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国

合集下载

21世纪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1世纪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1世纪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1. 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在21世纪初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 奥运会: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国力和文化。

3. 太空探索:中国成为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并在2019年成功着陆了月球背面。

4. 高铁技术:中国研发了高速铁路技术,并建设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铁网络。

5. 科技创新:中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资,逐步成为高科技领域的领导国家。

6. 扶贫工作:中国持续实施扶贫工作,累计减贫
7.5亿人以上,贫困率从21.5%下降到0.6%。

7. 医疗卫生:中国逐步建立起全民医保体系,大幅提高了健康和医疗水平。

8. 环保保护:中国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加强大气、水质、土壤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

9. 文化传播:中国在21世纪积极扩大文化交流与传播,提升了文化影响力。

10. 国际地位:中国逐步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龙头,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多方案和表率。

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

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

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
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
到21世纪中叶,中国正在迅猛地实现现代化。

从2000年到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从两万八千亿元激增至高达86万八千亿元,增长近4倍。

中国
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从三千元增长到8578元,比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高
了70%以上,这一成就实属不易。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在交通、医疗、教育、养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一系列的改革得以实施,
如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养老保险、普惠性住房保障体系、免费义务教育等,这
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他们过上比较安定的生活。

到了21世纪中叶,中国的经济基础足够厚实,全社会形成了一个经济发展向着更高水平而迈进的动力。

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强国、富国和强国梦,努力跻身世界顶级强国行列。

21世纪的巨大变化及其影响

21世纪的巨大变化及其影响

一、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几点变化每当提到21世纪中国的新变化,从我脑海中首先跳出来的就是人的变化。

变化1:年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与父母辈的完全不同。

这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这代年轻人完全是“新新人类”,他们既没有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没有学会西方文化的真髓,基本上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

我父母那辈的人很少有人离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竟然搞出“今天结婚明天离婚”这么闹剧般的事情,简直让我这个80后都大跌眼镜啊。

我真的是想不通他们是在搞什么,婚姻在他们眼中难道就是过家家?变化2:中国的劳动力正由过剩走向短缺。

这个现在看来还不是很明显,不过已经有了苗头。

外媒估计中国到2025年后劳动力将出现短缺,我估计也差不多。

中国劳动力的短缺不是绝对数量上的短缺,而是市场供求的短缺。

大学生就业是最明显的例子,我国的经济水平明显容纳不了那么多大学生,因此大学生找工作难成了21世纪中国的新现象。

但是中国真的是各行各业的就业都饱和了吗?显然不是,许多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呢,许多工作还没人愿意去做呢。

变化3:中国蓝领的工资将超越白领。

在我看来现在蓝领的工资大致是同白领齐平的。

随着未来白领的“候补大军”越来越多,而愿意做蓝领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蓝领的工资超越白领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就业市场上,想找一个有技术的蓝领比找一个普通的白领显然更加困难。

连送快递这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的月收入都可以超越普通白领,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许多白领自诩清高洋洋自得?作为一名普通白领有什么好自豪的?你比别人收入更高还是权力更大?或许白领的工作环境比蓝领好得多,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现在的情况,现在好的大的企业的车间里都有空调的,一部分原因是遵守劳动法,另一部分原因是精密加工的需要。

变化4:中国农村的吸引力将逐渐逼近城市。

这点不太明显。

鉴于中国特殊的文化和中国老百姓的短视,大家普遍认为城里人比农村人的生活要好。

对于年轻人来讲城市的吸引力确实大于农村,但是年轻人终会成熟长大,理想终究会败于现实。

大国战略大国战略要点

大国战略大国战略要点

大国战略——中国利益与使命前言:21世纪的大国战略21世纪的中国国家发展目标是:首先,促进人类发展使十几亿中国人口摆脱贫困,达到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是指达到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包括较高的人口预期寿命,较高的人口文化程度,较低的婴儿死亡率;其次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包括按实际购买力评价计算的GDP总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口贸易额居世界首位,军事实力居世界前列成为成熟技术应用大国,并在若干重要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第三,迅速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这包括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教育竞争力、金融竞争力以及基础设施竞争力,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方面的差距。

第四;在全球格局中不称霸,但积极扮演和平与安全、维护国际经济秩序与政治秩序的大国角色,对全球事务承担起大国的责任。

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利益需求是:中国是历史上文化大国,也是现实中地缘政治大国,正致力于成为未来的综合性大国。

所有这些决定了她的战略定位及其选择不同于任何大国。

作为国际地位日渐提高,实力不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主权、稳定、发展、平等、正义五个层次的利益需要,就构成了国家战略利益的主要方面。

各种需要之间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系统:从基本的生存权益需要到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通过自助成为一个对国际社会有重要贡献的大国。

第一,主权需要。

它包括领土完整,内政不被干涉,是一国存的基本需要。

第二,稳定需要。

与主权需要一样,稳定需要同样涵盖了国家安全利益的一部分内涵。

第三,发展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在拼命迅跑,以在未来竞争中争夺力量制高点。

第四,平等需要。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富贫,也不论国家制渡及意识形态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第五,正义需要。

中国的地缘政治及文化历史背景使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大国的使命;即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使命感。

中国如何实现21世纪的国家发展目标取决于我们选择何种发展战略。

21世纪的中国

21世纪的中国

GG _g g —

-
》0 … ≥0
为汶 川 点 燃 希望 之 光
站 在 台湾岛的 最南端
1 ●■一
、 ●J ’厂
君 to
卓 :人

相识
责在相知

;人

相知
贵在知



获得 的 奖章
专家学者三 十年贡献人 物奖章… … 成果虽
小 但毕竟是我人 生 的一 份 答 卷 是 自己 心 血


的结 晶 我觉得 在金 钱 地 位方 面 我算是 “ 贫


民”
而 在精神世界里 我却是 “ 大款”


特 别 让 我 自豪 的 是 我 6 6 岁 开 始 学 电 .
脑 如今 不 仅能用 电脑写 文章 修改 照 片 而



且 还 能上 网聊 天 发 邮件 了 … … 、
进入新世纪后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 外


面 的世 界也 越来越 精彩 我在忙碌之 中享受 .
到 了生 活 的快乐 虽 说今年我 已 6 8 岁 但我。 Nhomakorabea,
真希望再 活 60 年才称心 哩 。
到那时 我们的 .
祖 国应该 又 有一 个更繁荣 的面 貌 了 。
繁 花似 锦 的 天 安 门 东方 明 珠新 上 海 200 8 年 奥运 会 开 幕式向世 界展 示 中国

表 了两 三 百 万 字 的散文 和一 万 三 千多幅照 片
( 其 中用 作 杂志封 面 的 近 千 幅 ) 。 多件习作在
国际


国和省级
比赛上
获奖
;先 后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中国的历史“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的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一: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即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是全球性的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58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

该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组织、协调、调节和提供成员国贸易之间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其宗旨是处理成员国之间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努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和政治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2015年7月24日,WTO 达成1万亿美元的IT产品减免税协议;12月,世界贸易组织的50余个成员国达成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关税减让协议,取消对201项IT 产品1.3万亿美元贸易的限制。

2016年1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机构报告,再次裁定欧盟对中国部分钢铁紧固件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二: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由于印度洋板块在以每年约15cm的速度向北移动,使得亚欧板块受到压力,并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又由于受重力影响,青藏高原东面沿龙门山在逐渐下沉,且面临着四川盆地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

最终压力在龙门山北川至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造成了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约2分钟),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

震源深度5;12汶川地震是一次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破坏性巨大。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千米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千米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千米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带。

21世纪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

21世纪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

未来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20世纪是人类社会经历浩劫同时又狂飙突进的时代。

当20世纪的群星在晨曦中消失,21世纪的阳光普照大地之时,中国人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然而,21世纪也必然是一个充满惊涛骇浪的世纪。

在21世纪,中国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世界格局在多极化进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世界经济将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和趋势?世界军事安全走向如何?21世纪世界科技和文化又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本刊为此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

人类将进入多极化世界王在邦2000年既是世纪之交年,也是千年转换年。

人类将同时告别20世纪与第二个千年,迎来21世纪乃至第三个千年。

按照不平衡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可望在下世纪初叶进入一个更富多极化的世界。

力量对比失衡的状况将有所改变谈世界格局,离不开分析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一方面意味着技术传播的速度将因地而异,其结果仍有可能如同近年来情况所表明的那样,即当今主要发达国家长期位居世界科技发展的前列,而某些科技基础最为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则更加难以借助科技进步与传播实现"赶超式发展"。

另一方面,竞争免不了要促使高科技产品的成本下降,这意味着某些国家可以在较小科技投入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产业升级换代,形成某种局部"后发效应"。

这就是说,科技成果的扩散与传播不可避免地会使世界各国不时呈现出某种不平衡发展的状况。

鉴于此,未来10-20年,冷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关系不平衡加剧的趋势可望有所缓解。

近年来,美国经济在全球独领风骚成为冷战后一大景观,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美国80年代开始的结构调整明显早于其他发达国家;二是美凭借科技优势,率先开发信息产业,得知识经济的先鞭之利,今年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突破万点大关并长期居高不下,主要得益于高科技股的拉动;三是东亚等地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资金流向美国避风逐利,也在一定程度上驱动纽约股市"牛气"上扬。

创新 21 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创新 21 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创新: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孙谦摘要: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

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即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则是不同的。

创新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国家必须加强调控和引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它各个方面的创新,以促进中国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新直接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一系列的力推动的,是“力的平行四边形”作用的结果。

在众多的力中,社会基本矛盾起着根本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然而,仅仅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1世纪,创新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1。

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创新这一直接动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维持社会系统运行并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持续的力量。

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需要自己的动力。

社会发展的动力到底是什么?这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的。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者在精神领域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源。

旧唯物主义者虽然力图在物质领域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他们往往把地理环境、经济因素或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仍然不能科学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发现,为揭示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应该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寻找。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中特社会主义21世纪中国国情

中特社会主义21世纪中国国情

首先,从国际形势看,
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主题
科技 革命 的动 力
经济
国际环境
全球化
首先,从国内形势看,
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三步走战略 承上启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关键时期
矛盾凸显期
全面开放关键期
重提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的建议》提出: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 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
正是基于以上一些事实,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 中;2009年,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时, 胡锦涛同志两次强调“两个没有变”: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加了一个“没有变”:我国是世 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 新时代机遇
• 机遇是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时机、境遇 和形势,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机 遇期是指机遇存在并能发挥作用的时期。战略机 遇期,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 环境和条件,与一般的机遇期相比,它具有时间 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 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 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 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 党的十六大报告。

21世纪中国崛起之路

21世纪中国崛起之路

21世纪中国崛起之策摘要:我看了大国崛起之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纵观西方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谁有了先进的科技,有创新性技术,谁就会跑在世界的前面。

从工业革命到科学技术主导的今天,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他们迅速发展壮大。

那正处于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国会怎样发展呢,我们怎样才能崛起呢?中国的发展是离不开世界的,我们只有和其他国家保持良好的发展关系,才能有助于我们的发展,才有可能成为世界性大国。

中国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地缘政治事实,中国是一个路权和海权兼具的大国。

中国的崛起要处理好周边国家的关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态度最重要。

其他国家中,最重要的是日本和美国。

此外,我们中国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崛起,必须有一个好的政府,社会要在礼治的前提下法治。

重视家庭和教育,教育是强国之本。

关键字:把握机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享增长21世纪中国崛起之策我看了大国崛起之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纵观西方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谁有了先进的科技,有创新性技术,谁就会跑在世界的前面。

从工业革命到科学技术主导的今天,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他们迅速发展壮大。

那正处于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国会怎样发展呢,我们怎样才能崛起呢?纵观历史,我们中国走过了曲折而又艰难的路程。

由于清代中国社会内部和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无法形成自我主导的转变,中国近代的转型只能在外力下进行。

历史学家唐德刚有历史“历史三峡”一说。

他认为,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转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政治社会制度大转型”。

第一阶段,是帝国主义转型时期,最后的结果是:国家在帝国解体后陷于军阀混战的大崩溃状态,这一阶段持续到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成立。

第二阶段,从1929年开始冷战结束,这是国家主义转型时期。

第三阶段,全球主义转型时期。

从1992年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将一直持续到中国将建立起稳定的、普世的宪政体制为止。

稳定、富强、民主和自由的中国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这一时期将持续到21世纪中叶以后。

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

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

21世纪的世界格局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世纪论也开始在世界流行,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这在世界上也属奇迹。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

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移动的大背景下,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但挑战不容小视。

对于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仅仅在经济上取到了巨大的成就不足以让我们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来阐述21世纪世界变迁中的中国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是否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在政治方面,国家的政治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包含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国内方面是指对内的能力,属于执政能力的范畴;国际方面属于久交的一部分。

中国政治力爱中国政治发展进程表现两重性特点优势和劣势并在,即中国政治对内保持强大的凝聚力,而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政治了解不多,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感召力弱小。

从国内与国孙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力的国内动员能力强大,而国际动员能力弱小,这样的特点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改变。

因此强强中国政治能力建设既是提高中国政治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内部政治系统与外部政治系统相互交流的保证。

虽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走上正规,未发生重大的变故,但国内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却存在极大的不完善性,对中国的稳定发展会带来潜在的危害。

首先政府重要官员的选拔普通民众参与度不高,而他们的考核又以GDP为重,普通民众的感受似乎对他们的升迁没什么影响。

往往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大力发展经济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中国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表现为:一方面,社会冲突的总量在迅速主升,制度内和制度外的社会冲突都呈现上升态势;另一方面,制度内的社会冲突在社会冲突总量中的比例在下降,相应制度外的社会冲突的比例在上升。

21世纪,世界经济看中国,中国经济看农业

21世纪,世界经济看中国,中国经济看农业

21世纪,世界经济看中国,中国经济看农业21世纪,中国经济的崛起让世界开始关注中国,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农业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评价,其中包括内部的农民阶层和外界的国际贸易市场。

本文将从中外两个层面,围绕“世界经济看中国,中国经济看农业”的主题展开论述。

世界经济看中国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起,中国经济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崛起。

中国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对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和商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以出口为主导的国际经济贡献率,对于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过程中,中国的农业也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而持续增长。

然而,农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走在了两个不同的轨道上。

农村地区尚未完全参与到现代经济中,而城市地区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这种差距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此,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也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农产品已经逐渐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例如,中国的大豆、玉米和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已成为了全球市场上的重要交易品种。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稻米、小麦生产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牛奶等产品的进口国。

虽然中国的农产品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其质量和价格仍然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下,农业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经济看农业在国内经济方面,农业始终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并支持农业的发展,其中包括在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

此外,在推进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然而,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挑战。

比如,农业收入较低、贫困人口较多、土地流转困难、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粮食安全问题等。

因此,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加强农村区域的生态环境,探索新的农业制度和模式,以更好地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就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21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绪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国家安全:指国家生存和发展没有或很少受到重大威胁的状态,也是指对国家生存和发展利益的保障,主观上没有或少有恐惧感。

国家安全战略: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宏观筹划,是实现国家安全的科学和艺术。

一般指在平时和战时,组织和运用国家武装力量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力量以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新安全观:1、主权安全(安全主体):1)国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安全主体;2)没有主权,也谈不上人权。

国权在一定意义上是“集体人权”,理应高于人权;3)不能有双重标准;4)主权“让渡”是有限的、部分的、次要的。

2、综合安全(安全内容):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等的有机结合;3、合作安全(维护方式):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国家安全战略谋划的一般原则:1、确定目标:国家安全战略谋划的核心问题;2、化解风险:国家安全战略谋划的高超艺术;3、因势利导:国家安全战略谋划的最高境界。

大国安全筹划的规律性问题:权力+圈子+关系+实力1、争取国际主导权,制定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的国际规则;2、大国在地缘上构筑自己的“安全圈”,以保持较为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防止其他大国利用周边国家威胁本国安全;3、大国更注意处理好各种类型的三角关系,营造对自己有利的均衡态势;4、大国在国力运用(主要是军事力量运用)上,仍是把威慑战略作为首选的战略模式,谋求保持威慑优势。

第一章: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思想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思想:是关于国家安全战略筹划总的理论思考和指南。

国家安全范畴的历史性变迁:经济+政治+社会+环境+暴力+外交+手段1、传统的领士争夺正在逐步转化为对资源的争夺及市场的占领,加强对太空、海洋、能源等战略资源及通道的控制,经济较量正在逐步演变为国家之间斗争的核心和焦点;2、西方国家利用掌握的资源优势,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竭力推行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利用各种手段和机会加大对政治、经济制度及信仰不同国家进行颠覆和改造的力度,激化了各种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3、全球化和人类生活信息化、网络化为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人类社会出现更加脆弱的一面,安全风险跨越国家疆界,延伸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攻击方式也日益多样化;4、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猖獗,以极端暴力手段进行反社会的活动,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5、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日趋复杂;6、国家利益拓展在分享全球化果实的同时,也意味着外部风险增大,国家安全体系的脆弱性不断增强,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安全威胁和压力;7、国家安全威胁多元化,维护手段也随之多样化,由过去以军事力量为主发展为注重各种力量运用和协调,建立保障国家利益的安全体系。

中国的21世纪新成就

中国的21世纪新成就
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全长1956公里。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 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拉萨。铁路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 通车。
其他领域
•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的21世纪新成就
经济领域
• 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
六位跃居第四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中等收 入国家行列。对外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 展,进出口贸易总额连升三位居世界第三位,外 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粮食总量、钢、煤、 水泥、猪肉、油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科技领域
• 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档数控机
床研制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要进展。生命科学、 纳米技术、集成芯片技术、遥感技术取得重大突 破,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
文化领域
• 中国国家级剧院自设计建造起便引世人瞩目,2 007年底国家大剧院首个演出季恢宏开幕; 打造 未成年人第二课堂,2004年“五一”前后, 各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始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其他领域
• 在卫生方面,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 近三年,中央和地方投入105亿元,基本建成了覆盖省市 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总投资为164亿元的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安排30亿元 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 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已扩大到671个县,惠 及1.77亿农民。
其他领域
• 2002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上海的磁浮列车。
被称为“零高度飞行’的上海磁悬浮列车,2002年12月31日正式通 车。磁悬浮列车以每小时450公里的速度“飞行“在浦东新区从龙 阳至浦东机场33公里的交通示范线上。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

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

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

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21世纪是一个“文明大转换”的世纪。

21世纪的中国社会在变革:社会成分日益复杂,社会结构再度调整,社会利益重新分配,社会生活急剧变化。

在社会职能不断转变与完善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里涉及到在包括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生活、医疗、教育、服务、调节等广泛领域中去实现人与社会和谐一致,促进社会进步的专业与实践。

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者,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必须去了解、去适应、去解决。

中国社会未来在社会工作政策研究上的新发展,要在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教育、保健、服务、行政等社会工作政策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随着社会各层面的深度改革,稳定、和平、公平、效率等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弱势人群追求,这促使社会稳定机制的必然完善,更意味着作为有效机制的社会工作新政策、新制度的必然安排。

根据社会工作的鲜明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针对我国社会工作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客观需求的事实,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模式和政策研究水平,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在政策上必将有一新发展。

中国社会未来在工作地域研究上的新扩大,一是城市社会工作新生长点、新领域、新天地研究。

21世纪,作为城市基本细胞之社区,随着其功能的完善,人们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无论采取诸如“新老楼区结合”、“现代化小区”、“高层建筑”、“企业封闭小区”等模式,社区都离不开地域条件,因地理环境(自然的、文化的、经济的)、人员结构的差异而各不相同,社区工作要正常化、健康化、持久化。

这是社会工作新的生长点、新领域、新天地。

二是农村(包括海岛、山区、水乡)区域社会工作新生长点、新领域、新天地研究。

为大多数人谋求利益的社会活动必须在各地方得以实践,像健全农村保障制度的建立,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者的合法权益,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等农村区域社会工作模式的探究等,都将是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社会未来社会化研究的新趋势,一是加强社会工作对象社会化研究。

21世纪中国

21世纪中国

21世纪中国人应该干什么?迈入21世纪,中国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同时,也暗含着无数的机遇。

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否能在新世纪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关键在于能否认清当前的形势,把握未来的方向,做出准确的规划。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国关系暗藏玄机,这就要求中国领导阶层拥有谨慎的态度,敏锐的触觉,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切中事理,三思而行。

把握了时代的命脉,就是占据了新世纪的尖端,新纪元的巅峰!作为一位大学生,我对“21世纪中国人应该干什么”这个问题,提出以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加强网络管理及技术在21世纪,网络产业必定在众多产业总占据前位。

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扩大,网络技术的革新,相关服务业的兴旺,网络的影响力必然会愈来愈大。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定法规来对网络进行规范和管理,那么终有一天,污秽的逆流会随着网络这股潮流在人们的生活里泛滥——黄色信息污染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假冒伪劣的产品混绕视听,恶意虚假消息蛊惑人心。

如果说这些可看到的污秽信息还不足以引起警惕的话,那么防不胜防的网络黑客一定会给我们敲上警钟。

网络黑客的非法侵袭,恶意盗取别人信息,小则造成国民个人财产受到损失,大则威胁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应当看到,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时代,国家之间一旦发生武力冲突,比的就是彼此的科学技术。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网络战场上,通过互联网摧毁他国的通讯、电力、金融、作战指挥等,不费一兵一卒,不发一炮一弹,便可让他国瞬间瘫痪,无力反抗——而这绝对不是天荒夜谈!在到处都提倡人文道德的今天,用这种不流血的战争代替枪林弹雨显得理所当然,它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未来国际战争的第一战场。

而应对网络战争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强网络的管理与技术。

保护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极其严重——目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的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4个。

在21世纪,处理水资源矛盾,是中国的一大任务。

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

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

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一、概述进入21世纪初,中国休闲体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国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体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健康。

在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体育逐渐从少数人的奢侈活动转变为大众化的生活方式。

休闲体育是指以休闲为目的,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在闲暇时间内进行的,以追求身心愉悦和放松为主要目标的一种体育活动。

它涵盖了广泛的运动项目,从传统的太极拳、气功到现代的瑜伽、健身操,从户外徒步、骑行到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等,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群参与。

在21世纪初,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休闲体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对休闲体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休闲体育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休闲体育的发展还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包括体育器材、服装、场馆建设、赛事运营等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休闲体育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休闲体育将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1. 休闲体育的概念与内涵在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顾名思义,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它旨在满足人们的身心需求,提升生活质量。

这一概念既体现了体育活动的本质,又凸显了休闲时代的特征。

休闲体育的内涵丰富而广泛。

它是一种以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强调参与者在自由时间内自愿、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以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这种活动方式既体现了人的闲适性、即时性,又体现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休闲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中国的历史“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的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一: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即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是全球性的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58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

该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组织、协调、调节和提供成员国贸易之间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其宗旨是处理成员国之间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努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和政治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2015年7月24日,WTO 达成1万亿美元的IT产品减免税协议;12月,世界贸易组织的50余个成员国达成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关税减让协议,取消对201项IT 产品1.3万亿美元贸易的限制。

2016年1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机构报告,再次裁定欧盟对中国部分钢铁紧固件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二: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由于印度洋板块在以每年约15cm的速度向北移动,使得亚欧板块受到压力,并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又由于受重力影响,青藏高原东面沿龙门山在逐渐下沉,且面临着四川盆地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

最终压力在龙门山北川至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造成了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约2分钟),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

震源深度5;12汶川地震是一次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破坏性巨大。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千米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千米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千米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带。

21世纪中国发展趋势

21世纪中国发展趋势

欢迎共阅论21世纪中国发展趋势柴静:各位好,今天是公元2000年12月31号,这里是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新青年》千年论坛的北大直播现场,现在是下午三点,距离21世纪的到来只以小时来计算了。

但是在今天开播前的一个分钟,我觉得下午还是很寻常,里的所有的人在一起谈论21段话,在1915年,站在这里问问自己,族,能否在下个世纪以自己最独特的文化跟历史的基因创造与发展。

首先请各位一起用掌声有请来自北大的着名学者,社会发展研究所的薛汉伟教授。

我们希望这一场真正的发问与问答能够成为新纪元的贺礼。

来,有请薛教授。

薛汉伟:《世纪之交》是我今天要讲的题目,世纪本来是计算时间的一个符号。

但是到世纪之交的时候,人们之所以那么重视它,跟一个原因有关。

就是世纪之交往往是划时代的标志。

15世纪和16世纪之交是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的标志;18、19世纪之交是工业文明到来的标志;19、20世纪之交和20、21世纪之交这两次世纪之交,恰恰是两次技术革命达到高潮的时候,而每一次技一点,19世纪2021世到19现中国的统一,抵抗外国的侵略,也没有培育出一个强大的市场。

相反培育出了一个阻碍市场力量发育的官僚资产阶级,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府,一个有现代化趋向的强大的政府,实现了大陆的统一,开始大步地迈向现代化。

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我们当时都感到中国实现现代化已经为期不远,我们当时采取的是苏联模式,在苏联模式的计划体制下我们并没有培育出一个强大的市场,在中国的现代化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之后,我们却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开始了市场趋向的改革,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使得我们逐步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取得了连续近20年的高速增长,这两个条件现在开始在我们中国人的面前呈现,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强国梦。

在21世纪,我们是非常有希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比1980年翻一番的的任务,我们到95到97GDP场经济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必须实现从外需带动型经济发展到内需拉动型 经济发展的历史转变。
❖ 3、必须实现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到自主创新支 撑型经济的历史转变。
❖ 4、必须实现从资源高耗型经济到资源节约型经济
Hale Waihona Puke 的历史转变。5、必须实现从
生产能力提高型经济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型经济的
历史转变。
❖ 据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因此,“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推进的关键时 期,推进工业化的任务是如何从一个工业大国转变 为工业强国。但是由于资源环境的压力,推进工业 化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在技术创新、结构创新 和制度创新方面下功夫。
❖ 中新社的报道,关注了民众对五中全会的 期待。该社记者走访北京市民后报道称,民 众对此次会议为制订“十二五”规划提出的 建议、厘定中国下一阶段发展的坐标寄予厚 望,同时也期盼今后五年中自身生活变得更 加富足美好。通过互联网上的有关讨论可以 看出,普通民众寄望“十二五”规划在收入 分配、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有更大的作
信号
❖ 此次政治局会议传递出的信息,引发媒 体高度关注。分析指出,这传递出的是一个 强烈信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 和改善民生”将在未来五年的改革中得到全 面加强,各领域改革有望得到更加协调和统 一的推进。
新闻媒体的关注点
❖ 新华社分析说,尽管关于“十二五”规 划的建议和相关权威公报目前还没有披露, 但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五年间,中国政府将 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同时推动区域发 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的 多项政策措施“破茧”,从而协调推进各领 域改革。
❖ 在当代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指要在 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 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 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 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
转变经济发展的核心点
❖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来看, 要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转型,就必须实现五 个历史转变。 1、必须实现从注重增长速度的高速经济增 长到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适度、 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历史转变。
十七届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 体会议将于今日落下帷幕。以研究制定中国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为主要议程的此次会议,
将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 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备受各界瞩
目。
还提到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必须秉承
五个坚持 “
”:坚持把经济结
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 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 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 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强大动力。
❖ 香港《明报》的文章把“十二五规划” 描述为“中国所酝酿的第三次华丽转身”。 文章说,这将是一次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根 本转变,将是继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制度 转型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型之后,中 国内地的第三次历史性大转型,是一次全方 位发展模式的转型。
❖ 新华社的文章则指出,“改革”这个曾决定 当代中国命运,并在三十多年以来始终贯穿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仍然将成 为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理念。 距离中国政府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只剩下十年的时间。下 一个五年也将成为完成一些触及“深水区”、 具有全局性和长远影响的改革任务的关键时 期。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谢谢
21世纪中国演讲
演讲:尹超 资料收集与整理:陈婉、刘兰、崔连、吕小琴
21世纪的中国
❖ 一、2000年国台办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 ❖ 二、江泽民在千年首脑会议上发表讲话 ❖ 三、2001年申奥成功,加入WTO,上海的
APEC会议 中国男足进入世界杯 ❖ 四、胜利举办世界博览会 ❖ 五、三大工程全面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