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政治

合集下载

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的变化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主要发明:瓦特蒸汽机、火车、轮船。

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中国社会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全世界的扩张。

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变化:(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受到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清王朝的中国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极力排斥。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很快强大起来,中国经济却未因此发生变化。

中国没有抓住这次机遇,从而一落千丈,最终成为列强的猎物。

(2)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随着世界主动进入中国,中国也被迫走向世界,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国。

(3)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内外交困,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态度由排斥到引进。

思想上出现了变化:“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口号:“自强”,创办了军事工业;“求富”,创办了民用工业。

意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总结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2)中国新思想萌发。

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的变化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主要发明:汽车、飞机、电器的广泛应用。

三次工业革命简介

三次工业革命简介
2、科学技术-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3、推动力-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和石油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技术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科学技术-19世纪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A.德、美、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1、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电灯、汽、飞机
电脑、互联网、克隆技术、航天等
特点
1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逐渐向法美等先进国家发展。
2以蒸汽机的发明广泛使用为标志,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轻工业开始,而后进入了煤炭业,交通运输业等工业领域。
4重大发明大都来自一线的技术工人,科技含量较低,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1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规模更大,发展更迅速。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1政治背景战时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
2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3经济原因: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4坚强后盾:国家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国家
英国
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标志性成就
以蒸汽机的发明广泛使用为标志,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以电力,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它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
代表性成果
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汽船
1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推动高科技的发展。
4国际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市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①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使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清政府内部分化为洋务派和顽固派。②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市场。③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3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_第3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介绍

第3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_第3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介绍

第3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_第3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介绍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绿色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第3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第3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 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胡才珍认为,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现出许多鲜明特点:一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三是这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四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张象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三大突出特点。

卞春元认为,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技术革命具有如下特征:即技术科学化、技术群体化、技术智能化、高技术化和技术产业化。

刘大椿、马书春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科学进步与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二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得以产业化,从而对生产力进行改造,使生产力发生根本变革。

于德惠、赵一明认为,“军带民”,即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第3次工业革命的革命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世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世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关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知识点补充说明
总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救亡图存的一系列探索(3)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实行改革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我国的对策(怎么办?)
请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从国家来讲: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科技文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从个人来讲: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②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言之有理即可)的特点和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並且从英國向西欧和北美蔓延。

2.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政治因素: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德意志、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等)使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技术革新提供政治保证。

经济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新的技术革新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市场需求:十九世纪中晚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对商品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需要更轻便快捷的运输工具,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生产不能满足这些需要。

科学理论基础:19世纪电磁学理论的巨大成就(如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为电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重工业行业开始。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那么你了解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特点吗?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第三次工业革命特点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生产方式变革。

现在的生产方式是大规模标准化、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方式;新的生产方式,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方式,标志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

2.制造模式变革。

制造业主流的制造模式从削减式转变为叠加式制造,这一变化本质上是制造业数字化带来的。

削减式制造,先要铸造毛坯,切削加工,再做成零部件或产品;数字化叠加式制造则是快速成型,“打印”出来的。

3.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我们现在的生产组织方式为“集中生产,全球分销”,先要盖厂房,从全世界采集原料,生产后再运送到各地销售,运输成本高,信息搜寻与交易成本都很大,浪费不少资源。

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则不一样,它叫做“分散生产,就地销售”,它不需要今天这样的工厂,只需要3D打印机就可以真正做到本地生产、本地销售。

4.能源生产与使用革命。

我们目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生活消费方式所依赖的化石能源已经逐步进入枯竭期,需要在理念、技术、资源配置、消费习惯、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转型以开发可替代的再生性能源,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5.生活方式变革。

消费的同时就是生产。

购物在3D打印店里就能完成,这才是真正的体验式消费,边消费边生产。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并发展以替代已有产业,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最终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专题5三次工业革命(老师版)

专题5三次工业革命(老师版)

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考点透析】(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60 年代1、主要成就:(1)纺织: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2)动力:蒸汽机(3)交通:蒸汽汽船、蒸汽机车2、特点:(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首先发生于英国,其它国家进程缓慢;(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4)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中后期1、主要成就:(1)电力: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2)动力:电动机、内燃机(3)交通: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4)能源: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5)通讯:电话、无线电报(6)化学工业:火药、塑料、人造纤维2、特点:(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规模更广泛,发展更迅速;(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三)第三次工业革命:20 世纪四、五十年代1、主要成就:(1)原子能技术:1945 年,美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2)航天技术:1957 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9 年,美国“阿波罗11 号”登月;1981 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3)电子计算机:1946 年诞生于美国;2、特点:(1)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2)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3)科学技术各领域间互相渗透;(4)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难点透析】1、比较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动力机改良的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核能领先国家英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网络信息时代发明家瓦特斯蒂芬森科尔特本茨戴姆勒爱迪生莱特兄弟产业部门棉纺织业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工业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产业等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蒸汽机车电车汽车飞机宇宙飞船特点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主体
圈地运动
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废除黑奴制
科教的迅猛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技术基础
市场
殖民扩张(国外)
圈地运动(国内)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对商品的需求
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①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内战时期;②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③新中国建立之初,党的工作重心是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④50年代后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形势估计错误,导致“左”倾错误在六七十年代进一步发展。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2.影响: (1)经济: ①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④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①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4.特点: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2种趋势:①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②学科间的联系日益加深,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在综合性方向发展。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24]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世界史上曾进行了三次大的科技革命,下面我们就把这三次科技革命对比一下。

一、开始时间及标志性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的英国,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创造了“手摇珍妮纺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左右,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等部门的技术革新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技术。

二、兴起的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为之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贩卖黑奴、对外掠夺为之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之提供了技术条件;“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为之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也直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有:1、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保障;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自然科学成就日益突出;3、结束分裂和实行改革的国家开辟了国内市场;4、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有: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之提供了相当稳定的国际环境;各国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并且这一时期科技理论也有了重大突破。

特征不同:1、从发源地看和国家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开始向其它国家漫延;第二、第三次几乎同时开始于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富有经验的技师和工匠,他们凭借经验和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和第三次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都是在精确的自然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

所以第一次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从哲学上讲: 1、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技的作 用。 2、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技 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为重要的。 从政治学上讲: 1、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认识到决定 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 2、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教作为国家的战 略重点。
(3)第三次: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 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 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 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影 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 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 的好机会。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 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 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 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0世纪50年代 西欧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60年代 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 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生产力迅猛 发展;2、社会关 系:垄断与垄断 组织形成,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进 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 强加紧瓜分世界, 殖民侵略进入以 资本输出为主的 时期; 4、政治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加剧, 世界力量对比格 局发生改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 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 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 化--第三产业比重上 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 局的调整--扩大了发 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 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中考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中考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历史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即出现了机器制造业),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①1764年,英国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它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中心由农业和农村向着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

第二、工业革命后,形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对立的阶级。

无产阶级开始了自觉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新能源的开幕式发和利用;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③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③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④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成三轮汽车;⑤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备注:本次工业革命后,石油和电力成为了主要的能源;一般的家电,如电灯、电影放映机出现了,另外,飞机、汽车、轮船、电话、电报、电车、蓄电池、装甲车也已应用于生活之中。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影响是促使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工业革命的特点

工业革命的特点

工业革命的特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多种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2、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社会面貌发生变化——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经济上,科技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②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③外交(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或者知识经济时代,促进高新科技产业的繁荣。

之后出现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四、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如新思潮萌芽、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如国家实施863计划。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术。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中考历史复习三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中考历史复习三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原因:(1)英国最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英国通过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积累了财富;(3)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4)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1760年左右)。

3、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4、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是牛顿的力学。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1733年,凯伊的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的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的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6、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轮船和火车的发明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7、特点:a、技术发明来源于工人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b、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c、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8、影响:(1)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2)导致了工厂企业出现,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促进了城市的兴盛;(4)英法美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19世纪下半叶(1850年以后)。

2、重要发明: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磁学理论;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电动机发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1883年德国戴姆勒发明汽油机;1892年德国狄塞尔发明柴油机;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发明三轮汽车;1896年美国福特发明四轮汽车,并建成装配线;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一号”。

3、发明大王“爱迪生”,被称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是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

特点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3、大机器生产代替例如工场手工业,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特点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1、生产力迅猛发展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割据发生改变。

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影响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3、推动了国际经济割据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三次工业革命均未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时,中国处于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后,洋务派虽然学习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但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政局动荡不定,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国内长期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国家长期受到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包围。

此外,从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规律来看,谁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越好,谁将会成为世界的中心,也可能成为某次战争的发起国(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英国,二次大战中的德国,以及二战后的美国与苏联)。

3次工业革命

3次工业革命

3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电能、内燃机动力以及新兴化学工业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

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3次工业革命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3次工业革命含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3次工业革命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

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

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

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

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

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后果是什么?
他们与中国有怎样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开创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确定了资本阶级的统治地位。

而这些机器大都是那些熟练的手工劳动者根据实际经验设计的,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而资本家们为了更好的发挥机器的作用,将整个生产工业化,建立“工厂”。

在交通运输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在陆地的长距离运输还是在海上,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

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蒸汽机的应用,这使得整个社会的贸易往来更加广泛。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中国当时还处于封建统治时期,自给自足的社会环境下,闭关锁国,不可能发生工业革命,但是鸦片战争的发生使得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后面又有洋务运动,中国只能说间接的接受工业革命的产物和思想,学习西方,冲击了当时落后的生产模式。

不得不说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开放了发明家的思想,虽然很艰难,但还是在一步步的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

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

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真正地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将科学研究应用到实际的技术中,对能源、交通、通讯、化工行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二战后,中国当时处于帝国主义压迫下,条件不允许,也只能慢慢的接受这个工业革命带来的产物,这也对当时的人们来说,看到了拯救中国的希望—实业救国。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第三次次科技革命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 号”培育成功。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选择》一文中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使我们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交易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

中国抓住这个关键的历史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制造业转型与服务业发展,使得中国从工业大国变成工业强国。

工业革命使得各国的经济实力出现不均衡,各国都按照自身的经济基础发展不同的工业化模式。

虽然中国并没有直接参与前两次的工业革命,但也间接的获得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先是中国的大门打开,再到洋务运动一些有志之士学习西方,进口机器,然后发动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合现状,社会主义产生,最后到改革开放。

可以说,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工业革命让生产力暴增,提高了全面的生活水平,三次工业革命已发生,可以预期如果第四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话,必定伴随着精神追求的提高,同时戳破中国的房产泡沫,因为中国的房产只是一种分蛋糕的手段,而不是做蛋糕的手段,但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中国人需求的日益增长,目前中国智能借用房
产来刺激中国的经济,一旦第四次工业革命发生,蛋糕做大,国人的重点必然会回归理性,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真正能成长的方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