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免税的完整会计分录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出口企业免抵退的详细帐务处理

出口企业免抵退的详细帐务处理

出口企业免抵退的详细帐务处理作者:wang007 更新时间:2009-07-2319:59:00“免、抵、退”税主要会计科目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对其岀口货物退(免)税的会计核算,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増值税”和“应收出口退税”会计科目。

一、“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増值税”科目的核算内容出口企业(仅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同)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反映岀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和实际支付已缴纳的増值税等;贷方发生额,反映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缴纳的増值税额、出口货物退税、转出已支付或应分担的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増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増值税。

出口企业在“应交増值税”明细帐中,应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金”、“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

1、“进项税额”专栏,记录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

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已交税金”专栏,核算出口企业当月上缴本月的増值税额。

3、“减免税金”专栏,反映出口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税额。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反映出口企业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5、“转出未交増值税”专栏,核算出口企业月终转出应交未交的増值税。

上述1-5个专栏应在“应交増值税”明细帐的借方核算。

6、“销项税额”专栏,记录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増值税额。

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増值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7、“出口退税”专栏,记录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在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所免抵的税款以及应收的出口退税款。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对出口商品实行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即对出口商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已经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按照国家规定的退税率予以退还。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是企业在进行出口退税操作时,需要按照会计准则进行的会计处理。

以下是出口退税会计分录的一般流程:
1. 出口销售收入的确认
当企业完成出口销售时,需要确认出口销售收入。

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计算应退税额
根据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和出口销售额,计算出应退税额。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 收到出口退税款
当企业实际收到出口退税款项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款
4. 出口商品成本的结转
在出口商品销售后,需要将出口商品的成本从库存商品科目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5. 出口商品的税金转出
出口商品在销售时,需要将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6. 期末结转
在会计期末,需要将应交税费科目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中。

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以上是出口退税会计分录的基本流程,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企业还需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及时申报出口退税,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顺利实施。

【老会计经验】外贸企业出口退回消费税的会计处理

【老会计经验】外贸企业出口退回消费税的会计处理

【老会计经验】外贸企业出口退回消费税的会计处理免征消费税的出口应税消费品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1.生产企业直接出口应税消费品或通过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按规定直接予以免税的,可不计算应缴消费税。

2.通过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时,如按规定实行先税后退方法的,按下列方法进行会计处理:(1)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应在计算消费税时,按应缴消费税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

实际缴纳消费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应税消费品出口收到外贸企业退回的税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发生退关、退货而补缴已退的消费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外贸企业将应税消费品出口后,收到税务部门退回生产企业缴纳的消费税,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将此项税金退还生产企业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发生退关、退货而补缴已退的消费税,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生产企业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收到生产企业退还的税款,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2)企业将应税消费品销售给外贸企业,由外贸企业自营出口的,其缴纳的消费税应按本规定第二条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自营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外贸企业,应在应税消费品报关出口后申请出口退税时,借记应收出口退税科目,贷记商品销售成本科目。

实际收到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回的税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出口退税科目。

发生退关或退货而补缴已退的消费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是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绝不可能一朝一夕的事情;财务会计是一种各个领域融会贯通的工作,所以建议要全面地补充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不仅局限于本职工作;坚持一天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案例一某工业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营内销和外销,征税率16%,出口退税率为13%,2019年2月上期期末留抵税额20万,国内采购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100万元,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16万元;内销货物不含税价80万元,外销货物销售额120万元(不考虑汇兑损益)。

计算应退税额。

解析: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五条规定,增值税免抵退税计算为: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3、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4、当期应纳税额<0时,且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5、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6、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计算过程: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16%-13%)=3.6(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 36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60002、当期应纳税额=12.8-(16 -3.6)-20=-19.6(万元)3、当期免抵退税额=120×13%=15.6(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9.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15.6万元4、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15.6(万元)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156000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60005、当期免抵税额=06、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19.6-15.6=4(万元)案例二某生产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2019年5月份外购货物260000元验收入库,出口离岸价为300000元人民币。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货物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货物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1.2005年 1 月 (1)购进货物的处理: 借:原材料 10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局 1700000 贷:应付账款 11700000 借:原材料——进口某材料 4000000 贷:应付外汇账款 4000000 (2)内销货物的处理: 借:应收账款 234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内销 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0 (3)进料加工出口货物免税销售的处理: 借:应收外汇账款 60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 6000000 (4)按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600*15%—60=30万元。 因 3 月免抵退税额 30万元&gt;2005年 3 月末留抵税额 29.61万元 (550*17%—123.11=29.11) 当期应退税额=29.61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0.39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296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批准的免抵税额) 39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00000 (2)内销货物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6435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5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35000 (3)本月应纳税额的计算: 本月应纳税额=550*17%—(0—29.61)—123.11=0万元。

出口退税的会计核算

出口退税的会计核算

■ 4、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 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 抵减额
■ 其中:
■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 价 格 × 出口货物退税率
5、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① 如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结果为负数,且其绝对值
≤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应纳税额|
(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当期进项发 生额80万元人民币,当月发生一笔退运业 务,退运货物是在2004年12月出口的,退 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FOB价)为5万美 元,该企业销售的货物的征税税率适用17%, 退税率适用13%,美元汇率为8.27。则当 期会计处理如下:
■ (1)根据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800,000×8.27= 6,616,000 借: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6,61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6,616,000 2 根据实现的内销销售收入:
■ 3、除生产企业、外贸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出口的 应税消费品,不免税也不退税。
第二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算 与会计核算
■ 一、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 (一)设置会计科目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未交增值税
■ 明细科目:
■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进项税额转出
■ 转出多交增值税
515,860
■ 根据计算的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 税额)515,86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15,860
■ 例2:若该企业2005年1月出口销售额
(FOB价)80万美元,其中当月出口有30 万美元未拿到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 当月收到2004年12月出口货物的报关单 (退税专用联)20万美元,内销销售收入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
一、退税计算
1.根据退税政策,计算生产企业出口退税金额。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减轻中小企业税负的通知》(财税[2024]48号)文件规定,出口企业出口货物,可以在出口价款基础上按照17%的税率抵扣税款,其中,包括税款和已经实现的进项税负,最终可以减免出口企业的税收金额。

根据上述退税政策,计算生产企业出口退税金额如下:
出口金额(应纳税额)=出口金额×17%(适用税率)-票面进项税负
2.生产企业在出口时可能遇到的税务问题。

(1)出口货物的认定。

在出口货物的认定上,出口企业应明确实际出口的货物,避免货物的宏观描述,以达到准确的定位。

(2)出口价款的认定。

在出口货物价款的认定上,出口企业应明确出口货物的实际价格,避免作弊行为,以达到准确的定位。

(3)出口流程的认定。

在出口流程的认定上,出口企业应正确认识海关出口声明的制备流程,避免错误操作,以达到准确的出口审批。

二、账务处理
1.应交税费:
(1)出口企业应根据票面进项税负和出口金额计算出应交的税费,凭此付给国家。

外贸企业进货到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外贸企业进货到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外贸企业进货到出口退税会计分录第一篇:外贸企业进货到出口退税会计分录外贸企业进货到出口退税会计分录购进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100000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元贷:银行存款117000元出口报关销售时:借:应收外汇账款 123000元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123000元结转出口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00元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100000元申报出口退税时:应退增值税额=100000元×15%=15000(元);转出增值税额=100000*2%=2000(元);应退的增值税财务处理:借:应收出口退税 15000元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000元进项税额转出时: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元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000元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 15000元贷:应收出口退税15000元。

第二篇: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附件1: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企业代码:企业名称(章):纳税人识别号:所属期:年月申报批次金额单位:元至角分企业填表人:财务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制表日期:年月日第页填表说明:(一)表头填写规则:1.企业代码:出口企业在主管海关办理《自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明书》取得的10位编号。

2.企业名称:出口企业名称的全称。

3.纳税人识别号:出口企业在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取得的编号。

4.所属期:按申报期年月填写,对跨的按上年12月份填写。

5.申报批次:所属年月的第几次申报,企业一个月的最大申报批次为99。

(二)表体项目填写规则:1.序号:填写四位流水号,从0001开始编排。

当序号大于9999时,可以填写A001,A002,……英文字母A加数字组合。

序号不允许出现断号、重号。

2.关联号:进货和出口数据唯一关联的标志。

建议编写规则:申报年月后4位+部门代码1位+申报批次2位+流水号3位。

小企业会计准则出口退税记账分录

小企业会计准则出口退税记账分录

小企业会计准则出口退税记账分录嘿,今天咱们聊一聊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出口退税记账分录,可能一开始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它就像是在做账本里的小小魔法一样,咱们只要理清了,跟着套路走就行。

先别急,咱们慢慢说,不着急!你知道,做生意就像开车,起初总是有点摸不着方向盘,但一旦开起来了,那感觉简直是畅快淋漓,账务啥的也能一把抓!出口退税,简单来说就是国家鼓励咱们这些小企业出口产品,结果税收方面就给你一个“小优惠”。

出口企业原本在国内购买商品的时候,已经交过增值税,结果在把商品出口到国外时,国家又给退回这部分税款。

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付了钱拿了发票,结果你还可以用这个发票去拿个小红包。

是不是感觉人生突然有点小确幸?哈哈,那我们就要在账本上把这部分小红包给记录下来。

既然是小企业,那咱们得从最基础的记账开始,别着急,慢慢跟着我走。

出口退税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得有符合条件的出口商品和符合退税的标准,这就像你去参加一个抽奖活动,不是每个人都能抽到奖的,得符合条件。

满足了这个条件之后,企业就可以去申请退税,国家也会审核,一旦审核通过,税务部门就会把这笔退税款打到企业账户上。

所以咱们的工作就是记录这笔退税款的来临,别忘了,生意做大了,账目得清清楚楚,麻烦事少一点。

退税款到账的时候,首先要做一笔“借:银行存款”这道分录。

这其实就像是咱们拿到了超市的红包,一看到钱到账,心里那个高兴啊,简直是赚到了!你想想,银行存款多了,这不就是咱们企业的“现金流”变得更好了嘛。

哎,钱多了,心情自然也就好了,哈哈!然后,记住,要在账本上记得另一笔分录,那就是“贷:应交税费——出口退税”。

这就像是一个温柔的提醒,告诉你:嘿,你之前交的增值税已经退回来了,这块钱可不是白来的,是国家给你的“回报”。

所以虽然是银行存款多了,但别忘了,这也得从应交税费这一块账目里扣下来,最终大家心知肚明,退税款的“来路”和“去向”都得一清二楚。

要是账本上乱了套,万一税务局问你个为什么,那可真是麻烦大了,谁也不想当那个被刁难的主儿吧?说到这里,可能你会问:“哎呀,这样做账会不会太麻烦?”别担心,做生意就是如此,麻烦了一点,但只要能让你在税务局前站得稳,所有的麻烦都值得!你想,账做得清清楚楚,哪怕别人问你个问题,也能像背诗一样倒背如流,根本不慌不忙,稳得一批!所以做这些分录,虽然是小事,但真的是大事。

做账实操-出口退税是退的哪个税,附退税流程

做账实操-出口退税是退的哪个税,附退税流程

做账实操-出口退税是退的哪个税,附退税流程一、出口业务和退税业务的衔接出口业务一般是业务员做,业务员操作的具体流程:(1)找国外客户主动询价(2)提供样品、报价、签合同(3)安排采购(4)商检、订舱(5)装货、报关、确认提单(有的需要报检)(6)向客户交单,收集相关单据(7)收款退税业务一般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工作(1)出口业务开发票记账(2)纳税申报(3)退税申报二、出口业务涉及的单据1.出口报关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报关单编号规则:前四位出口口岸编号,5到8位是年度,第九位代表出口(或进口),其他9位是序号。

2.出口发票一般生产企业开0%(出口发票),外贸开免税注意:生产企业提供出口发票,外贸企业提供采购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缴款书)和出口发票,3.收汇凭证(全称举例:中国银行天津支行国际汇款贷记通知书)三、退税流程第一步:出口前后办理退(免)税备案登记第二步:下载安装《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或使用在线版、单一窗口等第三步:在退税申报系统导入资格认定反馈数据第四步:首次退税申报第五步:以后有业务在做退税申报,无业务则不做总结版详细退税流程1.业务部门联系出口,组织采购后出口货物2.会计登场(1)出口当月根据汇率开具出口发票老会计技巧:通过退税软件试算准确收入,方法:把报关单数据一行一行输入进去,然后相加,保证收入正确。

(2)根据出口发票做账(会计分录)(3)每月底通过电子口岸或其他渠道落实出口报关单信息,整理相关单据单据具体包含以下内容:进项发票退税勾选,出口报关单、出口发票、出口代理证明、收汇证明等单据申报退税。

(4)操作退税软件,完成上传、审核、申报,并给税局提供要求的资料。

(5)收取退税款(6)退税申报后15天内单证备案特殊情况处理: 因税局出口信息查询不到或等审核通不过的先剔除,后期再申报或放弃退税。

出口货物需要收汇可以先退税后收汇,特定类别的企业需先收汇后申报退税,还要注意做检测报告。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一、退增值税:退税金额=出口金额*增值税退税率1、外贸企业采购货物,获得增值税进项发票借:物资采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等2、销售借:应收账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3、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4、转成本的不能退税的进项税额=原抵扣进项税额-退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退税: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6、收到出口退税: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二、退消费税退税金额=出口金额*消费税退税率1、报关出口后申请出口退税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贷:主营业务成本2、收到退还的消费税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外贸企业,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贸易型企业。

对其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实行出口退税办法。

一、出口退税的计算(一)计税依据和退税率准确地计算出口退税,必须正确地确定计税依据和适用退税率。

1.计税依据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指计算应退税额的计税金额或计税数量。

(1)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产品购进金额。

如果出口货物一次购进一票出口,可以直接从专用发票上取得;如果一次购进多票出口或多次购进、多票出口,不能具体到哪一票业务时,可以用同一产品加权平均单价乘以实际出口数量计算得出。

如果出口货物是委托加工产品,其退税计税依据为用于委托加工的原材料购进金额和支付的加工费金额。

(2)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消费税应税货物的购进金额或实际出口数量。

可根据出口情况,从消费税缴款书中直接取得或计算得出。

2.退税率出口退税的退税率是,根据出口货物退税计税依据计算应退税款的比例。

包括增值税退税率、消费税退税率或单位产品退税额。

由于消费税退税率或单位产品退税额与征税完全相同,关天出口产品的增值税退税率因较为复杂而多变,请到查询增值税退税率产品目录。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会计分录举例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会计分录举例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会计分录举例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会计分录那些事儿。

比如说啊,咱公司生产了一批超级棒的货物,然后把它们卖到国外去啦!哇塞,这是不是很厉害!
那出口退税是咋回事呢?简单来说,就是国家鼓励出口给咱企业的一种
优惠政策呀。

那怎么计算呢?这里面学问可大啦。

咱先说说购进货物时的会计分录,举个例子哈,咱花 100 万购进原材料,那分录就是:借库存商品 100 万,贷银行存款 100 万。

很好理解吧?
然后货物出口了,这时候咋办呢?咱假设这批货物出口卖了 200 万呢!那会计分录就是:借应收账款 200 万,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万。

这就表示
咱把货物卖出去啦。

关键来了啊,退税怎么算呢?这就像一个魔法盒子,里面有很多神奇的
数字和公式呢!哈哈,开玩笑啦,其实就是根据相关规定来计算可以退回的税款呀。

假设可以退 10 万税,那分录就是:借其他应收款 10 万,贷应交
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0 万,明白了不?
你们想想啊,这就好比是国家给咱发了一个大红包,多让人开心呀!所以说这出口退税多重要啊。

这能让我们企业更有干劲,能在国际市场上大展身手呀!我们可一定得把这事儿给弄清楚,该拿的优惠一个都不能少!咱不能浪费了国家给咱的好政策呀,对不对?咱得好好利用起来,让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这就是我对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会计分录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出口退税怎么做会计分录?

出口退税怎么做会计分录?

出⼝退税怎么做会计分录?出⼝退税怎么做会计分录?出⼝退税会计分录具体分录:⼀、根据开具的出⼝发票:借:应收帐款---国外客户, 14400*7.9956(当⽇汇率)=115136.64贷:产品销售收⼊115136.64假设是退税率为13%的产品:还要转出未退部分:借:产品销售成本 0.04*115136.64=4605.47贷:应交税⾦-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605.47⼆、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借:应收补贴款--出⼝退税 贷:应交税⾦--应交增值税(出⼝退税)三、收回账款:借:银⾏存款财务费⽤-汇兑损益贷:主营业务收⼊四、收到退税:借:银⾏贷:应收补贴款款--出⼝退税五、还有4%(或更多⽐例如退税9%的,要转出8%)要转⼊成本:(如上⼀⾥的)借:产品销售成本贷:应交税⾦-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六、进项问题: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看销项=不=进项,如果+上留底+进项税额转出⼤于销项就退税,⼩于就交税。

内销和外销⼀起算,税⾦在⼀起算。

例如:1、你这个⽉进项税⾦600,内销是800,出⼝退税是400,哪么就是800-600-400=-200,哪么你退税就是200;2、再⽐如你⼀笔出⼝销售是100000,1、借:应收账款-国外**客户 10w 贷:主营业务收⼊-出⼝10w,2、进项税额转出:借:主营业务成本-出⼝销售 10w*0.04 贷:应缴税⾦-增值税的进项税转出 10w*0.043、然后,计算应退税:借:应收补贴款10w*0.13,贷:应缴税⾦-增值税-退税,10w*.0.13(或者是其他税率)4、收到国外货款后:借:银⾏存款10w美⾦*当⽉1⽇汇率贷:应收账款-国外**客户10w美⾦*当⽉1⽇汇率,5、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0-(17-13)-X=?,期末留抵税额为?元注:本期进项是x;0.是上期留底;17-13是本期进项转出;?是期末留抵税额。

千万等着把出⼝做对了后,再报增值税,不然和增值税申报表对不起来,可是⿇烦的很啊学会计论坛。

自营出口企业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

自营出口企业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

自营出口企业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涉与:应纳增值税额计算、免抵退税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计算、出口货物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的核算以与账户的设置、报表的填列。

根据“免、抵、退〞税政策规定,按纳税申报计算出生产企业当月的应免抵税额、应退税额以与留抵税额的几种情况的账务处理。

一、当期免抵退税额大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例1:某具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当期购入原材料180万元,进项税额30 .6万元,材料验收入库。

当期发生销收入95万元,出口货物销售折算人民币收入135万元〔单证收齐〕。

〔增值税率17%,退税率15%〕那么:当期不予抵扣的税额=135×〔17%-15%〕=2. 7万元当期应纳增值税额=95×17%-〔30 .6-2 .7〕=-11 .75万元即期末留抵税额=11 .75万元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当期期末留抵税额20栏计算出本月留抵税额11. 75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135×15%=20 .25万元当期应退税额=11. 75万元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20 .25-11 .75=8. 5万元会计分录如下:〔单位:万元〕②货物验收入库时的记账凭证:借:原材料 18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0.6贷:银行存款〔或应付帐款〕210. 6③销货物时的记账凭证: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111. 15贷:主营业务收入-销 95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6.15④自营出口货物时免税的记账凭证:借:应收帐款-外汇账款———××客户135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 135⑤收到外汇款时的记账凭证:借:银行存款135贷:应收帐款-外汇账款———××客户135⑥当期不予免征抵扣的税额转出时的记账凭证:借:主营业务本钱2. 7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7⑦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的记账凭证: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销税额〕8.5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8.5⑧申报出口退税时的记账凭证:借:应收补贴款11.75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1.75二、当期免抵退税额小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例1资料:假假设上期留抵税额20万元,增值税申报表20栏本月留抵税额为31.75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
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
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
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会计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是,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二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三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

下面举例说明:
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 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源等,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
贷:银行存款5850000
2. 产品外销时,免征本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24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4000000
3. 产品内销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4. 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17%-15%)=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4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5. 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90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
6. 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
贷:银行存款90000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
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46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6. 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 4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14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
7. 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460000
贷:应收补贴款460000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494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5.6.7步账务处理如下:
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494+5-2400×(17%-15%)〕=-400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6. 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0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360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360=0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 36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
7. 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600000
贷:应收补贴款3600000
留抵税额、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免抵税额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些名词只是一个称呼,只有具体的弄清楚它的内涵才能理解。

“免、抵、退”税公式的思路如下:
1.先将因为退税率低于征税率而不得在当期抵扣或退税的进项税额从全部进项税额中剔除;
2.计算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但对出口货物的销售额不计算销项税额,并以剔除后的当期进项税额去抵扣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如果抵扣完的,则不予退税并可能还要缴税;如果未抵扣完的,则不予退税,其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3.只有在出现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情形下,才准予退税;
4.在实际计算退税额时,应先计算出一个退税的限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然后将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与此限额相比较,最后,以相对较小的数额为退税额。

我们再来看公式的具体计算顺序:
⑴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⑵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⑶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当应纳税额>0的时候,就应当缴纳增值税,不能退税。

当应纳税额<0的时候,继续以下的计算:
⑷免抵退税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⑸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⑹当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⑺当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留在下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末留抵税额就是应纳税额为负数的数额。

)
按照老师的分录,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公式中的当期免抵税额的期末余额是只增不减的,那么这个科目就永远这样挂着吗?
是的。

这个科目就永远这样挂着
当期应纳税额<0,且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或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这时,生产企业应特别注意。

虽然企业当期没有实际缴纳增值税,但根据财税[2005]25号文件的规定,企业仍要按当期的免抵税额计算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用生产出口货物所耗用的材料和动力所包含的进项税去抵减了内销货物应纳的增值税,使当期实际应纳增值税变小,甚至变为负值,实际意义上这部分出口货物进项税已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被退还了。

所以,用免抵退税方法计算应纳增值税的生产企业应补缴这部分免抵税额应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免税进口材料具体是免哪些税 ?
免税进口料件,是免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
某企业一批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20万元,超期9天一直未向退税部门申报退税,该批货物征收率未17%,退税率未13%,则企业该怎样处理该事项税法规定,超期的情况,除另有规定者和确有特殊原因,经地市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者外,企业须向主管税务机关征税部门进行纳税是申报并计提销项税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