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合集下载

奉旨填词柳三变

奉旨填词柳三变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原名柳三变,后改名柳永。

屡试不中,无意仕途,从此放浪形骸,混迹于花街柳巷,一心为歌女填词。

所谓填词,就是文人根据自己喜欢的旋律曲调挑选词牌,填上合适的文字,这种活动常见于酒楼歌肆。

宋仁宗亲政,开恩科,对屡试不中的沉沦之士,特放宽录取尺度,柳永欣然前往,终于考中进士,差不多已经50岁了。

好心人向皇帝推荐,没想到皇帝还记得他,“此非填词柳三变吗?且去浅吟低唱,何必要浮名“,金口玉言,一锤定音。

柳永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成了娱乐圈的金字招牌,晚年穷困潦倒,死后一贫如洗,歌女感念其才情,凑钱为其安葬。

形态不错,连续三天放量,换手率10%左右,闭着眼睛买吧,当然,这样的风险很大。

不过做好风控,比如跌破30日线止损,或者其
他的参考标准。

这几天再思考一个问题,普通小散户从股市赚钱的难度到底在哪里?答案呼之欲出,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第一,满仓进出;第二,不及时止损。

比如说今天看到一只股票,看形态比较顺眼,一不做二不休,满仓买入。

不幸追高,开始震荡调整,很快浮亏8%-10%,短线其实已经应该止损了。

很不幸,侥幸心理模式启动:万一止损了,股价反弹怎么办?我再等等看。

一来二去,浮亏扩大到20%左右,这时候割肉吧有点肉疼,不割吧有点难受。

于是,目标变成解套就走,夜半三更盼天明,十冬腊月盼春风,穷人苦盼解放军。

培养稳健的盈利模式,合理配置长线、中线、短线,分批建仓,保留底仓,根据波段滚动操作,方为可持续发展策略。

自号奉旨填词的文人是

自号奉旨填词的文人是

自号奉旨填词的文人是谁?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

据史料记载,柳永,原名柳三变,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

但他的仕途充满坎坷,他于公元1017年赴京赶考,没考上。

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

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一首发牢骚的词,但是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却征服了所有人,覆盖了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最后还传到了宫里。

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

又过了三年,柳永次参加考试,终于以他出众的才华通过了。

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又把他的名字勾掉了。

皇上的轻轻一笔,彻底地把柳永推到市民堆去写他的歌词。

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词。

”从此他终日流连在歌馆妓楼,瓦肆勾栏,他身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这里的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仕途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艺术上的创造,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

古代“奉旨作诗”“奉旨填词”的文人,其实不少。

李白也经常奉旨作诗,比如著名的《清平调》,明朝嘉靖时期,有个著名的奸臣严嵩,他儿子叫严世蕃。

严世蕃是个独眼龙外加贪财鬼,却也是一个写青词的高手。

皇帝下令,让严嵩写,严嵩就让鬼才儿子严世蕃写。

严世蕃也是“奉旨填词”。

可无论李白还是严世蕃,都没把“奉旨填词(作诗)”拿来炒作;偏偏柳永用来“炒作”,而且成了最著名的“奉旨填词”的词人。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李白、严世蕃在他们的时代,都很受皇帝重视,地位高,根本用不着拿这个来炒作。

柳永为什么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为什么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为什么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卿,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故亦称“柳七”。

祖籍为河东(今山西永济),后移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后来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为人风流倜傥、潇洒不羁,常常流连于酒馆歌楼、花街柳巷,过着快活的日子。

一生好与乐工、歌妓们来往,柳永认为这些身份地位低下的人群其实很真诚、很善良,并为她们填词谱曲以供吟唱。

柳永晚年潦倒,死后无钱安葬,据说是那些生前与之要好的歌妓们筹钱葬了他,这就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故事。

每年清明她们还会相约祭扫柳永墓,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吊柳会”。

作为世俗中人,柳永当然也有青云之志,加之自己是世家子弟,他更希望能出人头地、登第封官。

但屡试不第,以白衣卿相自封的他在《鹤冲天》中写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本是对科场失意的得意表达,没想到却惹怒了皇帝,之后柳永赴京赶考,有人向宋仁宗推荐,仁宗对柳永善作俗词早有耳闻,就说了一句:“且去填词!”柳永知道得罪了仁宗皇帝,希望当政大臣晏殊能帮他疏通疏通。

晏殊问他:“俊君作曲子么?”谁知不会说话的柳永回答道:“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晏殊作词以写男女恋情为主,但是他笔下的男女之情多是纯洁的、高雅的。

听到柳永竟然将其俗词与自己纯净雅致的词作相提并论,不高兴的晏殊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闲拈伴伊坐’。

”晏殊看不上柳永词作的思想内容,无语的柳永知道疏通无望,只好离开京城,索性过起了浪迹市井的日子,四处漫游,足迹曾到过扬州、苏杭等地。

仁宗一句“且去填词”,却成了柳永时常拿来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说是皇帝下旨让他去作词,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职业词作家至此诞生。

于是他将自己的全部感情毫无保留地倾注到填词谱曲中去了,在莺歌燕舞、锦榻绣被中,做起了“白衣卿相”。

此即“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由来。

由于柳永善于为社会底层的人们作词,所以他的词具有市井情调,语言通俗,流传极广,“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奉旨填词柳三变

奉旨填词柳三变

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人,工部侍郎柳宜的少子。

著有《乐章集》,传词二百余首。

早年即以词知名,到汴京应试时曾为许多歌妓填词,招致宰相晏殊的不满。

有人曾在宋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

”仁宗的批语未必当真,在当时却等于堵死了他的仕途。

柳永以解嘲之语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此后在汴京、杭州、苏州出入青楼,过着流浪的生活。

晚年考取进士,在浙江等地做过几任小官,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据说由歌妓聚钱殓葬。

柳永的词在当时流传极广。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永词。

’”他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和物、所关注的情与事。

“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引严有翼《艺苑雌黄》)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

他还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如《满江红》:恨千愁,则年少知心。

梦碎,酒醒,长夜无味。

可惜许真枕前有那么多含义,直到现在,双方都没有结束。

独自一人,赢得不眠之夜让你憔悴。

加悲伤,会有什么打算。

空虚又疲惫。

谁也没想,哭了好几次。

我们就不用再有什么烦恼了,死也要放弃。

等到最后问易怎么样。

不懂得有些事,为什么这样至死难以割舍?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双方可以生死与共,这是古人信奉的“至情”。

词以女主人公自叙的口吻,诉说失恋的痛苦和难以割舍的思念,配合着哀婉动人的曲调,自然容易引起大众情感的共鸣,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徐度《却扫编》)。

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成为了她们中的一员。

奉旨填词的柳永生平故事

奉旨填词的柳永生平故事

奉旨填词的柳永生平故事真正的宋词是从柳永开始的,宋词到柳永才完全摆脱了五代那种含蓄委婉的词风,采用或创制大容量的长调,层次丰富的铺写,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展示宋代市民生活,这才是宋词不同于前代的地方。

柳永原名柳三变,主要活动于仁宗时期,也就是十一世纪上半叶后期。

他出身官宦人家,但年轻时行为比较放荡,经常出入歌楼酒馆,与歌伎舞女厮混,因而不为统治集团所重。

他精通音律,乐工有什么新鲜曲儿都请他填词,据说凡有井水喝的地方,就有人会唱他的词,可见他在中下层人民大众中名气有多大。

他在一首词里说,既然时代抛弃他,金榜题名没有指望,那就不如干脆听其自然,在歌楼酒馆里与意中人寻欢作乐,抛开人世虚幻的功名。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建安时期,曹丕提出包括诗赋在内的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那以后,诗才算是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但在柳永以前,还从来没有以诗人身份向人夸耀的。

即便像李白也大喊“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仍然要以卿相自许。

然而是柳永第一个喊出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尽管语气还有些无可奈何,还不够理直气壮,但能喊出这一声,就是了不起的大事。

这是宋代市民意识的自我觉醒、自我肯定,是市民阶层在自己的价值判断中,企图摆脱对皇权依附的一次挣扎。

所记载,宋仁宗在考中进士的名单里发现了柳永的名字,竟一笔勾掉,说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这明摆着是欺负人,可皇帝一言既出,铁板上钉钉,柳永的仕途从此就算是断了。

他一气之下,干脆署名“奉旨填词柳三变”,他还真有几分倔脾气,不过,在小农社会里要想不依附皇权那是行不通的,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改掉柳三变这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名字,改名柳永,走考进士做官这条路。

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当晏殊、欧阳修创作清丽闲雅的小令词的时候,社会上已经在广泛地争相创造“新声”了。

《宋史·乐志》记载:宋代初期设立教坊音乐机关,在旧曲的基础上创造“新声”,“新声”更加流丽动听。

大量为这种更加流丽动听的“新声”写词来歌唱的词人,就是柳永。

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在作举子时,喜欢去青楼妓院,他善于写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定请求柳永代为填词,这种新腔才流传于社会上。

可见柳永写词在当时即有较大影响。

宋翔凤《乐府余论》也说:“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富,歌台舞席,竞赌新声。

耆卿(柳永)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使人传习。

一时动听,传播四方。

”柳永,字耆卿。

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生卒年不详。

他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

这种不拘礼法的行为,颇受到当时一些正统派人物的非难。

他的词就很有点浪子作风。

他在《鹤冲天》词中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把写诗填词的才子说成是不当官的公卿宰相。

白衣,是表示平民的身分。

他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认为做官是“浮名”,还不如喝酒、唱曲。

有人向仁宗推荐他,宋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他因此受罢黜,郁郁不得志,每天和一些浮浪子弟纵游于娼馆酒楼,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因为宋仁宗嫌他行为放浪,不用他,说过让他“且去填词”的话,所以他自称“奉旨填词”。

他后来改名永,才在景祜元年(1034)考中进士,做过睦州推官,定海晓峰盐场盐官、余杭县令、屯田员外郎等小官。

死的时候很凄凉,棺木寄放在镇江的寺庙里,一说葬在枣阳县的花山。

后来每到清明节,远近许多人带着酒食在他的墓地祭奠饮宴,叫做“吊柳会”。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精通音律,又熟悉民间新曲,当时“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叶梦得《避暑录话》)。

他的词受到各阶层群众的喜受,不仅市井之人喜欢,而且宫中也传唱,佛门弟子、道教真人也爱好,可以说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

柳三变的诗化人生

柳三变的诗化人生

弄影花前,倚声填词——柳三变的诗化人生内容提要:柳永是中国词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词人,他在旧曲的基础之上开拓“新声”,创造新的词境,对宋代及其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但是同时他又耽于青楼妓院,燕舞升平,关于他的人生哲学及其思想意识,自古以来更是褒贬不一。

独特而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了当时俗文学的代言人,入世的思想更是贯穿了他的一生,而他也自然的没有摆脱掉“士”的悲剧,最终走向了文人的末路。

关键词:人生经历入世思想艺术贡献俗文学柳永出身于一个儒学仕宦家庭,其父柳宜,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

柳永弟兄三人皆才学过人,时人称为“柳三绝”。

少年才俊的柳永为人文雅而又巧工词章,热衷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却屡受挫折坎坷,现实和理想的落差,使他流连坊曲,“日与狷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

仕途的失意让他在另外一个领域里名声大噪,《避暑录话》中载:“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但是这样的声名并不是他想要,“入世为官”的思想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

这样一位恃才傲物的才子,在自己的词作中尽抒愤懑之气,《鹤冲天》中这样写道:“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因为一首词而断送了自己的仕途之路,一生漂泊流离的人大概就是他了。

因他名气在外,时人推荐他为官,但是宋仁宗看过此词后说:“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他因此受罢黜,郁郁而不得志,从此沦落为烟花柳巷的风流才子,自称“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将所有的热情寄托于男女的爱恋之中,于夜夜笙歌中消磨了他一生的才气和时光。

柳永与歌妓并非完全是狎客与妓女的关系,更多的则是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的,柳永这一思想和出发点,使他和他的词作受到了这些社会底层的女子的喜爱和欢迎,而柳永自身也从这些市井文学里汲取文学营养,开拓“新声”,完成了词自宫廷向世俗的过渡。

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典故

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典故

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典故
柳三变,原名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他第一次应试是受到了打击的,但第二次应试终于中了,当时他已经50岁了。

柳永年轻时到汴京应试,留恋于歌馆楼台,熟悉了很多歌妓,并且替她们作曲。

有人把他介绍给曹元宠,他却不屑一顾。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他初次应试,及第了,但当时已经50岁的他并没有留在京城,而是到填词的地方继续做他的职位。

后来他出使还京,与伎女都染了病,宋仁宗借此将他革职了。

他第二次应试是在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但是宋仁宗却将他除名了,并且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柳永是一位敢于打破束缚的词人。

被除名之后,柳永并未离开京师,而是带着几个伎女到妓馆“雅游”,以“奉旨填词”为职业。

由于他的反抗行为惹怒了宋仁宗,宋仁宗在宴会上将他写的《鹤冲天》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句话作为题目,对他说:“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并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最后是那些“伎子”念他的才学和痴情,才将他安葬了。

宋词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

宋词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

本来,柳永的新词不但在市井名声很⼤,在宫廷也颇受欢迎。

据叶梦得《避暑录话》:为庆贺仁宗圣诞,柳永曾谱写过《永遇乐·熏风解愠》、《迎新春·嶰管变⾭律》、《倾乐杯·禁漏花深》等祝寿词。

其中《倾乐杯·禁漏花深》的“‘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管弦’等句传⼊禁中,多称之”,以⾄仁宗皇帝只要宴饮,就要侍从们反复吟唱这只曲:“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旧题陈师道《后⼭诗话》》。

陈师道,北宋⼈;叶梦得,南宋初⼈,皆距柳永⽣活的时代不远,所录相必有据。

但是据同为北宋⼈王辟之的《渑⽔燕谈录》:仁宗皇祐年间,天上出现“⽼⼈星”。

在中国传统星相学中,⽼⼈星⼜称寿星。

于是侍⾂要新科进⼠柳永作新曲为仁宗皇帝献寿。

柳永于是写了⾸《醉蓬莱》:“渐亭皋叶下,陇⾸云飞,素秋新霁。

华阙中天,锁葱葱佳⽓。

嫩菊黄深,柜霜红浅近,宝阶⾹砌。

⽟宇⽆尘,⾦茎有露,碧天如⽔。

正值升平,万机多暇,夜⾊澄鲜,漏声迢递。

南极星中,有⽼⼈呈瑞。

此际宸游,凤辇何处。

度管弦声脆。

太液波翻,披⾹帘卷,⽉明风细”。

谁知这⾸祝寿词却触怒了仁宗。

开头⼀个“渐”字就惹仁宗不满。

因“亭皋叶下”是种萧索⽓氛,不适合为祝寿语。

“陇⾸云飞”更容易与悲哀苦寒的北朝乐府《陇头歌》联系起来。

等看到“此际宸游,凤辇何处”更是怒不可遏,因为这是刚刚去世的真宗皇帝的悼词。

再接下去⼜是“太液波翻”。

仁宗皇帝说:“为什么不⽤“太液波澄”⽽⾮要“翻”呢?于是将进呈的歌词扔到地上,“⾃此不复擢⽤”。

这则⽂⼈笔记被词论家多次引⽤,如明代蒋⼀葵《尧⼭堂外纪》,彭孙贻《茗斋诗馀》,清代沈雄《古今词话》。

但可信度却不⾼。

因为据《宋史·天⽂志》和徐松的《宋会要辑稿·瑞异》,⽼⼈星在仁宗年间多次出现,唯独皇祐年间没有出现过。

况且,即使是皇祐元年,柳永已65岁,四年后即去世。

⽽且晚年由华阴令逐次升迁为著作郎、太常博⼠、屯⽥员外郎,世称“柳屯⽥”即得名于此,不存在“⾃此不复擢⽤”。

奉旨填词柳三变(人教版高一必修)

奉旨填词柳三变(人教版高一必修)

奉旨填词柳三变(人教版高一必修)奉旨填词柳三变(人教版高一必修)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是宋代工部侍郎柳宜的小儿子。

相传柳永小的时候很聪明,他的乳母略通诗词,是一个败落的官宦家的女儿。

她很喜欢柳永,每天给他喂奶时,就用手指沾着乳汁在柳永的掌心写字。

小柳永虽不能出声朗读,却在心里默认。

这样到了7岁时,柳永就成了乡里的神童,才名传遍崇安城。

柳永年少多才,擅长写词曲,为人狂放不羁。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留恋于歌馆楼台,熟悉了很多歌妓,并且替她们作曲。

在北宋初年,词刚刚兴起,词本来是一些教坊制作出来让歌女唱的小曲,大多低俗不堪。

后来一些文人们也兴之所致,为歌女们填词,那也不过是在花前月下、酒席宴间,谈情说爱、饮酒助兴的一种消遣,也很难登大雅之堂。

所以柳永整天在“秦楼楚馆”里“浅斟低唱”,为歌女们作词,便被看成是行为狂荡的浪子。

他本以为凭自己的才华,参加科举考试应该轻而易举,没想到一发榜却名落孙山。

这时他写了一首词《鹤冲天》,抒发自己落榜后的满腹牢骚。

他认为自己是偶然失误,失去了高中状元的时机,也是主考官没有慧眼,把自己这样的才子给遗漏了。

于是狂傲的柳永便产生了逆反心理,既然自己的才华无人赏识,远大的抱负无法实现,倒不如索性继续过那种流连秦楼楚馆的狂荡生活。

他在词中写道:“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本来是柳永科举失意后的恃才负气,没想到这首词传播四方,让宋仁宗看到了。

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已经考中,谁知宋仁宗一看中榜中有柳永的名字,就把他给除名了,并且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在他的试卷上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

”原来仁宗皇帝对柳永上次科举失意后写了《鹤冲天》来发牢骚,一直耿耿于怀,这次一看柳永又来参加考试,便借柳永自己词中的句子来嘲讽他,意思是说,你既然把功名说成是“浮名”,要把“浮名”换成“浅斟低唱”,那你还要浮名干什么呢!以后你尽管去填词好了。

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析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一)

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析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一)

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析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一)当晏殊、欧阳修创作清丽闲雅的小令词的时候,社会上已经在广泛地争相创造“新声”了。

《宋史·乐志》记载:宋代初期设立教坊音乐机关,在旧曲的基础上创造“新声”,“新声”更加流丽动听。

大量为这种更加流丽动听的“新声”写词来歌唱的词人,就是柳永。

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在作举子时,喜欢去青楼妓院,他善于写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定请求柳永代为填词,这种新腔才流传于社会上。

可见柳永写词在当时即有较大影响。

宋翔凤《乐府余论》也说:“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富,歌台舞席,竞赌新声。

耆卿(柳永)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使人传习。

一时动听,传播四方。

”柳永,字耆卿。

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生卒年不详。

他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

这种不拘礼法的行为,颇受到当时一些正统派人物的非难。

他的词就很有点浪子作风。

他在《鹤冲天》词中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把写诗填词的才子说成是不当官的公卿宰相。

白衣,是表示平民的身分。

他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认为做官是“浮名”,还不如喝酒、唱曲。

有人向仁宗推荐他,宋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他因此受罢黜,郁郁不得志,每天和一些浮浪子弟纵游于娼馆酒楼,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因为宋仁宗嫌他行为放浪,不用他,说过让他“且去填词”的话,所以他自称“奉旨填词”。

他后来改名永,才在景祜元年(1034)考中进士,做过睦州推官,定海晓峰盐场盐官、余杭县令、屯田员外郎等小官。

死的时候很凄凉,棺木寄放在镇江的寺庙里,一说葬在枣阳县的花山。

后来每到清明节,远近许多人带着酒食在他的墓地祭奠饮宴,叫做“吊柳会”。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精通音律,又熟悉民间新曲,当时“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叶梦得《避暑录话》)。

奉旨填词柳三变

奉旨填词柳三变

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是词史上不可不说的一个人物,没有柳永宋词就不可能繁华,他在中国词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柳永是一个真正具有艺术家气质的词人,他风流、落拓而又饱富才情,很有些现代气息。

只是他那个时代,入仕是所有文人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文人唯一的出路,因此艺术才能也要为之服务。

那些在文坛执牛耳的领袖都能将两者完美得结合在一起,所以他们虽有令人敬佩的艺术造诣,但也只是用于外在的修饰。

柳永领悟了现在艺术的真谛,这不免使他走得太远,最终连皇帝也认为他只是合格的艺术家,而不能成为官僚,于是柳永就成为了中国词史学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从词学史上过来的人物看:温飞卿---韦端己----孙葆光---冯正中---李中主----李后主。

这个体系可是大有门道,尽管每个人都是无意识的,但他们都是唐五代小词文人化的关键节点。

尤其韦的五首菩萨蛮,冯的十三首鹊踏枝,以及最无革新意识反而贡献最大的李后主亡国后的词,都体现了词的正常发展渠道。

柳永大概生于987年,而李后主卒于978年。

柳永在词坛上最大的两个敌人,晏殊生于991年,张先生于990年。

他的命运是巧合,还是历史会开玩笑?作为第一个专业词人,尽管柳永后来还是做出了极大的妥协,但他对词坛的贡献,是任何人不应该否认的。

北宋前期词坛至柳永才出现重大改观。

柳永对词的贡献首先在于大力创作调长拍缓的慢词,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同时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从创作方向上改变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把视线转向市井青楼,极力展示都市风情,变雅为俗,使词具有了浓郁的生活情调和人情味,对词体的雅俗分流,对词的普及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

与此相适应,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他的创作为宋词的发展展示了灿烂的前景。

不过,他的并不美好的声名,还是让他受到了很多的非议和攻击。

对一个并不显赫甚至地位底下但又声名甚响的人,大加讨伐以标明自己的高雅和纯真,对当时的士大夫和文人来说是没有多大风险的。

文史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

文史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

⽂史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宋朝著名词⼈,以婉约词著称,词作多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华的⽩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了深远影响。

名作如《⾬霖铃》等,⼴为流传。

柳永的⼀⽣,⼤多和青楼楚馆联系在⼀起。

他在此狎妓作诗,留下不少名篇。

宋词⼈柳永⾃是风流多情。

早年来到京城汴梁,常常出⼊于歌楼酒馆,漫游于柳巷花街,过着纨绔⼦弟、风流才⼦的浪荡⽣活。

因为他长得疏朗俊逸,⾃有⼀番仙傲风姿,况且词⼜写得好,所以深得歌伎舞⼥的青睐。

但是,初进考场,为功名⼀搏之后,却落得榜上⽆名的结果,柳永颇受打击。

科场的失意使他对于那种“偎红依翠”的⽣活更加没有收敛,⾃⾔仕途功名都是“浮名”,都不如“浅斟低唱”来得浪漫⾃在。

可实际上这只是柳永的⼀时牢骚,⾝为仕宦⼦弟的他并没有放弃功名路上的追求,但年轻⽽不懂世故的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牢骚之语却为⾃⼰设下了重重困难。

当他再次参加进⼠考试时,皇帝宋仁宗却因此⾔将他硬⽣⽣从榜上除名,并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尽管以后有⼈怜爱柳永之才,将他向上推荐,但是宋仁宗⼜是⼀句:“且去填词!”柳永从此不得志,更加放纵⾃⼰,并⾃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终⽇与浪⼦纵游娼馆酒楼间,将精⼒全放在填词寻乐中。

柳永的词雅俗共赏,传播极⼴,“凡有井⽔饮处,即能歌柳词。

”。

对柳永的评价的作文

对柳永的评价的作文

对柳永的评价的作文柳永,那可是北宋词坛一颗超特别的星。

咱先说说他这名字,“柳永”,念起来就有一种风流倜傥的感觉。

这人啊,就像一个在词的世界里流浪的浪子。

他的词那叫一个绝,可他的人生却像坐过山车,忽上忽下的。

柳永这人,他不按常理出牌。

当时的社会,大家都想着走科举的康庄大道,去当官,做个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

柳永也想啊,可是他又不甘心就这么规规矩矩的。

他一边读书备考,一边在那烟花柳巷里混得风生水起。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一边准备考清华北大,一边还成了酒吧驻唱的红人,你说奇特不奇特?他的词就像是从那些花街柳巷的角落里长出来的奇葩。

什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就这么一句,一下子就能把那种离别的难受劲儿给揪出来。

他写男女之情写得特别细腻,就像他自己亲身经历了无数次的生离死别、爱恨情仇一样。

那些姑娘们的心思,在他的词里被扒得赤裸裸的。

而且他写得还特美,不是那种低俗的描写,是一种充满了情感和诗意的表达。

比如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听听,为了喜欢的人,人都瘦成啥样了还不后悔,这得多痴情啊。

这柳永就像是那些姑娘们的知心大哥,把她们的故事都写进了词里,让她们也能在词里不朽。

可是呢,柳永这样的生活方式和他写词的风格,在当时的正统人士眼里,那就是离经叛道。

那些个老古板们觉得他整天跟歌女混在一起,写的词也是儿女情长的,没什么大气象。

所以柳永在科举的路上就一直磕磕绊绊的。

他第一次参加科举,就因为写了几句轻狂的词,被皇帝老儿给嫌弃了,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心里肯定特委屈,我这才华横溢的,就因为写了点真实的感情,就被你们这么打压?不过柳永也是个有骨气的,他干脆就打着“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旗号,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市井里写他的词了。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被老板炒了鱿鱼,他干脆自己创业,还就做跟原来差不多的事儿,就是要证明给那些人看,我柳永是有真本事的。

柳永的一生,就这么在词和酒还有女人之间徘徊着。

他最后虽然没在官场混出个大名堂,但他在词坛的地位那可是杠杠的。

奉旨填词柳三变典故出处

奉旨填词柳三变典故出处

奉旨填词柳三变典故出处1. 柳三变的故事背景说起柳三变,大家脑海里可能首先蹦出的就是那位才子,嘿,不是单纯的才子,而是一个特别会调侃、能写诗填词的人。

这个柳三变,实际上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小角色,名字里就透着一种“变”的意思。

他的角色可不简单,别看他在书中出场不多,但他的形象深入人心,简直是个才华横溢的风流人物。

你想想,一个文人要是只会写字,那可就太无趣了,柳三变可不止于此,他的幽默和机智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

1.1 柳三变的典故来源传说中,柳三变是个奉旨填词的高手,专门替皇帝、贵族们写词。

听起来像是个特权职业对吧?不过,皇帝的“旨意”可不是那么好奉行的,想要写出精彩的词句,可真得花费不少脑筋。

柳三变可是个聪明人,他懂得怎样把别人的意思变得优美动人,又不失幽默。

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是焦点,就像那个总能说出“笑话”的朋友,别人一听就忍不住笑出来。

1.2 柳三变的幽默才华你知道吗,柳三变的幽默不仅体现在词句上,更在于他的性格。

他总是能把生活中的琐事、烦恼通过巧妙的语言转化为有趣的故事。

比如,有一次他写词的时候,灵感来了,居然就把大雨滂沱、街上行人狼狈的场景描写得既生动又搞笑,让人一边感叹一边哈哈大笑。

听说连那些严肃的官员们都忍不住拍手称快,这样的才子,简直是人间瑰宝。

2. 柳三变的影响说到柳三变的影响,真的是无远弗届。

他的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很多后来的文人都想模仿他的风格,但能做到的屈指可数。

因为柳三变的作品里,不仅有才华的闪光,还有一种生活的智慧。

你会发现,读他的诗词,仿佛在读一本关于人生的宝典,简直是“通往快乐”的钥匙。

2.1 柳三变与后人的关系后来的文人们常常把柳三变当作榜样,甚至是追求的目标。

有人说:“我愿意成为柳三变那样的人,既有才华又有幽默感。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身边的朋友,谁不想在聚会中成为那个让大家捧腹大笑的人呢?柳三变就像那位时刻闪耀的星星,照亮了多少人的文学道路。

浅谈风月浪子柳三变

浅谈风月浪子柳三变

浅谈风月浪子柳三变内容提要:御笔四字“且去填词”断送了他的三十功名,从此他八千里路云和月,不是天涯羁旅,就是勾栏瓦肆,久久流连于烟花之地,与伶人妓女把酒言欢,畅谈风花雪月,世俗情思、、、、、纵然他堕落青楼,却堕的潇洒不羁,落得自得其乐。

他大胆创新,无论是在声腔体式创作方向抑或是语言表达方式上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新变。

关键词:柳永奉旨填词风月浪子四溢的才情高尚的人格大胆革新吊柳会本是世族子弟的他,也曾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入世为官,功名显赫,官拜宰相。

然而现实对于他来说永远是残忍的骨感,不若理想的丰腴。

他几度进士考试失利,为了生计,到处宦游干谒,“尤工与羁旅行役”正是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生动写照。

一.风月浪子背后的悲伤宋仁宗的一句“汝自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注定了三变与庙堂的无缘,为他的仕途落下了帷幕,画上了永远无法被抹掉的残缺的结局。

从此,三变对入朝为官绝了念想,断了希冀,如同残了双翅的蝴蝶一样永远不再渴望着那虽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的那片蔚蓝。

带着几分无奈,几分忧伤,几分不满,三变辗转反侧于尘世之间,如同一个迷失在世间的天使,无措的让人心疼。

于是,逐渐的,他流落成为了都市中的一名浪子,混迹于歌楼妓馆,玩转于伶人与妓女之间,成为一风月浪子。

可这风月浪子背后的忧伤又有几人能明了,能懂得呢?只因三变的坚强的潇洒掩藏了那份埋藏在心底的绵绵的柔弱的情伤。

试想,这么一个人,在离开纸醉金迷的胭脂楼的深夜里,冷峭的冬风瑟瑟的刮着,漫漫长路,陪伴着他的只有那低沉的脚步声与内心的空虚与怅惘,曾经的理想就这样在现实中被捏的粉碎,此时的他,又会不会因着现实的骨感唏嘘万千,像个孩子一样在路边抱着头颅、蜷缩着失声痛哭呢?他满眶的眼泪注定要独自擦拭,满身的伤口也注定了要独自舔舐,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三变注定孤独,没人会陪他拍遍栏杆,只会任他感慨无言谁会凭阑意。

二、三变的四溢的才情与高尚的人格三变,一个难以捉摸的词人。

他,才情如涓涓溪流,上达天阙,下至黎民,所作曲词风传天下,“杨柳岸边,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浪子词人柳三变

浪子词人柳三变

浪子词人柳三变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那时没有自来水,可见柳水的粉丝之多。

但在所谓主流文人与官员眼中柳永的词登不了大雅雅之堂。

柳永曾去求“宰相词人”晏殊,希望晏殊在仕途上给子关照,晏殊问:贤俊你作曲子么?”言下之意,正因为你柳永喜欢作词,才给人不务正业的印象,还是收敛点好。

哪知柳永反问晏殊:“您不是一样写曲子吗? ”晏殊恼差成怒,扔出句:“我虽然写曲子,但从来不写‘彩线慵拈伴伊坐’这样的句子!“柳永脸挂不住,掉头就走。

在晏殊等人眼里,柳永大概相当于今天那些娘娘腔的艺人。

直到近代,王国维先生对柳永还怀有偏见,认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神鬼之句,柳永是写不出来的。

柳永,初名柳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他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父亲柳宜,哥哥柳三接、柳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

他却屡考屡败,直到年近半百才考中进土。

在第三次落第后柳永填了一首牢骚满腹的《鹤冲天》:
....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在科考与仕途上找不到快乐,找不到成就感,在青楼酒肆却能找到。

所以柳永索性一头扎进风月场,越堕落越快乐并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在青楼厮混,如鱼得水,但并非全是逢场做戏的狎玩之举,他的至情真爱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献给了自己钟情的女子。

否则,他就写不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这样的佳句了。

关于柳永“奉旨填词”的故事

关于柳永“奉旨填词”的故事

关于柳永“奉旨填词”的故事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卒年不详)。

原名三变,字耆卿,建州崇安(今福建崇安)⼈。

因排⾏第七,⼈称“柳七”。

北宋仁宗朝进⼠。

做过屯⽥员外郎(⼯部屯⽥司的助理官),世称柳屯⽥。

为举⼦时多与乐⼯和歌妓交往,为他们创调填词,深受乐⼯歌妓的爱戴。

他的词也受到市民的欢迎。

可是⾮常不幸,他⼀⽣是流落以⾄于死的。

他的词为⼀⽣精⼒所在,有《乐章集》传世。

柳永第⼀次考进⼠不第,写了⼀⾸《鹤冲天》词:
黄⾦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词⼈,⾃是⽩⾐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畅。

青春都⼀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从这⾸词⾥不难看出他的怀才不遇的⼼情。

据说这⾸词传到仁宗那⾥,引起皇帝的恼怒,斥责地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便⾃我解嘲说:“奉旨填词”。

这个故事出⾃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正因为柳永借助于烟花巷陌的特殊渠道,使他的词能够得到⼴泛传唱从⽽流⾏⼀时。

(岁寒斋主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当晏殊、欧阳修创作清丽闲雅的小令词的时候,社会上已经在广泛地争相创造“新声”了。

《宋史·乐志》记载:宋代初期设立教坊音乐机关,在旧曲的基础上创造“新声”,“新声”更加流丽动听。

大量为这种更加流丽动听的“新声”写词来歌唱的词人,就是柳永。

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在作举子时,喜欢去青楼妓院,他善于写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定请求柳永代为填词,这种新腔才流传于社会上。

可见柳永写词在当时即有较大影响。

宋翔凤《乐府余论》也说:“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富,歌台舞席,竞赌新声。

耆卿(柳永)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使人传习。

一时动听,传播四方。

”柳永,字耆卿。

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生卒年不详。

他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

这种不拘礼法的行为,颇受到当时一些正统派人物的非难。

他的词就很有点浪子作风。

他在《鹤冲天》词中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把写诗填词的才子说成是不当官的公卿宰相。

白衣,是表示平民的身分。

他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认为做官是“浮名”,还不如喝酒、唱曲。

有人向仁宗推荐他,宋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他因此受罢黜,郁郁不得志,每天和一些浮浪子弟纵游于娼馆酒楼,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因为宋仁宗嫌他行为放浪,不用他,说过让他“且去填词”的话,所以他自称“奉旨填词”。

他后来改名永,才在景祜元年(1034)考中进士,做过睦州推官,定海晓峰盐场盐官、余杭县令、屯田员外郎等小官。

死的时候很凄凉,棺木寄放在镇江的寺庙里,一说葬在枣阳县的花山。

后来每到清明节,远近许多人带着酒食在他的墓地祭奠饮宴,叫做“吊柳会”。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精通音律,又熟悉民间新曲,当时“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叶梦得《避暑录话》)。

他的词受到各阶层群众的喜受,不仅市井之人喜欢,而且宫中也传唱,佛门弟子、道教真人也爱好,可以说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

还远传到国外,在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同上);金主完颜亮读了柳词,“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径《鹤林玉露》),可见,柳词流传的广泛和久远。

科场失意,宦途坎坷,使柳永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词的创作,他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乐章集》里有词二百一十多首,标志着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对柳永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惟有用文体发展的眼光,在北宋前期两种词风的对立并存之中,考察柳词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革新意义,才能恰当地估价它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发展贡献。

第一,开拓了词的题材。

词从晚唐以来,主要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其内容总不出男欢女爱、离别相思。

北宋前期词坛,文人填词大致承袭唐五代花间词风,而以晏殊、欧阳修为盟主。

与晏、欧几乎同时,词坛上异军突起,出现了以柳永为代表的“歌者之词”,蹊径另辟,从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到语言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给文人词输进了新鲜血液。

首先,柳词中展示了广阔而丰富多彩的都市面貌和市民生活。

晏、欧词并未把笔触伸向这个充满生气的区域,柳词却对都市的富庶繁盛和市民纵情享乐的生活作了尽情的描绘。

宋初词人所作,题材往往不出花前月下、男欢女爱的陈套,“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欧阳修《青玉案》),可说是文人小令的典型意境,其感情是柔弱的,其境界是纤小的,缺乏对广阔生活现实的表现。

这种题材内容,自然无法适应生活在商业经济繁荣的都市、生活面比较宽阔的广大市民阶层的需要。

柳永生活在宋初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社会相对安定,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都市,东京(开封)、成都,兴元(南郑)、杭州、明州(鄞县)、广州等大都市都十分繁华。

北宋城镇的发展繁荣和社会的富庶,首先在柳永词里得到较为突出的表现。

《笛家弄》词写汴京的清明时节的盛况。

“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

”这是写:有坐着船在水上游戏的,有在野外摆宴的,池塘的水好像染过一样碧绿,堤岸上的树木房舍像彩绣一样美丽。

“兰堂夜烛,百万呼卢,画阁春风,十千沽酒。

”这是写住在画栋雕梁的高楼深远里的人们,有的在赌博,一赌就是百万钱,有的在喝酒,也是花上万的钱去买酒。

这都是都市的豪华生活。

他的《迎新春》词又写汴京元宵之夜的景象:“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燃绛树。

”千家万户,大街小巷,都点上花灯,妇女都出门赏灯。

他说:“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这都可以与孟元老公《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情况相互印证。

孟元老说:“太平日久,人物阜繁,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者不识干戈,时节相生,各有观赏。

”太平时间长了,物产丰富,人民安乐,小孩只知道唱歌跳舞,老年人也没有见过战争,所以一个节日接着一个节日,都各有游览观赏的内容,这种情况在柳永的词里得到了大量的反映。

我们看,在柳永的笔下,有巍峨的宫殿:“连云复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

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倾杯乐》)有热闹的街市:“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絃。

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

”(《看花回》)有熙攘的游人:“路缭绕。

野桥新市里,花铱枝好。

引游人竞来喧笑。

”(《小镇西犯》)有喧阗的鼓乐:“风暖繁絃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木兰花慢》)还有清明踏青、中秋赏月、元宵观灯,真是五光十色!对都市生活的描绘,尤以《望海潮》咏杭州最负盛名。

这首词结合街市的繁华、湖山的秀美、江海的壮丽来赞美杭州的形胜和繁华。

这一幅幅生动活跃的世俗游乐图,洋溢着市民阶层对现世生活尽情享受的情绪,在宋代就已引人注目,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就说《乐章集》:“承平气象,形容尽致”。

词人当然侧重在宣扬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对所谓“太平盛世”作了夸张、美化,不过在词的题材内容上到底注入了新的成分,而且客观上也可以帮助读者认识当时城市的风貌。

其次,柳永还擅长抒写自己的飘零生涯和身世之感。

柳永一生宦途坎坷,辗转漂泊,同时又寄情于歌台舞榭,所以描写江湖流落和离别怀人成了他的词一个重要内容。

这些词是柳永作品艺术上最有特色和最有成就的部分。

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说他写词“尤工于羁旅行役”,就是说他特别擅长于抒发“羁旅行役”之情。

“羁旅行役”,指长期在外奔走,到处漂泊。

柳永为抒发这种他乡流荡,淹留不归的感情,把汉魏乐府古诗的游子思妇题材与晚唐五代以来词中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的描写结合起来,独标一格。

在这类词中,柳永冲破小楼深院、绿窗朱户的樊篱,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大自然,故境界阔大,气象高远,呈现出壮美的特色。

柳永一生行迹虽不可详考,但从他的词作,如《临江仙》“扬州曾是旧游地”、《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一寸金》“井络天开”等篇,可知其足迹遍于淮楚川陕一带。

丰富的生活阅历,大大开拓了词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界壮美雄奇的山水,又进一步培植了词人的审美理想。

柳永每当登山临水之时,常发出流落天涯之叹,而且喜欢把对景色(尤其是秋景)的描绘与抒发旅愁结合在一起,从而在词中把宋玉《九辩》以来的文人悲秋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晚景萧索,堪动宋玉悲凉”(《玉胡蝶》),这是《乐章集》中屡见不鲜的境界。

请读读《曲玉管》、《戚氏》、《八声甘州》诸词,飘零无依之感于写景中隐然可见,如脍炙人口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写来苍凉豪远,连不满柳永词风的苏轼也惊叹“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这种雄壮豪放的风格,在晏、欧词中是不可得见的。

柳永在《鹤冲天》词中说:“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意思是没有在政治上飞黄腾达,怎能不尽情狂荡呢?他又说:“且凭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意思是就这么过着寻欢逐乐的浪荡生活里,青春的日子是只有短暂的一会儿的。

这表明柳永功名失意之后采取了一种玩世不恭、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因而沉迷于风月场中,他的词在描写妓女时便经常流露出淫靡颓废的情调。

但对柳永的“好为淫冶讴歌之曲”,还要作具体分析。

柳永一方面辗转奔波,萍踪不定,一方面倚翠偎红,寄情子秦楼楚馆。

他抒发“羁旅行役”之情,就有着切身体验,真情实感。

这当然胜于那些以旁观者身分对于女性的客观描写。

而且,柳永把词从小庭深院、绿窗朱户,引向市井都会,进而扩大到山水路途中浩渺烟波,灯火村落,这种新的开拓,当然也胜过那些眼前无非春花秋月、身边但有罗幕珠帘的狭小天地。

同时,由于乐曲新声的繁衍,柳永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因而得以提供相应的篇幅适合于上述内容的扩展,又吸取六朝小赋艺术表观上的特点,柳永运用层层铺叙、恣意渲染的手法,因而上述内容所包含的内心情感,得以像水银泻地似的挥洒自如,尽情抒写。

从晚唐到北宋初期,词坛上无论秾艳也好,清丽也好,名家歌词大抵不出于烂醉花间、徘徊香径,并注重于艺术上的简洁凝练、深婉含蓄。

在这种情况下,读了柳永《雨霖铃》这样写得酣畅淋漓的抒发“羁旅行役”之情的作品,确乎有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的感觉。

怀人的思妇在妆楼远望,对秋景也会产生哀怨,但使她魂销意尽的,还多是花谢花飞,春光消逝。

而作为“羁旅行役”的游子,流落他乡,对暮景也会产生怅恨,但足以引发他伤怀念旧愁新恨的,还多是秋风萧瑟,秋气萧森。

因此柳永的词直接联系伤春来描写相思离别的作品,数量不及联系悲秋的作品那么多。

他的《雨霖铃》词,就是把宋玉《九辩》的“悲哉!秋之为气也!……憭栗兮若在远行”,与江淹《恨赋》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行子断肠,百感凄恻”,两相结合,借悲秋写伤别,所以词中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毋庸讳言,《乐章集》中尚有不少批风抹月之作、淫冶艳歌之曲。

但由于柳永并不能如晏、欧那样身居高位,养尊处优,有蓄妓自娱的条件;他长期处身下层社会,出入秦楼楚馆,与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朝夕相处,所以了解她们,词中表现的感情倾向,是同情多于玩狎。

其中有反映他企图从妓女中间寻觅知音和慰籍,对妓女确实表现了一往深情,如《忆帝京》词说:“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这是对妓女说的,意思是你使我永远地牵挂在心上,但我没法和你长在一起,辜负了你的千行眼泪。

还有《蝶恋花》词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意思是我瘦得衣带都松了,但不后悔,为了她我不顾惜自己形容憔悴。

他写妇女,不着重在对外貌神情的描摹,而往往在刻画内心活动方面用力,写出她们的柔情密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之心。

如《迷仙引》:“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与歌妓”的共同生活,成了他飘流异乡时极美好的回忆。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迷神引》)“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曲玉管》)如与《鹤冲天》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深沉感喟联系起来,恐怕尚有蔑视功名,打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积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