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技师寄生虫学及检验医学原虫讲义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备考:原虫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备考:原虫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备考:原虫2017年临床检验技师考试备考:原虫原虫为单细胞真核动物,体积微小而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约65000余种,多数营自生或腐生生活,以下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详细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溶组织阿米巴1、形态:1、滋养体:比白细胞略大,活体时靠伪足作进行性和定向阿米巴运动,有折光性。

经铁苏木素染色后其内部结构清晰:内外质分明,外质透明,内质颗粒状,可见吞噬的红细胞。

2、包囊:粪便内可见1核、2核和4核包囊,偶可见8核包囊。

圆形,核结构与滋养体一致,特征结构为拟染色体,苏木素染色为黑色棒状,未成熟的包囊内可见糖原泡(空泡状)。

2、生活史:1、感染途径:经口;2、感染期:4核成熟包囊;3、致病期:滋养体;4、寄生部位:结肠。

3、致病:阿米巴穿孔素破坏组织。

急性患者—发热、腹痛腹泻、拉粘液脓血便、粪便腥臭、有里急后重感。

慢性患者—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胃肠胀气、体重下降;有的出现阿米巴肿,触及结节状包块。

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脓肿:呈无菌性、液化性坏死,周围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

常见部位依次为:①肝脓肿(最常见)②肺脓肿③脑脓肿④皮肤阿米巴病。

治疗阿米巴病的常用药物为甲硝唑(灭滴灵)。

4、检测方法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急性痢疾、肠炎患者。

取材:粘液脓血便或稀便。

标本要求:a.必须新鲜,b.注意保温(特别在冬季),c.盛具要清洁。

检查阶段:活动的`滋养体2碘液染色法─慢性病人、带虫者;取材:成形便;检查阶段:包囊;3浓集法:查包囊二、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1、形态:利杜体,虫体卵圆形,常见于巨噬细胞内。

瑞氏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淡蓝色或深蓝色,内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

动基体位于核旁,着色较深,细小,杆状。

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

成熟的虫体呈梭形,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在前部。

基体在动基体之前,由此发出一根鞭毛游离于虫体外。

临床检验技师寄生虫学及检验医学蠕虫讲义

临床检验技师寄生虫学及检验医学蠕虫讲义

第二章医学蠕虫一、线虫和棘头虫二、吸虫三、绦虫一、线虫和棘头虫线虫隶属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是无脊椎动物中一个很大的类群,不但种类多,而且数目也极大。

大多数线虫营自生生活,广泛分布在淡水、海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营寄生生活的只是其中很少的种类,常见的寄生于人体并能导致严重疾患的线虫约有10余种。

重要的有蛔虫、钩虫、丝虫和旋毛虫等。

线虫概述(1)形态成虫:典型的线虫呈两侧对称的圆柱形,前端一般较钝圆,后端逐渐变细,体不分节。

寄生人体的线虫,不同种类虫体的大小长短相差悬殊。

除极少数虫种外,均为雌雄异体。

雄虫一般比雌虫小,且尾端多向体腹面卷曲或膨大。

虫卵:寄生线虫的虫卵一般为卵圆形,卵壳呈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卵壳主要是由三层组成:外层较薄,来源于受精卵母细胞的卵膜,称为卵黄膜或受精膜,由脂蛋白构成;中层较厚,称为壳质层,含壳质及蛋白质,能抵抗外界的机械压力,是卵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层薄,称为脂层或称蛔甙层,含脂蛋白和蛔甙,具有调节渗透作用的重要功能。

自人体内排出时,虫卵内细胞发育的程度因虫种而异,有的线虫卵内的细胞尚未分裂,如受精蛔虫卵;有的已分裂为数个细胞,如钩虫卵;有的则已发育为蝌蚪期胚,如蛲虫卵;有的虫种,虫卵内的胚胎在子宫内已发育成熟,排出时已为幼虫阶段,如丝虫。

(2)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发育阶段。

线虫的生活史以有无中间宿主分为两种类型:①属土源性蠕虫的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卵或感染期幼虫;②属生物源性蠕虫的线虫需中间宿主。

(3)致病:寄生线虫机械性破坏和毒性作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虫种、寄生数量、发育阶段、寄生部位以及人体对寄生虫的防御能力与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感染阶段为幼虫的寄生线虫,当幼虫侵入皮肤时,可以引起皮炎;当幼虫在体内移行或寄生于组织内时,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或全身反应。

成虫致病多与寄生部位有关,一般均可导致组织出现损伤、出血、炎症和细胞增生等病变。

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

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临床寄生虫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习寄生虫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致病机制、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的或者辅助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得以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健康。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思维分析能力和对寄生虫病诊断及防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之间的关系,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发育阶段,寄生虫感染人体的特点,传播的媒介,致病机制和致病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治的原则,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与原则,特别是病原学检查的方法。

能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选择,把握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并进行控制,能独立完成常见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临床寄生虫学基本概念,临床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医学寄生虫的目的和任务。

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状况,热带病特别规划防治的7类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临床寄生虫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学习的难点是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食源性寄生虫病。

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一、寄生现象与寄生虫1、共栖2、互利共生3、寄生二、寄生虫分类寄生虫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所分的类型三、寄主的分类四、寄生虫的生活史第二节寄生虫的感染及致病作用一、寄生虫的感染方式1、经消化道感染2、经皮肤感染3、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4、经接触感染5、经胎盘感染二、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1、夺取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素作用4、免疫病理损伤三、寄生虫感染的转归1、显性感染2、隐性感染3、带虫状态第三节寄生虫的感染与免疫一、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机制1、固有免疫2、适应性免疫二、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1、寄生虫抗原复杂、种类繁多2、非消除性免疫3、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第四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二、寄生虫流行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2、生物因素3、社会因素三、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1、地方性2、季节性3、自然疫源性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五、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概况第五节寄生虫检验的目的和方法一、寄生虫检验及目的1、寄生虫检验的目的2、寄生虫检验的概念二、寄生虫检验的方法1、病原学检查2、免疫学诊断3、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建议】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提问第二篇医学蠕虫第一章线虫【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蛔虫、蛲虫、钩虫、鞭虫虫卵和丝虫蚴、旋毛虫囊包形态特征,生活史过程与实验诊断方法。

医学检验本科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医学检验本科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医学检验本科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英文名称: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总学时: 57 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27适用对象:本科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简介:《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属病原生物学范畴,是临床检验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活史及生态,阐明寄生虫与宿主、寄生虫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研究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研究寄生虫病诊断方法与技术,主要通过病原学检验、必要时辅以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个体的感染状态和群体的流行特征,从而为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属病原生物学范畴,是临床检验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活史及生态,研究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研究寄生虫病诊断方法与技术。

通过教学实践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临床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寄生虫病诊治的需要。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对寄生虫学总论及各类寄生虫的共性方面应讲深讲透。

(二)在寄生虫学各论中,应选具有代表性的虫种,以寄生虫的生活史为中心,联系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生态、感染方式、致病机理、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流行因素、防治原则作重点讲解。

对于类似的寄生虫,则以对比形式,着重讲授其区别要点,或使学生自学之,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寄生虫病发生的内因和外因,以及损害与抗损害等对立统一关系,掌握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与控制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要科学地介绍祖国医学对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认识,以及我国重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巨大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要注意介绍国内、国外寄生虫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寄生虫学的发展趋势。

对寄生虫名称及重要专业术语必须介绍外语,为提高学生阅读外文书刊的能力创造条件。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寄生虫学及检验》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寄生虫学及检验》
③生活史
了解
④致病
了解
⑤流行
了解
⑥防治原则
了解
(4)隐孢子虫
①形态
掌握
1
②生活史
了解
3
③实验诊断
掌握
3
④致病
熟练掌握
4
⑤流行
了解
2
⑥防治原则
了解
2
4.纤毛虫
结肠小袋纤毛虫
①形态
了解
1
②生活史
了解
1
③实验诊断
了解
2
④致病
了解
3
⑤流行
了解
4
⑥防治原则
了解
4
四、医学截肢动物
1.概述
形态与分类、生态学、危害
了解
⑥脑脊液检查
了解
⑦浆膜腔积液检查
了解
(5)活组织检查
①皮肤及皮下结节活检
了解
2,4
②肌肉活检
了解
③淋巴结活检
了解
④肠粘膜活检
了解
(6)人工培养和动物接种
了解
4
2.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原理、应用
掌握
1,4
(2)尾蚴膜反应原理、应用
掌握
1,4
(3)环卵沉淀试验原理、应用
掌握
1,4
(4)间接血凝实验原理、应用
了解
2
(4)其他鞭毛虫
了解
2,3
3.孢子虫
(1)疟原虫
①形态
熟练掌握
1
②生活史
掌握
1
③致病
了解
3
④免疫
了解
2
⑤实验诊断
熟练掌握
4
⑥流行
了解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培训课件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培训课件

结膜
角膜
死亡的 微丝蚴
血 流
眼睫状体 血管和神
经的鞘
眼的 后部
死亡的 炎症 微丝蚴
炎症
角膜混浊及纤维 化,侵犯虹膜、视
网膜及视神经
• 诊断 • 从皮肤、眼部、尿液和淋巴结查见微丝蚴
或成虫 • 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20
盘尾丝虫流行与防治
• 流行
–广泛流行于非洲、拉丁美洲和西 亚的南也门、北也门等30多个 国家;在非洲工作过的华人中亦 有感染此病的报道
• 致病
• 主要症状有眼部异物感、痒感、流泪、畏 光、分泌物增多、眼痛等,视力一般无障碍
• 重者可发生结膜充血,形成小溃疡面,角 膜混浊、眼睑外翻
• 寄生在眼前房,可有眼部丝状阴影移动感、 睫状体充血、房水混浊、眼压升高、瞳孔 扩大、视力下降
• 诊断
• 自眼部取出虫体镜检,是确诊的依据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4
结膜吸吮线虫形态与生活史
➢终宿主:犬眼、结膜猫囊等及泪动管内物的卵胎眼生 结膜囊及泪 管成内虫,偶尔寄生于人、兔等动物幼的虫眼部
➢中蝇口器逸间宿主:冈经为命田1成可5氏~虫达2,2绕成0年天虫以眼发寿上育果蝇 出
2 次 蜕 皮
眼 果 蝇
冈 田 氏 绕
感染期幼虫
感染期幼虫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21
盘尾丝虫流行与防治
• 治疗
–外科手术摘除结节
–药物伊维菌素、海群生和苏拉明 治疗;
–加强对传播媒介蚋的防制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22
盘尾丝虫微丝蚴及成虫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寄生虫学检验说课PPT课件

寄生虫学检验说课PPT课件
血液检查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化学发 光法等。
血液检查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早期感染的诊断,但也有一 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其他检查方法
01
其他检查方法包括皮内试验、超 声检查、X线检查和CT检查等, 这些方法可以辅助诊断寄生虫感 染,提供更全面的病情评估。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需创新
03
引入更多现代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提高教
学效果。
对学生的寄语与期望
保持好奇心
对待寄生虫学检验要始终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和探索。
注重实践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关注前沿动态
关注寄生虫学检验的最新研究动态,为自己的未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未来寄生虫 学检验将更加精准,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交叉学科融合
与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进一 步推动寄生虫学检验的发展。
本课程的不足与改进之处
内容更新不够及时
01
由于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断技术不断发展,课程内容需及
时更新。
实践环节有待加强
02
04
寄生虫学概述
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史和致病 机制
寄生虫检验技术
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组织检 查等
常见寄生虫病
蛔虫病、钩虫病、疟疾、丝虫 病等
实验操作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处理和鉴 定
课程安排
理论授课
介绍寄生虫学的基本概 念、分类和生活史等
实验操作
进行粪便检查、血液检 查和组织检查等实验操

临床检验技士-寄生虫学及检验 讲义 03

临床检验技士-寄生虫学及检验 讲义 03

第三章医学原虫一、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主要寄生于人体的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也可侵入肝、肺、脑、泌尿生殖道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1)形态:①滋养体。

②包囊:无色透明、圆球状。

(2)生活史: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包囊→滋养体→包囊。

(3)致病:①虫株毒力;②致病机制;③影响致病作用的因素(细菌共生作用;宿主的功能状态);④临床表现:无症状带虫者,有症状患者(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粪便检查,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法、浓集法、活组织检查、体外人工培养法;②免疫诊断:抗体检测方法有ELISA、IFA、IHA法,抗原检测方法有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③DNA诊断。

(5)流行:世界性分布。

我国人群感染率在0.25%~2.99%。

流行因素:传染源(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带虫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防治原则:查治患者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加强卫生知识宣传。

非致病阿米巴寄生于人体肠腔内的非致病阿米巴有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和齿龈内阿米巴等。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此类阿米巴引起的病症凶险,死亡率高。

二、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1)形态:①无鞭毛体:虫体小,圆形或卵圆形;②前鞭毛:梭形,基体处发出1根鞭毛,游离于体外,摆动活跃。

(2)生活史:①在白蛉体内发育;②在人体内发育。

杜氏利什曼原虫(3)致病:①致病机制:人体感染主要见于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等器官增生尤为明显;②临床表现:黑热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长期不规则发热、脾显著肿大、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清球蛋白明显增高。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法、培养法、动物接种法;皮肤组织检查法;②免疫检查:检测血清抗体,方法有直接凝集试验、IFA、IHA、ELISA等,检测血清循环抗原;③DNA法。

(5)流行:主要见于中国、印度、地中海沿海国家三大区域。

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 ppt课件

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  ppt课件
临床寄生虫学与 寄生虫检验
Clinical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e Examination
PPT课件
教学课件
第一章 总论
PPT课件
一、引言
1.人体寄生虫学定义、目的、范畴 (1)人体寄生虫学定义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 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方 法、流行因素与防治措施的科学。 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 础学科。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 凡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 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PPT课件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 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
有些寄生虫在其生活史的全过程中 需要一个以上的中间宿主,按其寄生顺 序称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
PPT课件
(2)学习目的
认识寄生虫的危害性 控制、消灭寄生虫,防治和消
灭寄生虫病,防制与杀灭传病 和致病的节肢动物。保障人类 健康。
PPT课件
(3)人体寄生虫学范畴

医学原虫学

Medical Protozoology

医学蠕虫学

Medical Helminthology

医学节肢动物学
5.感染期和感染方式
(1)感染期:
寄生虫在其发育的各个阶段中, 不是所有的虫期对人有感染力,只 有某一个特定阶段,才具有感染人 能力。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 染人体能力发育阶段称为感染期。
PPT课件
(2)感染方式:
感染期的寄生虫常存在于土内、水中、 植物中、一些动物体内或体表,它们可以 主动或被动地或随昆虫叮咬进入人体。人 体感染寄生虫的途径和方式称为感染方式。 不同的寄生虫有不同的感染期和感染方式。 (如肝吸虫的幼虫有毛蚴、胞蚴、尾蚴、 囊蚴,但仅囊蚴阶段能使人感染,囊蚴称 为肝吸虫的感染期。肝吸虫的感染是由于 人生食了含有囊蚴的鱼、虾,这就称为肝 吸虫的感染方式。)

2015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寄生虫学检验

2015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寄生虫学检验
①形态
熟练掌握
1
②生活史
掌握
1
③实验诊断
掌握
3
④致病
掌握
4
⑤流行
了解
2
⑥防治原则
了解
2
(5)斯氏狸殖吸虫
①形态
了解
1
②生活史
了解
1
③实验诊断
了解
2
④致病
了解
3
⑤流行
了解
4
⑥防治原则
了解
4
(6)日本血吸虫
①形态
熟练掌握
1
②生活史
掌握
1
③致病
了解
3
④免疫
了解
2
⑤实验诊断
掌握
4
⑥流行
了解
2
⑦防治原则
了解
2
了解
⑥脑脊液检查
了解
⑦浆膜腔积液检查
了解
(5)活组织检查
①皮肤及皮下结节活检
了解
2,4
②肌肉活检
了解
③淋巴结活检
了解
④肠粘膜活检
了解
(6)人工培养和动物接种
了解
4
2.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原理、应用
掌握
1,4
(2)尾蚴膜反应原理、应用
掌握
1,4
(3)环卵沉淀试验原理、应用
掌握
1,4
(4)间接血凝实验原理、应用
2015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寄生虫学检验
科目:1-基本知识;2-相关专业知识;3-专业知识;4-专业实践能力
单元
细目
要点
要求
科目
一、总论
1.基本概念
(1)寄生虫学及检验概念、范畴和任务

【精品PPT课件】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诊断)

【精品PPT课件】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诊断)

环卵沉淀试验
环卵沉淀试验(circumoval Precipitin test,COPT)由Oliver- Gonzalez(1954)最早用于曼氏血吸虫 病的诊断,获得了较好的结果,阳性率达 100%,假阳性率为8.3%。
国内亦于1958年开始应用该法诊断日 本血吸虫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目前 COPT仍是国内诊断血吸虫病最常用的 方法之一
免疫酶染色试验方法评价
IEST用于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时,以肝组织内虫卵 肉芽肿切片作固相抗原的诊断效果优于成虫切片 抗原,而虫卵切片抗原则以冰冻切片抗原优于石蜡 切片抗原
以肝组织虫卵冰冻切片作IEST四次对比检测血吸 虫病人的阳性符合率达 87.3%-99%,假阳性率 1.3%-5.2%,仅同姜片虫病和肺吸虫病各有4%的 交叉反应,病人治愈后3-10年的阴转率达70.8%93.7%
以华枝睾吸虫成虫切片抗原作IEST诊断华支 睾吸虫病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IEST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 异性强、重现性及稳定性好的特点,且该法抗 原用量少、简便易行,抗原片置-20℃以下 可长期保存,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免疫酶染色试验方法评价
结果判定不必立即进行,可保存集中检查, 并可保留结果以利复查。但该法所用抗 原及操作方法尚需标准化。在实际应用 中,冰冻切片抗原优于石蜡切片,但需注意 冰冻切片在试验洗涤过程中易于脱片等 问题
酶联环卵沉淀反应 (enzyme-linked COPT,FLCOPT)
是环卵沉淀反应结合酶免疫测定技术的一 种改进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先在酶标反应板 中进行环卵沉淀试验,洗去待检血清后加入 酶标记的羊抗人IgG孵育,经洗涤后加入联 苯胺底物显色。如虫卵周围及虫卵内有棕 色沉淀物即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该法具 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可达100%,平均环 沉率显著高于常规COPT试验法,且总试验 时间可缩短24小时出结果

临床检验技师寄生虫学及检验实验检验技术讲义

临床检验技师寄生虫学及检验实验检验技术讲义

第五章实验检验技术一、病原检查1.粪便检查(1)直接涂片法:适用于蠕虫卵、原虫检查(活滋养体检查和包囊的碘液检查)。

(2)浓集法1)加藤厚涂片法。

2)沉淀法:自然沉淀法主要用于蠕虫的检查、离心沉淀法、倒置沉淀法适于比重较大的蠕虫卵检查、汞碘醛离心沉淀法适于原虫滋养体、包囊、蠕虫卵和幼虫的检查;醛醚沉淀法适于蠕虫卵和原虫包囊的检查。

3)漂浮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适于各种线虫卵、带绦虫卵等检查;硫酸锌离心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多数蠕虫卵等检查;蔗糖溶液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卵囊或孢子囊检查。

4)尼龙袋集卵法:主要适于血吸虫卵检查。

(3)虫卵计数法1)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适于各种蠕虫卵计数。

2)小管浮聚计数法:适于大多线虫卵计数。

(4)毛蚴孵化法:适于血吸虫病原体检查。

(5)钩蚴培养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7倍。

(6)带绦虫孕节检查法:肉眼可观察。

(7)常用原虫检查染色法:劳氏酸性品红-固绿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福氏快速苏木精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检查、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适于隐孢子虫卵囊检查。

2.肛门外检查(1)肛门周围蛲虫虫卵检查:有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适于蛲虫、带绦虫检查。

(2)肛门周围蛲虫成虫检查:在肛门附近发现白色小虫,可进一步鉴定。

肛门周围蛲虫虫卵及成虫检查3.血液及骨髓检查(1)检查微丝蚴:①新鲜血片检查法;②厚血膜法;③活微丝蚴浓集法;④离心浓集法。

(2)检查疟原虫:①新鲜血片检查法:采血、制片(薄血膜,厚血膜)、固定、染色;②定量血沉棕黄色层(QBC)检查法;③疟原虫计数法。

4.其他排泄物与分泌物检查(1)痰液检查:适于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等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消化沉淀法。

(2)尿液和鞘膜积液检查:适于检查班氏微丝蚴,可用离心法。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适于检查阴道毛滴虫等,可用直接涂片法、悬滴法、涂片染色法。

检查阴道毛滴虫(4)前列腺液检查:适于检查男性泌尿生殖道的阴道毛滴虫。

2024年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原虫学课件

2024年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原虫学课件

加强锻炼和营养
3
鼓励公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均衡饮食,增 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提高对医学原虫感染的抵 抗能力。
23
06 总结与展望
24
课程总结回顾
医学寄生虫学基础知识
包括寄生虫的定义、分类、生活史、致病机制等。
医学原虫学重点内容
详细阐述了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的知 识。
实验教学与案例分析
01
02
03
04
种类
刚地弓形虫和类圆弓形虫。
生活史
包括滋养体、包囊、裂殖体和 配子体等阶段。
致病性
引起弓形虫病,表现为发热、 淋巴结肿大、眼病等症状。
防治
使用磺胺类药物和乙胺嘧啶等 进行治疗,同时加强个人防护
和饮食卫生。
13
杜氏利什曼原虫
种类
杜氏利什曼原虫是引起黑热病 的主要病原体。
生活史
包括前鞭毛体、无鞭毛体和配 子体等阶段。
寄生虫疫苗研究与应用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未来寄生虫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8
宿主类型
根据寄生虫寄生部位和方式不同,可将宿主分为中间宿主、 终末宿主和传播宿主等。不同类型的宿主在寄生虫生活史中 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5
寄生虫病流行与危害
流行情况
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流行与传播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习 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危害程度
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一方面,寄生虫感染可引起人体组织病变、免疫功能紊乱 等,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寄生虫病还可影响社会生产力、增加医疗负担等。因此,加强寄生 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医学原虫一、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主要寄生于人体的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也可侵入肝、肺、脑、泌尿生殖道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1)形态:①滋养体。

②包囊:无色透明、圆球状。

(2)生活史: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包囊→滋养体→包囊。

(3)致病:①虫株毒力;②致病机制;③影响致病作用的因素(细菌共生作用;宿主的功能状态);④临床表现:无症状带虫者,有症状患者(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粪便检查,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法、浓集法、活组织检查、体外人工培养法;②免疫诊断:抗体检测方法有ELISA、IFA、IHA法,抗原检测方法有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③DNA诊断。

(5)流行:世界性分布。

我国人群感染率在0.25%~2.99%。

流行因素:传染源(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带虫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防治原则:查治患者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加强卫生知识宣传。

非致病阿米巴寄生于人体肠腔内的非致病阿米巴有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和齿龈内阿米巴等。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此类阿米巴引起的病症凶险,死亡率高。

二、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1)形态:①无鞭毛体:虫体小,圆形或卵圆形;②前鞭毛:梭形,基体处发出1根鞭毛,游离于体外,摆动活跃。

(2)生活史:①在白蛉体内发育;②在人体内发育。

杜氏利什曼原虫(3)致病:①致病机制:人体感染主要见于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等器官增生尤为明显;②临床表现:黑热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长期不规则发热、脾显著肿大、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清球蛋白明显增高。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法、培养法、动物接种法;皮肤组织检查法;②免疫检查:检测血清抗体,方法有直接凝集试验、IFA、IHA、ELISA等,检测血清循环抗原;③DNA法。

(5)流行:主要见于中国、印度、地中海沿海国家三大区域。

在流行病学上分为3种:人源型又称平原型;犬源型,又称山丘型;野生动物源型又称荒漠型或自然疫源型。

(6)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治疗患者;杀灭病犬;防治白蛉。

阴道毛滴虫主要寄生于女性阴道和尿道内,也可寄生于男性尿道和前列腺内,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或前列腺炎。

(1)形态:梨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有折光性;有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

(2)生活史:仅有滋养体期而无包囊期,寄生于泌尿生殖道。

(3)致病:滴虫的感染与阴道内环境有关:pH升高趋于碱性,滴虫可大量繁殖,可引起滴虫性阴道炎;也可引起泌尿道感染。

(4)实验诊断病原检查:①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法、涂片染色法、培养法;②尿液检查:镜检或培养;③前列腺分泌物检查:镜检或培养。

(5)流行:世界性分布。

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虫者。

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6)防治原则:卫生宣传、预防和治疗患者。

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及胆囊,引起贾第虫病,有旅游者腹泻之称。

(1)形态:滋养体:形似纵切的半个梨;包囊:椭圆形,囊内可见鞭毛。

(2)生活史:滋养体寄生于人体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也可寄生于胆囊。

于回肠下段和结肠内形成包囊。

(3)致病:可无症状(带虫者)或有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

(4)实验诊断:1)病原检查:首选粪便检查,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查包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肠检胶囊法、小肠活组织检查。

2)免疫检查:抗体检测有ELISA、IFA法和抗原检查CIFA法。

3)DNA诊断。

(5)流行: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有流行。

我国平均感染率为2.65%。

(6)防治原则: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注意饮食卫生。

其他鞭毛虫有:人毛滴虫、口腔毛滴虫、脆弱双核阿米巴。

阴道毛滴虫的传播途径是A.血液传播B.母婴传播C.经口传播D.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E.昆虫叮咬传播『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阴道毛滴虫的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虫者。

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预防黑热病必须消灭医学节肢动物是A.蚊虫B.白蛉C.革螨D.软蜱E.蜚蠊『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黑热病的病原虫为杜氏利什曼原虫,其中间宿主在白蛉体内发育。

中华白蛉可传播的疾病是A.森林脑炎B.黑热病C.流行性斑疹伤寒D.野兔热E.丝虫病『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杜氏利什曼原虫引发黑热病,通过白蛉进行传播。

B型题A.取痰液检查虫卵B.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虫卵C.抽取羊水检查速殖子D.取阴道分泌物检查滋养体E.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1.肝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肝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虫卵。

2.肺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肺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取痰液检查虫卵。

3.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4.弓形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弓形虫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或死胎,通过抽取羊水检查速殖子。

5.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取阴道分泌物检查滋养体。

A.经口感染B.经皮感染C.经呼吸道感染D.经阴道感染E.经媒介昆虫感染1.阴道毛滴虫的感染方式为『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阴道毛滴虫经阴道感染。

2.卡氏肺孢子虫的感染方式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卡氏肺孢子虫经呼吸道感染。

3.蛔虫的感染方式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蛔虫经口感染。

4.血吸虫的感染方式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血吸虫经皮感染。

A.厚薄血涂片法B.骨髓穿刺法C.碘液染色法D.染色试验(Sabin-Feldman)法E.十二指肠引流法1.检查蓝氏贾第鞭毛虫『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十二指肠引流法检查蓝氏贾第鞭毛虫。

2.检查结肠内阿米巴原虫『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碘液染色法检查结肠内阿米巴原虫,见到其滋养体或包囊。

3.检查疟原虫『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检查疟原虫使用厚薄血涂片法。

三、孢子虫疟原虫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红细胞和肝细胞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种。

(1)形态1)早期滋养体(环状体)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胞质被挤向周边呈环状,核位于一侧,形似指环。

2)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体大、有伪足,外形不规则,胞质中出现疟色素,有空泡13个,核1个。

3)裂殖体:近圆形,空泡变小或消失,核开始分裂,随后胞质分裂,包绕每个核形成裂殖子。

4)配子体: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1个核,疟色素均匀分布。

(2)生活史:4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都需在人和雌性按蚊两种宿主体内发育,经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世代的交替。

1)在人体内的发育: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配子体形成。

2)在按蚊体内的发育。

(3)致病:红内期裂体增殖期是主要致病阶段:可引起周期性寒热发作、贫血和脾肿大。

1)潜伏期:疟原虫侵入人体到疟疾发作期间。

2)疟疾发作: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3个连续阶段。

3)贫血:多次发作后可出现贫血。

4)脾肿大:急性期脾明显肿大,慢性期脾纤维化。

5)凶险型疟疾:最常见脑型:高热、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失调,可死亡。

6)疟疾再燃和复发:患者发作后未作治疗或经不正规药物治疗,疟疾发作停止后,血内少量残存的疟原虫发生抗原变异,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它们又可重新大量繁殖,引起发作,此称为疟疾再燃。

间日疟初发停止后,若血内疟原虫已被彻底清除,而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发育为红外期裂殖体,释放大量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引起发作,此称为复发。

(4)免疫:包括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带虫免疫与免疫逃避。

(5)实验诊断1)病原检查:血涂片吉姆萨或瑞氏染色镜检法(厚、薄血膜法)、血涂片吖啶橙染色法等。

2)免疫诊断:抗体检查有:IFAT、ELISA法等;抗原检查有:固相免疫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3)DNA诊断(恶性疟诊断)。

(6)流行: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

我国华中、华南、西南和海南地区尚有流行。

流行基本环节:血液中有雌、雄配子体的现症患者和带虫者为疟疾的传染源;输血也可导致疟疾,称为输血疟疾。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7)防治原则1)消灭传染源,保护易感者。

2)常用抗疟药物:氯喹、伯氨喹啉、乙胺嘧啶。

经典例题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增殖期是主要致病阶段,在寒热发作时的血片中,可见各种形态的疟原虫,胞质少,中间有空泡。

胞质被挤向一边呈环状,核位于一侧形似指环。

该阶段为疟原虫的A.孢子体B.配子体C.裂殖体D.早期滋养体E.晚期滋养体『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疟原虫早期滋养体(环状体)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胞质被挤向周边呈环状,核位于一侧,形似指环。

经输血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是A.丝虫B.疟原虫C.血吸虫D.隐孢子虫E.肺吸虫『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疟原虫可经输血感染。

刚地弓形虫(1)形态:主要有5种形态:在中间宿主体内为滋养体和包囊;在终宿主体内为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2)生活史:属需宿主转换型,完成生活史需1种以上的脊椎动物。

①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②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3)致病:有毒力相关抗原、期特异性抗原致病。

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生于孕期的胎儿,可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畸胎等;获得性弓形虫病常有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性表现。

(4)实验诊断1)病原检查:取急性感染者的脑脊液、胸腔积液和羊水等直接涂片法,免疫酶染色法,虫体分离法。

2)免疫诊断:染色试验(DT)、IFT、IHA、ELISA。

3)DNA诊断。

4)影像学检查。

(5)流行:人群感染相当普遍,我国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5.3%。

(6)防治原则:预防为主,加强畜、禽管理和检测;定期检查孕妇血清;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卡氏肺孢子菌(1)形态:①滋养体:多态性;②包囊:圆形或椭圆形。

(2)生活史:包囊经空气传播进入肺内,发育为滋养体。

(3)致病:在健康宿主体内,本虫呈隐匿状态,当宿主免疫力下降(如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治疗、艾滋病),则大量繁殖,引起肺泡上皮受损,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卡氏肺孢子菌(4)实验诊断1)病原检查:痰液或支气管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包囊(检出率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活检(检出率高)。

2)免疫检查:有IFA、ELISA法等,但检测血清抗体不适于肺孢子虫病的诊断。

3)DNA检测。

(5)流行:世界性分布。

(6)防治:接受免疫抑制剂者和携带HIV者,应警惕诱发本病;及时药物治疗本病。

隐孢子虫(1)形态:①卵囊:圆形或椭圆形,含4个子孢子及一团残留体;②裂殖体;③配子。

(2)生活史: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在同一宿主内,卵囊随粪便排出,具感染性。

(3)致病: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内的纳虫空泡内,空肠上端感染最严重,可引起腹泻;本病是艾滋病主要致死病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