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鸿沟”
弥合城乡在线教育的数字鸿沟
弥合城乡在线教育的数字鸿沟作者:祝怀新来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27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执政党、国家和整个社会面临的重大命题。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教学秩序,在线教育成为应急状态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与城区相比,乡村网络教学技术还难以充分保障,在线教学平台承载力有限,乡村师生信息素养较低以及在线教学观念滞后等,进一步凸显了城乡在线教育之间的数字鸿沟。
城乡在线教育在信息生产、信息使用、信息意识和信息支付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乡村师生在接触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机会和能力方面均处于显著劣势当中。
由此可见,城乡在线教育数字鸿沟本质上是城乡师生接触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城乡分化状态,这种信息差距及其发展态势也被称之为“信息分化”。
有学者将“这些机会和能力的组合称之为信息可行能力集合”①。
根据信息生产、使用、支付和扩展的客观完整过程,乡村师生在信息接触和使用方面的可行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教育信息生产环节,乡村教育的适切性,即智慧教育产品和教育信息资源的供给方开发的信息化产品对于乡村教育的适合程度。
只有在教育信息供给方提供契合乡村在线教育的信息化产品与服务的时候,发展乡村数字教育才具备技术的可能性。
第二,在教育信息接入和扩展方面,乡村教育的可及性,即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就绪程度,以及信息资源向落后乡村地区的有效传递和开放共享程度。
第三,在教育信息消费方面,乡村学生家庭的可担性,特指乡村居民在教育信息产品和信息资源的消费过程中是否具备支付能力。
第四,在教育信息使用方面,乡村师生的知能性,即乡村师生是否具有使用现代通信技术改善教与学现状的意识和意愿,是否掌握相关的教育信息技术知识,是否具备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应用的能力。
互动教学与和谐师生——亦谈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
、Leabharlann 完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个接纳性 、支持性 、宽容性 的课堂能给学生 以心理上 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强调 “ 应试 ”的化学课让学生感到 “ 不得不接受” “ 紧张 ” “ 压抑 ”。注重人文关怀、崇 尚素 质提高的新教改化学课就应该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 、发掘 与提升 ,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理性和智慧的力量 ,体 验 到 创造 和 成 功 的 欢 乐 。
三 、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人格修 养
在师 生互动 中,教师是 以整个身心与 学生进行交往 的, 有时要超越学科的界限 ,有 时则要逾越师生 的鸿沟 。教师只 有真正地热爱学生 、热爱所从事 的事业 ,发 自内心地感 到有 必 要 对 学 生 的 思 想 、 品 德 、 世 界 观 、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加 以积 极的引导 ,就会在 内心深处产生强有力 的动力 ,并将转化成 长远 的行为 ,与学生融为一体 。这些行为就构成 了师生 的相 互作用,并为整个互动过程 的演进提供 了准则 。 和谐 的师生关系 ,孕育着 巨大的教育 “ 亲和力 ”,师生 适当 的沟通足可 以改变教育 。因而互动教学需要培养融洽 的 师生感情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需要: ( )做学生的 “ 一 知心”朋友 沟通是师 生和谐的 内涵,信任是师 生和谐的桥梁 ,尊重 学生是和谐师 生的基础 ,民主 、平等 是师 生和 谐的体现 。因 为学生是有感情需要 的,他们渴望理解 ,需要 从教师这里得 到尊重 、友爱 、温暖 、情谊和教 诲,当这种情感 需要得 到满 足后 ,他们会 以更大 的激情上好化学课 。所 以我在 教学中改 变 了传统 的 “ 师徒如父子 ”的师 生观 ,上第一节课 时就 向大 家介绍我 的 “ 三缺点三优点 ”,把真实 的我呈现给学生 ,让 他们 了解我、请他们包容我和支持我 ,达到 了心声 的共 鸣。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热情,对课堂内容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3)评价方式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记忆,而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
(2)练习题目的设计过于注重答案的正确性,忽视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训练。
(3)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导致学生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思维的培养。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对概念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小学数学概念简单,无需深入讲解。
(2)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停留在表面,未能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3)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概念辨析和运用,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实践,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下文中,我们将对教学实践与思考、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再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具体措施包括:- 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 教学内容设计应围绕核心素养,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以生为本的尝试
这种 “ 物细 无声 ” 的方 法 ,真正 使学 生体 润
会到我要学 ,我会学 ,我也能学好 ,享受学 习的乐
趣。
三 、活 化 课 堂 教 学 ,落 实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教学 的本 质既不 是单 向传 输 的过程 ,也并 不 是所谓师生对话或师生交往 ,抑或师生互动 ,而是 在教师帮助下的学生的 自主学 习。在教学过程 中,
知识本身 的理解 ,认识其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 ,体
会到数学发 明创造过程 中的智慧 ,培养学生正确的
数学思维方式 ,而且通过数学史的学 习 ,能够让学
报纸 的厚度是多少 ?你相信这时报纸的厚度可以在 地球 和 月球 之间搭 桥 吗? ”作 为本节课 的情 景 引
入。
生把 握数学 发 展 的概 貌 ,从整 体上 加 以认识 和把
育真 谛认识 的不断追 寻 和探究 的深层 化 ,教学 思
中所使用 的 “ 先Leabharlann ”解法及时肯定和表扬 ,激励他
们更加 自觉地学 习。尤其是邀请后进学生上黑板演
想 、教学 理论 、教学方法也随之从传统走 向现代 , 因此教育 教学以学生为本 ,促进学生 的发展 ,使教 育从 “ 师本”向 “ 生本 ”教育 的转变 ,成为不可逆 转 的大趋 势。 下面结 合 自己多 年 的教 学 实践 ,从 “ 发扬 民
学 生大 胆 回答 问题 ,若 学生 回答不 畅时 ,给予 诱
导 、期待 的情感 ,起到激励效应 ;若 学生 回答正确
素质 教 育 要 求 教 师 在 教 学 时应 面 向全 体 学 时 ,给予赞许 的情感 ,使学生心理上得 到满足 ,激
生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对学生树立 “ 天生其人 必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作者:崔振玉来源:《黑河教育》2019年第11期[摘要]师生互动主要是教师通过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动起来,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强化师生互动的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精心设计问题,增强互动效果;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师生互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但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每当上数学课时都愁眉苦脸,硬着头皮去学、机械地去学,没有一点灵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启发智慧、激发情感的过程。
那么,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进行适当的师生互动,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和谐、愉快的,可是过去的教室就像一座庄严的法庭,教师就像一位神圣的法官,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没有申辩的自由,即使教师讲错了,也没有学生敢站起来反对,更不要说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了。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是没有办法实现师生互動的。
要想实现师生互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民主平等、心理相容、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和释放。
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要富有情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让课堂充满趣味,光靠巧妙别致的导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小学数学实施“体验学习”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 2 . G635
人 的学习活动 , 主要有三种 形式 , - 二 是体 验学习 , 二是 发 现学 习, 三是接 受学 习。体验学 习, 是人最 基本 的学 习形式 , 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过反复观察 、 实践、 习, 练 对情感 、 行为 、 事物 的内省体察 ,最终认识 到某些可 以言说或 未必能够言 说 的知识 , 掌握 技能 , 成行为 习惯 , 至形成某 些情 感 、 养 乃 态度 、
每 次计算利息 时总 能结合实际把所 得利息 的利 息除掉 。 3 8
于用实 践的眼光处理 力求把教 学 内容设计成物 质化活动 ,让 学生体验“ 做数 学” 的快乐 。 三、 合作 交流— —让学 生体验“ 说数学”
Hale Waihona Puke 为指 导, 用活 用好教材 , 创造 性地 教 , 让学生经历 学习过程 , 充
分体验 数学学 习, 受成功 的喜悦 , 感 增强信 心 , 从而达 到学会
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 。学生实践操作 中体验 ‘ 数 学” 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 数学” 在联 系生活中体验 “ 儆 , 锐 , 用数
学” 。学生体验学 习, 是用心灵去感悟的过程 , 在体验 中思考 、 创造 , 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高学生 提 的数 学素养。
关键词 体验 再创造 做数 学 说数 学 文献标识码: A 用数 学 文章编号:0 27 6 (0 0 1.0 80 10 .6 12 1 )20 3 —2
学 习的 目的。
一
、
课 前关注学 生值得体验 的 内容
小学生 由于缺乏生活 的经历 , 有些知识 学起 来感到吃 力, 这 就需要我们在 教学这 些知识之前 ,组织 学生参观或 收集 生
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模式
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模式近年来,跨学科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了需要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现有的跨学科融合实践案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跨学科融合实践案例分析1. 数学与语言学科的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作为数学思维和表达的重要工具,与数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些学校和教师尝试通过设计语言与数学的联结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学习面积与周长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描述房间的面积和周长来理解数学概念,并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
2. 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数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相互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在学习测量长度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来探究数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3. 数学与艺术的融合数学与艺术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审美能力和空间感。
例如,在学习几何形状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几何形状,并利用这些形状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艺术的方式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模式1. 融合模式一: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跨学科融合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实验或观察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自主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
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2. 融合模式二:项目制学习模式项目制学习模式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机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设计并组织跨学科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性学习。
例如,在探究地理图形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地图制作的项目活动,既涉及到数学计算、测量,又涉及到地理知识的运用。
数学课堂中愉快教育论文
数学课堂中的愉快教育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
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
下面,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愉快的课堂,乐在微笑。
孩子的心灵窗户般的明净,需要用心呵护,那些在成人眼里看来十分可笑的事,孩子们可是认真对待的,老师没有理由去嘲笑、讽刺他们,要理解他们成长中的烦恼,保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的隐私,更不能触及他们的隐私。
这样就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训斥,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影响学生的一生。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
微笑着的老师能无限拓展课堂的时空界限,激发每一个孩子的表现欲和创造潜能。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愉快的课堂,乐在导入。
一台戏能否吸引观众重在开场,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关键是导入。
课始,学生的注意力还不能从课间活动中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趣”的方法,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在课的开始,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要给同学们猜一个谜语。
”一听说要猜谜,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要猜的“谜”上来了,“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
”于是,谜语一出,学生就各说不一,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这时老师拿出一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对学生说:“同学们看一下,刚才谜面上的‘哥哥’是不是这根长针,‘弟弟’是不是这根短针?那么‘哥哥’、‘弟弟’在钟面上叫什么呢?它们是怎么走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这样的“趣”,为新课的学习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跳出学科看数学——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微探
跳出"学科"看数学——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微探摘要: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各学科知识相互分离,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系统性,教师通常以不同学科为基础单位为学生开展教学,致使不同学科知识出现分化,学科之间出现知识鸿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展开探讨,期望促进知识的多元化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引言: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对各学科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其他知识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发展思维。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不同学科中可利用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打破传统的学科分化系统,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由于思维发展不成熟,难以理解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导致对数学学科提不起太大学习兴趣,甚至觉得数学学科较为困难,以致于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的不良心理。
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并在求知欲的催动下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
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开展跨学科教学,不但可提高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动性,还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其他学科知识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因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针为学生进行指导,满足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需求,使其在课堂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如何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一)整合主题相同的教学资源在为学生设计跨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对相同主题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开拓眼界,从而加深学生知识理解,深化学生记忆效果,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全新体验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足够的师生互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
许多教师循规蹈矩地进行教学,以讲解为主,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这种单向传授的模式容易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困难和兴趣缺失。
另外,一些学生由于害羞或不自信等原因,也不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这种情况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变得极为有限。
二、重视考试结果而忽略实际能力培养当前,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考试成绩常常被认为是评价一个人能力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因此,一些老师和学校更关注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测试题型和解答技巧上,而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
这种偏重于应试而非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缺乏个性化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很难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由于班级规模庞大,教师无法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这种情况下,一些优秀生可能会觉得掌握内容过于简单而变得不够挑战,而有些弱势生则可能因为难以跟上进度而感到沮丧。
个性化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激发他们的潜能。
四、缺少现实问题和实际案例的引入课堂教学往往以抽象理论为主导,忽略了与现实问题和实际案例的联系。
理论知识脱离了实际场景,在一些情况下导致了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
此外,即使有些课程涉及了一些现实问题或案例分析,但它们通常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介绍和讨论层面,缺乏对问题深入挖掘和解决方案提出的引导。
这样一来,学生很难将知识与实际结合,并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技术设备利用不充分尽管现代教育中普遍使用了各种技术设备,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等,但在某些学校或特定环境下,教师对于技术设备的利用程度不高。
部分教师由于年龄等原因可能对新技术接触较少或抵触心理较强。
也有一些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无法有效地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促进教育发展?
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促进教育发展?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借用科技手段促进教育发展,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科技赋能教育的优势1. 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个性化学习: 科技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节奏。
比如,在线课程、慕课、智能学习平台等,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学习目标。
2. 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师生互动: 科技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便捷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科技可以促进师生互动,例如互动式白板、虚拟现实技术、在线讨论平台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参与度。
3. 促进教学研究和评估,提升教学质量: 科技可以帮助教师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数据调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科技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科技手段应用的挑战1. 数字鸿沟问题: 科技的应用需要相应的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在现实中,部分地区和群体面临着数字鸿沟问题,无法平等地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
2. 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 科技的应用需要重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尽量减少学生个人信息泄露和不当使用。
3. 教育理念的转变: 科技的应用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科技的效用。
三、如何更好地借用科技手段促进教育发展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和教育机构要加大投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消除数字鸿沟,为科技应用提供物质支持。
2. 积极倡导科学的教育理念: 要积极探索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科技应用的新模式,将科技手段与教学目标相互促进。
3.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要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熟练应用科技手段开展教学工作。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是在课堂中完成。
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通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课堂一、教学观念现代化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即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二、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
如在进行珠算加法训练时,学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来进行,将有神奇的效果:“一张纸按0.1毫米算,折叠多少次后,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呢?”有的学生怀疑能否办到,有的说至少也得三天,这时你告诉学生,3分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珠算。
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在连加27次后就远远超出了世界最高峰。
在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三人分钱”等,国外的”毕达哥拉斯算题”、”丢番图和墓志铭”等,都是进行”导入新课”的好素材。
三、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需要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为自身打下坚实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为后期步入初中、高中的学习提供保障。
在小学时期学好数学有助于学生养成清晰、良好的逻辑思维,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逐步得到培养和增强。
教师应该重视小学数学具有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出现畏难心理或无从下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式、被动式的教育形式,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限制,实现跨学科整合的目的,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水平,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开展跨学科整合工作能够响应教育改革工作的有关要求,也是符合当前新时代新发展的一项必然举措[1]。
落实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工作,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加强学生个人核心素养。
随着跨学科整合工作的推进与落实,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妥善把握跨学科整合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打破小学各学科之间存在的壁垒,让学生体会到更加多元、丰富、新奇的学习内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能够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由于跨学科整合工作的核心内容与重点是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协作,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发现和掌握跨学科整合工作的技巧与路径,有效提高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则能够对当前的教学工作起到关键性的帮助与积极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逐渐习惯和乐于解决具有难度的知识与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弥补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帮助班级学生实现进步与提升。
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议代沟与中小学德育工作
教育理论研究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议“代沟"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王元金(沧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沧州061000)摘要:“代沟”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它会越加明显地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认识自己,客观认识学生,认真虚心学习,跟上时代步伐,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与学生共同正视历史和现实,相互了解和理解,与学生一起跨越代际的鸿沟,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代沟”现象;德育工作;思想品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8J07/08.0009.02一次闲聊,一位班主任老师诉起苦来:现在的德育工作很难做。
一些学生的思想偏颇,言行怪异,正确的东西接受不进去,稀奇古怪及错误的东西反倒接受得很快。
老师苦口婆心,学生听而未闻甚至抵触反驳。
“真不知道如今的小孩儿们心里想些什么”,一些老师叹息无奈。
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些是因两代人之间在思想、认识和行为上的差异,即人们常说的“代沟”现象所造成的。
这里笔者拟对“代沟”现象与德育工作做一浅显分析。
一、“代沟”及成因“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思想情感、行为模式、判断标准等方面的差异、摩擦、抵触、碰撞的现象。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这是由于社会发展造成的,因而是非常客观的、正常的。
只是由于近代工业和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如今“代沟”现象越来越明显了。
很多时候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和生活,特别是对下一代的思想教育活动影响很大。
这也就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
大家可以想象,在社会发展缓慢的封建时代,子辈与父辈甚至与祖父辈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几乎没有,代代沿袭的是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包括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也基本上变化不大。
而当今的社会发展速度比以前快得难以想象。
在生产生活方式方面,人们的衣食住行、生产现代化程度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家用电器、通讯工具、电脑网络、生产机械,等等,都在快速地升级换代。
案例-讲台旁移
案例:讲台边移1998年初,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要求辖属学校在课堂中改善教学气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当时的昆阳小学校长王正明在听课中找到了改变课堂气氛的抓手,那就是将原先立于黑板前正中的讲台移到墙边去。
评论:有时候,研究问题可能来自于领导设定的目标,为了完成目标,就需要先了解现状。
王校长发现:有不少老师习惯于在一节课内不离开讲台半步,靠着讲台,滔滔不绝。
讲台就像一条鸿沟,隔断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气氛显得死板僵硬。
经过审慎思考,王校长做出了“讲台边移“的决定。
评论:王校长提出了探究假设:讲台似鸿沟,移除了这个鸿沟,就可能拉近师生距离,从而促进师生平等,活跃课堂气氛。
讲台边移后,王校长看到了教师们的各种适应表现,有的依旧站在边移的讲台边如常地讲课,也有的老师会站在原先讲台的位置,但是讲课时间明显缩短,还有的老师开始走入学生中间。
可以说,王校长希望发生的课堂变化真的因讲台边移而发生了。
为了了解移动讲台给教师的教学心态及教学行为带来了什么影响,给学生的学习有没有帮助,王校长召开了“讲台边移“的教师和学生恳谈会。
评论:用集体访谈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干预“(讲台边移)的效果和影响,因为大家在发言的时候也可以互相启发,在访谈中建立对事物的看法。
教师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其一:讲台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圣坛,讲台靠边移,教师的尊严也受到了伤害;其二:讲台边移后,站在学生面前很不自在,自己一个人讲的时间少了,总是无意识地走到学生当中去;其三:讲台边移后,教师进入学生之中更加方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有所增加;其四:上课气氛确实比以前活跃,学生不像以前那么拘束,敢向老师提问题了。
学生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讲台边移,教室空间增大了,学生上下黑板、出入教室都方便了很多;其二:讲台边移后,老师讲的时间比过去少了很多,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个别辅导的时间多了起来,我们更喜欢老师了;其三:讲台边移后,老师常在学生身边批改作业,一些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胆子也大了许多,举手发言更积极了。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浅析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浅析【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全面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目前许多数学课堂还是停留在单纯的“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上,这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育是把教师放在权威地位上,无形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筑起了一道心理鸿沟。
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突破自己在课堂上的传统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1.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教师的教学情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表现出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而“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导致一些老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味进行严厉批评,使得课堂缺乏生气。
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要从心理上真正接纳“学生是具有平等人格的生命个体”的观念,这样才会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
2.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在生理与心理上都有许多与成年人不同的地方,尽管他们经常表现出叛逆的思想、行为,但其实他们也渴望得到师长的帮助与理解。
作为育人者的教师,如能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及需要,给予学生肯定和赏识,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指由于教师对学生寄予高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态度所产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例如,有一个学生由于心思不在学习上,成绩不好,但在一次考试后,教师发现他竟然考了73分,并知道他的试卷是抄来的。
教师找他谈话,先肯定了他的聪明和想要得到好成绩的良好愿望,同时也指出了他的错误做法,和他一起制订了近期的学习目标。
谈话尽量使用轻松的语气,不带任何歧视。
过后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上课听得很专心,有时还能指出另一位数学成绩很好的同学的一些错误。
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与行
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与行小学数学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小学课程的目标,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根基性素养,它包含了各种关键性能力和品格,也是一种综合性素养。
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应当坚持统整理念,整体设定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应当开展结构化教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主题活动教学。
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统整理念为指导,引领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
现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谈谈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与行。
一、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内涵意义统整即统合整理,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看起来不相同却相关的事物、现象、概念等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就是一种统整理念,即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跨越数学学科界限,把数学与语文、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信息科技等学科中的一科或多科关联,将相关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等整合在一起实施教学。
跨学科融合教学与分科教学相对应,旨在打通现有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把多门课程建立起联系,把相关方面组合起来,将教学置于广阔的领域之中,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分科教学,是一种学科之内的孤立教学,容易出现知识碎片化、思维碎片化的弊端。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整合教学,以统整理念去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和流程,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学科间的融通。
跨学科融合教学开放了教学时空,丰富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整体关联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多维度地解决问题,从而扭转知识学习分散化、思维方法碎片化的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包容的学习场域。
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知识的交叉整合,思维的跨界迁移,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增进学生理解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主体精神,使学习真正发生,实现自主发展与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堂互动应做到及时、适时和实时——高效课堂之点滴思考
文本解读新课程NEW CURRICULUM课堂是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平台。
中学信息技术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占用过多的课余时间,因此,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掌握所学的技能,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值得大家关注的话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动手动脑、亲身体验,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就不动了。
课堂的主体部分大约用时30~35分钟,“独霸课堂”和“放鸭子”式的教学均不可取,课堂教学提倡更多的是有放有收。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在交流中促进学生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因此,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互动应做到及时、适时和实时三点。
现将平时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思考记录并分享:一、学生信息的及时捕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整个课堂的导演。
高中生心理逐渐成熟,我们在教学中不可打击其积极性,而要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如:在讲解“文本信息的数字化”内容时,提到手写录入和语音录入两种方式。
某同学对此知识略知一二,老师在讲解的时候积极附和,甚至声音大过老师,而其他同学受其干扰影响了听课效果,且看到这位同学侃侃而谈的时候,又会略显沮丧。
这时候老师可以停顿下来,调整一下课堂纪律,并鼓励这位同学将所了解的知识大声地介绍给大家,当然他讲得可能不够全面。
老师可以要求其课后将知识深入地研究透彻,同时,鼓励其他同学课后查阅资料验证这位同学所介绍的内容是否准确。
在此情况下老师捕捉的绝不只是学生行为上的信息,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信息。
通过捕捉到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不仅不会放慢进度,反而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任务活动的适时反馈任务教学是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但很多课堂出现老师布置完任务,学生自由操作,整整大半节课只看到老师在学生中穿行,却听不到老师的声音。
殊不知,任务活动是需要反馈的。
活动后需要总结反馈,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适时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鸿沟”
教师的课后交流:我在课堂上提出的数学问题得不到学生的有效配合,要么答者寥寥,要么答非所问,这样课堂教学易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领导听课后的交流:由于学生“思维惰性”的存在,课堂气氛沉闷,加上传统课堂教师讲得太多,师生之间互动太少,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都是由少数人来解决,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现象,值得每一位老师去关注,去防微杜渐。
教研课评课交流: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太少了。
数学教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鸿沟如何跨越需要我们每位教者去探讨解决。
鉴于上述交流不难发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有以下形式:课堂上以师生一问一答或边讲边问的形式展开的。
所互动的问题以启发型问题居多。
教师通常在提问卜2秒后,几乎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的情况下,以学生集体回答为主,即使抽答,也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好学生身上,有时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效率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便把可供探索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来让学生回答,因此学生失去了思考探索的空间。
在处理学生回答时,多数以数学上唯一答案为目标,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暴露的问题、错误缺乏适时的分析、评价,缺乏一定的深度和梯度。
笔者认为要实现《数学课程标
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只有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真正沟通、交流,在知识和情感层面上才能产生碰撞和共鸣,形成实质上的互动,那么,师生互动如何去实现呢?
一、师生互动教师要施行四导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两个互动的主体。
学生的“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但基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没有教师的参与引导,很难动得自如、动得深刻、动出创新。
一句话,在教学中,学生的言是由教师引导着进行的,只有教师不失时机地把握教的机会,引导、点拨、启发、质疑、调节,才能调动课堂氛围,激发互动,在教学中,我施行了四导:
1.导在看书自学遇到难点、疑点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不断点拔,适当提出一些“爬坡”性问题,引导、启发、解惑。
2.导在求异、探新、延伸遇到困难时,提建议导向诱思,提供信息“铺路架桥”,教给方法,开拓思路。
3.导在学生因一时成功而自满时,及时设置障碍,然后让他们探索冲破障碍。
4.导在学生遇挫感到气馁时,提供通向成功的信息,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师生互动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教师应该更充分地发挥
指导作用,在关键处点拨,为学生的学习清除绊脚石。
二、师生互动要还给学生四权
“教学”,顾名思义可简单理解为“教师教”与“学生学”,但归根究底,“教”是为了“学”。
“教学互动的根本在于教师要善教,学生才能乐学,善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教学艺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还给学生学习的四个权利,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讨问题,促进师生互动的协调发展。
1.寻根追底,还给学生“探究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学、超越老师。
2.开阔视野,还给学生观察权。
小学数学教材里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以图文结合来呈现的,观察力是人们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构成人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促进其观察力的发展。
3.耐心倾听,还给学生“发言权”。
新课标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必须是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的“数学”的“过程”、“再创造”过程,要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则必须让学
生开口说话。
4.充分信任,还给学生“讨论权”。
“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是学生参加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由衷赞美,期望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都会成功。
教师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切的期望,并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六灶学校)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