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 夏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国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2.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
3. 汉朝: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4.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三司使,分割地方权力。
6.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加强皇权。
8. 清朝:实行八旗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对边疆地区实行特殊的管理。
二、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1. 农业:古代中国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推广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
2. 手工业:发展了丝织、陶瓷、冶铁等手工业,形成了一定的手工业体系。
3. 商业:商业活动逐渐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市场,如长安、洛阳等。
4. 货币:从贝币、布币到铜钱、银两,货币制度逐渐完善。
5. 丝绸之路: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成就1. 文学:出现了《诗经》、《楚辞》等古典文学作品,以及唐诗、宋词等文学形式。
2. 艺术:发展了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如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等。
3. 科技: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医学:《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5. 数学:《九章算术》等数学著作,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
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边疆政策1. 民族融合: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2. 边疆政策:历代王朝采取不同的边疆政策,如和亲、屯田、设立都护府等,以维护边疆稳定。
3. 民族交流: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加强了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五、中国古代对外关系1. 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域、中亚、欧洲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夏代的政治组织是封建制,商代开始有了王朝制度,周代开始推行封建制。
2.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封建主义为基础,实行以君权为中心的制度。
3. 五行:指天、地、水、火、风的五种自然现象,古人用五行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
4. 三纲五常: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的义务关系;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5.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全面实行法家思想的统治。
6. 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县制,推行郡县制。
7. 隋唐政治制度: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唐朝推行了科举制度和封建土地制度。
8. 封建土地制度:是指封建时代地主分封土地给农民耕种,农民要向地主交纳赋税。
9.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制度、对象、过程。
10. 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时实行科举,同时实行封建土地制度。
11. 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时实行四等人制度,还实行科举制度。
12. 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推行了一些新的政治制度,如八股文和科举。
13. 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时推行乡试制度,同时又推行了科举。
14. 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是封建土地制度,后来又出现了家田制和保田制。
15. 农田水利:中国古代的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水利、塘泽和灌溉农田。
16. 贸易:古代的贸易主要是丝绸贸易,主要的丝绸之路。
17. 海上贸易:中国古代的主要的海上贸易是南海贸易和东海贸易。
18. 经济文化:古代的经济文化主要是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
19. 军事制度:古代的军事制度主要是兵役制度,后来出现了武林制度。
20. 兵器制造:古代的兵器制造主要是弓弩和兵器铸造。
21. 职业:古代的职业主要是官僚、商人和手工业者。
二、世界史1. 古代的西方世界:古代的西方世界主要是古希腊和罗马。
2. 希腊城邦政治: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是城邦政治,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民主政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 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绪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P5)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全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第三课收复新疆1.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
.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1876年左宗棠进军新疆,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一、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地位1. 夏朝的建立和王室特征2. 商朝的兴起和王室特征3. 周朝的建立和王室特征二、五季七国之乱的发生原因和特点1. 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农业生产水平2. 五霸之列的齐桓公和晋文公3. 战国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内部矛盾三、秦统一六国的途径和基本内政1. 秦国的地理优势和军事实力2.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3. 秦朝的俸禄制和浚渠修路工程四、秦汉之际的思想文化变化1. 秦朝的焚书坑儒政策和统一文字2. 汉朝的恢复儒家思想和推行科举制度3. 秦汉之际的史学方志与经济文化兴盛五、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对外交往的影响1.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路线特点2. 经济商品的互通和文化思想的传播3. 外交关系的建立和相互交流的影响六、东汉社会的基本状况和政治改革1. 刘秀的建立东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 王莽的新政和农民起义的发生3. 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和黄巾之乱七、三国鼎立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 三国政权的建立和相互关系2. 曹操与刘备的争夺和孙权的立国3. 三国长达数十年的割据局面和政治格局变化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经济1.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统一遗憾2. 封建土地制的确立和农业手工业的重生3. 佛教的传入和官营工业的兴盛九、隋唐盛世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 隋朝的统一和王朝的兴盛2. 唐朝的开元盛世和政治制度的完善3. 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繁荣十、唐朝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 唐太宗的政治改革和开元盛世2. 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军事实力的提升3. 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社会风气的变迁十一、安史之乱的起因和对唐朝的影响1. 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战争的进程2. 唐朝政治经济的动荡和社会矛盾的加剧3. 整个社会的变局和对唐朝政权的巨大影响十二、唐宋变革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 后唐的建立和五代的动荡2. 唐宋变革的内容和改革的成果3. 匈奴佛科口宋的兴起和农田水利的发展十三、初次开启科举制度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1.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制度的进步2. 科举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改善和封建土地制的确立3. 科举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影响十四、元朝的建立和对我国的统一1. 蒙古帝国的形成和元世祖的统一2. 成吉思汗的西征和元世祖的统治3. 蒙古铁骑的侵略和元世祖的统治十五、明朝的灭亡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1. 明朝的兴起和政治格局的变迁2. 明初的政治改革和对外交往的影响3. 明朝的灭亡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十六、清朝的建立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 清朝的建立和农耕经济的振兴2. 清初的政治改革和对外交往的繁荣3. 清朝的治国理政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复习必备】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的抗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⑴.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入工业时代,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⑵.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非法利益。
⑶.结果:1842年8月,中国战败签定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⑷.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林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⑴.背景:鸦片战争后,沿海经济遭到破坏,激化了本已很尖锐的社会矛盾。
⑵.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起金田起义,号“太平天国”。
⑶.经过: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构想了一个绝对公平,没有剥削的社会蓝图。
此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但它充满幻想,无法实现;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⑷.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⑸.影响(评价):动摇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⑹.启示:单纯的农民抗争不能改变中国近代的命运。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⑴.背景: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⑵.主凶:英、法;洗劫焚毁了圆明园(洗劫空前)。
⑶.帮凶:美、俄;俄国割占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割地最多)。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⑴.背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积极对外扩张,企图获得更多资源和殖民地,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⑵.经过: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突袭中国北洋舰队,黄海大战爆发,邓世昌殉国;辽东半岛之战,日本屠杀中国旅顺居民两万余人;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全册知识重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全册知识重点)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但最终失败。
二、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1.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最终失败。
2.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戊戌变法,试图改革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但最终失败。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2. 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统治。
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1. 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2. 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激发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1. 北伐战争: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基本完成国家统一。
2. 国民革命: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国民革命。
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 抗日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进行抗日战争,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2. 解放战争: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进行解放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中国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第一篇:秦朝的统一与变革一、秦朝的成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成功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铁算盘”。
二、秦始皇的统治秦始皇作为秦朝的开国皇帝,他推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政策,最为著名的便是实行中央集权和统一法制,以下是他的主要政策:1.实行郡县制:设立郡和县,实行三长制,大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统一法制:颁布了《律令》和《缪刑》,规定了法律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使全国的法律统一。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禁止私人兼并土地,实行均田制,禁绝私人经营,限制商业交往,使得农业成为国家的基础。
4.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实行小篆的文字,修建了连绵不断的长城,并统一了度量衡。
5.推行教化政策:废除了百家争鸣,推行法家思想,实行实用主义,使得思想和文化趋于统一。
三、秦末的动乱秦朝虽然统一了六国,但由于统治激烈,导致民不聊生,外征战争更是加重了人民负担。
公元前207年,秦军在与汉朝的战争中失败,秦朝开始走向崩溃的边缘。
秦朝灭亡后,各地封建割据,中国仍然处于割据局面。
四、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实行中央集权和统一法制,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农业的重要地位和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基础。
3.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使得中国文化和科技建立起一套基本体系。
5.推行教化政策,为国家的文化和思想提供了指导方向。
第二篇:汉朝的兴起与文化繁荣一、刘邦的战争公元前206年,刘邦在长平之战中大胜赵国,取得天下,并于公元前202年在项羽的支持下,终于攻克秦国京城咸阳,秦朝灭亡。
此时,刘邦率领的汉军崛起,开始了汉朝的历史。
二、刘邦的改革与统治1.开展土地改革:按照“分封制”进行土地的重新分配,激发农民生产热情,增强国家实力。
2.设立郡县,推行县官不穿冠服的政策,使民生得到恢复和发展。
3.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了农民的重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课两次鸦片战争虎门销烟1、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硝烟”。
2、历史背景:⑴、康乾“盛世”后,历史进入19世纪,清王朝逐渐显示出衰败的景象;⑵、因工业革命而迅速发展的英国在中国东南沿海大肆走私鸦片,掠走巨额白银,中英茅盾激化,最终成为爆发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造成兵弱、银荒、国穷、民贫。
4、林则徐主张禁烟,主张的理由:湖广总督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若听任鸦片走私泛滥,数十年后,中国将“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粮”。
5、虎门销烟的经过、意义:虎门销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6、林则徐采取的禁烟措施: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发动军民严辑鸦片走私贩运;⑵、责令英、美不法商人交出鸦片,并保证今后“永不夹带”;⑶、虎门销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南京条约》1、目的(原因):打开了中国市场。
(维护可耻鸦片贸易)(炮轰中国大门)2、经过:⑴、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⑵、1841年1月,率先进犯珠江。
⑶、1841年5月,英军攻占广州后,一路北上。
⑷、1842年8月,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开始结束。
3、《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鸦片战争开始结束。
4、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定关税等。
5、《南京条约》的附约:继而通过《南京条约》的附约,英国又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以及“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6、影响:⑴、《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的“合法化”的先例;⑵、中国一步步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⑶、由此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茅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茅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茅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全)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全)一、古代中国的起源和奴隶制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黄河流域的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奴隶制社会- 奴隶制的定义- 奴隶制社会的特点-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国家:商代和西周- 奴隶制社会的衰亡和原因二、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周朝的灭亡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 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封建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的典型国家:秦、汉、隋、唐- 封建社会的稳定和衰亡三、世界古代文明的交往和发展- 古代希腊城邦- 古代罗马帝国- 希腊罗马古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往- 丝绸之路的开通四、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唐朝的建立与盛世- 唐朝的政治制度- 唐朝的经济状况- 唐朝的文化发展- 唐代的名人和科技成就五、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和欧洲文艺复兴-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 哥伦布的航行和后果- 文艺复兴的兴起和特点- 文艺复兴对科学和艺术的影响六、明清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明朝的建立和进一步封建化- 明朝的统治制度和特点- 明朝的经济状况- 清朝的建立和统治- 清朝的政治制度- 清朝的经济状况七、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 工业革命前的背景和原因- 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八、甲午战争和列强侵华- 甲午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列强对华侵略的背景- 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变- 义和团与戊戌变法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重要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3)统治机构更加腐败.(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5)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课本第4页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956年10月——1960年10月(3)主凶英、法(4)帮凶俄、美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归纳总结
1. 世界历史
- 人类文明起源于亚洲,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对欧洲及整个地中
海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造成了世俗与宗教的统一,教成为统
治者的道德支持。
- 14世纪爆发的黑死病导致欧洲人口大量减少,从而引发了对
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重新思考。
- 对欧洲和亚洲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两个地区的贸
易和文化交流。
2. 中国古代历史
- 中国古代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朝代,周朝开始了封建制度的
全盛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
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发展。
- 秦朝统一了中国,推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 中国古代的著名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以及印刷术等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
- 古代罗马帝国的衰落导致了中世纪欧洲的黑暗时期,直到文艺复兴的到来才重新焕发出活力。
- 文艺复兴是西方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标志着人们对古代文化的热情和对人文主义的追求。
- 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发生在英国的一系列技术和经济改变,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场战争,对全球政治格局和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对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的一些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侵略与反抗。
1. 鸦片战争(1840 - 1842年)- 背景。
-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如白银外流、军队战斗力削弱等。
- 经过。
-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 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北上,直逼天津。
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 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 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英勇牺牲。
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
-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 1860年)- 原因。
-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经过。
-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 结果。
-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太平天国运动(1851 - 1864年)- 兴起。
-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 发展。
-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 抗击洋枪队。
- 1860年,太平军在李秀成的率领下,进攻上海。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
- 1862年9月,太平军在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 失败。
-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 甲午中日战争(1894 - 1895年)- 背景。
-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在八年级历史上册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背诵。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地理、历史事件、人物等众多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地理
1. 中国地理的四大板块: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流域以及黄河流域。
2. 中国的地形特点:高原居多,沿海低平,地势南高北低。
3. 中国的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山脉等。
4. 中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
二、历史事件
1. 辛亥革命:辛亥年间,民主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朝的统治。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
中国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3. 抗日战争:中国在遭受日本侵略的时期,开展了长达八年的
抗日战争。
4.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解放。
三、人物
1.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为“教育圣人”。
2. 屈原:中国的民族诗人,著名的《离骚》便是他的代表作。
3. 刘邦:中国汉朝的创立者,被封为“高祖”。
4.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以上便是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它们代表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和文化遗产,我们需要时刻牢记它们,对于我们的学习和人生都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鸦片战争(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二)林则徐虎门销烟1.背景①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开辟市场和掠夺原料,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②为了牟取暴利,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时间:1839年6月。
3.地点:广州虎门。
4.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一)定义: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二)失败的影响(一)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二)《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
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三)《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
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时间:1900年。
(二)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三)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
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四)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五)《辛丑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洋务运动(一)时间:十九世纪60年代—90年代(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侵略)(三)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四)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①中央—奕忻;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五)学习对象: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器物)。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古代文明
1.1 兴起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
- 夏朝的建立和结束
- 商朝的兴起和衰亡
-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
1.2 古代埃及文明
- 尼罗河流域的特点
- 古埃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 金字塔的建造和宗教
1.3 古代巴比伦文明
- 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特点
-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和内容
- 文明的灭亡和原因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
2.1 贵族和奴隶社会的过渡
-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 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兴起- 中国历史上的分封制度
2.2 秦汉时代的统一和变革
- 秦始皇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 汉朝的科举制度和官僚体制
-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对外交流
2.3 三国时期和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鼎立和兵荒马乱
- 崇尚的南北朝时期
- 隋唐的统一和盛世
第三章: 世界中世纪史
3.1 罗马帝国与教的兴起
-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战争扩张
- 教的起源和体系
-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的衰落
3.2 的兴起和阿拉伯帝国
- 穆罕默德的生平和教义
-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 伊斯兰文明的发展和贡献
3.3 西欧封建社会和
-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农奴制度
- 的原因和结果
- 西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1. 人类社会的发展- 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游牧或定居的生活,依靠捕猎、采集和简单的农业生产谋生。
-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的出现,社会分化加剧,出现了各种制度和文化。
- 封建社会: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社会等级明显,性强。
- 资本主义社会: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市场竞争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2. 中国古代史-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传说中的王朝。
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 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末年的商纣王是一个暴虐的君主。
- 西周: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在中原建立了西周。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相互争霸的时期,诸侯国力量强大,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
-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 汉朝:刘邦建立了汉朝,有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3. 世界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有众多的独特文化和建筑遗产。
- 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有重要影响,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发源地。
- 古罗马文明:法律制度、道德价值观和建筑设计对西方文明有深远影响。
- 古印度文明:和的发源地,有丰富的文化和哲学体系。
4. 世界宗教- :起源于印度,强调超越苦难的教诲,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 儒教: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
- :是阿拉伯人穆罕默德传播的宗教。
一位神,称为真主。
- 教:教源于,为救世主。
5. 其他重要历史知识点- 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石器的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 文化大革命: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运动,由发动,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政治迫害。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间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 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一系列科技变革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上为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需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
八上历史必考知识点
八上历史必考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
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时间、原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特别是其与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关系。
3. 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特别是其对中国近代工业和科技发展的贡献。
4.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掌握甲午战争的经过、结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其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态度和行动的影响。
5.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以及义和团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6.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7.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8.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十年建设: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背景、过程和基本政策,特别是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9. 抗日战争:掌握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其对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的影响。
10. 解放战争: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特别是其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以上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同时也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的兴衰3.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种姓制度的形成- 佛教的诞生与发展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的制作与使用-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二、古典时期的各大文明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希腊神话与文化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建立- 罗马法律的影响- 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3.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传播-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三、中世纪时期1.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骑士文化- 教会影响与教会权力的斗争2. 东亚的帝国与文化- 唐宋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汉字文化、儒家思想)3. 伊斯兰世界的进一步发展- 伊斯兰黄金时代- 科学与哲学的进步- 伊斯兰艺术与建筑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 马丁·路德与新教的产生- 宗教战争与欧洲格局的变化- 宗教改革对社会的长远影响五、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进程-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劳工运动2.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影响3. 重要历史人物- 拿破仑·波拿巴的统治与影响- 甘地与印度独立运动- 毛泽东与中国革命六、现代世界的发展与挑战1. 冷战与全球政治格局- 冷战的起源与发展- 苏联的解体与东欧剧变- 新兴国家的崛起与全球经济一体化2. 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时代- 生物技术与环境问题的挑战- 社会多元化与文化冲突3. 当代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恐怖主义的威胁-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世界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
初二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P1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P1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P3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P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P4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P6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P7-8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
P9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
P12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P13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P17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P19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P2110.单元小结: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初二上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初二上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的过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世界史知识点1.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的特点和人类文明的初现。
- 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奴隶制度的特点。
2. 印度河流域古文明:- 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印度的宗教和文化特点。
3. 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 埃及法老统治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
4.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的背景和目的。
- 十字军东征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
5. 蒙古帝国的崛起和扩张:- 成吉思汗的生平和征服活动。
- 蒙古帝国统治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二、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的动荡和分裂局面。
-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隋唐帝国的统一:- 隋朝和唐朝的统一战争和统一后的政治制度。
- 隋唐帝国的繁荣和辉煌时期。
3. 宋代的政治和农业发展:- 宋朝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的运作。
- 宋代农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4. 元代的政治和文化:- 元朝政治制度和统治策略。
- 元代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5. 明清王朝的兴衰:- 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三、地理与人文知识点1. 中国的地理环境:-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 中国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
2.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起点、途经地和终点。
- 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
3. 中国的种族与民族:- 中国的主要民族和少数民族。
- 民族问题对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影响。
4. 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 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初二上学期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学习八年级历史知识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二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初二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1-2单元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1839.6.3~6.25,虎门销烟)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8.29中英《南京条约》)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
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掠夺中国领土最多国家)(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第3课收复新疆
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第7课戊戌变法
1.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2.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第8课辛亥革命
1.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
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9课新文化运动
1.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2.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初二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3-4单元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1课北伐战争
1.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3.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
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1.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
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
2.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