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教学大纲(理论类)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210010 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64 学分:4开课单位:土木工程系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先修课程:现代土木工程制图、工程力学二、课程目的与任务本大纲编写依据是“土木建筑工程结构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为专业主课。

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筑工程学习工程结构技术方面的有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结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能进行整个房屋的结构设计。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结合工程结构专业的特点和培养要求,熟悉工程结构计算基本原则、结构材料的选用;掌握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建立结构设计的模型、结构的内力分析;掌握节点构造处理和基本的构造要求并能进行整个房屋的结构设计。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1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1.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应用1.3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重点:结构的定义、混凝土结构的特点难点:无第二章混凝土、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教学内容:混凝土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重点: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难点:钢筋混凝土的共同受力性能第三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教学内容:重点: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及设计的表达式难点:极限状态设计的表达式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教学内容:受弯构件截面形式及计算内容受弯构件的基本构造要求4.3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基本规定4.5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车载能力计算4.6.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车载能力计算4.7. T形截面重点:单筋、双筋矩形、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难点:计算公式理解与应用、条件判断方法、构造要求.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教学内容:5.1 斜裂缝的形成5.2 无腹筋梁的受剪性能5.3 有腹筋梁的截面受剪性能重点:掌握计算原理,计算步骤难点:受剪箍筋配筋计算第六章受扭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教学内容:6.1 概述6.2.构件的开裂扭矩6.3.纯扭构件承载能力计算6.4. 受剪扭构件受扭承载力计算6.5.受扭国家配筋构造要求6.6.压弯剪扭构件的承载能力计算6.7. 拉弯剪扭构件的承载能力计算重点:纯扭构件承载能力计算难点:压弯拉剪扭、拉弯剪扭构件的承载能力计算第七章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教学内容:7.1受压构件的类型及一般构造要求7.2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7.3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7.4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车载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7.5 不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7.6 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对称配筋工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重点: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算难点:大、小偏心受拉计算第八章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教学内容:8.1 轴心受拉构件8.2 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8.3 偏心受拉构件截面受剪承载力重点: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难点: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第九章构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变形和耐久性教学内容:9.1概述9.2裂缝宽度验算9.3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重点:熟悉截面刚度的定义,弯曲刚度B意义,掌握挠度、裂缝宽度计算步骤难点:挠度、裂缝宽度计算第十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教学内容:10.1 概述10.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一般规定10.3 预应力损失预应力的传递长度和构件端部锚固区局部受压承载能力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应力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重点:预应力混凝土各阶段应力分析、局部受压计算及构造要求难点:掌握计算方法与计算步骤,计算公式正确选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课程背景: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其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以下能力:-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及评价;-具备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2.1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混凝土材料的选用与性能要求;-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2进度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1周:课程介绍和混凝土基本性质的讲解;-第2-3周:混凝土材料的选用和性能要求的讲解;-第4-6周: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的讲解;-第7-9周: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的讲解;-第10-12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的讲解;-第13-15周:设计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法讨论;-第16周:复习与期末考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3.1教学方法:-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讲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际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计算实践:通过课堂练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计算。

3.2教学手段:-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演示和互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和考察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认识;-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混凝土材料的测试和混凝土结构的实验,培养其实践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4.1教材:-主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辅助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

4.2参考资料:-相关专业期刊;-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网络上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案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311011总学时数:72(理论68、实验4) 总学分数:4.5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等后续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混凝土结构的科研、设计和施工等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掌握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掌握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力学性能、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能正确应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工方向)或《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道桥方向)进行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内容:1、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1)混凝土结构的分类;(2)配筋的作用与要求;(3)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缺点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1)发展概况;(2)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3)展望3、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的问题及其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1、掌握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

2、了解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土木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3、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1、配筋的作用与要求。

2、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的条件。

(二)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内容: 1、钢筋(1)钢筋的品种与级别;(2)钢筋的强度与变形;(3)钢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4)钢筋的疲劳性能;(5)混凝土结构对钢筋的要求。

2、混凝土(1)混凝土的基本强度指标('cu f 、c f 、t f )、单轴向受压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混凝土的变形模量、轴向受拉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2)复合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简述); (3)混凝土的疲劳性能; (4)混凝土的徐变;(5)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6)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简介 3、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1)粘结的定义与重要性;(2)粘结力的组成;(3)保证可靠粘结的构造措施基本要求:1、钢筋(1)熟悉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土木工程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课课内学时:64开课学期:6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属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相关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在校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专业课以及毕业后在混凝土结构学科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重点重点讲授工程结构中常见的受弯构件、受拉构件、受压构件和受扭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四)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结构力学、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课程内容1绪论1.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概况1.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2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2.1钢筋2.2混凝土2.3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3按近似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3.1极限状态3.2按近似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4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4.1梁、板的一般构造4.2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4.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及其应用4.4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4.5双筋矩形截面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4.6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5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5.1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一般概念5.2剪跨比及斜截面受剪的破坏形态5.3斜截面受剪破坏的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5.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与适用范围5.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5.6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5.7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6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6.1受压构件的一般构造6.2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6.3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过程与破坏形态6.4偏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影响6.5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一般计算公式6.6不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6.7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6.8对称配筋I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6.9正截面承载力Nu—Mu相关曲线及其应用6.10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6.11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7受拉构件的承载力7.1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7.2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7.3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8受扭构件扭曲截面的受扭承载力8.1纯扭构件的试验研究8.2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扭曲截面受扭承载力计算8.3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8.4受扭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9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9.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9.2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验算9.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延性9.4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10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10.1概述10.2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损失10.3后张法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部承压验算10.4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10.5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10.6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及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简述10.7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11混凝土结构按《公路桥规》的设计原理11.1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及其在《公路桥规》中的应用11.2《公路桥规》中的主要术语与符号11.3受弯构件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的计算11.4受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11.5受拉构件正截面强度的计算11.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应力、裂缝与变形验算11.7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与计算(二)学时分配章节1234567891011试验学时2641088245564三、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建议教材:马芹永.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二)参考书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东南大学等.混凝土结构(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4沈浦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

混凝土结构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绪论1.1 课程背景介绍1.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1.2 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1.2 课程目标与意义1.2.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基本认知1.2.2 提高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1.2.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 教学内容概述1.3.1 混凝土基础知识1.3.2 混凝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1.3.3 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分析与设计1.3.4 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控制1.4 授课方式与教学方法1.4.1 理论授课1.4.2 实验教学1.4.3 研讨讲座1.4.4 实践与案例分析第二部分:教学内容2.1 混凝土基础知识2.1.1 混凝土的组成与性质2.1.2 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工艺2.1.3 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与时间-温度-应力-抗裂性能 2.1.4 混凝土的持久性与耐久性2.2 混凝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2.2.1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与性能要求2.2.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2.2.3 添加剂与掺合料的应用与效果2.2.4 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控制2.3 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分析与设计2.3.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性 2.3.2 框架结构与板壳结构的力学分析2.3.3 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设计原则与方法 2.3.4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安全性评估2.4 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控制2.4.1 混凝土浇筑与加固工艺2.4.2 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与脱模技术2.4.3 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与验收标准2.4.4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第三部分:教学评价与考核3.1 教学评价方法3.1.1 课堂讨论与互动3.1.2 实验报告与设计作业3.1.3 期末考试与综合评价3.2 学生考核标准3.2.1 出勤和参与度3.2.2 实验报告和设计作业的质量与准确性3.2.3 期末考试成绩3.2.4 整体表现与学术道德3.3 教学改进与反馈3.3.1 学生评教反馈的使用与改进3.3.2 教师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的调整3.3.3 教师参与研究与创新的机会结语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T1330021课程中文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Theory for Concrete Structure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4授课对象: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先修课程: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荷载与作用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是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工程类课程,所学内容与其它各门结构课程的学习紧密联系,也是工作中应用最多、最广的专业知识,并对学生在专业方向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反映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质量。

本课程特点是以理论分析为依据,注重科学试验,但其理论的严密性较差。

因此,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构件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的同时,要密切联系工程实践,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力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工程中的具体问题,能灵活掌握影响结构性能的主要因素。

此外,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培养学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不断进取、努力创新的钻研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共2学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及其特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及其应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任务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材料的力学性能(共6学时)钢筋:钢筋的成分、种类和级别,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钢筋的塑性性能。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复杂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的变形:混凝土一次短期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性能,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及不同加载速度时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混凝土的横向变形系数。

混凝土的变形模量。

混凝土在重复荷载下的变形性能。

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的收缩。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粘结应力。

第二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共4学时)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设计方法概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Course Design for Principle of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课程编号: 080727034
课程总学时:1周学分:1
适用专业及年级:土木工程、三年级
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一般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用学的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知识,进行施工图的设计与计算,掌握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相关规范的正确使用,将课程设计成果绘制施工图,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具体应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教学形式
在课程设计之前,学生应首先对设计大纲和指导书进行预习,明确设计的目标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由指导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对设计方法进行讲授,然后由学生完成方案设计,待方案设计经指导老师审查通过后,方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段的设计工作,并最终按要求完成设计。

四、教学指导书
[1]张誉、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周克荣,顾祥林,苏小卒,混凝土结构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图纸质量占50%,计算书质量占50%,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对其成绩打分。

第 1 页/ 共1 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264 学分: 3 总学时:51大纲执笔人:薛二乐大纲审核人:石雪飞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交通工程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通过教学,学生能具备工程结构构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能根据有关设计规范进行构件设计,并为进一步学习《桥梁工程》课程以及今后从事桥梁设计施工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设计计算理论;2、重点掌握各种受力条件下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计算方法与构造要点;3、通过作业练习,具备各类构件的设计能力。

三、课程基本内容(一)总论1、课程内容性质特点介绍2、配筋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及其应用范围(二)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1、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3、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1、结构设计理论与可靠性概念(l)结均可靠性概念(2)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2、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理(l)极限状态基本概念(2)极限状态方程(3)结构可靠度计算(4)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理论方法3、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实用方法(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试验研究分析(l)适筋梁的三个工作阶段(2)梁的正截面三种破坏形态2、计算理论(l)基本假定(2)计算图式(3) 基本方程(4) 适用条件: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受压钢筋屈服条件3、公式应用:正截面承载力设计与复核(1 )内容 (2) 特点 (3) 步骤4、受弯构件构造要点(五)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试验研究分析(l)梁斜截面抗剪的工作阶段(2)梁的斜截面三种破坏形态2、计算理论(l)基本假定(2)计算图式(3)基本方程(4)适用条件:抗剪强度的上、下限值3、公式应用: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与复核(1)抗剪钢筋设计(2)抗剪承载力复核4、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5、全梁承载力设计与校核(1)目的 (2) 要求 (3)方法(六)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受压构件构造要点(l)普通箍筋柱 (2)螺旋箍筋柱2、破坏状态分析3、承载力设计与复核(七)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试验研究分析(l)破坏状态分析 (2) 纵向弯曲影响2、计算理论(l)基本假定(2)计算图式(3) 基本方程(4) 大小偏心与钢筋应力计算3、公式应用:截面承载力设计与复核(八) 钢筋混凝土构件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1、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计算(l)概念 (2) 计算理论 (3)实用方法2、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计算(l)概念 (2) 计算理论 (3)实用方法 (4)预拱度(九) 钢筋混凝土构件短暂状况应力计算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应力计算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应力计算四、实验或上机内容无五、前修课程要求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概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混凝土与钢筋的基本力学性能,及钢筋与混凝土的型号表示方法。

2.掌握构件在承受拉、压、弯、剪、扭及预应力作用下的设计计算原理及方法;掌握裂缝宽度及
挠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单向板及双向板楼盖的计算原理,以便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3.使学生具有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掌握砼结构的特点、各类基本构件配筋设计计算及其基本构
造原理,从而在理解规范的基础上活用规范,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考核方式
采用期末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成绩为10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等)占总成绩的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