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左传《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
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 “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
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
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
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
清朝的纪旳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
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
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
现在一般认为《左传》为吴起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A.《左传》B.《论语》C.《国语》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A.《左传》B.《论语》C.《国语》D.《战国策》答案:A《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第一节《左传》的传授过程前一章讲到《春秋》一书。
因为《春秋》叙一件事,只是寥寥几个字,很不容易了解,于是后人有给它作解说的“传”。
根据《汉书·艺文志》,解说的《春秋》“传”有五家:(一)《左氏传》三十卷(二)《公羊传》十一卷(三)《谷梁传》十一卷(四)《邹氏传》十一卷(五)《夹氏传》十一卷但《汉书·艺文志》又说:“邹氏无师”,就是没有人为它传授下来。
又说:“夹氏未有书”,连成文的课本都没有。
因此,现在所存的只有《左氏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种。
《左氏传》简称《左传》。
古代《春秋》和“三传”(即左、公、谷)本“各自单行”,就是《春秋》是一种书,《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各自单独成书。
《左传》不附《春秋》“经”文是肯定的。
到后来,《春秋》经文按年分别写在《左氏传》文每年之前,成了目前这种本字。
《左氏传》成于战国时,本是用战国时文字写的。
到汉朝,通行当时的隶书。
《公羊传》和《谷梁传》写于汉代,当然是用汉隶写的。
所以便把《左氏传》叫“古文”(“文”就是“字”),《公羊》和《谷梁》叫“今文”。
《公羊传》和《谷梁传》两者“立于学官”,就是在国立大学开设专门课程,请专家讲授;《左氏传》却只在民间传授。
《左传》的流行,在战国已经开始。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左传》是中国第一本详细叙述历史的史书。
据说《左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左秋明注释的历史书。
它与公羊传和古梁传记一起被称为“春秋三传”。
作zhu,作zhu的全名,是十三本儒家经典之一。
左传不仅是汉族的著名历史著作,也是文学上的杰作。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详细叙述的年表作品。
据说,它是根据春秋战国鲁国史编撰的,是春秋战国后期鲁国历史学家左秋明编撰的。
叙述范围从陆殷公元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陆殷公元27年(公元前468年)。
左传介绍春秋时期的左氏传的原名是左氏春秋。
在汉代也称为春秋作事和春秋内传。
汉代以后称为左传。
该书共35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十三本中最长的。
它被列为《四库全书》中的经典部分。
记录范围从公元前722年(公元Lu Yin到公元前468年)(Lu of AI公爵27年)。
作品主要记录了东周初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这是研究先秦历史的宝贵文献,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杰作。
左传的文学成就首先,它反映在叙述中。
叙述真实生动,主题清晰,重点突出。
它的叙述方法也多种多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变化莫测。
其次,这是《左传》中写作人的艺术。
“左传”中有很多字符,范围比上书和春秋大得多。
对于同一类人,作者还可以突出他们的独特个性。
对于同一个人,有时他会注意到自己前后个性的发展和变化。
在表征方面,作者还使用了多种方法。
第三,左传语言简洁丰富,含蓄流畅,曲折曲折,富有表情,叙事语言和文字语言都可以这样。
最后是左传的叙事特征。
左传的叙事文学成就很高,闪回,叙事,插曲和补充叙事技巧具有很大的特点。
事件的描述具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征。
它指示事件发展之前或过程中的结果,甚至是一些智慧的预兆。
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史学史资料
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史学史资料二、孔子据《鲁史》修《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它是根据鲁国史官所撰《鲁春秋》编纂而成。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约其辞文,去其烦重”。
可见孔子是以鲁《春秋》为蓝本,博采各国史记,修成流传至今的《春秋》的。
《春秋》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比如召陵之盟、城濮之战等。
记事的原则是“据鲁”、“亲周”,即以记鲁国历史的内容来体现尊奉和维护周王室统治的精神。
孔子修《春秋》,是利用旧文献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孟子滕文公下》)三、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
从此,史书从官书中解放出来,私人著述的风气随之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对战国时期的学术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春秋》采用编年体,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因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它已有了明确的时间顺序,把事件有系统地按年代先后加以编排,上下连贯,从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过程。
对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属辞,原指遣词造句,此指孔子修《春秋》时,采用一定的书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
他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以用词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事态和意义。
如同样写战争,就有伐、侵、战、围、入、灭、救、取、败等不同的字眼:声罪致讨曰伐,潜师掠境曰侵,两兵相接曰战,环其城邑曰围,造其国都曰入,毁其宗庙社稷曰灭??。
同样杀人,又有杀、诛、弑等区别:杀无罪者曰杀,杀有罪者曰诛,下杀上曰弑。
孔子借此以表达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褒贬。
(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孔子对鬼神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通史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资治通鉴》(第一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
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编年体是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第一部编年体历史提纲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春秋》是古代中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间鲁国的历史。
《春秋》以其简练的文字和丰富的历史内容而著称,被誉为古代史书的典范。
《春秋》的编写方式以时间为线索,逐年记录了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历史事件。
这种以时间为线索的编写方式被称为编年体,即按照年代顺序逐年记录历史事件。
这种体裁使得历史事件的时序关系更加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春秋》的内容包括了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政治变革、外交往来、文化发展等方面,为我们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春秋》的文字简练、寓意深刻,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诗经》我国第⼀部诗歌总集。
《孙⼦兵法》我国第⼀部军事著作。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左传》我国第⼀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我国第⼀部纪传体通史。
《孔雀东南飞》我国第⼀⾸长篇叙事诗。
《汉书》我国第⼀部断代体史书。
《六⼀诗话》我国古代⽂学批体的第⼀部诗话。
《别录》汉代刘向撰写,我国第⼀部⽬录学著作。
《世说新语》我国第⼀部笔记⼩说集。
《说⽂解字》我国第⼀部字典。
《尔雅》我国第⼀部词典。
《⽂⼼雕龙》我国第⼀部系统的古代⽂学理论著作。
《三国演义》我国第⼀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说。
《⽔浒传》我国第⼀部描写农民战争的⼩说。
《狂⼈⽇记》我国现代⽂学史上第⼀篇反封建的⽩话⼩说。
《⼥神》我国现代⽂学史上第⼀部新诗集。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都有哪些(区别介绍)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都有哪些(区别介绍)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注意: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才是《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以国家为中心的风格对于详细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但在事件和整体的描述上仍有不足,可以很好地把握一个国家的发展脉络。
但有些人可能对某些事件的具体描述一无所知。
总的来说,把握整个时代的发展脉络还不太直观。
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春秋左氏传》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54年(鲁悼公14年)(另有说法为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1-2])《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
"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的今文经博士即"谓《左氏》为不传《春秋》"。
晋人王接说:"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文为俭,通经为长。
"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
论第一部完整编年体史书为什么不是
论第一部完整编年体史书为什么不是《资治通鉴》而是《左传》------------还一个真实的历史初一二班:高佳奇上周五的一节品德课,我因为一件事和董家悦同学吵了一架,在这里表示抱歉。
不过,董佳悦同学、贾依凡同学、老师、‚权威的历史书‛、诸多其他同学,很不幸的,你们错了。
不好意思,我找到了我正确的依据了。
我先来介绍一下两本书吧:《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原名为《左氏春秋》,。
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as/view?api_key=3nXM1sxQPNtC6Wjxqc tnnfCF&appid=107739&canvas_pos=search&cat=%E6%96%87%E5%AD%A 6&provider=&keyword=%E5%B7%A6%E4%BC%A0#)。
为‚十三经‛之一。
《春秋》其实也对,这里有《春秋》的详解:《春秋》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
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
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
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榖梁赤《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新增内容作为“传”。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左氏传》30卷;《公羊传》11卷;《榖梁传》11篇;《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
《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
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榖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先秦一、散文(一)历史散文(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
(2)《国语》:我国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
《国语》和《左传》区别是《国语》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战国策》:即《国策》,《国语》后又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所编订,共33 编。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该书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二)诸子百家散文(1)道家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时期。
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代表朴素辩证法观点。
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
代表作《逍遥游》。
(2)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论”,读l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相传《左世春秋传》是吕左秋明在春秋末期的年代史书,大约在公元前403〜386年间出版。
这是中国现存的第一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详细史书。
左秋明的《春秋传记》主要记录了东周初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经过几代抄写,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兰姆传》,《春秋古梁传》并称为《春秋传》。
左传的传记比《春秋志》长13年,而实际的编年史则长26年(最后一件事是提到三个故事要摧毁金朝)。
叙述以《春秋志》为主要链接,其中有一些以《春秋志》为代表,有的是对《春秋志》的补充,有的则是对编年史错误的修正。
大部分书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完整的书籍已进入战国时期。
所有这些表明左传和春秋之间的亲密关系。
左传以春秋为基础,并使用周至,金城,郑书,楚觉等国的资料,通过描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历史事实来说明春秋的纲要。
司马迁《史记十二首大事记》说:“陆君子左秋明怕门徒间的异端,他们每个人都履行了自己的愿望,丧失了本义。
因此,孔子的历史记录有他的语言理论,他成为左宗棠的春秋时期。
”《左传》是一本独立的历史著作,与《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
西汉金文经医生的意思是左世不通过春秋。
金仁王说:“人们常说左宗慈的涵义很深,是一本家庭书,不是主要的本;”《兰经》附在《佛经》上。
如果未写经文,将不会随意进行传送。
陈尚说:“孔子的经文赞扬和批评善与恶,有明显的榜样和法学家;节俭,渴望通过。
左秋明是吕的历史,描述了当前的政治。
在日本月。
这不是为了帮助圣言,而是为了装饰主旨,并掩盖太史之流。
大师是经典,与诗歌,书籍,周易等一起使用时;“秋明是历史,所以他应该与司马迁和班固一起被列出来。
”清朝的刘逢禄和皮熙瑞都认为左传是一本独立的历史著作。
皮锡瑞在《春秋经》中充分肯定了王杰之的理论,并引用了庄公26年的传记:“秋天,人们又入侵金。
冬天,僧侣又入侵了金。
”杜瑜的“集结”说:“今年,《京经》和《传》各自说了自己的话,或者《京》是直接文字,或者尽管规划书存在,简洁而分散,无论其来历和目的,所以《传》“不再申请解释,而只是言行。
我国历史上的各个第一部著作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史通》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第一部法医专著《洗冤集录》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尚书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仪礼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周易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尔雅我国最早的字典,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春秋左传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洛阳牡丹记我国最早的一部花卉专书九章算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茶经唐·陆羽我国第一部论茶著作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批巨著孙子兵法春秋·孙武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地理书---<<禹贡>>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史通>>第一部字典---<<说文文解字>>第一部词典---<<尔雅>>第一部文书---<<切韵>>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第一部字书---<<字通>>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第一部神话小说---<<山海经>>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第一部兵书---<<孙子>>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述---<<天工开物>> 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第一部中医学典集---<<黄帝内经>>第一部建著学专著---<<营造法式>>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全唐诗>>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第一部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第一部系统系曲理论著---<<闲情偶寄>>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第一部汇集古代文化典集的书---<<永乐大典>> 第一部法医专著---<<洗冤集录>>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教资笔试】古代史书体例之别及“第一”
【教资笔试】古代史书体例之别及“第一”1编年体史书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或体例。
按照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相关历史事件(即按时间顺序排列)。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记录历史事件,以时间为经,以历史事件为纬,更容易反映同一时期各种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孔子,第一)、《左传》(左丘明,,原名《左氏春秋》,第一完备)、《资治通鉴》(司马光,现存影响最大)、《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2国别体史书:共两部以国家(诸侯国)为主体记录历史事件,是记录不同国家事件的历史散文。
例如:《国语》(左丘明,最早,春秋时期);《战国策》(汉代初期刘向编订,国别体史书代表作/名著,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较完整的断代史)。
《国语》全书共21卷,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晋语》最多。
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
3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是指将完整的历史打断,单独记述某个朝代或某个时期的历史,例如:《汉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后汉书》。
《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四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都属于断代史,《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了解)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即:《史记》(汉·司马迁,二十四史之首);《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前四史”);《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填空
1)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最大的断代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 .
2)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是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是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 .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是 .我国古代诗人中诗作数量第一的诗人是 .
3)先秦历史散文主要有 . . .诸子散文主要有 . . . . 等.
4)小说成熟于朝.称为 .明清是古典小说高潮期.其最有影响的四大章回体小说是
5)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是 .作者是
6)“初唐四杰是指
7)杜甫的“三吏是 . . .“三别是
8)“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 . 和宋代的
9)唐代田园诗派代表作家有和 .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和
10)宋词豪放派代表词人有和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和
11)元曲四大家是指
12)最早能体现新文学实绩的小说集是的 .诗集是的 .长篇小说是的
13)1930年3月.进步作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茅盾的长篇小说和曹禺的剧作和
14)巴金的为 . . ,茅盾的为 . .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为
15)五十年代.文坛上出现了以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以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为艺术风格.对当代文坛产生极大影响.被文坛誉为“派
16)以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倡导了具有鲜明民族化群众化的艺术风格.对于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派.。
我国的第一部
1、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3、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4、第一部军事作品:《孙子兵法》
5、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6、第一部语录体儒家作品:《论语》
7、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作品:《宴子春秋》
8、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文心雕龙》
9、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10、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11、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12、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
13、第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西游记》
14、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15、第一部长篇抒情诗:《离骚》
16、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17、第一部占卜解卦作品:《周易》
18、第一部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19、第一部茶的专著:《茶经》
20、第一部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试题: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梦溪笔谈》
答案:B
【相关阅读】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向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