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治疗诊断临床表现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报告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报告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本文将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一、病因和病理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主要与高尿酸血症相关。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尿酸在关节和周围组织中沉积形成尿酸盐晶体,引起炎症反应。
尿酸的水平受到遗传、生活方式、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病理上,尿酸盐晶体在关节内引起白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关节炎的发生。
尿酸盐晶体的沉积可引起关节滑膜的充血、浸润和破坏,关节软骨也可受到侵蚀和破坏。
二、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的典型症状是突发性关节疼痛,常累及大趾关节。
疼痛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伴有明显的关节红、肿、热。
关节疼痛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除了关节症状外,痛风性关节炎还常伴有尿酸结石形成。
尿酸结石可导致肾绞痛和尿路梗阻的出现,表现为腰腹痛和血尿等症状。
三、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可以进行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
关节液检查是确诊痛风的金标准,发现关节液中尿酸盐晶体可以明确诊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血尿酸水平的检测和放射学检查,了解患者的尿酸代谢情况以及关节的病变情况。
家族史、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也有助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
四、治疗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既要缓解急性发作的疼痛和炎症,也要进行长期的预防控制。
急性发作期,患者可以通过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可待因等镇痛药缓解关节疼痛。
如果疼痛剧烈,可考虑关节穿刺抽取尿酸盐晶体。
长期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尿酸水平并预防关节炎的再发。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药、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等。
此外,还需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控制饮食中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限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保持适量的运动和体重控制。
治疗期间,患者需进行定期的复查和监测,以调整药物剂量并评估疗效。
结语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临床表现明显,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发作及慢性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及相关器官损害。
近年来,随着对痛风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痛风的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一、诊断方法的新进展1. 临床表现综合评估痛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慢性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相关的石症等。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
2. 实验室检查的改进血尿酸水平是痛风诊断的关键指标,但它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波动。
近年来,血尿酸光敏法及干扰测定已应用于临床,可提高尿酸浓度的测定准确性。
此外,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等炎症指标的检测也有助于痛风的诊断。
3. 免疫学技术进展免疫学技术的进步为痛风的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
例如,尿酸结晶的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尿液中的尿酸结晶,有助于确定尿酸结晶性痛风的诊断。
此外,尿酸结晶相关的免疫学检测还可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治疗方法的新进展1. 药物治疗痛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治疗和尿酸降低治疗。
近年来,全身性和局部性的抗炎药物不断涌现,并逐渐应用于痛风的治疗中。
同时,尿酸降低治疗方面的药物也不断更新。
新型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溶性尿酸转运蛋白抑制剂和尿苷酸合成酶抑制剂等具有较高效果和较低副作用,成为痛风治疗中的新选择。
2.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干预在痛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体重控制对痛风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营养学、生活习惯和运动学等领域的研究为痛风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3. 综合治疗策略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复发等方面。
在新进展中,痛风临床研究不断开展,为痛风治疗提供了更加详尽和全面的指导。
临床医生通过精确的诊断和多元化的治疗手段,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痛风治疗的成功率。
痛风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鉴别、影像检查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案
痛风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鉴别、影像检查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案痛风是一种尿酸钠沉积所致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急慢性关节炎发作和导致残疾。
如果患者不进行治疗,症状可持续数天甚至数周。
痛风急性发作时患者痛苦,经常痛得满头大汗,身体虚弱,无法活动。
痛风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大约有15%的痛风患者疾病可进展为晚期痛风,特征是痛风石沉淀形成皮下结节,患者可能发生持续性关节炎症和关节畸形。
诊断:单钠尿酸盐结晶特异性100%痛风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的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1)临床表现痛风特征性临床表现包括:单关节受累,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症状迅速发作和加重(常在≤24小时内达到最大强度);红肿覆盖关节;关节无法耐受压力或触诊;不能负重或活动;以往有过类似的关节炎症状,可自行缓解;男性;使用药物引起高尿酸血症;心脏代谢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皮下结节为痛风石。
(2)病理检查:偏光显微镜示钠尿酸盐结晶推行以识别关节滑液或痛风石抽吸物中的单钠尿酸盐结晶为中心的方法。
在偏光显微镜下,该阳性结果具有100%的特异性,并且在出现症状和体征的患者中具有诊断意义。
图3 尿酸盐结晶3D渲染特写(3)影像检查:X线片、肌肉骨骼超声、CT常规X线片可以用来诊断晚期痛风,显示出悬垂边缘和硬化边缘的骨侵蚀。
另外,先进的肌肉骨骼超声和双能量CT也可以作为非侵入性技术来识别单钠尿酸盐沉积(图4,图5),在早期痛风中缺乏敏感性,这两种方法都需要较高技术水平。
图4 肌肉骨骼超声示钠尿酸盐沉积图5 双能量CT示钠尿酸盐沉积从关节、滑囊或痛风石中获得的抽吸物中发现尿酸单钠盐晶体是诊断痛风的金标准,没有偏光显微镜检查条件可以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做出痛风临床诊断。
表1 痛风鉴别诊断痛风治疗的目标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并且恢复患者关节功能。
痛风患者一线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合并疾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决策。
痛风管理和预防一线治疗药物和替代药物总结如下:从关节、滑囊或痛风石中获得的抽吸物中发现尿酸单钠盐晶体仍然是诊断痛风的金标准根据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也可做出痛风临床诊断。
痛风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痛风临床表现及诊断痛风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依据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
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
临床上以原发性痛风常见。
上海中潭痛风诊疗基地专家解释:痛风临床表现的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无症状期、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关节炎期。
临床表现1、无症状期:病情是处于平稳症状。
并不会进行的。
但一不注意,喝啤酒或者进食一些高嘌呤的食物如海鲜,大豆之类的。
血中尿酸升得快,容易出现急性症状。
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
2、急性期:一般来说,急性期发病前无任何先兆。
诱发的原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
急性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凌晨因关节疼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重,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顶峰,关节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触痛,酷似急性感染,首次发作的关节炎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
60%-70%的痛风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第一足趾与脚掌链接的那个关节),在以后的病程中,90%的患者反复该部位受累。
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也是常见的发病部位,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并伴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3、间歇期:急性关节炎换届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
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1-2年的间歇期,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
如果不进行防治,每年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少数患者可有骶髂、胸锁或劲椎等部位受累,甚至累积关节周围滑膜囊、肌腱、肌鞘等。
4、慢性期: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
一般来说,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进入慢性期的标志,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等。
临床痛风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及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痛风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临床痛风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及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等痛风药物治疗注意事项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典型痛风常于夜间发作,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h左右达到高峰。
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让人难以忍受。
急性痛风发作时如何快速止痛?痛风又该如何治疗?今天一文给你讲清楚。
急性痛风症状表现为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发作时,50%以上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亦可好发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指、肘、腕关节也可受累。
随着病程进展,反复发作的患者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少数可影响到骶髂关节、肩关节或脊柱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部位,且发作的症状和体征渐趋不典型。
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心悸等。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目标是迅速、安全地缓解疼痛和关节失能,即止痛。
药物治疗和附带的非药物治疗方式,为痛风急性发作的紧急处理提供条件。
痛风药物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尽量在发作24 h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药物。
一线治疗药物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当存在治疗禁忌或治疗效果不佳时,也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若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上述药物联合治疗,但不推荐非甾体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的联用,因其有共同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对上述药物不耐受或有禁忌时,国外也有应用白介素-1(IL-1)受体拮抗剂作为二线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目前无证据支持弱阿片类、阿片类止痛药物对痛风急性发作有效。
秋水仙碱建议应用低剂量秋水仙碱,首剂1mg,1 h后追加0.5mg,12h 后按照0.5mg,1~3次/d。
最宜在痛风急性发作12h内开始用药,超过36h疗效明显下降。
当eGFR30~60ml/min时,秋水仙碱最大剂量为0.5mg/d;eGFR15~30ml/min时,秋水仙碱最大剂量为0.5mg/qod;eGFR<15ml/min或透析患者禁用。
《痛风诊疗规范》(2023)要点
《痛风诊疗规范》(2023)要点一、临床表现(一)病程传统的痛风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1. 急性发作期:典型痛风发作常于夜间,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h左右达高峰。
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
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皮温升高,触痛明显。
症状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
多数患者发病前无先驱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
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受累,50%以上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
2.发作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偶有炎症区皮肤色素沉着。
二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无定论,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随着病情进展,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无症状间隙期缩短,甚至部分患者发作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关节肿痛持续存在。
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是长期血尿酸显著升高未受控制的结果,两者经常同时存在。
(二)并发症和伴发疾病1. 肾脏病变:痛风的发病过程中,尿酸盐也可沉积在泌尿系统,导致急性或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
(1)急性尿酸性肾病:由于血和尿中尿酸浓度急剧上升,大量尿酸沉积并堵塞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导致急性尿路梗阻。
临床表现为急性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
(2)慢性尿酸盐肾病:亦称痛风性肾病,为持续高尿酸血症时尿酸钠结晶沉积在远端集合管和肾间质,特别是肾髓质和乳头区,从而激活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损伤内皮细胞,进而引起肾小球高压力、慢性炎症反应、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导致慢性尿酸盐肾病。
临床表现为由于尿浓缩功能下降所致夜尿增多,晚期因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
(3)尿酸性尿路结石:尿中尿酸浓度过饱和时在泌尿系统沉积并形成结石,有痛风病史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肾结石发生率为 20%~25%,可出现在痛风关节炎之前。
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病,其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病情进
展至关重要。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下面将介绍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临床症状。
1.急性关节炎发作,痛风性关节炎的典型表现是关节急性疼痛、肿胀和红斑,
多发生在大脚趾关节,也可累及踝关节、膝关节等。
2.痛风石形成,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和滑囊内尿酸盐沉积形
成痛风石,患者可出现慢性关节疼痛和畸形。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常升高,但也有部分患
者在急性发作时血清尿酸水平正常。
2.关节滑液检查,关节穿刺抽取滑液,显微镜下可见尿酸盐结晶,有助于确诊。
三、影像学检查。
X线、CT或MRI检查可发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面骨质破坏、痛风石
形成等特征性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病史和家族史。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
有长期高脂饮食、酗酒、肥胖等危险因素,或有家族中有痛风病史的患者,更应警惕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和家族史进行综合分析。
及时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临床医生和患者能够重视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工作,早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
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肾脏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和疼痛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痹证”范畴,与湿、热、瘀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
一、疼痛部位痛风最常见的疼痛部位是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处,多呈单侧、不对称分布。
有时也可累及手部关节,表现为多个关节的红肿热痛。
二、疼痛性质痛风发作时,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常常难以忍受。
疼痛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疼痛缓解后,关节功能可逐渐恢复。
三、病程与反复发作痛风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
首次发作通常在30岁左右,随着病程的延长,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畸形、僵硬和活动受限。
四、红肿热痛痛风发作时,关节部位常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这是由于炎症反应所引起的。
关节皮肤温度升高,且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五、尿酸升高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尿酸水平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痛风患者由于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血尿酸升高是痛风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六、痛风石痛风石是痛风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之一,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成的白色赘生物。
痛风石质地坚硬,呈圆形或椭圆形,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
痛风石常见于耳廓、跖趾关节等处。
七、中医辨证痛风在中医辨证中可分为湿热痹阻型、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等证型。
不同证型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略有不同。
例如,湿热痹阻型患者可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口渴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痰瘀痹阻型患者可出现关节僵硬、刺痛等症状,治疗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主;肝肾亏虚型患者可出现关节酸胀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
痛风双轨征的名词解释
痛风双轨征的名词解释痛风双轨征是指痛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尿酸沉积引起的慢性肾病。
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由于体内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盐在关节中结晶,引起关节炎症反应而发生。
这种炎症反应通常在夜间突然发作,患者会感到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常见于大脚趾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可以持续数天到数周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尿酸沉积引起的慢性肾病:尿酸沉积引起的慢性肾病是痛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当患者体内的尿酸水平过高,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尿酸会在肾脏中形成尿酸结晶,引起肾小管和间质的炎症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尿酸结晶会逐渐堆积,导致肾脏功能受损,从而发展成为慢性肾病。
患者在尿酸沉积引起的慢性肾病中会出现各种肾功能异常的症状,如尿酸性肾病性肾炎和尿酸沉积性肾小球病等。
痛风双轨征之所以被称为“双轨征”,是因为在痛风的治疗中,需要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尿酸沉积引起的慢性肾病这两种不同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急性发作时疼痛和关节炎症进行缓解。
通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可用于急性发作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还需调整饮食,限制高嘌呤食物和饮酒,以降低尿酸水平。
对于尿酸沉积引起的慢性肾病的治疗,除了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控制尿酸水平。
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实现,如利尿剂、尿酸合成抑制剂和尿酸排泄增加剂等。
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增加运动等。
值得注意的是,治疗痛风双轨征的关键在于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
痛风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且常伴随着代谢综合征等其他疾病。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肥胖者、酗酒者、高血压患者等,应该定期进行尿酸水平的检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痛风双轨征的发生。
痛风临床分型诊断标准
痛风临床分型诊断标准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引起的。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痛风可以分为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两种类型。
下面我将从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的临床分型和诊断标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急性痛风的临床分型和诊断标准:
急性痛风是痛风的一种急性发作类型,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关节疼痛、红肿、热度和功能障碍。
急性痛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典型的临床表现,急性痛风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作的关节疼痛,多发生在足部的第一跖趾关节,伴随着局部红肿、热度和功能障碍。
2. 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血尿酸水平通常升高,超过6.8mg/dl。
3. 病理学检查,关节积液的检查可以发现尿酸结晶,确诊痛风
的急性发作。
慢性痛风的临床分型和诊断标准:
慢性痛风是指痛风的慢性发展过程,病程较长,症状较为缓和,但容易出现关节破坏和痛风石形成。
慢性痛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慢性关节炎,慢性痛风患者常常出现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特
别是在手指、腕部、膝盖和踝关节等处。
2. 痛风石的形成,慢性痛风患者可在关节周围软组织和耳廓等
部位出现痛风石的形成,这是痛风的特征性表现。
3. 高尿酸血症,慢性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常常升高,超过
6.8mg/dl。
总的来说,痛风的临床分型和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
对于患有痛风的患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发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痛风管理指南acr指南
痛风管理指南: ACR指南简介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沉积引起的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
目前,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发布了一份痛风管理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痛风治疗和管理建议。
本文将以ACR指南为基础,介绍痛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诊断根据ACR指南,痛风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症状:典型的痛风发作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多累及大趾关节,常伴有剧烈疼痛和红、肿、热等症状。
2.尿酸水平:血尿酸水平升高是痛风的重要指标,但并非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都会发展为痛风。
ACR指南建议根据临床症状和尿酸水平来进行诊断。
3.关节液分析:关节液中尿酸结晶的检测是确诊痛风的金标准,但不是所有不明原因的急性关节炎都需要进行关节液分析。
治疗ACR指南给出了痛风治疗的详细建议,包括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长期控制期的治疗。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NSDs):对于急性发作期的疼痛和炎症,NSDs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是一种可用于急性痛风发作的药物,常用于NSDs不能耐受或禁用的患者。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严重症状或其他药物无效的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有效的选择。
长期控制期的治疗•尿酸降低治疗:ACR指南推荐在持续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进行尿酸降低治疗,以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
•遵循药物治疗原则:ACR指南强调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和疗效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定期监测尿酸水平。
•饮食和生活方式管理:控制体重、限制酒精和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以及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预防痛风和减轻症状。
预防ACR指南认为痛风是可以预防的,以下是一些预防痛风的措施:•饮食调整:限制酒精和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增加低脂鱼类和植物蛋白的摄入。
•体重控制:减轻过重和肥胖可以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运动、戒烟和控制血压等生活方式改变有助于预防痛风。
结论ACR痛风管理指南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最新的痛风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指南。
痛风患者的规范化诊断流程及方法
痛风患者的规范化诊断流程及方法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
它会导致关节炎、尿酸结晶在关节、肾脏和其他组织的沉积,从而引发急性症状和慢性并发症。
为了确诊和治疗痛风,医生需要遵循一套规范化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一、痛风的临床表现痛风的典型症状是急性关节炎发作,常见于足部,特别是拇趾。
患者关节红、肿、痛,有时伴有低热和全身不适。
痛风发作可以由一些促发因素触发,如饮酒、高嘌呤饮食、创伤和手术等。
如果痛风未能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症状会不断恶化,并可能导致关节和组织的长期受损。
二、痛风的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在痛风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节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尿酸结晶在关节组织中的沉积情况。
此外,X射线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也可以用于评估关节的损害程度和尿酸结晶的分布情况。
三、血清尿酸检测血清尿酸检测是痛风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
在发作期,尿酸水平可能升高,但在无症状期间,尿酸水平通常正常。
因此,医生需要在发作期间进行血清尿酸检测,以确定诊断。
四、关节液分析痛风关节液分析是另一个重要的诊断手段。
通过穿刺关节腔并取得关节液样本,医生可以检测其中是否存在尿酸结晶。
鉴别诊断其他形式的关节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类型的关节炎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五、尿酸24小时排泄率尿酸24小时排泄率测试能够评估患者的尿酸生成和排泄情况。
它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尿酸过多或减少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六、其它相关检查针对痛风的相关并发症,医生可能会进行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七、痛风治疗的规范化痛风的治疗通常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无症状期两个阶段。
在急性发作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被广泛用于缓解关节炎症状。
对于一些特定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可卡因关节注射等治疗方法。
在无症状期,一些药物可以用于降低尿酸水平和预防尿酸结晶的形成,如利尿药、抑制尿酸生成药和增加尿酸排泄药。
2023年痛风诊疗指南
2023年痛风诊疗指南引言: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体内尿酸水平增高引起。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指导痛风的诊疗工作,制定2023年痛风诊疗指南,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痛风的诊断1. 临床表现:痛风主要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发作,常累及大足趾关节,疼痛剧烈,红肿热痛明显。
2. 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水平增高是痛风的重要指标,超过男性420μmol/L和女性360μmol/L应警惕痛风的可能。
3. 影像学检查:关节X线和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痛风关节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二、痛风的治疗1. 急性期治疗:对于急性痛风发作,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或可待因等药物缓解疼痛和消炎。
2. 慢性期治疗:长期控制尿酸水平是关键,可使用药物如别嘌醇、尿酸酐酶抑制剂等,以降低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
3. 饮食调整: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增加饮水量,有助于尿酸排泄。
三、痛风的预防1. 饮食健康: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蔬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的摄入,维持适当体重,限制酒精摄入。
2. 生活方式改变:减少肥胖、控制血压、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坐卧,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3. 定期复查: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痛风的并发症管理1. 痛风石的治疗:对于存在痛风石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或药物治疗,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
2. 痛风性肾病的防治:控制尿酸水平,降低肾脏负担,加强肾脏保护,及时治疗并发症。
3.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痛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应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结论:2023年痛风诊疗指南的制定,对于规范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评估,可以准确诊断痛风,并针对不同阶段和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引言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和组织的炎症所致。
它既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又给社会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因此,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本文将以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为主题,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将介绍痛风的病因和发展,包括高尿酸血症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痛风之间的关系。
接着将阐述痛风的临床表现,包括关节炎症、尿酸结晶沉积等症状。
然后将介绍痛风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随后将讨论痛风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接下来将介绍药物治疗痛风的进展,包括传统药物和新型药物的应用情况。
然后将介绍非药物治疗痛风的进展,包括饮食调控、锻炼和体重控制等措施。
之后将探讨痛风的并发症与预防,包括痛风性关节炎和尿酸肾病等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最后将介绍痛风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旨在为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通过对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的深入探讨,可以看出痛风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当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在痛风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本文能为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推动痛风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痛风的病因和发展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和组织的炎症所致。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形成机制较为复杂。
一方面,高尿酸血症可由于内源性尿酸产生过多或外源性摄入过多而导致。
另一方面,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排泄不畅也有密切的关系。
尿酸结晶在关节和组织中沉积,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痛风的发生和发展。
痛风的病因和发展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中,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均对痛风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本文旨在为医务工作者和痛风患者提供全面的痛风诊疗指南。
本指南将介绍痛风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康复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一、痛风的基本概念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体内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导致尿酸在体内蓄积。
痛风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二、痛风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痛风患者通常会在午夜或清晨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处。
2、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尿酸水平,可以帮助诊断痛风。
正常男性血清尿酸浓度为摩尔/升,女性为摩尔/升。
3、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帮助观察关节病变情况,出现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等现象时,有助于痛风的诊断。
三、痛风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使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等,可以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缓解痛风症状。
2、饮食控制: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摄入。
3、生活方式改变:适当锻炼、减轻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避免使用诱发痛风的药物等。
4、局部冷敷:急性发作期可以用冷毛巾冷敷患处,减轻疼痛和肿胀。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痛风患者,如出现关节破坏、畸形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康复建议1、定期复查:痛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尿酸水平、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保持良好心态:痛风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积极配合治疗。
3、坚持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尿酸,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痛风发作。
4、合理饮食:饮食控制是痛风患者不可忽视的一环,应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
同时,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尿酸排泄。
5、避免诱发因素:痛风患者应避免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感染、手术等,以免引起痛风发作。
中医内科痛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痛风痛风是由于长期嚓吟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痹证”等病的范畴。
多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而成。
病久可致痰凝血瘀,后期还可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诊断】1本病初期可仅有血尿酸增高而无临床症状。
急性关节炎期典型的表现是关节突发疼痛,多数患者在半夜因突感关节剧痛而惊醒,以第一跖趾关节及跖趾关节为多见,局部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
可伴有发热,有时出现寒战,倦怠,厌食,头痛等症状。
一般历时1~2周症状缓解。
2 .慢性关节炎期主要可见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僵硬和肾脏病变。
3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尿酸增高,超过420UmO1/1。
X线摄片检查在受累关节可发现骨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区,为痛风的X线特征。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的病理因素以湿、痰、瘀为主,故祛湿、化痰、消瘀为本病的基本治疗大法。
但湿有寒、热之分,因此应根据辨证选择不同的治法。
本病后期多伤及脾肾阳气,治疗当以扶正祛邪兼施为要。
1湿热痹阻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痛不可触,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通络。
方药举例:四妙丸加减。
苍术IOg,黄柏IOg,意瑟仁15g,川牛膝10g,忍冬藤15g,嫩桑枝20g,晚蚕砂(包煎)10g,宣木瓜10g。
加减:发热口渴者,加知母10g,生石膏(先煎)30g,桅子10g。
关节肿大者,加姜黄10g,威灵仙10g。
关节周围出现红斑者,加丹皮10g,生地12g,赤芍IOgo邪热伤阴出现低热,口干,五心烦热者,酌加青蒿12g,秦芜10g,功劳叶15g。
湿重者,加车前草15g,防己10g。
关节痛甚者,加延胡索IOg,地龙IOgo2 .寒湿入络关节僵硬畸形,屈伸不利,皮色暗红,畏寒肢凉,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胁沉细。
临床痛风诊断标准
临床痛风诊断标准一、痛风定义与发病机制痛风是由于尿酸代谢紊乱或排泄障碍所引起的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痛风在临床中表现多样,部分患者仅表现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而部分患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慢性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合成增多、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与常见症状痛风患者常表现为突发的单侧性或双侧性大关节红肿热痛,常于深夜发病,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表现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周围出现痛风石沉积,并可导致关节畸形。
此外,痛风患者还可能出现肾脏病变,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三、诊断依据与方法痛风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痛风诊断的重要指标,尤其在关节炎发作期。
此外,关节液穿刺、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也可用于诊断。
对于有痛风家族史、肾功能不全、使用利尿剂等的患者,应特别关注痛风的筛查。
四、不同阶段患者的表现与鉴别诊断要点痛风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期。
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常见于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
慢性期则可出现关节畸形、痛风石形成等,此时需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相鉴别。
鉴别诊断时需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五、并发症及相关疾病间的关系痛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痛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升高,可能与高尿酸血症、高血压、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
此外,痛风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也存在相关性。
因此,对痛风并发症的防治应引起重视。
六、防治策略与措施痛风防治应以降低尿酸水平为目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包括:饮食控制(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水分摄入以促进尿酸排泄;适当运动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使用升高尿酸的药物如利尿剂等;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必要时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苯溴马隆等。
对于已有痛风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七、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调整在预防与管理中所扮演角色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在痛风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痛风的表现诊断及治疗
痛风的表现(一)原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女性多于绝经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
此外,痛风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较多患者伴有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代谢综合征)。
痛风的临床自然病程可分为4个阶段: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和慢性关节炎期。
临床上,一般仅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
1、无症状期:仅有血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
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仅有血尿酸增高而不出现症状者,称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2、急性关节炎期:常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②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其余为趾、踝、膝、腕、指、肘关节;③发作常呈自限性,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受累关节局部皮肤脱屑和瘙痒;④可伴高尿酸血症,但部分患者发作时血尿酸水平正常;⑤关节液或皮下痛风石抽吸物中发现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是确诊本病的依据。
⑥秋水仙碱可迅速缓解关节症状。
⑦可有发热等。
常见的发病由于有受寒、劳累、饮酒、高蛋白嘌呤饮食、外伤、手术、感染等。
急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的最常见首发症状。
初发时往往为单一关节受累,继累及多个关节。
以拇指的跖趾关节为好发部位,其次为足底、踝、足跟、膝、腕、指和肘。
第1次发作通常在夜间,数小时内出现红肿、热及明显压痛,关节迅速肿胀,伴发热、白细胞增多与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
疼痛较剧烈,压痛明显,患者常在夜问痛醒而难以忍受。
受寒、劳累、酗酒、食物过敏、进富含嘌呤食物、感染、创伤和手术等为常见诱因。
3、间歇期:多数数月发作1次,有些患者终生只发作1次或相隔多年后再发。
通常病程越长,发作越多,病情也越重。
4、慢性关节炎期:多见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规则的患者。
其病理基础是痛风石在骨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性损伤(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此期发作较频,问歇期缩短,疼痛日渐加剧。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痛风是一种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炎发作,并伴有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的痛风石(瘤)形成。
痛风的诊断和治疗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来进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一、病史采集与临床表现分析在诊断痛风时,医生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疼痛部位、起病时间、疼痛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痛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急性关节炎发作:通常以一侧大足趾关节为首发,患者出现突然的剧烈疼痛、红肿、局部温度升高和功能受限等症状。
2. 痛风石(瘤):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在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沉积,形成痛风石(瘤),患者常在耳垂、指(趾)头等处出现结节样肿块。
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液检查可发现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提示炎症反应的存在。
二、实验室检查1. 尿酸检测:通过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尿酸水平,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高尿酸血症。
2. 关节积液检查:通过关节积液的检查,可以发现尿酸结晶的存在,进一步证实痛风的诊断。
3. 其他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肾功能评估、超声波检查等,有助于了解疾病的相关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1. X线检查:X线检查对于痛风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在关节炎发作后,X线上可能出现尿酸结晶性关节炎的特征性改变。
2. 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可以帮助评估关节内部的尿酸结晶沉积情况,对于鉴别痛风石与其他软组织瘤起到重要作用。
四、治疗方案痛风的治疗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期的缓解治疗和慢性期的预防治疗。
1.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等,能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2)类固醇激素:适用于无法耐受NSAIDs的患者,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3)洗脱疗法:通过将关节内尿酸结晶洗脱出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2. 慢性期的预防治疗:(1)尿酸合成抑制剂:如丙戊酸、苯溴马隆等,能够有效降低尿酸水平。
(2)尿酸排泄增加剂:如苯酚氯芬酮、丁丙胺酮等,通过促进尿酸的排泄,达到治疗目的。
痛风诊断标准最新
痛风诊断标准最新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嘌呤代谢障碍引起,导致尿酸在体内沉积形成痛风石,进而引起关节炎和尿酸性肾病。
痛风的诊断标准一直是医学领域关注的焦点,随着痛风研究的不断深入,痛风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介绍痛风的最新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准确地了解和诊断痛风。
1. 临床表现。
痛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和尿酸性肾病。
急性关节炎表现为突发性关节疼痛、红肿、热度和功能障碍,多发生在大脚趾关节,也可累及膝关节、踝关节等。
痛风石形成可导致皮下结节、痛风石性关节炎和软组织病变。
尿酸性肾病主要表现为尿酸性肾结石和慢性肾功能损害。
2. 实验室检查。
痛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尿酸测定、关节穿刺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血清尿酸测定是诊断痛风的重要指标,血清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男性)或360μmol/L(女性)有助于痛风的诊断。
关节穿刺液检查可发现尿酸结晶,是急性关节炎诊断的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痛风石、软组织石和尿酸性肾病的影像学改变。
3.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痛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症状和体征,如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和尿酸性肾病。
实验室诊断主要根据血清尿酸测定、关节穿刺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符合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中的一项或多项,即可诊断为痛风。
4. 鉴别诊断。
痛风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假性痛风和其他结晶性关节病。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晨僵、对称性多关节炎和类风湿因子阳性。
感染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度和脓性关节积液。
假性痛风主要表现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和血清尿酸正常。
其他结晶性关节病主要包括假性痛风、药物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性关节病。
5. 治疗方案。
痛风的治疗主要包括急性期治疗和慢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可待因等镇痛药物,以及利尿剂和碱化尿液。
慢性期治疗主要采用降尿酸药物、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及预防并发症和肾功能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风的治疗诊断临床表现(一)临床表现——4 个时期:
1.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2.急性关节炎期
3.慢性期
4.肾脏并发症
痛风的治疗诊断临床表现(值得收藏)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血尿酸>420以mol/L )
□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
□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
年;
□有些可终生不出现症状;但血尿酸水平越高,发生关
节炎的可能性越大。
2.急性关节炎期,特点:
①多在午夜或凌晨突然起病,数小时内受累关节由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疼痛剧烈。
♦最常见一一单侧第一跖趾关节。
其余依次:足背、踝、膝、腕、手指、肘关节。
诱因:受寒、劳累、饮酒、高嘌呤饮食,以及外伤、手
术、感染、运动。
痛风的治疗诊断临床表现(值得收藏)
②秋水仙碱治疗后,关节症状可以迅速缓解;
③特有表现一一初次发作常呈自限性,数日内可自行缓解;
④常伴高尿酸血症,但部分正常;
③确诊最确切的依据一一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关节滑液内发现呈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
痛风的治疗诊断临床表现(值得收藏)
3 .慢性期一一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痛风石一一痛风的特征性表现一一常见于耳廓、关节周
围,破溃则有豆渣样的白色物质排出。
痛风的治疗诊断临床表现(值得收藏)
4.肾脏并发症
(1)痛风性肾病:
起病隐匿,早期仅有间歇性蛋白尿,继而呈持续性蛋白
尿,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可出现夜尿增多,晚期可发生肾功能
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等,少数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2)尿酸性肾病:
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结石,尿酸结石呈泥沙样,常无症状,
较大者可发生肾绞痛、血尿。
当结石引起梗阻时导致肾积水、肾盂肾炎、肾积脓或肾
周围炎,感染可加速结石增长和肾实质损害。
(二)诊断
♦血尿酸>420以mol/L——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同时存在特征性的关节炎表现时一一考虑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诊断金标准一一关节腔穿刺获得的滑液或关节
镜下获得的滑膜组织或痛风石标本,经偏振光显微镜发现呈
针形的尿酸盐结晶。
痛风的治疗诊断临床表现(值得收藏)
(三)预防和治疗
1.预防和一般性干预手段
①限制饮酒和高喋吟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
②控制饮食总热量;
③每天饮水至少2000ml ♦♦增加尿酸排泄;
④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曝嗪类利尿药。
痛风的治疗诊断临床表现(值得收藏)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抗炎镇痛,起效快。
但可能有不
良反应,症状缓解应减量至停用。
(2)糖皮质激素:起效快、缓解率高。
关节炎急性发
作期可以关节腔内注射或肌注长效激素;也可口服或静脉用
激素,如泼尼松。
(3)秋水仙碱
——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小剂量( 1.5mg/d )——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痛风关节炎急性期——望穿秋水(TANG)
3.高尿酸血症的降尿酸治疗
(1)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
(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
(3)碱性药物:碳酸氢钠。
(1)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
机制——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酸
排泄。
,适用于肾功能良好者。
用药期间应多饮水,并服用碳酸氢钠。
□急性发作期——避免使用。
□有尿酸性结石者——不宜使用。
(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
机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尿酸生成减少,适用于
尿酸生成过多,或不适合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者。
非布司他——不完全依赖肾脏排泄,可用于轻-中度
肾损
害患者。
【不良反应】
①非布司他——肝功能异常和腹泻。
①别喋吟醇一一胃肠道不适和皮肤过敏(亚裔人群用药
前可行HLA-B5801 检测)
为什么?
HLAB5801阳性者,使用别喋吟醇可能会一一严重过敏性药疹,甚至死亡。
(3)碱性药物:碳酸氢钠。
碱化尿液,使尿酸不易在尿中形成结晶,增加尿酸由尿
液中排出。
4.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的处理
仍需持续使用降尿酸药物。
痛风石较大或已经破溃者①①手术剔除。
5.其他综合治疗
治疗痛风患者伴有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胰岛素抵
抗等代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