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022年中考生物 第一章 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方法指导
![2022年中考生物 第一章 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3faa640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5.png)
第一章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中考方向】一、《考纲》要求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初中生物学科学业考试大纲》(简称《考纲》)中要求,初中学生生物学科学业考试的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活动,而且是十大一级主题中的第一个主题。
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尤其是理论部分的内容逐步渗透到后面的九个一级主题中,考试内容占总分的20%。
主要要求描述如下:1.能独立完成“考试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科学探究活动的水平要求科学探究活动的水平要求与水平程度见下表:水平要求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性目标Ⅰ了解模仿经历(感受)Ⅱ理解独立操作反应(认同)Ⅲ应用领悟(内化)上表中的“水平要求”分为Ⅰ、Ⅱ、Ⅲ三个层次,这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知识性目标动词、技能性目标动词、情感性目标动词的各水平要求相一致。
三、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科学探究的活动方法和具体内容要求水平广东省初中生学业考试试题近5年分值统计13 14 15 16 17一、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 4 4 4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制作动、植物或微生物材料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3.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4.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注意染色体的变化)ⅠⅡⅡⅠ2 22 2 22三、生物与环境1.通过室内外观察实验,探究影响鼠妇(蚯蚓等)分布的环境因素2.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结合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ⅠⅡ2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2. 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3.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ⅠⅠⅡ242222五、生物圈中的人1.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2.观察血涂片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4.探究几种食物热价的差异5.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6.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其原因7.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8.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策ⅡⅠⅡⅡⅡⅡⅡⅡ2 22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2.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ⅡⅠ 2 2 2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1.饲养家蚕或其他昆虫2.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3.收集、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成果的资料ⅠⅠⅠ2八、生物的多样性1.观察酵母菌、霉菌2.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ⅠⅡ2 2九、生物技术 21.练习制作面酱或酸奶等发酵食品2.探究食品保存方法ⅠⅡ22 22十、健康地生活1.收集(从书籍、报刊、网络)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并分析2.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3.收集和分析家庭常备药品的说明书ⅡⅡⅠ2 2 2 2【知识导图】生物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考点梳理】“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练习-卡片学习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练习-卡片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f4223b49b4daa58da0114a62.png)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练习-卡片学习模拟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
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总体上易于进行,但在调查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被调查者记忆不够准确等原因使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调查的可能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与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控制变量法:物理量由多个因素决定时,控制其它的量相同,研究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
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声音产生的因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比热容概念的引入。
伏安法测电阻、杠杆定理、焦耳定律、欧姆定律、密度公式、速度公式、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类比法:从熟悉事物的属性中推论出不熟悉事物具有相同属性的方法。
例如用水流的形成来类比电流的形成;用太阳系类比原子内部结构;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用水波类比声波;。
等效替代法:例子太多了,最经典的是曹冲称象就是等效替代法,物体的重心、合力、串并联总电阻、平面镜成像、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比如测量电阻。
建立模型法: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表示模型(如太阳系模型);理论模型(如理想气体模型);想象模型(如电场线、磁感线等力线的模型);数学模型(如空间点阵模型)。
图像法:如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列表法:如两物体保温的性能比较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搜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1.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科学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对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的运动,下列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①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的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没有阻力的水平面上,那么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那么小车运动的路程很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的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小车运动的路程较长A. 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B. 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C. 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D. 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2.“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图示的研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A. ①铅笔在篮球上移动——研究地球形状B. ②调查舌羊齿化石的分布——研究大陆是漂移的C. ③将两本书向中间移动——研究地球板块碰撞D. ④在土质山谷模型上洒水——研究泥石流成因3.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信达七年级的同学们调查发现校园里有雪松、桃树、月季、蚯蚓、麻雀、葫芦藓、蘑菇等生物,下列四位同学的调查总结,正确的是()A. 按形态结构分,雪松、桃树、月季、葫芦藓、蘑菇属于植物B. 葫芦藓、蘑菇都利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C. 葫芦藓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能够真正适应陆地生活D. 月季与桃树的共同特征比月季与雪松的共同特征多4.“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析下列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对比①②,得出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 对比②③,得出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C. 对比①③,得出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D. 对比①②③,得出铁生锈必须水和氧气同时参加5.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A. 只有用肉眼观察到的情形才是真实的B. 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C. 边观察边记录D.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6.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用低倍镜观察时,两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距载玻片1~2厘米处停止B.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如果移动显微镜,视野变暗,需要重新调节反光镜C. 将洋葱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展平,在表皮上滴一滴清水,用摄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D. 观察洋葱片叶内表皮时,视野中的细胞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原因是细准焦螺旋未调好7.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所示为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的装置,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量是( )A. 斜面的倾斜角度B.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C. 小车释放时的运动状态D. 小车释放时在斜面上所处的位置8.科学实验中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观察室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室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64a2f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c.png)
观察室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室是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思考,以便发现新
事物,理解已有事物。
他需要以认真、仔细、准确、有系统性地收集客观信息为前提,以实际观察结果为基础,并以其中发现的规律性变化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观察室大多设在实验室内,设备简单,有台式机和一台电子显微镜,小型气泡
实验室,以及多种分析仪器,比如光谱仪、慢性磁场计,等等。
此外,观察室还可以组织野外考察,以便直接观察实物。
观察室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几个具体步骤:首先,探究者需要熟悉实验的背
景和原理;其次,确定研究目的;然后,选择有效的实验方法,并确定其参数;最后,运用观察室内的设备和仪器,开展实验或者在实践中完成数据记录和采集。
观察室科学探究需要探究者掌握深厚的科学知识,博闻强记,才能更好地发掘
规律性。
此外,还需要发掘观察者对实验室内设备、仪器的熟悉程度,充分利用和运用它们,以达到科学研究的最佳目的。
同时,要保持记录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b9a51b3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2.png)
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要素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要素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不断的观察、实验和研究,以揭示自然规律为目标的系统性行为。
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遵循一些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这些基本要素包括:科学方法、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假设、科学理论和科学验证。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这六个基本要素。
一、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科学家们在研究和探究自然界的过程中,按照一定规律和步骤所遵循的方法。
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定义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发表成果等。
科学方法通过反复实践验证,在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知识的时候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
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指科学家们在把事物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的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观察的行为。
科学家们通过精细的观察、记录和测量,来获得相应的数据和信息,从而逐步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作原理。
三、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指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或者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现象进行掌控、调节和测量,从而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行为。
实验包括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对象、实验设备要求、实验前提条件,以及获得数据和结果等环节,同时需要注意控制实验变量、避免误差和不确定性等。
四、科学假设科学假设是指科学家所提出的,用以解释一定自然现象的初步推测。
这些假设需要建立在实验与观察数据的基础上,才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同。
科学家们在提出假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可验证性和可证伪性原则,即要能够通过实验进行证实和否定。
五、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描述,在科学研究和探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科学理论需要建立在可验证、可证伪和可重复的实验结果上,是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的科学假设。
在科学研究中,理论并非传说,也不是学术探讨,而是经过多次验证,被科学家们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观点。
六、科学验证科学验证是指对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设的实证证明。
验证的过程需要借助科学实验的手段,通过对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实际测量与比较,来确认或否定科学假设或理论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5015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9.png)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探究世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力,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园教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1. 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带幼儿进行户外或室内观察,让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如花草树木、昆虫、小动物等等,并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质地、温度,等等。
在观察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不断提醒幼儿,让他们认真观察,多方面观察,进而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2.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故事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地球和宇宙的知识,并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辅助教学,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并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
3. 引导幼儿探究幼儿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产生兴趣并继续深入探究,可通过问题提出、情境创设、任务布置等方式来引导幼儿探究。
例如,幼儿园教师在户外观察时,可以引导幼儿收集相关物品,如树叶、花草等,然后问幼儿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进而让幼儿开始探究。
4. 进行实验或活动实验或活动是幼儿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儿园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幼儿的实验或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试验,让幼儿通过简单的实验来了解物质的特性和规律等等。
5. 让幼儿根据发现进行思考和总结科学探究是一个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幼儿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根据他们的探究发现进行思考和总结,例如,幼儿可以根据他们观察到的花朵的四种颜色,自己想想有哪些颜色的花朵,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成为不同的颜色等等。
总之,幼儿园教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一年级科学教案上
![一年级科学教案上](https://img.taocdn.com/s3/m/8d49948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7.png)
一年级科学教案上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学习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等了解生物的特征1.2 实验法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取用物品、测量等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3 调查法学习如何进行调查,如问卷调查、访谈等通过调查了解周围环境和生活常识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地球2.1 地球的基本面貌学习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2.2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特点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2.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学习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简单的环保行为第三章:我们周围的生命3.1 植物的世界学习植物的特征和分类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3.2 动物的王国学习动物的特征和分类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适应能力3.3 人与自然学习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保护动植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第四章:科学在我们身边4.1 生活中的科学学习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4.2 科学实验与探索学习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4.3 科学创新与发明学习科学家和创新者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五章: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5.1 科学思维学习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归纳、演绎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5.2 科学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制定计划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5.3 科学精神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和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第六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6.1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等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特点6.2 分子与原子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作用6.3 物质的变化学习物质的变化,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不同变化的特点和区别第七章:人体的奥秘7.1 人体结构与功能学习人体的基本结构,如骨骼、肌肉、器官等了解人体的各种功能和作用7.2 健康与生活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了解营养、运动、睡眠等对健康的重要性7.3 人体保护机制学习人体的保护机制,如免疫系统、疼痛感觉等了解人体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和疾病威胁第八章:声音与光8.1 声音的世界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了解声音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8.2 光的现象学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了解光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8.3 视觉与听觉学习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和功能了解视觉和听觉在生活和科学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能源与材料9.1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学习不同能源的分类和特点了解能源的利用和节约的重要性9.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学习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材料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9.3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学习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概念了解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的重要性,学习相关的环保行为第十章:科学探究与实践10.1 科学探究活动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如实验、观察、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10.2 科学实践与创新进行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10.3 科学探究与生活学习科学探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中的基本探究方法
![科学中的基本探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bb0ec0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d.png)
科学中的基本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
常用方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1、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2、调查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3、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在的目的和调查对象一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
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生物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
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集体行动。
4、实验法: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
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显微镜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显微镜](https://img.taocdn.com/s3/m/ee26fbb36529647d27285263.png)
1、科学探究包括六大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与交流。
2、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
3、观察法:可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科学观察要明确的目的,要全4、调查法: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选取合适的样本,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调查包括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如抽查种子萌发率)两种类型。
5、实验法:(1)除了对实验所要求研究因素可变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实验为对照实验。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设置对照实验时应注意:a设置单一变量(只有要研究的量为变量);b实验材料要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c对实验数值的测量或统计要取平均值(避免误差)6、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实验法对动物施加外界影响,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
练一练1.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盆栽天竺葵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A.黎明前,将同处一环境中的甲株用黑网罩上,乙株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二者蓝色的深浅B.黎明前,将甲株放在南面阳台,一株放在北面阳台,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二者蓝色的深浅C.黎明前,选取同株天竺葵上的两片叶,甲叶用黑网罩上,乙叶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比较两叶片蓝色的深浅D.黎明前,选取天竺葵上的一片叶,部分区域双面夹上黑纱布条,其余区域暴露,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比较两类区域蓝色的深浅2.要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是()A.比较法B.模拟实验法C.调查法D.科学推测⑴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图-2):① 镜臂:提握镜身② 转换器:调换选择不同倍数的物镜③ 遮光器 :调节光线强弱④ 粗 准焦螺旋:使镜筒快速升降,用于寻找物像 。
⑤ 细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升降,使物像清晰。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4c095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1.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观察、实验、调查和分析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1.2 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二章:生物世界2.1 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泄废物等。
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识别它们的基本特征。
2.2 生物的分类培养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三章:自然现象3.1 天气与气候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如晴天、雨天、四季等。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候特点。
3.2 自然界的物质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如水、土地、空气等。
引导学生探索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等。
第四章:人与环境4.1 人类活动与环境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资源消耗等。
培养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4.2 生活与科学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如饮食、健康、安全等。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简单的机械5.1 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如推、拉、提、压等。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5.2 简单机械培养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知识,如杠杆、滑轮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探究物质6.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让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如溶解、沉淀、燃烧等。
6.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培养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如元素、分子、原子等。
通过实验和模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七章:地球与宇宙7.1 地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构造、气候等。
初中的科学探究知识点整理
![初中的科学探究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7fb3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f.png)
初中的科学探究知识点整理科学探究是指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方式来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初中科学学习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初中科学探究知识点的整理。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1.科学探究的目的和意义:科学探究是为了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增加我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2.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主要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模型建立等方法。
3.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过程通常是从观察现象出发,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4.科学探究的规范:科学探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的规范,如实验要具有可重复性、可比性和可检验性。
二、科学探究的实践技能1.观察技能:观察是科学探究的起点,通过观察能发现问题和现象,提出假设。
观察时要注意客观、全面、细致和准确。
2.实验设计: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仪器,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数据处理:在科学实验中要注意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整理数据、绘制实验图表、计算数据,得出结论。
4.思维能力:科学探究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和见解。
三、科学探究的应用领域1.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在这些领域的探究中需要掌握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
2.社会科学: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等社会科学领域,在这些领域的探究中需要了解数据分析、调研和比较等方法。
四、科学探究的案例分析1.植物生长实验:可以通过控制各种因素来研究植物的生长规律,如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化学反应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来研究化学变化的规律,了解反应物和产物的性质变化。
3.物理力学实验:可以通过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等进行实验研究,验证物理定律和现象。
通过以上探讨,可知科学探究在初中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学生们应该重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步骤
![科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e87b52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c.png)
科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步骤
一、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供探究的问题,或者直接给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的可能出现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经过讨论、思考作出初步的论证。
三、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
根据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包括选择仪器、试剂等等。
四、进行实验。
按实验正确的步骤,细心规范地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五、收集证据。
收集并整理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以及其它与猜想假设有关所有资料、信息等等,为了验证猜想与假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解释与结论。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事实证据与猜想假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结论。
七、反思与评价。
主要是要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并尊重别人的意见。
在实验方案、现象、解释等方面与别人存在不同
之处时,能与别人进行讨论,不断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八、拓展与迁移。
经过科学探究出的实验结论,不断地发扬光大,拓展开来,进而将其迁移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也有可能是就刚才探究中的某些问题,或者是衍生出来的问题,进行继续科学的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64785e4102de2bd9605887e.png)
课题: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第二课时)主备:汤力克课型:新授课审核:生物备课组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
2、能力目标:通过对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兴趣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重、难点】学会使用显微镜。
【教法设计】观察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学习】1、课上预习使用显微镜,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2、情景导入3、课堂研讨(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边的地方。
(2)对光转动___________,使低倍镜正对___________,然后将遮光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用_______眼注视目镜内,_______眼一定要睁开,便于画图。
转动___________,观察到目镜内有圆形的亮圈,叫做___________。
思考:在对光过程中,转动遮光器,让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视野的明亮程度有什么变化?转换反光镜,比较用平面镜和凹面镜观察时,视野的明亮程度有什么不同?(3)观察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物像正对通光孔,玻片两端用压片夹压住。
然后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_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用_______眼在目镜中观察,反向转动_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思考: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什么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②将印有“P”或“上”字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你在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字?从目镜内观察到的物像是正像还是倒像?如果这个字偏在视野的左上方,试一试,怎样才能将它移到视野的中间?③如果把字写在一张不透明的纸上,观察的结果是否相同?(4)收镜实验完毕,将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布将显微镜擦拭干净。
将压片夹转向___________,反光镜移动到___________方向。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_______________,将镜筒下降。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a946c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5.png)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一个有关生物的问题或现象,并提出明确的问题。
2. 设计实验: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一系列合适的实验步骤,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3. 收集数据:进行实验时,记录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进行整理。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或者绘制图表等方式,得出结论。
5.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对提出问题的回答,以及对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的解释。
6. 进一步探究:根据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如提出新问题、设计新实验等。
7. 撰写报告:将整个实验的过程、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8. 展示成果: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方式,将实验结果和报告展示给同学、老师或其他人。
通过以上的步骤,初中生可以进行生物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科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步骤
![科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a70b72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2.png)
科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步骤步骤一:确定研究主题和问题在科学研究中,首先需要确定研究主题并明确研究问题。
这个步骤是整个研究过程的起点,研究者需要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调研和了解,然后进一步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
问题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实际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研究的价值。
步骤二: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在研究问题确定之后,接下来需要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这个步骤可以通过查阅文献、阅读研究报告、采集实验数据等方式进行。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解和研究基础的建立。
科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基于已有的科学知识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新的贡献。
步骤三:制定研究假设在收集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制定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和解释的假定,是科学研究的核心。
研究假设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合理的设定,有明确的预期结果。
步骤四:设计实验或观察方法在制定研究假设之后,研究者需要设计适合的实验或观察方法来验证研究假设。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特定的处理和测量,来判断因果关系和确定影响因素。
观察方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现象来获取数据和信息的方法。
实验或观察方法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可行性、重复性和一致性。
步骤五:收集和分析数据在实验或观察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实验仪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图表分析等手段,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解释。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研究结果,并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步骤六:得出结论和讨论在数据分析之后,研究者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结论是对研究假设的验证或者推翻,是对研究问题的解答。
讨论是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解释和分析,需要对实验的局限性、错误和不确定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能的改进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步骤七:撰写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最后一步是撰写研究报告或者发表论文。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6b972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c.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知识点一、观察法: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科学的观察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用肉眼观察;二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间接观察。
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
二、调查法: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2)当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可以进行抽样调查。
(3)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不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调查也有两种方式,一是为了最接近真实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普查) ;二是在调查范围大、调查对象多,难以进行全面调查时,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时,要注意选取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有三种方法:(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细菌、蘑菇、金针菇、灵芝等属于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区分观察法和调查法:要认知生物的形态结构、行为等主要采用观察法,要认知生物的种类和生存环境等采用调查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风靡。
为了解某校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应是调查法。
三、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六大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1)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要探究的“这个条件” 就是变量。
(2)对照实验一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8a8b2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c.png)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和分析四个步骤。
首先,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它是指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可能的变化规律。
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且可以提出假设,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其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改变一个或多个因素,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并且可以提出新的假设,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比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它是指比较不同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可能的变化规律。
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且可以提出新的假设,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最后,分析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它是指仔细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可能的变化规律。
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并且可以提出新的假设,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和分析
四个步骤,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并且可以提出新的假设,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e9275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4.png)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A. 观察B. 思考C. 实验D. 猜测2. 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到的工具不包括?()A. 量筒B. 天平C. 放大镜D. 体温计3. 下列哪个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A. 生长B. 繁殖C. 呼吸D. 变色4. 下列哪个不是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A. 根B. 茎C. 叶D. 花5. 下列哪个不是动物的基本特征?()A. 活动B. 吃东西C. 睡觉D. 喝水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2.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3. 植物和动物都需要水来生存。
()4.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速度是一样的。
()5. 科学实验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思考、实验、__________。
2. 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根、茎、叶、__________。
3. 动物的基本特征有:活动、吃东西、__________。
4. 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包括:量筒、天平、放大镜、__________。
5.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然后通过__________、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 请简述植物的基本特征。
3. 请简述动物的基本特征。
4. 请简述科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5. 请简述科学实验的结果分析过程。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2. 请举例说明植物和动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3.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4. 请简述科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请简述科学实验的结果分析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说明它们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
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24ec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7.png)
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从事系统性地研究、探究和实验,以发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包括观察、假设、实验、数据分析和论证。
这些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也是科学家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工具。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科学家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发现问题和现象之间的关联和规律。
观察的对象可以是物体、现象、生物等,科学家通过细致的观察,可以发现问题的线索,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
科学家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解释和假设。
假设是对问题的解释或预测,为后续的实验和研究提供方向。
科学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制定合理的假设,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验证和实践环节。
科学家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的可靠性,发现问题的规律和原理。
科学家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的可重复性和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数据分析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科学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得出结论,验证假设,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和进展。
科学家需要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辨析和解释,找出数据背后的科学价值和意义。
论证是科学探究的结果和结论的表达和推广。
科学家根据实验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论证。
论证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科学家通过逻辑分析和证据呈现,向科学界和公众传达研究成果和发现。
论证的结果和结论可以成为科学理论和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篇示例: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让科学家们思考问题、探索未知、发现真相的重要工具。
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然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提供基础和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知识目标认识实验常用的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情境导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习使用显微镜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多媒体演示练习1590年,一个晴朗无风的早晨,詹森的楼顶上闲玩。
无意中,他把两片凸玻璃片装到一个金属管子里,并用这个管子去看街道上的建筑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教堂高塔上大公鸡的雕塑比原来大了好几倍,这个意外的发现,使詹森兴奋起来,他高兴地跑下楼去,把父亲也拉上楼来观看,一起和他分享这种新发现带来的愉快。
他们抓住这个偶然的发现,认真思索,反复实践,用大大小小的凸玻璃片做各种距离不等的配合,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复合式显微镜。
显微镜是为了观察一般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物体所发明的仪器,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
探究一:对照P.17图1-8显微镜的结构,同桌两人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并相互之间指认考问。
探究二:同桌两人猜测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然后对照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功能说明给予订正。
多媒体展示视频: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按装目镜,下端安装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探究三:教师讲解并操作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步骤使用的特征。
1.取镜、安放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
(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
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M处,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
安放目镜和物镜。
多媒体展示图片:请你指出使用显微镜操作中不规范的地方。
2.对光:升―转―看―调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约2厘米;②转动转换器(转动转换器的转动板,不要用手直接推物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多媒体展示图片:区别对错③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多媒体展示图片:火眼金睛:在显微镜下观察物像时,眼睛与镜筒之相关位置应是下列哪一幅图?试一试:转换遮光器,变换不同的光圈,观察视野明亮程度的变化?转换反光镜,比较用平面镜和凹面镜观察时,视野明亮程度的变化? 3.观察:放―压―降―看―升―调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①将写有“P”或“上”字的透明纸片放在载玻片上,制成玻片标本。
②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
玻片两端用压片夹压住。
③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接近玻片为止。
(注意:应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机件,使粗准焦螺旋调节失灵。
) 思考:降低镜筒时,操作者最关键的姿势应该是什么?其重要性是什么?④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能看清物像为止。
⑤物像不够清晰时,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试一试:①把标本分别向左、右、上、下移动,你看到的物像分别向什么方向移动?②在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字?③如果看到的字偏在视野的左上方,怎样才能将它移到视野中央?④如果是把字写在不透明的纸上,观察的结果是否相同?4.收镜①、实验完毕,将载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②、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移动到垂直方向。
③、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镜筒下降。
④、按取镜时的拿法,将显微镜送回镜箱,放回原处。
多媒体展示动画: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多媒体展示视频: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引导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引导学生对照实物,观察并认识常见的实验器材。
引导学生注意有关生物实验器材的用途及注意事项①酒精灯:用于加热注意事项: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②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注意事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要手握长柄,不能把拇指握在短柄处,以免试管脱落。
③滴瓶:用于存放少量液体药品,其特点是取用方便。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立,以防止液体流入胶头。
④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事项:吸液时,液体不能吸入胶头;使用时,不能横拿或倒拿,防止液体进入胶头内;滴加液体时,管口不能伸入容器内接触容器壁,一定要把滴管竖直放在容器口的正上方。
⑤烧杯:用于存放及加热液体注意事项:加热时烧杯外壁要擦干;加热时要用石棉网间接加热。
⑥试管:用于存放及加热物体注意事项:可直接加热,加热前外壁必须擦干;用试管夹夹持,固定在距试管口1/3处。
注意使试管受热均匀,以防爆裂。
⑦量筒:常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注意事项:应根据量取液体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⑧盖玻片和载玻片: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注意事项:盖玻片很薄、易碎,应做到轻取、轻放。
知识在线 1.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请你观察后完成下列问题。
⑴填出显微镜的结构: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⑵请你判断此台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率是多少? A.40倍 B.10倍 C.600倍 D.150倍思维冲浪 2.苗苗在纸上画了下图中左图的图案,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下列哪一个图像? 3.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被麻醉的蚂蚁时,视野中所见的图像,小明想将蚂蚁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蜜蜂往哪个方向移动? A.右上方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两人一组,对照图示,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观看视频,深化知识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跟随教师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操作观察并指出操作用不规范的地方观察并指正观察辨别尝试并观察现象思考说出:降低镜筒时,一定要从旁边注视物镜和玻片,防止它们接触和压碎盖玻片。
尝试操作并观察现象观看视频和动画两人一组,一个同学操作,一个指正,然后轮换练习。
对照实物,观察并认识常见的实验器材关注实验仪器使用的安全性讨论完成深化课内学习成果教学反思好的课堂应该充满生命的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放、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神的感召。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走进生物实验室,难免兴奋和激动,都想大显身手。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出错率比较高,比如,有很多学生在对光后降低镜筒时忘记一定要从旁边注视物镜;还有的学生右眼看物镜或用手捂住右眼,对此一定要强调操作的规范性以免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同时要鼓励学生既要细心又要大胆。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知识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科学家进行探究的过程。
2.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教学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形成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情境导入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多媒体展示动画科学探究的步骤设计探究实验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如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你知道怎样操作吗?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步骤?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以设计“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为例,组织学生首先自行设计探究方案。
多媒体展示资料: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探索夏天食物为什么容易变质的著名实验。
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在对微生物的研究中曾做了如下实验:巴斯德把新鲜肉汤装入乙瓶中,肉汤很快变馊了。
他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样弯曲细长的形状,然后再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中,两瓶的瓶口均敞开。
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的肉汤。
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不久又腐败变质了,而甲瓶内尽管肉汤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
后来,他又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思考:① 材料中所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② 提出的问题是什么?③ 实验中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什么?④ 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再次煮沸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后得出结论:①肉汤变馊;②肉汤中的细菌从哪里来;③把甲瓶拉成鹅颈样弯曲细长的形状,乙瓶口敞开;④杀死肉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来源于食物的可能性。
多媒体展示动画: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括了哪几个步骤?提出问题:细菌从哪里来作出假设:肉汤会自动生出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从空气中进入多媒体展示图表: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并表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计划必需合理、严密、可行。
实施计划按计划进行研究,并收集所得数据、实验现象等资料。
得出结论分析所得数据、现象等实验资料,经缜密的推理。
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创设情景: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室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型、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