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图文课件 第七章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课件 氧化还原滴定法

(3) n1=n2=2
K= c(Ox2) c(Red1)106 c(Red2) c(Ox1)
=1
-2
=0.059lg106 =0.18V 2
>0.4V 反应就能定量进行
7.1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一般认为,若两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之差大于0.4V, 反应就能定量进行,就有可能用于滴定分析。
但在某些氧化还原反应中,虽然两个电对的条件电 极电势相差足够大,符合上述要求,但是由于有副 反应发生,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没有一定的化学计 量关系,这样的反应还是不能用于滴定分析。
7.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历程
有很多氧化还原反应是分布进行的,其 中只要有一步是慢的,就影响了总的反应速 度。
二、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
1.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2. 温度的影响 3. 催化剂的影响 4. 诱导反应
7.1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1) n1=n2=1
Kc(Ox2)c(Red1)106 c(Red2) c(Ox1)
=120 .0 1 5 9lgK 0 .3 5 V
(2) n1=1, n2=2
K
=
c(Ox2) c(Red2)
c(Red1) c(Ox1)
2
109
=1
-2
=0.059lg109 =0.27V 2
n a(Red)
(标准电位)
a(Ox)=a(Red) =1时,
0.0 n 59lg((R O e x d ))0.0 n 59lg[[R O e x d ]]
c (浓度电位)
一般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分析浓度c
若有副反应发生:
0.05l9 g2 (o)x0.05l9 g [o 2]x
(分析化学课件)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津 科 技
2MnO4- + 5C2O42- + 16H+ = 2Mn2+ + 10CO2↑+ 8H2O
大
学
②标准溶液标定时的注意“三度一点”
a.速度:该反应室温下反应速度极慢,利
用反应本身所产生的Mn2+起自身
催化作用加快反应进行。
b.温度:常将溶液加热到75~85℃。温度
高于90℃会使发生下述反应:
α为Fe的副反应系数
天 当电对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分析浓度均 津 为1mol·L-1时,可得到:
科 技 大 学
EӨ′称为条件电势。
注意:
附录表16中列出部分氧化还原电对在不
同介质中的条件电势,均为实验测得值。
当缺乏相同条件下的条件电势时,可采用
天 条件相近的条件电势数据。
津
条件电极电势与标准电极电势差异很大。
津
科 若考虑副反应影响,则以K’代替K:
技 大 学
天 津 科 技 大 学
7.1.4 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由化学计量点时氧化态与还原态浓度的 比值表示。
可以根据平衡常数求得。
天 津 科 技 大 学
例7.3 计算1mol/L HCl介质中,Fe3+与Sn2+ 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 程度。已知 E F '3 /e F 2 e 0 .6V ,8 E S '4 n /S2 n 0 .1V 4
(3)间接碘法:利用I-的还原性。
①基本反应:
2I- - 2e → I2 I2 + 2S2O32-= S4O62-+2I-
(中性或弱酸性条件)连四硫酸根
天 津
P
H,S22IO234H2HO 2 SI2H22SH2O O 3
《分析化学》第二版、全册教材完整课件(905张PPT)

四、按数量级分类
进展
2018/5/16
一、分析化学的分类
1. 按分析任务分类
(1) 定性 含何种元素,何种官能团 (2) 定量 含量 (3)结构 形态分析,立体结构,结构与活性
2018/5/16
5
2. 按分析对象分类
(1) 无机分析 (2) 有机分析 (3) 生物分析 (4) 药物分析
5
2018/5/16
3. 按分析方法分类
化学分析:
重量分析 容量分析(各种滴定分析)
仪器分析:
电化学分析
光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波谱分析
2018/5/16
5
4.按数量级分类
常量,微量,痕量(10-6),超痕量(10-9~10-12)
克 毫克 10-3 微克 10-6 ppm 纳克 10-9 ppt 皮克 10-12 ppb 飞克 10-15
1.由分析对象来看
无机物分析
有机物 分析
微量 痕量
生物活性物质
2.由分析对象的数量级来看
常量 分子水平
3.由分析自动化程度来看
手工操作
2018/5/16
仪器
自动
全自动
智能化仪器
第一个重要阶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利用当时物理化学中的溶 液化学平衡理论,动力学理论,如沉淀的生成 和共沉淀现象,指示剂作用原理,滴定曲线和 终点误差,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缓冲作用原 理大大地丰富了分析化学的内容,并使分析化 学向前迈进了一步.
2018/5/16
第一章 绪 论
一、分析化学的定义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作用
二、分析化学的特点 三、分析化学的作用
2018/5/16
一 、分析化学定义
进展
2018/5/16
一、分析化学的分类
1. 按分析任务分类
(1) 定性 含何种元素,何种官能团 (2) 定量 含量 (3)结构 形态分析,立体结构,结构与活性
2018/5/16
5
2. 按分析对象分类
(1) 无机分析 (2) 有机分析 (3) 生物分析 (4) 药物分析
5
2018/5/16
3. 按分析方法分类
化学分析:
重量分析 容量分析(各种滴定分析)
仪器分析:
电化学分析
光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波谱分析
2018/5/16
5
4.按数量级分类
常量,微量,痕量(10-6),超痕量(10-9~10-12)
克 毫克 10-3 微克 10-6 ppm 纳克 10-9 ppt 皮克 10-12 ppb 飞克 10-15
1.由分析对象来看
无机物分析
有机物 分析
微量 痕量
生物活性物质
2.由分析对象的数量级来看
常量 分子水平
3.由分析自动化程度来看
手工操作
2018/5/16
仪器
自动
全自动
智能化仪器
第一个重要阶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利用当时物理化学中的溶 液化学平衡理论,动力学理论,如沉淀的生成 和共沉淀现象,指示剂作用原理,滴定曲线和 终点误差,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缓冲作用原 理大大地丰富了分析化学的内容,并使分析化 学向前迈进了一步.
2018/5/16
第一章 绪 论
一、分析化学的定义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作用
二、分析化学的特点 三、分析化学的作用
2018/5/16
一 、分析化学定义
课件15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

例3:已知25 oC时,AgCl的Ksp为1.80×10-10,求 纯水中AgCl的溶解度。 解: AgCl(s)↔Ag++Cl平衡浓度 S S 溶解的AgCl可认为完全电离, S=[Ag+]=[Cl-] Ksp(AgBr)=[Ag+][Br-]= S2 S=(Ksp)0.5 =(1.80×10-10)0.5 = 1.3×10-5 mol·L-1
盐效应 加入大量非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得难溶 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沉淀的溶解:使Q﹤Ksp a 生成弱电解质 生成弱酸、弱碱和水等。 b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生成配合物
三、分步沉淀和沉,溶解度小的先沉淀,溶解度大的 后沉淀,这种现象叫做分步沉淀。
P141第18题
原题:现有0.1 L溶液,其中含有0.0010 mol 的NaCl和0.0010 mol 的K2CrO4,逐滴 加入AgNO3溶液时,谁先沉淀?
P141第18题
解:溶液中[Cl-]=0.01 mol·L-1,[CrO42-]=0.01 mol·L-1 AgCl↔Ag++ClKsp(AgCl)=[Ag+][Cl-]=1.8×10-10 假设AgCl先沉淀,则此时[Ag+]=1.8×10-8 mol·L-1 AgCl [Ag ]=1.8 10 Ag2CrO4↔2Ag++ CrO42Q(Ag2CrO4)=[Ag+]2[CrO42-] =3.24×10-18 ﹤ Ksp(Ag2CrO4) =2.0×10-12 此时未达到Ag2CrO4沉淀浓度,不沉淀,则假设成 立,AgCl先沉淀。
一、溶解度和溶度积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换算 电解质类型 AB A2B或AB2 A3B或AB3 A3B2 举例 AgBr Ag2CrO4、CaF2 Ag3PO4、Fe(OH)3 Ca3(PO4)2 计算公式 Ksp=S2 Ksp=4S3 Ksp=27S4 Ksp=108S5
盐效应 加入大量非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得难溶 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沉淀的溶解:使Q﹤Ksp a 生成弱电解质 生成弱酸、弱碱和水等。 b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生成配合物
三、分步沉淀和沉,溶解度小的先沉淀,溶解度大的 后沉淀,这种现象叫做分步沉淀。
P141第18题
原题:现有0.1 L溶液,其中含有0.0010 mol 的NaCl和0.0010 mol 的K2CrO4,逐滴 加入AgNO3溶液时,谁先沉淀?
P141第18题
解:溶液中[Cl-]=0.01 mol·L-1,[CrO42-]=0.01 mol·L-1 AgCl↔Ag++ClKsp(AgCl)=[Ag+][Cl-]=1.8×10-10 假设AgCl先沉淀,则此时[Ag+]=1.8×10-8 mol·L-1 AgCl [Ag ]=1.8 10 Ag2CrO4↔2Ag++ CrO42Q(Ag2CrO4)=[Ag+]2[CrO42-] =3.24×10-18 ﹤ Ksp(Ag2CrO4) =2.0×10-12 此时未达到Ag2CrO4沉淀浓度,不沉淀,则假设成 立,AgCl先沉淀。
一、溶解度和溶度积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换算 电解质类型 AB A2B或AB2 A3B或AB3 A3B2 举例 AgBr Ag2CrO4、CaF2 Ag3PO4、Fe(OH)3 Ca3(PO4)2 计算公式 Ksp=S2 Ksp=4S3 Ksp=27S4 Ksp=108S5
(分析化学)第七章:吸光光度法

Analytical chemistry
ε 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
的吸光度。单位: (L•mol-1 •cm-1)
影响ε值大小的因素 (1)入射光波长 (2)与被测物质有关 (3)温度,酸度,介质,有色物结构, (4)ε不随 c或b值变化
2014-1-3
15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4-1-3
29
Analytical chemistry
2、溶液本身的化学和物理因素引起的偏离 (1)溶液介质不均匀引起的 (2)溶液中的副反应发生而引起的
(3)反应条件影响显色反应
[例如] Cr2O72-+H2O=2HCrO4-=2H++2CrO4橙色 λ1max=350nm 黄色 λmax=375nm
当物质对光完全透光时,T=1,A=0 当物质对光全部吸收时,T=0,A=∞ 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A Kbc
单色光垂直照射含有吸
光物质的溶液时,溶液的 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 及液层的厚度成正比。
I0 Ir Ia
It
Analytical chemistry
其中,A:吸光度,T:透射比,
K:比例常数,b:溶液厚度,c:溶液浓度
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物质为何吸收某种光? 物质为何有不同的颜色?
物质由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迁
需要吸收能量。如果照射到物
质的光子的能量与分子的E匹 配时,就会吸收光子,发生能 级的跃迁。
2014-1-3
6
Analytical chemistry
E E1 E0 hv h
1、分子吸收光谱: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1 3nAgNO 3
CH I3% =nAgN 3 O 3 m M sCH I3 100%
=7.3310-4393.7100% 315.07
=0.638% =0.64%
例. 称取NaCl基准试剂0.1173g,溶解后加入
30.00mL AgNO3标准溶液,过量的Ag+需要3.20 mLNH4SCN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已知20.00mL AgNO3 标准溶液与 21.00mL NH4SCN标准溶液 完全作用,计算AgNO3和NH4SCN溶液的浓度各 为多少?
(二)滴定条件
1.指示剂用量 过高→终点提前;过低→终点推迟 控制K2CrO4浓度为 5×10-3 mol/L ☆
2.溶液酸度
酸性条件 2CrO42- + 2H+ ⇌ Cr2O72- +H2O
碱性条件
2Ag+
-
+ 2OH
⇌ Ag2O(黑褐色)↓+
H2O
控制pH = 6.5~10.5(中性或弱碱性)☆
结 论 : 溶 解 度 小 的 沉 淀 先 形 成 。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第二节 确定终点的方法概
一、莫尔法 二、佛尔哈德法 三、法扬司法
一、摩尔法(铬酸钾法)
标准溶液:AgNO3溶液。 指示剂: K2CrO4溶液。 测定对象:直接测定 氯化物、溴化物、 氰化物。
(一)滴定原理 (以滴定Cl-为例)
解:过量的AgNO3一部分与NaCl反应,另一 部分与NH4SCN反应,与3.20mLNH4SCN标准溶 液反应的AgNO3体积为: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 概 述
沉淀滴定法: 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反应。
【滴定反应的条件】 1.反应必须按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量关系定 量完成,反应速度快,不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2.生成沉淀有恒定组成且溶解度小,在沉淀 过程中不易发生共沉淀现象。 3.有较简单的方法指示滴定终点。 4.沉淀的吸附现象不能影响终点的确定。
07 《分析化学》课件

易转化为具有 确定化学组成且性质 稳定的称量形式。
8
过 渡 页
1 概述
2 重量分析法 应用实例
3 重量分析结 果的计算
9 第二节 重量分析法应用实例
第一章
现以可溶性硫酸盐中硫的测定(氯化钡沉淀法)为例进行介绍。
通常将试样溶解酸化后,以 BaCl2 溶液为沉淀剂,将试样中的 SO42 沉淀生成 BaSO4 :
则镁的质量为
F 2M Mg M Mg2P2O7
m m M2M Mg
Mg2P2O7
Mg Mg2P2O7
0.351 5 2 24.31 0.076 77 (g) 222.6
12 第三节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一章
例7-2 测定某矿石中铁的含量时,称取样品 0.250 0 g,经处理后其沉淀的形式为Fe(OH)3,灼烧得称量形式 Fe2O3 ,称其质量为 0.249 0 g,求此铁矿石中 Fe 和 Fe3O4 的质量分数。
解: 先计算试样中铁的质量分数。由于每一个Fe2O3 分子中含有两个Fe 原子,所以其化学因数为
则铁的质量及质量分数为
F 2M Fe M Fe2O3
2 55.84 mFe mFe2O3 F 0.249 0 159.7 0.174 1 (g)
计算 Fe3O4 的质量分数时,其化学因数为
7 第一节 概述 三、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第一章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向试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所得的沉淀称为沉淀形 式。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后得到称量形式。在此过程中,沉淀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使得沉淀形式和称 量形式不再相同。例如,测定 Fe3 时,沉淀形式是 Fe(OH)3 ,而称量形式是 Fe2O3 。
分析化学要用化学基础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与被测组分卤化物反应的AgNO3滴定液的物质的量 等于加入AgNO3滴定液的总量减去过量的AgNO3滴定液。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被测组分卤化物的量即可计算X-的含量,计算 公式为: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2.直接滴定法 铁铵矾指示剂直接滴定法是在酸性介质中,以铁铵 矾[NH4Fe(SO4)2·12H2O]作为指示剂,以硫氰酸铵 (NH4SCN)为滴定液,通过直接滴定测定Ag+含量的银量 法。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1)分析依据 ①滴定反应 铁铵矾指示剂直接滴定法的滴定反应式 为: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莫尔法) (2)化学计量关系。计量点时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莫尔法)
(3)结果计算。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终点时消耗的 体积即可计算氯化物的含量,计算公式为: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莫尔法)
3.滴定终点的确定(以测定氯化钠的含量为例) (1)滴定前。在NaCl溶液中加入K2CrO4指示剂, NaCl和K2CrO4分别电离,溶液呈现CrO42-的颜色,为黄 色的透明溶液,反应式为: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4)排除干扰物质 强氧化剂、氮的低价氧化物、铜盐、汞盐均可与 SCN-作用而干扰测定,应预先除去。
三、吸附指示剂法
1.概念 吸附指示剂法(法扬司法)是以硝酸银为滴定液,用 吸附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通过直接滴定测定卤化物和 硫氰酸盐含量的银量法。
三、吸附指示剂法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②滴定开始至终点前 加入的NH4SCN为滴定液与 Ag+反应生成白色的AgSCN沉淀,溶液为白色的混浊液。
大连理工分析化学课件-第7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火焰原子化法:
3
cDL A
石墨炉原子化法:
V 3
mDL
A
第六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元素的原子吸收法测定
碱金属
碱土金属
有色金属
贵金属
如:人发中钴的测定。浓硝酸消解,萃取分离。 灯电流为6 mA,光谱通带为0.2 nm。测定Co 240.7 nm的吸光度。检出限为0.02 mg/L, RSD<6%,回收率 94.0% ~ 102.0%。
化学干扰的抑制(了解)
通过在标准溶液和试液中加入某种光谱化学缓 冲剂来抑制或减少化学干扰:
释放剂:与干扰元素生成更稳定化合物使待测 元素释放出来。
例:锶和镧可有效消除磷酸根对钙的干扰,因 为锶和镧与磷酸根形成更稳定的化合物。
保护剂:与待测元素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防止 干扰物质与其作用。
例:测定钙时,加入EDTA生成EDTA-Ca2+,避 免磷酸根与钙作用。
洛伦兹变宽(碰撞变宽):由于原子相互 碰撞使能量发生稍微变化。
定量基础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 nm 。而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0-3 nm。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 0.5%,灵敏度极差。
若将原子蒸气吸收的全部
能量,即谱线下所围面积
测量出(积分吸收),则
是一种绝对测量方法,现
在的分光装置无法实现。
定量基础(续)
峰值吸收:峰值吸收系数K0与火焰中待测元素的 基态原子数N0成正比。
前提是:采用温度不太高的稳定的火焰原子化器 和使用锐线光源辐射。
(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v0一致。 (2)发射线的Δv<吸收线的 Δv。 空心阴极灯可发射锐线光源。
分析化学 第七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2. 碱熔法 酸性试样宜采用碱熔法,如酸性矿渣、 酸性试样宜采用碱熔法,如酸性矿渣、酸性炉渣和酸不溶试 样均可采用碱熔法,使它们转化为易溶于酸的氧化物或碳酸盐。 样均可采用碱熔法,使它们转化为易溶于酸的氧 K2CO3(熔点 ℃)、 熔点89l℃ 、 常用的碱性熔剂有 2CO3(熔点 熔点 ℃、 熔点 NaOH(熔点 熔点318℃)、Na2O2(熔点 熔点460℃)和它们的混合熔剂等。 这 和它们的混合熔剂等。 熔点 ℃、 熔点 ℃ 和它们的混合熔剂等 些溶剂除具碱性外, 在高温下均可起氧化作用(本身的氧化性或 些溶剂除具碱性外 , 在高温下均可起氧化作用 本身的氧化性或 空气氧化), 可以把一些元素氧化成高价 ( Cr3+ 、 Mn2+ 可以氧化 空气氧化 , 可以把一些元素氧化成高价( 成 Cr(ⅤI)、 Mn(VII), 从而增强了试样的分解作用 。 有时 ( ) ( ) 从而增强了试样的分解作用。 为了增强氧化作用还加入KNO3 或 KClO3 , 使氧化作用更为完全 。 使氧化作用更为完全。 为了增强氧化作用还加入
(二)熔融法 1. 酸熔法 碱性试样宜采用酸性熔剂 。 常用的酸性熔剂有 碱性试样宜采用酸性熔剂。 常用的酸性熔剂有K2S2O7( 熔点 (
419℃)和KHSO4(熔点 ℃ 后者经灼烧后亦生成K2S2O7,所以两者 (熔点219℃),后者经灼烧后亦生成 ℃ , 的作用是一样的。这类熔剂在300℃以上可与碱或中性氧化物作用 , 生成可 的作用是一样的 。 这类熔剂在 ℃以上可与碱或中性氧化物作用, 溶性的硫酸盐。如分解金红石的反应是: 溶性的硫酸盐。如分解金红石的反应是: TiO2 + 2 K2S2O7 = Ti(SO4)2 + 2K2SO4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解A12O3、 Cr2O3、Fe3O4、ZrO2、钛铁矿、铬矿、中性 、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解 、 、 、钛铁矿、铬矿、 耐火材料(如铝砂、高铝砖)及磁性耐火材料(如镁砂、镁砖) 耐火材料(如铝砂、高铝砖)及磁性耐火材料(如镁砂、镁砖)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07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 1.12×10 –12
小
大
9
S 3
K sp 4
6.5 10
–5
mol L–1
Chapter Seven
7.1.3 溶度积规则
AnBm(s) nAm+(aq) + mBn-(aq)
•溶度积
Ksp(AnBm)= ceq n (Am+) ceq m(Bn-)
•离子积
Q = cn(Am+) cm(Bn-) ΔrGm(T) = -RTlnK + RTlnQ
(1)引出 AgCl(s) Ag+(aq) + Cl–(aq)
H2O(l)
NaCl(s)
Na+(aq) + Cl-(aq)
(2)定义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具有相 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平衡向左移动,难溶电解 质的溶解度降低的现象称之为同离子效应。
Chapter Seven
13
(3)计算
例:计算298K, PbI2(s) (1)在水中的溶解度 ; (2)在0.010mol· -1KI溶液中的溶解度, 并比较 L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Ksp(PbI2)=1.4×108)
Chapter Seven
6
同类型难溶电解质指化学式中阴阳离 子数之比相同的化合物。 AB:BaSO4~AgCl~AgBr, A2B:Ag2CrO4~Ag2S, AB2:CaF2~MgF2, 判断 Ksp (AgCl) = 1.77×10 –10 大, S大; Ksp (AgBr) = 5.35×10 –13 小,S小。
c(Ag+)=c(CrO42-)=2×10-5mol· -1 L
Q=c2(Ag+) c(CrO42-)
分析化学课件(第七章 总结)

第六章
第六节
二、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
当△pM ′=0.2,Et0.1%时,单一离子M 能被直接准确滴定的判据为:
lg CM ,SP K 'MY 6
10
三、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适宜pH范围 (1) 最高允许酸度(pH低限)
lg Y ( H ( max ) lg(CM ,SP K MY ) 6 )
1 pM SP ( pCM ,SP lg K MY ) 2
M无副反应时,则计量点时pMSP计算式为:
1 pM SP ( pCM ,SP lg K MY ) 2
5
4
二、影响络合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 当CM一定时,KMY′值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当KMY′一定时,CM↑,突跃↑。
16
选择题:
1 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若CM一定,lgKˊMY越大,则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若CM一定,lgKˊMY越小,则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若lgKˊMY一定, CM越小,则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若lgKˊMY一定, CM越大,则滴定突跃范围越小。
答案:A
选择题
1 金属离子M与L生成逐级络合物ML、ML2· · · MLn,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D ) A [MLn]=[M][L]n; B [MLn]=Kn[M][L]; C [MLn]=βn[M] n [L]; D [MLn]=βn[M][L] n
13
选择题
2 已知Ag+-S2O32-络合物的lgβ1- lgβ3分别为9.0、 13.0、14.0。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 K1=109.0; B K3=101.0; C K不稳1=10-9.0; D K不稳1=10-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沉淀的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配位 效应和酸效应。
第四节 沉 淀 法
1. 同离子效应
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 难溶电解质溶解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利用同离子效 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达到沉淀完全减少测量误差的目的。
分析化学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滴重量分析法概述 挥发法 萃取法 沉淀法
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一、 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过程
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பைடு நூலகம்程如下:
主要步骤有: (1)溶解。将试样溶解制成溶液,根据不同性质的试样 选择适当的溶剂,对于不溶于水的试样,一般采取酸溶法、 碱熔法或熔融法。 (2)沉淀。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其与待测组分迅速定 量反应生成难溶化合物沉淀。
测定试样中的吸湿水或结晶水时,可将试样烘干至恒重,试 样减少的质量,即为所含水分的质量。
例如,要测定BaCl2·2H2O中结晶水的含量,在一般温度和 湿度下,BaCl2·2H2O很稳定,既不风化也不潮解,可在113 ℃ 加热干燥至恒重。
第二节 挥 发 法
2. 灰分的测定
首先将试样灰化,即用高温除去试样中的有机物质。有机物经高 温灼烧后,氧化燃烧变成气体逸出,剩下不再氧化燃烧的残渣,即“ 灰分”,主要有钾、钠、钙、镁、硫、硅、磷、铁及其他微量元素的 无机盐。
沉淀的溶解度可以根据沉淀的溶度积常数Ksp来计算。微溶 物质的溶解度应该是该物质溶解在溶液中所有以分子状态存在和 以离子状态存在的两部分沉淀的总和。微溶物质MA在饱和溶液 中有以下的平衡关系:
由此可见,在溶液中除了M+和A-外,还有未解离的分子MA (或离子对M+A-)存在。溶液中分子状态存在的浓度[MA]水 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数,[JP]叫做该物质的固有溶解度或分子溶 解度,以s0表示。因此,MA的溶解度s应为固有溶解度和离子 M+(或A-)浓度之和,即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二、 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
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1)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这样才能保证被测组分沉 淀完全,要求沉淀的溶解损失不应超过天平的称量误差,一般 要求溶解损失应小于0.1 mg。 (2)沉淀应易于过滤和洗涤。为此,尽量希望获得粗大 的晶形沉淀。如果是无定形沉淀,应注意掌握好沉淀条件,改 变沉淀的性质,以便得到易于过滤和洗涤的沉淀。 (3)沉淀力求纯净,尽量避免其他杂质的玷污。 (4)沉淀应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1)称量形式必须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否则无法计 算分析结果。 (2)称量形式必须十分稳定,不受空气中水分、二 氧化碳和氧气等的影响,以免发生结构的改变。 (3)称量形式的分子量要大,被测组分在称量形式 中的百分含量要小,这样可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第二节 挥 发 法
-
将样品制成水溶液,再用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
第三节 萃 取 法
二、 萃取法的应用
例如,山道年片含量的测定,先用CHCl3溶解试 样,水浴蒸干后再在105 ℃干燥,然后称量并分析 含量。同样方法也可用于测定苯妥英钠、戊巴比妥 钠、荧光素钠等。
第四节 沉 淀 法
一、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例如,以BaCl2为沉淀剂,沉淀SO42-,生成BaSO4沉淀,当 滴加BaCl2到达化学计量点时,在200 mL溶液中溶解的BaSO4质 量为(Ksp,BaSO4=1.1×10-10):
第四节 沉 淀 法
重量分析中,一般要求沉淀的溶解损失不超过0.2 mg,现按 化学计量关系加入沉淀剂,沉淀溶解损失超过重量分析的要求。 如果加入过量的BaCl2,利用同离子效应,设过量的[Ba2+] =0.01 mol·L-1,计算在200 mL溶液中溶解BaSO4的质量为
通常在样品处理时,将试样放入马弗炉中,在高温(400~700 ℃ )下利用大气中的O2作为氧化剂破坏试样中的有机成分。盛于瓷坩埚 或铂坩埚中的液态或湿的试样在放入马弗炉之前,要先用蒸气浴或轻 度加热干燥。马弗炉应逐渐升温到所需温度,防止着火或起泡引起被 测组分损失。灰化结束后,将坩埚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称至恒重,便 可算出灰分的质量分数或差减出挥发性物质的质量。
在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人们总是希望沉 淀反应定量地进行,即反应要尽可能进行得完全,重量 分析的准确度才高。沉淀反应是否完全,可以根据沉淀 反应到达平衡后,溶液中未被沉淀的被测组分的量来衡 量,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沉淀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溶 解度小,沉淀完全;溶解度大,沉淀不完全。
第四节 沉 淀 法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3)过滤和洗涤。过滤使沉淀与母液分开,根据沉淀 的性质不同,过滤沉淀时常采用无灰滤纸或玻璃砂芯坩埚。
(4)烘干或灼烧。烘干可除去沉淀中的水分和挥发性 物质,同时使沉淀组成达到恒定。
(5)称量、恒重。称得沉淀质量即可计算分析结果, 不论沉淀是烘干或是灼烧,其最后称量必须达到恒重,即 沉淀反复烘干或灼烧经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相 差不大于0.2 mg。
一、 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过程
挥发法是利用物质的挥发性,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 使试样中的挥发性组分逸出,根据挥发前后试样的质量 差来计算试样中该组分的含量;或者利用吸收剂吸收组 分逸出的气体,根据吸收剂质量的增加,计算出该组分 的含量。因此,挥发法只适用于测定可挥发性物质。
第二节 挥 发 法
二、 挥发法应用 1. 干燥失重
由于许多沉淀的固有溶解度s0都比较小,故而计算溶解度时, 一般可以忽略。此时,只需根据简单的Ksp关系就可计算MA的溶 解度。
第四节 沉 淀 法
【例7-1】
已知Ag2C2O4的Ksp=3.5×10-11,求Ag2C2O4的溶解度。 解:根据MmAn型物质的溶解度计算公式(7-3),可知m=2,n =1,则
第三节 萃 取 法
一、 萃取法简介
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中草药,尚无更好的测定方法, 常用萃取法测定。萃取法是利用被测组分(或其反应产物)的 溶解特性,以溶剂萃取的方式使之与其他组分分离,再将萃 取溶剂蒸干,并直接称取干燥物的质量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 量。它实际上包括溶剂萃取分离富集和挥发干燥后称量这两
第四节 沉 淀 法
1. 同离子效应
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 难溶电解质溶解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利用同离子效 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达到沉淀完全减少测量误差的目的。
分析化学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滴重量分析法概述 挥发法 萃取法 沉淀法
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一、 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过程
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பைடு நூலகம்程如下:
主要步骤有: (1)溶解。将试样溶解制成溶液,根据不同性质的试样 选择适当的溶剂,对于不溶于水的试样,一般采取酸溶法、 碱熔法或熔融法。 (2)沉淀。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其与待测组分迅速定 量反应生成难溶化合物沉淀。
测定试样中的吸湿水或结晶水时,可将试样烘干至恒重,试 样减少的质量,即为所含水分的质量。
例如,要测定BaCl2·2H2O中结晶水的含量,在一般温度和 湿度下,BaCl2·2H2O很稳定,既不风化也不潮解,可在113 ℃ 加热干燥至恒重。
第二节 挥 发 法
2. 灰分的测定
首先将试样灰化,即用高温除去试样中的有机物质。有机物经高 温灼烧后,氧化燃烧变成气体逸出,剩下不再氧化燃烧的残渣,即“ 灰分”,主要有钾、钠、钙、镁、硫、硅、磷、铁及其他微量元素的 无机盐。
沉淀的溶解度可以根据沉淀的溶度积常数Ksp来计算。微溶 物质的溶解度应该是该物质溶解在溶液中所有以分子状态存在和 以离子状态存在的两部分沉淀的总和。微溶物质MA在饱和溶液 中有以下的平衡关系:
由此可见,在溶液中除了M+和A-外,还有未解离的分子MA (或离子对M+A-)存在。溶液中分子状态存在的浓度[MA]水 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数,[JP]叫做该物质的固有溶解度或分子溶 解度,以s0表示。因此,MA的溶解度s应为固有溶解度和离子 M+(或A-)浓度之和,即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二、 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
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1)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这样才能保证被测组分沉 淀完全,要求沉淀的溶解损失不应超过天平的称量误差,一般 要求溶解损失应小于0.1 mg。 (2)沉淀应易于过滤和洗涤。为此,尽量希望获得粗大 的晶形沉淀。如果是无定形沉淀,应注意掌握好沉淀条件,改 变沉淀的性质,以便得到易于过滤和洗涤的沉淀。 (3)沉淀力求纯净,尽量避免其他杂质的玷污。 (4)沉淀应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1)称量形式必须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否则无法计 算分析结果。 (2)称量形式必须十分稳定,不受空气中水分、二 氧化碳和氧气等的影响,以免发生结构的改变。 (3)称量形式的分子量要大,被测组分在称量形式 中的百分含量要小,这样可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第二节 挥 发 法
-
将样品制成水溶液,再用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
第三节 萃 取 法
二、 萃取法的应用
例如,山道年片含量的测定,先用CHCl3溶解试 样,水浴蒸干后再在105 ℃干燥,然后称量并分析 含量。同样方法也可用于测定苯妥英钠、戊巴比妥 钠、荧光素钠等。
第四节 沉 淀 法
一、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例如,以BaCl2为沉淀剂,沉淀SO42-,生成BaSO4沉淀,当 滴加BaCl2到达化学计量点时,在200 mL溶液中溶解的BaSO4质 量为(Ksp,BaSO4=1.1×10-10):
第四节 沉 淀 法
重量分析中,一般要求沉淀的溶解损失不超过0.2 mg,现按 化学计量关系加入沉淀剂,沉淀溶解损失超过重量分析的要求。 如果加入过量的BaCl2,利用同离子效应,设过量的[Ba2+] =0.01 mol·L-1,计算在200 mL溶液中溶解BaSO4的质量为
通常在样品处理时,将试样放入马弗炉中,在高温(400~700 ℃ )下利用大气中的O2作为氧化剂破坏试样中的有机成分。盛于瓷坩埚 或铂坩埚中的液态或湿的试样在放入马弗炉之前,要先用蒸气浴或轻 度加热干燥。马弗炉应逐渐升温到所需温度,防止着火或起泡引起被 测组分损失。灰化结束后,将坩埚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称至恒重,便 可算出灰分的质量分数或差减出挥发性物质的质量。
在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人们总是希望沉 淀反应定量地进行,即反应要尽可能进行得完全,重量 分析的准确度才高。沉淀反应是否完全,可以根据沉淀 反应到达平衡后,溶液中未被沉淀的被测组分的量来衡 量,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沉淀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溶 解度小,沉淀完全;溶解度大,沉淀不完全。
第四节 沉 淀 法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3)过滤和洗涤。过滤使沉淀与母液分开,根据沉淀 的性质不同,过滤沉淀时常采用无灰滤纸或玻璃砂芯坩埚。
(4)烘干或灼烧。烘干可除去沉淀中的水分和挥发性 物质,同时使沉淀组成达到恒定。
(5)称量、恒重。称得沉淀质量即可计算分析结果, 不论沉淀是烘干或是灼烧,其最后称量必须达到恒重,即 沉淀反复烘干或灼烧经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相 差不大于0.2 mg。
一、 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过程
挥发法是利用物质的挥发性,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 使试样中的挥发性组分逸出,根据挥发前后试样的质量 差来计算试样中该组分的含量;或者利用吸收剂吸收组 分逸出的气体,根据吸收剂质量的增加,计算出该组分 的含量。因此,挥发法只适用于测定可挥发性物质。
第二节 挥 发 法
二、 挥发法应用 1. 干燥失重
由于许多沉淀的固有溶解度s0都比较小,故而计算溶解度时, 一般可以忽略。此时,只需根据简单的Ksp关系就可计算MA的溶 解度。
第四节 沉 淀 法
【例7-1】
已知Ag2C2O4的Ksp=3.5×10-11,求Ag2C2O4的溶解度。 解:根据MmAn型物质的溶解度计算公式(7-3),可知m=2,n =1,则
第三节 萃 取 法
一、 萃取法简介
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中草药,尚无更好的测定方法, 常用萃取法测定。萃取法是利用被测组分(或其反应产物)的 溶解特性,以溶剂萃取的方式使之与其他组分分离,再将萃 取溶剂蒸干,并直接称取干燥物的质量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 量。它实际上包括溶剂萃取分离富集和挥发干燥后称量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