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试卷(解析版)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检测有答案
答案:D
答案:C
答案:B
第4题答案
答案:D
答案:C
答案:B
答案:A
03
简答题答案
第1题答案
添加标题
答案:简述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
添加标题
答案:工业集聚的形成条件包括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协作、降低运费、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包括自发形成和规划形成两种。
添加标题
第2题答案
正确选项:D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答案解析:D选项正确,说明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气候较为寒冷,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选项错误,A选项该地区没有丰富的煤炭资源,B选项该地区没有大规模的钢铁工业,C选项该地区没有便利的水运条件。
第3题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第3题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则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因此,选项D正确。
题目: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答案: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出整体性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及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答案: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出整体性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及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题目: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 答案:由于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不同,因此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差异,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答案:由于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不同,因此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差异,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题目: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性表现。 答案:地带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地理环境在不同纬度、不同高度上的带状分布。这种地带性特征是由地球表面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在不同纬度和高度上的差异所引起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植被带和土壤带等。答案:地带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地理环境在不同纬度、不同高度上的带状分布。这种地带性特征是由地球表面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在不同纬度和高度上的差异所引起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植被带和土壤带等。题目: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表现。 答案:非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些要素在分布上与地带性规律相悖的现象。这种非地带性现象通常是由于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例如,沙漠中的绿洲、高山上的冰雪带等都是非地带性现象的例子。答案:非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些要素在分布上与地带性规律相悖的现象。这种非地带性现象通常是由于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例如,沙漠中的绿洲、高山上的冰雪带等都是非地带性现象的例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测评(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表为某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表。
读表,完成1~2题。
1.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 A.城市人口多 B.城市人口比重低 C.经济水平高D.所占区域面积大2.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有( )①人口密度小②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③城市用地规模小 ④城镇化水平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题,城镇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经济水平高。
中国人口总数是美国的4倍多,故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人口少;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小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故所占区域面积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小。
第2题,两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都比较高,城市人口密度大,用地规模大,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C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竞争力,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可以与世界一流城市群匹敌。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又是极其特殊的存在,故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出“广深港澳(位置见下图)四大龙头均为中心城市,同时它们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思路。
据此完成3~5题。
3.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湾区引领作用的是()A.广州B.深圳C.香港D.澳门4.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会促进广深港澳()A.交通条件改善B.环境质量提高C.就业岗位增加D.产业结构优化5.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有利于港澳()A.增加城市用地规模B.扩大城市服务范围C.改变城市服务职能D.降低城市人口密度3题,广州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之一。
故选A。
第4题,广深港澳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有利于发挥各地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
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试题
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农作物每年的最大可能产量。
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四省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某某B.某某C.某某D.某某2.图中甲地农业生产潜力比某某省低,主要原因是甲地( )A.气候炎热,降水稀少B.纬度较高,热量不足C.沙漠广布,土壤肥力低D.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少1.D2.B[第1题,据图可知,农业生产潜力自西北向东南递增,某某省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第2题,甲地位于东北平原,农业生产潜力远低于某某省,主要是由纬度高、热量不足所致。
]受节前持续低温、日照少的影响,2016年春节过后,市菜价持续偏高,部分市民选择通过网络购买价格实惠的蔬菜。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市菜价持续偏高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4.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网络销售蔬菜可以( )A.降低种植成本B.增加销售风险C.减弱地域联系D.扩大市场X围3.B4.D[第3题,由材料可知,受节前持续低温、日照少的影响,春节过后市菜价持续偏高。
第4题,网络销售蔬菜信息更畅通,可以扩大市场的X围;而网络销售环节对种植成本影响不大;网络销售加强了地域联系,扩大了市场,从而降低销售风险。
] 2016年国家农业补贴要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倾斜,国家在农业项目扶持多以提供财政补贴为主,按农场土地面积、合同年限及农业活动类型给予不同的补贴。
据此回答5~6题。
5.国家农业补贴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属于( )A.自然因素B.交通因素C.科技因素D.政策因素6.我国的家庭农场( )A.自给自足B.面向市场,商品率高C.粗放式农业D.劳动力需求少5.D6.B[第5题,国家农业补贴属于政策因素。
第6题,家庭农场是集约商品农业,面向市场,商品率高。
]转场是指山区牧民为了获得优质牧草,随着季节变化将牲畜赶往不同牧场的现象。
人教地理必修2学业水平达标测试 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分×20=50分)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3题。
评价类别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满足程度热量满足率22 22 16 水分满足率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 29 42资源利用率光合潜力利用率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 28.7 41.41.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A.气温B.降水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3.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A.农作物AB.农作物BC.农作物CD.农作物B和C解析:第1题,由表中内容可知热量满足率最多只有22%,远低于水分、土壤养分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满足率,这是由当地气温低、热量不足造成的。
第2题,三种农作物土壤养分满足率都达到了84%,说明土壤养分含量较高。
第3题,资源利用率各个项目中,农作物A的利用率都远高于农作物B和C,说明当地最适合种植农作物A。
答案:1.B 2.C 3.A4.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A.在松嫩平原一带大力种植柑橘、香蕉等水果B.在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区大规模开垦梯田C.在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D.在华北平原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解析:选C。
松嫩平原属中温带,不宜种植柑橘、香蕉等亚热带水果;在南方山地、丘陵区大规模开垦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华北平原用水紧张,不提倡大面积种植水稻。
下图为“四个地区气候资料图”。
据图完成5~6题。
5.四地中乳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6.关于四地气候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④地农业生产复种指数最高C.①地农业生产易受春旱威胁D.③地的气候在欧洲广泛分布解析:根据四地气候资料可判断: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特别是我国北方的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再根据1月气温可知是我国黄淮海平原,春季有严重的春旱,影响农业的生产;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乳畜业的发展,在欧洲分布最多;③是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温高,复种指数高;④是地中海气候。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2.水稻不宜生长在()A.热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3.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成不变的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C.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D.各区位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4.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中,作用越来越大的是()A.气候B.交通运输C.市场D.政策5.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 B.水源C.地形 D.市场6.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耕作业已实现了商业化和机械化B.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C.世界畜产品的最大产地D.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7.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水田普遍分布在亚洲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所产小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绝大部分8.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有()①机械化水平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单产低,商品率低④农场经营⑤科技水平低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⑤9.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B.种植的作物是水稻和玉米C.俄罗斯的该类农业一般为国营的D.我国没有此类农业类型10.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④自然条件优越⑤农业科技发达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1.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12.下列国家中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均较为典型的是(①美国②阿根廷③加拿大④澳大利亚⑤南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13.下列国家的大牧场上,以养牛为主的是()A.美国B.澳大利亚C.新西兰D.南非14.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特点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乳畜业15.促进潘帕斯草原牧场的商品性经营的因素是()A.气候温暖B.地广人稀C.距海港近D.土地租金低16. 下列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B. 发展中国家没有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C. 乳畜业只分布在发达国家D.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17.乳畜业的生产对象主要是()A.奶牛B.奶羊C.牛奶D.奶制品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三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贵族水果”“价格昂贵”等信息可以判断树莓为高端水果,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当地市场较小。
2.【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中“中国林科院948科技项目”可以判断其开始种植树莓的主导因素是政策。
3.【答案】C【解析】由于农民信息不通畅,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够精准,盲目种植影响效益,导致树莓种植户数变化不定。
4.【答案】C【解析】当地人最初修建梯田,要破坏地表植被,开垦梯田,故首先须改变植被。
5.【答案】D【解析】我国南方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梯田里的红壤由于受人类长期耕作,增施有机肥, 形成肥力极高的水稻土,故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
6.【答案】A【解析】读材料可知,当地种植水稻品种达130多种,多种水稻品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显著,随海拔增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所致。
7.【答案】C【解析】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长也要依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
8.【答案】B【解析】光伏农业大棚内使用太阳能LED灯,可以在夜间对农作物实施照明,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促使大棚内农作物提前上市。
9.【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多数企业在酒泉建厂,主要考虑的是原料和政策因素,这些与成本关系比较密切。
10.【答案】C【解析】酒泉居于西北内陆,缺乏水资源,淡水资源条件对企业选址影响也较大。
1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酒泉地广人稀,当地消费市场较狭小,故企业欲在外地建分厂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市场因素。
12.【答案】A【解析】据表可知,M工业指向性因素是市场。
影响石油化工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影响普通服装制造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影响水果罐头制造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原料,影响有色金属冶炼的主导因素是动力。
13.【答案】D【解析】据表可知,M地原料条件差,便捷的交通运输可以从外地运入,改善原料条件。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3章 章末综合测评3
章末综合测评(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调整棉花生产布局,提出“南方稳定,北方发展,新疆大发展”的指导方针。
90年代以来,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棉花总产、单产、调出量连续19年位居全国首位。
读图完成1~3题。
1.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市场广阔B.政策支持C.科技进步D.劳动力廉价2.图中产棉区Ⅰ与Ⅲ相比,棉花生产最明显的优势是()A.耕地面积大B.热量条件好C.光照条件好D.机械化水平高3.新疆为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A.加大农业科技投入B.扩大棉花种植面积C.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D.完善棉花流通体系【解析】第1题,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是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取得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过农业区划及实施棉花区域布局开始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条件适宜的新棉区,国家提出“南方稳定,北方发展,新疆大发展”的棉花布局指导思想,重点是在南疆地区积极发展棉花生产。
第2题,与产棉区Ⅲ相比,产棉区Ⅰ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条件好。
第3题,新疆棉花品质优良,但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新疆棉花生产受水资源短缺的制约,难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为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今后要充分依靠科技,进一步提高品质和单产。
【答案】 1.B 2.C 3.A乌克兰有“欧洲粮仓”之称,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下面为乌克兰略图,读图回答4~5题。
4.乌克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A.乳畜业B.季风水田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5.该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②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充足③夏季日照时间长,热量较丰富④高山冰雪融水丰富,水源充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4题,乌克兰有“欧洲粮仓”之称,说明其粮食产量大;为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说明其粮食的商品率高,由此可判断出该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章末检测(含解析)
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章末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下图示意厦门市种植业用地面积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该市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交通C.科技D.劳动力2.下列措施不适合该市农业未来发展的是A.重视品牌发展,建立质量追溯制度B.加强示范引领,提升休闲农业层次C.切实保护耕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创新能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不少跨国公司通过外包来调动全球资源开展业务,但是香港溢达集团却采用纵向一体化模式,将触角延伸到纺纱、针织、梭织、成衣制造、销售等整个生产环节,下表反映溢达集团不同时期发展历程。
3.20世纪80年代初,影响溢达集团国外投资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劳动力C.科技D.投资环境4.20世纪90年代溢达集团在新疆种植棉花,开办纺纱厂,但是却不设立染织厂的原因是()A.交通不便B.劳动力短缺C.技术落后D.水资源短缺5.溢达集团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可能会造成()A.品牌优势不明显B.质量监督不及时C.投资成本过高D.产品生产周期长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从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下图冷链物流占所有物流的比重)分别达到 5%、15%和 23%,而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率在 95% 以上。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6.参照图文材料,判断下列物品运往重庆城区必须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的是A.东北大米B.奉节脐橙C.北京烤鸭D.蒙牛高钙奶7.相对于常温物流,农产品的冷链物流A.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损失B.对物流自动化要求更高C.对运输距离限制较大D.对信息的依赖度更低8.某地区采用了“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的物流模式,其生产基地的加工厂属于A.原料指向型B.动力指向型C.劳动力指向型D.市场指向型下表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和甜菜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数据。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资料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2.水稻不宜生长在()A.热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3.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成不变的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C.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D.各区位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4.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中,作用越来越大的是()A.气候B.交通运输C.市场D.政策5.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 B.水源C.地形 D.市场6.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耕作业已实现了商业化和机械化B.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C.世界畜产品的最大产地D.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7.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水田普遍分布在亚洲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所产小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绝大部分8.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有()①机械化水平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单产低,商品率低④农场经营⑤科技水平低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⑤9.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B.种植的作物是水稻和玉米C.俄罗斯的该类农业一般为国营的D.我国没有此类农业类型10.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④自然条件优越⑤农业科技发达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1.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12.下列国家中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均较为典型的是(①美国②阿根廷③加拿大④澳大利亚⑤南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13.下列国家的大牧场上,以养牛为主的是()A.美国B.澳大利亚C.新西兰D.南非14.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特点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乳畜业15.促进潘帕斯草原牧场的商品性经营的因素是()A.气候温暖B.地广人稀C.距海港近D.土地租金低16. 下列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B. 发展中国家没有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C. 乳畜业只分布在发达国家D.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17.乳畜业的生产对象主要是()A.奶牛B.奶羊C.牛奶D.奶制品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第三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农产品的质量与其生长环境、栽培技术和品种密切相关,交通便利和劳动力丰富与葡萄的质量关系不大。
从世界三大著名产区的地理条件和葡萄生长习性来分析,三大葡萄产区共同的优势条件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光热,光热充足有利于糖分积累。
B项对。
2.【答案】B【解析】葡萄的产地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口味、香味等性质,农药残留、水分过大等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提高中国葡萄酒品质,先要提高葡萄的质量,从提高种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着手,这就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病虫害的良种。
B项对。
3.【答案】C【解析】茶树生长,对光照、气温、降水、土壤、地形等都要求较高。
福建铁观音品质优的原因是位于亚热带,热量条件好,①对。
茶树适宜生长的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②错。
丘陵地形,排水条件好,③对。
位于湿润区,气候湿润多雨,④对,C 项对。
4.【答案】D【解析】目前福建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D项对。
5.【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的支撑要素可知,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因素的平台是电子信息技术,D项对。
6.【答案】C【解析】智慧农业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使市场的适应性增强,C项对。
7.【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曲线,图中20°N到70°N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随着纬度升高,逐渐缩短,与热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光热包括光照、热量条件,A项对。
8.【答案】C【解析】70°N开花植物百分比始终低于30°N,可推测70°N纬度高,光热条件差,各类开花植物花期较短,C项对。
9.【答案】B【解析】市场需求量决定了工业的规模,决定T公司在我国建立40多家工厂的主导因素是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
10.【答案】C【解析】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和地租都比发达国家低,生产成本低。
11.【答案】B【解析】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对食用油的需求量大,故选B项。
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章末检测(含解析)
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章末检测
微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灵活、规模适度的农场,其生产管理主要是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下图为某微农场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微农场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科技C.政策D.劳动力
12.如果在城市地区推广微农场,其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 )
①削弱太阳紫外线辐射 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太阳能分布B.技术
C.交通线D.地形
6.通过全美汽车充电站分布可得出
①美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及五大湖周围地区
②有效缓解美国东西客货运输压力
③充电站布局将来会与普通加油站的布局类似
④东北部传统汽车产业的衰落是因为电动汽车的冲击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7.下是我国某地区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分析20世纪40年代末珠子街聚集大量油纸伞作坊的原因。
(2)说明20世纪70年代起泸州众多油纸伞厂倒闭的原因。
(3)简述申遗成功对泸州油纸伞产业的有利影响。
20.读某科学园区开发成功的区位因素表和技术城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科学园区和技术城为新兴工业区。据表说明该类工业区的交通运输特点。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北省传统工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大的省份。20世纪80年代邯郸市的武安县是全国有名的“钢铁大县”和“产能大县”,拥有数十家钢铁企业,近年来,经济逐渐走向衰落。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河北钢铁集团和冀中能源集团相继涌向黄骅港,这里不仅承接了天津港部分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为内地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还承接了北汽集团现代高端整车制造项目。目前黄骅港正以崭新的面貌打造我国北方新的“汽车城”和现代化商贸物流中心。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综合测试题
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地理)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和我国农业产业调整、西部大开发时机,已逐渐发展为我国花卉产业带。
2010 年云南花卉种植面积近 60 万亩,总产值超过 200 亿元。
完成第 1~2 题。
1.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生物多样性2.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人文优势是()A.劳动力D.科技C.交通D.市场3.2010 年,宁夏枸杞产量达 8 万吨,占全国的 60%。
根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可把宁夏划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宁夏枸杞的适宜种植区区别于不适宜、次适宜区的突出区位是( )A.热量条件B.降水条件C.光照条件D.水源条件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完成第 4~6 题。
4.下列属于甲图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B.商品率高C.科技水平高D.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5.该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B.交通的发展C.技术水平的提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读下图,回答 6~8 题。
6.M 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混合农业7.M 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A.当地广阔的市场B.便利的交通运输C.先进的科技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8.与 M 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A.工业化的发展B.城市化的进程C.世界经济全球化D.国际局势多极化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第 9~11 题。
9.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化(谷物)农业C.混合农业D.自给农业10.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A.国际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技术装备好11.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①机械化程度高②商品率很高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⑤耗费能源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如下图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读图回答 12~13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郊区农业被认为是创意农业的经典,其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被称为“绿腰带”。
“绿腰带”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农业用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的农作物,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
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A.发达便利的交通线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C.充足的剩余劳动力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2.与一般郊区相比,“绿腰带”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A.种类B.成本C.新鲜度D.品质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绿腰带”项目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休闲场所,能够发展的前提应是市场需求,需要有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才能发展。
故选B。
第2题,由题意可知“绿腰带”的农产品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绿色环保,品质更佳。
故选D。
答案:1.B 2.D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
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雷州半岛D.华北平原4.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A.热量和土壤B.地形和水分C.光照和湿度D.积温和降水5.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和水分B.地形和土壤C.光照和湿度D.市场和政策解析:第3题,由稻田、香蕉和地形可判断为雷州半岛。
第4题,从图中看出修筑梯田、基塘分别改造了地形和水分。
第5题,热量和水分是农业布局随高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3.C 4.B 5.A“稻鱼鸭”是我国黔东南地区侗族、水族的传统耕作方法,该耕作方法不使用化肥农药,在稻田里既可养鱼又可养鸭。
如图示意为“稻鱼鸭”农事安排。
据此,完成6~7题。
6.“稻鱼鸭”模式属于()A.混合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立体农业D.季风水田农业7.该农业生产的显著优势是()A.有效控制病虫害B.一年三熟产量大C.农产品品质优良D.促进了当地水循环解析:第6题,“稻鱼鸭”模式包括种植业、渔业和养殖业三种农业类型,属于混合农业。
第7题,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鱼和鸭在觅食的过程中,不仅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而且其粪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育肥了地力。
该耕作方法不使用化肥农药,生产的农产品为绿色食品,品质优良。
答案:6.A7.C“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
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
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
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期。
”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五常大米的描述。
据此,完成8~9题。
8.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是()①热量充足②生长期长,有机质丰富③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④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⑤宣传力度大⑥劳动力充足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⑤⑥9.促使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最好的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优良品种的引入和培育C.交通运输条件不断完善D.农田水利设施不断改善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五常大米分布在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生长期长,有机质丰富;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宣传力度大不是优势条件;劳动力充足不是生产最好稻米的条件。
第9题,促使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最好的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是优良品种的引入和培育,扩大了水稻的种植范围。
答案:8.C9.B“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
成都市浦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据此,完成10~11题。
10.成佳镇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为()A.茶园旅游B.茶叶销售C.茶叶加工D.茶叶种植11.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A.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B.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C.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D.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解析:第10题,茶叶种植是成佳镇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茶叶加工、销售、旅游都是在种植茶叶的基础上派生出的次要产业,故答案选D。
第11题,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业产品加工与销售;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拓展销售的渠道,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但不能改变茶的品质,不能促进城市化,对创造优美环境影响不大。
故答案选C项。
答案:10.D11.C下图是某农场农事活动季节安排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农场所属国家,最可能是()A.英国B.美国C.新西兰D.巴西13.下列有关该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水源B.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高C.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D.一般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区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该地区3~5月播种冬谷,故为南半球;该地区农业生产以养牛为主,可知它为新西兰的乳畜业。
第13题,乳畜业主要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乳畜业发展中水利工程量小;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答案:12.C13.C下图为以色列节水农业景观图,图中植物根部被一个设计成凹槽状的方形不透光塑料板覆盖,塑料板外高内低。
可以收集露水和雨水,塑料板底部还有滴灌水管。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该塑料板还具有除草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塑料板底部() A.土壤温度低B.水分含量少C.光照条件差D.昼夜温差小15.在我国最适合推广图示灌溉方式的区域为()A.湖南省的水稻田B.北京市郊区的蔬菜大棚C.陕北洛川的苹果园D.新疆的谷物农场解析:第14题,因不透光,塑料板底部缺少光照,植物无法生长,故塑料板具有除草的功能。
第15题,塑料板的主要功能是收集露水、雨水和减少水分蒸发,适合在我国较干旱的地区推广,而塑料板在谷物农场推广的难度过大。
答案:14.C15.C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16.红地球葡萄穗大、粒大、色泽艳丽、果肉脆硬、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来渭北高原区形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产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分)(1)陕西省地形差异明显,其主要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渭北高原红地球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3)请为拓展红地球葡萄消费市场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陕西省范围包括陕北地区、关中平原地区、陕南山区,地形复杂多样。
第(2)题,读图可知,渭北地区位于大陆内部,说明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日照强,光热充足;降水较多,有黄河提供灌溉水源,灌溉便利;高原地形,多向阳坡地等利于葡萄生长。
第(3)题,要拓展红地球葡萄消费市场,需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加大营销力度等。
答案:(1)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以高原为主,中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山地为主(2)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光热充足;降水较多,灌溉便利;高原地形,多向阳坡地等(3)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加大营销力度等。
17.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分)材料一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材料二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图1)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2)。
图1图2(1)分别归纳材料一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的原因。
(12分)(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8分)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山脉走向可以判断,甲地形区位于青藏高原,乙地形区位于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热量不足,因此种植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加上山脉的阻挡,气候干燥,水源不足,因此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带。
第(2)题,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海拔的地区,农业类型不同,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图2农业生产既有“麦、棉、果种植”又有“禽、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类型,因此运用混合农业的优点并结合当地实际回答即可。
答案:(1)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地四周山麓地带。
原因: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试卷(解析版)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试卷(解析版)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试卷(解析版)有种植业的分布。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地四周山麓地带分布。
(2)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11 / 1111 / 11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