说过新东方学校的创办人俞敏洪,老俞的智商也不是很出众,当年他考了三次大学才考上。
4《教育学》第四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第四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1、教育目的________。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____的实现则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____,____,____。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4、____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____的制约。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5、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____。
(培养目标)编辑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____的关系。
____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____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8、教学目标是________。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学员须知:1. 本资料为睿博教师证内部权威材料,与课程同步,任何同学不得转载和泄露,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听课资格;2.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务必及时总结巩固,结合本资料进一步消化吸收,中期达标测验题目会从中选取部分,请同学们要重视课堂听记与课后巩固的结合;9、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____的关系。
(具体与抽象)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____。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具有____、____、____,在阶段社会具有鲜明的____。
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研究
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和智力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创造力和智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差异。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创造力和智力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创造力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智力是指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
而创造力则是指个体在某个领域内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灵活性等等。
可以说,智力是“如何思考”,而创造力是“创造出什么”。
二、创造力与智力的联系虽然创造力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研究表明,在某些领域中,高智力的人更容易具备高创造力。
例如,在科学、艺术等领域中,具有高度智力的人往往也具有较高的创造力。
这是因为这些领域中需要深刻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而高度智力的人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三、创造力与智力的差异虽然创造力和智力存在联系,但是它们之间还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研究表明,具有高度智力的人并不一定具有高度创造力。
在某些创造性工作中,例如设计、写作等,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往往不需要过多地使用逻辑推理和知识技能。
因此,有些人会认为创造力和智力完全可以分开衡量。
四、激发创造力和智力的方法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激发创造力和智力。
例如,阅读书籍、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等,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提高我们的智力。
而通过学习艺术、音乐、写作等领域,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重开放自己的思维,鼓励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五、结论总之,创造力与智力虽然不同,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存在联系。
具有高度智力的人可能更容易具备高度创造力。
但是,创造力不是智力的“附属品”,而是一种独立的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智力,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知识框架图
1、体育游戏
2、基本动作练习
3、基本体操
实施途径
(一)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以激发幼儿
的活动兴趣
(二)组织多种多样的具体操作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主要途径)
(三)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和思考
(四)引导幼儿应用语言来表述和归纳自己所获得的经验
幼儿智育的原则
1、专门的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师引导与幼儿探索相结合;
3、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相结合。
[教育学]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 斯腾伯格认为,不论是基于结构还是基于过程的 单一智力理论都不能对智力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 人的智力是复杂而多层面的。他在1985年出版的 《超越IQ》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智力理 论”,作为其成分理论的修正和扩充。11年后, 他又提出了以“产品”为导向的成功智力,并将 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加入到智力的范畴中。
▪ 情境理论
▪ 这一理论把智力看作是有目的地适应、选择或塑造 个体现实生活环境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所谓“适 应”环境,是指个体与其生活环境达到某种和谐; 如果和谐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那就是“不适 应”,于是个体试图选择另一个环境以求适应;如 果个体找不到新环境,或者无法脱离现有的环境, 那么他(她)会努力塑造现有环境,这样既可以是 改变环境,也可以调整自己。总之,还是要适应环 境。
▪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9年提出 了智力三维结构论。他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智力活 动都可分为操作、内容和结果三个方面,而每个方 面又由一些有关因素组成。
教育学 第四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育学第四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第四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教育学的领域中,我们经常提到一个概念,那就是全面发展教育。
它包含了多个组成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德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德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通过榜样的力量、良好的道德环境和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来引导孩子。
同时,德育也需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二、智育智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知识获取和智力发展。
智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智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孩子的潜能。
同时,智育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多元化发展,鼓励他们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三、体育体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技能。
体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身体素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体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适当的运动量和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来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
同时,体育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通过运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美育美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补充,它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美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通过丰富的艺术体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和良好的艺术环境来引导孩子欣赏美、创造美。
美育也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和人文素养。
总之,全面发展教育的四个组成部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教育者应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注重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有机结合,为孩子提供全面、均衡的教育支持,帮助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深厚知识、健康体魄和丰富情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论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价值工程1从总体上看,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在某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是相似的,而在另一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有差别的,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1创造力与智力的相似之处首先,创造力和智力,都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
著名学者巴伦认为创造力与智力存在相似之处:如果将创造力定义为对刺激情景做出适应性的和不寻常的反应能力,而将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在问题解决能力的较高水平上,智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创造力。
也就是说,非常困难的、极少能被人解决的问题按其定义就需要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
[1]其次,创造力和智力的核心都是思维,简单地说因为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除此之外,创造力和智力还有很多相同的构成要素,在本文有相关的论述。
1.2创造力与智力的差别乔治·肖克史密斯提出的创造力与智力区分方式明确简单:他认为判断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要测量的是逻辑推理或智力;而判断一个答案的好与坏,即问题解决与问题本身或情境的适应程度,测量的才是创造力。
罗强调了创造力和智力的差别,他认为在很多方式上二者不同:纽威尔、肖和西蒙认为:“创造性活动可被简单的看成特殊类别的问题解决活动,其特征是问题阐述的新颖性、不落俗套、持续性和困难性。
”创造过程与一般问题解决的主要区别在于,思考者对问题的投入程度不同;在创造的过程中,投入程度很高,而且非认知的、情感的因素大量浮现,但这些因素对有效的解决问题形成了障碍。
[1]———————————————————————作者简介:高鸽(1983-),女,河南郑州人,助教,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论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高鸽Gao Ge(安康学院,安康725000)(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725000,China )摘要:关于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学术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结论,且主要是通过分析创造力与智商高低二者的关系,来分析创造利于智力的关系,国外的相关的实验也主要集中在这方面。
教育学 第四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智育的意义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
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它对促进社会生产力发 展、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文明进步都 具有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智慧发展,就不会 有任何科技的进步。智育能够传播、整理和 发展科学技术,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文明 进步。
二、智育的任务
(一)授予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育学》
第四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概述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 育这五育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 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 的客观需要。
二、教育组成部分中各育的相互关系 德、智、体、美、劳五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部分,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的 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一)诸育相互区别,不能相互替代或包容 (二)育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在实践中要全 面抓
4、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体育,
尤其是体操,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 5、美育对调节人们的精神,增进人们的心理 健康也大有益处。 6、美育还能促进学生掌握劳动生产技术。 二、美育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所谓感受美,就是要求学生对于艺术和现实 中的美好事物能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二)体育的任务
1、组织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
发育和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水平。 2、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技巧,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 锻炼的习惯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卫生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卫生习惯,指导他们预防疾病,保证和增 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4、在体育卫生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 思想品德。
幼儿创造力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研究
幼儿创造力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研究幼儿的创造力和智力发展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
智力发展主要是指幼儿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等基本能力的提高,而创造力则是指幼儿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能够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1. 智力发展对创造力的影响:智力发展是创造力的基础。
一个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形成丰富的认知结构,从而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基础。
此外,智力发展还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分析问题、整合信息,从而提高创造力。
2. 创造力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创造力对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创造力要求幼儿在思考问题时能够跳出常规思维,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智力水平。
其次,创造力要求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促进智力发展。
最后,创造力还要求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毅力和自信心,从而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3. 幼儿创造力与智力发展的互动关系:幼儿的创造力和智力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智力发展为创造力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创造力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智力的提高。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智力发展,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为了促进幼儿创造力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研究,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创造力和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2)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幼儿提出新颖、独特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3)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创造力和智力潜能。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共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智力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 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的人。
▪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 析的能力。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
▪ (3)视觉-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 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 视觉-空间智力发达。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经典智力理论 现代智力理论 创造力及培养
一、经典智力理论
▪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 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
出智力的二因素结构。他认为,智力是由 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构成的。 G因素贯穿于所有的智力活动中,S因素只 体现在某一特殊活动中,二者是相互联系 的。
二、现代智力理论
▪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加德纳认为,智力比IQ富有更深的内涵。在传统的
心理测量学中,用IQ分数将智力定义为一个单一的 实体。而加德纳则把智力看做由多种成分构成,他 试图以一种更为宽泛的方式来定义与心理测量学意 义不同的智力。他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 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每种 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 符号系统。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 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可能在某一两个方面是天才, 而其余方面却是蠢才,有人可能各种智能都很一般, 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各种智能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则可能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会显得很出色。
斯皮尔曼智力二因素模型
S1 G S2
2、卡特尔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Raymond B.Cattell (1905-1998)
卡特尔,美国心理学 家,60年代提出了流体智 力与晶体智力的理论,他 最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研究 人格。他对心理测验的研 究,对个体差异的测量, 以及对应用心理学的倡导, 有力地推进了美国心理学 的机能主义运动。他编制 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 应用十分广泛。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智力三元理论
元成分 成 分 亚 理 操作成分 论
知识获得成分
经
验
亚
理
论
情
境
亚
理
论
Sternberg Triarchic Theory Intelligence of Human
▪ 三元智力理论:
▪ 成分理论
▪ 在多元智力理论中,各种不同形式的智力是相互 独立的,而斯腾伯格却关注将各种智力成分组合 起来,他认为智力理论应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 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他提出人的智力 是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
▪ (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指能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 能力。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自我内省。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9年提出 了智力三维结构论。他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智力活 动都可分为操作、内容和结果三个方面,而每个方 面又由一些有关因素组成。
▪ 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第一个方面(维度)是操作, 即智力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评价五个因素;第二个方面(维度) 是内容,即智力活动内容,它有五个因素,即视觉、 听觉、符号、语义和行动;第三个方面(维度)是 结果,也就是智力活动的产品,包括单元、类别、 关系、系统、转换、含义六个因素。根据这个设想, 智力因素就有150种(5×5×6)。
▪ 斯腾伯格认为,不论是基于结构还是基过程的 单一智力理论都不能对智力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 人的智力是复杂而多层面的。他在1985年出版的 《超越IQ》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智力理 论”,作为其成分理论的修正和扩充。11年后, 他又提出了以“产品”为导向的成功智力,并将 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加入到智力的范畴中。
卡特尔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智力
G因素
S因素
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
概念释义
▪ 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指与基本过 程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 度和推理能力等,它是先天的,排除了文化 因素,几乎可以参与到一切活动中去。
▪ 晶体智力( crystal intelligence ):是后天经 验的结晶,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习 得的,是流体智力过去应用的结果。
3、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 “群因素论”。他认为能力是由一群彼此 无关的特殊因素构成的。他从56种不同测 验中,概括出7种重要因素:(1)计算, (2)词的流畅性,(3)归纳推理,(4) 记忆,(5)空间想象力,(6)知觉速度, (7)文字意义的理解。
▪ 4、智力三维结构论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 5.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 英国心理学家弗农(P.E.Vernon)1960年提出了智 力层次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结构不是立方体的 三维结构,而是按四个层次排列的结构。他把斯皮 尔曼的一般因素G作为最高层次;第二层次分为两 个因素群:言语与教育方面的因素群、操作与机械 方面的因素群;第三层次是在第二层次两大因素群 中又分出几个小因素群。言语与教育因素群分为言 语、数量、教育等,操作与机械因素群分为机械信 息、空间信息、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是各种特殊 因素,见如图6-3。
▪ 成分理论阐述解决问题时的各种心理过程,被认 为是智力三元结构的核心。它又包括三个层次的 亚成分:(1)元成分,它对执行过程进行计划 和监控,并对结果进行评价;(2)操作成分, 它接受元成分的指令,进行各种认知操作,并提 供认知反馈;(3)知识习得成分,它学习选择 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如何解决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