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诊疗学课件:八纲辩证-理论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辩证
证,即证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机、病性、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方面情况的概括。辨证,是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等理论为基础,以四诊所获取的资料为依据,认识疾病、诊断疾病的过程。
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症——病人自身感觉到的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体征,即“症”包括症状与体征,是疾病和证候的外在表象。
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病变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疾病——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邪正相争,阴阳失调,产生特殊的病理变化,构成不同的病机及有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固定的症状和相应的证候。疾病一般包括致病因素、病理性质、临床症状和体征、演变规律及预后等。
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兽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纲领,再确定辨证具体要素,然后形成完整准确的证名。
八纲辨证————纲领证
脏腑辨证————具体证(辨别病位)
其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
八纲辨证是所有辨证方法的总纲,是对疾病所表现出共性的概括;脏腑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核心,是以脏腑理论为基础的,多用于辨内伤杂病;
气血津液辨证是脏腑辨证的补充
六经辨证,主要是针对寒邪所引起的外感热病。
卫气营血辨证是针对温热病邪所引起的外感热病
第一节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阴阳又可以概括其它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为阴,所以阴阳又是八纲的总纲。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八纲辨证是从各种辨证方法中概括出来的,用于分析各种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纲领。八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错杂。
一、表里
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的两个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
(一)表证
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或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
1 、表寒证;2、表热证;3、表虚证;4、表实证。
表证的两个特点:1、外感时邪;2、邪浅病轻。
病位在肌表,病变较浅。
表证常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
1.表寒证
本病多由外感风寒所引起。
主证:恶寒重(寒颤明显),发热轻,咳嗽,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2.表热证
多由风热病邪侵犯肌表所引起。
主证:发热重,恶寒轻,咳嗽或喘息,鼻流浓涕,口渴舌干,口色偏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3.表虚证
多因风邪袭表,或素体阳虚,感受风寒所致。
主证:恶风(遇风发抖)多汗,弓背毛乍,发热,体弱,舌质淡红,脉浮而无力。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4 表实证
本证多因风寒袭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致。
主证:恶寒,发热,无汗。或咳或喘,重者肢体酸痛,运动不灵,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发汗解表
(二)里证
概念: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表邪失治,内传入里;
2、外邪直中,侵犯脏腑;
3、饥饱劳役及情志因素,影响气血,使脏腑功能失调。
里证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取其一,以与表证相鉴别)
壮热或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躁,腹胀腹痛,呕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沉数有力。
特点:1、病位深在;
2、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
1.里寒证
本证多因外感寒湿、内伤阴冷,或久病阳虚,机能衰退所致。
[主证]:形寒肢冷,口流清涎,口温低,肠鸣腹痛,粪便稀软或水泻,尿清长,口色青白或青黄,口津滑利,舌苔白滑,脉象沉迟。
治法温里散寒
2.里热证
本证多由表邪不解,入里化热,或热邪直接侵犯脏腑,或阴虚阳亢所致。
[主证]:发热,耳鼻热,恶热,口干喜饮,粪干或泻下腥臭,尿短赤,口色红燥,舌苔黄干,脉象洪数(实),或肢体瘦弱,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无力(虚)。
治法:清热泻火或滋阴降火
3. 里虚证
本证多因劳役过度,饮喂不足或病后失治,误治,或大病久病之后,或先天不足所致。
主证:精神不振,毛焦肷吊,倦怠喜卧,心悸气短,喘息无力,食少纳呆,粪稀便溏,口色淡白,舌质如绵,脉象沉细无力。
里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
4.里实证
本证多因表邪入里,正邪相争或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痰食积聚而成。
主证:躁动不安,肚腹胀痛,粪便燥结,呼吸气粗,或肌肤黄肿热痛,神识不清或惊狂,口色红燥,舌苔黄厚,脉象沉而有力。
治法攻坚泻实
附:半表半里证
概念:是指病邪在由表入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又称为“少阳病证”。
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心烦欲呕,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邪入里
即表邪不解,内传入里,由表证转化为里证。
多因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误治、失治等因素所致。如温病初期,多为表热证,若失治、误治,则表热症状消失,出现高热、粪干、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等里热症状,说明病邪已经由表入里,转化成了里热证。
(2)里邪出表
即病邪从里透达于外,由肌表而出,里证便转化为表证。
多为机体抵抗力增强,邪气衰退,病情好转的征象。如某些痘疹类疾病,先有内热、喘促、烦躁等症,继而痘疹渐出,热退喘平,便是里邪出表的表现。
(3)表里同病
指表证和里证在同时在同一个病畜体上出现。
如患畜表邪未解,既有发热,恶寒的表证表现,又出现咳嗽、气喘、粪干、尿赤等里热的症状;又如脾胃素虚,常见草料迟细,粪便稀薄等里虚证表现,又感风寒,见发热,恶寒,无汗等表实证症状,这些都是表里同病。
(四)表里辨证要点
1.病程:新病、病程短属表,久病、病程长属里;
2.症状:发热恶寒并见属表证。但发热不恶寒,或但恶寒不发热属里证。
3 .口色脉象:舌苔薄白、脉浮属表证;苔黄厚脉沉属里证。
肌表、表、表证的区别
肌表:指一身之表(包括皮毛,腠理)
表:是相对概念,和里相对。如,脏属表,腑属里。
表证:外感六淫侵犯机体,正气抗邪于表而形成的证候。特点是发热恶寒,苔白脉浮。
二、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与热证是概括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的两种证候。
一般地说,寒证是感受寒邪或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证候,即所谓“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热证是感受热邪或机体机能活动亢盛所反映的证候,即所谓“阳盛则热”,“阴虚则内热”。
(一)寒证
外寒:寒邪入侵肌表所致---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