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温庭筠 菩萨蛮 公开课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优秀优质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优秀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ae448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4.png)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优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词,该词选自教材古诗文单元第二章。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牌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简介,以及对词中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2. 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领会古词的意境美。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中意象的解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温庭筠的创作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词配图,引发学生对古词意境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菩萨蛮》的背景知识和词牌特点,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3. 诗词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古词的韵律美。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等,理解词的意境。
5. 例题讲解:以词中意象和修辞手法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作者:温庭筠背景知识:词牌特点、生平事迹意象分析:画楼西畔桂堂东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出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词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花间集》等古词选本。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2. 教学难点中的“词中意象的解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教学过程中的“意象分析”和“例题讲解”。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a0dba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b.png)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菩萨蛮》(温庭筠)。
本诗是一首描写女性内心情感的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女性的柔情和哀愁。
教学时,我们将重点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美。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2. 理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3. 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歌全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氛围。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逐句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和技巧,分析和欣赏其他类似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诗歌的全文、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法分析,以及修辞手法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菩萨蛮》;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菩萨蛮》的读后感,包括对诗歌内容、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3. 请学生找出一首自己喜欢的词,分析其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并在课堂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同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温庭筠的词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菩萨蛮》这首词,不仅是温庭筠的代表作,也是唐五代词中的佳作。
教学时,不仅要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情感和意境,以及女性内心的柔情和哀愁。
二、教学目标细节补充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这个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还要求能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菩萨蛮(温庭筠)公开PPT优秀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公开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1c0e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7.png)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诗歌艺术手法赏析•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唐代女性地位及审美观念变迁目•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女性审美差异•课堂互动环节与拓展思考录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词人,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其诗歌风格独特,以辞藻华丽、情感细腻著称,对后世诗词创作影响深远。
除了诗歌方面的成就,温庭筠还精通音律,擅长吹奏笛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温庭筠生平及成就该词以女子口吻描述了对远行男子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可能与温庭筠自身经历或社会背景相关,反映了唐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
《菩萨蛮》是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属于唐教坊曲,后被用作词牌名。
《菩萨蛮》创作背景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诗歌内容主题思想意象运用与意境营造意象选择意境营造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比喻01拟人02对比03音韵美感和节奏感音韵和谐温庭筠的《菩萨蛮》在音韵上极具美感。
诗中运用了双声、叠韵等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般的韵律感。
节奏感强诗中的节奏感十分鲜明。
诗人通过长短句的结合以及字音的轻重缓急,巧妙地掌控了诗的节奏,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起伏跌宕、悠扬宛转的美感。
女性形象塑造及其特点细腻入微的描绘词中女性形象塑造精细入微,从服饰、妆容到神态、心理,都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美感。
多样化的女性类型词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既有贵妇、宫女等上层女性,也有歌女、舞女等社会底层女性,展现出不同阶层女性的生活和情感。
女性美的赞颂词中通过对女性美的赞颂,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情感抒发与共鸣产生共鸣的产生深情绵邈的抒情词人通过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和普遍性。
情感与景色的交融社会现实的反映词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和情感抒发,不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女性命运的关注词中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探讨,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呼吁人们关注女性命运,追求性别平等。
优质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
![优质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https://img.taocdn.com/s3/m/4ebff92df78a6529647d536f.png)
三、赏析本词
找出词的韵脚, 再前后读一读, 说说在语感上有 怎样的听觉之美?
“灭”、“雪”,“眉”、“迟”,“镜”、“映”,“襦” 、“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 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是词特有的音乐美。
“小山”、“鬓云”、“香腮”、“蛾眉” 、“花”、“镜”、“面”、“绣罗襦”、 “金鹧鸪”。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 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 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
(2)A. 比喻和细节描写;B.生动地写出了皮肤之白皙、细腻;卖酒女 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故对皓腕加以特写;C.通过 人的美,表达对江南的喜爱、留恋之情。
上下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 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 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写了哪些意 象?想一想作 品如何营造出 视觉之美的?
“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 相照 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双双金鹧鸪” 和前面哪些写 照相照应?又 有怎样的含义?
词中的女主人公 是怎样的形象? 又有怎样的情怀?
三、赏析本词
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 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 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由此可见:她是一个孤独 寂寞的女子。深层含义,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 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菩萨蛮
温庭筠
一、背诵韦庄《菩萨蛮》
菩萨蛮(其二)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 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 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A.视听结合;B.描写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聆听着淅 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C.赞美江南之美,表达喜爱、 留恋之情。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课件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fd15daa300a6c30d229f5e.png)
温庭筠
❖ 花间鼻祖 ❖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 与韦庄并称“温韦” ❖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词人用浓墨重彩: 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 闪动金色,配衬着如玉 的香腮和如云的黑发。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 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 吞地梳洗。
❖ 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 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 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惆帐倦 怠之情,生动可睹。
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蝴蝶儿 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着淡黄衣。 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 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 惹教双翅垂。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花间派
❖ 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
集》,故名。
人物形象
❖美丽、孤独、寂寞、贵族 ❖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丽而寂寞的贵
族女子形象。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情感?是否有寄托?
❖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 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 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
❖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 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 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的寂寞与 失落。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 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 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菩萨蛮(温庭筠)》精品课件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精品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10ad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a.png)
05
作业与拓展
背诵《菩萨蛮》全文
总结词:巩固记忆
详细描述:通过背诵全文,学生可以巩固对诗歌内容的记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和感受。
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意境,写一篇赏析文章
总结词:深化理解
详细描述:学生通过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意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提 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02
教学内容
《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
介绍温庭筠所处的时代背景,以 及其个人经历和创作风格的形成 过程,阐述《菩萨蛮》的创作动 机和时代意义。
主题思想
分析《菩萨蛮》所表达的主题思 想,包括对爱情的渴望、对人生 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的批判等。
《菩萨蛮》的词牌和韵脚特点
词牌特点
介绍《菩萨蛮》这一词牌的来源、特 点以及与其他词牌的异同点,分析温 庭筠运用《菩萨蛮》词牌的独特之处 。
《菩萨蛮》的名句赏析
名句选择
挑选《菩萨蛮》中的著名诗句,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等。
赏析角度
从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名句进行深入赏 析,探究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
01
02
03
课件内容
包含《菩萨蛮(温庭筠)》 的背景介绍、诗词解析、 艺术特色、创作手法等方 面的详细内容。
、平仄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唐代词牌的规范和特点。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总结词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通过课堂互动的 形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
详细描述
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 疑问或见解,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引 导。这种互动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对诗 歌的深入理解。
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温庭筠《菩萨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59b7f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1.png)
温庭筠《菩萨蛮》教案教案:温庭筠《菩萨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菩萨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菩萨蛮》;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难点:欣赏古典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菩萨蛮》诗文本;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温庭筠的画像,简介诗人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2. 朗读:学生跟读《菩萨蛮》,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确保学生正确朗读。
3. 解析:分析诗的“菩萨蛮”,解释“菩萨”在此指的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诗人以菩萨来形容美女,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意象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桃花映日笑春风”,“碧水临波映月圆”,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意境体会:讨论诗中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欣赏与评价: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评价诗中的美景和情感。
7. 背诵:学生集体背诵《菩萨蛮》,检查背诵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诗题:《菩萨蛮》2. 诗人:温庭筠3. 意象:桃花、碧水、春风、月光4. 意境:山水美景、美好生活向往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2. 结合诗中的意象,谈谈你对诗人的情感的理解。
3. 请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这首诗的欣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菩萨蛮》的朗读和背诵,对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有了深入的理解,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温庭筠的其他诗作,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五课《菩萨蛮》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五课《菩萨蛮》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0127d083d049649b665863.png)
• 温庭筠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
• 温庭筠词与
并称
。
• 温庭筠的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
了以“ ,
”为特征的花间词风
,被称为“
”鼻祖。
花间词派:以唐 温庭
筠 、前蜀 韦庄 为
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
为主要特征。
温庭筠诗与李商隐齐名,
世称 温李
温庭筠词与 韦庄 并称
温韦
。
温庭筠的词多写花间月下、
• 俞平伯先生指出:“‘ 度’字含有飞动意。”
• “度”即飘度,纷披, 形容头发蓬乱,半掩着 面容,如飞飘之状。
• 简而言之,“度”字具 有飞动之意,富有动感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妇 女初醒的惺忪懒散之态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慵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 迟迟地梳理打扮。
着一“懒”字和“迟”字, 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 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 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 谁看呢?其惆怅倦怠之情, 生动可睹。
菩萨蛮
温庭筠 龙口第一中学 邢彦
教学目标:
1、诵读《菩萨蛮》,因声求气,吟 咏诗韵,理解感悟词的美感。
2、总结本词的写作手法,准确把握 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能够通过对温庭筠词的鉴赏,初步 了解温词及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预习检测
• 花间词派:以唐 、前蜀 为代表,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40e6e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a.png)
推想这首词背后可能的隐含着主旨
❖ 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 终生。
❖ 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这慵懒美丽的女 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 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 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 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 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美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的时候,女主人公在 枕上一转头,那鬓云就欲度----流动过来,要 掩过去没掩过去的样子。
腮:指面颊,“香腮雪”腮上有脂粉,是 香的,皮肤是白的。香腮雪从视觉和嗅觉两个 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
新郑二中分校高二语文组
“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中“欲度”二字历来为人们称道, 试说明其妙处?
❖ 5.诗人以女子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以妇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讨论: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的艳词,
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托 寓, 你认为词人寄托了什么感情?
(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各抒己见)
•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 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 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 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 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 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 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 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 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 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 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 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af2cb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e.png)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诗词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词》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温庭筠的《菩萨蛮》。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里的江南水乡景色,以及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展现了温庭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格式,了解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领悟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菩萨蛮》,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牌格式的理解和运用,词意的深入解读。
教学重点:温庭筠的创作特点,词中离愁别绪的表达,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诗词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水乡春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好景色的向往,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让学生对词人有所了解。
3. 诗词鉴赏:a. 学生自读《菩萨蛮》,体会词中的意境。
b. 老师讲解词牌格式,分析词的结构。
c. 逐句解读词意,引导学生领悟离愁别绪的表达。
4.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温庭筠)2. 板书内容:a. 作者:温庭筠b. 词牌:菩萨蛮c. 意境:江南水乡春景,离愁别绪d. 重点:词牌格式、离愁别绪的表达、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牌格式,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菩萨蛮》。
b. 分析《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作业答案:1. a. 略b. 《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
如“春水碧于天”中的“碧于天”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水的清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菩萨蛮》的词牌格式和词意。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6391a25f0e7cd18525362d.png)
当堂训练
更漏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上阕后三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闺妇形 象?请简要分析。
刻画了一个为离情所苦,辗转无眠,以致 眉翠淡褪、鬓发散乱,倍感暗夜绵长、衾枕苦 寒的孤独寂寞的闺妇形象。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3、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3、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E. 本诗主要采用了反衬、比兴等表现手法,借美人自喻身世,收到了言约意 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 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本与背景材 料进行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组词,共有十
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它写一个闺中女
背 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及穿衣 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境。 这首词,为了适应宫廷歌妓的声口,也为了
景 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 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 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唐五代 词的创作手法,以温庭筠的词为代表。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427ad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b.png)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词,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唐五代词”。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作者温庭筠的生平简介,词的字面意义,以及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深层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对《菩萨蛮》的整体把握,包括词的意义、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古代词人画像,引发学生对词人及词作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菩萨蛮》有初步的了解。
3. 诗词鉴赏:a. 学生齐读《菩萨蛮》。
b. 对词的字面意义进行解读,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美。
c. 讲解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例题讲解:a. 选取一首类似的诗词,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b.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另一首诗词。
七、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温庭筠)2. 板书内容:a. 词的作者:温庭筠b. 词的意义:描绘山水、表达离愁别绪c.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d. 例题讲解:另一首诗词的解读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并解读另一首温庭筠的词作。
2. 答案示例:a. 词作名称:《南歌子·本事随风万里》b. 解读:此词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菩萨蛮》的意义和修辞手法?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温庭筠的词作,深入了解其艺术风格。
b.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6314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0.png)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教案一、教案背景《菩萨蛮》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优秀诗歌作品,以其唯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量。
通过学习和解析这首诗,可以匡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作者温庭筠的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4.通过欣赏和解析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3.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教材:《菩萨蛮》诗歌原文;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3.诗歌解析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唐代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作家;2.提问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诗歌背景介绍(15分钟)1.简要介绍《菩萨蛮》的作者温庭筠,以及他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贡献;2.讲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三步:诗歌欣赏(20分钟)1.教师朗读《菩萨蛮》的诗歌原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分段解读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重要词句和意象,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四步:诗歌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匡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3.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五步:诗歌创作(25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菩萨蛮》的主题和情感,进行诗歌创作;2.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创作,也可以参考《菩萨蛮》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摹仿创作;3.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温庭筠)公开课课件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温庭筠)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8ba296f46527d3250ce04e.png)
把握意象
鬓云:鬓发如云。乌黑、亮丽、浓密、修长是 中国古代美女头发的标准。
《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 整下堂来。”
《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把握意象
腮:即脸颊、脸面、脸蛋。 香腮雪,从嗅觉和视觉两 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 美艳。
曹雪芹《红楼梦》写 贾迎春:“腮凝新荔,鼻 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 可亲。”
烟眉;十曰倒晕眉。”
把握意象
金:即额黄,一种中国 古代妇女的美容妆饰, 也称“鹅黄”、“鸦 黄”、“约黄”、“贴 黄”、“花黄” 。 因 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 于额间而得名。起源于 南北朝,盛行于唐朝。
把握意象
北朝《木兰辞》:“当窗 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李商隐诗:“寿阳公主嫁 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理解。
穿上新 对镜的时候, “鹧鸪”这里和“鸳 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肖像:女子晨醒,昨日之
贴图案 看见自己美貌如 鸯”一样,有归宿圆 乌黑、亮丽、浓密、修长是中国古代美女头发的标准。
动作、神态:女子穿衣,物双人单
内容回顾
肖像:女子晨醒,昨日之 妆容呈半残状态。
菩萨蛮 韦庄
肖像:宛如乌云般的蓬松鬓发
衬托出女子香艳白皙的美丽容
小山重叠金明灭, 颜。
鬓懒云 起画欲度蛾香眉腮,雪。神打孤态扮独、并寂动无寞作兴、:致惆女,帐子心无晨 境聊起 慵。, 懒对 倦梳 怠妆 、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动作、神态:女子对镜簪花,花 面相映,美丽异常,自赏自怜之
菩 萨 蛮
温 庭 筠
导入新课
想一想,这些古诗文佳句写的是 哪些美女?
【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温庭筠》优秀公开课课件
![【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温庭筠》优秀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1b15f4866fb84ae55c8d57.png)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 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 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 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 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 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 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 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 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2)反衬手法的运用:
温庭筠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荃词》。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
[温庭筠]
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 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 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 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 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 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 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 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 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 “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 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 诸词人之上,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 艳精巧,清新明快,为“花间派”首 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 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 及《金荃词》。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 明或灭,鬓边发丝延伸向脸颊, 逐渐清淡,像云影轻度。懒得起 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 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 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穿上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 金鹧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遭排挤打击 4、以冷落被弃寓_________
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江南曲 李益 闺怨 王昌龄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1 2 3 4 5 6
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相思关切,渴望团聚; 青春易逝、美人迟暮; 厌恶战争,控诉朝廷; 青春消磨、自由被禁、遭人冷落 寄托作者情怀、人生感慨
青春辜负,对心上人的思念 对未来的期待 寂寞孤单、百无聊赖; 向往自由和幸福; 对帝王情薄、遭人冷落的怨恨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思念远行人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 寸愁千缕。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 情绪!人何处?连天芳 草,望断归来路。
表现宫女美人迟暮的忧伤,自由被禁 的怨恨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五、艺术特色
•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 相思别离、色衰爱弛 “君恩无常”“妾身薄命”等 •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 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等细 节描写来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2)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 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1、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而问卜,得到的是 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 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 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 卖卜人。(3分) 2、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 切。(2分)
屈原《离骚》:香草女子美貌无人欣赏,孤独寂寞
士人才华无人欣赏,怀才不遇
既怜人,又怜己 抒发了怀才不遇、政治失意的伤感
香闺幽怨谁识得
——闺怨诗词鉴赏
• 闺怨诗词:
主要抒写古代弃 妇和思妇的忧伤, 或者少女怀春、思 念情人的感情。 • 宫怨诗词:
主要表现宫妃们 因失宠或不得宠而 生的怨恨。
一、闺中人的身份
• 宦妇 • 商妇 • 征人妇 • 游子妇 • 宫妇 ……
宦妇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商妇
《罗贡曲》 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征人妇
《子夜吴歌· 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女子一方面想梳 妆保持自己的美丽姿 容,但又伤心于美好 容颜无人欣赏而不愿 打扮的矛盾心理。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用典——容颜之美
动作描写——展现出 了女子孤芳自赏、自 得自怜之态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双双金鹧鸪”对表现人物心情起什么 作用? 1、对比反衬 2、金鹧鸪:成双成对 人 物:独处深闺,满怀惆怅 3、给哀怨、孤独的心更添酸楚、难堪
闺怨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与概括 主题 人物身份 弃妇 “怨”由 “怨” 情
多 伤 春 思 怀 妇 人
征妇 丈夫戍边 远征 商妇 丈夫远行 (为利) 游子 丈夫远行 妇 (求学) 少女 青春短暂 等待 妃子 幽闭深宫 宫女 失宠
年老色衰 对年华已逝、美好不再的感慨; 丈夫情变 对爱情婚姻的失望; 以夫为纲 对封建制度的不合理的无奈和控诉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 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 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 “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 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6分)
1、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 夫身在何处 2、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 回家。 3、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 思念之情。
• (三)强烈的人、物对比(衬托) 人的不自由与物的自由、人的形单影只 与物的成双成对 “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 ——郑谷《长门怨》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武衍《宫词》 • (四)突出的情、景描写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常用手法还有:对比衬托、烘托 渲染、虚实结合等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 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 chén爱唱《菩萨蛮》词, 丞相令狐绹táo央温庭筠 代作若干首。词成后,令 狐绹冒称是自己的作品, 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 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 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 因此得罪了令狐绹,致终 生不被重用。
温 庭 筠
一次唐宣宗微服出行,在一个旅馆里凑 巧遇上了温庭筠,但他俩当时互不认识;温 庭筠比较傲慢,而且还带有戏谑的口吻问宣 宗:“您不就是当司马、长史之类的官吗?” 在得到否认后,温又继续问询:“那么,您 莫非就是那些县尉、主簿之类的官吧?”对 温庭筠所涉及的一众小官,宣宗只得说道: “皆非也!”回宫后,宣宗心里实在觉得不 痛快,遂命令宰相把温贬到了方城当县尉去 了。
表现思妇对游子(丈夫)的思念牵 挂,渴望团聚
梦江南 春怨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 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
断白蘋洲。
不得到辽西。
表现思妇对丈夫的思念牵挂,控诉 了战争的残酷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绣阁朝晖掩映金,
当春懒起一沉吟。
弄妆仔细匀眉黛, 千古佳人寂寞心。
——叶嘉莹
温 庭 筠
菩 萨 蛮
• 才思敏捷,每入试,八叉手而成八韵,故 称 “温八叉”。 • 花间派代表人物,被称为 。 “花间鼻祖” • 与 李商隐 并称“温李” •与 韦庄 并称“温韦” • 词作内容多描写 • 闺怨、男女相思离别 , 其描 写 女子闺中生活情态 尤为成功,带给 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 • 风格总体而言
花间词派
以 温庭筠、韦庄 为代表; 以写 闺怨、男女相思离别 为主
要内容;
落笔多在 闺房 ,词藻 华丽浓艳 。
词风“香软” 。
后蜀赵崇祚将十八人词编成我国
第一部文人词总集 《花间集》
。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宫妇
《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 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 斜倚熏笼坐到明。
二、“怨”之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三、常见意象
• 1、言愁意象: 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 • 2、行为类意象: 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 3、室内用具类意象: 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 镜等 • 4、庭院建筑类意象: 高楼、宫殿、玉阶、窗等
内容: 一个女子在闺房
起床 画眉 梳洗
中的梳妆过程。
穿衣 照镜
簪花
人物形象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着装 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 闺中贵妇形象。
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主题词,你认为 最恰当的是( )
A.闺怨 C.相思
B.梳妆 D.离别
讨论: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 晨起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 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 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托 寓, 你觉得呢?
小山重叠金明灭
1 、“小山”借指小山眉 “ 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 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 分梢眉、逐烟眉……” 2、“金”借指额黄 隔夜的小山眉深浅不匀, 如重重叠叠之山峦,额黄也 有明有暗。
写的很美。眉
鬓云欲度香腮雪
• • • • 鬓云: 视觉、比喻 香腮: 嗅觉 雪: 比喻 度: 动态化 俞平伯谓:“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说:“度字 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四、内容情感
1、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对 丈夫的关切牵挂,对团聚的渴望; 2、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的情绪。 3、描写青春易逝、美人迟暮的忧伤 。 4、抒发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朝廷的控诉。 5、表现宫中女子对青春消磨、自由被禁、 遭人冷落的怨恨和伤情。
6、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的人生感慨:
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1、以相思寓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