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上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纪念白求恩》讲学稿★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句,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和优秀品德。
2.勾画2、3段对比描写白求恩和“不少的人”表现的句子,体会对比方法表达效果。
3.选择文中记叙、议论语句,对比朗读,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简练与感染力)。
4.用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句方法,理清文章局部和整体的写作思路5.资料拓展,阅读白求恩生前书信及文字,领悟其精神境界,启示成长。
★学习重点1.选择文中记叙、议论语句,对比朗读,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简练与感染力)。
2.用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句方法,理清文章局部和整体的写作思路★学法指导1.默读、勾画关键语句,在喜欢或疑惑处做标注。
3.用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句方法,理清写作思路。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参考课文题注,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完成填空。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国籍)共产党员,是驰名欧美的专家;于1938年初来中国,支援中国的战争;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倡导创建了八路军“模范医院”;1939年10月,白求恩在前线医院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不幸感染细菌,后因坚持工作,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白求恩的医德风范,在当代中国领域,成为学习的楷模,代代相传。
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曾为他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晋察冀()殉()职拈()轻怕重鄙()薄派qiǎn()狭ài()纯cuì()热chén()3.结合文句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和加点字的意思。
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精益.求精:4.在下列词语中任选三个,写几句连贯的话。
高明、漠不关心、佩服、麻木不仁5.逐段读课文,勾画段中的中心语句或重点词语,完成下面填空。
本文是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写的纪念性文章。
第1段,作者先概述白求恩的事迹,号召每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精神,反对。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五四制)教案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年级:初二科目:语文课型:复习课一教学目标: 1.回顾文章内容
2.理解句子的含义
3.感悟文章的主旨
二知识梳理:
列单元网络表(掌握字词与文学常识)
三.练习提升
1.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提升:你认为每篇文章中含义最深刻的句子。
)
2.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 .1.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你认为那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气的准确性)
2.无论植树还是种菜,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你认为那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气的准确性)
B.拯救青海湖,拯救月牙泉,拯救所有人介入而那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C.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海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带着野性的诗歌。
D.死海中会有多种矿物质。
有135.46亿吨氯化钠;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锌。
(指示:这些数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E.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
四.归纳总结
1.小组交流有关学习部分.
2.小组竞赛听写,看哪个组全对得多
3.小组展示相关的内容。
(要求:每个组员都有一次参与机会)
教师点拨. 总结评优秀小组。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4单元12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备课人:陈文丽课题:《纪念白求恩》学习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2.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重要词语(尤其是成语);本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有力,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说理力量。
学习重难点:1.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2.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导入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
他,一个外国医生,白求恩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年逾半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战场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
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
终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
"秋风吹者细雨,延水奏着哀曲。
”他牺牲了,人们为何这般哀痛?毛泽东为何写文章赞扬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
2.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东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优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给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的持人的的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等,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例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
3.重点字词音形义:以身殉(xùn)职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拈(niān)轻怕重纯粹(cuì)鄙薄(bó)漠(mò)不关心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大夫而作的。
本文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纪念文章,观点鲜明,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以及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关于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及背景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必须让学生做好充足的预习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有关白求恩大夫的小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白求恩大夫》。
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写作背景而且在头脑里会对白求恩大夫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当学生真正理解了白求恩,再来学习本文,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殉职、热忱、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等词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毛泽东、白求恩及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重点是从朗读文章入手,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以及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类型】新授课,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1.小组竞读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情境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给学生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配乐朗诵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多媒体出示诗歌)“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把握读音、节奏和声调等朗读方法,读出文言的韵味;2.能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及常见成语,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3.能运用字源、虚词、句式知识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课前学习任务】1.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情感。
2.参考注释阅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借助工具书,看看能否解决。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读标题、知背景,初步把握作品内容1.看“诫”的小篆体,了解其本义。
2.用“诫”组词,理解“诫”的含义。
3.由“书”的含义入手,解读标题“诫子书”,明确诸葛亮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写下这篇书信。
4.看背景资料补充,初步领悟诸葛亮写下这篇书信时的情感。
学习任务二:疏通文意,读出文言的韵味。
1.第 1 遍自读,力争读得准确流畅。
(1)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多音字语义,选择在文中的正确读音。
(2)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难字读音,自查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2.第 2 遍再读,结合《诫子书》注释及补充练习, 理解句子并划分节奏,力争读得节奏分明。
(1)完成重点词理解补充练习。
Ⅰ.能联系以前所学,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Ⅱ.能联系成语,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Ⅲ.能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意。
Ⅳ.能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
(2)结合注释, 理解句意,划分节奏。
Ⅰ.能根据例子归纳文言文节奏划分依据。
Ⅱ.梳理虚词含义,借用虚词理意群。
Ⅲ.能借用句式(对偶句、四字句)理意群。
(3)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节奏划分,自查节奏读得是否分明。
3.第 3 遍又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朗读指导,跟读第三层各分句最后一个字,力争读得抑扬顿挫,并能通过音调的变化体会情感。
【学习资源】1.《説文解字》: 敕也。
从言,戒聲。
左“舌”上加一小横,表示从口出,由舌头发出的声音。
作偏旁多与说话等语言行为有关。
右“戒”下部两只手,拿着武器“戈”,表示手拿着武器警戒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单元 第12课《纪念白求恩》 学案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知识,学习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学习通过对比进行论证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3、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1、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
3、学习记叙和议论相结合,阐述作者观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把握: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纯粹.( )拈.轻怕重()派qiǎn ( ) 热chén( ) xùn职(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派遣殉职拈轻怕重不远万里B.狭隘极端麻木不仁精益求精C.热忱纯粹漠不关心微不足道D.鄙薄植民地冷冷清清见异思迁3、解释下面词语狭隘: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4、依据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委托委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②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武台山工作,不幸(壮烈牺牲光荣献身以身殉职)。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挑肥拣瘦拈轻怕重挑挑拣拣)。
④这对于一班(三心二意见异思迁马马虎虎)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5、本文作者是,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马克思主义者,、军事家、思想家、、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
诗词代表作有《》《卜算子·咏梅》《》等。
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五卷、《毛泽东诗词选》。
二、自主学习1、写出各段的重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各段的重点句,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除了赞扬白求恩的精神,还有什么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阅读理解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第一单元导学目标•了解《修身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能够运用分析方法研读简单材料。
第一课《修身行为规范》1. 学习目标•理解文本的主旨和要点。
•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学会运用分析方法阅读材料。
2.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学习《修身行为规范》,了解其内容和作用。
3. 学习过程•阅读《修身行为规范》全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行为规范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写出你对修身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有哪些自己需要再深入学习的地方?请写出你的总结和反思。
第二单元导学目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词句,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道理。
•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阅读简短的材料。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论语选读》1. 学习目标•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词句的含义。
•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够运用分析方法阅读材料。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学习《论语选读》,了解其中的经典词句和背后的道理。
3. 学习过程•阅读《论语选读》全文,并找出其中的经典词句。
•根据对经典词句的理解,写出你对其中的道理的认识和体会。
•运用分析方法,对你所选的一个经典词句进行分析。
4. 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困惑?请写出你的总结和反思。
…(继续编写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的导学案内容)…总结通过本篇文档,我们详细介绍了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导学案内容,包括第一单元的《修身行为规范》,第二单元的《论语选读》,以及其他单元的导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通过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点,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导学案设计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学习目标】1、勒戒曹操及其思想主张,扎实背诵诗歌,提高从情景关系角度鉴赏诗歌的能力。
2、深情诵读,合作探究,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壮丽的意境。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悟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预习案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有感情朗读诗歌,弄懂诗歌的大意。
2、在存在疑惑的地方,做好批注。
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1、2、3、4 题书面完成,5 题只需自查记忆。
4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的疑问处。
5、限时 15 分钟,独立完成。
一、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2、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
第15课《诫子书》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导学单【学习目标】1.熟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能够准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精准翻译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1.熟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能够准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精准翻译课文。
【学习难点】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流程】一、导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二、学程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
曾革新连弩,能同是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第一学程识字辨音读准节奏主问题:熟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能够准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补充】文言文断句技巧1.找虚词。
如“夫”字,它是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可与下文断开。
“以”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因此停顿可划分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文中这样的虚词还有“与”“则”,它们也是连词,所以“与”“则”前可停顿。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目标:全面了解和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相关内容。
一、导入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们需要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本导学案将帮助你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思考。
二、基础知识梳理在开始学习全册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基础知识。
1. 教材内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训练- 交际与阅读- 写作与表达- 阅读与鉴赏2. 学习方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注意课文朗读,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细心品味课文,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情感;- 多读课外书籍,扩宽词汇量和阅读广度;- 坚持写作练习,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三、课文导读接下来,我们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一次导读。
1. 第一单元传统文化- 《小杨递春联》- 《小状元和大夫》- 《小时了了》2. 第二单元名人佳话- 《贺老板巧计多》- 《屈原写作业》- 《女娲补天》3. 第三单元交通与安全- 《人类的朋友——车》- 《神奇的机动车》- 《交通安全就是生命》4. 第四单元文学与人生- 《奶奶的作文》- 《小强和她的作文》- 《素质教育的影响》4. 第五单元劳动与创新- 《太阳的后裔》- 《小明做饭》- 《劳动创造美好的世界》五、知识巩固通过课文导读,我们了解了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知识巩固。
1. 解析词语请根据上述课文,解析以下词语的意思:- 夜幕降临- 好高骛远- 出其不意- 聪明才智- 劳动创造2. 句子理解请根据上述课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小强和她的作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A) 一个女孩如何写作文;B) 老师对作文的评价;C) 小强努力提高写作的经历;D)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导学案新人教版
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北省唐县逝世。
(,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察冀( )2、形近字组词隘( )殉( )溢( ) 询( ) 谥( ) 徇( )的,害怕繁重的。
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第一段要点:赞扬、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要点:赞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要点:赞扬、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课文整体上是 总分总 的结构,先概括叙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抗战,由此赞扬他的 国际主义 精神,接下来专门论述他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精神和 对技术精益求精 精神,最后一段,先叙述与白求恩的交往,表达痛惜之情,最后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
合作探究一、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讨论并归纳: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二、夹叙夹议的写法“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有“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小组合作找出各段记叙的句子,并交流。
示例:(人们对下文评价的关注。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带有批注,精品推荐)1 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ùn()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应和()风筝()liá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17《夏》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十七夏梁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1. 熟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音乐美。
2. 概括每一段的大意,理清课文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大自热爱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赏析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教学法】交流展示法。
指导: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点同学上黑板展示,师纠正强调,正确后齐读巩固。
【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播放梁静茹的《某某》,感受夏夜的宁静、温馨的气氛,引入新课梁衡的《夏》(解释题目)2.作者梁衡:某某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某某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3.给加点字注音。
芊芊.细草主宰磅礴挑....着七八片绿叶4.补全下列四字短语。
轻飞()舞细滋()长春()秋实闲情逸()【合作·探究·展示】一、一读课文,读出音乐美听音频朗读,感受《夏》语言的音乐美对称(多媒体展示)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2020年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了解老舍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 2.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等。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读读写写”中的字词,会读、会写,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 4.朗读课文至少 2 遍,在朗读中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词,找出作者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展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写雨多用她它指称为什么第六布置作业根据本课所学习的细节描绘的方法展开联想与想象描写一幅你所想象的本地区绵绵秋雨的情景不少于400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春》导 学 案
学习目标
1.把握重音和停连,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对春的情感。 2.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 3.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在诵读中把握重音与停连,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朗读课文至少
2 遍,在朗读
中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背诵;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掌握“读读写写”中字词的音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
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
【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导学案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根据各段要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体会运用对比的写法阐述观点的好处。
4、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学习重点:学会通过找重点句的方法归纳各段内容的要点。
学习难点:学习对比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学习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
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
2、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了解文章背景、结构,理解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诵读、质疑、交流等,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1、掌握议论文相关知识。
2、了解文章背景、结构,理解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步骤一、资料链接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6年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
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来纪念、颂扬白求恩,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学习。
二、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热忱.()殉.职()狭隘.()鄙薄.()纯粹.()派遣.()晋察冀.()拈.轻怕重()2、理解下列词语之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3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3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3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3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3.《纪念白求恩》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理解文章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2.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理解文章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学习难点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知识准备预习并掌握字词。
备课组补充复习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出的成语最多?教师总结:不远万里、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等。
任务导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1.成语的大量运用是本文语言的特色之一,那么,使用成语有哪些好处?还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我们不妨结合这篇课文,来探讨一下。
(1)首先,请大家在上面的成语中任选一两个,解释一下它们的意思。
学习流程学提示: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夯基础多锤炼,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第四单元导学案16 《化石吟》导学案 (教师用)【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导学重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导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奇huàn幻guǒ裹藏cōng lóng 葱茏zhuó yuè 卓越骸骨hái 潜行qián 躯壳qiào 档案dàng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乌有——《书》虚幻;不存在。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①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一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参见第3、4、5、6节)②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音乐美。
③思考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前后照应,即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4单元13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备课人:陈文丽课题:学习目标:1.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2.学习人物的无私精神和高贵品质。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难点:1.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2.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树木,是什么精神在支持他?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导入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风雨中奋斗搏击。
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不随波逐流之船,不惧困难之鹰——植树的牧羊人。
2.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3.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废墟( ) 干涸( ) 坍塌( ) 戳( )酬劳( ) 流淌( ) 水渠( ) 乍看( )4.解释下面的词语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不毛之地:二、合作探究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
3.请分别写出“我”前后三次见牧羊人时高原的情形。
4.在你眼中,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5.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漠的毫无生气?这样有什么作用?6. 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总结提升1.作者最后为什么还要写来到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2.主旨把握: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
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训练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4.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 功的喜悦之情。
17 《看云识天气》
执笔人: 佟海霞 审核人:王秀云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 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 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 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 彩的文章来。 二、【整体感知】 1.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云和天气的关系?
也有记载。唐人郑熊《番禺杂记•鬼市》写道:“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写道:“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
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作者与前人一
样不了解这种幻象产生的原因,便认为是鬼怪作崇。
二、【基础积累】
的奇幻景色,在《崂山观海市作歌》一诗里,十分惊异所看见的奇景:在海天之间,忽然
出现了楼阁、山水、人物一霎时又“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这种变幻莫测
的景象,与《山市》中描写的山市幻景的变化很相似。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能理解海
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故在文中有称此现象为“鬼市”。鬼市在前人著作中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美国的登月计划 美国于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 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施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的探测进行 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 1961 年 5 月,至 1972 年 12 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 11 年,耗资 255 亿美元。 2.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整个人类的英雄。1969 年 7 月 21 日,当“阿波 罗 11 号”飞船正准备在月球“静海”的预定着陆点着陆,突然发现飞船下方是一个足球 场大小的陨石坑,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阿姆斯特朗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把飞船改 为手动行驶,继续飞行了约 20 秒后,在 6 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安全 着陆。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 勾画出重点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四单元)
2.全诗的结构是
3.填空。
这首诗写了
抒发了诗人
(三)【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
1.请你标出诗歌中押韵的字,所押的韵是
2.请你划分第三节的朗读节奏,用△标出重读的词语。
你 把 我 的 思 绪 引 向 远 古,
描 绘 出 一 幅 幅 生 物 进 化 的 图 画;
你 否 定 了 造 物 主 的 存 在,
三、【深入阅读,理解课文】 1.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2.本文使用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3.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4.“山市”为何又叫“鬼市”?请你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四单元)
探索月球的奥秘
执笔人:赵秀山 审核人:李来军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2.了解有关月球的人文现象,感受月亮文化的魅力,激发文学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 3.学习获取资料的方法,提高搜索和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 4.能够就“月亮科学”或“月亮文化”发表自己的见解,写成文字。
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
②“土星 5 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
()
③“阿波罗 11 号”飞船的高度为 2650 公里,速度为每秒 7.67 公里。
()
④1969 年 7 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记下你对作者法布尔的了解。
2.你了解《昆虫的故事》这部书吗?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更胜一筹:
(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篡夺:
冰 冷 的 骸 骨 把 平 凡 的 真 理 回 答。
的感情。
【提示】a.划分节奏时注意:根据句子成分划分,一般来说,主语、谓语之间需要划 开。谓语和宾语之间需要划开。还要参照句子中的意义单位,即一个词语、短语(如冰冷 的骸骨)不能分开。b.句子的重音:修饰性的成分,如“冰冷”一词表明了骸骨的特点, 需重读。谓语动词重读,有时还要分析作者在这个句子中要强调什么。c.划分完句子成分 后,要在心里默默地读一遍,以检验是否正确。
【重点难点】
1.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境。 2.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根据你的积累对作者加以简介。
2.背景资料
《淄川县志》记载:奂山“有山市,邑人多见之者,城郭、楼、官室、树木、人物之
状,类海市云”。海市是海市蜃楼的简称。作者 34 岁游崂山时,曾有幸亲眼见过海市蜃楼
B.“土星 5 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
D.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记叙 B.说明 C.议论 D.描写
①然而,1969 年 7 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
三、【研读课文,共同探究】 1.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 示时间的短语。 2.用示意图标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注明时间、距离、速度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四单元)
3.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4.朗读课文中对登月事件意义进行阐述的语句,体会登月的意义。 5.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意义的话。 6.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思路。
18 《绿色蝈蝈》
执笔人:佟海霞 审核人:王秀云
【学习目标】
1.了解法布尔及《昆虫的故事》的有关常识。 2.速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体会其作用。 2.感受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三、【深入理解】 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 情,是由于善于描写,并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请仔细阅读后,画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 句子,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四单元)
隐约约地窸窣作响。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见到蝈蝈声音的独具韵 味。
四、【练习拓展】 1.选择一种动物,仿照下面的句子,对其进行描写。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 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写:
2.本文选自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它被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你怎样看呢? 学习本文后,谈谈本文有哪些写作经验可供借鉴。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四单元)
16 化石吟
执笔人: 佟海霞 审核人 :王秀云
【学习目标】
1.积累识记本课的生字、生词。 2.练习概括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重点难点】
1.学习并运用通过品析词语、句子来分析诗歌的内涵。 2.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 一、【预习导学】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 信息被化石保存下来。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世界一样 的生物世界。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我们阅读时,在把握“化石”形象的基础上,理解诗人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二、【知识介绍】 请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简要概括出化石的一些知识。 到门头沟区王平镇琨樱谷度假村举办暑期夏令营活动的小学生们,意外发现铺设在景 区道路上的一些石块,印有不少看似植物的图样。后经专家初步鉴定,孩子们发现的是“白 云质灰岩”,是古代藻类化石,距今已有 10 亿年之久。这些藻类化石最大的一块长约 1 米,宽约 0.50 米,厚约 0.3 米,其内部可能还有多层化石结构。上面印多个枝叶状结构 组成的植物图样,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叶状脉络呈黑色,有的甚至连叶片数量都能数清。 这些古化石对研究北京西部地理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研究地球地质、地貌、气 候也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