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_第三条道路_福利思想述评[1]

合集下载

11.解读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11.解读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解读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吉登斯从五个方面比较了三者的不同,从而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的主要内涵。

1、政治上打破左右两分法社会民主主义显然是左派的阶级政治,其主要的选民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阶级。

而新自由主义虽然没有公开它的阶级政治,但是把自己定位在政治右派上。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快速萎缩和两极世界的消失,阶级政治的突出地位和左右的传统划分已经削弱了。

当然左与右还没有完全失去它们的重要性。

然而今天的主要问题横跨了或者说重塑了左与右的分界线。

它们包括对全球化的反应、文化差异以及科学和技术的变革。

许多国家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左右两分法作为理解当代社会和政治态度的手段是不全面的。

由约翰·布兰德尔和布赖恩·戈特沙尔克进行的调查发现,实际上政治态度可以分为五类而非两类。

在1997年大选前,在布莱尔的带领下工党首次得到了这五个集团中的四个的支持。

由于求诸如此广泛的选民的支持,第三条道路表现为一种崭新的中派现代化运动。

它在接受了社会正义这一社会吉登斯论“第三条道路”主义核心价值的同时,抛弃了阶级政治,追求跨阶级的支持,反对威权主义和排外主义。

另一方面,第三条道路不是极端自由主义,它主张个人自由依赖于集体资源,这意味着社会正义。

政府不是自由的敌人,相反,好政府是自由发展和扩散的必要支持。

2、经济上创造混合经济在当今世界上,私有化和解除管制成了风气。

不论是左派政府还是右派政府都忙于处理国有产业,把资产卖给私人。

而在全球范围内市场似乎横扫一切。

市场原教旨主义是否横扫世界了?事实显然是它还没有而且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新自由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的最大错误是把解除管制等同于自由。

但实际上,经济管制通常是自由和繁荣的条件。

在某个经济领域解除管制往往会把管制的需要转移到另外的领域。

在目前的条件下,应该创造出一种新的混合经济。

这种混合经济不同于老左派提出的混合经济,不是在国有和私有之间取得平衡,而是在管制与解除管制之间、在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与非经济领域之间取得平衡。

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

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

从“第三条道路”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一种平衡。既要 追求科技进步和全球发展,又要保护文化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创新思 维,寻找一种既能满足人类需求,又能保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条道 路上,我们要人类的福祉,同时也要弱势群体的权益,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在解决现代性问 题时,我们要善于借鉴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智慧,同时也要人类 的未来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寻找一条既能满足人 类需求,又能保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未来的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希 望。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和矛盾的时代,现代性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次演示将从现代性到“第三条道路”,探讨现代性 的问题和探讨方向,以期为解决现代性问题提供参考。
现代性问题
现代性带来了诸多变革,如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全球化等。然而,这些变革 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问题。首先,现代化的弊端不可忽视。环境污染、资源短 缺、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愈加严重。其次,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产生了冲击, 使得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此外,科技发展在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人 们的担忧,如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信息泛滥带来的隐私泄露等。
然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主张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随 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放缓,政府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其次,随着全球化 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和个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压 力。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主张需要继续发展和创新。 未来,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公共部门的作用,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此外,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社会公正和机会平等,建 立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会。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观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观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观马哲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摘要】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影响深远,本文首先对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内涵进行阐释,并总结出其中的社会福利思想,最后根据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积极福利社会保障一、何为“第三条道路”1.左派。

吉登斯用社会民主主义表示属于持改革立场的左派阵营的政党和团体。

老派的社会民主主义(左派)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导致的弊端可以通过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得到缓解和克服,因此强调国家的责任和作用,认为国家在救助贫困家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右派。

新自由主义或者新保守主义(右派)始终敌视“大政府”。

将国家最小化与公民社会视作社会团结的自生机制。

它们追求无拘无束的市场力量以及对传统制度(主要是家庭和民族)的维护,认为社会不平等是合理的。

一方面钟情于市场,一方面又寄希望与传统的家庭和民族。

3.左与右。

当政党或政治意识形态呈现多多少少的平衡,左与右之间的划分就不存在疑问,然而当两个极端中任何一方变得强大起来。

弱势的一方通常会接受反对派的某些观点,并且综合对立的立场使其尽可能保留自己的立场,将其作为自己的主张进行宣传,因此左与右是相互对立的,但也总是运动的。

从80年代初期开始,欧洲各国的社会民主党派开始认识到现实问题的严重性,而西方大多数共产党也向社会民主主义靠拢,新的社会民主党派成立起来。

“第三条道路”就是以新社会民主主义为代表的,一种思维框架或政策制定框架。

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1.左派与右派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歧。

吉登斯分析了传统左派和右派社会福利思想的分歧,指出左派社会福利理论强调国家的责任和作用,相对忽略个人的责任,认为社会福利的目标应该是追求最大的平等。

而右派则主张尽可能限制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推行社会经济原则。

右派将福利国家看作一切罪恶的源泉,认为社会福利应当被理解为最大化的经济增长以及由此而来的总体财富,实现这一切的唯一办法是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福利制度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缩小社会保障网而不是扩大福利安全网。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的福利改革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的福利改革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的福利改革摘要本文对第三条道路的政治理想、国家观、社会观、福利观等做了简要评介。

按照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福利制度深受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具有某些“左派”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经历了从单位福利和集体福利到市场化改革的过程。

当前,突出政府主导责任仍然是福利制度改革的核心;同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方面,自由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和完善空间。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吉登斯福利改革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国家在这种制度安排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家是福利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

因此,社会福利的制度安排和政党政治息息相关。

一方面社会福利制度是政党维护其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社会福利制度又会对政党政治甚至整个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从特定意义上说,福利政治既是执政党维护合法统治的有力手段,也可以上升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乃至社会价值观。

一社会福利对政党政治的影响,典型的例子是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及其对政党政治的影响。

有学者指出,比较而言,第一条道路指的是20 世纪40 年代末到70 年代初支配西方社会30 年的传统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条道路指的是从20 世纪70 年代末到90 年代中期流行西方近20 年的新自由主义道路。

在吉登斯看来,古典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存在明显的政治哲学差异,第三条道路则是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结合物。

(一) 第三条道路的政治理想吉登斯首先把第三条道路的政治目标定位于处理个人及其所处时代的时空关系上,他认为,“第三条道路政治的总目标,应当是帮助公民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变革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些变革是:全球化、个人生活的转变,以及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条道路秉持的价值观包括:(1) 平等;(2) 弱势群体的保护;(3) 自主性的自由;(4) 以责任为基础的权利;(5) 以民主为基础的权威;(6) 世界性的多元化;(7) 哲学保守主义④。

吉登斯积极福利思想评述

吉登斯积极福利思想评述

吉登斯积极福利思想评述在对国家干预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

他认为福利国家面临的风险是人为风险,福利国家的危机并非简单的财政危机,而是风险管理危机。

因此,他在对风险、幸福、平等的概念进行重新解释后,指出要培养“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和建立“社会投资国家”,进一步确立了“无责任即无权利”和“无权威即无民主”两大原则,提出实行工作导向型的福利政策、福利主体的多元化、废除固定退休年龄、减少社会排斥来解决社会不平、提高贫困地区的抗贫困能力等政策主张。

总的来说,积极福利思想与传统福利思想具有较大差异,积极福利思想具有较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标签:吉登斯;积极福利思想;评述一、积极福利思想提出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体制产生了巨大冲击,进而影响到各国的经济社会政策。

在全球化竞争中,福利国家较高的劳动力成本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为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复杂挑战,必须对传统的福利国家进行改革。

积极福利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政策,将有助于各国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更好地融入全球化发展。

在社会风险方面,社会风险的性质由传统社会的外部风险转向了后传统社会的人为风险。

在传统社会,人们面临的风险大多是可以预见的、呈现一定规律的外部风险,主要来自外部世界,如自然灾害、年老、失业、贫困等,传统的福利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而在后传统社会,人们所面临的是主要是人为风险,主要来自于人类自身,如环境污染、社会排斥、家庭小型化、社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等,这些风险难以预见,也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加以解决。

风险性质改变了,传统的福利制度无法有力应对,于是出现了危机。

在社会政策领域,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实行国家干预主义的传统福利政策,虽然减少了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也造成了财政开支过大,失业者再就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竞争力不足等消极后果。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观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观
其次,在管理方法上,传统的福利制度是一种事后补偿, 而积极的福利制度应该是以预防为主,主要致力于消除各种可能 带来人为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可能性。
如在对待失业问题上,传统的福利制度是对失业者发放失业救济金,来 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而积极的福利制度,则通过教育和就业培训等途 径,使失业者尽快重新走上就业岗位,以减少他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依 赖。吉登斯认为,福利改革的目的是减少甚至消除福利依赖。在本质上 与事后解决问题,以分配为主要手段的福利国家相比,积极福利更重视 使用生活政治措施,强调授权,发挥各种主体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他的 制度框架包括:必须摆脱把“预防性事后照顾”当作解决风险的主要手 段,要从一开始就着手预防,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发 展一种二次机会的政治 ,即保护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使每一个人都有 重新就业的机会,包括退休人员在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 作用;要比生产主义更关怀生命,强调工作的自主性,不能把经济增长 当作惟一的目标,追求生产率,而不是速度;不仅在阶级之间,而且要 在人口中的各种团体、阶层之间建立一系列的社会契约与协定,以此来 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带来
了巨大的影响,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欧洲大多数社会民 主党利用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的时机,扩大自己的选民基 础,争取更多阶层的支持,以增强自身在国内的地位和作用。为 此,它们纷纷调整自己的纲领和政策,以适应新的形势的变化。 福利国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由社会民主党人提出来的。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中的人为风险是难以计算的。 在早期,人们对所面对的风险是可以计算的,大多数 保险形式的出现,就是建立在风险计算之上的。但是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很多风险越来越变得无法计算了。 吉登斯说,当某个人走入汽车的时候,人们就能够精 确地计算出这个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这是保险精算 的预测——这是长期以来产生的可能性。被制造出来 的风险就不是这种情形。我们完全不知道风险的大小 和程度,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直到很晚,我们也不能 确切地知道这种风险的大小。例如,1986年乌克兰切 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就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的长期 后果是什么。

析“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析“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析“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改革及其借鉴意义20世纪90年代,针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各个政治派别都提出了改革方案,试图寻找摆脱困境的新路径。

其中奉行“第三条道路”的“新中派”推行的福利国家改革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福利模式,他们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福利制度理念。

跟踪并分析福利国家的改革,既为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新视角,也可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借鉴。

一、“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理念1、强调社会福利制度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过去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基础价值观,大都强调全民福利、确保福利开支、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较多地强调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突出维护社会公正。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理念,强调要实现社会福利的供给与需求、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社会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以减少和避免滥用权利的现象,在坚持“享有社会福利是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转向从社会索取的权利与为社会尽责的义务应同时并举,“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

2、实现从“消极福利”向“积极福利”的转变。

建立以提高就业能力取代就业保障为核心的福利体制,从救济性的福利政策转向开发性的福利政策,把生活福利改变为工作福利。

社会福利资金支持的重点不是简单地发放救济金,而是创造条件促进公民学习新技能,接受新工作,“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要投资于人力资本,而不是直接给予利益”。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述评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述评

“ 第三条道路” 思想做 了全面阐述 。
1“ 第三条 道路 ” 的提 出
进入 9 0年代 以来 , 世界政治发生 了重大变革 。全球化 进程加速 , 科技革命来势迅猛 , 知识经济兴起 。而此时 , 苏联 社会主义模式遭遇重大挫折 , 世界两极格局结束。针对此种 情况 ,社会 民主主义流派与新 自由主义流派都对其思想进 行 了修正 、 完善 , 二者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呈现 出趋 同的倾 向。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 二者都存在未 能突破 的瓶颈 , 社会 民主党衰落。“ 第三条道路 ” 思想便是在此大背景下提出的 , 旨在突破“ 与 “ , 左” 右”走一条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道路 。
社 会 福 利 的 思想 。 “ 三 条 道 路 ” 一 条 力 罔 在 左 翼 与 右 翼 、 守 主 义 与 第 是 保 激 进 主 义 、 会 主 义 和 资本 主 义 之 间找 到 融 合 的 中间 道路 。 社 ① 吉登斯在 19 年 出版的《 94 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 的未来 》 及 其后 出版的《 三条道路 : 会 民主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复 兴》 , 第 社 中 对
在不断 自我修正和完善 , 但二者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民主 社会 主义经历 了由主张公有 制到鼓 吹混合经济 , 推崇私 即“ 营企业和国有企业 并存 、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混合经济 和社 会市场经济” 的过程 。其特点是维持 国家全面干预 。为了实 现社会公正 、 维持福利 国家, 执行高税收 、 高政府 开支的经济 政策 , 把充分就业作为 目标 , 主张政府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 币政策 , 以确保足够 的有效需求 。而新 自由主义坚持 “ 市场 至上、 个人至上 ” 的原则 , 主张实行私有化和 自由经济。认为 通过控制货币的供 给量 和利率的调节可 以刺激经济 ,强调 要由市场 引导经济 , 实现完全的 自由经济 。 “ 第三 条道路” 在全面 分析二者 优缺点 的基 础上 , 主张 建立 “ 新的混合经济 ” 。较之民主社会主义 , 更为重视市场作 用; 而较之新 自由主义 , 国家作用则 更为显著 。“ 三条道 第 路” 为创造财 富和就业 的是私营部 门而不是政 府 , 认 但政府 在促 进市场竞 争 、 鼓励长期研究和投资 、 帮助公 民在现代经 济 中取 得 成 功 方 面 可 以 发挥 极 其 重 要 的作 用 。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探析宋祥秀(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党校)摘要:福利国家制度是20世纪民主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对保障其公民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第三条道路”思潮应运而生。

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是这一思潮的倡导者。

他分析了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区分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并指出福利国家改革的方向,即倡导积极福利,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

Abstract:Welfare state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in the20th century,which played a positive role on the protection of its citizens liv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However,with the social changes and globalization era,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welfare state is increasingly exposed.In1990th,as welfare states faced a lot of challenges and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are more and more clear,the third way thought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d.Anthony Giddens who British social theorist and sociologist advocated of this thought.H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welfare state,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xternal risk and manufactured risk,the direction of welfare state reform that promote positive welfare and establish social investment state.关键词:吉登斯社会福利积极福利社会投资型国家Keywords:Anthony Giddens social welfare positive welfare social investment state作者简介:宋祥秀(联系人),女,1978年12月出生,籍贯:天津,教育背景: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工作单位: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党校,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理论和制度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33【中图分类号】C91【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8-0141-03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第三条道路”思潮应运而生。

简述“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实践——以代表人物、典型国家为例

简述“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实践——以代表人物、典型国家为例

简述“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实践———以代表人物、典型国家为例徐进(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作者简介】徐进(1982-),男,山东淄川人,甘肃政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摘要】结合对“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在西方典型社会福利制度国家的特色实践作了简要总结,展现了现代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实践的结合图景。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思想实践【中图分类号】D6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7)03-0189-02一、“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直面英国福利国家困境,吉登斯和布莱尔主张在传统欧洲社会福利国家与新自由主义之间走第三条道路,并提出了一系列福利国家改革新观点,即“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一)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1.超越左和右左派观点:着重强调国家责任,相对忽略了个人责任;国家福利在家庭贫困救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志愿组织在社会福利供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无法与接受国家拨款的社会服务组织相提并论;为实现社会福利追求最大平等的目标,国家应主要采取公共政策手段,如累进税制。

右派观点:限制国家对社会福利供给功能,反对福利国家;倡导市场经济原则;收缩社会保障网应为英国福利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分析和概括左右两派社会福利思想分歧的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介于两派福利道路之间的“中间道路”主张,即“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社会风险观吉登斯在对外部风险加以界定的基础上,认为在后工业社会人们面临着难以预料,不能用传统方法加以解决的人为风险,即“我们在以一种反思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行动框架中要积极面对的风险”,是“在我们没有多少历史经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

吉登斯进一步阐述了人为风险三个特点:一是认为风险是启蒙运动引发的发展所导致的,是“现代制度长期成熟的结果”,是人类对社会条件和自然干预的结果;二是其发生以及影响更加无法预测,“无法用旧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不符合启蒙运动开列的知识越多,控制越强的药方”;三是其中的“后果严重的风险”是全球性的。

【最新精选】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

【最新精选】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

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简介:1.就指非左非右的“中间道路”2.在当代是指一种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全球性变化的“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哲学或理论3.第三条道路概括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外其他选择的思想一、吉登斯改革福利国家的理论框架总的来说,吉登斯的福利主张是在分析和概括左右两派的社会福利思想的分歧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介于左右两派社会福利道路之间的中间道路主张,即所谓“第三条道路”。

在社会的公正性原则方面,他认为穷人和富人应该是平等的,而这种平等的实现,需要通过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相互合作。

一定程度上的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它是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的动力性因素,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功能的自我提高。

他们还认为,福利国家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主张把经济的增长放在首要的位置,用经济增长的方式来促进社会的公平。

只有这样,社会的所有公民才都能够享受到社会福利的帮助,社会中所有公民才有可能在享受福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全社会公民的“自发的带有目的的自我”得到培养,增强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

另外,吉登斯认为社会保障领域有着广泛的普遍性原则,他认为只有造福于多数人的福利制度才能产生出一种公民的共同道德。

如果社会福利的改革只有一种消极的内涵,即主要面向穷人,那么它就必然导致社会的分化。

吉登斯进而提出了“无责任即无权利”的社会福利思想,这种思想提倡公民在普遍享有社会保障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普遍承担起社会保障制度的缴费等义务。

他还提出了国家的基本社会保障领域的强制性与私人或自愿性社会保障领域的个人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

吉登斯认为现在的福利国家面临的风险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即人为风险,福利国家的危机是风险管理危机,并非简单的财政危机①。

他认为,在传统的工业社会里,人们所面临的风险都是一种可以预见的、呈现一定时间规律的风险,如人口生育与养老,也有的一些风险是自然发生的概率性事件,比如工伤、失业、疾病等等,这两种风险都是一种外部风险,即“来自外部的、因为传统或自然的不确定性和固定性所带来的风险”,都能以社会保险的方法加以解决。

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治国思想探析

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治国思想探析

吉登斯认为,“ 第三条道路”反映的是 恩斯主义以及任由经济社会自由发展的撒
传统阶级政治的衰落,最终目的是为了跨 切尔主义,这两种极端做法在布莱尔、吉登
越老右翼新自由主义和老左派社会民主思 斯那里被称为“管理”。而治理则是中和了
想。三者的不同涉及政治联盟、经济的计 前两者优点:政府的行政高效率、市场运作
化浪潮,国家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协调 的是为发展和完善资本主义。故“管理向 引文注释
国与国之间的行动,同国际政府组织和非 治理的转变”也是站在资本主义立场,为治 ①市民社会:强调与政治国家相对的民间领域,
政府组织达成合作互助关系,在打击跨国 犯罪、恐怖主义、生态治理等全球问题上进 行合作。[4]241—242
基本原则的政府治国思想。 1.管理向治理转变的缘由 一是各种理论结合的产物,二是当时
经济社会环境的迫切要求。理论转变的缘 由:“市民社会”①“最小国家”②的共同作用 发展产生“治理理论”。“第三条道路”提出, 应 避 免 国 家 — 市 民 社 会 的“ 两 元 对 立 误 区”,“少一些管理,多一些治理”。[1]238
布莱尔在《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 治》中强调:“第三条道路”最好地代表了英 国和国外进步左派人士的新政治主张,代 表一种现代形式的社会民主,“是现代社会 民主复兴与成功的道路”。要求“我们必须 坚决超越那些过时的思想方法——既要突 破旧左派那种专注于国家控制、高税收和 维护生产者利益的观念,又要突破新右派 倡导的那种狭隘的个人主义、相信自由市 场经济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放任自由主 义”。
二、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能方面不得不进行“管理向治理的转变”的 改革。
管理型在第三条道路理论中与一般的 管理和治理侧重点不同。布莱尔和吉登斯 关于第三条道路着重强调,国家政府在社 会经济、社会事务中扮演的角色——是政 府权力集中管理社会经济事务,是市场的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摘要:“第三条道路”的新社会民主主义分别对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前景,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引起了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社会福利领域的重大变化,对社会的平等、正义和福利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形成了严重的挑战。

如何对待这种挑战,并在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中,吸收新的政治道德因素,发展福利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维护社会福利的公正作用,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全球化;社会福利思想;第三条道路前言社会福利是一个不断受到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社会的政治和道德意识形态的审查和拷问的领域,也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经济敏感性的领域。

一旦经济和社会政治形势发生波动,首先遭受冲击的就是社会福利制度。

这一点在上个世纪70 年代西方福利国家危机发生后,新自由主义对福利国家及其所包含的意识形态根据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全面攻击,以及西方国家对社会福利的大幅削减而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然而,如果说过去关于社会福利的争论和修改还主要是在意识形态和社会政策的调整上的话,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却在根本上动摇着福利集体主义的价值基础,并且对社会福利的合理性提出了根本的质疑。

1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条件下,“维持自由贸易、资本流动和货币自由兑换,需要法律和政治双管齐下。

在法律的层面首先必须贯彻最惠国待遇原则,保证不歧视外国的商品、服务、财产和合同。

在政治层面,政府的政策必须合乎这些法律的、经济的原则”。

这就是说,资本可以跨越国家的界限和权力,这样才能保证经济自由充分发挥其潜力。

同时,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把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利润最大化当作根本目的,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它使经济全球化变成了全球市场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了资本。

使少数几个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占享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整体扩大及发展的主要成果。

”而对于穷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的市场化则使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

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

从消极福利转型到积极福利吉登斯提出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是为了解决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面对人为风险该如何应对,福利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该朝向何方。

“我们应当倡导一种积极的福利,公民个人和政府以外的机构也应当为这种福利做出贡献,而且,他还有助于财富的创造。

”“它关乎到人的幸福”。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积极福利有如下特征:第一,积极福利的目标是培养“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

子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不刻意回避风险或者设想“其他人会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积极地面对风险。

第二,积极的福利政策的实施通常要求国家的干预,但不能完全限制在国家范围之内,需要国际的甚至全球范围的合作。

如,通过减少环境污染来改善健康情况的措施,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第三,积极福利应当体现出有效地风险管理。

“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减小风险或者保护人们免受风险影响,还意味着利用风险的积极而富有活力的方面,并为风险承担提供必要的资源”。

第四,实施积极福利的理想政府的目的应该是鼓励人们追求幸福,而且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应该以此来界定。

幸福的实现是由安全(心灵和肉体上的)、自尊、自我实现的机会以及爱的能力推动的。

如果幸福被普遍化了,并且不威胁到别人,那么它就是一种积极的追求。

传统社会的小鸡福利与吉登斯的积极福利有许多不同(见下表)。

传统的福利政策主要是根据外部风险组织起来的,用来解决已经发生的事,具有被动性,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的重新分配,其目标是维持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不至于因遭遇风险而陷入生存危机,因此被称为消极福利政策。

可见传统福利政策的目标是维护人的生存,其手段是外在的物质或现金给付,而积极的福利主要不是为了对付贫困,而是强调自我的实现和责任。

其目标是推动人的发展,其手段是增强人自身的生存能力。

传统的福利政策对外部风险采取事后风险分配制,而积极的福利政策对人为风险采取“事先预防”的方法,即在风险出现或可能出现时,采取防范措施。

浅析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

浅析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

浅析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读《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有感导论:所谓“第三条道路”并不是一个新名词,第三条道路"在历史上曾有着不同的形态。

但现在流行的“第三条道路”一般指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一个介于传统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崭新理论,是西方左翼政党面对新挑战而作出的新选择,也就是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它触及了一些关系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及人类未来发展道路的根本性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理念。

一、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两极对立格局结束,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为各种思想的探索和争鸣提供了更广阔的理论发展空间。

同时,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带来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国际社会的和平共处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全球化趋势势必破坏民族国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制度,全球化下许多跨国界问题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使政治支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间势力扩大,两端势力相对萎缩。

这一客观现实呼唤新思维、新行动。

并且,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右翼保守势力的自由放任主义和传统左翼国家干预主义陷入理论的困境。

在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中,选票不再是按阶级分界线来划分了,而且已经从左、右两极格局转变到_种更加复杂的图景。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右翼的自由放任主义曾一度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奇迹,可是,20世纪20 年代末30年代初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给这一理论画上句号。

左翼国家干预主义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到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的成功而盛行起来。

但是70年代遍及西方的"滞胀症”同样宣布这一理论的破产,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发展使新右翼提出的私有化、自由市场再度贏得说服力。

然而,令新右翼理论家们失望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下,他们和左翼理论家们同样束手无策,这就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新的替代战略和新的理论支点进行理论重建。

浅析“第三条道路”中的积极福利观

浅析“第三条道路”中的积极福利观
主义 ) 和“ 新右派 ” ( 即新 自由主义 ) 之间。 它“ 既不主张完全的
放任 自由 , 也不 主张像左派 那样过分 强调 国家的干预 , 是 中
间偏左的一种道路( 偏 向国家干预一面 ) ” 。
失业 。要解决这一 问题 , 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 的投 资并进行 教育 培训 改革 , 以提 高国 民综 合素质 。此外 , 政府还 应该强 调终身教育 。具体 地说 , 就是要增加 为贫穷者所提供 的技能 培训 , 这种培 训是贫穷 者获得平 等机会 的基础 , 授之 以鱼不 如授之 以渔 , 直接 的经 济补 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改革开放 3 0余 年 , 我 国经济社会得 到了充分发展 , 但 国内劳动力成本 也 随着 生活水平 的提高而不 断提高 。很 多外 国企业 已经将
这一思路对解决我 国目前的社会福 利难题有很 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 安 东尼 ・ 吉登斯 ; 第三条道路 ; 社会福利观
中图分类号 : C 9 1 3 .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6 ) 2 9 — 0 1 6 6 ~ 0 2
二、 “ 第三 条道 路” 福 利观 评 析
传 统的福利 国家长期实行高福利政策 , 虽然产生 了一定
吉登斯认 为 , “ 政府应 当在人力 资源和基 础设施投 资方 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 以营造一种 良好 的企业环境。” 良好 的企 业环境是工人群体 实现 充分 就业 的前提条件 , 政府必须对企 业加大扶 持力 度。 例如 , 政府可以采用减税 、 抵税等方式鼓励
的积极作用 , 但是 随着 时间的推移也产生 了很多 问题 , 比如 , “ 国家社会福利开支大 、 负担重 ……企业成本上 升 、 竞争力 降

10.吉登斯新型福利国家理论述评

10.吉登斯新型福利国家理论述评

从积极福利到社会投资型国家吉登斯福利国家概念初探以吉登斯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党在其政治路线第三条道路!中, 提出了新型福利概念、构建积极的福利观、在新责任观和平等观基础上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等重要观点。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 结合当下中国国情, 正确理解和把握吉登斯的福利概念, 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福利观的历史演进、代表观点在某种意义上, 所谓福利国家就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西欧是这个制度的发祥地,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 世纪英国的《济贫法》和18 世纪80 年代德国俾斯麦政府的工人社会保障计划, 其中后者对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影响较大。

1881年11 月, 在俾斯麦的劝告下, 德皇威廉一世在《黄金诏书#》中宣布建立《社会保障法》, 并于1883 年通过了《工人疾病保险法》, 后又颁布《事故保险法》和《伤残和养老保险金》两部法规。

这三部法规是强制性的, 但保险范围只限于有正常工作收入的工人, 其精髓思想是: 只给政策不给钱。

俾斯麦统治时期所实行的社会保障是战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

其最初设想是要将产业工人纳入国家的体制, 以维护一种政治和社会秩序。

但实际上, 在过去40 年间, 国家福利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解决社会问题、分担社会风险、普及社会权力以及增加个人生活机会等为目的的。

18 世纪到20世纪之间, 从农业、地方和传统结构向有限工业化、国际化和现代社会的转变出现了。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福利国家。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英国工党首先倡导建立, 继而在西欧大多数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二战后到20 世纪50 年代末是起步时期, 50 年代末到70 年代初是福利国家大发展时期, 70 年代中期以后是西欧各国福利制度的调整时期。

英、法、德、日、美以及北欧的一些小国都陆续建立起不同程度的福利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福利思想。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其它论文浅析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一、“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思想的背景(一)“第三条道路”的内涵“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社会思潮,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变革息息相关。

它试图超越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社会思潮,重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二战之后,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为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变化,对本国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新的变革尝试,因此,第三条道路的提出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1] 1998年秋,安东尼?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一书出版,这本书一出版即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吉登斯在这本书中提出的第三条道路旨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探索出一条即不同于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又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2](二)“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思想的背景“第三条道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革保守主义政府遗留下来的福利政策。

它的社会保障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原因。

1942 年由贝弗里奇起草的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但到了70年代末,这种福利国家模式遭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此时,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新右派理论重新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他们反对福利领域的政府干预,反对所谓的分配正义,崇尚市场手段,希望保持最低限度的政府干预;撒切尔夫人在执政时,认为政府在福利提供过程中不应承担主要责任,但这种福利模式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加大,失业率居高不下,犯罪率上升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等使得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在这种背景下,吉登斯面对传统的老左派和新右派福利模式的困境,提出了超越两者的“第三条道路”的福利模式。

[3]二、对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的解读何为“包容性”?吉登斯在书中这样写道:“那么,平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新的政治学把平等定义为‘包容性’,而把不平等定义为‘排斥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英国著名学者吉登斯是“第三条道路”这一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

“第三条道路”是其在全球化、世界性的冷战结束、社会民主党衰落及福利国家面临多种两难困境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对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超越。

本文通过将“第三条道路”思想与此二者的比较,重点阐述了“第三条道路”在经济、国家与政府作用、对福利国家看法等方面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对吉登斯的积极福利思想进行了总结与论述。

关键词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积极福利社会投资国家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是当代社会思想界的大师级学者。

其对马克思、迪尔凯姆、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的著作进行了梳理、解读与反思;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总结了“第三条道路”思想。

其中,“第三条道路”的理论被其发扬光大后,不仅极大影响了英国工党政府,对其他很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刻影响了20世纪末叶全球政治发展的方向。

本文将集中探讨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尤其是其中有关社会福利的思想。

“第三条道路”是一条力图在左翼与右翼、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找到融合的中间道路。

①吉登斯在1994年出版的《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及其后出版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中,对“第三条道路”思想做了全面阐述。

1“第三条道路”的提出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发生了重大变革。

全球化进程加速,科技革命来势迅猛,知识经济兴起。

而此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遭遇重大挫折,世界两极格局结束。

针对此种情况,社会民主主义流派与新自由主义流派都对其思想进行了修正、完善,二者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趋同的倾向。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二者都存在未能突破的瓶颈,社会民主党衰落。

“第三条道路”思想便是在此大背景下提出的,旨在突破“左”与“右”,走一条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道路。

2“第三条道路”的主要观点②吉登斯认为“已经变得激进的保守主义遇到已经变得保守的社会主义”,因此,“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已经不存在右派和左派的陈词滥调”。

而“第三条道路”思想就是对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个流派的超越,因而,下面将通过比较对“第三条道路”思想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论述。

2.1政治哲学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均持有以阶级为基础进行政治分野的传统。

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阶级运动,在它逐步衍变为一种内容更加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的过程中,一般也都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一边的,始终把限制和反对大资本的无限权力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之一”。

因而其是左派的阶级政治,主要的选民基础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阶级。

新自由主义则是定位在政治右翼上的保守主义。

与此二者相区别,“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政策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快速萎缩和两极世界的消失,阶级政治的突出地位和左右的传统划分已经削弱了”。

因而,“第三条道路”主张在政治上突破对立的、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观念,团结和吸收以中间力量为核心的各种政治力量。

“它在接受社会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同时,抛弃了阶级政治,追求跨阶级的支持,反对威权主义和排外主义”。

社群主义成为第三条道路的政治哲学基础。

2.2经济制度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最初在所有制和经济政策方面是完全对立的,一个实行公有制,强调集体;一个实行私有制,强调个人。

虽然为适应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二者都在不断自我修正和完善,但二者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民主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主张公有制到鼓吹混合经济,即“推崇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并存、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混合经济和社会市场经济”的过程。

其特点是维持国家全面干预。

为了实现社会公正、维持福利国家,执行高税收、高政府开支的经济政策,把充分就业作为目标,主张政府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的有效需求。

而新自由主义坚持“市场至上、个人至上”的原则,主张实行私有化和自由经济。

认为通过控制货币的供给量和利率的调节可以刺激经济,强调要由市场引导经济,实现完全的自由经济。

“第三条道路”在全面分析二者优缺点的基础上,主张建立“新的混合经济”。

较之民主社会主义,更为重视市场作用;而较之新自由主义,国家作用则更为显著。

“第三条道路”认为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是私营部门而不是政府,但政府在促进市场竞争、鼓励长期研究和投资、帮助公民在现代经济中取得成功方面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2.3国家作用各理论流派对于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这往往是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

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奉行“国家主义”,主张国家全面介入社会和经济生活。

认为国家有义务提供市场无法提供、或者只能以零散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其他领域是正常的。

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国家对公民社会的支配,强调集体主义。

认为国家对家庭生活的介入不仅必要,而且值得鼓励,国家福利在救助贫困家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此相反,新自由主义推崇“小政府”反对“大政府”、主张弱化国家的作用、建立自治的公民社会。

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市场原教旨主义、强烈的经济个人主义。

认为福利国家对公民社会的秩序具有破坏性,但市场不会如此,因为市场的兴衰取决于个人的能动性。

市场只需一个法律框架和不干预它的政府,就能为社会提供最中图分类号:D0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0)34-194-02194益。

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要求建立强大的公民社会,主张政府与非官方部门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以“治理”代替“统治”,实行一种“广泛包容”的政策,以实现机会平等和公共参与决策。

2.4福利国家不同的福利政策是各流派对于“贫困”“平等”等不同看法的反映。

民主社会主义所主张的“平等”主要是结果的平等。

认为“充分发展的福利制度是体面而人道的社会的标志,因此要维持最大化的福利国家”。

因而主张实行全方位的福利政策和制度,把建成“从摇篮到坟墓”的完全福利国家作为目标。

新自由主义崇尚竞争,认为平等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会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于专制力量来实现。

因而,对不平等现象漠然置之,或者对这种现象予以积极支持。

同时,他们认为福利不应当被理解为国家的救济,而应当被理解为最大化的经济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总体财富,其唯一办法就是让市场自己去创造奇迹。

因而,反对福利国家,把福利国家看成是一切罪恶的源泉。

“第三条道路”在保留左翼的平等要求的同时,把社会正义作为关注的核心,其主张的平等主要是机会的平等。

认为福利应是指这个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机会与安全。

因而主张奉行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把“包下来”的福利政策改为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可能性”平等与人的潜能开发,变社会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

强调权力与责任平衡,社会公正与经济效益并重,改“授人于鱼”为“授人于渔”。

此外,“第三条道路”对国际关系、生态问题、民族国家等方面均有论述,但因为与福利思想没有直接联系,因而在这里不做展开论述。

3新福利国家吉登斯著作中并没有关于“福利国家”的集中论述,但通过其“第三条道路”的思想观点可看出,其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是“积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吉登斯认为“创造下层阶级的社会力量首先是结构性的,然后才是文化性的,但是一旦卷入进来,它们就会带来深层次的文化堕落”③。

由此可见,在吉登斯看来,贫困的产生不仅仅是个人懒惰所致,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中结构性因素的存在。

而且,减少贫困的出现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很显然,西方福利国家对于“贫困”的真正消除是做得不够的,或者说是没有找到正确路径的。

首先,吉登斯认为福利国家存在结构性缺陷,其提高经济效益与企图实行再分配之间的关系非常薄弱。

福利国家未能实现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实际上成了促进扩大的中等阶级利益的工具。

并且,虽然福利国家在风险分担上的成功是明显的,社会保险普遍化而且遍及一生。

但这是以假定风险相对稳定地分布在全社会为前提的,而人为的风险对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来说都是不稳定的。

其次,福利国家的措施大部分具有滞后性,是在事件发生后针对后果的,而不是针对根源。

第三,福利国家面临困境,比如财政负担大、福利依赖等。

针对于此,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思想提出了积极的社会福利思想。

既不同于传统左翼把福利国家理解为国家为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同时个人也要尽义务,“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力”,寻求“权利与义务”、“权利与职责”的平衡;福利供给的主体不再单纯是国家或者个人,而是国家、社区、第三部门、家庭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国家不再单纯“输血”,而是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就业技能的培训等实现积极“造血”。

概括而言,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精髓为:①坚持“无责任即无权利”的原则,主张个人、集体和国家一道为福利国家做出贡献;②主导多元化,坚持国家主导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尽量发挥个人、家庭和民间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作用;③国家的财政支出重点由直接经济资助变为人力资本投资;④目标为建立一个社会投资型国家。

④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对于各国政治影响巨大,指导了英国、德国等的改革。

其中的“积极福利”思想更是转变了人们对福利的惯性思维,无论对整个国家还是单个国民都意义重大。

在实践的过程中,其也在不断地充实与完善,当然它必然仍存在着不适应时代发展之处。

但不可否认,其中积极的部分尤其是“积极福利”的思想是很值得我国福利改革及和谐社会建设借鉴与学习的。

注释①(英)安东尼·吉登斯著,李慧斌、杨雪东译,《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7页。

②该节带引号的句子来自《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安东尼·吉登斯(英)著,李慧斌、杨雪东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及《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安东尼·吉登斯(英)著,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两书。

③(英)安东尼·吉登斯著,李慧斌、杨雪东译,《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52页、第201页。

④于素芳,《吉登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年3月。

参考文献[1](英)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 ].李慧斌,杨雪东,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 ].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常欣欣.“第三条道路”与传统民主社会主义相比较之异同[J ].科学社会主义,2001(6).[4]徐红.“第三条道路”与政治现实主义—————评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J ].同济大学学报,第15卷第1期.[5]杨雪.超越“左”与“右”的政治框架———“第三条道路”与社会民主主义的调整[J ].当代世界,2002(4).[6]徐平,张文喜.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思想述评[J ].学习与探索,2008(5).[7]于素芳.吉登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J ].淮北煤炭学院学报,2007(6).[8]周正彬.“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主张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J ].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6).[9]钱雪飞.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风险思想初探[J ].社会科学家,2004(4).[10]张才新.反思与重构———解读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1期.编辑黄修军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