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箍筋的长度以及根数计算详解课件

合集下载

柱钢筋计算方法

柱钢筋计算方法

根 数 2
公式 3600+750+48*22*2+1.2*34*22=
10、纵向钢筋变化处理03G101-1P36
2、上层柱钢筋直径比下层大
10、纵向钢筋变化处理
2、上层柱钢筋直径比下层大
方法
03G101-1P36
三层
上柱钢筋 直径大于 柱时 一二层 公式 公式 方法
长度=3层层高+4层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梁 高+2层梁下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 3600+750+48*28+700+750+48*28=8488 长度=1层层高+2层层高-一层Hn/3-二层梁下 非连接区-二层梁高 4500+4200-(4500-700)/3-750-700=5983
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
非加密区根数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按焊接计算
9、柱变截面处理03G101-1P38
9、柱变截面处理03G101-1P38
c/hb≤1/6情况:主筋计算同前
9、柱变截面处理03G101-1P38
c/hb>1/6情况: 上筋下插1.5LaE,下筋上弯折如图
柱变截面处理:c/hb>1/6情况
计算柱插筋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 基础插筋的计算公式: 长度=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 • 其中: 绑扎搭接时: 若抗震 非连接区长度=Hn/3 搭接长度=LLE 若非震 非连接区长度=0 搭接长度= LL 机械连接或焊接时: 若抗震 非连接区长度=Hn/3 搭接长度=0 若非震 非连接区长度=500 mm 搭接长度=0 • 要考虑抗震等级、砼标号、锚固、搭接值 • 基础是柱的支座, • 在楼层净高Hn要减去节点高(梁高hb)

柱箍筋长度以及根数计算公式

柱箍筋长度以及根数计算公式

基础顶面 嵌固部位
箍筋加密区范. 围(03G101-1)
6
焊接绑扎都是此公式
柱箍筋根数计算—基础层
( 绑




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
.
7
(绑扎连接)
柱箍筋根数计算—基础相邻层或1层
.
8
lle,ll:搭接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25%时,lle=1.2×lae
(绑扎连接)
柱箍筋根数计算—基础相邻层或1层
hc:柱截面大边尺寸
hn:楼层净高
焊接机械
柱箍筋根数计算—中间层和顶层
总根数=序号1根数+序号2根数+序号3根数.+序号4根数+序号5根数
12
计算步骤:先计算1234范围栏内容,然后确定ACDE的值。最后根据计算公式累加。
柱箍筋根数计算—中间层和顶层(绑扎连接)
llE,Ll:搭接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25%时,lle=1.2×lae
hc:柱截面大边尺寸
=50%时,lle=1.4×lae
hn:楼层净高
=100%时,lle=1.6lae
lae为锚固长度图集P55
E/非---加---密间距-- -1
总根数=序号1根数+序号2根数+序. 号3根数+序号4根数+序号5根10数
hc:柱截面大边尺寸 hn:楼层净高
=50%时,lle=1.4×lae =100%时,lle=1.6lae
lae为锚固长度图集P55
E/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序号1根数+序号2根数+序号3根数+序号4根数+序号5根数
.
9
计算步骤:先计算12345范围栏内容,然后确定ABCDE的值。最后根据计算公式累加。

柱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柱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纵筋长度=3层层高+4层下部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1.5LaE
12、柱变截面处理03G101-1P38
3、机械连接或焊接时
计算方法相同,只是搭接长度为0
练习
1、请按上图用软件计算KZ1变截面时纵向钢 筋长度和箍筋长度变化,并做总结,要求书 面形式
13、圆形柱03G101-1P40
二层梁板绑扎钢筋
浇筑二层梁板混凝土
二层梁板浇筑完毕
循环,直至结顶(屋面结构浇筑完毕)
柱的施工工艺 8.67
4.47 -0.03 -4.53
1、柱的“平法”表示方法
屋面
4 3 2 1 -1 层号
15.870
12.270 8.670 4.470 -0.030 -4.530 标高(m)
3.6 3.6 4.2 4.5 4.5 层高
砼标号 抗震等级 钢筋级别
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檐高
计算柱插筋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基础插筋的计算公式: 长度=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
Hn/3+搭接长度LlE 要考虑抗震等级、砼标号、锚固、搭接值 基础是柱的支座,因此先画(计算)支座 在楼层净高Hn要减去节点高(梁高hb)
3、柱基础层钢筋计算04G101-3 P32
150
1160
1583
1.4*29*25
公式
150+1160+1583+1.4*29*25=3908
3908
弯折长度a 取值 : 0.5LaE=0.5*31*25=388mm 0.8LaE=0.8*31*25=620mm h1(1160mm)大于0.8LaE(620mm),所以,a取6d和150的中的较大值 6d=6*25=150,a=150mm 注:浇筑筏板基础时,柱子钢筋走到了-2.5+0.04+(3.908-0.150)=1.298标高处

柱钢筋计算-图文

柱钢筋计算-图文

柱钢筋计算-图文第一节概述1.1柱的分类框架柱KZ柱根部嵌固在基础或地下结构上,并与框架梁刚性连接构成框架框支柱KZZ柱根部嵌固在基础或地下结构上,并与框支梁刚性连接构成框支结构。

框支结构以上转换为剪力墙结构梁上柱LZ(最普遍的应用,是为位置在层间的梯梁提供支撑,高度位于上下楼层之间的层间梯梁与水平构件框架梁和竖向构件框架柱均不直接相连,但通过梁上柱可与主体结构连接在一起。

)墙上柱QZ芯柱某Z1.2柱的钢筋骨架纵筋基础层中间层顶层箍筋计算钢筋时要考虑以下各种情况:边柱、中柱、角柱变截面变钢筋1.3柱的平法表示方法举例某2.柱总高度(某层至某层,或某标高至某标高)3.柱截面尺寸b某h4.柱纵筋(角筋+b边中部筋+h边中部筋)5.柱箍筋(以“/”分隔加密与非加密间距)第二节框架柱钢筋计算KZ1要计算哪些钢筋量楼层名称构件分类分类细分无梁基础基础层基础板厚小于2000基础板厚大于2000计算哪些量名称单位基础梁底与基础板底一基础插筋、箍筋长度、根数、重量平有梁基础基础板顶与基础板顶一平中柱边柱角柱纵筋、箍筋长度、根数、重量-1层首层中间层顶层2.1柱基础插筋柱插入到基础中的预留接头的钢筋称为插筋。

在浇筑基础混凝土前,将插筋留好,等浇筑基础混凝土后,从插筋上往上进行连接,依此类推,逐层连接往上。

2.1.1板式筏形基础04G101-3P45板式筏形基础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板厚≤2m,柱角插筋应插至基础底部配筋上表面并做90°弯钩,柱中部插筋可插至LaE深度后作90°弯钩,弯钩直段长度≥6d且≥150mm。

板厚>2m,柱角插筋应插至基础中部配筋上表面并做90°弯钩,柱中部插筋可插至LaE深度后作90°弯钩,弯钩直段长度≥6d且≥150mm。

板式筏形基础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板厚≤2m,所有插筋应插至基础底部配筋上表面并做90°弯钩,弯钩长度为a。

板厚>2m,所有插筋应插至基础中部配筋上表面并做90°弯钩,弯钩长度为a。

中间层柱箍筋根数计算公式

中间层柱箍筋根数计算公式

中间层柱箍筋根数计算公式哎呀,说到中间层柱箍筋根数的计算公式,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得有点耐心和细心才行。

咱们先得搞清楚,这个箍筋啊,就是用来固定柱子里的钢筋,保证柱子结构的稳定性。

这玩意儿可不能马虎,一马虎,那柱子可能就站不直了。

首先,咱们得知道柱子的尺寸,比如直径或者边长,还有箍筋的间距。

这间距啊,就是箍筋之间的距离,这个得根据设计要求来,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

太密了浪费材料,太疏了柱子可能就不结实了。

接下来,咱们得算一算柱子的周长。

这周长啊,就是柱子一圈的长度。

如果是圆形柱子,周长就是直径乘以π(圆周率,约等于 3.14159)。

如果是方形柱子,周长就是边长乘以4。

然后,咱们得用周长除以箍筋的间距,这样就能算出一圈需要多少根箍筋。

但是,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每圈的起始和结束处的箍筋是重叠的,所以实际上需要的箍筋数量要比计算出来的少一根。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你会看到公式里会减去1的原因。

举个例子,假设柱子的直径是500mm,箍筋的间距是200mm。

那么,周长就是500mm乘以π,大约是1570mm。

然后,1570mm除以200mm,得到7.85,向上取整就是8根。

但是,因为起始和结束处的箍筋重叠,所以实际上需要7根。

所以,中间层柱箍筋根数的计算公式可以是:箍筋根数 = 周长 / 箍筋间距 + 1(如果是第一圈或者最后一圈),然后减去1(因为起始和结束处的箍筋重叠)。

这个公式虽然简单,但是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比如柱子的形状、箍筋的类型等等。

所以,做这个计算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别让柱子站不稳了。

这就是中间层柱箍筋根数计算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桩基础钢筋计算

桩基础钢筋计算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 +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箍筋根数的计算方法

箍筋根数的计算方法

箍筋根数的计算方法说实话箍筋根数的计算方法这件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那时候就觉得这应该很简单嘛,不就是个数学计算吗,可真到做的时候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我最初的尝试简直是一塌糊涂。

我只知道有个大概的公式,就是用构件长度除以箍筋间距,然后再加1,我就这么直接套公式,结果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际情况老是对不上。

后来我才发现,这个构件长度的取值有讲究。

比如说梁的长度,得是净跨长加上两端的锚固长度,我之前就只算了净跨长,这就是我失败的一大原因啊。

在计算柱的箍筋根数时,又有了新的状况。

柱可能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我当时就很头疼,怎么去区分这两个区域呢?我研究了半天图纸,还去问了前辈。

这才知道加密区的长度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规定,像柱根加密区一般是柱净高的三分之一之类的。

这就好比一块蛋糕,你得把有特殊要求的那部分先切出来单独对待。

那对于柱箍筋根数的计算,就要分别算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箍筋根数,再相加。

加密区的箍筋根数就是用加密区长度除以加密区间距再加1,非加密区同理。

我还试过在计算的时候,把数字都随便取整。

我想反正就是个大概的数嘛,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像箍筋间距如果规定是100mm,你就不能按照10cm来计算,虽然数字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最后的结果就会有偏差,而且这种偏差到最后可能会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我当时都没意识到这有这么严重啊。

另外还有角柱之类的特殊情况,角柱的箍筋可能需要全高加密,这时候就不能按照一般柱来计算了。

这就像在一群人里有特殊身份的人,要特殊对待一样。

所以啊,如果要计算箍筋根数,一定要仔细看清楚图纸上的各种标注,每个数值的取值都不能马虎,构件长度到底包括哪些部分得搞清楚,遇到加密区也不能随便算,特殊构件也要单独考虑。

这计算方法虽然很复杂,但只要细心去对待每一个环节,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总能算出正确的结果的。

我现在虽然不敢说自己完全精通了,但至少遇到常见的情况再也不会出错啦。

箍筋的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的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的长度计算公式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1. 弯曲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按弯曲部分计算)•公式:L = 2 * π * r * n - ΔL•公式解释:弯曲箍筋的长度等于圆的周长乘以箍筋的数量减去弯曲引起的长度增加•举例:一根半径为10厘米的圆柱形柱子需要设计弯曲箍筋,箍筋数量为4根,箍筋弯曲引起的长度增加为5厘米,则箍筋的长度为:L = 2 * π * 10 * 4 - 5 = 厘米2. 直筋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P / (π * d) * (l + 2 * a) + ΔL•公式解释:直筋箍筋的长度等于弧长与直筋长度之和,再加上箍筋距离两端的超出长度•举例:一根直径为20毫米的圆柱形柱子需要设计直筋箍筋,弧长为50毫米,直筋长度为30毫米,箍筋距离两端的超出长度为5毫米,则箍筋的长度为:L = 50 / (π * 20) * (30 + 2 * 5) = 毫米3. 支撑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P / (π * d) + ΔL•公式解释:支撑箍筋的长度等于弧长与箍筋距离两端的超出长度之和•举例:一根直径为30厘米的圆柱形柱子需要设计支撑箍筋,弧长为70毫米,箍筋距离两端的超出长度为10毫米,则箍筋的长度为:L = 70 / (π * 30) + 10 = 米4. 螺旋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π * D * n - ΔL•公式解释:螺旋箍筋的长度等于圆周长与箍筋穿过的圈数相乘减去穿过圈数引起的长度增加•举例:一根直径为40厘米的圆柱形柱子需要设计螺旋箍筋,箍筋穿过的圈数为6圈,穿过圈数引起的长度增加为2厘米,则箍筋的长度为:L = π * 40 * 6 - 2 = 厘米以上是常见的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箍筋形式和设计要求,可以选择相应的公式计算箍筋的长度。

5. 锚固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L1 + L2 + ΔL•公式解释:锚固箍筋的长度等于箍筋的埋置长度和露出长度之和,再加上锚固引起的长度增加•举例:一根需要锚固的箍筋,箍筋的埋置长度为40厘米,露出长度为20厘米,锚固引起的长度增加为5厘米,则箍筋的长度为: L = 40 + 20 + 5 = 厘米6. 引弧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2 * π * R * n - ΔL•公式解释:引弧箍筋的长度等于圆的周长乘以箍筋的数量减去引弧引起的长度增加•举例:一根曲度半径为50厘米的引弧箍筋需要设计,箍筋数量为8根,引弧引起的长度增加为10厘米,则箍筋的长度为: L= 2 * π * 50 * 8 - 10 = 厘米7. 拐角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θ / 360 * π * D + ΔL•公式解释:拐角箍筋的长度等于圆周角占360度的比例乘以圆周长,再加上拐角引起的长度增加•举例:一根拐角为90度的圆柱形柱子需要设计拐角箍筋,圆周长为60厘米,拐角引起的长度增加为5厘米,则箍筋的长度为:L = 90 / 360 * π * 60 + 5 =厘米8. 鼓包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D * π + ΔL•公式解释:鼓包箍筋的长度等于柱子直径乘以圆周率,再加上鼓包引起的长度增加•举例:一根直径为80厘米的鼓包箍筋需要设计,鼓包引起的长度增加为3厘米,则箍筋的长度为:L = 80 * π + 3 = 厘米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根据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可以选择相应的公式计算箍筋的长度。

基础、柱筋详解

基础、柱筋详解

只要你学习,从事建筑,不管是什么专业绝对能用到。

一定收藏它,别错过。

(二)第一章基础层一、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第二章中间层一、柱纵筋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二、柱箍筋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第三节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

(参看03G101-1第37、38页)一、角柱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直锚(≧Lae):梁高-保护层≧1.5Lae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二、边柱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柱钢筋的计算方法

柱钢筋的计算方法

柱钢筋的计算方法(一)基础层1、柱主筋基础插筋=竖直长度h1+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hn/3+L1e)+弯折长度a2、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2)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3)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hc(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4)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hc(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hc(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5)顶层一、角柱顶层角柱纵筋的计算方法和边柱一样。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二、边柱情况一:当顶层梁宽小于柱宽,又没有现浇板时,边柱外侧纵筋只有65%锚入梁内。

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2号纵筋长度=顶层岑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8d3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4号纵筋常常=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12d 5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锚固长度Lae顶层非连接区长度=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hc(圆柱直径))情况二:当顶板为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边柱外侧纵筋100%梁及板内只有1号筋和4号筋的长度计算情况三:当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时,边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50%根数锚固长度为Lae,50%根数锚固长度为Lae+20d。

柱箍筋长度以及根数计算公式方案

柱箍筋长度以及根数计算公式方案

=100%时,lle=1.6lae
lae为锚固长度图集P55
hn:楼层净高
E/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序号1根数+序号2根数+序号3根数+序号4根数+序号5根数
计算步骤:先计算12345范围栏内容,然后确定ABCDE的值。最后根据计算公式累加。
柱箍筋根数计算—中间层和顶层(绑扎连接)
llE,Ll:搭接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25%时,lle=1.2×lae
情况二:单支筋只勾住纵筋
4号拉筋长度=(h-2c+2d)+2×1.9d+2max(10d,75mm)
hc 梁顶面
返回
加密
加密
n
>=柱长边尺寸 (圆柱直径),
取其最大值
加密 加密
加密
加密 加密
加密
梁顶面 梁顶面
n
抗震 、QZ、LZ 箍筋加密区范围
(Hn为所在楼层柱净高)
n
底层柱根 加密>=Hn/3
基础顶面 嵌固部位
加密
3 梁高范围
梁高
加密
取大值=C 梁高-保护层=D
箍筋根数= (层高-50) /钢筋间距+1
C/加密区间距+1 D/加密间距
4 非加密部位
剩余部位
非加密 层高-(A+C+D)=E
E/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序号1根数+序号2根数+序号3根数+序号4根数+序号5根数 计算步骤:先计算1234范围栏内容,然后确定ACDE的值。最后根据计算公式累加。
hc:柱截面大边尺寸 hn:楼层净高
(焊接机械)
柱箍筋根数计算—基础相邻层或1层

构造柱箍筋根数计算公式

构造柱箍筋根数计算公式

构造柱箍筋根数计算公式构造柱箍筋根数计算公式构造柱箍筋根数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计算之一,它用于确定柱子中所需的箍筋数量。

下面将列举几个常用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1. 基于最小受压钢筋面积的计算公式公式:n=×A sc π×d其中, - n:柱箍筋根数 - A sc:受压钢筋的面积 - d:柱子的直径或边长(取决于柱子的形状)示例:假设某柱子的受压钢筋面积为300平方毫米,直径为500毫米,那么可以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柱箍筋根数: $n = $因此,该柱子需要约根箍筋。

2. 基于最小截面尺寸的计算公式公式:n=2×(b+ℎ−2×c)s+2其中, - n:柱箍筋根数 - b:柱子的宽度 - ℎ:柱子的高度 - c:柱子距离边缘的保护层厚度 - s:箍筋之间的间距示例:假设某柱子的宽度为400毫米,高度为800毫米,保护层厚度为50毫米,箍筋之间的间距为150毫米,那么可以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柱箍筋根数: $n = + 2 = $因此,该柱子需要约根箍筋,即取11根箍筋。

3. 基于受压钢筋配筋率的计算公式公式:n=A stπ×d×p st其中, - n:柱箍筋根数 - A st:受压钢筋的总面积 - d:柱子的直径或边长(取决于柱子的形状) - p st:受压钢筋的配筋率(受压钢筋面积与截面面积的比值)示例:假设某柱子的受压钢筋总面积为1000平方毫米,直径为500毫米,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为1%,那么可以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柱箍筋根数:$n = $因此,该柱子需要约根箍筋,即取64根箍筋。

以上是构造柱箍筋根数的三个常用计算公式以及相应的示例。

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可以选择适合的公式来计算柱箍筋根数,以确保柱子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

柱构造钢筋图 ppt课件

柱构造钢筋图 ppt课件
03G101-1P36
73
1、上层柱钢筋根数比下层多
03G101-1 P 36
74
75
76
2、上层柱钢筋直径比下层大
03G101-1 P 36
77
78
79
80
3、下层柱钢筋根数比上层多
03G101-1 P 36
81
82
八、箍筋计算
83
一、柱箍筋的拆分03G101-1P46
84
图纸上一般看到的框架柱是怎么样的?
21
框架柱钢筋计算
22
框架柱钢筋计算 钢筋计算所需参数:
1、基础层层高 2、柱所在楼层高度 3、柱所在楼层位置 4、柱所在平面位置 5、搭接形式
23
一、基础插筋的计算
24
一、基础插筋计算
基 础 插 筋
25
26
基础插筋
04G101-3 P32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 +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lE
Hn—本层柱净高(层高-楼层框架梁高)
h1 —基础内部竖直长度
a—基础内部弯勾长度
llE —机械连接、焊接为0,绑扎连接见27 101-1 P34
柱生根在基础板上(见101-3 P45) 板厚小于2m 板厚大于2m
柱生根在基础梁上(见101-3 P32) 基础梁底和基础板底平—下平上不平 基础梁顶和基础板顶平—上平下不平
15
框支柱
剪力墙上柱
16
芯柱
芯柱就是在框架柱截面中三分之一左右的核心部位配置附加纵向 钢筋及箍筋而形成的内部加强区域 在周期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这种柱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能够有效地改善钢筋砼在高轴压比情况下的抗震性能。 为了便于梁筋通过,芯柱边长不宜小于柱边长或直径的1/3,且不 宜小于250mm

柱箍筋的长度以及根数计算详解

柱箍筋的长度以及根数计算详解

(一)柱箍筋的长度计算案例(一)中已知:KZ1 750*70024B25A10@100/200柱保护层为25mmKZ1的箍筋布置图(图1)1. 1号箍筋长度计算(图2)箍筋计算公式推导1号箍筋长度=(b-2*保护层+d*2)*2+(h-2*保护层+d*2)*2+1.9d*2+max(10d,75mm)*2=(b+h)*2-保护层*8+8d+1.9d*2+ max(10d,75mm)*2案例(一)中1号箍筋长度=(750+700)*2-25*8+8*10+1.9*10*2+100*2=3018mm2. 2号箍筋长度计算(图3)箍筋计算公式推导2号箍筋长度=(间距j*2+1/2D*2+2d)*2+(h-保护层*2+2d)*2+1.9d*2+max (10d,75mm)*2=[(b-保护层*2-D)/6*2+D]*2+(h-保护层*2)*2+8d+1.9d*2+max (10d,75mm)*2案例(一)中2号箍筋长度=((750-25*2-25)/6*2+25)*2+(700-25*2)*2+8*10+1.9*10*2+100*2=2118mm3. 3号箍筋长度计算(图4)箍筋计算公式推导3号箍筋长度=(间距j*2+1/2D*2+2d)*2+(b-保护层*2+2d)*2+1.9d*2+max (10d,75mm)*2=[(h-保护层*2-D)/6*2+D]*2+(b-保护层*2)*2+8d+1.9d*2+max (10d,75mm)*2案例(一)中3号箍筋长度=((700-25*2-25)/6*2+25)*2+(750-25*2)*2+8*10+1.9*10*2+100*2=2184 mm4. 4号钢筋长度计算(图5)箍筋计算公式推导a) 单支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4号箍筋长度=(h-保护层*2+d*2+d*2)+1.9d*2+max(10d,75mm)*2=(h-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b) 单支筋只勾住主筋4号箍筋长度=(h-保护层*2+d*2)+1.9d*2+max(10d,75mm)*2=(h-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案例(一)中4号箍筋长度(只勾住主筋)=(700-25*2+2*10)+1.9*10*2+100*2=908mm(二)柱箍筋的根数计算1. 基础层箍筋根数计算(图6)基础层基础内箍筋根数计算a) 柱箍筋在基础内设置不少于两根,间距不大于500;b)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完整版)柱箍筋的长度以及根数计算详解

(完整版)柱箍筋的长度以及根数计算详解

(一)柱箍筋的长度计算案例(一)中已知:KZ1 750*70024B25A10@100/200柱保护层为25mmKZ1的箍筋布置图(图1)1. 1号箍筋长度计算(图2)箍筋计算公式推导1号箍筋长度=(b-2*保护层+d*2)*2+(h-2*保护层+d*2)*2+1.9d*2+max(10d,75mm)*2=(b+h)*2-保护层*8+8d+1.9d*2+ max(10d,75mm)*2案例(一)中1号箍筋长度=(750+700)*2-25*8+8*10+1.9*10*2+100*2=3018mm2. 2号箍筋长度计算(图3)箍筋计算公式推导2号箍筋长度=(间距j*2+1/2D*2+2d)*2+(h-保护层*2+2d)*2+1.9d*2+max (10d,75mm)*2=[(b-保护层*2-D)/6*2+D]*2+(h-保护层*2)*2+8d+1.9d*2+max (10d,75mm)*2案例(一)中2号箍筋长度=((750-25*2-25)/6*2+25)*2+(700-25*2)*2+8*10+1.9*10*2+100*2=2118mm3. 3号箍筋长度计算(图4)箍筋计算公式推导3号箍筋长度=(间距j*2+1/2D*2+2d)*2+(b-保护层*2+2d)*2+1.9d*2+max (10d,75mm)*2=[(h-保护层*2-D)/6*2+D]*2+(b-保护层*2)*2+8d+1.9d*2+max (10d,75mm)*2案例(一)中3号箍筋长度=((700-25*2-25)/6*2+25)*2+(750-25*2)*2+8*10+1.9*10*2+100*2=2184 mm4. 4号钢筋长度计算(图5)箍筋计算公式推导a) 单支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4号箍筋长度=(h-保护层*2+d*2+d*2)+1.9d*2+max(10d,75mm)*2=(h-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b) 单支筋只勾住主筋4号箍筋长度=(h-保护层*2+d*2)+1.9d*2+max(10d,75mm)*2=(h-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案例(一)中4号箍筋长度(只勾住主筋)=(700-25*2+2*10)+1.9*10*2+100*2=908mm(二)柱箍筋的根数计算1. 基础层箍筋根数计算(图6)基础层基础内箍筋根数计算a) 柱箍筋在基础内设置不少于两根,间距不大于500;b)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箍筋根数计算

箍筋根数计算

箍筋根数计算
一根柱子算箍筋根数用箍筋根数=箍筋配置段长度/箍筋间距+1 计算加密区和非加密区分开算之后在后面加1还是加2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按间距计算出箍筋根数后总共加1.
聚苯保温板的B1、B2级是按照防火要求划分的,一般外观无法辨别,必须经试验才能区分。

聚苯板主要等级主要是依据GB8624来划分的
B1级:
1、烟密度实验,用z801建材烟密度测定仪来测试,标准要求烟密度等级≤75。

2、氧指标试验,用m606b数显氧指标测定仪来测试,标准要求氧指标(OI)≥28。

3、可燃性试验,用z803建材可燃试验装置来测试,标准要求60s内燃烧长度≤150mm且无燃烧滴落物燃烧滤纸。

4、单体燃烧试验,用z806单体燃烧试验装置来测试,标准要求燃烧增长率指标(FIGRA)≤120W/s,火焰横向蔓延长度(LFS)<试样边缘,600s时的总放热量(THR600s)≤15MJ。

B2级:
1、氧指标试验,用m606b数显氧指标测定仪来测试,标准要求氧指标(OI)≥26。

2、可燃性试验,用z803建材可燃试验装置来测试,标准要求60s内燃烧长度≤150mm且无燃烧滴落物燃烧滤纸。

3、单体燃烧试验,用z806单体燃烧试验装置来测试,标准要求燃烧增长率指标(FIGRA)≤750W/s。

现场简易快捷的鉴别为
现场取一点,用火机点燃,灰是白色的就是B1级,灰是黑色的就是B2级。

柱箍筋长度以及根数计算公式PPT课件

柱箍筋长度以及根数计算公式PPT课件
情况二:单支筋只勾住纵筋
4号拉筋长度=(h-2c+2d)+2×1.9d+2max(10d,75mm)
hc 梁顶面
返回
加密
加密
n
>=柱长边尺寸 (圆柱直径),
取其最大值
加密 加密
加密
加密 加密
加密
梁顶面 梁顶面
n
抗震 、QZ、LZ 箍筋加密区范围
(Hn为所在楼层柱净高)
n
底层柱根 加密>=Hn/3
基础顶面 嵌固部位
=50%时,lle=1.4×lae
hc:柱截面大边尺寸
=100%时,lle=1.6lae
lae为锚固长度图集P55
hn:楼层净高
E/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序号1根数+序号2根数+序号3根数+序号4根数+序号5根数
计算步骤:先计算12345范围栏内容,然后确定ABCDE的值。最后根据计算公式累加。
(绑扎连接)
柱箍筋的长度计算
1号箍筋长度=2 (b+h) -8c+2×1.9d+2max(10d,75)
+8d
提前准备内容:抗震等级;柱梁板墙砼等级以及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 型号类别;绑扎搭接时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楼层标高。
2016.09.22
柱箍筋的长度计算
D:纵筋直径 2号箍筋长度=[(b-2c-D)/(b边纵筋根数-1) ×间距j数+D]
hn/3
加密 (层高-梁高)/3=A
(A-50)/加密间距 +1
2
梁下部位
max(hc,hn/6, 500)
加密
3 梁高范围
梁高
加密

箍筋个数计算

箍筋个数计算

箍筋的个数怎么计算
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
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n个间距,每个间距有左右两根箍筋,所以就有n+1根箍筋,(你也可以看看尺子,10cm有10个1cm的间距却有0-10,即11个数字)。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则是因为有一根钢筋已经在加密区算过了所以要减掉
补充一点知识给你,有些人算加密区箍筋时也不加1根,依据是第一根钢筋一般从距支座边50mm布,一般加密不是100mm吗,差一点点但再加上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的答案向上取整,所以也差不多了
梁、柱加密区的长度
梁:11G101图集规范中规定如下:
柱:11G101图集规范中规定如下:
柱子分二种情况:
第一种,该柱子为首层柱
(底下是基础了),下部加
密区为1/3柱净高,上部加
密区为1/6柱净高,总计
1/2的柱净高.
第二种,非首层柱,
下部加密区为1/6柱净高,
上部加密区为1/6柱净高,
总计1/3柱净高。

梁的加密区 =
梁高的2倍
柱的加密区=柱高的1/6
图示计算:
KL1
梁净长:5300-700—700=3900 加密区根数
()根3011005027002=⎥⎦⎤⎢⎣⎡+⎪⎭⎫ ⎝
⎛-⨯⨯Ceil
非加密区根数
()()()
根5161
200227007007005300=-=-⎪⎭

⎝⎛⨯⨯---Ceil
得,KL1箍筋总个数30+5=35 (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柱箍筋的长度计算
案例(一)中已知:
KZ1 750*700 24B25 A10@100/200 柱保护层为25mm
1. 1号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计算公式
1号箍筋长度
=(b-2*保护层+d*2)*2+(h-2*保护层+d*2)*2+1.9d*2+max(10d,75mm)*2 =(b+h)*2-保护层*8+8d+1.9d*2+ max(10d,75mm)*2
案例中
1号箍筋长度=(750+700)*2-25*8+8*10+1.9*10*2+100*2=3018mm
2. 2号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计算公式
2号箍筋长度
=(间距j*2+1/2D*2+2d)*2+(h-保护层*2+2d)*2+1.9d*2+max(10d,75mm)*2
=[(b-保护层*2-D)/6*2+D]*2+(h-保护层*2)*2+8d+1.9d*2+max(10d,75mm)*2
案例中
2号箍筋长度=((750-25*2-25)/6*2+25)*2+(700-25*2)*2+8*10+1.9*10*2+100*2=2118mm 3. 3号箍筋长度计算
(图4)
箍筋计算公式推导
3号箍筋长度
=(间距j*2+1/2D*2+2d)*2+(b-保护层*2+2d)*2+1.9d*2+max(10d,75mm)*2
=[(h-保护层*2-D)/6*2+D]*2+(b-保护层*2)*2+8d+1.9d*2+max(10d,75mm)*2
案例(一)中
3号箍筋长度=((700-25*2-25)/6*2+25)*2+(750-25*2)*2+8*10+1.9*10*2+100*2=2184 mm
4. 4号钢筋长度计算
(图5)
箍筋计算公式推导
a) 单支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d*2)+1.9d*2+max(10d,75mm)*2
=(h-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
b) 单支筋只勾住主筋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1.9d*2+max(10d,75mm)*2
=(h-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
案例(一)中
4号箍筋长度(只勾住主筋)=(700-25*2+2*10)+1.9*10*2+100*2=908mm (二)柱箍筋的根数计算
1. 基础层箍筋根数计算
(图6)
基础层基础内箍筋根数计算
a) 柱箍筋在基础内设置不少于两根,间距不大于500;
b)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案例(一)中基础层基础内柱箍筋根数计算
已知基础厚度为1200mm,基础保护层为40mm
所以1、2、3、4号箍筋均为2根。

2. 楼层箍筋根数计算
a) 在节点范围内及节点上下非连接区内,抗震框架柱箍筋加密通过。

b) 当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均按≤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100mm的间距加密箍筋。

c) 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需要加密。

d) 柱箍筋从楼地面起步距离为50mm。

3. -1层箍筋根数计算
(图7)
案例(一)中(如按绑扎判断)
基础根部非连接区Hn/3=(4500-700)/3=1267mma
搭接范围2.3LlE=2.3*1.4*34*25=2737mm
梁下非连接区max(hc,Hn/6,500)=max(750,3800/6,500)=750mm
梁高范围700mm
加密长度合计1267+2737+750+700=5454mm
因为5454mm大于层高4500mm,所以,柱全高加密。

第一根箍筋距基础顶面的距离50mm,-1层层高4.5m,加密间距100mm
Ceil((4500-50)/100)+1=46根
1、2、3、4号箍筋均为46根。

4. 1层箍筋根数计算(如按焊接计算)
(图8)
案例(一)中(如按焊接判断)
一层根部非连接区Hn/3=(4500-700)/3=1267mm
根数=Ceil((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Ceil((1267-50)/100)+1=14根梁下非连接区max(hc,Hn/6,500)=max(750,3800/6,500)=750mm
根数=Ceil(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Ceil(750/100)+1=9根
梁高范围700mm
根数=Ceil(梁高/加密间距)=Ceil(700/100)=7根
非加密区4500-1267-750-700=1783mm
根数=Ceil(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Ceil(1783/200)-1=8根
1、2、3、4号箍筋均为14+9+7+8=38根。

5. 2层箍筋根数计算(如按焊接计算)
(图9)
案例(一)中(如按焊接判断)
二层根部非连接区max(hc,Hn/6,500)=max(750,(4200-700)/6,500)=750mm 根数=Ceil((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750-50)/100+1=8根
梁下非连接区max(hc,Hn/6,500)=max(750,(4200-700)/6,500)=750mm 根数=Ceil(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Ceil(750/100)+1=9根
梁高范围700mm
根数=Ceil(梁高/加密间距)=Ceil(700/100)=7根
非加密区4200-750-750-700=2000mm
根数=Ceil(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Ceil(2000/200)-1=9根
1、2、3、4号箍筋均为8+9+7+9=33根。

6. 3层箍筋根数计算(如按焊接计算)
(图10)
案例(一)中(如按焊接判断)
三层根部非连接区max(hc,Hn/6,500)=max(750,(3600-700)/6,500)=750mm 根数=Ceil((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Ceil((750-50)/100)+1=8根
梁下非连接区max(hc,Hn/6,500)=max(750,(3600-700)/6,500)=750mm
根数=Ceil(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Ceil(750/100)+1=9根
梁高范围700mm
根数=Ceil(梁高/加密间距)=Ceil(700/100)=7根
非加密区3600-750-750-700=1400mm
根数=Ceil(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Ceil(1400/200)-1=6根
1、2、3、4号箍筋均为8+9+7+6=30根。

7. 4层箍筋根数计算(如按焊接计算)
(图11)
案例(一)中(如按焊接判断)
四层根部非连接区max(hc,Hn/6,500)=max(750,(3600-700)/6,500)=750mm 根数=Ceil((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Ceil((750-50)/100)+1=8根
梁下非连接区max(hc,Hn/6,500)=max(750,(3600-700)/6,500)=750mm
根数=Ceil(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Ceil(750/100)+1=9根
梁高范围700mm
根数=Ceil(梁高/加密间距)=Ceil(700/100)=7根
非加密区3600-750-750-700=1400mm
根数=Ceil(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Ceil(1400/200)-1=6根
1、2、3、4号箍筋均为8+9+7+6=30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