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教材比较研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旧教材比较研究.ppt
§6.1 变量与函数
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13
内容削弱的方面
1.降低对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 程度的要求;
2.减少公式,降低对记忆的要求; 3.降低对一些概念过分“形式化”的要
求。
14
▲ 观察与思考: x2 ( p 型q)x式子pq的因式分解
▲ 观察与猜想: 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直角坐标系 描述物体的位置 点的坐标的变化 确定物体的位置
了解证明的含义 掌握基本事实,
作为证明的依据 利用基本事实,
证明一些命题 文化价值
19
内容加强的方面
●强调内容的现实背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活动经验
九上 §20.1 圆
“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许多物体都给我们 以圆的形象”
20
内容加强的方面
3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综合与实践)
4
课时统计
学习领域
数与代数
原六年级 新七~九年级
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与实践)
课时
63 110 124 40 17
总计
354
比例
48.87% 35.03% 11.30% 4.80%
适当安排了 “观察与猜想”“实验与 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 等选学栏目,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手段等提供资源。
15
2006年北京海淀区
已知下列(为正整数)n 个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1; 0
x2 x ;2 0
x2 2x; 3 0
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13
内容削弱的方面
1.降低对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 程度的要求;
2.减少公式,降低对记忆的要求; 3.降低对一些概念过分“形式化”的要
求。
14
▲ 观察与思考: x2 ( p 型q)x式子pq的因式分解
▲ 观察与猜想: 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直角坐标系 描述物体的位置 点的坐标的变化 确定物体的位置
了解证明的含义 掌握基本事实,
作为证明的依据 利用基本事实,
证明一些命题 文化价值
19
内容加强的方面
●强调内容的现实背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活动经验
九上 §20.1 圆
“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许多物体都给我们 以圆的形象”
20
内容加强的方面
3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综合与实践)
4
课时统计
学习领域
数与代数
原六年级 新七~九年级
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与实践)
课时
63 110 124 40 17
总计
354
比例
48.87% 35.03% 11.30% 4.80%
适当安排了 “观察与猜想”“实验与 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 等选学栏目,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手段等提供资源。
15
2006年北京海淀区
已知下列(为正整数)n 个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1; 0
x2 x ;2 0
x2 2x; 3 0
几个不同版本教材比较
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三节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第四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五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 第二节 酸和碱的性质 第三节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四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
计算
山东教育版化学教材(下册)
第六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 第八单元 化学与健康
相同点
(3)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知识基础 组织教科书内容,努力创设问题情景,突出 教科书的思考性,将新知识的学习与问题解 决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 化学知识。 (4)改革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科 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处理好探究过程与结果 的关系,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促进学生学 习方式的转变。
山东教育版化学教材(上册)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第二节 化学之旅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第二节 水的组成 第三节 认识原子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保护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 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拓展性课题 物质的分类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 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类健 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相同点
(5)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评价活动,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重视引 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整 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6)注重图文并茂,特别是运用微观粒子模 型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语言力求生动、 简明,富有人性化;版面设计新颖活泼,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东版与苏教版教材的比较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
• 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和课程的物化形式,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必 不可少的工具,作为学生学习数学、教师教授数学的最基本的蓝本和 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数学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成 败。新课改以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先后在全国中 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批通过的六个版本的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中,选 用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课标教材(苏教版)和由青岛 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山东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广大任课教师都感觉到:虽然两套教材都比较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 革的理念和要求;都较好的贯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精神。但是,两套教材各有自 己的明显特点,也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学中产生了诸多的困惑, 例加:山东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与以往的老教材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山东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各自都有哪些明显的特点?’它们有哪些相 同点和不同点?它们的设计思路和编写理念哪一个更符合课堂教学实 际?哪一套教材可操作性更强、应用价值更高?两套教材还有哪些需 要改进的地方?老师们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否真正理解并落实到课堂 教学中去?
五、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 山东版教材选取的素材,地域性过强,适 合沿海地区使用,有些素材内陆地区学生 从来没有接触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加之有些素材时效性差,建议更改。
研究中的困难:
• 虽然实验教师在教材的理解、使用上比以 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对编者意图的准确揣摩以及灵活把握应用 教材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需要继续 研究开发教材,以至于针对本校学生的特 点研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 由于我们的经验和水平有限,对于课题研 究和管理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的甚至 有些稚嫩,希望各位领导、专家能给予批 评、指正。我们相信,上级和学校领导的 大力支持、帮助、指导下,通过我们课题 组及全体教师的努力,我校的课题研究会 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语文不同版本语文教材比较2
学习:漫游语文世界) 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 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知识(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 用语文明得体) 阅读与理解能力、朗读能力(诵读欣赏)、 写作能力(真话与真情、文章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说真话与抒真情、珍惜青 春年华)
北师大第二单元
三套实验教材都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这样 的背景中,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生动活泼。
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实践学习之中。综合实践 力图构筑“大语文”观,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学习 语文,在形式多样的实践中热爱语文,提高素养。 综合实践大多以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给静态的语文 学习注入生活的源头活水。 在综合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苏教版的选文,从主题思想看,有关注社会、关注
人生的,也有关注自然、关注科学的;从选材范围 看,每册书 24 - 26 篇课文涉及中外古今,其中现 代作品占 83% ,外国作品占 25% ,文学作品占 66% ,科学作品占 34% (统计有交叉),推荐诵 读欣赏的古诗文全是名家名篇;从课文体裁式样看, 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戏剧文学,也有实用 文;从作品风格、类型看,既有高雅的精品佳作, 又有反映民俗风情的通俗而富有理趣的小品和民俗 对联;从作者看, 90% 为名家,也有杰出的教师, 出类拔萃的学生。教材内容的优化,体现了弘扬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反映了教材改革的时代精 神,从而保证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阅读方式的编排
人教版、北师大版仍然传承过去的那种“讲读(精 读)、自读(略读)”的做法,将每单元的自读 (略读)课文用星号标出,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 有 14 篇略读课文,精读 16 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册又讲读26篇,自主阅读12篇。 苏教版全书没有区分精读和略读。教师可因人、因 文、因时、因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 实际,自行安排精读、略读的篇目和比例。另外, “诵读欣赏”是其版本的特色。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特点比较ppt
• 3)教材的内容编排的重要暗线:以化学概念与原理为线 索,串起具体物质。
• 4)新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探究科学方法 的优化,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猜想推断、实验设计、 归纳总结及信息整合能力。
• 5)教材在金属材料的发展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检测方 面非常注重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品质改善方面 的重要作用。
-
二、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教材编写 特点
• 1 )新课程打破元素种类界限,改变以往以元素中心,以 一种元素单线纵深发展(典型元素——化合物——族)的 模式,而是依据元素化学性质研究方法为主线,把若干种 常见元素横向比较,得出规律。
• 2)注重用分类的思想,建立分类观,重视同种元素的不 同物质的转化,形成转化观。
(2)化学性质:以化学性质为核心,贯穿酸碱反应线和氧 化还原反应线两条主线,总体上把握某一具体物质的化学 性质。 1)用重要线索指导认识物质的一般通性,特殊性。识记好 物 质转化重要反应式及重要的实验现象。 2)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模式丰富充实教材。 3)用前挂后联的形式,串起前两章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重要原理。用性质变化的规律预备性的渗透元素周期 律与周期表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好点线面的知识框架。
思考与交流
正文
章引言 章主题图
章名
习题 图片 表格
节
章
教材-
教材体例
科学史话
科学视野
资料卡片
辅助设计
信息搜索
归纳与整理 复习题
三、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
学生能够主 动构建自身
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 认识。
发展所需的
化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
• 4)新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探究科学方法 的优化,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猜想推断、实验设计、 归纳总结及信息整合能力。
• 5)教材在金属材料的发展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检测方 面非常注重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品质改善方面 的重要作用。
-
二、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教材编写 特点
• 1 )新课程打破元素种类界限,改变以往以元素中心,以 一种元素单线纵深发展(典型元素——化合物——族)的 模式,而是依据元素化学性质研究方法为主线,把若干种 常见元素横向比较,得出规律。
• 2)注重用分类的思想,建立分类观,重视同种元素的不 同物质的转化,形成转化观。
(2)化学性质:以化学性质为核心,贯穿酸碱反应线和氧 化还原反应线两条主线,总体上把握某一具体物质的化学 性质。 1)用重要线索指导认识物质的一般通性,特殊性。识记好 物 质转化重要反应式及重要的实验现象。 2)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模式丰富充实教材。 3)用前挂后联的形式,串起前两章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重要原理。用性质变化的规律预备性的渗透元素周期 律与周期表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好点线面的知识框架。
思考与交流
正文
章引言 章主题图
章名
习题 图片 表格
节
章
教材-
教材体例
科学史话
科学视野
资料卡片
辅助设计
信息搜索
归纳与整理 复习题
三、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
学生能够主 动构建自身
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 认识。
发展所需的
化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与苏教版对比研究(可修改).ppt
演示课件
“语文能力发展的螺旋形”是理解现代语文教材理论的关键,是打 开语文教材结构奥秘的金钥匙。
语文教材不能按照、听、说、读、写,或记叙、说明、议论、抒 情的顺序,编成像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那样分章分节的知识性教 材,而是按听说读写及各种表达方式的语文能力综合发展的层次,小 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大循环,每个学段中各个年级是 中循环 ,各个年级和各册课本中都有几次小循环。
这种编写方法和编辑理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教材编写 奠定了基础,是现代语文教材的雏形。
演示课件
建国以后的语文教材建设,是一个全面探索、曲折发展的过 程。自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共编写了五套统编教材。
1、建国初期(1949—1956) 2、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时期(1956—1958) 3、“大跃进”时期(1958—1960) 4、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0—1966) 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6、拨乱反正时期(1977—1986)
演示课件
1950年出版了《小学语文课本》。1951年出版了《初级中学语文 课本》(宋云彬、朱文叔、蒋伯仁编)和《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周 祖谟、游国恩)各六册。这是我国第一套统编中学语文教材。
这是典型地综合型语文教材,其特色是: 1、阅读、写作、知识三结合。 2、按文体组织单元、轮番学习、使能力成螺旋形上升。 3、知识穿插分布、在单元中配合读写,在全书中自成体系,直线进行。 4、每册中的文言文集中编写。
1、1934年王伯祥编《开明国文读本》 2、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国文百八课》
演示课件
这两套教材的编写方法和编写理论,最大成就有两项:一是 语文教材变文章选编为单元组合。二是教学方法变课文教学为单 元教学。当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知识短文引路式。
“语文能力发展的螺旋形”是理解现代语文教材理论的关键,是打 开语文教材结构奥秘的金钥匙。
语文教材不能按照、听、说、读、写,或记叙、说明、议论、抒 情的顺序,编成像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那样分章分节的知识性教 材,而是按听说读写及各种表达方式的语文能力综合发展的层次,小 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大循环,每个学段中各个年级是 中循环 ,各个年级和各册课本中都有几次小循环。
这种编写方法和编辑理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教材编写 奠定了基础,是现代语文教材的雏形。
演示课件
建国以后的语文教材建设,是一个全面探索、曲折发展的过 程。自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共编写了五套统编教材。
1、建国初期(1949—1956) 2、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时期(1956—1958) 3、“大跃进”时期(1958—1960) 4、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0—1966) 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6、拨乱反正时期(1977—1986)
演示课件
1950年出版了《小学语文课本》。1951年出版了《初级中学语文 课本》(宋云彬、朱文叔、蒋伯仁编)和《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周 祖谟、游国恩)各六册。这是我国第一套统编中学语文教材。
这是典型地综合型语文教材,其特色是: 1、阅读、写作、知识三结合。 2、按文体组织单元、轮番学习、使能力成螺旋形上升。 3、知识穿插分布、在单元中配合读写,在全书中自成体系,直线进行。 4、每册中的文言文集中编写。
1、1934年王伯祥编《开明国文读本》 2、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国文百八课》
演示课件
这两套教材的编写方法和编写理论,最大成就有两项:一是 语文教材变文章选编为单元组合。二是教学方法变课文教学为单 元教学。当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知识短文引路式。
不同版本教材比较研究
小学数学——
不同版本教材
比较研究
师范学院 钱丽华
解读教材——开展教材的比较研究
解读教材要开展教材的比较研究
目前我国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 员会审核通过的小学数学教材共有6套, 这些教材风格不同、特色鲜明、内涵丰 富。对这些教材进行比较研究, 有利于 教师了解不同的编排体系、从不同角度 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 时,也可以汲取不同版本的长处。
教材比较的意义
两种版本教材的共同特点
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分数大小比较,不单独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一起 学习。
教材比较的意义
人教版的特点
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从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两 个方面突出分数的产生。 人教版教材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先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然 后再指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 位“1”。
北师大版的编写更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学 生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同时注重让学生感知 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材知识容量大,体现在对“整体 一”的认识没有停留在一个图形一个物体上,而是拓展 到同多个事物组成的整体。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教材比较的意义
人教版的特点
人教版的编写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依次让学生理解 1/2、1/4,再通过涂一涂等让学生在大量直观表象的基 础上,充分感知几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几分之一 的大小比较的教学。教材的处理上是通过直观、操作及 实践活动与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得到初步的认识和体验。
教材比较的意义
北师大教材的特点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不同版本教材
比较研究
师范学院 钱丽华
解读教材——开展教材的比较研究
解读教材要开展教材的比较研究
目前我国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 员会审核通过的小学数学教材共有6套, 这些教材风格不同、特色鲜明、内涵丰 富。对这些教材进行比较研究, 有利于 教师了解不同的编排体系、从不同角度 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 时,也可以汲取不同版本的长处。
教材比较的意义
两种版本教材的共同特点
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分数大小比较,不单独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一起 学习。
教材比较的意义
人教版的特点
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从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两 个方面突出分数的产生。 人教版教材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先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然 后再指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 位“1”。
北师大版的编写更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学 生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同时注重让学生感知 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材知识容量大,体现在对“整体 一”的认识没有停留在一个图形一个物体上,而是拓展 到同多个事物组成的整体。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教材比较的意义
人教版的特点
人教版的编写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依次让学生理解 1/2、1/4,再通过涂一涂等让学生在大量直观表象的基 础上,充分感知几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几分之一 的大小比较的教学。教材的处理上是通过直观、操作及 实践活动与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得到初步的认识和体验。
教材比较的意义
北师大教材的特点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人教版新旧教材对比(1—4单元)
3、学生实验活动单列
旧:
新:
学生实验单列,突出了对学生 动手能力的要求。教材中清晰 地罗列出实验目的、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问题与交流等,是 一份完整的探究报告,为学生 书写探究报告作出很好的范例, 起指导性作用。
交 给 方 法 ︐ 形 成 素 养
三、表述的改变
1、编排较为简明扼要,删去所有非必要的表述, 更简单直接,更通俗易懂。
50
52
练习与应用
习题
53 课题2
70
叙述的顺序有变化,删去如“原子不是 一个个简单的……”等非必要的表述, 删去了表
二、原 子核外 电子的 排布 (54页)
55
课题一、核 外电子排布 二、离子的 形成(78页)
增加了“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 越近,电子的能量越高”;删去“元素 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一段话; 把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改为图示; 列出元素周期表中前18种元素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
二、栏目的改变
趣,有利于建立 学习信心,同时 学生可以自行选 如: 择学习有用的化 新教材第70页删去资料“水资源紧缺指标”; 学知识 新教材71页删去表“生活中用水浪费与节约方式比较” 新教材第72页删去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 将原教材75页的资料合成一个资料“道尔顿的元素符号 和元素的中文名称”放在新教材第62页,
“锌粒”改为“石灰石
将附录Ⅰ.4选择仪器装置放在这里作为三, 且加了检查装置气密性:加了实验1-7 列出了学生需要学校的一些基本实验操作 加了第一题 设了题空
第二单 元课 题1
实验2-1
实验2-1
“并做上标记”改为“分为“分为5等份”; 结论中“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 氧气被消耗”改为“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 1/5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消耗的氧气约 占空气体积的1/5” 删去了讨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混 合物的定义:“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改为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则需要用纯氧(或富氧空气)”改为“则 需要用纯氧”
不同版本教科书差异性的比较研究
1、以‚集合‛ 为载体探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之间的差异问题 2、幂函数教学‚内容与要求‛文本之间的差异性探微 3、‚三视图和直观图‛文本之间关联性的比较研究 4、‚直线的方程‛教科书之间异同点的比较研究 5、圆锥曲线与方程‚内容与要求‛的差异问题比较研 究
个案研究 1: 幂函数教学“内容与要求” 文本之间的差异性探微
江苏版:善于拓展 它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力图使学生在丰 富的、现实的、与他们经验紧密联系的情景中感受数学、建立 数学、运用数学,做到“入口浅,寓意深” ;按知识发展、背 景问题、思想方法三条主线,通过问题进行贯通;充分考虑学 生的不同需求, 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 为学生的不同发 展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二) 知识内容上的差异 1、相关资料 人教版(A 版) :从 5 个实际问题得到 5 个常 用的幂函数引出幂函数的概念,只认识幂函数 y x, y x , y x , y x , y x 的图象和基本性质,不在一 般的幂函数上作引伸。人教版(B 版) :研究幂函 数 y x, y x , y x , y x , y x 的图象和性质,归纳幂函 数的图象特征和主要性质, 运用幂函数的图象和性 质,介绍幂函数与凸函数知识。 北师大版:由 y x, y x , y x 引入幂函数的概念,分 析 y x 的图象和单调性,进而引入函数奇偶性的概 念。江苏版:研究幂函数 y x, y x , y x , y x , y x 的 图象和性质, 幂函数 y x , y x , y x 等图象和性质在例 题、练习、习题中进行探究,其它幂函数也要会求 定义域、指出奇偶性。湖南版:幂函数概念的引入
人教版(A 版) :保持平稳 它与现行的大纲教材衔接得最自然、和谐,从语言表述、材料选 取乃至排版印刷等都能给人以亲切感。该教材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 热情; “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 识,孕育创新精神; “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 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 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培育理性精神; “时 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 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教材比较与研究
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
辅助教师教学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内容、教 学方法和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指导
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帮 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质量保障
通过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适 用性,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教材在自学中的应用
自学指导书
01
教材可以为自学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自学者明确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学效果。
知识获取途径
02
教材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自学者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获取系
统的知识和信息,满足自我提升和兴趣爱好的需求。
自我评估工具
03
通过教材的学习和练习,自学者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目标受众
配套资源
分析教材的目标受众,判断其适用范 围和针对性。
比较教材的配套资源,如教师手册、 学生练习册等,评估其教学支持力度。
学习难度
评估教材的学习难度,包括理论难度、 实践难度等,判断其可接受度。
02
教材研究
教材编写原则
01
02
03
04
科学性
教材内容应准确、严谨,遵循 学科内在逻辑,避免出现知识
估和反馈,为自我提升提供参考和依据。
05
教材比较研究的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教材的优缺点,教师可以更好地选择适 合自己学生的教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比较研究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各种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方法和内容组织等方面的 差异,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比较的意义
北师大教材的特点
北师大版的编写更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学 生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同时注重让学生感知 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材知识容量大,体现在对“整体 一”的认识没有停留在一个图形一个物体上,而是拓展 到同多个事物组成的整体。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内容编排
两种版本教材编写体例有何异同? 两种版本教材呈现形式有何异同? 你发现什么?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教版三上
这是幅什么图? 从这幅图你读懂了 什么?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教版三上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教版三上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教版三上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产生 写法
教材比较的意义
人教版的特点 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从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两个 方面突出分数的产生。
1减去几分之几
解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解读教材
第一学段(课程标准)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简单的分数。 (2)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教材比较的意义
两种版本教材的共同特点 符合数学课程标准设计理念与要求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在具体生动的情 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生活情景、操作情景和图片情景等), 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此引领学生的“认识” .
小学数学教材比较内容
编写理念、内容编排(数学 思想方法、数学文化)、素材选 取、编写体例、呈现形式、例题 和习题、文本特色几大方面进行 分析研究。
小学数学教材比较选材
人教版—分数 北师大版—分数
小学数学教材比较内容
“分数概念”教材比较
两种版本教材编写理念有何异同? 两种版本教材内容编排有何异同?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知识点 案例4 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相同, 分数所表示 的数量相同, 则整体相同。
-
分数相同, 分数所表示 的数量不同, 则整体不同。
北 师 大 版 五 上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北 师 大 版 五 上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北 师 大 版 五 上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北 师 大 版 五 上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第二学段“分数”教材比较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册
五下第四单元
次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上第三单元 《分数》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再认识(整体
认识几分之一(一个物体平均分) 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平均分)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平均分
教学 内容 安排
认识几分之几(一个物体平均分 )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
) 比较简单分数(同分母、同分 子)的大小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
减法
加减运算
1减去几分之几
小学数学——
不同版本教材 比较研究
师范学院 钱丽华
-
解读教材——开展教材的比较研究
解读教材要开展教材的比较研究
目前我国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 员会审核通过的小学数学教材共有6套, 这些教材风格不同、特色鲜明、内涵丰 富。对这些教材进行比较研究, 有利于 教师了解不同的编排体系、从不同角度 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 时,也可以汲取不同版本的长处。
整体不同,分数相 同,分数所表示的 数量不同。
分数大,分数所表示 的数量不一定大。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北 师 大 版 五 上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北 师 大 版 五 上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北 师 大 版 五 上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北 师 大 版 五 上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教材比较的意义
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分析,明确教材各自的 优、缺点,为更好地解读教材、重组教材、用好教材提 供了一些参考,从而也就可以更好地吸取各种教材的长 处或优点。
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教材提出一 些质疑,并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为教材的进一步改 进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使教材体系更加完善,使教材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平均分)、分数单位 与部分的关系)
教 学 内 容 安 排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与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约分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通分、分数大小比较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约分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通分、分数大小比较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问题
解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解读教材
第二学段(课程标准) (1)进一步认识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 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教材比较的意义
两种版本教材的共同特点 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分数大小比较,不单独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 习。
几分之几
北
师
大
版
三
描述定义
下
名称
读法
意义
-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北 师 大 版 三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北 师 大 版 三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北 师 大 版 三
下
解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解读教材
第一学段“分数初步认识”教材比较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册次
三上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下第五单元 “认识分数”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人 教 版 五 下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人 教 版 五 下
解读教材——在比较中提升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
教材比较的意义
人教版的特点
人教版的编写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依次让学生理解 1/2、1/4,再通过涂一涂等让学生在大量直观表象的基 础上,充分感知几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几分之一 的大小比较的教学。教材的处理上是通过直观、操作及 实践活动与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得到初步的认识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