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节》课堂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端午粽的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端午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端午、粽、艾叶、菖蒲”等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传统节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读和理解生字词;(2)掌握课文的朗读节奏和韵律;(3)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应用;(2)课文朗读中的情感把握;(3)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传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和经历。
2. 学习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描述的端午节习俗。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3)开展游戏活动,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2)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3)调查家人或周围人对端午节的了解和习俗,下节课分享。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和故事,进行分享;(2)以“我眼中的端午节”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依据:本课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端午粽》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本课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粽子吃以及端午节的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以及来历,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
基于综合教材分析和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条件,激发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文。
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字与运用结合。
同时我还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等方面的积累。
让学生多认中国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本课时,我努力把握好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感受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课文长句子的节奏、韵律和意味来。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表达的感情来朗读好课文。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2)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节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节教案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端午节教案是针对一年级学生,通过故事、歌曲、手工制作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端午节的历史由来、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下面将具体介绍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节教案的内容及教学形式。
一、教学内容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由来通过给孩子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孩子了解端午节起源的历史背景及故事情节。
传统故事中讲述了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反对暴政和外来侵略而反复上书,最终不幸遭到贬谪,离开故乡,最终自杀。
而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竞渡、吃粽子的活动,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2、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了神秘和各种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
通过介绍悬挂艾草、赛龙舟、吃粽子等民俗文化,让孩子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同时,通过手工制作、唱歌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孩子感受端午节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教学形式1、故事教学讲解屈原的故事,让孩子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及历史背景。
2、歌曲教学通过唱《端午节到了》等歌曲,让孩子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手工制作通过制作五彩绳和艾叶香包等手工制作,让孩子亲身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4、趣味互动通过扮演屈原和各种传统习俗的角色,让孩子亲身体验端午节的欢乐氛围,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学习兴趣。
结语: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正是因为这个节日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才使得这个节日历经千年依旧生机勃勃。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端午节教案,不仅能够让孩子对端午节的历史由来有更深入了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端午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魅力,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传统的认知和理解,扩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一年级下册端午节教案
一年级下册端午节教案一年级下册端午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起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习和掌握端午节的习俗和风俗,培养爱国之情,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3.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文化素质,提升民族自信心。
4.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起源,理解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2.学习和掌握端午节的习俗和风俗,掌握端午节的礼仪和传统技艺。
三、教学内容:1.课前热身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以游戏、唱歌、快闪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端午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2.端午节的历史和起源1)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
2)了解端午节的神话故事。
3)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饮食和节庆活动。
4)阅读端午节相关的诗歌和文章。
5)学习端午节的歌舞和传统技艺。
3.端午节的习俗和风俗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风俗。
2)了解端午节的礼仪和传统技艺。
3)学习制作粽子和其他端午节的美食。
4)进行端午节相关的手工活动。
5)学习端午节相关的旗袍和汉服穿着方法。
4.课堂展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化展示和比赛,展示他们学习和探究端午节的成果。
5.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写文章、画画、制作卡片等,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
通过课堂呈现和互动,创造相关的场景和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2.实践教学。
通过粽子制作和其他手工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端午节的传统技艺和风俗习惯中,从而深入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魅力。
3.讲解教学。
通过讲解、阅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4.综合教学。
通过多种方式的渠道,包括书面资料、课堂互动、文化展示和比赛等,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作业质量等多维度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究教学的效果和提高空间,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支持。
一年级下册端午节教案语文
一年级下册端午节教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节教案语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学习相关的古诗词;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学习相关的古诗词。
2.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1.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介绍相关的古诗词,如《端午节》、《艾叶泡饭》等。
3.将相关的古诗词课堂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如通过制作粽子、食用艾叶泡饭等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
4.让学生自己创作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或写一篇作文来表述对端午节的认识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
1.听课讲解法
2.互动探究法
3.实践操作法
4.思维导图法
五、教学过程
1.开篇引入
老师为学生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
2.学习古诗词
讲解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3.实践操作
通过制作粽子、食用艾叶泡饭等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并让他们亲身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4.阅读写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或写一篇作文来表述对端午节的认识和感悟,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还学会了相关的古诗词,并将这些知识结合到较为实际的生活
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一年级语文端午节教案设计
一年级语文端午节教案设计一年级语文端午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2. 学习端午节的习俗,如龙舟比赛、吃粽子等。
3.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端午节传说的讲解和理解。
2. 告诉学生端午节的习俗,如何做粽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昨天的活动,问大家昨天都吃了什么?听到哪些吵闹的声音了?(2)提到端午节,问学生端午节是什么,有哪些习俗?2. 感知(1)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展示粽子和毛竹、马蝗的图片等。
(2)观看完毕,听老师简单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3. 讲解(1)学生了解一下端午节的传说,“屈原投江”、“贴五色丝线”、“赛龙舟”等。
(2)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4. 操作(1)给学生展示材料,让他们看看用的材料有哪些?怎样包粽子?(2)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讲解,可以老师手把手教孩子包粽子,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一下。
5. 练习(1)对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展示包好的粽子。
(2)老师可以布置小组作业,每一组做一条龙舟模型,再比赛一回龙舟。
6. 总结(1)带领学生复述所学知识,结合简单绘图。
(2)提醒学生端午节的习俗要坚持下去,好习惯要从小养成。
7. 课后作业(1)完成另外一道跟端午节有关的作业。
(2)在家里亲手做粽子,让全家人品尝。
四、教学资源1. 校内龙舟比赛活动,以及现场观看。
2. 书本材料:《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
3. 粽子制作教具和材料。
五、教学总结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操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通过龙舟制作和食粽子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了这个节日的习俗和氛围。
同时,真实参与到活动中,能够带动学生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2、板书课题,学习“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总会”说明了什么?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糯米,中间有一颗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通用12篇)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通用12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篇1《端午节五彩粽子》是辽海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它属于设计。
应用的教学领域。
快到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了,为了迎接它的到来,让学生们能参与和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我决定教学生用卡纸扎粽子。
于是我自己先学扎了一下,然后让其他老师也学着扎了下,她们说比较难,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弱,很难学会!为上好这课我总结出几个教学难点:制作粽子用的卡纸条,必须宽度一致,不能剪歪了。
将卡纸条折成一个个的三角形时,每个三角形都必须对齐边缘,折痕还得清晰。
最难的在于折完后,将这叠三角形通过包裹形成立体的空间。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也缺乏细心的概念,我将剪卡纸条的任务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这样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又让学生与家长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对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有一定好处。
上课铃想了,我以精彩的故事导入,介绍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屈原,阐明端午节的来历。
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首先我出示用卡纸做好的粽子,问生:它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生:立体的。
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生:三角形。
这些三角形大小都一样吗?生:一样。
接着我在黑板上画出卡纸条,并用虚线画出第一个三角形的折痕,同步示范折法,并强调:三角形的边一定要与卡纸条的边缘完全对齐,手指用力将折痕掐实。
接着是第二个三角形,我又在黑板上用虚线画出折痕,并同时出示折好三角形后的卡纸条的状态,让生观察得出:每个三角形大小一样,打开后像三角形的弹簧。
师:是的,别让三角形们互相裹起来了,它们是独立的、连续的。
最后要将这些连续的三角形立起来,关键就在最初折的4个三角形里,为了让学生看的更清楚、更直观,我用彩色的粉笔给这几个三角形的边做上记号,并分别标上1、2、3、4的号码,以“找朋友”的方式,1找3,2找4,同步示范手法,最后将余下的三角形不断包裹即可。
我采取4人一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这样便于没有学会的同学可以找“小老师”帮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生生间的情感交流。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教案:《端午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了解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情节及故事的含义;(3)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准确地朗读课文中的生词。
2. 过程与方法:(1)唤醒学生对端午节的记忆;(2)通过图片、图文结合等形式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思考故事的含义;(4)通过分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端午节文化习俗的兴趣,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家人间的关爱、互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含义;2. 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的含义;2. 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进行自由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用于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2. 粽子的实物或图片,用于激发学生对粽子的联想;3. 粽子包装纸或手工纸、颜料、彩纸等材料,用于分组合作活动。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与学生谈论端午节,唤醒学生的记忆。
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端午节,你们还记得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以前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2. 引入课文主题,介绍故事情节。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端午粽》,它讲的是端午节的一个故事。
你们猜猜故事讲的是什么?3. 引导学生合作,猜测故事的情节。
教师:请你们分组合作,猜猜这个故事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请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猜到的答案。
(学生发言)教师:很棒!你们的猜测都很有道理。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故事,看看是不是和你们猜到的一样。
Step 2:讲授(20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大家刚才听了课文录音,有没有听懂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课文的内容。
关于端午节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
关于端午节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文档名:关于端午节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了解端午节的文化价值和传统习俗;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和感受;3.学会制作和品尝粽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4.掌握阅读技巧,学习课文朗读和语音语调。
二、教学内容1.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2.端午节的文化价值和传统习俗;3.制作和品尝粽子;4.朗读课文和学习语音语调。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端午节”。
(2)出示与端午节有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
(3)调查问卷:让学生回答吃粽子的情况,家里是否贴有粽子图案的窗花。
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开(1)学生围绕主题自由表达和交流。
(2)观看端午节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价值和传统习俗。
让学生了解习俗背后深藏的文化意义,并且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3)学生分组共同制作粽子,并分享制作过程。
教师辅导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4)采用自读和小组朗读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读出流利、清晰的语音语调。
3.归纳总结和归纳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文化价值和传统习俗。
让学生领悟端午节代表的精神内涵并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
四、学习评价1.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教学展开场合内表达对端午节的认知,语言流畅,表述清晰;2.观察能力: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观看,学生对端午节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有所认识;3.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通过制作粽子,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4.阅读技巧:通过阅读线下练习的课文,学生加强了对语音语调的掌握。
五、板书设计端午节由来、意义文化价值、传统习俗充分阐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文化价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了解端午节,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性,从而有更强的文化认同感。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精选1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篇1教学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生字,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学写“午”字2、板书课题:端午粽。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师:这个课题的三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么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
齐读偏旁。
午字是我们要今天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写午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1)观察“午”字字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说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3)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请四个小朋友来读。
其他同学眼睛看书、仔细听,一会来做小评委。
3、老师范读课文师:听了同学们的精彩点评,老师也想读一读课文了,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的。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主题来源: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重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难点);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活动准备: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2、: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活动过程: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一、开始部分1、打招呼2、手指游戏——《手指歌》二、基础部分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呢?(粽子),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一种粽子?(2)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2、欣赏故事(要求幼儿安静倾听,理解故事内容)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1)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了解其用途。
(幼儿讨论)师: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师: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幼儿边说边观看,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
一年级下学期部编版语文第二课《端午粽》的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部编版语文第二课《端午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俗。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俗,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研究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复述。
3. 对端午粽制作过程和俗的了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
2. 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谈论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俗。
-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端午节的了解和经历。
2. 生字词研究-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
- 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和解释生字词。
-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3. 课文朗读与理解-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文话题。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词语或图画来表达话题。
- 各组向全班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 学生分享他们对端午粽和传统文化的感受。
6. 作业布置-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俗。
- 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端午节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9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9篇)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体验故事角色,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看图创编简洁的故事。
3、引导幼儿细致观看粽子,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宁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索,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预备:PPT故事;包有故事纸的粽子(人手一个,上面写有幼儿的名字);空白故事书;背景版一块;活动过程:一、引发兴趣师:(出示一个粽子)瞧,这是什么?(粽子)前几天我们为什么放假呀?(端午节)你们都吃粽子了吗?粽子好吃吗?你都吃了什么粽子?师小结:原来,粽子里可以包很多好吃的东西,包的东西不一样,吃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二、倾听故事1、故事前大半段师: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好玩故事,你们想听吗?幼儿完整观赏PPT配音故事。
提问,体验角色:(1)故事里有谁?(2)(出示老奶奶)老奶奶有一个什么大本事?(会讲很多故事)(3)老奶奶不能讲故事了,她想了个什么方法?(4)谁先来吃了老奶奶包的故事粽子?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松鼠焦急吗?(幼儿角色体验,引发编故事的愿望)(5)后来,又来了谁?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狐狸焦急吗?(角色体验)2、完整观赏故事师:小动物们吃了奶奶的粽子,却不能讲故事,你们能帮小动物想个好方法吗?(幼儿自由想象述说)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们想的方法是不是跟你们想的一样呢?(幼儿完整观赏故事)三、创编故事师:你们想不想像故事里的小姑娘一样,吃了粽子会讲很多的故事?1、幼儿分组或个别看图创编故事。
2、幼儿共享故事。
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粽子的来历和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能相互帮忙,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活动难点: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活动预备:1、有湿度的碎泥、粽叶若干、橡皮筋2、范例、课件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
语文教案:一年级下册《端午节》教案
语文教案:一年级下册《端午节》教案创新教案《端午粽》创新教案【教学设想】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端午是什么时候?(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读,讨论问题。
4.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学习生字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2.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
3.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同桌互读,检查。
5.给生字组词。
6.识记生字。
(1)加一加。
(2)减一减。
(3)比一比。
7.游戏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真字最后一横要长。
豆的第一横要短3.描红,书写。
4.作业展示,评一评。
五.总结你今天有哪些收获?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
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
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1.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板书设计10.端午粽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粽子各式各样花样多热爱思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精选7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精选7篇)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外形和品种,鼓舞幼儿与同伴进行沟通和合作,培育幼儿创新意识。
3、幼儿能主动的回答问题,增加幼儿的口头表达力量。
4、培育幼儿英勇、活泼的个性。
5、鼓舞幼儿大胆说话和主动应答。
教学预备:1、故事录音。
2、各种外形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
T:小伴侣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知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日老师也为小伴侣带来了许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外形真好玩!二、品尝粽子,并讲解并描述。
1、熟悉粽叶。
T:粽子的外形真好玩,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芳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日老师也为你们预备了许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3、幼儿讲解并描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教学反思:幼儿的爱好特别浓,能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争论的这个阶段,我应当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篇2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奇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育幼儿对民族文化感爱好。
3、包粽子的。
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与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加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一年级语文端午节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端午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传说故事。
2、学
习端午节与粽子的文化。
3、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传说。
2、能够
描述端午节的习俗和食品。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端午节课件,传统端午节食品,竹叶等。
2、学生准备:学生可以自带竹叶或者纸张。
四、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在黑板上写上“端午节”,并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端午节?。
(2)引入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
2、学习粽子(1)展示教师制作的粽子,让学生们品尝
一下,然后用幼儿园的话引导学生说话,如:“笑一个好吃的,哭一个不好吃的”。
(2)讲解粽子的含义和做法。
3、学习端午节的历史和传说(1)讲解关于屈原和乱蛇
纪事的传说。
(2)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
(3)教师提问学
生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吃粽子?您是否知道除了吃粽子,端
午节还有什么别的风俗习惯和活动?”
4、学习端午习俗和活动(1)讲解屈原和乱蛇纪事相关的活动,如划龙舟、挂艾叶、编五色线等。
(2)探究端午节的
庆祝方式和习俗。
五、总结1、阐述端午节的历史和习俗,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
2、回家自制粽子,和家人一起庆祝端午节。
六、板书设计端午节--粽子,屈原,乱蛇纪事
七、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地学习。
2、注重生活化,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节》课堂教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节》课堂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学“粽、檐、囊”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佩、戴、措”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以及速度。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是本课的重点,复述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2.搜集、整理并阅读有关端午节、屈原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0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端午节的由来》。
2.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端午节的信息跟同学说一说?
3.小结:大家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知道有这么多的端午习俗,可你们能讲出这些习俗的意义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屋檐、佩带、辅佐、权贵、措施、诬陷、谗言、疏远、祭奠、忠诚、悲愤、悲痛、祈祷、传诵等。
(3)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的情况。
(1)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变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
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3)师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画出自己的疑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默读要求:
(1)边读边标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边读边思考:文章讲的是什么事?
(3)为深入学习课文,请自己提出几个问题,学习质疑问难。
3.师生梳理问题,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及教学策略:
(1)不理解的生词,通过读书或请知道答案的同学给予帮助,当场解决问题。
(2)不了解的历史知识,可归类有关的问题,存疑并集中时间给予解决。
(3)值得阅读探究的、能深入理解文本的问题,如百姓为什么如此爱戴屈原,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四、介绍屈原与时代背景
1.介绍战国时代以及“战国七雄”。
2.出示战国时期的地图,了解当时七国的处境以及各国的治国策略,以理解屈原“改良内政,对外联齐抗秦”的爱国主张。
3.出示课件,介绍屈原。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
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
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
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
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
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公元278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际,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来到汨罗江,抱石自沉。
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五、自读课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并整理笔记
六、布置作业
2.阅读有关屈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