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发展
中华瓷器文化发展历程
中华瓷器文化发展历程中华瓷器文化发展历程一、古代瓷器的起源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到了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和玉器等高级艺术品。
而真正的瓷器则要追溯到唐代,唐朝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二、宋代瓷器的鼎盛时期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窑口和名家。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景德镇窑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粉彩瓷等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而名家方叔玉、张爱玲等人也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精美绝伦的作品。
三、元代瓷器走向外销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蒙古族人统治了中国。
虽然这个时期没有什么著名窑口和名家,但是元代却是中国瓷器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阶段。
当时,中国的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日本、东南亚等地,成为了当时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
四、明代瓷器的创新与发展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窑口和名家。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景德镇窑口,景德镇在这个时期生产出了很多精美绝伦的青花瓷、粉彩瓷等作品。
此外,明代还出现了很多新型瓷器,如白釉瓷、青花釉下红等。
五、清代瓷器的复兴与衰落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时期虽然没有出现太多新型窑口和名家,但是却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比如雍正年间制作的官窑粉彩釉下红碗就是非常经典的清代作品之一。
然而随着近代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手工艺也逐渐被淘汰,中国瓷器文化也逐渐走向衰落。
六、现代瓷器的发展与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瓷器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如今,中国的瓷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手工艺品,而是通过机械化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大规模商品。
同时,在设计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瓷器,如3D打印陶瓷等。
总结:中华瓷器文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和创新。
其中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则是中国瓷器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而随着近代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手工艺也逐渐被淘汰,中国瓷器文化也逐渐走向衰落。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简述摘要:一、概述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二、中国陶瓷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2.商周时期陶瓷的初步发展3.汉代陶瓷的繁荣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发展1.瓷器的出现2.青瓷与白瓷的竞争四、唐代陶瓷的鼎盛1.官窑制度的建立2.五大名窑的兴起3.陶瓷艺术的繁荣五、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发展1.各大窑口的延续与创新2.陶瓷工艺的进步3.陶瓷贸易的兴盛六、现代陶瓷产业的崛起1.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2.工业陶瓷的发展3.陶瓷艺术的多元化正文: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可谓悠久,其根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早期陶器制作技术的发展,为后来的陶瓷艺术奠定了基础。
商周时期,陶瓷工艺逐渐成熟,出现了原始青瓷。
汉代时期,陶瓷业迎来了繁荣,河南的釉陶和四川的井盐釉陶尤为著名。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终于在我国问世。
当时,青瓷与白瓷相互竞争,形成了我国陶瓷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紧接着,唐代陶瓷迎来了鼎盛时期。
官窑制度的建立,使得陶瓷生产得到官方的支持。
同时,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纷纷兴起,推动陶瓷艺术走向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陶瓷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
各大窑口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陶瓷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陶瓷贸易也随之兴盛。
景德镇成为了全国陶瓷产业的中心,其所产瓷器远销海内外。
近现代以来,陶瓷产业在我国继续蓬勃发展。
传统陶瓷技艺得到了传承与创新,工业陶瓷崭露头角。
此外,陶瓷艺术形式更加多元化,融合了绘画、雕塑等元素。
如今,中国陶瓷已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载体,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魅力。
总之,中国陶瓷发展历程可谓一部丰富多彩的史册。
从原始陶器到现代陶瓷产业,历经数千年的沉淀,我国陶瓷艺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瓷器发展历程是哪些
瓷器发展历程是哪些
瓷器发展历程悠久而丰富多样,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阶段:
1. 原始瓷器:最早的瓷器出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商朝晚期至周朝早期。
这些原始瓷器通常采用棕色或灰色陶土制成,具有简单的装饰纹样。
2. 商代青铜器陶瓷:商代(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陶瓷制作水平显著提高,瓷器的质地更坚硬,釉色更加丰富,形状更加多样化。
这是中国瓷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
3. 元青花瓷:元代(公元1279年至1368年)是中国瓷器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元代的青花瓷以其明亮的蓝色釉和精致的纹饰而闻名,成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经典之作。
4. 明代景德镇瓷器:明代(1368年至1644年)是中国瓷器史
上的黄金时期。
特别是在景德镇,窑瓷的瓷器制造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世界上最早的瓷器艺术产业区域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5. 清代瓷器:清代(1644年至1912年)是中国瓷器史上的又
一个辉煌时期。
清代的瓷器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各种不同风格和特点的瓷器纷纷问世,如粉彩瓷、斗彩瓷等。
除以上所述的几个阶段外,中国瓷器的发展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历史时期,如唐代、宋代、元代等。
每个时期的瓷器都有其
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共同构成了中国瓷器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历程。
中国陶瓷发展简史
中国陶瓷的发展简史:
1.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
这一时期的陶器
主要是实用性的,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和祭祀用具。
2.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彩陶工艺发展起来,陶器表
面装饰有丰富的图案和颜色。
3.商代中期:创造了原始瓷器,标志着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
4.周朝至秦汉:这个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出现了青瓷
和釉陶。
5.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生产中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尤其是浙江的
越窑,烧制出精美的青瓷。
6.隋唐时期:唐代时,陶瓷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白瓷、三彩瓷、
黑瓷等品种繁多,而景德镇也开始崭露头角。
7.五代十国及宋朝: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名窑如汝窑、
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等各领风骚,尤以五大名窑最为著名。
此外,青花瓷在这个时期也初步出现。
8.元朝: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青花瓷的烧制技术大为改
进,同时,蓝地白花、红绿彩等新型装饰技法得到广泛应用。
9.明朝:明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达到全盛,景德镇的官窑更
是生产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瓷器。
其他种类如斗彩、五彩、黄釉、霁蓝釉等也有显著成就。
10.清朝:清初康雍乾三代,瓷器制造业继续繁荣,特别是粉彩瓷
和珐琅彩瓷的创新使陶瓷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1.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的中国陶瓷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出现
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如仿古瓷、釉下彩瓷、釉上彩瓷等。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
时代。
早期的中国瓷器是由陶器逐渐发展而来的。
公元前16
世纪左右,商代的青铜器文化对瓷器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公元前10世纪初,商朝东北部拜占庭晚期的金器技术传入中国,
也对中国的瓷器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生产始于东晋时期(公元4世纪)的景德镇。
景德镇因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瓷器生产中心之一。
唐代时期(公元7-10世纪),景德
镇的白瓷以其洁白无瑕、质地坚实而闻名于世。
宋代时期(公元10-13世纪)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
北
宋时期,汝、官、定、钧、哥五大名窑相继兴起,每个窑口都有独特的制瓷技艺和瓷器风格。
其中,官窑的瓷器以其蓝色釉下的青花装饰而闻名,成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的经典之一。
明清时期(公元14-20世纪)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另一重要阶段。
明朝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进一步发展,青花瓷和五彩瓷成为主要的产品类型。
清朝时期,景德镇仍然是中国瓷器的主要生产中心,而乾隆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
乾隆年间的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20世纪以后,中国的瓷器产业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挑战。
新的
瓷器工艺和装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中国瓷器在国际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如今,中国的瓷器产业依然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其技术传承和创新不断推动着中国瓷器的发展。
中国瓷器发展史简述
中国瓷器发展史简述摘要:一、中国瓷器的起源与发展阶段1.原始瓷器时期2.青瓷时期3.白瓷时期4.彩瓷时期5.近现代瓷器发展二、各时期代表品种与特点1.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2.青瓷:越窑、邢窑、巩义窑等3.白瓷: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4.彩瓷:景德镇窑、永宣瓷器、成化瓷器等5.近现代瓷器:醴陵瓷、景德镇瓷、钧瓷等三、瓷器制作工艺与技术发展1.制坯工艺2.釉料技术3.窑炉烧制技术4.装饰技艺四、瓷器文化的传播与影响1.国内传播:制瓷技艺的传承与地域特色2.国际影响:中国瓷器对世界陶瓷发展的贡献五、当代瓷器产业现状与展望1.产业规模与分布2.创新与传统技艺的结合3.瓷器市场前景与挑战正文:一、中国瓷器的起源与发展阶段中国瓷器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瓷器制作技艺不断精湛,品种繁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瓷器体系。
1.原始瓷器时期:距今约8000年前,我国先民发明了陶器,随后进入原始瓷器时期。
这一时期的瓷器以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为主,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用品。
2.青瓷时期:自东汉时期开始,青瓷逐渐成为主流。
越窑、邢窑、巩义窑等著名青瓷产地,烧制出质量上乘的青瓷产品,展现了我国瓷器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平。
3.白瓷时期:唐代以后,白瓷逐渐崛起。
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地,生产出精美的白瓷,成为当时世界瞩目的艺术品。
4.彩瓷时期:元代以后,景德镇窑异军突起,烧制出精美的彩瓷。
永宣瓷器、成化瓷器等成为彩瓷的代表,展示了瓷器制作技艺的新高峰。
5.近现代瓷器发展:醴陵瓷、景德镇瓷、钧瓷等地,继续传承和发展瓷器制作技艺,使我国瓷器在国际市场上独具魅力。
二、各时期代表品种与特点1.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制作工艺简单,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用品。
2.青瓷:越窑的青瓷色泽翠绿,邢窑的青瓷釉色晶莹,巩义窑的青瓷造型独特。
3.白瓷:定窑的白瓷细腻光滑,磁州窑的白瓷线条流畅,耀州窑的白瓷质感厚重。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
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
以下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中陶瓷的发展过程:
1. 先秦时期:此时期的陶瓷大多用于生活用具,如鬲、鼎、壶、盂等,样式以简约为主。
2. 汉唐时期:此时期的陶瓷逐渐进入繁荣时期,各种陶瓷器具不断地出现。
汉代黄釉和唐代三彩都是非常著名的陶瓷器种类。
3. 宋元时期:此时期的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瓷器制作的巅峰。
宋代官窑和元代景德镇窑瓷器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4. 明清时期:明代以景德镇窑、宜兴紫砂推行工艺技能,并创造了“臞仙”、“素三彩”等开创性的艺术形式;清代以宜兴描金陶器、景德镇青花瓷器为代表的装饰技法,提高了陶瓷工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5. 现代及当代:1920年代,经过改革,陶瓷工业发展迅速。
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陶瓷进入了现代化的制造阶段,同时,也逐渐开创了一些新型瓷器的艺术风格,如现代简约风格、民族复古风格以及欧美艺术风格等。
总之,中国陶瓷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创新,发展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和风格,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
浅析中国瓷器发展历程及其典型特征
浅析中国瓷器发展历程及其典型特征中国瓷器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最著名的陶瓷制品之一,在世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自公元前9000年迄今,中国瓷器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典型特征。
中国瓷器的发展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原始时期、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东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原始时期是中国瓷器的起始阶段,人们开始使用黏土制作陶器。
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使用石器制作陶器,并开始发展成为独特的陶器样式。
夏商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发展出了青铜器上的犁耕纹样式,在陶器上进行了艺术表现,并开始使用陶轮和窑炉进行制作。
西周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人们开始使用轮制陶器,并且开始发展多种色彩的釉瓷。
东周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开始发展出了瓷器的代表作品,如青铜纹瓷、钧窑、汝窑等。
宋元时期,中国瓷器继续发展,出现了哥窑、汝窑、钧窑等代表性的瓷器品种,人们开始注重绘画技法在瓷器上的应用。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继续创新,发展出了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壶等独具特色的瓷器品种。
中国瓷器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在技术、形式、纹饰、器型和风格等方面。
在技术上,中国瓷器以轮制瓷和手绘为主要技法,采用的窑炉有龙窑、官窑、汾阳窑等。
在形式上,中国瓷器以器型的多样性为特点,如瓶、罐、盘、碗等。
在纹饰上,中国瓷器以写意和图案为主,常见的纹饰有花鸟、山水、人物等。
在器型上,中国瓷器以瓶、碗、盘等为主,形状优美,线条流畅。
在风格上,中国瓷器多样化,有青瓷、白瓷、斗彩等不同风格。
中国瓷器发展历程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
它不仅是一种工艺美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世界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新石器时代- 先陶器时代:
- 早期的陶器为瓷器的前身。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制作简单的陶器,如红陶和灰陶。
2. 新石器时代- 陶器时代:
- 陶器时代是瓷器发展的最初阶段。
人们开始制作更为精致的陶器,如黑陶、灰陶等。
3. 商代- 彩陶时期:
- 商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出现了精美的彩陶,以及早期的青铜器。
4. 西周- 青铜时期:
- 随着青铜文化的繁荣,瓷器制作水平得到提高。
此时期的瓷器较为简单,多为灰白色。
5. 东周- 陶瓷瓷器时期:
- 到了东周时期,瓷器逐渐成为主流。
陶瓷瓷器开始崭露头角,制作工艺逐渐提高。
6. 秦汉- 绿釉时期:
- 在秦汉时期,瓷器制作进入绿釉时期。
绿釉陶瓷成为当时的主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7. 南北朝- 三彩时期:
- 南北朝时期,陶瓷瓷器开始出现三彩釉,丰富了色彩,制作工艺更加复杂。
8. 隋唐- 唐三彩时期:
- 唐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三彩成为当时的代表。
这一时期的瓷器在造型和装饰上取得了极大的突破。
9. 宋代- 宋瓷时期:
- 宋代是中国瓷器制作技艺的巅峰时期。
汝窑、官窑、哥窑等名窑相继兴起,开创了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10. 元明清- 明清瓷器时期:
- 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瓷器的主要产地。
青花瓷、五彩瓷等瓷器风格独具特色。
以上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简述中国瓷器发展
简述中国瓷器发展
中国瓷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瓷器文化。
中国瓷器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古代阶段和现代阶段。
原始阶段是指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这个阶段的瓷器主要是陶器,以黑陶、红陶、灰陶为主,其中以黑陶最为著名。
这个阶段的瓷器主要用于生活和祭祀,形式简单,装饰较少。
古代阶段是指秦汉至明清时期,这个阶段的瓷器主要是瓷器,以青瓷、白瓷、黑瓷、五彩瓷、粉彩瓷等为主。
这个阶段的瓷器在形式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瓷器,如唐三彩、宋官窑、元青花、明万历青花等。
现代阶段是指清末至今,这个阶段的瓷器主要是瓷器和陶器,以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壶、德化陶器等为主。
这个阶段的瓷器在技术和工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很多新的瓷器和陶器,如民间瓷、仿古瓷、现代陶艺等。
中国瓷器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地理、气候、文化和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随着时代的变迁,
中国瓷器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创新,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瓷器的发展史
瓷器的发展史瓷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新石器时代,在当时古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陶器装饰自己的生活了。
在此基础上,瓷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瓷器的发展历史:一、原始瓷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最早的瓷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时期,那时人们使用的瓷器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现在定义的瓷器,在这个时期制造的陶器多以点刻纹饰和夹砂纹饰为主。
此外,当时的瓷器还未完全完成高温烧制的工艺,这使得瓷瓶比较容易裂开。
二、青铜瓷和褐瓷(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221年之间是长达四百多年的青铜瓷和褐瓷时期,这个时期的瓷器质地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制作工艺已经不断演化,而且这个时期的古人们已经发展出了不同的釉料和釉彩。
三、汉代的高温瓷器(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在中国古代,汉代可谓是瓷器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高温烧制的窑炉烧制瓷器,这种瓷器的耐高温特性更好,而且制作时对釉料和釉彩的要求也更高。
四、唐代的陶瓷画(公元618年至907年)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期,那时候瓷器的质地和形态都已经非常完美,而且出现了很多非常著名的瓷器,如长沙窑、定窑、景德镇窑等。
在这个时期,人们还开始进行瓷器的烧画,即在瓷器上画图案,这种用画笔绘制的画就被称为陶瓷画。
五、明代青花瓷(公元1368年至1644年)在明代期间,青花瓷成了中国陶瓷制品中的一种代表,青花瓷主要由底胎和青花两部分组成,釉色以明亮的白色为主,青花的图案非常精美,比较典型的有莲花、人物等。
六、清代的景德镇瓷器(公元1644年至1912年)清代是一段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也是瓷器发展的顶峰期。
景德镇瓷器在这个时期独占鳌头,景德镇窑在清代为皇室烧制御用瓷器,而景德镇瓷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瓷器的发展历程漫长而丰富,从原始瓷器的简陋,到汉代的高温瓷器,再到唐代的陶瓷画,以及明代青花瓷和清代景德镇瓷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表现出中国瓷器文化不断追求和探索的动人魅力。
浅析中国瓷器发展历程及其典型特征
浅析中国瓷器发展历程及其典型特征中国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岁月,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自汉代开始,中国瓷器就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中国瓷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及其典型特征。
一、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中国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器。
随着时代的演变,中国瓷器在各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风格。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中国瓷器以陶器为主,主要有灰陶、黑陶、红陶等种类。
其中最著名的是彩陶器,如彩绘陶俑、彩陶壶等。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青瓷、黑陶等瓷器。
青瓷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进入了成熟阶段。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出现了汝窑、官窑、钧窑等著名的瓷器窑口。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宋代的汝窑、官窑、唐三彩等瓷器,其中宋代的青瓷更是达到了巅峰。
5.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中国瓷器在釉色、造型和纹饰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景德镇瓷和清代的粉彩瓷等。
二、中国瓷器的典型特征中国瓷器以其独特的形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以下就是中国瓷器的典型特征:1. 独特的造型:中国瓷器的造型多样,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
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中国瓷器的造型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如宋代的官窑瓷器造型简洁、唐代的三彩瓷器造型生动。
2. 精湛的工艺: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包括原料的选取、制胎、施釉、上釉、绘画、烧制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特别是在纹饰的处理上,中国瓷器更是运用了雕刻、绘画、凸雕、平雕等多种技法,其精美细腻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陶瓷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中国陶瓷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中国陶瓷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青铜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陶瓷文化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迁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以下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历程的概述。
2.先秦时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21年):在先秦时期,陶瓷制作技术逐渐进步,陶器质地得到改善,形式丰富多样,出现了黑陶、彩陶等不同类型的陶器。
同时,各地区也形成了不同的陶瓷风格,代表性的有陕西宝鸡、河南大沟文化和古蜀文化等。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陶瓷文化得到长足发展的阶段。
在此时期,陶瓷器物的种类进一步增加,制作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
出现了以汉代绿釉陶为代表的瓷器,形式多样,工艺精湛。
此外,还有铜绿釉陶、金素磁等表现出秦汉时期独特风格的陶瓷。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1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陶瓷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瓷器开始大规模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瓷器的种类丰富多样,出现了青瓷、黑瓷和白瓷等。
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的青瓷为代表,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瓷器。
5.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在唐宋时期,中国陶瓷文化达到了巅峰。
瓷器的质量和工艺水平都达到了高度。
随着官窑和民窑的兴起,瓷器的种类更加丰富,技术更加精湛。
出现了以汝窑、定窑、越窑等为代表的各地名窑,每种窑器都体现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其中,以宋代官窑的青瓷和汝窑的定窑最为出名。
6.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明清时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后期,也是瓷器制作技术达到巅峰的时期。
明代以后,瓷器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包括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等。
同时,陶瓷工艺也逐渐发展出了瓷雕、描金等装饰技法,使瓷器更加精美。
7.现代时期(公元1912年至今):自20世纪以来,中国陶瓷文化受到了现代工业技术的影响,陶瓷的制作工艺和风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简述中国瓷器发展
简述中国瓷器发展中国瓷器发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是真正的瓷器出现在唐朝。
以下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主要阶段:1. 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器了。
这些陶器是用手制作的,没有采用轮子。
这些陶器主要用于储存食物和水。
2. 商代:商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商代的陶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储存食物。
商代的陶器采用了轮子制作,这使得制作过程更加高效。
3. 周代:周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周代的陶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储存食物。
周代的陶器采用了高温烧制技术,这使得陶器更加坚固。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朝的瓷器主要以青瓷和白瓷为主,青瓷是一种釉下彩瓷,白瓷则是一种素色瓷器。
这些瓷器的制作技术非常高超,采用了高温烧制和釉下彩绘技术。
5. 宋代: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宋代的瓷器主要以青花瓷和白瓷为主。
青花瓷是一种釉上彩瓷,白瓷则是一种素色瓷器。
宋代的瓷器制作技术更加高超,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釉上彩绘技术。
6. 元代:元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开始向西方传播。
元代的瓷器主要以青花瓷和白瓷为主,但是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釉上彩绘技术。
7. 明代: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明代的瓷器主要以青花瓷和白瓷为主。
明代的瓷器制作技术更加高超,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釉上彩绘技术。
8. 清代:清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
清代的瓷器主要以青花瓷和白瓷为主。
清代的瓷器制作技术更加高超,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釉上彩绘技术。
此外,清代的瓷器还采用了更加复杂的装饰技术,如镂空、刻花等。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时期和阶段。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在先秦时期,瓷器尚未形成,主要是陶器。
先秦时期的代表性陶器有彩陶、灰陶和黑陶等。
彩陶主要指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时期的彩绘陶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
灰陶主要指先秦时期的灰色陶器,多为日常生活用器,制作工艺简单。
黑陶则是指商周时期的黑色陶器,制作精细,用途广泛。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瓷器开始逐渐发展。
隋唐时期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墓葬用瓷器可以说是秦汉时期中国瓷器发展的见证。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瓷器中,以盖碗、盖罐、觚、碗、盘、壶等为主要品种。
瓷器的制作工艺逐渐精细,装饰技法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
这一时期的瓷器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具有代表性的瓷器有唐代的三彩瓷、青瓷、白瓷等,宋代的汝窑、青瓷、磁州窑等。
四、元明时期(公元1279年-公元1644年)在元明时期,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并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瓷器窑场。
元代以青花瓷为代表,明代以景德镇的青花瓷、白瓷、五彩瓷等为代表。
五、清代(公元1644年-1912年)清朝时期,瓷器制作工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清代瓷器以宫廷瓷器和景德镇瓷器为主要代表。
景德镇作为中国著名的瓷都,生产的瓷器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既有景德镇粉彩、釉下五彩等传统工艺品,还有引进传播的蓝釉瓷、斗彩瓷等。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瓷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先秦时期的陶器到秦汉时期的发展阶段,再到唐宋时期的瓷器巅峰时期,元明时期的窑场和清代的瓷器制作工艺进一步提升。
中国古代瓷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美的装饰和传统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也享誉世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陶瓷发展历程
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中国陶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古代文明开始使用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具,并且在制作工艺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第一阶段:原始陶器制作(约公元前8000年- 公元前2500年)在这个阶段,人们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和有限的资源,掌握了基础的陶器制作技术。
最早的陶器出现在黄河流域的居住遗址中,其主要特点是粗糙、简单而原始。
第二阶段:彩陶时期(约公元前2500年 - 公元前221年)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彩色的颜料,装饰他们的陶器。
这一时期的陶器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外观更加精美。
同时,在商朝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出现也对陶器制作技术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阶段:青花瓷的兴起(约公元10世纪)在唐朝和宋朝时期,青花瓷开始流行起来。
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蓝色花纹而闻名,它是通过在瓷器表面涂抹蓝色颜料,然后用瓷器上的花纹刻画出来的。
青花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陶瓷工艺的高峰。
第四阶段:瓷器的繁荣(约公元14世纪至18世纪)明朝和清朝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顶峰。
这一时期的中国陶瓷被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和使用,成为了贸易的重要商品。
著名的明代瓷器有景德镇的青花瓷和绿釉瓷器,而清代则以粉彩瓷和釉里红瓷为代表。
第五阶段:现代陶瓷制作(19世纪至今)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陶瓷工艺受到了近代工业化的影响。
工艺技术逐渐改变,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被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所取代。
然而,在当代,很多陶艺家也开始注重传统手工制作的艺术性和独特性,推动了陶瓷工艺的创新发展。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一直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于世。
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瓷器的历史发展
瓷器的历史发展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瓷器的历史发展,一起来看看。
瓷器的历史发展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
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
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
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
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
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
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
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
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
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
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
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著名窑址。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
陶瓷发展的四个阶段
陶瓷发展的四个阶段陶瓷发展的四个阶段如下:(一)第一阶段:夏商至东汉晚期东汉晚期之前,瓷器刚开始发展,在这一个阶段,被称为“原始瓷器”时期,其装饰和造型都相对简单,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兼并战争的影响,在这一阶段的瓷器整体的质量相对较低,数量也很少,是瓷器发展的一个低谷期。
在东汉晚期,制作瓷器的手工艺取得较大进步,产出了质量较高的青瓷,标志着瓷器从初创走向成熟,实现了瓷器发展的新飞跃。
(二)第二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仍是青瓷为主,越窑的制瓷工艺进一步突破,是制瓷业的核心区。
三国、西晋时期,瓷器的种类丰富多样,并深度渗透于人民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实用性的用具,此外,还以雕塑动物造型作为特色,凸显出精湛的雕塑技艺。
而东晋、南朝时期,瓷器的雕塑不再以动物造型为特色,更加偏于简单化、生活化、实用化。
(三)第三阶段: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是南方青瓷发展的最高峰,同时,北方的制瓷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以白瓷最为突出,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的青瓷以浙江的越窑最为典型,其最大的特色是仿金银器的造型;北方的白瓷以河北的邢窑最为突出,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类银类雪。
(四)第四阶段:宋辽金时期宋辽金时期,制瓷业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名窑林立。
比较出名的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
汝窑位于五大名窑之首,在今河南省,以青瓷为主。
官窑,由官府直接建设,瓷器主要为素面,釉色以粉青为主。
哥窑,素面无纹,釉面开片为特色。
钧窑,属于青瓷,但青中泛红,红中泛紫。
定窑,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厂。
第五阶段: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瓷器的发展得到极大的升华,元朝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瓷都”景德镇,主要以青白瓷生产而闻名,一跃成为当时的制瓷中心。
明清时期出现了争奇斗艳、纷呈各异的彩绘瓷,标志着瓷器的艺术发展达到新的鼎盛阶段。
瓷器的发展和演变
瓷器的发展和演变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从最早的陶器到后来的青瓷、白瓷、粉彩瓷,再到如今的景德镇瓷器,每一种瓷器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展现着中国陶瓷工艺的独特魅力。
瓷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开始使用陶器。
陶器是由土壤经过塑型、干燥和烧制而成的。
虽然陶器在当时已经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工具,但它的制作工艺还比较简单,装饰也比较粗糙。
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随着人们对瓷器的需求越来越高,瓷器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瓷器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早期的瓷器以青瓷为主,它以其独特的釉色和质感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瓷器品种。
青瓷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主要是将陶土烧制成高温下的瓷胚,再用釉料进行涂釉,最后进行高温烧制。
青瓷的釉色以青绿色为主,晶莹剔透,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青瓷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瓷器的品种,也为后来的瓷器制作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瓷器的需求日益增加,瓷器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期,白瓷和粉彩瓷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瓷器品种。
白瓷的制作工艺比青瓷更加复杂,需要采用高质量的原料,并进行多次烧制和精细的打磨,才能制作出白腻光洁的瓷器。
而粉彩瓷则是在白瓷的基础上进行彩绘,使瓷器更加丰富多彩。
宋代的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瓷器的质量和装饰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随着明清时期的到来,景德镇成为了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地。
景德镇瓷器以其精细的制作工艺和丰富多样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景德镇瓷器采用精细的陶瓷胚制作工艺,打磨出光滑的瓷器表面。
瓷器的装饰也更加精细,采用各种彩绘技法,如釉下彩、釉上彩等,使瓷器更加生动鲜明。
景德镇瓷器的发展标志着中国瓷器制作工艺的进一步提升,也使中国瓷器走向了世界。
今天,中国的瓷器工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使瓷器的质量和装饰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同时,瓷器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餐具、茶具等,还涉及到建筑装饰、艺术品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瓷器的发明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
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
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的发明,始于东汉晚期,距今一千八百多年。
虽然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原始瓷”的出现,但仍处于初始阶段,尚未成熟,故认为中国由陶向瓷的过渡完成于东汉。
瓷器的产生,与高温烧成技术,制瓷原料的精选,以及釉的发明这三个条件紧密相关。
瓷器是以精选的瓷土或瓷石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
瓷器烧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原料的选择和加工,降低Fe2O3,提高Ai2O3,也就是说必须是富含石英和云母等矿物质,以保证胎质的洁白;二、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中烧成,使胎质致密坚硬,不吸水,扣之能发出清脆的铿锵之声;三、是在表面施有高温下烧成的玻璃质釉,胎釉紧密结合,釉层不易剥落,厚薄均匀,吸水率低于1%。
瓷器和陶器的分别,因其烧制的条件不同,体现在以下几点,主要有使用原料不同,釉料不同,烧成温度不同,坚硬程度不同,透明度不同。
由于瓷器无论在实用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比陶器具有诸多优点,便逐渐取代了汉朝之前陶器在陶瓷史上的主角地位,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奇葩。
瓷器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制陶过程中,发挥才干和智慧,积累长期实践经验,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方法,提高烧成温度,总结施釉技巧,而作出的创造性成果。
瓷器取代陶器,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
其在每一个工艺过程中凝聚的古代先民的智能和辛勤汗水,更是蕴含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瓷器在汉唐以后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当时中国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且对其他国家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使中国为世界人民所认识,获得“瓷国”的美誉。
同时,瓷器还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它是中国对世界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作出的一项重大且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凡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器囗就叫瓷器。
但目前对瓷器的具体定义,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
一般人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
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
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
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第四,瓷器烧成之后,胎体必须坚硬结实,组织细密,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
经陶瓷工作者的认真研究和对出土实物进行的科学测定证明,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瓷土为原料,烧制出胎质灰白、器表无釉、火候较低的器皿,即所谓的灰陶。
约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夏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人们又在瓷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长石、石英石等成份,烧制出了一种胎质呈白色、质地比较坚硬的器皿,就其烧结性能和坚硬程度而言,已不同于陶器,而接近原始青瓷。
由于器表无釉,所以称之为“原始素烧瓷”。
在商周时代,又能普遍地制造一种青釉器物。
这种青釉器,胎色灰白,结构坚密,火候高,硬度大,叩起来能发出铿锵的金属声;特别是器表施有一层青色或黄绿色的玻璃质高温釉,看起来它与一般陶器很不相同,而与瓷器颇多一致处。
经化学分析,其胎质、釉料、烧成温度、吸水性能及物理性能等各项数据都说明它已具备瓷器的标准条件,是瓷而不是陶。
因此,这种青釉器就是我国最早的青瓷。
但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较低,原料的处理和坯泥的练制比较粗糙,没有经过精细的过滤、淘洗、捏练、陈腐等工艺过程;而且胎料的可塑性较小,造型比较单调;同时胞料中的杂质尚多,胎体颇多裂纹,釉色也不稳定等等,与后期成熟的瓷器比较,便带有明显的原始性,所以称之为原始青瓷。
从战国到西汉,是从原始青瓷到成熟青瓷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青瓷,在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等各个方面,都比原始青瓷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与成熟的青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别。
经过原始青瓷和早期青瓷的漫长道路,到一千八百年前的东汉时期出现了青瓷器。
在浙江上虞、宁波、慈溪。
永嘉等地先后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在河南洛阳的中州路、烧沟、河北安平逯家庄、安徽亳县、湖南益阳、湖北当阳刘家家子等东汉晚期墓葬和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中,都曾发现过瓷制品,而尤以江西、浙江发现的更多。
其中有东汉延熹七年(164年)纪年墓中所出土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熹平四年(175年)墓内出土的青瓷耳杯、五联罐、水井、熏炉和鬼灶,熹平五年(176年)墓中发现的青瓷罐,还有与朱书“初平元年”(190年)陶罐同墓出土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
这些有确凿年代可考的青瓷器的发现,使我们确信,我国瓷器的发明不会迟于汉末,把它定为东汉晚期,不仅有大量的考古资料作为依据,也是比较确切的。
浙江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瓷土矿藏,而且瓷石矿的埋藏一般距地表不深,易于开采。
浙江的瓷土,主要是一种含石英——高岭——绢云母类型的伟晶花岗岩风化后的岩石矿物。
风化程度低的含有部分长石,风化程度高的则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矿物。
这就形成了天然有利的条件,只要用这种瓷石作为主要原料就可以制成瓷胎,这类矿物的含铁量较高,适宜用还原烧成。
在还原气氛影响下,高价铁被还原为低价铁,低价铁的助熔作用很强,有助于瓷胎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
瓷窑工在长期的制瓷实践中,对原料的选择,胚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烧成等技术,在东汉晚期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为瓷器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从瓷窑遗址周围的自然环境观察,一般都具备着较为充足的水力资源,加上当时已普遍采用脚踏难和水碓的情况,所以这时很有可能已用水碓粉碎瓷土,以提高坯土的细度和生产效率。
在上虞帐子山东汉窑址的发掘中,发现了陶车上的构件——瓷质轴顶碗。
这种轴顶碗内作臼状,壁面施以均匀的青釉,十分光滑;它的外壁成八角形,上小而下大,镶嵌在轮盘的正中部位,加于轴顶上,一经外力推动,即可使轮盘作快速而持续的旋转。
这种相当进步的陶车设备与熟练的拉坯技术的紧密配合,使瓷器的器型规整而功效提高。
这一切说明,浙江成为我国的青瓷发源地不是偶然的。
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细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得相当牢固;釉层透明,萤润光泽,清澈淡雅,秀丽美观。
此外,在上虞、宁波的东汉窑址中还发现有烧制黑釉瓷器。
在湖北、江苏、安徽等地的汉代墓葬中也曾出凉谟源善鳎乇鹗前不帐『料亟辏70年)等纪年墓中黑釉瓷的出土,证明它的烧造时间应在东汉的中晚期。
很显然,这种创新产品,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黑瓷和青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
在工艺技术上设法排除铁的呈色干扰,就是白瓷;相反,加重铁釉着色,便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江南瓷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期。
东起东南沿海的江、浙、闽、赣,西达长江中上游的两湖、四川都相继设立瓷窑,分别烧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其中以越窑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
从西晋八王之乱到十六国混战的一百多年间,北方一带兵连祸结,经济凋敝,手工业极端衰落。
因此,这一段时间,制瓷工艺一直独让南方专美。
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了中国北部,450~451年侵宋失败,从此确立了南北分立的局面。
458年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扶助依附农民立户分田,限制普通地主使用奴隶,使得农业得以恢复发展,从而也使手工业的复兴有了可能。
从河北、河南出土的青瓷来看,河北、河南一带,很有可能成为北朝青瓷的中心产区。
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
早期的白瓷,胎料细白,显然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而且器表普遍泛青。
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
所以白瓷的发明,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黑瓷的产地源于南方,东晋之后,北方开始了黑瓷的烧造。
河北平山县北齐崔昂墓出土的一件黑釉四系缸,标志着北齐时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黑瓷。
1975年在河北赞皇县东魏李希宗墓里,曾发现了一块黑釉瓷片,器型虽无法了解,但釉色漆黑光亮,瓷胎也坚硬细薄,制作也规整。
这块黑瓷片,比崔昂墓出土的黑瓷缸要早十二年,可以推知东魏时期北朝已有黑瓷了。
青瓷、白瓷、黑瓷的出现,标志着北方制瓷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唐宋北方名窑的普遍出现,奠定了基础。
隋以北朝为基础统一全国,隋初的文化面貌也带有较浓重的北朝色彩。
随着南北的政治统一,也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合流和交融,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新时期体现在制瓷工艺上有二个方面:第一,在隋以前,烧瓷的窑场都主要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上游的今四川境内,北方没有发现值得重视的窑场。
但入隋以后,改变了这个面貌,瓷业在大河南北发展起来。
全国已发现的隋代瓷窑有河北磁县贾壁村窑、河南安窑、巩县窑、安徽淮南窑、湖南湘阴窑、四川邓崃窑等六处,就有四处在大河南北。
这是未来唐宋瓷业大发展的先导。
第二,青瓷虽说仍然是隋代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河南、陕西、安徽出土的白瓷来看,与北朝相比,有较大的进步。
胎质更白,釉面光润,胎釉均无泛青、闪黄的现象。
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
目前已发现的有河北临城邢窑、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萧窑等都烧白瓷。
其中邢窑白瓷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
因此,人们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
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与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虽是事实。
但实际上,北方诸窑也兼烧青瓷、黄瓷、黑瓷、花瓷,也有专烧黑瓷与花瓷的瓷窑。
北方诸窑中,很多瓷窑烧瓷的历史较短,没有陈规可以墨守,因而敢于作各种尝试和探索。
釉色不厌弃青、白、黄、黑、绿、花,制胎可以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
这代表了一种新的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
在南方的唐墓也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白瓷,只是没有发现白瓷窑址,但这是一个白瓷向倾向于保守的青瓷进行冲击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