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作品中人物形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07月下
青春岁月
[2] 霍 尔. 荣格心理学入门[M]. 北京: 三联书店, 1987.
原型、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等。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中的这种情[3] 郭沫若. 《沫若文集》第11卷·关于曹禺的《雷雨》[M]. 北京: 中国结是与作者的经历及生活相依相随的,是在其生活的经验影响下戏剧出版社, 1959.
所创作出来的。
[4] 弗洛伊德. 论文学与艺术[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 2001.
三、小结
[5] 陈厚斌, 王 宁. 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M]. 天津: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随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传入中国,以及受到外国文学[6]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M]. 北京: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7] 仪平策. 作品及理论的影响,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大量的融入的精神分论中国母性崇拜文化[J]. 民俗研究, l993,(01).
析学理论,特别是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这种情结在中国文学中有足够的基础来发展,这主要源于中国的母性崇拜文化传【作者简介】
统。同时作家的生活经验与经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李宁(1986—),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参考文献】
[1] [奥] 弗洛伊德著. 图腾与禁忌[M]. 文良文化,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上接第016页)
王朔早期小说建构的世界里,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思想不此,王朔表达了无处可逃的悲哀和对现实生活深深的失望:“俗凡,言行出格,别具魅力;但是却能遇上纯情美丽的少女并产生人”逃离了传统婚姻生活的城堡,但他们的方向在哪呢?“俗爱情,于是作品增添了许多浪漫的色彩。这就是“流氓”类型。人”面对残酷无奈的现实充满了茫然,王朔的“俗人”探索也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就是其代表作。他们此结束。于是,对于新生活模式的探讨过程,王朔塑造的两组类在思想上对现有价值体系的颠覆,对既定社会规范和秩序生活的型的人物都失败了,“流氓”在推崇兽性的动物世界中自我否决否决,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蔑视;在行动上也有很强的破坏力。正而渴望回归人性社会,但是回归后的“俗人”又一次摒弃了庸俗如《橡皮人》中马汉玉质问:“干吗不打算找个工作?”橡皮人烦琐的传统生活。
回答说:“我不想和别人一样。”“是什么不清楚,不是人完全在世俗社会和“非人”圈子的双重失望下,对理想生活和美肯定。”话语表面只体现了“橡皮人”的自命不凡,但更深的层好人性探讨的道路越走越窄,此种情形下,王朔笔下的第三种形面上是“橡皮人”承认自己的“非人”,实际上,是对既定的人象——“顽主”出现了。“顽主”与之前的“流氓”、“俗人”生意义和价值规范的叛离。他们嘲讽权威、亵渎神圣、蔑视礼教相比较,他玩世不恭、看破红尘,显得比较消极,他既不在物而在性欲、玩乐、金钱等这类动物本能欲望的层面上毫不隐讳地质、性俗的感性层面追求感官刺激,也不再幻想善良人性和奢望宣扬“一切就那么回事”、“谁比谁傻多少”的观念,表现了都能改变命运的“奇遇”,对新生活模式探索的热情已经消失了。市浪男浪女们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不愿披上社会道德和文化的他深知无力超越强大的主流社会。在这样的消极心态下,他们唯外衣而自认为是一群饮食男女。受这种生活观念的影响,他们偏一能做的就是嘲讽现实,佯狂玩世。他没有足够的力量打破传统激的行动、怪诞的言论也就显得平常了,如坑蒙拐骗、游手好程式和追求到理想生活范型,主要职责是以反讽的形式凸现和夸闲、无意进取、玩弄异性等。“流氓”们对于这些不光彩的行为大既有世俗生活的虚伪、庸俗之处,努力扩大生活的裂缝,最终十分热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此,王朔文本中的“流氓”们证明现实生活是令人失望和沮丧的构想。在《顽主》中,于观、失落了文化主体性,更多地在金钱、物质、性欲等层面上展现人马青等人成立所谓“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的公司,从事类的动物性。他们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动物性,不愿被道德、价值似乎帮人、实则讽世的“工作”,如为不知名的作家宝康颁奖,等这些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东西压抑个人欲望,拒绝人类文化积把咸菜坛子当成奖杯发给“得奖作家”。通过这种无聊举动来嘲淀。这种态度,透露出既定文化秩序的离散、人类文化主体性的人嘲己,实际上是暗指庸俗的现实生活。在这个阶段,“顽主” 失落,应和了思想领域的巨大转变和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无力打破强大的传统体系,于绝望中只能在世俗中嘲人嘲己,持人的社会责任的构想消解后年轻一代只能在物质和性欲的感性天戏谑玩世的人生态度,游戏于无聊的言行之中而无力自拔,但他地中游戏自娱的信息。这当然是不正常的反映,是变革社会的极已经不再像“流氓”一样行动偏激,也比“俗人”更深刻地洞彻端的扭曲的反映。
世俗生活的庸俗无聊。
既然爱情存在,证明双方至少曾经真心拥有,是什么导致双至此,王朔小说完成了由“流氓”——“俗人”——“顽方分手呢?周瑾说过一句话,“结婚真没劲!”于是王朔手下的主”三个阶段组成的生活方式探寻历程,而最终整个尝试的失败“俗人”出现了。其实对于“俗人”来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的标志便是“顽主”形态的完结。不断的探索、失望,再探索,“生活真没劲!”传统的生活模式,缺乏生命激情,充斥了庸再失望,构成了王朔创作的主要脉络,这种探求对王朔本人来说俗、琐屑,“俗人”当然直接否定这种生活,因为他们不能承受也许是潜意识。发展到“顽主”这个终极形态后,由于受强大社“生命之轻”。其实《给我顶住》的小说名目,就已经暗隐了不会秩序力量的制约和“痞子”自身能力的限制,探索者无法自我妥协于这种主流的生活方式。离婚分手就意味着否定,但这是他超越,而“痞子文学”也就此终结。
们的一厢情愿吗? “俗人”重获个体身份后是否能真正实现自我救赎呢?这还是值得商榷的。在《给我顶住》结尾部分,关山平【参考文献】
[1] 江震龙. 解放区散文研究[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5: 31.对方言这样做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幻想某种奇遇,生活一下完[2] 赵建国. 赵树理孙犁比较研究[M]. 北京: 昆仑出版社, 2002: 10.
美无缺了。”然而这种“奇遇”却不存在于生活中?关山平曾经[3] 方 纪. 一个有风格的作家[A]. 方 纪. 方纪文集(四)[C]. 天津: 百花文说过,“这世界到处都一样,他无处可去,我相信他只不过是换艺出版社, 2005.
了个环境换了一些人,但肯定还过着和这儿同样的生活。”借
王朔作品中人物形象研究
□ 张艺馨(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重庆 401524)
【摘要】王朔小说常被人定义为“痞子文学”。本文归类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寻找三种人物模式的意义,挖掘出一条不同形象间相承和嬗变的轨迹,由此找到其作品中反射出严肃的一面,即认为痞子形象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新生活模式的一种努力尝试,即使这种偏激化的尝试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关键词】流氓;俗人;顽主;动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