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89184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5.png)
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体育运动在促进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并且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身体活动与精神压力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人们普遍面临着大量的精神压力。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身体活动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有助于释放压力,并促进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此外,体育运动还能够提高个体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并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二、体育锻炼与认知功能体育运动对于改善认知功能和提高大脑活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研究发现,适度的体育运动有助于改善学习、记忆和注意力,并促进神经发育和连接的形成。
这是因为体育锻炼能够增加大脑中的血液流动量,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刺激神经元的生长和突触的形成,从而提高认知功能。
三、团队体育运动与社交关系团队体育运动在促进社交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与团队运动可以增加社交互动的机会,加强人际关系,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参与团队比赛和训练,个体能够与他人建立紧密的联系,并共同追求共同的目标。
这种社交互动有助于减少孤独感、社交焦虑和社交孤立,并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四、体育运动与心理疾病预防体育运动对于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
长期参与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等心理疾病的风险。
此外,体育锻炼还能够提高人们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增强个体的抵抗力,从而降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发生。
五、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合理结合为了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有必要关注运动的频率、时长和强度。
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最有益处,但过量的锻炼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疲劳。
因此,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此外,个体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以增加对运动的积极性和长期参与的可能性。
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b55500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f.png)
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运动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缓解压力和焦虑,增强自信心,提升情绪状态等。
本文将探讨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运动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当人们身体活动时,运动可以促进身体产生快乐激素,如内啡肽和血清素,从而减轻紧张和焦虑感。
其次,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
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和游泳,可以刺激身体释放多巴胺,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从而改善情绪。
最后,运动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运动,人们可以培养毅力和自律性,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2. 运动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应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来进行应对。
例如,对于焦虑症患者,可以选择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骑自行车等,以缓解焦虑情绪。
对于抑郁症患者,有氧运动和瑜伽等运动形式可以提升情绪和心境。
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症患者,可以选择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来提升大脑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对于压力过大的个体,可以选择进行冥想或瑜伽等放松的运动形式,从而缓解压力和焦虑。
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入适当的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加入适当的运动。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可以从喜欢的运动项目开始,如跳绳、踢球、打篮球等,以增加运动的兴趣和持续性。
其次,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根据个人的时间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每周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此外,建立一个运动伙伴系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和朋友或家人一起参与运动,可以增加运动的乐趣和动力。
4. 运动与心理健康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运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保护心理健康。
首先,不要让运动成为一种压力源。
运动应该是一种愉悦和轻松的体验,不要过分追求完美或过度竞争。
其次,避免过度运动。
适量的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益,但过度运动可能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运动强迫症。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e53184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b.png)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体育运动是一种可以增强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同时也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提高自我认知、增强自尊、改善情绪和增进社交关系。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1. 缓解压力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等等。
体育运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缓解这些压力。
当我们参与体育运动时,身体释放出足够的运动内啡肽,这是一种能够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放松。
此外,体育运动还能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让我们暂时远离烦恼和焦虑,从而减轻压力的负担。
2. 提高自我认知通过体育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能力。
例如,当我们尝试某种新的运动或挑战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局限性。
这种认识有助于提高自尊和自信心,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是有能力克服障碍和取得成就的。
此外,体育运动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技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3. 改善情绪体育运动对改善情绪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当我们运动时,身体会释放出多巴胺和内啡肽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提升我们的情绪和快感。
此外,体育运动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改善我们的睡眠质量,消除疲劳和焦虑感,使我们的情绪更加稳定和积极。
4. 增进社交关系参与体育运动是一个良好的社交机会,可以帮助我们结识新朋友,增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在共同的兴趣点上,我们可以与他人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和友谊。
此外,参与团队运动,如足球、篮球等,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提高我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体育运动,我们可以缓解压力,提高自我认知,改善情绪和增进社交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机会,使其成为改善心理健康的一部分。
快乐地运动,享受身心的双重益处!。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0c9d2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4.png)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对于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参与体育锻炼,人们能够有效地舒缓压力、改善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心和乐观心态。
本文将从压力缓解、情绪调节、自信心提升三个方面探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 压力缓解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锻炼时,身体会分泌出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使人感到快乐和放松。
据研究发现,适度的锻炼可以提高大脑血流量,促进细胞再生,从而改善大脑功能,减少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2. 情绪调节体育锻炼有助于调节情绪,提升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锻炼中,人们不仅会分散注意力,忘记烦恼,还会通过运动释放负面情绪,使情绪得到平衡。
此外,体育锻炼还能增加体内的血清素水平,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人的情绪状态。
3. 自信心提升体育锻炼对于塑造个人形象和增强自信心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锻炼,人们可以不断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达到自身的目标,进而增强自信心。
此外,体育锻炼还能改善身体素质和形态,使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形象,从而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在心理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和提升自信心,体育锻炼帮助人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运动,从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了一般的论述型文章格式来展开对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的论述。
首先,我明确提出了本文的主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然后,我采用了三个小节,分别从压力缓解、情绪调节和自信心提升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使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在每个小节中,我使用了一些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撑我的论点,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最后,我在结尾段对前文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体育锻炼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92b39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3.png)
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各种挑战和困扰不断出现,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而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积极的方式,被广泛认为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并介绍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首先,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压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巨大,人们往往承受着来自工作、学习、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
而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身体与精神上的紧张感,从而达到舒缓压力的效果。
其次,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心情。
运动可以促使身体释放快乐激素,如内啡肽、多巴胺等,这些激素在体内的增加能够提升人们的情绪感受。
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使人们更好地恢复精力,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
再次,体育锻炼对于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有积极作用。
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强壮、更健康,这种改变会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自我认可和自我价值感。
最后,体育锻炼还能够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研究表明,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大脑认知功能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运动能够促使大脑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促进神经元的连接,从而提高人们的思维敏捷性、记忆力和创造力。
二、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内在联系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首先,心理健康是体育锻炼的一种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体育锻炼,人们能够更好地调节情绪,提高心理韧性,增强对困难的应对能力,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目标。
其次,体育锻炼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
心理健康需要得到综合的保障和促进,而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方式,能够满足人们对身体和心理的需求,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再次,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共同构成了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体与心理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3篇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8d133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a.png)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一)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体育运动是一种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活动,其对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和提高身体素质,参加体育运动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身体健康方面:1、美化身材。
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肌肉、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减轻或消除多余的脂肪,从而塑造出健康完美的体态,让人拥有更加自信的形象。
2、增强体质。
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体机能的各项指标,包括心肺功能、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等,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可能患病的机会,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3、提高睡眠质量。
长期缺乏运动会引起失眠,而体育运动可以分解身体内的能量,有助于人体进入亚健康状态,进而保证人体中的荷尔蒙平衡,促进良好的睡眠质量。
二、心理健康方面:1、缓解压力。
人们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也随之增加。
体育运动可以释放紧张情绪,促进整体心理健康,让人们有更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2、提高自信。
通过体育运动,人们可以逐渐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体魄,克服自己的弱点,达到身心的平衡,更容易获得自信,改变消极的情绪。
3、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运动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这不仅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增强自身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情商和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体育运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身心健康事业。
无论是身体健康方面还是心理健康方面,长期坚持体育锻炼都会带来巨大的好处。
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从而拥有更加健康、积极、快乐的生活。
(二)究竟如何做好体育锻炼才能健康如何做好体育运动,是现代人关心的问题。
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有助于人们保持身体健康、促进心理健康,但在运动的过程中,如何做好自我保护,防止各种运动伤害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如何做好体育锻炼。
一、合理运动计划合理的运动计划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前提和基础。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699e0e2780eb6294dc886c85.png)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一、体育活动的积极心理健康效应1、體育活动与认知活动认知是人重要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认知功能是可以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保证。
Elsayed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指明,健康的被试流体智力的分数比不健康的被试高,这也就表明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人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有助于提高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2、体育活动与自信心的建立在心理学上,与自信心关系密切的两个概念是自我概念和自我有效感。
(1)体育活动与自我概念关系:从体育的角度看,自我概念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结果。
较长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个体增强体质、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增强,从而有助于个体自信心的建立,从而形成良好的身体自我概念。
一旦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将会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个体更加自信。
(2)体育活动与自我有效感。
自我有效感是指人们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体育活动对情绪的改善(1)抗抑郁作用。
许多有氧运动或不强烈的运动大多伴有柔美的音乐且本身具有一定发泄作用,这将有助于轻、中度抑郁症状的降低;而对于无氧运动,有学者提出同样有降低抑郁的作用。
(2)体育活动与乐观主义。
长期的体育活动或其他干预策略(包括使其心境发生重要变化的策略)会以多种方式对人的乐观主义倾向的形成产生影响。
二、体育活动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理论假说1、生物化学假说(1)心血管功能假说。
该假说主要讲述,运动通过改善我们人体的心血管和大脑机能,身体各部位通过神经系统向大脑传达“愉悦的信号”,从而使身心都处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减轻了心理的不良情绪。
(2)胺假说。
该假说的基本前提是神经递质类化学物质分泌量的增加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关。
体育活动可以使人释放儿茶酚胺,而高水平的儿茶酚胺是与愉快和积极的心境状态相联系的。
(3)内啡肤假说。
该假说的基本前提是体育活动可导致内啡肤的释放。
该化学物质具有像麻醉剂一样的效应,可使人愉快和减少疼痛,从而使人的抑郁、焦虑、困惑等消极情绪水平显著降低。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联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联](https://img.taocdn.com/s3/m/fa80b00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5.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联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体育锻炼被认为是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联,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1 缓解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交压力等。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大学生释放压力,减轻负担。
通过运动,大学生可以将精力集中转移到锻炼上,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减轻内心的压力。
1.2 提高心理素质体育锻炼能够锻炼意志力、毅力和耐力等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抗挫能力,增强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1.3 改善情绪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分泌,释放大量的内啡肽和β-内啡肽,提升大学生的情绪。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和肺部机能,帮助大学生摆脱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体育锻炼的关联原因2.1 学业压力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应付各类考试、写作业以及完成课程要求等任务,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锻炼。
学业压力的增加使大学生疲惫不堪,无法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2 健身设施不足有些大学校园内的运动设施和场地不够完备,无法满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
由于缺乏便利的健身设施,大学生可能会选择放弃体育锻炼,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2.3 缺乏自律和坚持体育锻炼需要大学生具备自律和坚持的品质,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这种意识和品质。
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难以坚持体育锻炼,从而无法获得心理健康的益处。
三、加强3.1 宣传和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相关讲座、活动以及体育赛事,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积极性。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bc9995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d.png)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体育运动是一种能够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而人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得到关注与保护。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问题,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来改善心理健康已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身心相互影响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身体的不适和疾病往往会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的负面情绪和压力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体育运动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来促进心理健康。
当我们进行体育运动时,身体会分泌出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能够提高我们的情绪和快感,缓解焦虑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进而促进心理健康的提升。
二、缓解压力与焦虑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焦虑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积极的途径,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通过体育运动,我们可以转移注意力,摆脱烦恼和困惑,专注于运动过程中的身体感受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体育运动还能帮助我们释放紧张情绪,通过运动中的出汗和呼吸加速来减轻身心的负担,从而缓解压力与焦虑。
三、提升自信与积极心态体育运动对于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当我们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绩和进步时,会感到满足和自豪,对自己充满信心。
体育运动中的挑战和困难也能帮助我们培养积极应对的能力,从而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体育运动也能够提高我们的身体形象和自尊心,增强对自身的认同感,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四、促进社交与人际关系体育运动是一项社交性较强的活动,通过参加团队运动和集体活动,我们可以与他人建立联系,增进友谊和情感纽带。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运动中,我们可以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运动的乐趣,共同努力,团结合作。
体育运动活动还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人的互动交流,增加社交技能,提高人际关系质量,进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五、预防与治疗心理问题体育运动对于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具有积极的效果。
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联分析报告
![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f22a1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3.png)
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联分析报告背景介绍:心理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会层面的健康状态。
体育锻炼是指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身体健康和增强体质。
本报告旨在分析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联,并探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1 提高心理压力调节能力通过体育锻炼,人们能够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运动使身体释放多巴胺等“快乐荷尔蒙”,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个体心理压力调节能力。
1.2 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内的内啡肽等“快乐物质”的分泌,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
1.3 增强自信心与自尊心通过参与体育锻炼,个体能够提升自我认知和自尊感,培养自信心,在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和韧性应对,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健康对体育锻炼的影响2.1 增强体育锻炼的动机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动机,他们更愿意通过运动来提高生活质量,并享受身体和心理上的益处。
2.2 促进锻炼的持久性和坚持性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个体通常具有更好的意志力和毅力,能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避免因动力不足而中途放弃锻炼。
2.3 缓解锻炼带来的疲劳感体育锻炼可能导致身体疲劳感,但心理健康良好的个体能够通过积极调整心态,缓解疲劳感,增强对锻炼的耐受性。
三、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互动关系3.1 双向促进的正向关系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之间存在双向促进的正向关系。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个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而体育锻炼又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3.2 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依赖关系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之间也存在依赖关系。
心理健康较差的个体可能缺乏动力和意愿进行锻炼,而缺乏体育锻炼则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结论: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存在密切的关联。
体育锻炼能够积极促进心理健康的提升,增强个体的心理压力调节能力,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以及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cc9f14f1c1c708a1294a441a.png)
2. 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
佩特鲁泽罗等人(Petruzzello et al., 1991) 对1960年至1989年间的104项关于身体锻炼与焦虑的 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① 锻炼的活动时间必须长于20分钟,才能有效地降低焦虑;
② 渐进性放松练习同身体锻炼一样可以有效降低状态焦虑; ③ 身体锻炼比渐进性放松练习能更有效地降低特质焦虑; ④ 无氧练习不能降低焦虑; ⑤ 长期的和短期的有氧练习均可有效降低状态焦虑; ⑥ 身体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可能有效降低特质焦虑。
① 短期身体活动和长期身体锻炼都能有效地降低抑郁;
② 锻炼的降抑郁效果在那些要求心理帮助的人身上最为明显;
③ 身体锻炼与特质性抑郁和状态性抑郁的降低都有联系; ④ 身体锻炼既可以降低心理健康人的抑郁,也可以降低心理疾病患者 抑郁; 的
⑤ 无氧练习和有氧练习均能降低抑郁;
⑥ 锻炼周数和每周次数与抑郁的降低量相联系; ⑦ 身体锻炼降低抑郁比放松和愉快的活动更有效; ⑧ 身体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身体锻炼的降抑郁效果好。
有时候跑到第二个小时,灵光闪现的时刻到来了:周围的色彩明亮
而美丽,水光鳞鳞,云飞如絮,而我那正在游泳的身体,仿佛飘离 了地球。我的心灵深处被一种可爱的满足感所占据,思想毫无保留 地向上冒出。我找到了自己将来的生活归宿。跑步的文献中说如果 你每天跑6英里并坚持2个月,你将永远为之着迷。这句话我理解了。 跑到6—10英里之间就可以体验到一种博大的视野和宇宙的宁静。
拉方丹等学者(LaFontaine et al., 1992)对1985年至 1990年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且实验控 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结论如下:
• ① 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全套完整课件)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全套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3bd6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c.png)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
运动是一种有效的压力管
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
积极的影响,为人们提供
理方法,能够帮助减轻并
改善情绪,提高自尊心和
身心健康。
缓解压力。
自信心。
放幸福激素,缓解情绪不良和负面情绪。
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改善情绪与自尊心
1
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增加健康
与他人一同参与
2
活动的乐趣。
与朋友、家人或社区团体一起锻炼,
分享快乐和成就感。
3
设定小目标
制定容易实现的目标,一步一步提高,
慢慢增加锻炼强度。
结论和要点
锻炼与心理健康
压力管理
改善情绪与自尊心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通过体育锻炼,我们可以积极影响
我们的心理状态,提高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锻炼可以帮助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提高自
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
1
压力缓解
锻炼能够释放压力,帮助身体和头脑放松,减少焦虑感和消极情绪。
3
获取更好的成果
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的人们更有可能为了达到目标而全力以赴,进而在体育锻炼中取得更
好的成果。
运动与压力管理
运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可以转移注意力,释放
压力激素,并促进身体和大脑的放松。
体育锻炼对抑郁和焦虑的帮助
体育锻炼被证明对抑郁和焦虑症状有积极影响。适度的运动能够刺激大脑释
2
提高幸福感
运动会促进内啡肽的释放,提升幸破自己的身体极限,锻炼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728c2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5.png)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提高体质,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来探讨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身体健康的影响1. 改善心血管系统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肌肉的收缩力和功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工作效率。
适度的运动能够提高心脏的代谢能力,降低血压和胆固醇,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2. 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提高骨骼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骨骼对外力的适应性,减少骨骼受损的风险。
3. 提高免疫功能体育锻炼有益于提高免疫功能。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风险。
4. 控制体重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控制体重。
适度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增加代谢率,防止肥胖和体重增加。
二、心理健康的影响1. 减轻焦虑和压力体育锻炼可以产生愉悦感和快乐感,有助于消除焦虑和压力。
运动可以促使身体释放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使人感到愉悦和舒适。
2. 改善睡眠质量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适度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使人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缓解失眠问题。
3. 增强自信和积极性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几次成功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增强对困难的应对能力。
4. 增强社交能力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通过参加团队运动或者休闲活动,人们可以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强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网络。
结语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它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还可以改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41f1a3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7.png)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发现,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缓解压力和焦虑,以及促进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1 缓解压力和焦虑体育锻炼被证明是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有效途径之一。
运动能够帮助人们通过释放身体内的压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从而改善心情,减轻压力和焦虑感。
此外,锻炼还能分散注意力,使人暂时远离导致焦虑和压力的问题,从而让大脑得到放松和休息。
1.2 提升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体育锻炼可以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增加幸福感。
锻炼使身体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能够增加快乐感和幸福感的化学物质。
此外,体育锻炼还能够促进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并改善人们的情绪状态,从而提高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1.3 改善睡眠质量很多人在睡眠方面存在问题,如失眠和睡眠质量不佳。
而体育锻炼被认为是改善睡眠质量的一种方式。
锻炼可以通过消耗体内的能量和调节身体的生物钟来提高睡眠质量。
此外,锻炼还能够减轻焦虑和压力,减少睡眠障碍。
二、心理健康对体育锻炼的影响2.1 增强锻炼的动力和坚持性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保持锻炼的动力和坚持性非常重要。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人们在锻炼中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坚持锻炼的意愿。
相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可能会削弱人们的锻炼动力。
2.2 提高运动表现和成就感心理健康良好的个体往往在体育锻炼中表现出更好的表现。
积极的心态、自信、专注和决心是提高运动表现的关键要素。
同时,当一个人通过锻炼获得了进步和成就时,他们也能够在心理上感到满足和自豪。
2.3 应对挫折和压力体育锻炼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压力。
心理健康的个体更有能力应对这些挫折和压力,更容易适应并克服困难。
通过运动锻炼,个体能够培养出积极、乐观和灵活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3adecc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5.png)
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被认为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联性体育锻炼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双重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身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状况良好的学生更容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其次,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运动放松身心,释放累积的压力,使自己感到更加舒适和愉悦。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尽管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因素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学术压力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挑战之一。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业负担和竞争压力,导致焦虑和紧张情绪的增加。
其次,社交压力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现代社会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如同伴关系的建立、友谊的维护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网络依赖和沉迷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过度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锻炼策略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体育锻炼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应提倡学生多参与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体育锻炼应该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形成长期坚持的习惯。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和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机会。
此外,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
四、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未来展望未来,应更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学校和家庭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6d594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a.png)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体育锻炼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就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展开探讨,并阐述其在教育中的启示。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缓解压力生活中的压力是现代人普遍面对的问题,而体育锻炼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
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体会分泌出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可以使人感到愉悦和放松,从而减轻焦虑和压力感。
二、提升自信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超越自我,从而提升自信心。
在长期的锻炼过程中,人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肯定感和自信心。
三、改善情绪体育锻炼有助于调节情绪,让人的情绪更加稳定和愉快。
无论是在跑步、游泳还是健身房里锻炼,运动都可以让人忘却烦恼,调整情绪,使心情更加舒畅。
四、提高专注力体育锻炼需要一定的专注和毅力,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挑战,可以提高人的专注力和耐心,使人更加坚定和执着。
以上种种影响表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尤为重要。
在教育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和体育课程的重视。
以下是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在教育中的启示:一、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在学校中,安排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课程,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感受到健康的快乐和幸福,从而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二、重视体育锻炼的引导作用学校应当充分重视体育锻炼对于学生成长的引导作用。
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在锻炼中感受到挑战和成功、困难和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坚强意志和团队精神。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体育竞争,强调“参与”和“快乐”,而非只注重结果和胜负。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ad67bb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e.png)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是指通过不同的体育活动来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一种运动方式。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在体育锻炼中,人们能够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并减轻压力和焦虑。
同时,体育锻炼还能够提高自信心、增强自尊和自我认知。
本文将探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能够减轻心理压力无论是学生、职场人还是家庭主妇,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很多压力。
而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
通过进行长时间的体育锻炼,身体中会释放出多巴胺、内啡肽和血清素等多种神经递质,这些化学物质能够调节睡眠,缓解压力和焦虑。
在繁忙的工作场所或紧张的考试环境中,进行体育运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来减轻心理压力。
此外,体育锻炼也能够贯通头脑和身体,从而让人们全身心地放松和休息。
在长时间的打球、跑步或健身过程中,人们会忘却日常的烦恼,只专注于自己身体运动的表现。
这时,大脑中的自律神经系统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放松模式,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全面的放松和休息。
因此,体育锻炼对人们减轻压力和焦虑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认知体育锻炼能够让人们体验到自己的身体力量和体能水平的提升。
当一个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体质和技能时,会感到自己的身体愈发强健,体力增强。
这种感觉能够让人们重新寻找到自己的自信和自我认知。
在体育锻炼中,人们往往会因自己的体能和技能而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这种尊重和认可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人们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三、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身体会进行各种有益的生理反应。
对于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抑郁和焦虑,体育锻炼能够缓解症状。
通过运动,身体中的神经递质会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改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进行有氧运动时,身体会释放出血清素,而血清素又被称为“快乐激素”,能够让人感到快乐和放松。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益处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益处](https://img.taocdn.com/s3/m/d76ef7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2.png)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益处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很多益处,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减轻压力和焦虑:运动可以促进身体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幸福感和满足感。
2. 增强自信心:通过不断地挑战自己,完成运动目标,可以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改善睡眠质量: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失眠和其他睡眠问题。
4. 缓解抑郁症状: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缓解抑郁症状。
5. 增强社交能力:参加体育运动可以结交新朋友,增强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6. 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运动可以帮助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增强大脑的认知能力。
7. 培养毅力和耐力:长期坚持体育运动需要毅力和耐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个人的毅力和耐力。
总之,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很多益处,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焦虑、增强自信心、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症状、增强社交能力、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以及培养毅力和耐力。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自己和身边的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以促进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及效果评估
![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及效果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638f75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b.png)
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及效果评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已被广泛研究和证实。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并对体育锻炼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效果进行评估。
一、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1.1 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体育锻炼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改善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它能够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提升自尊和自信心,增强心理韧性,改善睡眠质量,并具有减少心理压力的功效。
身体活动可以促进脑内多巴胺、血清素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改善心情和情绪状态。
1.2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运动通过多种机制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它可促进脑血流量和氧气供应,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
其次,体育锻炼能够增加大脑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如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和重塑。
此外,运动通过促进适当的社交互动和团体活动,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和社交隔离,提升社交支持的程度,从而提高心理幸福感。
二、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估2.1 心理健康量表的使用评估体育锻炼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效果,通常采用心理健康量表。
其中包括一些常用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如焦虑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自尊量表、幸福感量表等。
这些量表可以客观地测量个体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变化和提高。
2.2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已被广泛研究。
一些实证研究发现,长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比不锻炼的人更具有抗压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更好。
另外,体育锻炼还可以改善心理疲劳、压力感和情绪不良等问题。
一些长期的研究还发现,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和减少一些心理障碍的发生,如抑郁、焦虑等。
2.3 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剂量关系研究显示,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长和强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剂量关系。
适度的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更为显著,而过度的锻炼可能会导致心理压力和疲劳。
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个体应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强度,以达到心理健康的最佳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个体的情绪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认为健康主要是指身体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因而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生理机能水平,提高适应自然、抵御疾病的能力。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世界的冲突与纷争。
那种“无病即健康”的生物学健康观已经过时,而发展成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who) 认为,健康是指在精神、身体和社会上的保持健全的状态,精神健康的标准是:(1)具备自我控制能力;(2)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3)内心世界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
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
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theconceptandstandardaboutmentalwellness)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
日本的松田岩男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来适应,即个体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问题,心理都不会失调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躯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理健康应符合以下条件:
1)智力正常:智力是个体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
其了解、认识外部世界的十分必要的条件。
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并具有情绪体验能力,从而自我效能感增强,而智力落后者经常遭遇失败,伴随烦恼、痛苦的体验,产生自卑感。
2)适当的情绪调节能力: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个体就会被消极情绪所困扰,而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有效宣泄的话,就可能使自己产生心理疾病,并可能对生理健康造成损害,患上身心疾病。
同时,不良情绪的发泄方式必须考虑道德及社会的评价。
3)自我评价恰当:心理健康者能充分了解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扬长避短,在学习、工作上获得成功,在生活中同他人和谐相处。
心理不健康者,往往将失败归因于机遇和任务难度,整日怨天尤人,或将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4)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者乐于与他人交往,建立了较为和谐的积极的人际关系,反之,就会离群索居,对他人不信任,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烦恼和痛苦。
第二节体育锻炼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促进
(theeffectsofmentalwellnessuponphysicalexercise)
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正确对待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挫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个体的一生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
但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呢?参加体育活动就是调节个体的情绪状态、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智力(physicalexerciseisusefultointelligence)
育锻炼可以使个体的注意、记忆、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充分
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乐观自信、精神振奋、精力更加充沛,从而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能,使大脑获取更多的氧气,给大脑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提供必要的物
质保障,能够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
另一方面,体育活动不仅能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有效,使其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为智力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
态,并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疲劳感,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而体
育活动的参与,有助于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兴奋与抑制合理交替的机
制,降低疲劳感,提高文化学习的效率,此外个体的体质增强,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充分地挖掘与开发学习的潜力。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physicalexerciseforgoodfeeling)
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
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常常会产生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降低应激水平,使处理应激情境的能力增强。
麦克曼(mclman)等人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者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参加身体锻炼者,而愉快等积极的心理变量水平则明显要高一些。
验到运动带来的愉快感觉。
心理学家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
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体育锻炼有助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physicalexerciseforgoodwill)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
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
体育锻炼本身就要不断克服困难(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才能取得成功。
体育锻炼的参与者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培养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
任务越困难,对个体的意志锻炼的作用越大,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活动(尤其是体育锻炼)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体育锻炼使自我概念更为清晰(physicalexercisemakesmeclearer) 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例如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包括社会方面的自我概念和身体方面的自我概念等。
其中,身体方面的自我概念包括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
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
像。
身体自尊则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能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
告,54%的大学生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
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身高和低估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
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其身体自尊变低,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
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锻炼者比非锻炼者具有更积极的总体自我概念;体能强的人比体能弱的人倾向于具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概念和更高的身体概念;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因此,更积极的自尊心,更高水平的身体概念和
自我概念与高水平的体能状况相关。
五、体育锻炼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physicalexerciseforgoodpublicrelations)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趋向封闭的状态,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缺乏,人际关系疏远。
体育锻炼则打破了这种封闭,让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素质
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交往,使人们互相之间产生信任感,有效进行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互相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和交融。
研究表明,增加与社会的联系会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
马塞(massie)等人1971 年的调查发现,外向性格者比内向性格者的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社会需要可以通过跳舞、球类、做操等集体性活动来得到满足。
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六、体育锻炼有助于消除心理疾患(physicalexercisefordecreasementaldisease)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可能会使许多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
人们参加某个项目运动并坚持锻炼,他的生理技能、身体素质将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掌握并发展一些运动的技能和技巧。
由此,个体会以自我锻炼反馈的方式传递其成就信息与大脑,从而获得自我成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
因此,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使有心理障碍的个体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并消除心理障碍。
调查显示,1750 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