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生理学:泌尿系统》
②同向转运体对呋塞米(速尿)和利尿酸很敏感, 即它们能与Cl-竞争结合位点,从而抑制Na+、 Cl-、K+的同向转运,干扰尿浓缩机制(后述), 导致利尿。因此,将速尿称髓袢利尿剂。
滤过膜屏障:
I半径 II 电荷
①机械屏障对分子的半径大小的选择性
<2.0nm自由通过 2.0-4.2nm部分通过 >4.2nm不能通过
14
②电学屏障对分子电荷的选择性
电学屏障主要成因——唾液酸蛋白、nephrin
1、含有带负电荷的 物质不易通过;
2、 带正电荷的物质 较易通过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管腔膜:Na+-H+ 逆向转运体
Na+-G,AA 同向转运体
基底膜:钠泵
-AA转运
前半段机制: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钠离浓度降低
细胞内电位比膜外降低(基底膜Na +泵)
钠-氢的逆向交换 钠离子与葡萄糖,AA同向转运
-G转运 -AA转运
H+分泌 HCO3-重吸收
细胞内[Na+]升高 Na +泵
钠离子泵到细胞间隙
滤过率的变化
滤过率↑(血尿)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率↓(肾炎)
滤过率↓(大失血)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滤过率↓(结石、肿瘤)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物质转运功能
Function of Urinary Formation for Renal Tubules and Collecting
家畜解剖生理第六章泌尿系统课件
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
总结词
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 等。
详细描述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肾小囊、肾小球、肾小 管等结构。肾小囊负责收集原尿,肾小球负责过滤血液,肾 小管则负责重吸收尿液中的有用物质,同时分泌一些物质进 入尿液,形成最终的尿液。
02
CATALOGUE
家畜解剖生理第六 章泌尿系统课件
目录
• 泌尿系统的概述 •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 输尿管的解剖与生理 •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 尿道的功能与结构
01
CATALOGUE
泌尿系统的概述
泌尿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总结词
泌尿系统是家畜体内的重要排泄系统,负责调节体液平衡、排除废物和多余物 质的功能。
详细描述
腰部位于第1-2腰椎前方,骨盆部位于骨盆侧缘,壁内部位于膀胱壁内。
输尿管直径约为2-3厘米,管壁厚约2-3毫米,具有蠕动功能,有助于尿液的输送。
输尿管的生理功能
输尿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送 尿液从肾盂到膀胱。
当肾脏产生尿液后,尿液通过 肾盂流入输尿管,在输尿管内 形成尿液流,并输送至膀胱。
输尿管的蠕动有助于尿液的输 送,同时输尿管的上皮细胞能 够吸收和分泌一些物质,如水 、电解质和尿素等。
输尿管的排泄机制
当尿液进入膀胱后,膀胱壁肌肉的收 缩将尿液从膀胱中排出,即排尿。
输尿管的排泄机制还包括尿液的浓缩 和酸化等过程,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 稳定。
排尿时,输尿管会发生节律性蠕动, 将尿液逆向输送回肾脏,以协助排尿 。
04
CATALOGUE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膀胱的解剖结构
膀胱是家畜体内的一个空腔器官 ,位于骨盆腔内,呈梨形或锥形
泌尿外科解剖与生理学
尿液的排泄调节: 包括抗利尿激素、 醛固酮等激素的调 节
肾脏是调节体 内水分和电解 质的主要器官
肾脏通过调节 尿液的生成和 排泄,维持体 内水和电解质
的平衡
肾脏还能调节 血压和血液中
的酸碱平衡
肾脏的调节作 用对于维持人 体正常生理功
能至关重要
输送尿液:输尿管负 责将肾脏产生的尿液
输送到膀胱
维持尿液酸碱平衡:输 尿管参与维持尿液的酸 碱平衡,防止尿液过酸
尿道的功能:排出 尿液,维持尿液的
排出压力
尿道的结构:分为 前列腺部、膜部和
海绵体部
尿道的疾病:尿道 炎、尿道狭窄、尿
道结石等
泌尿系统的生理功 能
过滤血液:肾脏通过过滤血 液,去除多余的水分、电解 质和废物,形成尿液。
调节电解质平衡:肾脏通过 调节电解质的排泄,维持血 液中的电解质平衡。
调节血压:肾脏通过调节血 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影响 血压。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 断与治疗
尿常规检查:检测尿液中的 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
指标
添加标题
超声波检查:观察肾脏、膀 胱等泌尿系统器官的结构和
功能
肾活检:通过手术取出部分 肾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诊断肾脏疾病
尿路造影:通过注射造影剂, 观察尿路的结构和功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尿培养:检测尿液中的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
泌尿外科解剖与生理 学
汇报人:XX
目录
泌尿系统的解剖
泌尿系统的生理功 能
泌尿系统的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 断与治疗
泌尿系统的解剖
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 侧,紧贴腹主动脉
肾脏分为左肾和右肾,左 肾略高于右肾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ppt)
① H+的分泌:
意义: 排酸保碱 维持酸碱平衡 (2)NH3 的分泌 (3)K+ 的分泌
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99%被重吸收
终尿 1-2L/天
有效滤过压
GFR
4. 肾血浆流量 虑过平衡点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加快 GFR
很快达到
二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1.概念
重吸收: 指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 到血液中的过程
2. 重吸收方式 1)被动重吸收: 2)主动重吸收:
3. 重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 ◇差异性 ◇有限性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促进肾小管对
NaCL和水的重吸收
增加肾素的分泌 增加RAAS的活动
二、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1.来源
第四节 排尿及调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二、排尿反射: S:膀胱内压力
感受器:膀胱牵张感受器
传入N:盆N(+)
中 枢:脊髓骶段
大脑皮质(高级)
传出N:盆N(+)
滤过平衡: 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 滤过停止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示意图
(三)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
1. 大失血、休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有效滤过压
GFR
2. 囊内压 肾结石、肿瘤等
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GFR
3. 血浆胶体渗透压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 泌尿系统
1.尿的成分和性质
尿量:正常成人 1~2L/d;正常约1500ml/d
少尿:150—500ml/d; 无尿:100ml/d以下; 多尿:2500ml/d以上
成分:来源于血浆,水:95~97%,
固体物质:3~5%
无机物:Na, K; NaCl
有机物:尿素、肌酐、尿酸、氨、胆色素等
理化性质:淡黄色,
pH 5.0~6.0,受食物影响大。
肾门
内
侧
肾盂
缘
肾窦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 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央部凹陷,称肾门。 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 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肾 蒂。肾蒂由上到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 盂。
• 由肾门深入肾实质之间的腔隙称肾窦 ,窦 内容纳肾盏、肾盂、肾血管及脂肪组织等。
1.2 位置
腹后壁,脊柱两侧;
2、肾的微细结构
• 2.1肾单位(nephron):肾的基本功能单位, 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每个肾 脏是由12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
• 2.1.1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肾小球, 肾小囊
• 2.1.2 肾小管(renal tubule):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远端小管
• 肾髓质在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15~20个肾 锥体组成,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锥体的尖端钝圆, 伸向肾门,称为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孔, 肾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内。
• 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性小管,围绕肾乳头,每侧 约有7~8个肾小盏。 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 大盏,肾大盏约有2~3个。由肾大盏合成一个扁 平漏斗形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弯向下行,移 行为输尿管。
滤过血液变稠
滤过膜和有效滤过压的情况只提供了 原尿生成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还 需满足时间(或血流速度)的条件。
泌尿系统概述-资料
2)饮食护理:控制水分和钠盐的摄入,给予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5g,重症 者<2g。每日进液量控制在每日排尿量加上 500ml为宜。同时,给予高热量、富含维生 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病人肾功能低下, 宜优质低蛋白饮食。
(2)病情观察
24h出入液量 体重 腹围 水肿消长情况 有无电解质紊乱 生命体征 尿常规、肾功能变化
(3)疼痛护理
1)药物应用 2)局部按摩或热敷 3)针灸疗法 4)放松疗法
(4)用药护理
1)抗生素 2)抗胆碱能药物
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嘱病人按时、按 量、按疗程服药
(5)保健指导
多饮水、勤排尿、个人卫生、避免劳累 体育锻炼、加强营养
2.焦虑
(1)心理评估 (2)心理支持 (3)选择合适的便器及排尿方式 (4)放松技术 (5)告知研究进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末页
上图
返回
系统解剖: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
概述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总目录
返回
末页
肾 (Kidney)
系统解剖: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
概述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总目录 末页
三、位置:“八”字 形、左高右低。
居脊柱两侧,腹膜后 方,紧贴腹后壁的上 部,略呈“八”字形。 一般:
二、形态:图片
膀胱的形态与充盈程度有关,空虚时呈三棱椎体 形,充盈时呈卵圆形,分尖、体、底、颈四部分。 ☆膀胱三角: ☆输尿管间襞:
下页
系统解剖: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 膀胱(Urinary bldder)
概述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总目录
三、位置:图片 受充盈程度、年龄的影响,成人的居盆腔的前部。 前方—耻骨联合 后方—男性(精囊、输精管壶腹、直肠),女性(子宫、阴
人体解剖学第六章泌尿系统
定期随访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随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合理用药,避免药物对泌尿系统的损害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了解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 馈。
泌尿系统的位置与毗邻
位置
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输尿 管沿腹膜后壁下行至盆腔,膀胱 位于盆腔内,尿道起始于膀胱颈 部,终于尿道外口。
毗邻
肾脏与肝脏、脾脏、胃等器官相 邻,输尿管与卵巢、子宫等器官 相邻,膀胱与直肠、子宫等器官 相邻。
泌尿系统的生理意义
01
02
03
04
维持内环境稳定
通过排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保证内环境的稳定。
05 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与诊 断方法
尿液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
通过对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可以初步判断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尿沉渣检查
通过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进 行显微镜检查,可以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
尿蛋白检查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判断肾脏的滤过功能是否正常, 有助于诊断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肾脏的生理功能
排泄功能
通过生成尿液排出体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调节水、电解质以及酸 碱平衡。
内分泌功能
肾脏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激肽等,参与 调节血压、红细胞生成和钙磷代谢等生理过程。
03 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构 与功能
系统解剖学之泌尿系统
精囊
2021/8/25
膀胱位置随尿量不同而变化
2021/8/25
(二)、形态:尖、底、体、颈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颈
2021/8/25
膀胱底
膀胱 输尿管
(三)、内面结构
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
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 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 间的三角区域。此区粘膜 光滑无皱襞,是肿瘤和结 核好发部位。
四. 乳房
1.位置:
胸前部,胸大肌表面
2.形态:
胸
呈半球形,中央有乳头,
大 肌
乳头顶端有输乳管的开口。
3.结构:
由皮肤、皮下脂肪、纤维组织 和乳腺构成。 有15- 20个乳腺叶。
乳腺小叶 乳房悬韧带 输乳管
输乳孔 乳头
2021/8/25
乳房脂肪体
会阴 perineum
狭义:肛门与外生 殖器之间。亦称产 科会阴。 广义:封闭骨盆下 口的所有软组织。 分为尿生殖区和肛 区。
生殖腺(卵巢)
内生殖器 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
组成
附属腺(前庭大腺)
外生殖器
2021/8/25
(一) 内生殖器
1. 卵巢(产生卵子)
卵巢悬韧带
位置:位于骨盆侧壁的 卵巢窝内
形状:呈扁卵圆形
固定卵巢的韧带:
卵巢
卵巢悬韧带
输卵管
卵巢固有韧带
子宫
卵巢固有韧带
2021/8/25
2. 输卵管(输送卵子的管道)
2021/8/25
小结
1.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 睾丸及附睾的形态与位置。 输精管的分部,输精管结扎的常用部位。 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结构特点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1.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1.1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2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排泄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产生尿液。
1.3 输尿管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
1.4 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它的排空是由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的协调收缩控制的。
1.5 尿道是连接膀胱和外部的管道,用于将尿液排泄出体外。
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1 肾脏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皮质和肾髓质。
2.2 肾小球起着过滤血液的作用,将滤出的废物和过剩的物质转化为尿液。
2.3 肾小管对尿液进行再吸收和分泌,调节体液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和稳定性。
3. 形成和排泄尿液3.1 肾小球的滤过和再吸收3.2 肾小管对尿液的进一步处理和调节3.3 尿液的排泄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储存,并最终由尿道排出体外。
4. 泌尿系统的生理调节4.1 肾脏对水盐平衡的调节。
尿液的含水量和浓度通过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来调节,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4.2 肾脏对血压的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体液的容量和血管阻力来维持血压的稳定。
4.3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肾脏能够调节体液中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维持酸碱平衡。
第二部分:泌尿系统的疾病和常见问题1. 肾脏疾病1.1 慢性肾病。
指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体内废物和水电解质无法正常排泄。
1.2 肾结石。
由于尿液中某些物质结晶沉淀而形成,引起尿路梗阻和疼痛。
1.3 肾炎。
又称为肾小球肾炎或肾小管间质肾炎,是一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炎症性疾病。
2. 尿路感染2.1 膀胱炎。
由细菌侵入膀胱引起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和尿痛。
2.2 肾盂肾炎。
是一种泌尿系统感染,常伴有发热、腰痛和全身不适。
3. 泌尿系统肿瘤3.1 膀胱癌。
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吸烟、化学品接触等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3.2 肾脏肿瘤。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肾脏肿瘤,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血尿等症状。
泌尿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肾小球滤过作用主要依赖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的滤过膜。 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包括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和上皮细 胞层。这三层结构具有不同的孔径和电荷选择性,共同决定 了肾小球滤过作用的特性。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及调节
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对原尿中的有用物质进行重吸收,同时排出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多余水分。肾 小管通过主动转运、被动转运等方式对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等物质进行重吸收。
常见疾病及危害
尿路感染
肾结石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炎症,表现为尿频 、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 能受损。
尿液中晶体物质沉积在肾脏内形成的结石 ,可引起腰痛、血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 致尿路梗阻和肾功能衰竭。
肾炎
肾衰竭
肾脏的炎症性疾病,包括急性肾炎和慢性 肾炎,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症 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减退。
调节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例如,抗利尿激素可 以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 代谢活动也可以影响重吸收过程。
03
输尿管结构与功能
输尿管位置、形态及走行
位置
输尿管位于腹膜后,沿腰 大肌内侧的前方垂直下降 进入骨盆。
泌尿系统与神经系统关系
排尿反射
01
排尿过程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当膀胱充盈时,会刺激感受器
产生神经冲动,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排尿反射。
尿道括约肌控制
02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尿液的排出
。
疼痛感知
03
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等疾病会引起疼痛,这些疼痛信号通过
泌尿系统解剖与功能
泌尿系统解剖与功能泌尿系统是人体中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水平衡的重要系统。
它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承担着过滤血液、生成尿液和将其排出体外的功能。
一、泌尿系统解剖结构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人体通常有两个肾脏,位于腰部的背后腹膜腔内。
每个肾脏由肾实质和肾盂组成。
肾实质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场所。
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初尿,然后通过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作用进行精细调节,最终形成尿液。
肾脏旁边的输尿管是将尿液从肾盂输送到膀胱的管道。
输尿管通过蠕动运动将尿液推入膀胱,同时有一个括约肌防止尿液的逆流。
膀胱是一个位于盆腔内的储存器,能够容纳一定量的尿液。
膀胱的顶部由输入输尿管和底部的输出尿道组成。
排尿时,膀胱的平滑肌通过神经调节收缩,将尿液推送到尿道,从而排出体外。
尿道是连接膀胱和体外的管道。
在男性中,尿道较长,不仅负责排尿,还负责精液的排出;而在女性中,尿道较短,仅用于排尿。
二、泌尿系统的功能1. 产生尿液:泌尿系统首要的功能是通过肾脏过滤血液,形成尿液。
肾小球的滤过过程使水、溶质和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初尿。
随后,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下,初尿经过精细调节,最终形成尿液。
2. 调节水平衡:泌尿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产生,保留水分;而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产生,排出多余的水分。
3. 维持电解质平衡:肾脏还可以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在尿液形成的过程中,肾单位会选择性地重吸收或排泄特定的离子,从而维持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4. 清除废物和毒素:泌尿系统通过排泄尿液来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尿液中包含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一些草酸、尿素等有害物质,及时排出有助于保持机体的健康。
5. 维持酸碱平衡:肾脏具有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功能。
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泌作用,肾脏可以排除体内过多的酸或碱,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
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腹段 盆段 壁内段12
输尿管的位置与形 态
输尿管位于腹后壁腹膜 深面。为成对细长肌性 管道,能作有节律性蠕 动。
长度平均男性为26.5cm, 女性为25.9 cm,管径 0.5—0.7cm。
0.6cm结石可自行排出
2024/7/20
13
输尿管壁内段
1.5CM
斜行
膀胱充盈时, 壁内部管腔闭合, 防止尿液返流入 输尿管
女性尿道 特点: 短--5cm 直 宽
开口于阴道前庭
2024/7/20
20
●肾脏的功能解剖和血液供应
• 肾脏=肾单位+肾小球旁器+肾间质+血管、神经 • 肾单位是肾脏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单位
近端小管
肾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2024/7/20
21
(1)肾小体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盘曲而成的血管球
滤过分数表明,流经肾脏的血浆约有 1/5由肾小球滤过进入了囊腔,形成原尿。
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取决于有效滤过 压、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等因素。
2024/7/20
32
(二)、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滤过膜 : 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肾小囊中超滤液之间
结构屏障。
⑴、机械屏障: ① 血管内皮细胞: 在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层可见有缺
浓缩和稀释具有重要意义
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2% 。 非等渗性重吸收 →决定尿量多少
主要继续重吸收部分水和NaCl。 并且 在重吸收Na+和Cl-的同时伴有K+和H+的分泌。重吸 收水时受到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等体液因素的调节,
有效滤过压是滤过 的动力
解剖学部分-泌尿生理
4. 马肾
属于平滑单乳头肾,不仅肾叶之间 的皮质部完全合并,而且相邻肾叶间髓 质部之间也完全合并,肾乳头融合成嵴 状,称为肾嵴。右肾略呈三角形,左肾 呈豆形,位于最后二三肋骨椎骨端和第 l~3腰椎横突腹侧。
二.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一)输 尿 管
(二)膀 胱
(三)尿结构 肾位于最后几个胸椎和前3个腰椎腹侧,左、 右各一。 营养状况良好的动物,肾周围有脂肪包裹, 叫肾脂囊。 肾的内侧缘凹人叫肾门,是输尿管、血管(肾 动脉和肾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地方。 肾门深入肾内形成肾窦,是由肾实质围成的 腔隙,以容纳肾盏和肾盂。 肾的表面包有一层薄而坚韧的纤维囊,也称 被膜。健康动物肾的纤维囊容易剥离。
2. 猪肾 属于平滑多乳头肾。肾叶的皮质部 完全合并,但肾乳头仍单独存在。左、 右肾呈豆形,位于最后胸椎和前3个腰 椎横突腹侧。每个肾乳头与一个肾小盏 相对,肾小盏汇人两个肾大盏,后者汇 成肾盂,接输尿管。
3. 羊肾和犬肾 均属于平滑单乳头肾。两肾均呈豆形, 羊的右肾位于最后肋骨至第2腰椎下,左肾在 瘤胃背囊的后方,第4、第5腰椎下。犬的右 肾位置比较固定,位于前3个腰椎椎体下的下 方,有的前缘可达最后胸椎。左肾位置变化 较大,当胃近于空虚时,肾的位置相当于2-4 腰椎椎体下方。当胃内食物充满时,左肾更 向后移,左肾的前端约与右肾后端相对应。 羊和犬的肾除在中央纵轴为肾总乳头突人肾 盂外,在总乳头两侧尚有多个肾嵴,肾盂除 有中央的腔外,并形成相应的隐窝。
(1)血管球 (如图) 一团毛细血管,入球动脉粗,反复 分支后又汇成一条较细的出球动脉。管 壁的内皮细胞有许多小孔,所以有滤过 能力。 血中的水分、尿素、尿酸和一些营 养物质都能滤出,形成原尿。
(2)肾小囊 包在血管球外的双层杯状囊。分壁层与脏 层,两层之间为囊腔,壁层的细胞为单层扁 平上皮,脏层的细胞为多突扁平细胞,称足 细胞,相邻足细胞的突起互相嵌合,附着在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基膜上,突起之间有裂 孔,足细胞是重要的滤过装置,突起的膨大 或缩小可调节管腔,控制滤过液的分子及滤 过量。
解剖学教学设计泌尿与生殖系统结构
04
CHAPTER
泌尿与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及临床表现
尿路感染
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可能伴有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
肾结石
腰部或腹部疼痛、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尿路梗阻和肾功能损害。
肾炎
包括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尿液和排尿。
膀胱功能
尿道位置与形态
尿道起始于膀胱颈部,终于尿道外口,女性尿道短而直,男性尿道长而弯曲。
尿道功能
尿道的主要功能是排出尿液和生殖细胞(男性)。
尿道内部结构
尿道内部有粘膜层、肌层和海绵体三层结构,粘膜层有皱襞和尿道球部。
03
CHAPTER
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
前列腺
分泌前列腺液,为精子提供营养和生存环境。
A
B
C
D
实验前准备
确保实验器材和试剂齐全,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个人防护
穿戴好实验服和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确保个人安全。
安全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废弃物处理
实验结束后,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保护环境。
06
03
02
01
前列腺疾病
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症状,以及会阴部不适、性功能障碍等。
妇科疾病
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瘙痒、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不孕。
性传播疾病
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红斑、丘疹、溃疡等症状,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感。
92系统精讲-泌尿生殖系统-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精选文档】
1.关于肾单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每个肾约100万个肾单位B.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C.集合管不属于肾单位D.是肾脏的基本单位E.两侧肾共约200万个肾单位【答案】:B【解析】:考察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2.泌尿系统不包括以下哪个部分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前列腺E.尿道【答案】:D【解析】:考察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有关的血管和神经组成,前列腺属于内分泌器官。
3.肾脏不分泌以下哪种激素A.肾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激肽释放酶D.前列腺素E.血管升压素【答案】:E【解析】:考察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
肾脏分泌的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有:肾素、前列腺素、激素释放酶、促红细胞生成素、1α-羟化酶等。
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视旁核的神经元分泌,它在细胞体中合成。
4.肾脏哪一个部位分泌肾素A.肾小球基膜B.肾髓质C.肾小管D.肾小球系膜E.肾小球旁器【答案】:E【解析】:考察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
肾素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其分泌主要受交感神经、压力感受器的调节,体内钠量也可调节其分泌。
5.肾脏生理功能不包括A.清除代谢废物B.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C.产生多种激素D.维持机体内环境E.分解毒物作用【答案】:E【解析】:考察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
肾脏不仅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不仅通过尿液排泄机体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且可产生多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
6.下列哪项不是肾脏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A.前列腺素B.降钙素C.促红细胞生成素D.肾素E.1,25-二羟维生素D3【答案】:B【解析】:考察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
肾脏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①肾素:肾素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②前列腺素(PG);③激肽释放酶;④红细胞生成激素(EPO):机体组织缺氧时,肾脏产生EPO增多,刺激骨髓红系增殖、分化、使红细胞数目增多和血红蛋白合成增多。
泌尿生理PPT课件
05
03
尿蛋白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或仅含微量蛋 白质,若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脏疾 病。
04
尿糖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糖 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或肾小管功能受 损。
肾功能检查方法及评价指标
血清肌酐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
标。
尿素氮
反映肾脏排泄功能,与 肌酐一起用于评估肾小
球滤过率。
THANK YOU
泌尿生理PPT课件
• 泌尿系统概述 • 尿液生成与排泄 • 泌尿系统调节机制 •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及其生理改变 • 泌尿系统检查方法与评价指标 • 总结与展望
01
泌尿系统概述
泌尿系统组成与功能
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功能
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肾脏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闭塞,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最终 导致肾功能衰竭。
肾小管疾病及其生理改变
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酸性物质在体内潴留,引起代谢性 酸中毒。
Fanconi综合征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从尿中大 量丢失。
肾小管坏死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液生成与排泄过程
深入探讨了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尿液生成环节,以 及膀胱储存和尿道排泄等过程。
泌尿系统疾病及其诊治
系统介绍了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等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 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深入研究泌尿系统生理机制
进一步揭示尿液生成和排泄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为泌尿系 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一)肾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
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1.肾小体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的球状结构。
肾小球也称为血管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分成4~8个毛细血管小叶,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于血管极。
肾小囊由内外2层组成,内层为肾小囊的脏层,紧紧包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在脏层和毛细血管内皮间有共同的基膜;外层称为壁层,是肾小囊的外壁,壁层与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连接。
内、外2层之间为一囊腔,与近端肾小管的管腔相连通,原尿经肾小球滤出后经该囊腔进入肾小管。
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可分为3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肾小囊的脏层)。
上述任何一种屏障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
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2.肾小管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近、远端小管又分为曲部(分别称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直部2段。
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
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①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物质被选择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
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②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
③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在机体缺水时,组织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3.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者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肾
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
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1.肾小体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的球状结构。
肾小球也称为血管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分成4~8个毛细血管小叶,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于血管极。
肾小囊由内外2层组成,内层为肾小囊的脏层,紧紧包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在脏层和毛细血管内皮间有共同的基膜;外层称为壁层,是肾小囊的外壁,壁层与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连接。
内、外2层之间为一囊腔,与近端肾小管的管腔相连通,原尿经肾小球滤出后经该囊腔进入肾小管。
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可分为3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肾小囊的脏层)。
上述任何一种屏障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
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2.肾小管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近、远端小管又分为曲部(分别称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直部2段。
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
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①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物质被选择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
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②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
③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在机体缺水时,组织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3.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者组成。
肾素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可以感受肾入球小动脉内压力和血容量的变化,当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肾内灌注压下降,入球小动脉内压力下降,肾素分泌增加。
肾素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Ⅲ,它们均可通过收缩血管和增加细胞外液量两种作用而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较强,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较强,血管紧张素Ⅲ的容量效应较强。
通过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4.肾的皮质和髓质肾的皮质和髓质内含有大量肾单位和许多集合小管,构成肾的实质部分。
在这些结构之间,含有少量结缔组织,称为肾间质。
内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穿行。
肾皮质可产生1羟化酶,使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从而调节钙、磷代谢。
肾脏髓质中的间质细胞能分泌前列腺素,主要有PGE2、PGA2及少许PG2a,前两者能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促进水钠排出,使血压降低;PG2a则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肾皮质内所含缓激肽释放酶促使激肽原生成激肽(在肾脏主要为缓激肽),对抗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使小动脉扩张,增加肾血流量,促进水和钠的排泄,使血压降低。
此外,激肽释放酶还可促使前列腺素的释放。
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3类激素共同调节肾的血液循环和肾小球滤过,并与其他激素共同维持血压和水盐代谢平衡。
此外,当机体组织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激素(EPO)增多,刺激骨髓红系增殖、
分化,使红细胞数目增多和血红蛋白合成增多。
同时,肾脏是肾外分泌的许多激素如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降钙素等作用的重要靶器官,也是降解一些肾外激素如促胃液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的主要场所。
(二)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输尿管输尿管是1对细长的肌性管道,起于肾盂,止于并开口于膀胱,全长25~30cm。
输尿管全长粗细不等,有3个狭窄部,即输尿管的起始部、跨越髂血管处、膀胱壁内,是结石易滞留之处。
2.膀胱膀胱是贮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有较大的伸缩性,成人一般容量为300~500ml。
膀胱的肌层由平滑肌纤维构成,又称逼尿肌,在尿道口有较厚的环行平滑肌,形成膀胱括约肌(尿道内括约肌)。
3.尿道尿道是膀胱通到体外的排尿管道。
男性尿道起始于膀胱的尿道内口、终于尿道外口,成人平均长18cm,尿道全程有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3处狭窄,是尿路结石最易滞留处。
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宽、短、直,起于尿道内口,以尿道外口开口于阴道前庭,长约3~5cm,由于女性尿道宽、短、直,后方又邻近肛门等原因,因而易患尿路逆行感染。
4.排尿尿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动作称排尿。
排尿是一种反射动作,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进排尿;交感神经兴奋时,则阻止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