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培训知识

合集下载

职业病培训知识

职业病培训知识

(24)羰基镍中毒;(25)苯中毒;(26)甲苯中毒; (27)二甲苯中毒;(28)正乙烷中毒;(29)汽油中毒; (30)有机氯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1)二氯 乙烷中毒;(32)四氯化碳中毒;(33)氯乙烯中毒; (34)三氯乙烯中毒;(35)氯丙烯中毒;(36)氯丁二 烯中毒;(37)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 苯)中毒;(38)三硝基甲苯中毒;(39)甲醇中毒; (40)酚中毒;(41)五氯酚中毒;(42)甲醛中毒; (43)硫酸二甲酯中毒;(44)丙稀酰胺中毒;(45)有 机磷农药中毒;(46)溴甲烷中毒;(49)拟除虫菊脂类 农药中毒;(50)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与处 理原则》可以诊断的中毒性肝病;(51)根据《职业急性
个人防护用品在预防职业危害的综合措施中,属 于第一级预防部分,当劳动条件尚不能从设备上 改善时,还是主要防护手段。在某些情况下,如 发生中毒事故或设备检修时,合理使用个人防护 用品,可起到重要的防护作用。
个人防护用品有防护服装、防护鞋帽、防护手 套、防护面罩及眼镜,隔音器,呼吸防护器等。
起到隔热和屏蔽作用的有防护服装、口罩、帽、 手套、防护面具、隔音器等。例如,根据接触职 业的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可以分别装备防尘、 防酸碱腐蚀、防高温辐射和防放射性物质粘污的 防护服装等;根据噪声的频谱和强度可装备内耳 或外耳隔音器等,用以减小劳动者直接接触或受 污染的程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
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 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是造成职业病的原因,为便于了
解和操作,卫生部发布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目录》,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10类,并 详细列举了有关行业和工种,是用人单位明确职 业病危害控制内容,劳动者了解哪些工作可能造 成职业病,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开展职业卫生检查 的依据。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

2023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职业病防治基本概念•常见职业病及其防治措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与标准•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目•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病报告•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与培训录01职业病防治基本概念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定义根据致病因素和症状,职业病主要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等。

职业病的分类职业病的定义与分类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具有种类多、病因明确、发病时间长、危害范围广等特点。

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同时也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职业病的特点与危害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建立健全预防和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法规体系,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提高劳动者健康保护意识。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严格追究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提高劳动者健康意识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职业卫生法规和操作规程。

02常见职业病及其防治措施种类包括硅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等。

定义指在生产活动中,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慢性肺部疾病。

防治措施使用防尘口罩、防尘服等个人防护用品;改善生产环境,如安装除尘设备、通风设施等;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尘肺病指在生产、科研活动中,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定义包括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等。

种类严格控制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剂量;使用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护目镜等;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一、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由于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和条件下,长期接触某种物质、病因体或者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所导致的,严重影响工人健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

二、职业病的种类根据职业病的病因分类,职业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物理性职业病:如噪声性聋、眩晕、振动性疾病等。

•化学性职业病:如一氧化碳中毒、铅中毒、汞中毒等。

•生物性职业病:如炭疽病、结核病等。

•放射性职业病:如放射性肺癌等。

•心理性职业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等。

三、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受损:职业病不仅会对工人的生理健康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带来心理上的负担。

2.工作能力下降:职业病会导致工人失去受过的训练和技能,无法胜任原来的工作,从而造成工作能力的下降。

3.经济负担:职业病不仅对患病的工人造成了负担,而且还会对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负担。

四、职业病的防治职业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监测:对可能接触职业病病因体的工人进行健康监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2.工艺改进:改变原有的工艺流程,或者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以减少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

3.个人防护:通过佩戴护具、防护服、口罩等措施,保护工人的身体不受职业病影响。

4.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加强工人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并掌握一些常见的预防技巧。

五、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是指通过对工人进行一系列的职业病防治知识讲解和培训,增强工人的职业病防治意识,使工人能够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防治。

具体的培训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如视频培训、现场讲解等。

在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病的种类和病因;2.职业病的危害和影响;3.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和方法;4.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

六、结语职业病防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工人的健康和企业的生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工人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能力,使职业病的发生率不断降低,为工人的健康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常见职业病知识培训(图文课程案例)

常见职业病知识培训(图文课程案例)
炭尘肺(carbon pneumoconiosis):长期吸入煤,石墨, 碳黑,活性炭等粉尘。
长期治疗,无好转!
5、噪声
噪声: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 噪声作业: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 声音,且8h/d或40h/周噪声暴露A声级≥80dB的作业。 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的内耳损伤,本病起
病缓慢,开始常有暂时性的耳聋、耳鸣,脱离噪声环 境后逐步好转,医学上称为听觉疲劳,这时如不脱离 噪声环境,就会变成耳聋。
3名工人住院8个月,医药费等费用近40万元。
教训: 使用化学品前一定要弄清其化学成分,了解其毒性, 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苯中毒原因
▪作业场所毒物浓度高 ▪长时间工作接触 ▪无职业病防护用品
苯的危害
急性毒性主要是引起头昏、头痛、乏力等神经系统症 状;
慢性毒性主要引起神经衰弱、贫血、白细胞减少、血 小板减少,严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
2、苯
苯系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其中苯的危害最为严重。 常用的“天那水”、“开油水”、“洗网水”、“油墨、 油漆”、“黄胶”等化学品中含有以上成份。
苯与苯系物的概念不同。上述“天那水”、“开油水”、 “油漆”等都为混合物,苯与甲苯、二甲苯等经常同时存 在,但只有苯会导致白细胞下降、白血病、再障,甲苯和 二甲苯是不会的。
疑似职业病中毒女工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住院。 该事件疑为慢性正己烷中毒,相关企业生产线已被查
封。 南方日报,网易,新浪等媒体进行了追踪报道。
教训:
1、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对白电油毒性缺乏认识;
2、毒物浓度不超标也可致慢性中毒(空调环境通风不良, 长时间接触有蓄积作用的毒物);

职业病知识教育培训内容

职业病知识教育培训内容

职业病知识教育培训内容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产生的疾病。

职业病作为一种特殊的病症,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并能够有效防范和治疗职业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职业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1、职业病的种类职业病可以分为尘肺病、噪声性聋、职业性皮肤病、职业中毒、放射性职业病等几类。

其中尘肺病是在工作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疾病,噪声性聋是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引起的耳聋,职业性皮肤病是在接触化学物质或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有害物质引发皮肤病,而职业中毒则是由于接触有毒物质引起的慢性中毒。

2、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的危害是极大的,它既会影响到工作效率,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后果。

职业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的失能和死亡,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和危害。

同时,职业病的治疗费用也很高昂,对患者和家庭经济造成沉重负担。

3、预防职业病的措施为了预防职业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增强职业病防控意识。

工作人员要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充分了解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②合理制定工作环境和工作规范。

公司和企业可以制定和遵守相关的职业病防护规定,减少工作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和环境影响,保护员工的健康。

③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针对不同的工作场所和情况,选择和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噪音耳塞等,对防范职业病尤为重要。

④定期检查和诊断。

企业和机构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病体检,以及在发现职业病疑似病例时及时诊断和治疗,防范疾病的扩散和加重。

总而言之,预防职业病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有效预防和防治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 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06
职业卫生培训要求: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 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劳动者进 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进行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病
YOUR LOGO
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材 料审核,对材料齐全的发给受理通知书;材料不全的,通知当事人 补充。
必要时由第三方对患者进行体检或提取相关现场证据。当事人应当 按照鉴定委员会的要求,予以配合。
如何诊断职业病
3、组织鉴定
参加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专家,由申请鉴定的当事人在职业 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的主持下,从专家库中以随机抽取的 方式确定,当事人也可以委托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抽 取专家,组成职业病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通过审阅鉴 定资料,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
职业病类目
2 职业性皮肤病,9种。
5 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
8 职业性传染病,5种。
3 职业性眼病,3种。
6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9 职业性肿瘤,11种。
4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7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10 其他职业病,3种。
职业病
YOUR LOGO
第二部分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 治的主要责任
4 如何诊断职业病及 职业病病人待遇
职业病
YOUR LOGO
第一部分 什么是职业病
为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汉》,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 主体责任,保障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我国将每年4月的最后
一周到5月1日定为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职业病知识教育培训内容

职业病知识教育培训内容

职业病知识教育培训内容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长期暴露于一定的有害物质或工作环境因素中,导致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损害或疾病。

职业病对于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对于职业病知识的教育培训非常重要。

一、职业病的种类和危害职业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尘肺、放射性疾病、中毒、噪声聋、腰椎病等多种疾病。

各种职业病的危害也不同。

例如,尘肺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放射性疾病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中毒则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各个器官。

噪声聋则会损害人的听力,腰椎病则会导致腰部疼痛和行动受限。

二、常见职业病因素及防范措施职业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其中,最常见的职业病因素包括尘、毒、噪声、振动和放射线等。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例如,对于尘肺疾病,可以通过佩戴口罩、加强通风等方式来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尘埃浓度;而对于噪声聋,则可以通过佩戴耳塞或耳罩等方式来减少噪声对人体的伤害。

三、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职业病的诊断需要通过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来确定。

一旦发现患有职业病,应该尽早进行治疗。

职业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多种方式。

同时,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以帮助其度过治疗期间的心理障碍和困难。

四、个人应该如何预防职业病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职业病的预防。

首先,应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存在职业病的危险,了解有关的防范措施;其次,应该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最后,应该定期进行职业病筛查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职业病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于每一位工作者和雇主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加强职业病知识教育和培训,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职业病,保障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一、职业病的定义及种类《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目前,我国已公布的职业病共有九大类九十九种,包括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以及其他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涉及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涵盖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则指某些致病性微生物。

三、职业禁忌的概念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其生理或病理状态使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或可能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甚至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三种:1. 呼吸道: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如气体、液体和气溶胶(粉尘、烟、雾)等。

2. 皮肤: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透过完整皮肤进入人体,当皮肤有病损时,毒物吸收量会大大增加。

3. 消化道:虽然一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易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但在发生意外或不注意个人卫生时,可能通过污染的手、衣物、食品等进入体内。

五、预防职业病的措施预防职业病中毒的措施包括:1. 革新技术改造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减少工作场所接触毒物的机会。

2. 通风排毒:通过通风将逸散的毒物排出,减少工作场所毒物浓度。

3. 个人防护:穿戴工作服或防护服,佩带个人防护用品,保护个人免受毒物侵害。

4. 增强体质:开展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

5. 安全卫生管理:确保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防止毒物泄漏和逸散。

6. 环境监测、生物材料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损害。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三篇)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三篇)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3.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4.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耿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害的特殊生理或病态状态二、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xx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

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

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xx亿元。

5.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6.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

2023-11-04•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常见职业病及其防治方法•职业病防治案例分析目•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环节录01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个病种,包括尘肺病、放射性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等。

职业病分类职业病的定义与分类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具有病因明确、在特定环境下发生、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可预防和控制的特征。

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影响其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伤残和死亡。

职业病的特点与危害职业病防治是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重要措施,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

保护劳动者权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遵守法律法规实施职业病防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安全和卫生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形象。

企业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是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表现,也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03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020102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地方职业病防治法规与政策地方性职业病防治法规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规范职业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规范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与义务职业病防治规划与实施方案职业健康检查与诊断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03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评估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的影响程度。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改善作业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等。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
职业病特点
具有群体性、可预防性和可控制 性,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需要 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
职业病的分类
尘肺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长期吸入粉尘所致的肺部疾病,如煤 工尘肺、矽肺等。
因长时间接触噪音、振动、高温等物 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
职业中毒
因接触有毒物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职业病的危害
01
02
03
影响身体健康
职业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 造成严重损害,影响正常 生活和工作。
增加家庭负担
患有职业病的患者需要更 多的医疗和护理,增加了 家庭的经济和精力负担。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大量职业病患者无法正常 工作,导致劳动力损失,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02 常见职业病及其成因
尘肺病
总结词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个体防护措施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需要,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 防尘口罩、防毒面具、耳塞等。
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规定
制定个体防护用品使用规定,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 用品。
健康监护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监 护档案。
04 职业病诊断与治疗
THANKS
成功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大型制造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 艺和加强通风设施,有效降低了 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显
著减少了职业病的发生率。
案例二
某医疗机构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 业安全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有 效预防了医护人员因接触感染性
病原体而引发的职业病。
案例三
某建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低 尘低毒材料,定期对施工现场进 行空气质量检测,有效保障了施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在我们日常工作中,职业病防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哎,职业病离我远着呢。

其实不然,潜伏在我们周围,随时可能袭来。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件事,看看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一、认识职业病1.1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导致的疾病。

你想想,长时间对着电脑,颈椎、肩膀疼得像要命,这就是典型的职业病之一。

再比如,化学工人接触有害物质,时间长了,身体肯定会出问题。

别小看这些症状,时间一长,真会让你后悔莫及。

1.2 职业病的种类常见的职业病有很多,像尘肺、噪声性耳聋、职业性皮肤病等等。

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发作”方式。

有的症状可能一开始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别以为“我还年轻”,职业病可不分年龄。

二、预防职业病的方法2.1 环境改善要说预防,环境的改善是关键。

空气流通、适当的光线、干净的工作区,都是很重要的。

想象一下,空气清新,心情都变好了,工作效率自然提升。

公司应该定期检查工作环境,确保安全。

2.2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设备也不能少。

比如说,化学品工作时一定要戴好口罩、手套。

别觉得麻烦,这可是保命的措施。

还有,注意休息,眼睛和身体都需要放松。

2.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个好习惯。

通过检查,能早早发现问题,避免病情恶化。

医生的建议可不能忽视,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三、职场文化的影响3.1 建立安全文化企业文化很重要,建立安全文化,从上到下都要重视职业病防治。

领导要以身作则,员工才能自觉行动。

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3.2 培训与宣传培训是让员工了解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好机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像海报、讲座,让大家耳熟能详。

知识就是力量,掌握了预防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四、总结职业病防治,事关每一个人。

无论你是哪个行业,都要提高警惕。

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定期体检。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一、职业病的定义和分类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较为复杂,常见的职业病包括:1、尘肺病: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导致肺部纤维化的疾病,如矽肺、煤工尘肺等。

2、职业中毒:在工作中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3、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例如高温作业导致的中暑、噪声聋等。

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引发的疾病。

5、职业性皮肤病:因接触化学、物理等因素导致的皮肤疾病。

6、职业性眼病:如电光性眼炎等。

二、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还可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同时,职业病也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从劳动者个人角度来看,职业病可能导致身体残疾、慢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例如,尘肺病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职业中毒可能损害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对于企业而言,职业病的发生会增加医疗费用、赔偿费用等成本,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职业病的致病因素1、生产性粉尘在许多行业,如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冶金、化工等,劳动者会接触到大量的生产性粉尘。

长期吸入这些粉尘会导致肺部疾病。

2、化学毒物化工、印染、制药等行业中,劳动者可能接触到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如苯、甲醛、铅、汞等。

这些化学毒物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对身体造成损害。

3、物理因素高温、高湿、噪声、振动、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也是导致职业病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中暑,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中会导致听力下降。

4、生物因素在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行业,劳动者可能接触到病原体、寄生虫等生物因素,引发感染性疾病。

四、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工程防护企业应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培训培训目的: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的培训学习,让大家对职业病、职业危害有所认识、有所了解,一边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的发生,更好的保护我们自身的健康和相关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从2002年5月1日起实行。

其中共包括七章,共计79条。

2、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八条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九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应当认真执行本法,支持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第十一条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职业病一、职业病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要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中所规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职业病分类按照2002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分为10类115种病种,包括:1.尘肺13种。

(有矽肺、煤工尘肺等);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

(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有中暑、减压病等);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

(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7.职业性眼病3种。

(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8.职业性耳鼻喉口疾病。

(有噪声聋、铬鼻病);9.职业性肿瘤8种。

(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10.其他职业病。

(有化学灼伤、金属烟热等)。

对职业病的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三、职业病特点中国职业病呈现五大特点,分别是:1、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2、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5、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四、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第二,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

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第三,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 %,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

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第四,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 亿元。

第五,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第六,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第七,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一,防治检测不到位。

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7 0 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 %。

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第二,企业不重视。

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

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第三,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

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第四,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第五,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第六,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第七,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

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第八,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第九,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三)、职业病防治措施与对策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第一,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

包括: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第二,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第三,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

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第四,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第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第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体系。

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第七,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第八、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第九,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职业病是一种人为的疾病,它的发生率与患病率的高低直接反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水平。

四、有关术语和定义1. 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3.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