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模式

合集下载

锂离子电池可靠性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锂离子电池可靠性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锂离子电池可靠性技术发展现状研究摘要:首先简要总结了锂离子电池常见的几种失效表现及其深层次原因,总结了锂离子电池复杂的失效因果关系。

其次,阐述了目前锂离子电池可靠性的研究进展。

然后,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和可靠性研究面临的挑战。

最后,对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和可靠性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故障分析;可靠性;退化的1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性能锂电池的失效是指由于某些特定原因导致的电池性能下降或使用性能异常。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可分为两类,即性能失效和安全失效[1]。

性能失效是指电池性能达不到使用要求和相关指标,主要表现为容量衰减或跳水、循环寿命短、倍率性能差、一致性差、易自放电和高低温性能衰减等。

安全是指锂电池因使用不当或滥用而出现具有一定安全风险的故障,如热失控、漏液、析锂、短路、膨胀变形等。

1.1容量衰减容量衰减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

可逆的容量衰减可以通过改善电池的使用环境来恢复,而不可逆的容量衰减不能通过措施来改善恢复的损失容量。

电池容量衰减的本质原因在于材料本身的失效,与电池制造工艺、电池使用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比如正极材料的材料结构或微观结构变化导致的电接触失效,石墨负极材料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相(SEI)过度生长导致的电池体系中Li+含量降低,电解液化学分解导致的可运输Li+减少等,正负极集流体腐蚀导致的导电性不良,极片涂布、卷绕等电池制造工艺导致的缺陷与电池容量和倍率性能密切相关[2] 。

1.2内部电阻增加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阻增大的因素主要是内部材料的变化和使用环境的异常。

例如,电解质分解以在负电极的表面上形成SEI膜。

SEI膜可以显著地允许锂离子在其中传输,同时可以很好地阻挡电子的进入和溶剂分子的共嵌入,有效地阻止电解液的进一步分解,保证电化学反应的继续进行。

但在高温或过载条件下,SEI膜会过度生长,不断消耗锂离子、溶剂和锂盐,产生负接触损耗,导致电池界面电阻显著增加。

磷酸铁锂电池失效原因汇总分析

磷酸铁锂电池失效原因汇总分析

磷酸铁锂电池失效原因汇总分析了解磷酸铁锂电池的失效原因或机理,对于提高电池性能及其大规模生产和使用非常重要。

一、生产过程中的失效在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原料、方法、环境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在LiFePO4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也不例外,人员和设备属于管理的范畴,因此我们主要讨论后三个影响因素。

电极活性材料中的杂质对电池造成的失效LiFePO4在合成的过程中,会存在少量的Fe2O3、Fe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在负极表面还原,有可能会刺穿隔膜引发内部短路。

LiFePO4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湿气会使电池发生恶化,老化初期材料表面形成无定型磷酸铁,其局部的组成和结构都类似于LiFePO4(OH);随着OH的嵌入,LiFePO4不断被消耗,表现为体积增大;之后再结晶慢慢形成LiFePO4(OH)。

而LiFePO4中的Li3PO4杂质则表现为电化学惰性。

石墨负极的杂质含量越高,造成的不可逆的容量损失也越大。

化成方式对电池造成的失效活性锂离子的不可逆损失首先体现在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过程中消耗的锂离子。

研究发现升高化成温度会造成更多的不可逆锂离子损失,因为升高化成温度时,SEI膜中的无机成分所占比例会增加,在有机成分ROCO2Li到无机成分Li2CO3的转变过程中释放的气体会造成SEI膜更多的缺陷,通过这些缺陷溶剂化的锂离子会大量嵌入石墨负极。

在化成时,小电流充电形成的SEI膜的组成和厚度均匀,但耗时;大电流充电会造成更多的副反应发生,造成不可逆锂离子损失加大,负极界面阻抗也会增加,但省时;现在使用较多的是小电流恒流-大电流恒流恒压的化成模式,这样可以兼顾两者的优势。

生产环境中的水分对电池造成的失效在实际生产中,电池不可避免地会接触空气,由于正负极材料大都是微米或纳米级的颗粒、而电解液中溶剂分子存在电负性大的羰基和亚稳定态的碳碳双键,都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水分子和电解液中的锂盐(尤其是LiPF6)发生反应,不仅分解消耗了电解质(分解形成PF5),还会产生酸性物质HF。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分析与故障机理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分析与故障机理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分析与故障机理中国储能网讯:一、负极活性物质本文对负极材料失效机理的解析主要基于商业化的碳基材料。

虽然,新型负极材料,如硅、锡和一些氧化物,目前被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科研进展。

然而由于在锂离子脱嵌循环过程中,这些材料容易产生较大的体积膨胀,严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

因此,还未能在商业化电池中广泛使用。

1 SEI膜的生成与生长在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体系中,电池的容量损失部分是来自于石墨与有机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石墨很容易与锂离子有机电解液发生电化学反应,特别是溶剂为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甲酯(DMC)。

当锂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化成阶段),负极的石墨与锂离子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并于石墨表面生成一层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这会造成一部分的不可逆容量产生。

SEI膜能够透过Li+,保证了离子的传输,同时保护了活性物质,防止副反应的进一步发生,维持电池活性物质工作的稳定性。

但是,在电池后续的循环过程中,由于电极材料的不断膨胀与收缩导致新的活性位点暴露出来,这会引起一种连续性的损耗失效机制,即电池的容量不断下降。

这种失效机理可归结于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还原过程,表现为SEI膜厚度的不断增加。

因此,对SEI膜化学组份及形貌的研究能够更深入的了解锂离子电池容量和功率下降的原因。

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通过对小型电池体系的拆解实验来研究SEI 膜的性质。

电池的拆解过程需要在无水无氧的惰性气体手套箱中进行(<5 ppm)。

电池拆解后,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技术(NMR)、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吸收光谱(XAF),以及红外(FTIR)和拉曼(Raman)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SEI膜的厚度、形貌、组成、生长过程及机理等。

尽管许多测试手段已被用于表征SEI膜,但是利用更加先进且直接的方式来表征SEI膜在电池中生长的实际模型,仍然是迫切需求的。

锂离子电池产品技术课程自测

锂离子电池产品技术课程自测

锂离子电池产品技术课程自测考试成绩:40一、单选题(共4小题,共40.00分。

)(得分:10)1.锂离子电池内在的主要失效模式不包括?(10.0分)A极片的焊接方式B正负极材料结构退化C电解液分解、干涸D生产过程中水分、粉尘、金属颗粒正确答案是:A(得分:0)2.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包括?(10.0分)A放电深度DOD B充放电制式C工作温度D电池尺寸正确答案是:D(得分:0)3.陶瓷隔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为在其表面涂覆了较细颗粒的无机材料,但不包括?(10.0分)A三氧化二铝B二氧化钛C二氧化硅D二氧化碳正确答案是:D(得分:10)4.调频使用场景适合选择哪种锂离子电池?(10.0分)A功率型B能量型C能量功率兼顾型正确答案是:A(得分:0)二、多选题(共2小题,共20.00分。

)(得分:0)1.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主要有?(10.0分)A固定式领域B起动型(SLI)领域C动力型领域D便携式领域正确答案是:ABCD(得分:0)2.对于液体电解质材料而言,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0.0分)A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为液体并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B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蒸汽压低、不易蒸发和分解,与电池体系的其他材料不发生反应C具有较窄的电化学窗口D毒性低,使用安全E 制备及纯化容易,制备成本低等正确答案是:ABDE(得分:0)三、判断题(共4小题,共40.00分。

)(得分:30)1.硅基材料具有较低的克容量,有望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0.0分)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是:B(得分:0)2.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设计新材料新体系、优化性能、发展制备及低成本制备技术是获得高性能材料和电池的关键和难点。

(10.0分)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是:A(得分:10)3.锂离子电池没有镍电池的记忆效应。

(10.0分)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是:A(得分:10)4.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技术正在从以往人工操作为主,非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逐步发展为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生产线,生产效率高,产品一致性好。

动力电池失效机理研究

动力电池失效机理研究

动力电池失效机理研究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低维护,低自放电,快速充电和长寿命的优点而蓬勃发展。

然而,动力电池由于热稳定性较弱导致安全失效,并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爆炸。

热失控风险阻碍了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

本论文从材料角度,系统地总结了动力电池各种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提出了对应的失效解决方案。

动力电池失效机理研究,是保证动力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安全使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标签:动力电池安全,失效分析,热失控汽车运输和可再生能源一体化的电气化是减少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的两个必要途径。

动力电池作为一种多功能和高效的能源存储媒介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零部件。

近年来,得益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及成本的下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爆发式增长。

然而,动力电池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行业已经逐渐重视动力电池的失效机理研究。

锂离子电池也被称为“摇椅”电池(见图1),因为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中的可逆脱嵌。

在充电或放电期间,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晶格中穿梭,且可以重复进行,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化学副反应或导电率下降等原因,正负极材料晶格中可以存储的锂离子会减少,造成电池容量衰减。

此外,锂离子电池也会突然发生较严重的故障和失效,导致电解液泄露,产生火灾或爆炸。

这通常是由于电池机械滥用、电气滥用、热滥用所导致电池电压、电流、温度超过合理值而发生安全失效。

动力电池失效的外在原因可能是机械滥用、电气滥用、热滥用等等,本质上还是锂离子电池内部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机制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因此,本论文从电池材料内部物理化学变化角度,系统地总结了动力电池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并提出了对应的失效解决方案,为动力电池安全设计提供借鉴思路。

一、负极活性材料失效目前商业化的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及硅碳。

本论文主要研究相对成熟的石墨负极材料失效机理。

负极材料失效有一部分原因是石墨负极与有机电解液碳酸乙酯(EC)或碳酸二甲酯(DMC)发生副反应。

常见锂离子电池隔膜失效分析

常见锂离子电池隔膜失效分析
常见锂离子电池隔膜失效分析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极片和隔膜、电解液、外壳和正负极端子组成,其中隔膜在锂离子电池的内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锂离子电池的内部,隔膜不仅要避免正负极之间接触,达到电子绝缘的效果,还要保持一定的孔隙率允许电解液中的离子穿过隔膜,在正负极之间往复运动。在满足上述的基本要求的同时,隔膜还要达到安全性的要求,例如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在负极的表面会形成锂枝晶,尖锐的锂枝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可能会穿透隔膜导致正负极之间发生短路,释放大量的热,从而引发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或者在电池发生挤压针刺的过程中,由于局部短路点释放出大隔膜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Xiaowei Zhang等人对多种不同工艺和结构的隔膜进行了机械性能的研究,分析了导致隔膜失效的机械参数。这些隔膜包含了干法工艺制备的PE隔膜和三层复合隔膜,湿法工艺制备的陶瓷涂层隔膜,以及无纺布工艺制备的隔膜,这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市场时常见的隔膜类型。实验主要测试了上述几种隔膜在纵向(MD)、横向(TD)和对角线方向(DD)的单向拉伸强度,厚度压缩实验和轴向穿刺实验,这些实验揭示各种隔膜的失效机械参数。Xiaowei Zhang等人根据上述结果建立了一个PE隔膜的有限元模型,准确的预测了PE隔膜在单向拉伸实验和厚度压缩试验中的PE隔膜的反馈结果。
穿刺强度实验发现,干法工艺制备的PE隔膜和三层复合隔膜会在沿着纵向的方向上出现一个较长的裂缝,而对于湿法工艺和无纺布工艺隔膜,失效多数只出现在局部,并且呈现圆形破口。
该项研究向我们展示了现在市场上主要隔膜种类在单向抗拉强度、厚度压缩和穿刺强度,以及在失效模式上的区别。研究发现,干法工艺制备的PE和三层复合隔膜在各个方向上的抗拉强度存在很大的差异,纵向MD抗拉强度远大于横向TD抗拉强度,而湿法工艺制备的隔膜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似的抗拉强度,并且高于其他类型的隔膜,在厚度压缩实验中由于干法隔膜各项异性很大,从而导致隔膜卷芯塑性变形较大,而在穿刺实验中湿法隔膜也展现出了最高的穿刺强度,并且只出现了局部的圆形破口,而PE隔膜则出现了长条形的裂缝。

锂离子电池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锂离子电池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压扁 检测不出短路
卡盖板短路、低电压
卷芯被压伤
卷芯短路
卷绕不齐卷芯未挑出
电芯短路
顶胶未完全遮挡住正极耳
电芯短路、爆炸
1、配重悬挂随意; 2、卷绕机故障;
QC首检和巡检检验;
员工参数设置错误;
1、员工首件确认; 2、QC首检和巡检检验;
员工参数设置错误; 1、设备异常; 2、探针过少; 3、员工放置位置偏离;
员工操作时卷芯放置不规范;
员工操作时未对卷芯进行检验;
1、员工首件确认;
2、QC首检和巡检检验;
1、开班前用短路卷芯检测;
2、员工首件探针数量,不少于6
个;
3
、QC首检和巡检检验; 1、员工在卷芯被压扁后进行自
检;
2、
QC首检和巡检检验; 1、员工在卷芯压扁前后进行自
检;
2、
QC首检和巡检检验;
员工未按规范要求操作;
2、烘箱加热装置异常;
3、计量每三个月对烘箱温控进行
一次校准;
4、超温保护仪每月点检一次;
极片烘 烤 真空度过低
极片烘烤不充分,电芯气鼓 超厚
1、真空泵系统故障; 2、烘箱密封性差,真空度下降较 快; 3、员工操作时真空未抽 到标准值;
1、真空烘烤时,由操作员工每小 时抽一次真空,并对烘烤过程和抽 真空动作进行记录; 2、QC首检和巡检检验; 3、抽不到真空时,报异常处理;
卷芯结存量大
电芯周转缓慢,电芯吸潮导 致气鼓超厚
班组长对生产计划协调不当;
1、限制卷芯结存,在物料防护工 艺标准中明确规定; 2、QC首检和巡检检验;
隔膜熔切位置的平整度差
电芯超厚降级
1、隔膜切刀钝化; 2、切刀装置故障;

动力电池失效模式分析

动力电池失效模式分析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如何解决电动汽车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又成为汽车行业新的话题与难点。

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已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

研究动力电池系统的失效模式对提高电池寿命、电动车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电动车使用成本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动力电池系统外在表现失效模式探索与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在动力电池系统设计时考虑各种失效模式以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

动力电池系统通常由电芯、电池管理系统、Pack系统含功能元器件、线束、结构件等相关组建构成。

动力电池系统失效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不同层级的失效模式,即电芯失效模式、电池管理系统失效模式、Pack系统集成失效模式。

一、电芯失效模式电芯的失效模式又可分为安全性失效模式与非安全性失效模式。

电芯安全性失效主要有以下几点:1、电芯内部正负极短路电池内短路就是由电芯内部引起的,引起电池内短路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就是由于电芯生产过程中缺陷导致或就是因为长期振动外力导致电芯变形所致。

一旦发生严重内短路,无法阻止控制,外部保险不起作用,肯定会发生冒烟或燃烧。

如果遭遇到该情况,我们能做的就就是第一时间通知车上人员逃生。

对于电池内部短路问题,目前为止电池厂家没有办法在出厂时100%将有可能发生内短路的电芯筛选出来,只能在后期充分做好检测以将发生内短路的概率降低。

2、电池单体漏液这就是非常危险,也就是非常常见的失效模式。

电动汽车着火的事故很多都就是因为电池漏液造成的。

电池漏液的有原因有:外力损伤;碰撞、安装不规范造成密封结构被破坏;制造原因:焊接缺陷、封合胶量不足造成密封性能不好等。

电池漏液后整个电池包的绝缘失效,单点绝缘失效问题不大,如果有两点或以上绝缘失效会发生外短路。

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瞧,软包与塑壳电芯相比金属壳单体更容易发生漏液情况导致绝缘失效。

3、电池负极析锂电池使用不当,过充电、低温充电、大电流充电都会导致电池负极析锂。

磷酸铁锂18650动力锂离子电池失效机理及动态脱嵌锂机理研究

磷酸铁锂18650动力锂离子电池失效机理及动态脱嵌锂机理研究

磷酸铁锂18650动力锂离子电池失效机理及动态脱嵌锂机理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加,锂离子电池作为高效能量存储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磷酸铁锂(LFP)18650动力锂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等优点,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电池使用时间的增长和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池性能逐渐衰退,最终可能导致电池失效。

因此,深入研究磷酸铁锂18650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和动态脱嵌锂机理,对于提高电池性能、延长电池寿命以及保障电池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磷酸铁锂18650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和动态脱嵌锂机理。

我们将从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介绍磷酸铁锂材料的特性以及其在电池中的作用。

我们将分析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包括正极材料结构变化、负极材料结构变化、电解液消耗和界面失效等。

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动态脱嵌锂机理,探讨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出过程,以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我们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优化电池设计和提高电池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磷酸铁锂18650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优化和寿命延长提供科学依据,为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磷酸铁锂18650动力锂离子电池概述磷酸铁锂(LiFePO₄)18650动力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能源储存与转换的关键组件,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储能系统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

其命名中,“18650”指的是电池的尺寸规格,即直径为18mm,高度为65mm的圆柱形电池。

而“动力”二字则强调了该类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以及长循环寿命等特性,特别适合于需要快速充放电和持续高能量输出的应用场景。

磷酸铁锂材料因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性质,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其稳定的橄榄石结构使得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快速地嵌入和脱出,而不引起材料结构的显著变化。

锂离子电池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锂离子电池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工序或品名 编制者
过程功 能/要

潜在的失效模式
检测 QA部
潜在的失效影响
PFMEA
PFMEA编号 核心小组
潜在的失效原因
现行过程控制
填表日期 建议的措施
外观检 验
不良品未区分明确
对主要缺陷造成误判,影响问题解决; 同时,不良品流通到后工序,会影响到 包装发货,甚至导致客户投诉
1、标准不明确; 2、员工不清楚检验标准; 3、员工误判;
分容不准确
下柜前未检电压 未按顺序进行容量分档
PFMEA
检测 QA部
PFMEA编号 核心小组
填表日期
潜在的失效影响
潜在的失效原因
现行过程控制
提前寄存,时间浪费,还有导致电芯容 量低
员工设置错误
电芯饱充电不充分而未寄存,造成返工 员工设置错误
电芯饱充电不充分,容量低
员工设置错误
时间浪费 低电压或爆炸
员工设置错误

老化温度过高
老化温度过低
二次分 选
上柜前未检电压或电压设置过低
电流设置过大或终止电压设置过大
电流设置过小或终止电压设置过小
低电压混入,易导致补电或老化过程中 爆炸 不能发现异常,导致二次分选不良
电芯低电压或爆炸
电芯低电压或爆炸
员工未按作业指导书执行 员工未按作业指导书执行
1、员工填写参数记录; 2、QC首检和巡检检验 1、员工自检; 2、QC巡检;
潜在的失效原因
现行过程控制
填表日期 建议的措施
柜点电压异常
低电压或爆炸
柜点线路接触不良或连线错 物流部安排两位员工进行坏点的排查和简
误;
单维修;
上柜前未检电压

负极析锂失效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负极析锂失效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负极析锂失效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负极析锂是指在锂离子电池中,负极材料(一般是碳材料)中的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不可逆的反应,导致锂离子的迁移和嵌入变得困难,从而降低了电池的容量和性能。

负极析锂失效是指锂离子电池中负极析锂出现的失效现象。

负极析锂失效是锂离子电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电池使用过程中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内阻增加、循环寿命减少等负面影响。

了解负极析锂的失效模式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负极析锂的基本原理,即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在负极材料中的嵌入和迁移机制。

然后,详细讨论负极析锂失效的主要模式,包括锂钝化、界面反应以及表面固相电化学过程等。

同时,我们还将分析影响负极析锂失效的因素,如电池的工作温度、充放电速率、锂离子浓度等。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负极析锂失效的模式,并提出预防和改进的建议。

通过改进负极材料的结构和添加合适的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最后,我们还将探讨当前研究负极析锂失效的前景和意义,为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通过对负极析锂失效模式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为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指导,并为电池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中,对负极析锂失效进行深入探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的设计对于一篇长文的撰写至关重要,它能够为读者提供清晰的导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以下结构来组织我们的讨论:1. 引言- 1.1 概述- 1.2 文章结构- 1.3 目的2. 正文- 2.1 负极析锂的基本原理- 2.2 负极析锂失效的主要模式- 2.3 影响负极析锂失效的因素3. 结论- 3.1 总结负极析锂失效的模式- 3.2 对负极析锂失效进行预防和改进的建议- 3.3 研究的前景和意义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供关于负极析锂失效的概述,介绍本文的结构,并明确文中的目的。

波音787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

波音787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
9
2019/11/24
Analysis on causes of inner short circuit分析内部短路的原因
Contamination of the metal particles to the cell interior 金属颗粒对电池内部的污染
在飞机起飞期间的发生的严重事故是由于主电池的热失控引起的,致使飞机不得不在高
松机场紧急迫降,人员通过紧急滑梯逃脱。
• Thermal runaway of the main battery is presumed to have started from the heat transmitted by the 6th cell is vented exothermic phenomenon. 据推测,主电池热失控是源于第6节电芯的热失控。
Cause原因
Serious incident (emergency escape)
Thermal runaway (main battery)
Arc discharge Huge current (earth line)
Exothermic phenomenon
Inner short circuit Can not be specified Case of inner short circuit
• By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brace bar and the cell case expanded by heat generation, large current flows in the battery box by grounding short-circuited through the grounding wire, resulting the arc discharge is generated and it is estimated that was led to thermal runaway. 连接杆和电池壳之间的接触,会因热量的产生而膨胀,且地线短路,大电流通往地线,导 致弧放电的产生,估计是热失控的原因所在。

锰酸锂动力电池失效分析

锰酸锂动力电池失效分析

mo e f i 2 4 o r atr. T ers l h w ta etmp rtr emanra o a a s stec p ct d sO Mno we t y L p b e h u ss o th e t h t e eauei t i e s nt t ue a a i Sh h c h y
要研 究方向为机电产 品质量安全检测 、 失效分析及 安全评估 等方面。
面上 , 直径为 1. mm 的钢棒放在样品 中心 , 91 g的重锤 58 让 .k
2 1 9 Ve . 6 0 2. 1 NO 9 3 .
1 6 27
F i r n l sso M n O4 o rb tey a l ea ay i fLi , we atr u p
W ANG n - i L U u 2 DE Ho g we I J n , NG h a g , HAO n — i XI , S u n 3Z Ho g f AO l ig e, Ha — n q
c l c i n i i l f c e y t e if e c ft e e e toy e s l s f c o d i n , s le t i u ie n t e o l t s ma n y a e t d b h n l n e o h l c r l at e o u t , ur e c n Ro s a ov n , mp r i s i h t ee to y e t mp r t r , t . l c r lt , e e a u e e c
产单体 电池 , 额定 电压 37v, 定容量 1 ; 2) . 额 1 Ah ( 外形 尺寸
( ×宽 ×高 ) :3 rx 6 l x 1 长 为 13r r 6nn 8mm; 3) nl l ( 电池 的组 成: 正极活性材料为 LMn0 , i 2 负极活性材料为石墨 , 电解液 的 主要成 分为 LP E ( i 、 C 碳酸 乙烯酯 ) D ( F 和 MC 碳酸二 甲酯) 以 , 及 C lad 3 5隔膜等 。为 了得到相对精确的试验结果 , 小 e r 2 g 2 减 其他因素的影 响 , 所选 电池样 品均取 自同一批次 , 并在试验 前 经过相 同条件的充放电预循 环。 本文针对 电动汽 车可 能发生的意外 事故 或是遭遇 的极 端

高电压钴酸锂的失效分析与改性

高电压钴酸锂的失效分析与改性

高电压钴酸锂的失效分析与 改性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高电压钴酸锂概述 • 高电压钴酸锂失效分析 • 高电压钴酸锂改性方法 • 改性后高电压钴酸锂性能评估 • 改性后高电压钴酸锂应用前景 • 结论与展望
01
高电压钴酸锂概述
钴酸锂简介
化学式
LiCoO₂
结构
层状结构
性质
具有高能量密度、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
表面改性
通过表面涂层、表面处理等方法,改 变钴酸锂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 其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
工艺改性
烧结工艺优化
通过调整烧结温度、时间、气氛等参数,优化钴酸锂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提 高其电化学性能。
合成工艺改进
通过改进合成方法、优化合成条件,提高钴酸锂的纯度和结晶度,从而提高其 电化学性能。
01
02
03
容量衰减
高电压钴酸锂在充放电过 程中,容量逐渐降低,导 致电池性能下降。
循环寿命短
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高 电压钴酸锂的循环寿命较 短,容易发生失效。
安全性能差
高电压钴酸锂在高温、短 路等极端条件下容易发生 热失控,导致电池安全性 能下降。
失效原因
晶体结构变化
01
高电压钴酸锂在充放电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容量
储存稳定性
改性后的材料在储存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 性能,不易出现自放电或容量衰减等现象。
可靠性评估
循环可靠性
经过大量循环测试,改性后的高电压钴酸锂具有较高的循 环可靠性,能够保证电池的长寿命和稳定性。
01
安全可靠性
改性后的材料具有更好的安全可靠性, 能够避免因电池故障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
02

锂离子电池失效形式

锂离子电池失效形式

锂离子电池失效形式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充电式电池,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车等。

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锂离子电池可能会出现一些失效形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失效形式。

首先,锂离子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电池容量逐渐减少,不能持续供电时间变短。

这是因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导致电池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电池容量减少。

此外,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中的溶液成分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电池容量。

当电池容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持续供电时间变短的情况。

其次,锂离子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充电速度变慢。

这是由于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表面会形成一层称为"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膜。

这层膜会阻碍锂离子的扩散,影响电池的充电速度。

此外,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和负极材料会反复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池中的电解液逐渐流失,进一步影响充电速度。

当充电速度变慢到一定程度时,充电电流可能会降低,充电时间也会变长。

再次,锂离子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自放电的情况。

自放电是指电池在不进行充放电的情况下,自身电荷逐渐减少。

这是由于电池中的化学反应无法完全停止,即使没有外部负载,电池也会自行放电。

自放电会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电荷损失,使其在存储时的电量有所减少。

此外,锂离子电池在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时,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

过度充电会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增加,可能引发电解液的热失控,进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过度放电会导致电池内部的锂离子无法再回到正极材料,使得电池损坏。

因此,在使用锂离子电池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充放电,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可能会出现容量减少、充电速度变慢、自放电等失效形式。

如果我们注意电池的使用和充电方式,可以延缓这些失效形式的出现。

同时,定期更换电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动力电池失效模式分析

动力电池失效模式分析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如何解决电动汽车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又成为汽车行业新的话题和难点。

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

研究动力电池系统的失效模式对提高电池寿命、电动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电动车使用成本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动力电池系统外在表现失效模式探索和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在动力电池系统设计时考虑各种失效模式以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

动力电池系统通常由电芯、电池管理系统、Pack系统含功能元器件、线束、结构件等相关组建构成。

动力电池系统失效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不同层级的失效模式,即电芯失效模式、电池管理系统失效模式、Pack系统集成失效模式。

一、电芯失效模式电芯的失效模式又可分为安全性失效模式和非安全性失效模式。

电芯安全性失效主要有以下几点:1、电芯内部正负极短路电池内短路是由电芯内部引起的,引起电池内短路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电芯生产过程中缺陷导致或是因为长期振动外力导致电芯变形所致。

一旦发生严重内短路,无法阻止控制,外部保险不起作用,肯定会发生冒烟或燃烧。

如果遭遇到该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第一时间通知车上人员逃生。

对于电池内部短路问题,目前为止电池厂家没有办法在出厂时100%将有可能发生内短路的电芯筛选出来,只能在后期充分做好检测以将发生内短路的概率降低。

2、电池单体漏液这是非常危险,也是非常常见的失效模式。

电动汽车着火的事故很多都是因为电池漏液造成的。

电池漏液的有原因有:外力损伤;碰撞、安装不规范造成密封结构被破坏;制造原因:焊接缺陷、封合胶量不足造成密封性能不好等。

电池漏液后整个电池包的绝缘失效,单点绝缘失效问题不大,如果有两点或以上绝缘失效会发生外短路。

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软包和塑壳电芯相比金属壳单体更容易发生漏液情况导致绝缘失效。

3、电池负极析锂电池使用不当,过充电、低温充电、大电流充电都会导致电池负极析锂。

国内大部分厂家生产的磷酸铁锂或三元电池在0摄氏度以下充电都会发生析锂,0摄氏度以上根据电芯特性只能小电流充电。

电池基础知识

电池基础知识
• 露点:在固定气压下,空 气所含气态水达到饱和饱 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降 至的温度。
• ppm:百万分之
4.5容量
• 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能给出的电量称为电池的容量, 以符号C表示。常用的单位为安培小时,简称安时(Ah) 或毫安时(mAh)。
4.6电压
• 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常用的单位为伏特,简称伏 (V)或毫伏(mV)。锂电(钴酸锂/三元/锰酸锂)安全工作 上限电压4.2V或4.35V,下限电压3.0V。
• 电解液根据不同的安全性能的要 求会添加不同的增强安全性能的 添加剂,如防过充的、阻燃的、 提高高温性能的、提高储存性能 的、提高低温性能的等
1.2.5锂离子电池结构——铝塑膜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包装膜为铝塑膜; 我们使用过的铝塑膜的主要生产厂家为:日本DNP 和昭和,韩国栗村,国产有紫江,华谷,卓越等 铝塑膜由多层聚合物薄膜和Al层复合而成,一般最 外层为NYLON层,粘接到Al层,内层为CPP层,也有 在CPP和Al层间多粘接一层PET层的,用来防止短路;
• 2.粉尘控制:文件规范涂布烘道、制片环境粉尘、 正负极片料的粘接好(是否易掉料)、卷绕机台 清洁频率与要求
• 3.注液前水分控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烘烤,做 好过程自检巡检;
• 4.禁止用酒精清洗注液系统;
• 5.导入新的电解液前做压降评估测试;
• 6.常规化成电芯谨慎推行精准注液,批量生产前 进行试验;
1.2.4锂离子电池结构——电解液
电解液具有一定 的腐蚀性,更换电解 液时,须带防护眼镜
• 电解液多为六氟磷酸锂的1mol/L 碳酸酯溶液,根据电池的不同用 途,溶质也可以是:六氟砷酸锂、 高氯酸锂、三氟甲基二乙基磺酸 锂或者其组合等,溶剂可以是碳 酸二甲酯、碳酸乙酯、碳酸丙烯 酯、碳酸甲乙酯或者其不同比例 的组合等。

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及失效分析关键技术

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及失效分析关键技术
长寿命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
高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可提供较 高的能量输出。
环保性
锂离子电池不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 友好。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与结构
负极材料
通常采用石墨或硅基材料。
电解质
溶解锂盐的有机溶剂,如碳酸 酯类。
正极材料
通常采用过渡金属氧化物,如 钴酸锂、三元材料等。
技术瓶颈
需要解决电池内部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应力变化 等问题。
预期成果
建立精确的电池寿命预测模型,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可靠性预测和维护。
推动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01
研究方向
研究绿色环保的电池生产和回收技术,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发展。
02
技术瓶颈
需要解决环保成本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问题。
03
预期成果
实现锂离子电池的绿色生产和回收,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研究方向
研究新型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 量密度和安全性。
技术瓶颈
需要突破正负极材料的容量限制、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等问题。
预期成果
开发出更高能量密度、更安全、更耐用的锂离子电池 。
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与可靠性
研究方向
研究电池的失效机制和寿命预测模型,延长锂 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应用级控制策略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制定相应的安全使用规范,降低电池安全风险。
05
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再利用技术
电池回收处理流程
电池收集
通过回收网络、生产 商和经销商等渠道收 集退役电池。
预处理
对收集到的电池进行 分类、外观检查和初 步筛选,排除有安全 隐患的电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EE 1625 Sept 25
Shorts from bare Al to coated anode
Rc Al
Rs z Cu - Anode
Ra
• Cathode coating does not limit the power dissipation, local heating can easily melt the Al
Li ion failures Cause & Prevention
IEEE 1625 Sept 25
Shorts on cathode coating generally benign
Rc Al + Cathode Rs Z Cu - Anode
Ra
• Z ~ 15 mohm, Ra << Rc ~ 100 ohm for sub mm size short • Rc limits current, localized heating • Normal self-discharge and Li dendrites fall in this category
Power to short (PR)
z
R V
Note: In real situations both z and 0 0 R are variable
z
Short Impedance (R)
IEEE 1625 Sept 25
Beating the radial nail test
‘Standard’ cell design: Nail first shorts to active coated cathode Easily fails Cell Can Can
• The only thing bare outer Al is good for is to pass radial nail tests (including other sharp object penetration) • It does not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blunt’ mechanical abuse (e.g. crush, impact) which cause interior shorts • Takes up space that must then be compensated for (e.g. with thinner separator or foils) • **Gave the appearance of safety, causing complacency**
IEEE 1625 Sept 25
Solution: bare Al foil with protective layer
Al Protective Layer Rs z Cu - Anode
Ra
IEEE 1625 Sept 25
Shorts between bare Al and bare Cu
Rc Al
Rs z Ps ~ 0 * I2 C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When Al melts back Rs ~ 0, so these are usually benign • This can be used to beat the radial nail test
IEEE 1625 Sept 25
Impedance Matching
• Pmax = V2 / 4z where z = cell internal impedance V = cell open circuit voltage R = internal short impedance Hi/Lo impedance shorts are OK Worst case is R ~ z (impedance match condition) Bare Al to anode coating is nearly impedance matched Impedance Matching
On Coated Cathode On Bare Al
OK, self discharge
Fail
• This test is not suitable for a standard because it is too dependant on particle shape, operator and technique. • E.g. shorts are at corners, shape is not reproducible.
Bare outer Al design: Nail first shorts bare foils
Can Can
Easily passes
• Cells with bare outer Al wrap appear to be safer
IEEE 1625 Sept 25
How beneficial is bare Al outer wrap?
IEEE 1625 Sept 25
Experimentally verify the theory
• Place Al lathe turnings on positive electrode during assembly • Approx. 2mm x 0.2mm x 0.1mm • Charge and cycle cells to increase the stack pressure until the metal particle punctures the separator.
IEEE 1625 Sept 25
IEEE 1625 Sept 25
Small shorts become large as bare Al melts
Even if initial short ‘burns out’ molten Al keeps shorting
Example: produce small short in the bare Al section of Mn power cells -I’ve seen Al foil melt back to edge of cathode and the Al tab
IEEE 1625 Sept 25
Exception: Large shorts on cathode coating
Rc Al + Cathode Rs z Cu - Anode
Ra
• Particles large enough to substantially penetrate the cathode coating are dangero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