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年表
中国历史简表(夏商周)
陈国:前1046-前478,妫guī姓。
注:年代都是公元前1陈胡公满 1046-986虞舜之后,其父遏父为周文王陶正。
武王封之于陈,都宛丘,侯国。
娶武王长女太姬。
礼仪之邦。
王莽称帝后追尊陈胡王。
2陈申公犀 985-961胡公子3陈相公皋羊 960-939胡公子4陈孝公突 938-905申公子5陈慎公圉yǔ戎 904-855孝公子6陈幽公宁 854-832慎公子7陈釐lí公孝 831-796幽公子,又作陈僖公8陈武公灵 795-781釐公子9陈夷公说 780-778武公子10陈平公燮 777-755夷公弟11陈文公圉 754-745平公子12陈桓公鲍 744-707文公子。
719陈桓公助卫杀死州吁。
郑求和不许,717郑入侵,怙恶不悛。
13陈废公佗 707-707桓公弟,五父。
杀桓公太子免自立。
桓公子跃在蔡杀之。
14陈厉公跃 706-700桓公子,郑蔡立之。
其子完为齐田氏始祖。
15陈庄公林 699-693厉公弟。
16陈宣公杵臼 692-648厉公弟。
周惠王娶其女。
672杀太子御寇,公子完奔齐。
三子西,生子御,娶郑穆公女夏姬。
17陈穆公款 647-632宣公次子18陈共公朔 631-614穆公子19陈灵公平国 613-599,共公子。
608楚郑攻陈宋,晋救二国,607陈晋宋卫攻郑。
604与楚讲和,遭晋卫攻打。
与孔宁、仪行父与夏徵舒之母夏姬私通。
夏杀之自立,灵公太子午逃晋,楚庄王伐陈杀夏,设县,申叔时劝之复陈国。
20陈成公午 598-569灵公子。
21陈哀公弱 568-534成公子。
子师(偃师)、留、胜。
550庆虎,庆寅反叛,被楚平定。
弟司徒招杀太子偃,立留。
22陈君 留 534哀公次子。
楚攻,逃郑,11月楚灭陈。
陈君弃疾/熊弃疾/熊居 533-529,楚共王五子(即后来的楚平王)为陈公。
23陈惠公吴 529-506哀公孙,妫偃子。
楚平王复立。
24陈怀公柳 505-502惠公子。
505吴破楚,502吴王阖闾召见扣押至死。
夏商周年表
盘庚(迁殷后)、小辛、小乙:公元前1300年-前1251年,共50年 武丁: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59年 祖庚、祖甲、廪辛、康丁:前1191年-前1148年,共44年 武乙: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35年 文丁:前1112年—前1102年,在位11年 帝乙: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26年 帝辛(纣):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30年
《夏商周年表》问世后,面临诸多争议。一说该表内容作为夏商周年代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解决了一批中 国历史纪年中长期未定的疑难问题,填补了中国古代纪年中的一段空白。 但也有人从诸多角度提出纪年的历史迄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此前夏商周各王的名字虽 记载于《史记》,但相关年表中没有具体在位的年代,这种状况被称为“有世无年”,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大缺 陷。从西汉晚期的刘歆开始,不少学者对共和元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进行了推算和研究,但局限性明显。
相关争议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和工程验收组认为,《夏商周年表》是截止到制定完成时为止“最有科学依据”的夏 商周年表,是在现有条件下所能取得的最好成果,代表了年代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该年表推定夏朝约开始于公 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公元前1046年。这一结果被很多教 科书和词典所使用,但也引起很大争论和质疑。 国际上有人评论夏商周断代工程有政治背景,是中国政府在搞 民族主义;有一些学者还对该工程的学术道德产生怀疑;学术上的批评也不断提出。 相关学术批评,主要涉及 夏朝是否存在、研究方法是否可靠、采信的材料是否充分, 也有研究者强调古代学者如邵雍等推算的共和前历 史纪年表的价值, 等等。
年表意义
《夏商周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推定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为标识的商周分界为公元 前1046年,并明确了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十王的具体在位年代;推定夏商分界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并明确了 商武王以下十二王的在位年代,对于商代前期的历史给出基本的年代框架;推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也相 应提出了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夏商周的更替时间轴的方式知识体系
一、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时间轴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二、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1. 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的政治制度采用了宗法制,即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国家权力主要集中在王室,其内部分封建制度及部落联盟的形式,整体上是一个以家天下的政治体系,地方上是通过爵位制度进行官职的任命。
夏朝的社会结构主要分为贵族及庶民两大阶层,贵族拥有绝对的政治和经济权力,庶民则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2. 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延续了夏朝的宗法制,国家权力也主要集中在王室。
但商朝在王权大大加强的过程中出现了封建制和重农主义的特征,同时也建立了一套简明的吏政机构,并且最早出现了颇为完善的文字和官职制度,为后来的王朝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 周朝的政治制度:周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社会。
周朝共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最早的宗法政治体系就是在东周逐渐形成并巩固的。
东周开国君主和帝王是商朝后裔,便延续了商王世袭制,建成一个以宗法和贵族政治为主的封建政治体系,地方上大规模推行封建建制。
三、夏商周三代的思想文化特点1. 夏朝的思想文化:夏朝的思想文化主要有祭祀制度、甲骨文及青铜器等文物的发现,这些文化现象反映了夏朝社会的一些面貌及思想文化的特点。
2. 商朝的思想文化:商朝的思想文化主要有甲骨文、青铜器和美术等遗物以及先民的一些典籍,这些文化现象反映了商朝社会的一些面貌及思想文化的特点。
3. 周朝的思想文化:周朝的思想文化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并逐渐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基本统治秩序。
同时也成就了我国刑法的原型、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基础及大量的文学作品。
四、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背景及影响1. 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社会历史背景: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主要是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蓬勃的势头,从而导致了不同时代政治制度及社会结构的更替。
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年表》东夏代始年约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夏世系夏启结束了尧舜禹时代盛行的“禅让”制度,在新砦遗址建一座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拥有内外三重城壕和大型建筑的大型都城,城内部有宗庙性质的大型建筑和加工骨器的手工作坊区,经碳14测定,新砦遗址始建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900年。
位于现河南新密市。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备注后启 (约前2095--前2086年) 无考太康 (约前2085--前2057年) 太康陵河南太康县传说之陵仲康奴隶社会不可考后相奴隶社会不可考少康奴隶社会不可考后杼奴隶社会不可考后槐奴隶社会不可考后芒奴隶社会不可考后泄奴隶社会不可考后不降奴隶社会不可考后扃奴隶社会不可考后廑奴隶社会不可考孔甲奴隶社会不可考孔皋奴隶社会孔皋陵河南洛宁县传说之陵后发奴隶社会不可考后履癸(桀) 奴隶社会不可考夏总共约四百年商世系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太丁)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10、仲丁——11、外壬——12、河dan甲——13、祖乙——14、祖辛——15、沃甲——16、祖丁——17、南庚——18、阳甲——19、盘庚——20、小辛——21、小乙——22、武丁——23、祖庚——24、祖甲——25、廪辛——26、康丁——27、武乙——28、文丁——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周世系(东周+西周)西周(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共295年。
东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
翌年(即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
中国历史年表简史
中国历史年表简史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启蒙人物尧、舜和禹都是夏朝的帝王。
夏朝时期,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农耕、渔猎和手工业逐渐发展。
夏朝结束于商朝的兴起。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商朝的都城商丘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商朝的末年,周人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三、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周朝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西周和东周。
西周时期,周朝的统治者以天子的身份统治全国,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西周时期,周公旦制定了周礼,实行封建制度,确立了封建国家的基本制度。
四、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有很多个小国家相互之间进行战争,势力不断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老子、庄子等。
这个时期的思想繁荣为后来的儒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五、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秦朝的统治者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修筑万里长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西汉时期,中国开始采用阴阳五行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西汉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主要思想,儒家经典《论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七、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东汉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黄巾起义、赤眉起义等农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夏商周三代年表
夏商周年表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弥补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缺憾。
根据这份年表,我国的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年表还排出了西周10王具体在位年,排出了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辛(纣)的12王大致在位年。
夏朝(公元前2224年──前1766年)
先商时期(公元前24世纪——前1767年)
商朝(公元前1766年──前1122年)
先周时期(公元前24世纪──前1121年)
周朝(公元前1122年──前256年)
西周时期(公元前1122年——前771年)
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56年)。
夏商周 年表 印
《夏商周年表》西周文公姬咎前256年在位1 年东周昭文君姬杰前255年—前250年在位6 年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周(前1044——前256)西周(前1044——前771)东周(前770——前256)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
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
至周赧王時(前315年),东、西周分治,赧王徙都西周。
东周(前367——前249)古国名,战国时代,从小国西周分裂出来的另一个小国。
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少子根在东部争立,赵国、韓国用武力加以支持,遂分裂成西周、东周两个小国。
东周国建都巩地(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前249年被秦国所灭。
齐(前1046——前378)田齐(前672——前224)燕(前1046——前222)蔡(前1046——前447)卫(前1020——前209)宋(前1020——前286)楚(前1042——前223)郑(前806——前375)秦(前891——前206)陈(前1046——前478)曹(前1046——前487)吴(?——前473)越国(前1888~前110)越国前后一千七百七十八年,总共七十四位国王,建立了十六个都城,四次危亡,四次复国,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作为越国故都的后代,我们应该介绍的。
总结越国的全部历程:自从夏朝少康年间由无余开国,在商朝成汤年间衰败;到了春秋中期由无壬复兴,春秋末年被吴国打败;经过励精图治,内外改革,越王勾践终于复国,并连续五世称霸全中华;战国中期,越国内乱,无彊被楚国打败,子孙被迫南迁;战国末年,越国分为闽越、东越,秦始皇统一天下,越君无诸、摇降秦;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无诸、摇趁机反秦,先后得以复国;直到汉武帝年间,闽越改为东越,公然反汉称帝,最终被汉朝攻灭。
赵(前661——前221)魏(前661——前224)韩(前661——前229)中山(鲜虞)[子姓,一说姬姓]( 中山于前489年灭于晋国,414年武公复国.406年灭于魏国,379年桓公复国,323年中蜀(开明王朝自丛帝鳖灵开始传十二代至末王,为秦国所灭,成为秦国的附属国,蜀王被贬。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珍藏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珍藏版)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现今地于山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2、商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毫,现今地于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汤3、西周,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029-771年,都城:镐京,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文王姬昌图:春秋列国形势4、东周春秋、战国,起讫年代:约公元前770-221年,都城:洛邑,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平王姬宜臼图:战国形势5、秦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21-207年,都城:咸阳,现今地于陕西咸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始皇帝嬴政图:秦时期疆域6、西汉,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图:西汉时期疆域7、新朝,起讫年代:公元9-23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王莽8、东汉,起讫年代:公元25-220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9、曹魏,起讫年代:公元220-265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10、蜀汉,起讫年代:公元221-263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11、孙吴,起讫年代:公元222-280年,都城:建业,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吴大帝孙权图:三国时期地图12、西晋,起讫年代:公元265-31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图:西晋时期地图13、东晋,起讫年代:公元317-420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14、前赵、汉赵,起讫年代:公元304-329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匈奴族,开国皇帝:高祖光文皇帝刘渊15、成汉,起讫年代:公元306-347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巴氐族,开国皇帝:太宗武皇帝李雄16、前凉,起讫年代:公元314-363年,都城:姑臧,现今地于甘肃武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明王张寔17、后赵,起讫年代:公元319-351年,都城:襄国,现今地于河北邢台,统治民族:羯族,开国皇帝:高祖明皇帝石勒18、前燕,起讫年代:公元337-370年,都城:龙城,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19、前秦,起讫年代:公元351-394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世宗明皇帝符建20、后秦,起讫年代:公元384-41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羌族,开国皇帝:太祖武昭皇帝姚苌21、后燕,起讫年代:公元384-407年,都城:中山,现今地于河北定州,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22、西秦,起讫年代:公元385-431年,都城:苑川,现今地于甘肃榆中,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23、后凉,起讫年代:公元386-403年,都城:略阳,现今地于甘肃平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太祖懿武皇帝吕光24、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14年,都城:西平,现今地于青海南宁,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武王拓跋乌孤25、南燕,起讫年代:公元398-410年,都城:广固,现今地于山东益都,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26、西凉,起讫年代:公元407-421年,都城:酒泉,现今地于甘肃酒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昭武王李暠27、胡夏,起讫年代:公元407-431年,都城:统万城,现今地于陕西靖边,统治民族:匈奴,开国皇帝: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28、北燕,起讫年代:公元407-436年,都城:和龙,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高句丽,开国皇帝:燕惠懿帝高云29、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39年,都城:张掖,现今地于甘肃张掖,统治民族:卢水胡,开国皇帝: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东晋十六国时期地图30、南朝*宋,起讫年代:公元420-479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31、南朝*齐,起讫年代:公元479-502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32、南朝*梁,起讫年代:公元502-557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梁武帝萧涎33、南朝*陈,起讫年代:公元557-589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34、北朝*北魏,起讫年代:公元386-534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35、北朝*东魏,起讫年代:公元534-550年,都城:邺,现今地于河北临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孝静帝元善见36、北朝*西魏,起讫年代:公元535-556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文帝元宝炬37、北朝*北齐,起讫年代:公元550-577年,都城:邺,现今地于河北临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齐文宣帝高洋38、北朝*北周,起讫年代:公元557-581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周孝闵帝宇文觉图:南北朝时期地图39、隋朝,起讫年代:公元581-618年,都城:大兴,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隋朝地图40、唐朝,起讫年代:公元618-90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图:唐朝地图图:唐朝地图41、后梁,起讫年代:公元907-923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梁太祖朱晃42、后唐,起讫年代:公元923-93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唐庄宗李存勖43、后晋,起讫年代:公元936-947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44、后汉,起讫年代:公元947-950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高祖刘暠45、后周,起讫年代:公元951-960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46、前蜀,起讫年代:公元891-925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王建47、后蜀,起讫年代:公元925-965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孟知祥48、杨吴,起讫年代:公元892-937年,都城:扬州,现今地于江苏扬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杨行密49、南唐,起讫年代:公元937-975年,都城:金陵,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烈祖李昇50、吴越,起讫年代:公元893-978年,都城:杭州,现今地于浙江杭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肃王钱繆51、闽国,起讫年代:公元893-945年,都城:长乐,现今地于福建福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王审知52、马楚,起讫年代:公元896-951年,都城:长沙,现今地于湖南长沙,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穆王马殷53、南汉,起讫年代:公元905-971年,都城:兴王府,现今地于广东广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龑54、南平,起讫年代:公元907-963年,都城:荆州,现今地于湖北荆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信王高季兴55、北汉,起讫年代:公元951-979年,都城:太原,现今地于山西太原,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世祖刘崇56、北宋,起讫年代:公元960-1127年,都城:开封,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图:宋辽时期地图(宋朝地图)57、南宋,起讫年代:公元1127-1279年,都城:临安,现今地于浙江临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宗赵构图:宋金时期地图(南宋地图)58、辽国,起讫年代:公元907-1125年,都城:皇都,现今地于辽宁,统治民族:契丹族,开国皇帝:太祖耶律阿宝机59、大理,起讫年代:公元937-1254年,都城:太和城,现今地于云南大理,统治民族:白族,开国皇帝:太祖段思平60、西夏,起讫年代:公元1032-1227年,都城:兴庆府,现今地于宁夏银川,统治民族:党项族,开国皇帝:景帝李元昊61、金,起讫年代:公元1115-1234年,都城:开封,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女真族,开国皇帝:金太祖阿骨打62、元朝,起讫年代:公元1206-1368年,都城:大都,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蒙古族,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图:元朝地图63、明朝,起讫年代:公元1368-1644年,都城:北京,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图:明朝地图64、清朝,起讫年代:公元1616-1911年,都城:北京,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满族,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图:清朝地图图: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疆域与现在对比图下图是简要汇总表。
夏商周大事年表
三代大事年表黄帝时期∙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杀蚩尤∙史官沮诵﹑仓颉造文字帝尧时期∙尧命羲和观测天象,制定历法,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洪水为患,尧命鲧治之,九年功不成∙舜流共工于幽陵,放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
鲧作城郭帝舜时期∙禹治水成功约公元前22世纪------夏禹时期∙夏朝开始。
禹会诸侯于涂山。
以铜为兵。
铸九鼎。
画九州岛。
作禹刑约公元前22世纪------启时期∙启袭禹帝位,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启会各邦国首领于钧台约公元前22世纪------太康时期∙太康无道失国,死后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夺取王位约公元前22世纪------少康时期∙少康复国约公元前22世纪------桀时期∙汤伐夏桀,战于鸣条,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7世纪------商汤时期∙汤盟诸侯于景亳,即天子之位。
商朝开始。
大城于亳∙氐﹑羌来朝约公元前17世纪------太甲时期∙太甲暴虐,伊尹放之于桐宫,自摄行政约公元前17世纪------盘庚时期∙盘庚迁都于殷约公元前17世纪------武丁时期∙武丁举傅说为相,国大治∙不断向西面方﹑南面虎方﹑东面夷方﹑北面鬼方及羌方﹑周族大规模征伐。
其中伐鬼方,三年克之∙伐荆楚约公元前17世纪------帝辛时期∙帝辛(纣)伐东夷∙帝辛囚西伯昌(周文王)于里,西伯昌演《周易》∙周人建都于镐∙周武王会诸侯于孟津。
两年后伐纣,牧野之战,商朝灭亡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时期∙周朝开始。
周武王置三监,分封诸侯∙肃慎贡矢石约公元前11世纪------成王时期∙周公摄政。
三监叛,周公东征,平之∙营建东都洛邑(成周)∙东伐淮夷,践奄∙周成王盟诸侯于岐阳约公元前11世纪------康王时期∙周康王盟诸侯于酆宫约公元前11世纪------昭王十六年∙周昭王南征楚荆约公元前11世纪------昭王十九年∙周昭王丧六师于汉约公元前11世纪------穆王时期∙周穆王西征、北征,伐徐约公元前11世纪------共王元年∙周共王灭密约公元前11世纪------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前841年------共和元年∙周厉王暴虐,国人相与叛,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自此,中国历史始有准确年代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
夏商周年表 很全的~
《夏商周年表》(载2001年修订版《新华词典》)一、邵雍的“夏代年表”邵雍的“夏代年表”列17王,公元前2224-公元前1766,共459年。
今《夏商周年表》亦列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共471年。
《史记·夏本纪第二》“集解”:“徐广曰: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
駰案:《汲冢纪年》曰: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矣。
”可见,今表与之合,而邵表则少12年。
其中对不降在位年数,邵雍定59年,是取之皇甫謐《世纪》,而不取《竹书纪年》“夏后不降六十九年”之说。
南宋罗泌撰《路史》,则以《竹书纪年》为是,而证《世纪》之非。
如果邵雍取不降在位69年说,则夏代年数即与471接近(仅少2年)。
然而,邵雍不取《竹书纪年》“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与“夏后不降六十九年”之记,① 却把不降在位年数定为59年,应该说他有更确切的文献依据。
今表对应了471年,其中既是以不降在位69年。
邵雍“以运经世”尧甲辰元年为公元前2357年,尧在位72年、舜在位61年,则禹即位于公元前2224年,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早154年。
今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黄金书屋·历史作品》光碟中的“中国历代纪年表”唐尧即位之年与邵雍所推相同,亦为公元前2357年。
是表尧在位100年、舜在位50年,则禹即位于公元前2207年,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早137年。
依《史记·五帝本纪第一》“集解”:“徐广曰:尧在位凡九十八年”,又依《史记》“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则知尧在位近一世纪、舜在位半世纪之说是源于《史记》。
为什么邵雍不依《史记》而定尧、舜在位年数?在夏代开国元年的断代方面,为什么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纪年表”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夏商周年表》要相差百年之多?今之“中国历代纪年表”为什么能在尧即位年代上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这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夏商周断代工程 年表
2.历代天子:
西周
第一世: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
第二世: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42年—前1021年)
第三世:周康王姬钊(公元前1020年—前996年)
第四世:周昭王姬瑕(公元前995年—前977年)
第五世:周穆王姬满(公元前976年—前922年)
夏商周年表
起始:五帝时代(约前30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一.夏:
1.起止时间:公元前2070—前1600年
2.历代王:
第一世:禹
第二世:启
第三世:太康
第四世:仲康
第五世:相
第六世:少康
第七世:予
第八世:泄
第九世:不降
第十世:扃
第十一世:厪
第十二世:孔甲
第十三世:皋
第十四世:发
第十五世:癸(桀)
第六世:周共王姬繄扈(公元前922年—前900年)
第七世:周懿王姬囏(公元前899年—前892年)
第八世:周孝王姬辟方(公元前891年—前886年)
第九世:周夷王姬燮(公元前885年—前878年)
第十世:周厉王姬胡(公元前877年—前841年)
共和时期14年(前841年—前827年)
第十一世:周宣王姬静(公元前827—前782年)
第二十六世:廪辛
第二十七世:康丁
第二十八世:武乙(公元前1147—前1113年)
第二十九世:文丁(公元前1112年—前1102年)
第三十世:帝乙(公元前1101年—前1076年)
第三十一世:帝辛(纣)(公元前1075年—前1046年)
三.周:
1.起止时间(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
夏商周大事年表
三代大事年表黄帝时期∙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杀蚩尤∙史官沮诵﹑仓颉造文字帝尧时期∙尧命羲和观测天象,制定历法,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洪水为患,尧命鲧治之,九年功不成∙舜流共工于幽陵,放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
鲧作城郭帝舜时期∙禹治水成功约公元前22世纪------夏禹时期∙夏朝开始。
禹会诸侯于涂山。
以铜为兵。
铸九鼎。
画九州岛。
作禹刑约公元前22世纪------启时期∙启袭禹帝位,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启会各邦国首领于钧台约公元前22世纪------太康时期∙太康无道失国,死后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夺取王位约公元前22世纪------少康时期∙少康复国约公元前22世纪------桀时期∙汤伐夏桀,战于鸣条,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7世纪------商汤时期∙汤盟诸侯于景亳,即天子之位。
商朝开始。
大城于亳∙氐﹑羌来朝约公元前17世纪------太甲时期∙太甲暴虐,伊尹放之于桐宫,自摄行政约公元前17世纪------盘庚时期∙盘庚迁都于殷约公元前17世纪------武丁时期∙武丁举傅说为相,国大治∙不断向西面方﹑南面虎方﹑东面夷方﹑北面鬼方及羌方﹑周族大规模征伐。
其中伐鬼方,三年克之∙伐荆楚约公元前17世纪------帝辛时期∙帝辛(纣)伐东夷∙帝辛囚西伯昌(周文王)于里,西伯昌演《周易》∙周人建都于镐∙周武王会诸侯于孟津。
两年后伐纣,牧野之战,商朝灭亡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时期∙周朝开始。
周武王置三监,分封诸侯∙肃慎贡矢石约公元前11世纪------成王时期∙周公摄政。
三监叛,周公东征,平之∙营建东都洛邑(成周)∙东伐淮夷,践奄∙周成王盟诸侯于岐阳约公元前11世纪------康王时期∙周康王盟诸侯于酆宫约公元前11世纪------昭王十六年∙周昭王南征楚荆约公元前11世纪------昭王十九年∙周昭王丧六师于汉约公元前11世纪------穆王时期∙周穆王西征、北征,伐徐约公元前11世纪------共王元年∙周共王灭密约公元前11世纪------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前841年------共和元年∙周厉王暴虐,国人相与叛,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自此,中国历史始有准确年代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
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
夏代年表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桀)
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商前期年表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迁殷前)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商后期年表
盘庚(迁殷后)公元前1300年
小辛 | 在位50年
小乙前1251年
武丁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59年
祖庚前1191年
祖甲 |
廪辛 | 在位44年
康丁前1148年
武乙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35年
文丁前1112年——前1102年在位11年
帝乙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26年
帝辛(纣)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30年
西周年表:
武王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4年
成王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22年
康王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25年
昭王前995年——前997年在位19年
穆王前976年——前922年在位55年
(共王当年改元)
共王前922年——前900年在位23年
懿王前899年——前892年在位8年
孝王前892年——前886年在位6年
夷王前885年——前878年在位8年
厉王前877年——前841年在位37年
(共和当年改元)
共和前841年——前828年在位14年
宣王前827年——前782年在位46年
幽王前781年——前771年在位11年[1]。
尧舜夏商周大事简历
堯舜夏商周大事簡歷夏商周大事簡歷夏禹元年 - 2050年辛亥啟接禹位 -2042年己未契封有商 - 2121年庚子棄封于邰 - 2121年庚子戎湯立國 - 1619年壬戍紂王元年 -1063年戊寅公劉遷幽 - 1650年辛巳周西元年 -1166年乙未盤庚遷殷 - 1281年庚子亶父遷岐 -1226年乙未戎湯亡年 - 1606年乙亥文王元年 - 1063年戊寅文王受命 - 1022年已未文王亡年 - 1013年戊辰古西元年 - 1186年戊戍武王元年 - 1022年已未季曆元年 - 1123年戊寅武王亡年 - 1005年丙子季曆亡年 - 1073年戊辰紂王亡年 -1009年壬申文王被囚 - 1042年己亥文武制命 - 1036年乙巳武王伐紂 - 1010年辛未紂死商亡 - 1009年壬申顓頊堯舜夏商周時期主要人物年壽表顓頊生於西元前2380年亡於西元前2282年. 季曆生於西元前1165年亡於西元前1065年唐堯生於西元前2221年亡於西元前2103年伯鯀生於西元前2181年亡於西元前2126年虞舜生於西元前2161年亡於西元前2053年皐陶生於西元前2140年亡於西元前2048年夏禹生於西元前2140年亡於西元前2045年夏啟生於西元前2127年亡於西元前2034年亶父生於西元前年亡於西元前1108年季曆生於西元前1165年亡於西元前1065年文王生於西元前1080年亡於西元前1013年武王生於西元前1049年亡於西元前1005年呂望生於西元前1077年亡於西元前0966年戎王生於西元前1009年亡於西元前0952年康王生於西元前0985年亡於西元前0945年昭王生於西元前0983年亡於西元前0928年穆王生於西元前0945年亡於西元前0902年厲王生於西元前0863年亡於西元前0828年唐叔生於西元前1018年亡於西元前0935年周公生於西元前1063年亡於西元前0983年戎湯生於西元前1664年亡於西元前1608年紂王生於西元前年亡於西元前1009年《唐堯虞舜夏商周主要年鑒》(自西元前2206年---西元前1009年)等眾多內容,因防產權被盜,暫不公佈,敬請諒解。
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年表周朝 (公元前1046-前249,计799年)Zhou (Chou)前200 前300 前400 前500 前600 前700 前800 前900 前1000 前1100 前1200.....*......*......*......*......*......*......*......*......*......*......*<-----+汉 (Han, 公元前206-220)+--+ 秦 (Qin/Ch'in, 公元前248-前207)+--------------+ 战国 (Warring States, 公元前475-前221)+----------------+春秋(Spring and Autumn ,公元前770-前476)(Western Zhou/Chou, 公元前1121-前771) +-----------------------+ 西周(Shang, 公元前1765-前1122) +---商---> .....*......*......*......*......*......*......*......*......*......*......*前200 前300 前400 前500 前600 前700 前800 前900 前1000 前1100 前1200西周 (公元前1121-前771,计351年)Western Zhou/Chou公元君王备注---- ---- -----前1134 武王(姬发) 即位前1121 商灭前1120 封弟(姬叔旦)于鲁而相周,是名周公前1115 成王(姬诵) 周公听政前1114 周公东征前1110 周公制礼作乐前1109 周公还政于成王前1078 康王(姬钊)前1077甲子年前1052 昭王(姬瑕)前1017甲子年前1001 穆王(姬满)前957 甲子年前950 佛教释迦牟尼佛前950 (Shakyamuni,公元前1029-前950,前469-前390)逝前946 共王(姬繄扈)前934 懿王(姬[難-隹+喜])前909 孝王(姬辟方)前897 甲子年前894 夷王(姬[火言火/火])前878 厲王(姬胡,-前828)前841 <<史记>>年表自本年起前837 甲子年前827 宣王(姬静)前781 幽王(姬宮涅)前779 褒氏受宠前777 甲子年前771 西周结束东周 (前770-前221,计522年)Eastern/Later Zhou/Chou春秋 (前770-前476) Spring andAutumn Period/CunChiou/Ch'un-ch'iu公元君王备注---- ---- -----前770 平王(姬宜臼,-前720)即位前770 各诸侯立國前767 郑灭虢前722 鲁隐公元年,<<春秋>>记载自本年起前719 桓王(姬林,-前697)前717甲子年前696 庄王(姬陀,- 前682)前685 齐用管仲(-前645)前681 僖王(姬胡齐,- 前677)前679 齐桓公(小白,- 前643)称霸前676 惠王(姬閬,- 前652)前661 晋灭魏,霍前657甲子年前655 晋献公(- 前651)杀太子申生(- 前655),公子重耳(- 前628)逃狄前655 晋灭虢,虞前651 襄王(姬郑,- 前619)前636 重耳即位为晋文公(- 前628)前632 城濮之役,晋率诸国败楚,晋称霸前623 楚灭江前618 顷王(姬壬臣,- 前613)前612 匡王(姬班,- 前607)前606 定王(姬瑜,- 前586)前597甲子年前585 简王(姬夷,- 前571)前571 灵王(姬泄心,- 前545)前557 齐灭萊夷前551 孔子(Confucius, 前551- 前479)生前544 景王(姬貴,- 前520)前537甲子年前536 郑宰相子产铸成文法于鼎前520 悼王(姬猛,- 前520)前519 敬王(姬[句-口+亡],- 前477)前515 吴王闔閭即位前512 孙武(Sun Tzu, 前535-)投效闔閭前512 吴灭徐前505 越侵吴前505 曾参前505- 前436)生前500 齐晏子(- 前500)逝前494 吴王夫差(- 前473)于會稽败越王勾践前483 子思(前483- 前402)生,著有<<中庸>> 前483 颜回( 前514- 前483)逝前481 孔子<<春秋>>搁笔前480 墨子(墨翟, 前480- 前390)生前480 子路(仲由, 前542- 前480)被杀前477甲子年前476 春秋( 前770- 前476)結束东周战国 (前475-前221)Warring States Period (ZhanGuo, Chan-kuo)公元君王备注----- ---- -----前475 元王(姬仁,- 前469)即位前473 越王勾践圍吳王夫差(-前473),越灭吴前468 贞定王(姬介,- 前441)前447 楚灭蔡前445 楚灭杞前441 哀王(姬去疾,- 前441)前441 思王(姬叔,- 前441)前440 考王(姬嵬,- 前426)前431 楚灭莒前425 威烈王(姬午,- 前402)前417甲子年前403 <<资治通鉴>>編年史自本年開始前403 韩,魏,赵三家分晋前401 安王(姬骄,- 前376)前380 惠施(Hui Shih, 前380-)生前375 烈王(姬喜,- 前369)前375 韩灭郑前372 孟子(Mencius, 前372- 前289)生前369 庄子(Chuang-tzu, 前369- 前286)生前368 显王(姬扁,- 前321)前361 秦用商鞅(- 前338)前357甲子年前328 秦用张仪(- 前309)前320 慎靚王(姬定,- 前315)前316 秦灭蜀前314 赧王(姬延,- 前256)前300 荀子(Hsun-tzu, 前300- 前230)生前299 秦用孟尝君前297甲子年前289 屈原( 前343- 前289)投汩羅江前279 田单复齐前260 長平之役,秦白起(- 前257)破赵前256 秦败周,周献九鼎前255 惠王前221 战国( 前475- 前221)結束,东周結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周年表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弥补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缺憾。
根据这份年表,我国的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年表还排出了西周10王具体在位年,排出了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辛(纣)的12王大致在位年。
夏商周年表
夏朝(公元前2224年──前1766年)
称谓嫡亲在位时间在位年限
禹鲧子前2224年~前2198年在位27 年
启禹子前2197年~前2189年在位9 年
太康启子前2188年—前2160年在位29年
仲康太康弟前2159年—前2147年在位13年
相仲康子前2146年—前2119年在位28年
少康相子前2079年—前2058年在位22年
杼少康子前2057年—前2041年在位17年
槐杼子前2040年—前2015年在位26年
芒槐子前2014年—前1997年在位18年
泄芒子前1996年—前1981年在位16年
不降泄子前1980年—前1927年在位59年
扃不降弟前1926年—前1901年在位21年
廑扃子前1900年—前1880年在位21年
孔甲不降子前1879年—前1849年在位31年
皋孔甲子前1848年—前1838年在位11年
发皋子前1837年—前1819年在位19年
癸(桀)发子前1818年——前1766年在位53年
先商时期(公元前24世纪——前1767年)
称谓在位时间在位年限
契(帝喾子)??
昭明??
相土??
昌若??
曹??
冥??
王亥(商高祖)??
王恒??
上甲微??
报乙??
报丙??
—姬厘茧??—姬叔均??—姬不窋??—姬鞠??—姬???—姬???—姬???—姬???—姬???—姬???—姬???—姬???—姬???—姬公刘??—姬庆节??—姬皇仆??—姬差弗??—姬毁隃??—姬公非??—姬辟方??—姬高圉??—姬夷俟??
—姬亚圉??
—姬云都??
—姬太公??
—姬公叔组绀??
—姬诸盩??
—姬叔类??
周太王姬亶父前1245年—前1228年在位18 年
—姬季历前1227年—前1191年在位37 年
周文王姬昌前1182年—前1132年在位51年
周武王姬发前1131年—前1123年在位9 年?
周朝(公元前1122年──前256年)
西周时期(公元前1122年——前771年)
君主谥号姓名及另名在位时间在位年限
周武王姬发前1122年—前1116年在位7 年?
周成王姬诵前1115年—前1079年在位37 年
周康王姬钊前1078年—前1053年在位26 年
周昭王姬瑕前1052年—前1002年在位51 年
周穆王姬满前1001年—前947年在位55 年
周共王姬繄扈前946年—前935年在位12 年
周懿王姬囏前934年—前910年在位25 年
周孝王姬辟方前909年—前895年在位15 年
周夷王姬燮前894年—前879年在位16 年
周厉王姬胡前878年—前842年在位37 年
共和(周、昭二伯行政,谓之“共和”)
前841年—前828年在位14 年
周宣王姬静前827年—前782年在位46 年
周幽王姬宫涅前781年—前771年在位11 年
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
君主谥号姓名及另名在位时间在位年限
周平王姬宜臼前770年—前720年在位51 年
周桓王姬林前719年—前697年在位23 年
周庄王姬佗前696年—前682年在位15年
周厘王姬胡齐前681年—前677年在位5 年
周惠王姬阆前676年—前652年在位25 年
周襄王姬郑前651年—前619年在位33 年
周顷王姬壬臣前618年—前613年在位6 年
周匡王姬班前612年—前607年在位6 年
周定王姬瑜前606年—前586年在位21 年
周简王姬夷前585年—前572年在位14 年
周灵王姬泄心前571年—前545年在位27 年
周景王姬贵前544年—前520年在位25 年
周悼王姬猛前520年在位1 年
周敬王姬丐前519年—前476年在位44 年
(战国)
君主谥号姓名及另名在位时间在位年限
周元王姬仁前475年—前470年在位6 年
周贞定王姬介前469年—前442年在位28 年
周哀王姬去疾前442年在位1 年
周思王姬叔前441年在位1 年
周考王姬嵬前440年—前426年在位15 年
周威烈王姬午前425年—前402年在位24 年
周安王姬骄前401年—前376年在位26 年
周烈王姬喜前375年—前369年在位7 年
周显王姬扁前368年—前321年在位48 年
周慎靓王姬定前320年—前315年在位6 年
周赧王姬延前314年—前256年在位59 年
西周文公姬咎前256年在位1 年
东周昭文君姬杰前255年—前250年在位6 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外公布年表
夏代年表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桀)
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商前期年表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迁殷前)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商后期年表
盘庚(迁殷后)公元前1300年
小辛 | 在位50年
小乙前1251年
武丁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59年
祖庚前1191年
祖甲 |
廪辛 | 在位44年
康丁前1148年
武乙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35年
文丁前1112年——前1102年在位11年
帝乙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26年
帝辛(纣)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30年
西周年表:
武王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4年
成王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22年
康王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25年
昭王前995年——前977年在位19年
穆王前976年——前922年在位55年
(共王当年改元)
共王前922年——前900年在位23年
懿王前899年——前892年在位8年
孝王前891年——前886年在位6年
夷王前885年——前878年在位8年
厉王前877年——前841年在位37年
(共和当年改元)
共和前841年——前828年在位14年
宣王前827年——前782年在位46年
幽王前781年——前771年在位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