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dc0eba8d6bd97f192279e99b.png)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7年9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加快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以下简称村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利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部令第72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规〔2017〕2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导则。
一、总则(一)适用范围本导则制定的村规划编制任务、程序、内容、方法及成果要求,适用于指导全国范围内开展村规划编制工作。
(二)规划定位村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乡级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属于详细型和实施型规划。
村规划以乡级规划为依据,在村域空间内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三)规划任务根据村域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村民意愿,综合研究确定土地利用目标,统筹安排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等各项用地,制定实施计划。
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推进土地整治、风貌指引、建筑设计等任务。
1.统筹安排农村各类土地利用,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2.确定村庄建设用地布局和规模,加强村庄建设的引导和管控;3.落实乡级规划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与地块,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4.确定生态用地布局和规模,加强生态用地保护;5.保障农村公益性设施、基础设施合理用地需求。
(四)范围期限编制村规划应结合地方实际,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对一个村或数个村编制。
编制范围为村域全部土地。
规划期限应与乡级规划的主要节点保持一致。
(五)编制原则统筹兼顾。
落实乡级规划要求,统筹考虑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等相关规划在土地利用上的需求,结合村域特色,合理安排各业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
保护优先。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6c32f9f121dd36a32d828a.png)
村庄编制规划的要点一、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一)多规合一按照“多规合一”的总要求,村庄规划编制要做到规划工作底图、技术标准、规划范围、规划指标、规划目标期限、规划数据建库等方面统一。
(二)突出村庄特色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以全域规划的理念,以多样化为美,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防止“千村一面”。
(三)坚持保护建设并重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好建设开发的生态底线,为生产、生活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防止调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四)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坚持“听民声、汇民智、重民意”的工作理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诉求,组织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参与集体决策,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
图片来源于网络二、村庄规划编制流程从现有的村庄规划编制来看,村庄规划编制大致需要以下七步程序:工作准备、现状调研及分析评价、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编制、村民意见征询、规划论证审查、规划上报。
(一)村庄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召开规划动员会等)、技术准备(选定规划编制技术协作单位、确定规划编制技术方案、工作方法与技术培训等)与经费准备(编制经费预算报告、申请经费等)(二)村庄规划基础调查及分析评价1、资料收集制定村庄基础资料调查表,向县乡镇相关部门及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收集材料,充分掌握村域范围内自然资源状况、地质灾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资料。
2、入户调研深入开展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充分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
3、村庄发展现状分析分析总结村庄特点,资源利用状况、用户需求、现存问题等。
(三)村庄规划发展目标确定主要包括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965c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0.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个良好的村庄规划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村环境,提升整个村庄的形象和品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土地利用规划1. 合理划定功能区域: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将土地分为居住区、农田、工业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
2. 合理规划农田:根据农田的土壤质量、水资源等情况,合理划定农田的用途,确保农田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3. 合理规划居住区:根据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规划居住区的布局,确保居民的居住环境舒适、便利。
二、交通规划1. 道路规划:根据村庄的地理条件和交通需求,规划道路的走向和宽度,确保道路的通畅和安全。
2. 公共交通规划:根据居民的出行需求,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三、公共设施规划1. 学校规划:根据居民的教育需求,规划学校的位置和规模,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2. 医疗设施规划:根据居民的医疗需求,规划医院和诊所的位置和规模,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3. 文化设施规划:规划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位置和规模,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娱乐场所。
四、环境保护规划1. 水资源保护:规划水源地的保护区域,禁止污染和乱采乱挖行为,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生态保护:规划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
3. 垃圾处理:规划垃圾处理设施的位置和规模,建立科学的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减少环境污染。
五、经济发展规划1. 产业布局规划: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规划产业布局,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2. 农村旅游规划:根据村庄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规划旅游线路和景点,吸引游客,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六、社区参与和民主决策1. 社区参与:鼓励居民参与村庄规划的讨论和决策过程,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1c76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e.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的发展进行有序、科学的规划,以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一、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是村庄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所必需的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讯等。
在村庄规划中,需要考虑以下要点:1. 道路规划:合理规划道路布局,确保交通畅通,方便居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2. 供水规划:确保村庄供水充足、水质安全,并规划供水管网,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
3. 供电规划:规划供电设施,确保村庄的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4. 排水规划:规划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和污水处理,防止水患和环境污染。
5. 通讯规划:规划通讯网络,包括电话、互联网等,提高村庄与外界的联系和信息交流。
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村庄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以满足村庄的发展需求。
以下是土地利用规划的要点:1. 住宅区规划:合理规划住宅区的位置和规模,确保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2. 商业区规划:规划商业区的位置和规模,提供商业服务和就业机会,促进村庄经济发展。
3. 农田规划:合理规划农田的利用方式,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4. 公共设施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的位置和规模,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提供教育、医疗和休闲服务。
5. 生态保护规划: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合理规划绿地和保护区,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是村庄规划的重要内容,以下是环境保护规划的要点:1. 水资源保护:规划水源保护区和水体污染治理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大气环境保护:制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居民健康。
3. 垃圾处理规划:规划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收集、分类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4. 生态保护规划:保护生态系统,规划绿地和植被覆盖,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5. 噪音控制规划:规划噪音源的位置和控制措施,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18d3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a.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一个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可以有效解决村庄面临的问题,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功能,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下面将从村庄规划的背景、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涌入,农村人口减少,村庄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一些村庄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条件差等问题。
因此,进行村庄规划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手段。
二、目标1. 保护和利用村庄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提升村庄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价值。
2. 合理规划村庄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辟。
3. 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4. 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5. 增强村庄的社会功能,建设和谐、宜居的社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村庄的长远发展,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2. 综合协调原则: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村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实现各项规划目标的协调统一。
3. 公众参预原则:重视村庄居民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广泛的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使居民参预到规划过程中,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公众的满意度。
4. 灵便适应原则:村庄规划要根据不同村庄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灵便多样的规划方式,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四、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村庄的土地利用结构,划定农田、居住区、公共设施、工业区等用地范围,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村庄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
3. 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村庄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4. 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村庄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7453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d.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一、引言村庄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造风格、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旨在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造风格和公共设施等方面。
二、空间布局1. 村庄的整体规划应该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辟和破坏。
2. 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口规模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村庄规模和布局形式,并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农田区、工业区等。
3. 在村庄规划中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三、土地利用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土地的质量和适宜性,合理规划农田、林地、水域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
2. 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合理划定农田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严禁非法占用农田和破坏生态环境。
3. 鼓励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合理规划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用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建造风格1. 村庄建造风格应该与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盲目摹仿城市建造风格,保持农村的独特魅力和传统特色。
2. 注重建造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合理规划房屋的布局和户型设计,满足农民的居住需求。
3. 提倡绿色建造和节能建造,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五、公共设施1. 合理规划村庄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店、公园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
3. 加强农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
六、总结村庄规划是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建造风格和公共设施的规划,以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c397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0.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的土地利用、建设布局、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以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是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布局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方面。
1. 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该规划应考虑村庄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
例如,将适宜农业发展的区域划定为农田,将适宜居住的区域划定为住宅用地,将适宜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划定为商业用地等。
2. 建设布局规划建设布局规划是指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途,合理安排村庄的建设布局。
该规划应考虑村庄的交通便利性、居民生活便利性等因素,确保村庄的建设布局合理有序。
例如,将住宅区布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将商业区布置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将公共设施布置在方便居民使用的地方等。
3. 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规划是指对村庄的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和布局。
公共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该规划应考虑村庄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合理确定公共设施的类型、数量和布局。
例如,根据居民的需求确定学校和医院的建设规模,根据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宽度和布局等。
4. 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是指对村庄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的规划。
该规划应考虑村庄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目标。
例如,制定控制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措施,保护水源地、森林和湿地等自然资源,提高村庄的生态环境质量。
5. 社区参预和可持续发展村庄规划的重要原则是社区参预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参预是指村庄居民在规划过程中的参预和决策,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规划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以保证村庄的长期发展和居民的福祉。
例如,通过社区会议、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居民的需求纳入规划过程中,同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a5ff1bcfc789eb172dc8d2.png)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湖北仙桃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布署,为有效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高村庄生产水平、加快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特制定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一、指导思想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二十字方针;发挥国土资源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规划原则(一)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的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
(二)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居民点布局,保持传统村庄建设风格;尊重农耕习惯和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节约用地,贯彻落实土地管理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
(四)公众参与。
发挥民主,公众参与,充分体现当地群众愿望。
(五)便于操作,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将规划工作做实做细,更好地指导实施。
(六)分步实施,分年度有计划实施规划,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三、规划依据(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村镇建设规划;(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五)、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四、编制程序及相关要求(一)规划期限及范围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15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一致。
规划期限内,重点作好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以行政村为单位。
(二)编制程序1、准备工作2、调查研究3、确定规划目标4、编制供选方案5、规划协调6、确定规划方案7、上报审批(三)编制单位和人员要求1、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应在县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编制。
2、承担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单位和人员,应符合国家有关土地规划机构资质和人员资格认定的规定。
五、规划步骤与方法(一)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1)县(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县(市)主要领导及有关负责人参加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建规划队伍,确定工作方案,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审查规划方案,筹措编制经费等。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ae8f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2.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一、引言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以提升村庄的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等为目标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内容和实施步骤等。
二、规划目标1. 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村庄的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提高村庄的发展潜力,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规划村庄的住房、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 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合理规划村庄的绿地、水域、山林等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保留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乡村文化。
三、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村庄规划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适度规模原则: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规划范围和规模,避免过度扩张或者过度密集。
3. 人文关心原则:注重人文关心,尊重村民的意愿和需求,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实现村庄规划与居民的共赢。
4.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村庄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四、规划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村庄的发展需求,合理划定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农业区等,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2. 交通规划:规划村庄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交通枢纽等,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促进村庄的交通流动和经济发展。
3. 公共设施规划:规划村庄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4. 生态环境规划:保护和修复村庄的自然环境,包括绿地、水域、山林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
5.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保护和修复村庄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造、文物保护区等,传承乡村文化,提升村庄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五、实施步骤1. 调研和分析:对村庄的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了解村庄的发展需求和问题。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c7fa24b6d0d233d4b14e69a8.png)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7年9月目录一、总则 (1)(一)适用范围 (1)(二)规划定位 (1)(三)规划任务 (1)(四)范围期限 (2)(五)编制原则 (2)(六)规划依据 (2)(七)编制主体 (4)(八)工作要求 (4)二、工作程序 (4)三、主要内容 (7)(一)基础研究 (7)(二)目标任务 (7)(三)规模控制与布局安排 (7)(四)建设空间安排 (8)(五)农业空间安排 (11)(六)生态空间安排 (12)(七)土地整治 (13)(八)村民参与 (14)(九)实施保障 (15)四、成果要求 (15)(一)基本内容 (15)(二)可选内容 (15)五、附录 (15)附录一规划图表和管制规则 (17)附录二资料收集 (18)附录三补充调查 (21)附录四用地分类 (22)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加快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以下简称村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利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部令第72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规〔2017〕2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导则。
一、总则(一)适用范围本导则制定的村规划编制任务、程序、内容、方法及成果要求,适用于指导全国范围内开展村规划编制工作。
(二)规划定位村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乡级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属于详细型和实施型规划。
村规划以乡级规划为依据,在村域空间内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三)规划任务根据村域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村民意愿,综合研究确定土地利用目标,统筹安排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等各项用地,制定实施计划。
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推进土地整治、风貌指引、建筑设计等任务。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c8f97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d.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进行合理布局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规划,可以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一、总体规划1. 定位和目标:明确村庄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例如发展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
2.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村庄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村庄的正常运行。
3. 土地利用规划:确定村庄的用地范围和用途,合理规划农田、居住区、公共设施等区域。
二、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修复:对村庄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保持生态平衡。
2. 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水库、水井等水源设施,确保农民的用水需求。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恢复当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农业发展1. 农田规划:合理规划农田的种植结构和面积,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农业设施建设:建设农业设施,如温室大棚、农机库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农产品加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居住环境改善1. 住房建设: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
2. 垃圾处理: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保持村庄的环境卫生。
3. 公共设施建设:建设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
五、乡村旅游开发1. 旅游资源开发:挖掘和开发村庄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景点。
2. 旅游设施建设:建设旅游设施,如酒店、休闲农庄等,提供便利的服务。
3. 乡村旅游宣传: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吸引游客,促进村庄经济的发展。
六、社区参与1. 居民参与: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和建设,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2. 社区活动: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增进邻里关系,提高社区的凝聚力。
3. 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居民发布村庄规划的相关信息。
以上是村庄规划的一些要点,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可以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51790159eef8c75fbfb355.png)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一六年八月1 总则1.0.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山东实际,制定本要点。
1.0.2 适用范围本要点用于指导本省行政区域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的编制。
1.0.3 编制主体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编制。
1.0.4 编制原则编制村庄规划,应遵循需求导向、解决基本,村民主体、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文化传承、绿色发展,便于普及、易于实施的原则,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
1.0.5 规划期限和审批村庄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3―5年。
村庄规划方案完成后,须向村民公示,并由县级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
村庄规划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1.0.6 解释权本要点由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 基础调研2.1调查阶段在村庄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应进行不同深度的现状调查,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踏勘、村民访谈等方法,充分掌握村域范围内自然资源、历史人文、产业发展、村庄用地、各类设施及发展诉求等资料,具体分为调查准备、初步调查、深入调查和补充调查四个阶段。
1 调查准备。
在现状调查之前,应收集村庄1:500地形图、基本情况说明、相关规划等基础资料,初步确定调查的方向并设计好调查问卷。
2 初步调查。
进行现场踏勘和村民访谈。
现场踏勘着重调查村庄产业发展、用地类型、建筑状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灾害发生情况等内容。
村民访谈应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了解有关情况和发展诉求。
3 深入调查。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重点问题和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调查。
4 补充调查。
在规划初步成果征求意见后,结合相关意见及建议进行补充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多次补充调研。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2eb6d1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f.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进行综合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建筑布局、交通道路、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工作。
一个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
以下是村庄规划的要点: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村庄规划的基础,它确定了土地的用途和分配。
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考虑农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结合部等因素。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田资源,平衡城乡发展。
2. 建筑布局规划建筑布局规划是指对村庄内的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
在制定建筑布局规划时,需要考虑村庄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合理的建筑布局规划可以提高村庄的美观度,方便居民生活,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
3. 交通道路规划交通道路规划是指对村庄内的交通道路进行规划和设计。
在制定交通道路规划时,需要考虑村庄的交通流量、交通安全、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合理的交通道路规划可以提高交通效率,方便居民出行,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
4. 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规划是指对村庄内的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和布局。
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店、娱乐设施等。
在制定公共设施规划时,需要考虑居民的需求、设施的分布均衡等因素。
合理的公共设施规划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服务的发展。
5. 生态环境保护村庄规划还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点。
保护村庄周边的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是村庄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制定村庄规划时,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筑布局规划、交通道路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
合理的村庄规划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制定村庄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效率、建筑布局的美观度、交通便利性、公共设施的分布均衡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因素,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093d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3.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引言概述: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交通设施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村庄规划的要点。
正文内容:1. 村庄规划的整体布局1.1 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划分农田、居住区、公共设施区等功能区,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 考虑地形地势、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
- 考虑村庄的发展需求,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扩展和发展。
1.2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村庄的主干道和支路,确保交通畅通,方便居民出行。
- 考虑村庄的发展趋势,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和数量,以适应未来的交通需求。
- 考虑到村庄的环境保护和景观美化,规划绿化带和步行街,提供舒适的行人环境。
1.3 建筑风格规划- 根据村庄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确定建筑风格的主题和风格。
- 确定建筑的高度和体量,保持村庄的整体和谐和统一性。
- 引入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品质,增加村庄的美观度。
2. 村庄公共设施的规划2.1 教育设施规划- 规划学校的布局和建筑风格,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 确定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的位置,方便居民的教育需求。
- 考虑到学校的发展需求,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
2.2 医疗设施规划- 规划医院、诊所的位置和规模,方便居民就医。
- 考虑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考虑到医疗设施的扩展需求,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
2.3 文化设施规划- 规划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的位置和建筑风格,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 考虑到文化设施的多样性和功能性,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 考虑到文化设施的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
3. 村庄生态环境的规划3.1 绿化规划- 规划公园、绿地和植被带,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 考虑到植物的适应性和景观效果,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布局方式。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a950c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5.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位和目标:确定村庄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包括村庄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空间布局等。
根据村庄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和发展潜力,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2.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村庄的空间布局,包括村庄的用地分区、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
根据村庄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合理划分用地,保护农田和自然景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建造设计:规划村庄的建造设计要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同时结合现代化的建造技术和理念,打造具有特色的建造群。
建造设计要注重人文环境,创造宜居的生活空间。
4. 生态环境保护:村庄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规划村庄的绿地和水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5. 社区设施建设:规划村庄的社区设施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
合理规划社区设施的布局和配套,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
6. 交通规划:合理规划村庄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规划村庄的道路布局和交通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
7. 经济发展:规划村庄的经济发展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根据村庄的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适宜的产业,提高村庄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8. 社会管理:规划村庄的社会管理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法治建设。
建立健全的村级组织和社区自治机制,加强村民的参预和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和公正性。
9. 文化传承:规划村庄要注重传承和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通过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传承和宏扬当地的传统文化,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10. 资金筹措:规划村庄要注重资金筹措和项目实施。
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引入、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推动规划的实施,提高村庄的整体发展水平。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f4bf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6.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进行整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建造布局、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规划,旨在提高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村庄规划的要点: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村庄的自然条件、人口规模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定农田、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公共设施等用地范围,并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率。
2. 建造布局规划:根据村庄的地形地貌和文化传统,确定建造布局,包括道路、街巷、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的规划,以及住宅、商业建造、农业设施等建造物的布局。
3. 交通设施规划:根据村庄的交通需求,规划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交通信号、停车场等,确保村庄内部交通畅通,与外部交通网络连接良好。
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根据村庄的人口规模和需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邮局、图书馆、体育场馆等,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5. 环境保护规划: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规划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源保护、土壤保护、生态修复等,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6. 经济发展规划: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规划经济发展方向,包括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 文化传承规划:考虑到村庄的历史文化传统,规划文化传承措施,包括保护历史建造、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传承和宏扬村庄的文化遗产。
8. 社区参预规划:重视村民的参预和意见反馈,通过开展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征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方案能够真正反映村民的需求和意愿。
9. 长期监测与评估:规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造布局规划、交通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文化传承规划、社区参预规划以及长期监测与评估。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68db7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e.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村庄规划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下面将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自然环境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土地资源和环境条件,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包括农田、林地、水域等。
2. 生态保护:保护村庄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水源、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绿化景观规划:通过合理的绿化布局和景观设计,增加村庄的绿色空间,提升村庄的生态美观度。
二、社会经济1. 产业发展规划: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元化发展,提升村庄经济实力。
2.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规划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提高村庄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品质。
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文化传承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护村庄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造、传统手工艺等,传承和宏扬村庄的文化传统。
2.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对具有传统特色的村落进行保护和整治,保留其独特的建造风格和生活方式。
3. 文化活动规划:规划村庄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艺术展览等,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四、居民生活1. 居住环境规划:规划村庄的居住区域,合理布局住宅、公共空间和绿化景观,提供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2. 社区设施规划:规划社区设施,如商业中心、休闲娱乐场所等,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3. 社会保障规划:规划社会保障设施,如养老院、托幼机构等,满足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
五、可持续发展1. 资源利用规划:合理规划村庄的资源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2. 生态农业规划: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1914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3.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建造布局、交通道路、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安排和设计。
良好的村庄规划能够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土地利用规划1. 合理划定村庄的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农田区、工业区、商业区等,确保各区域的用地合理利用。
2. 考虑到村庄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农田、山林、水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 考虑到村庄的人口增长和发展需求,预留适当的土地供未来发展使用。
二、建造布局规划1. 确定合理的建造密度和高度,避免过度拥挤和过度开辟,保持村庄的宜居性。
2. 设计合理的建造布局,使得各个建造物之间有合适的距离和通道,保证通风、采光和安全。
3. 考虑到村庄的历史文化和风貌特点,保护和恢复传统建造风格,提升村庄的文化价值。
三、交通道路规划1. 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主干道、支路、步行道等,方便居民的出行和交通运输。
2. 考虑到村庄的交通流量和道路安全,设计合适的道路宽度、交通标识和交通设施。
3. 鼓励非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如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辆的依赖,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四、公共设施规划1. 规划合理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店、公园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2. 考虑到村庄的人口分布和需求,确定公共设施的数量、位置和规模。
3. 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供水、供电、通讯等,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五、环境保护规划1. 保护和恢复村庄的自然环境,如水体、植被、土壤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 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如建立生态保护区、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
3. 提倡可持续发展,推广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六、社区参预规划1. 鼓励居民参预村庄规划的决策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2. 加强村庄自治组织和社区管理,促进居民的共同参预和共同管理。
关于村规划编制的几点技术要求
![关于村规划编制的几点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564513c6bd97f192279e991.png)
宜过多。
3 关于村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与制图
(2)位于村域空间功能布局图中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
现状农村居民点要逐步退出,实施复垦;
3 关于村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与制图
( 3 )新增农村居民点要规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高压
走廊等;
3 关于村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与制图
(5)土地利用规划形成图件包括;
宅基地:
用于农户居住的房屋,还包括部分混居用地:如农家乐、 小卖部、民宿等。
2 关于村规划用地分类
经营性建设用地:
用于商业服务、工业生产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用于物 资储备和中转的场所及其相应附属设施。
2 关于村规划用地分类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公共管理、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宗教、 文物古迹等设施用地以及农机站等农业生产服务设施用地; (2)公共场地,用于村民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用地,包括 小广场等。
关于村规划编制的几点技术要求
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内容
1
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内容
规模依据: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
编制内容(三个层面):
(1)确定村域范围内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 ( 2 )细化村域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布局,合理配置交通 、供水、供电、通讯、商业、旅游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 ( 3 )部署安排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和重点项
目(有条件的地方)。
关于村规划用地分类
2 关于村规划用地分类
依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村庄规划 用地分类指南》;
大类: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
2 关于村规划用地分类
农村居民点细化:
宅基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经营性建设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湖北仙桃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布署,为有效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高村庄生产水平、加快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特制定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一、指导思想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二十字方针;发挥国土资源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规划原则(一)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的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
(二)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居民点布局,保持传统村庄建设风格;尊重农耕习惯和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节约用地,贯彻落实土地管理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
(四)公众参与。
发挥民主,公众参与,充分体现当地群众愿望。
(五)便于操作,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将规划工作做实做细,更好地指导实施。
(六)分步实施,分年度有计划实施规划,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三、规划依据(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村镇建设规划;(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五)、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四、编制程序及相关要求(一)规划期限及范围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15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一致。
规划期限内,重点作好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以行政村为单位。
(二)编制程序1、准备工作2、调查研究3、确定规划目标4、编制供选方案5、规划协调6、确定规划方案7、上报审批(三)编制单位和人员要求1、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应在县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编制。
2、承担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单位和人员,应符合国家有关土地规划机构资质和人员资格认定的规定。
五、规划步骤与方法(一)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1)县(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县(市)主要领导及有关负责人参加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建规划队伍,确定工作方案,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审查规划方案,筹措编制经费等。
(2)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专班,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
2、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培训,明确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2)准备技术工具,包括外业测绘、面积量算、制图等设备。
(二)调查研究1、收集资料编制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应由县(市)、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提供。
基础资料收集的内容:2、核实与调查(1)对收集的资料,应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可靠性较差的应进行复查核实。
(2)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规划编制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分析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背景。
(2)分析土地资料数量和质量、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及动态变化,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评价土地览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通过分析,明确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4、宒基地现状分析(1)分析宅基地数量和质量、布局以及动态变化,总结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通过分析,明确规划需解决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5、土地需求量预测(1)人口规模预测一般应由计划生育和公安部门提出或参与。
(2)宅基地用地指标的确定。
(3)宅基地用地规模的分析。
(三)确定规划目标1、规划目标的内容(1)规划目标一般包括农村宅基地用地规模、基本农田保护区、旧居民点的改造等内容。
(2)规划目标具体量化指标一般包括:①农村宅基地的用地规模;②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③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数量;④旧居民点的改造数量;⑤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⑥交通、水利设施用地规模;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规模。
2、确定规划目标的依据(1)土地利用总体的要求;(2)本规划区内主要的土地利用问题;(3)规划区内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3)本规划区内土地调查研究和供需状况。
3、土地利用分区(1)居民点用地区:用地引导区、限制区、控制区;(2)基本农田保护区;(3)开发复垦整理区;(4)基础设施建设区。
(四)编制供选方案1、拟定供选方案(1)根据规划目标和土地供需状况,对规划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和布局进行综合平衡,拟定各类用地调整草案。
(2)以经核实和补充调查后的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规划工作底,按照土地用途分区的步骤和方法,编制分区草案,绘制规划图。
(3)根据规划图拟定用地规划图。
(4)一般应根据实施规划的不同途径和措施,按上述步骤编制两个以上规划供选方案。
2、论证供选方案对每个供选方案应从组织、技术、资金投入。
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评价其实施中后可能达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3、提出规划推荐方案根据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价的结论,从规划供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作为规划推荐发,提交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议。
(五)意见反馈以最佳方案提交所在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形成正式规划上报审批。
六、规划的主要内容按照计划要求,村庄建设规划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确定规划范围。
按照镇(乡、农场)域村体系规划确定的村庄性质和规模,划定村庄规划范围,注意与周围农田、山林、水体的衔接。
(二)确定人口及用地规模。
合理确定人口指标,严格控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三)编制村庄详细规划。
针对各村庄不同的地形条件和生产建设情况编制详细规划成果应主要由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和相关数据表格三部分组成:1、规划说明书前言说明编制规划的缘由及主要过程等。
现状部分(1)区位用地范围及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说明规划用地地理位置、用地周边情况及行政区划、规划用地四至关系,土地利用现状统计到二级地类。
(2)现状基本情况①自然条件说明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②资源状况说明现状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人文资源。
③人口状况说明规划用地所涉及的行政自然村庄、人口分布、居住密度等情况。
④社会经济发状况说明规划村庄社会经济发展交通部,如人均收入、经济来源、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等。
⑤村庄建设用地情况:说明村庄的用地结构及各类用地布局状况。
建筑情况:说明村庄的建筑物数量、质量状况,对建筑物的功能、用途、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风格及特色进行汇总与评价。
景观和形态:说明现状村庄空间景观状况。
公共配套设施:说明现状卫生所、文化站、小学等公共配套设施分布情况、数量及规模。
(四)现状基础设施状况1、道路:说明村庄现状通村公路、村内公路及生产道宽度及总长度。
其中土路、己硬化路、原有石板、碎石路宽度及总长度,多功能活动场(打谷场)现状总面积及己硬化面积等情况,道路通畅情况等。
2、水利设施:说明村庄现状渠道总长度,实际发挥作用总长度及硬化情况;塘堰总数,实际发挥作用数量;机站座数,实际发挥作用数量;水库、水塔、水坝总数,实际发挥作用数量;现状驳岸长度及状况等。
3、环境保护:说明村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类型,对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4、村民发展意愿通过对村民现场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开工,收集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意愿,对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汇总。
5、主要结论分析村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规划思路,确定工作重点。
规划部分(1)规划依据及原则说明包括已审批的上层次规划及专项规划、适用的法规规范和其它相关依据;规划编制所新秀遵循的主要原则。
(2)规划目标明确村庄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确定合理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提出村庄的发展目标。
(3)总体规划分区及布局按照功能分区的要求在现状分析结论的基础上,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明确公共配套设施的类型、级别、数量、规模和分布情况,明确绿化的布局要求,绿化面积、苗木种类等。
①居民点用地区:划定的居民点用地区,明确农村宅基地建设的引导区、控制区、限制区。
②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据上级规划及指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农田保护区③开发复垦整理区:依据国家现行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划定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区。
④基础设施建设区:配套建设道路、水利设施及其它公益设施地区划定基础设施建设区。
(4)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①道路设施:明确道路的布局、道路的等级标准、断面形式,路面材料,房前屋后硬化的位置、面积和材料等内容。
②水利设施:说明灌溉及断面设计、塘堰驳岸硬化方式。
长度、用材及净化方式等内容及要求。
(5)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村庄整体风格与景观环境应与村镇环境和谐统一,与村镇的历史文脉应相联系,符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符合当地村民的审美情趣及和行为心理等。
景观特色主要从单体建筑的处理形式、沿路景观、总体风貌等方面体现。
(6)居民点用地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①总用地面积②总建筑面积③主要建筑总栋数④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⑤公共设施建筑总面积⑥容积率⑦建筑密度⑧绿地率⑨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说明书文字内容可根据村庄情况增减内容)(7)规划土地利用结构2、规划图纸1、区位图标明规划用地范围及在各远程区相关区域中的地理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及交通联系。
2、现状图主要指土地利用现状图3、规划总平面图图上应标明分区及各类用地规划4、道路系统图包括通村道路、村间道路、村内道路的等级标准、断面形式,路面材料5、中心村用地规划图6、水利设施图3、项目与投资统计包括每一项具体项目的内容、工程量和投资金额的统计列表分布示意图。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村镇体系规划规模划分各级村庄规划按其不同层次和规划常住人口数量进行分级。
表1:村庄规模分级(二)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及住宅建筑要求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是指规划范围内单项用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品数量的平均值(根据经验数据,结合国家规范拟定)。
表2:人均单位建设用地指标表(三)村庄设施设计要点(以下面积指标若无特殊说明,均为用地面积指标)1、水利:整理水库、储水塘和沟渠堤岸,完善村庄农田灌溉2、用水:明确饮水水源位置及取水方式,可以利用水库、河流等地表水源与一般引用地表水源。
对于地表水源达不到饮用标准的村庄,应尽量采用地下饮水水源,若地下水质良则宜打深井,公共井为4户共用一口;明确排水体系,排水口宜相对集中,避免参考塘堰造成污染,有条件的村庄应尽量设置生物净化塘;对冼涤塘进行清淤,统一采用毛石硬化驳岸。
3、道路:通中心村道路必须硬化,断面宽4-5米;通村道路及湾间道路可采用油渣、碎石夯实,保证护坡稳定,上铺18CM厚水泥路面,路宽不得低于3米,路面侧应设置排水沟;村内道路可参照村间道路标准进行建设。
4、绿化:通村道路两侧宜种植两行行道树(间距2米),树种以速生乔木或果树为主,如意杨、柳树、桔子树、桃树、柿子树等;村庄内部的小面积荒地均可加以简单绿化,改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