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_无线网络技术_lab2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无线网络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一无线网络组件的认识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组建无线网络所用的设备,如 AP(无线接入点),无线网卡,无线网桥,室内外天线等无线设备。
掌握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对设备使用能力,为今后继续进行无线网络方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条件硬件:电脑,互联网。
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三、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这次实验是学生对无线网络的一个入门的实验,首先让学生来认识一下组建无线网络的过程中所用到的设备,及设备的正确的安装调试方法。
无线接入点(AP)是无线网络中一个重要的设备,用来实现无线与有线的互通。
无线网桥是组建大型无线网络不可或缺的一个设备,用来实现对多个无线接入点进行互相通信。
也可以通过无线网桥直接与有线相接。
天线在无线信号的传输过程中起到一个增强信号的作用。
四、实验内容1.上网查阅无线网络组件的分类与如何正确选择设备。
2. 用cisco packet tracer分析简单的无线 LAN 模型。
实验二无线局域网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组建无线网络的流程,设计无线局域网络,通常需要以下步骤:需求分析、确定网络组件、无线设备的选择、确定AP位置、设计鉴定、设计文件、购买设备。
通过自己设计一个无线局域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设计无线局域网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无线网络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条件硬件:电脑,互联网。
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三、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这次实验是学生对无线网络设计的一个入门的实验,首先让学生来认识一下组建无线网络的流程,及设备的正确的安装方法。
四、实验内容上网查阅无线网络设计方案并设计出一个园区的无线网络设计方案,掌握无线网络设计的整个流程。
实验三小型/家庭办公网络接入一、实验目的●将无线路由器添加到网络中●配置 Linksys Setup(设置)选项卡中的选项●配置 Linksys Wireless(无线)选项卡中的选项●配置 Linksys Administration(管理)选项卡中的选项●为 PC 添加无线连接●测试连通性二、实验条件硬件:电脑,互联网。
网络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实践课程报告实践课程校外学习中心专业层次年级学生姓名学号年月日实验1 双机互联通讯实验内容及要求认识网络实验室的环境和拓扑结果,并制作一根线缆将两台设备连接起来,达到通讯的目的,要求,成功地连接两台设备步骤1 认识各种线缆认识直通线、交叉线直通双绞线的线序遵循EIA-568B标准,按(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进行排列,如果是交叉线就是按照EIA/TIA568A规格(左起: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进行排列并整理好,通常我们制作直通线或交叉线都会粘上标签。
直通线用于下列连接:交换机到路由器、交换机到PC或服务器、集线器到PC或服务器。
交叉线用于下列连接:交换机到交换机、交换机到集线器、集线器到集线器、路由器到路由器、PC到PC、路由器到PC。
认识反转线反转线RJ-45到DB-9适配器图RJ-45到DB-9适配器接计算机串口一侧接反转线一侧连接了适配器的反转线反转线缆也称控制线,线缆两端的线序相反。
反转线一端通过RJ-45到DB-9适配器连接计算机(通常称作终端)的串行口。
通常情况下,在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包装箱中都会随机赠送这么一条Console线和相应的DB-9或DB-25适配器。
DTE/DCE连接线缆DCE/DTE cable所谓的DTE是用户设备的终端点,DCE是用于将来自DTE的用户数据从DTE转换为提供广域网服务的设备所能接收的形式。
在我们实验中,一般情况下是用来连接两台路由器。
其中一台为DTE,另一台为提供时钟的DCE。
通常,DCE设备提供到网络的物理连接、转发流量并提供用于同步DCE和DTE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定时信号。
步骤2 掌握直通线和交叉线的制作和测试方法第一步:剥线剥线就是利用压线钳剥线刃口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5cm左右。
剥线在网线的制作过程中算是一个难点,在剥双绞线外皮时,手握压线钳要适当,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小,就会损伤内部线芯,甚至会把线芯剪断;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大,就不能割断双绞线的外皮。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掌握网络实验中二组网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环境搭建和优化网络性能。
3. 理解网络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和处理方法。
实验环境:
1. 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网络测试仪器。
2. 软件工具:网络协议分析软件、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工具、网络模拟软件。
实验步骤:
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明确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2. 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包括VLAN划分、路由协议配置等。
3. 在计算机上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设备间可以通信。
4.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进行连通性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 分析网络性能,如传输速率、延迟等,并尝试进行优化。
6. 模拟网络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和恢复操作。
实验结果:
1. 成功搭建了二组网环境,各设备间通信正常。
2. VLAN配置正确,不同VLAN间的隔离效果符合预期。
3. 路由协议配置有效,网络中的路由选择正确。
4. 网络性能测试显示,传输速率和延迟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5. 通过调整配置参数,优化了部分网络性能。
6. 故障模拟和恢复操作顺利,加深了对网络故障处理的理解。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二组网的搭建、配置和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如何进行网络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这将对我们
未来在网络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工作大有裨益。
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应用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
无线网络应用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虚拟服务器实验:了解虚拟服务器的原理和应用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虚拟服务器的设置方法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WEP安全模式的设置方法2.IP过滤及DMZ实验:了解防火墙IP过滤的原理和应用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DMZ主机的设置方法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WPA-PSK安全模式和IP过滤的设置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设置内网的Web Server 和FTP Server 为两个虚拟服务器,允许外网的客户机进去访问它们。
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WEP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将内网中需要为外网用户提供HTTP或FTP等服务的主机的相应服务端口映射到无线路由器的WAN 口,从而实现从外网访问内网。
内网中被映射的为外网提供服务的主机就是虚拟服务器。
2.设置内网的PC1为DMZ主机,允许外网的客户机PC3进去访问PC1上面的Web及FTP等所有服务。
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WPA-PSK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在集成路由器中,可设置非军事区DMZ来允许外部网络主机访问内部网络中的服务器。
启用非军事区时,外部网络主机可访问内部指定DMZ服务器上的所有端口。
三、主要仪器设备1.TL-WR847N无线路由器1台(包括电源变压器1个)2.直通线1根、PC机3台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虚拟服务器实验:1.利用网线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到无线路由器的LAN口,设置无线路由器的SSID和频段等无线参数。
2.进入“无线设置”中的“无线安全设置”选择安全模式为WEP,然后选择认证类型为“自动”或“开放模式”,选择WEP密钥格式为“ASCII码”,设定为12345,密钥1的密钥类型选为64位。
重启无线路由器。
3.根据拓扑图设置各台PC机的IP地址。
4.设置好PC1机上的Web服务(端口号采用缺省的80),设置好PC2机上的FTP服务(端口号采用缺省的21)。
无线网络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无线宽带路由器配置【实验目的】1、认识路由器,了解其基本功能。
2、学习路由器的安装、接线、工作状态的判断等基本知识。
3、了解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4、了解路由器的参数及基本配置。
【实验设备和环境】1、多台具备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的计算机和局域网网络环境。
2、路由器一台,网线数根。
【实验内容】1、熟悉路由器的接口及接线方法,弄清个指示灯的含义。
2、用超级终端完成路由器的连接,熟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
3、完成以上实验内容后拟写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1、按照下图的方式,正确连接好相关设备后,打开网页浏览器,在地址栏中键入“http://192.168.0.1”,并回车。
2、在弹出的以下窗口中,输入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单击确定。
3、进入路由器的欢迎页面,选择“下一步”进入设置向导页面。
4、选择“以太网宽带,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固定IP 地址”,设置完成后点击“下一步”。
5、设置IP地址为172.20.76.21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72.20.76.254,DNS服务器为202.193,160.33,设置完成,点击“下一步”。
6、设置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完成设置。
上”。
8、设置完成,即可以上网。
实验二无线局域网Ad hoc连接和无线局域网infrastructure连接【实验目的】1、认识无线网卡,了解其基本功能。
2、学习无线网卡的安装、工作状态的判断等基本知识。
3、了解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4、了解路由器的参数及基本配置。
【实验设备和环境】1、多台具备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的计算机和局域网网络环境。
2、路由器一台,无线网卡一块,网线数根。
【实验内容】1、熟悉无线网卡。
2、掌握如何通过无线网卡进行移动设备之间的互联。
3、完成以上实验内容后拟写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1、配置无线宽带路由器(参见实验一)。
新硬件并提示安装。
四川大学_无线网络技术_lab1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技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AODV、DSR仿真专业班级:软件学院2012级**: ***学号: *************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提交报告时间:2015年 5月12 日目录1、实验目的……………………………………………………………………2、实验内容………………………………………….………………………3、实验环境………………………………………………………………….4、实验步骤……….…………………………………………………………5、仿真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6、实验遇到的问题……………………………………………………………7、实验总结……………………………………………………………….………实验1 AODV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组网方式2.掌握AODV路由协议的工程过程3.利用NS2仿真实现AODV路由协议二、实验内容本实验的内容在于利用NS2仿真实现AODV路由协议,模拟ADOV环境。
AODV是应用最广泛的按需路由协议之一,它是DSDV算法的改进,但中间节点不需事先维护路由。
AODV中节点移动可能会导致原来路由不可用,它采用逐跳路由转发分组,同时加入了组播路由协议扩展,从路由查找回复RREP。
整个通信过程是对称的,路由可逆,所以AODV 协议不支持单向路由。
四、实验环境AODV仿真采用的实验平台为Cygwin + ns-allinone-2.34,在标准的ns2中已集成了相应的模块。
五、实验步骤1.在“home/<用户名>/”目录下新建目录存放仿真脚本AODV.tcl和AODV_topo.scn。
2.在Cygwin中进入存放脚本的目录,输入ns AODV.tcl,回车运行。
3.若要以NAM方式运行仿真动画,则在Cygwin中输入startxwin进入启动XWin。
4.然后再输入ns AODV.tcl,则可看到仿真动画。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通信的原理和技术;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建立和配置方法;3.了解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问题。
二、实验内容1.确定实验需求,并选择适当的设备和工具;2.建立无线局域网并进行配置;3.测试无线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4.分析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需求:考虑到实验环境的特点和预期使用需求,确定实验中需要建立的无线局域网的规模、范围和设备要求。
2.选择适当的设备和工具:根据实验需求和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等设备,并准备好相应的安装、配置和测试工具。
3.建立无线局域网:根据选定的设备和工具,按照相关操作手册,按图示连接路由器、网卡等设备,并进行相应的电源接入和网线连接等操作。
4.进行配置:根据实验需求和设备特点,进行无线局域网的配置,包括设置网络名称、密码、IP地址等参数。
5.测试速度和稳定性:使用专业的无线网络测试工具,对建立的无线局域网进行速度和稳定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6.分析安全问题:通过专业的无线网络安全分析工具,对建立的无线局域网进行安全问题分析,包括扫描可能存在的漏洞和攻击面等。
7.提出解决方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设置强密码、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更新设备固件等。
8.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建立无线局域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范围为100平方米的无线局域网,使用了一台无线路由器和多台无线网卡。
4.分析安全问题:使用安全分析工具对网络进行分析,发现无线网络存在弱密码漏洞和未关闭的不必要网络服务。
5.提出解决方案:将无线网络密码更改为复杂的组合,并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如远程管理等,定期更新设备固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无线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掌握了无线局域网的建立和配置方法。
《无线网络技术》仿真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技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X: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提交报告时间:2016年月日目录1、实验内容……………………………………………………………………2、实验步骤……….…………………………………………………………3、仿真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4、扩展练习………………………………………………………………………5、实验总结……………………………………………………………….………实验X 实验名称一、实验内容(四号,黑体,加粗)如果有小标题,则用小四号黑体1.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行距1.5倍。
微软word软件排版。
2. 如果有图或者表,在图或者表下面写上标号和题目,宋体五号,居中对齐,例如图1:***原理图3. 以下各小节内容与本节格式一致内容要求:高度归纳,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与实验环境,500字以内二、实验步骤内容要求:高度归纳,请勿粘贴手册内容,500字以内三、仿真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从仿真动画和仿真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详细分析,可添加实验截图,解释数据或现象出现的原因,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课上讲的结合起来请关注从实验数据上得到的结果四、扩展练习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动手设计不同网络场景下的仿真,分析网络性能,分析解读实验相关的程序代码。
(包含设计思路,源码)五、实验总结写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及过程;总结本次实验的体会和收获。
注:前两项简写,重点写三~五的内容(正式版请删掉下面内容)占期末成绩的40%~60%提交时间:电子版,2周内完成,务必在下次实验开始之前提交。
延迟一天扣5分。
评分标准:1.实验内容(10分)应该包括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环境这三部分(三者缺一不可)的简单描述。
不能原文抄袭实验手册或别人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实验简介的内容,对该部分内容的描述字数要控制在500字以内。
描述清晰、准确、精炼10分2.实验步骤(10分)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自己做实验过程中的步骤,每一步要有相对应的截图说明。
Lab2实验报告
2012 FPGA基础实验2:4 bits binary counterwith time dividerLAB2实验报告王红宾5090519061SJTU | F09051031实验概述1.1实验名称FPGA基础实验2:4 bits binary counter with time divider1.2 实验目的1.掌握Xilinx逻辑设计工具ISE的设计流程;2.掌握UCF(用户约束文件)的用法和作用;3.初步掌握使用Verilog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简单的逻辑设计;4.熟悉Xilinx Spartan 3E实验板卡。
5.学习分频器的编写,了解同步信号的工作过程。
1.3实验范围本次实验将覆盖以下范围1.ISE的使用2.iMPACT的使用3.编辑UCF4.Spartan 3E实验板的使用5.使用VerilogHDL进行逻辑设计1.4注意事项1. 本实验的逻辑设计工具为Xilinx ISE11.1。
1.5实验要求1.用Verilog实现一个简单的带同步复位的4位2进制计数器2.使用某种仿真器对该计数器进行仿真,本例中采用Xlinx ISE Simulator,也可使用ModelSim3.为FPGA提供的高速时钟进行分频,为计数器提供慢速时钟。
4.将最终得到的解决方案使用Xlinx ISE 11.1进行综合,并在实验板上得到预期结果。
2实验内容2.1实验步骤1.启动ISE 11.1。
2.选择File > New Project… 出现New Project Wizard。
3.Project Name填写lab5,选择工程Project Location,Top-level Source Type选择HDL。
点击Next。
4. Device Properties 中各属性填写如下:Product Category: ALLFamily: Spartan3EDevice: XC3S500EPackage: FG320Speed: -4Synthesis Tool: XST(VHDL/Verilog)Simulator: ISim (VHDL/Verilog) ,也可用Modelsim仿真。
Lab02
实验二 路由器接口及IP规划与设置为了实现网络的互联,路由器上设置了各种不同的接口,这些接口在缺省状态下是关闭的,要启用这些接口,必须激活这些接口,并设置适当的IP地址。
本实验让学生学习怎样进行适当的网络接口设置。
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1)查看路由器有哪些接口;2)怎样激活路由器的接口;3)了解对路由器的接口需要进行哪些配置;4)就网络拓扑结构,设计IP地址方案;5)给路由器接口设置适当的IP地址;6)检查相邻路由器接口之间物理连接是否正常,能否相互通信。
2.实验环境计算机、路由器或Boson Netsim 6.0路由器、交换机模拟器软件3.实验要求与说明在实验图2-1所示的网络拓扑图中,了解各路由器的接口状况,使各路由器之间的连接接口能用,并给这些接口设置适当的IP地址,检查各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
实验图2-14.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图2-1所示的网络拓扑图连接网络设备(或在Boson Netsim 中调入网络拓扑图)。
(2) 进入Router1,设置路由器主机名为Router1。
Router>enableRouter#conf t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1(3) 输入命令进入Serial 0接口设置模式。
Router1(config)#interface Serial 0Router1(config-if)#(4) 在接口设置模式下,输入“?”看看所有在该模式下的可用命令。
Router1(config-if)#?(5) 使用命令“shutdown”会关闭选择的接口。
路由器的接口在缺省情况下是关闭的,要启用接口,可以使用“shutdown”命令的反向命令“no shutdown”,Cisco路由器的设置命令中经常在命令前加“no”就成为反向命令。
Router1(config-if)#no shutdown(6) 添加接口说明。
我们在进行接口参数设置时,如果没有添加关于该接口的说明性文字,就不知道该接口在网络上的作用,为了区分各个接口,需要在每个接口上加上描述性的说明文字。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无线网络实验报告》无线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方式,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获取。
为了更好地了解无线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我们进行了一项无线网络实验,并在此报告中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目的:1. 测试不同环境下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2. 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的性能表现。
3. 分析无线网络在高负荷情况下的表现。
实验过程:我们在实验室、办公室和户外三个不同环境下进行了无线网络信号测试。
同时,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进行性能比较。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专业的无线网络测试工具,记录了不同条件下的信号强度、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1. 不同环境下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存在差异,办公室和实验室的信号强度较高且稳定,而户外环境下信号强度较弱且不稳定。
2.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在信号强度和传输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性能表现较为接近。
3. 在高负荷情况下,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存在一定的波动。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环境对无线网络信号的影响较大,不同环境下需要采取不同的信号增强措施。
2.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在性能上差异不大,但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存在更适合的选择。
3. 在高负荷情况下,无线网络的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合理规划网络负荷和增强网络稳定性。
结论:通过本次无线网络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网络在不同环境和负荷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无线网络技术,不断优化网络性能,为人们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无线通信服务。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无线网络实验报告引言:无线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
实验一: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与障碍物的关系我们首先测试了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与障碍物的关系。
我们在一个开放的室外空间设置了不同距离的接收器,并逐渐增加了障碍物的数量和密度。
通过测量接收器收到的信号强度,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障碍物的数量和密度对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有明显的影响。
障碍物越多,信号传输距离越短。
2. 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金属障碍物对信号的阻挡作用更大,而木质障碍物的影响较小。
3. 信号的传输距离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条件和地形等。
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信号传输距离会进一步减小。
实验二:无线网络速度与设备数量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测试了无线网络的速度与设备数量的关系。
我们在一个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设置了一个路由器,并连接了不同数量的设备进行测试。
通过测量每个设备的下载速度,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设备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无线网络速度的下降。
当设备数量超过路由器的处理能力时,每个设备的下载速度将明显减慢。
2. 无线网络的速度还受到设备之间的干扰影响。
当设备之间距离过近时,它们之间的信号干扰会导致速度下降。
3. 使用更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如802.11ac或802.11ax,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速度和容量,从而更好地支持大量设备的连接。
实验三:无线网络安全性的评估最后,我们评估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我们使用了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漏洞测试工具,如Aircrack-ng和Wireshark,对一个开放的无线网络进行了渗透测试。
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开放的无线网络存在被攻击的风险。
攻击者可以通过监听、劫持或破解无线网络的通信,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Lab2_无线MAB_802.1x_WebAuth配置指南
Lab2: 无线MAB 802.1X WebAuth 配置指南一、目的 (1)二、实验环境 (1)实验2.1:基于MAB 的无线终端设备认证 (3)实验2.2:基于802.1X 的无线终端设备认证 (7)实验2.3:基于LWA 的无线WebAuth 认证 (11)实验2.4:基于CWA 的无线WebAuth 认证 (16)一、目的本实验介绍了如何通过思科ISE,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实现MAB、802.1x 和WebAuth 的配置步骤,包括:➢无线网络中的802.1x、MAB、WebAuth 认证的配置步骤➢通过VLAN 或DACL 对终端设备的网络访问控制本实验包含了8 个Pod,以下的实验步骤是以Pod1 为例,其他Pod 需要根据Pod 的编号,使用相对应的IP 地址。
二、实验环境以下是本次实验的网络拓扑图:➢3750X 交换机的设备连接说明:设备版本IP 地址交换机登陆帐号端口3750 交换机12.2(58)SE2 Vlan100:10.10.10.0/24Vlan200:192.168.0.0/24VMWare ESXi 5.0 10.10.10.60 Gi1/0/13 root/Cisco123服务器ISE(虚拟机) 1.1.1.268 10.10.10.71~78 Gi1/0/13 GUI:admin/default1ACLI:admin/default1A Windows2008 Windows 10.10.10.80 Gi1/0/13 administrator/default1A 服务器(虚拟Server 10.10.10.81机) 2008 R2EnterpriseASA5505 ASA 8.4(2) 10.10.10.85 Gi1/0/15 Enable: ciscoASDM6.4(5)3560 交换机IOS12.2(55) 192.168.0.1 Gi1/0/1 admin/cisco123Enable: cisco说明:在VMWare 上安装了8 套ISE 虚拟机,每套ISE 的IP 地址分别为10.10.10.71 到10.10.10.78,分别对应Pod1 到Pod8。
Lab2-路由协议
实验3 路由器及路由协议
实验目的:
1.了解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工作状态判断等基础知识;
2.熟悉路由器的命令行配置;
3.掌握利用路由器连接本地局域网的方法;
4.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
5.掌握路由协议配置方法及过程设置方法。
实验内容:
1.为主机和路由器接口选择和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2.利用路由器连接本地局域网,配置路由协议;
3.验证本地局域网的连通性。
实验环境(拓扑结构图及参数):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IP地址分配如下:
2.登录路由器
启动超级终端程序,并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
3.配置路由器
4.检查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1)在RB 上执行ping 172.16.1.1。
(2)在RB上执行ping 172.16.2.1。
(3)在RB上执行ping 172.16.3.1。
(4)若无法从Host A-1 ping 通Host B-1,写出各种可能的原因:
5.查看路由器相关信息
(1)使用命令show ip in b 查看路由器接口信息:
(2)使用命令show ip route 查看路由选择表,写出结果:
6.实验总结。
四川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路由器的基本设置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实验报告5、Serial接口正常的端口速率最大是2.048M(2000K)。
6、Show interface和show ip interface之间的区别。
7、Show running-config是查看当前生效的配置信息。
Show startup-config是查看保存在NVRAM里的配置文件信息。
8、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全部加载在RAM里生效。
路由器在启动过程中是将NVRAM里的配置文件加载到RAM里生效的。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数据记录和计算小结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路由器的一些基本设置步骤,以及对路由器的基本操作。
掌握了路由器的基本知识和本级配置操作,明白了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指导老师评议实验报告说明专业实验中心实验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实验目的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环境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
实验内容(算法、程序、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
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几个步骤。
还应该画出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出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结论(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小结对本次实验的体会、思考和建议。
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注意:•实验报告将记入实验成绩;•每次实验开始时,交上一次的实验报告,否则将扣除此次实验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网络技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二:隐藏节点仿真、暴露节点仿真专业班级: 6班**: ***学号: *************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提交报告时间:2015年 5 月 25 日目录1、实验目的……………………………………………………………………2、实验内容………………………………………….………………………3、实验环境………………………………………………………………….4、实验步骤……….…………………………………………………………5、仿真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6、实验遇到的问题……………………………………………………………7、实验总结……………………………………………………………….………实验1 隐藏节点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线网络中隐藏节点问题的本质2.利用NS2仿真隐藏节点问题二、实验内容利用NS2仿真隐藏节点问题,分析比较在有RTS/CTS控制帧和无RTS/CTS控制帧的情况下的仿真结果,并分析隐藏终端问题如何得到解决。
四、实验环境Cygwin + ns-allinone-2.35,且已安装相应的模块;XWin五、实验步骤1.在ns-allinone-2.35中安装mUDP模块2.将Hidden_Terminal.tcl复制到脚本目录WNT/3.5.1下3.在相应目录下输入ns Hidden_Terminal.tcl,得出结果。
4.如果想看NAM仿真动画,则先startxwin运行XWin,然后输入代码得出结果。
六、仿真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包括实验截图)1.有RTS/CTS控制帧s 1.503128000 _0_ MAC --- 0 RTS 44 [242e 1 0 0]r 1.503480500 _1_ MAC --- 0 RTS 44 [242e 1 0 0]s 1.503490500 _1_ MAC --- 0 CTS 38 [22f4 0 0 0]r 1.503795000 _0_ MAC --- 0 CTS 38 [22f4 0 0 0]s 1.503805000 _0_ MAC --- 3 cbr 1078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0] 0 0s 1.508000000 _0_ AGT --- 4 cbr 1000 [0 0 0 0] ------- [0:0 1:0 32 0] [1] 0 0r 1.512429500 _1_ MAC --- 3 cbr 1020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0] 1 0s 1.512439500 _1_ MAC --- 0 ACK 38 [0 0 0 0]r 1.512454500 _1_ AGT --- 3 cbr 1020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0] 1 0r 1.512744000 _0_ MAC --- 0 ACK 38 [0 0 0 0]节点0向节点1发送了一个RTS包。
节点1空闲,所以在收到节点0的RTS包后,向节点0发送了一个CTS包,告诉节点0可以开始传输数据,同时也告诉节点1范围内的其他节点不要有传输操作。
之后不断重复此过程,节点0向节点1发送数据包。
s 2.000000000 _2_ AGT --- 66 cbr 1000 [0 0 0 0] ------- [2:0 1:1 32 0] [0] 0 0s 2.004000000 _0_ AGT --- 67 cbr 1000 [0 0 0 0] ------- [0:0 1:0 32 0] [63] 0 0s 2.008000000 _2_ AGT --- 68 cbr 1000 [0 0 0 0] ------- [2:0 1:1 32 0] [1] 0 0D 2.008000000 _2_ IFQ ARP 66 cbr 1020 [0 0 2 800] ------- [2:0 1:1 32 1] [0] 0 0r 2.008609500 _1_ MAC --- 53 cbr 1020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50] 1 0s 2.008619500 _1_ MAC --- 0 ACK 38 [0 0 0 0]r 2.008634500 _1_ AGT --- 53 cbr 1020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50] 1 0r 2.008924000 _0_ MAC --- 0 ACK 38 [0 0 0 0]s 2.009094000 _2_ MAC ---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s 2.009174000 _0_ MAC --- 0 RTS 44 [242e 1 0 0]D 2.009174500 _1_ MAC COL 0 RTS 44 [242e 1 0 0]D 2.009782500 _1_ MAC COL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节点2试图与节点1进行通信,然而节点1正与节点0进行通信,无法响应节点2的通信请求,然后导致节点2不断的在丢包。
s 2.085867000 _2_ MAC --- 0 RTS 44 [242e 1 2 0]r 2.086219500 _1_ MAC --- 0 RTS 44 [242e 1 2 0]s 2.086229500 _1_ MAC --- 0 CTS 38 [22f4 2 0 0]r 2.086534000 _2_ MAC --- 0 CTS 38 [22f4 2 0 0]s 2.086544000 _2_ MAC --- 84 cbr 1078 [13a 1 2 800] ------- [2:0 1:1 32 1] [9] 0 0s 2.088000000 _2_ AGT --- 88 cbr 1000 [0 0 0 0] ------- [2:0 1:1 32 0] [11] 0 0s 2.092000000 _0_ AGT --- 89 cbr 1000 [0 0 0 0] ------- [0:0 1:0 32 0] [74] 0 0r 2.095168500 _1_ MAC --- 84 cbr 1020 [13a 1 2 800] ------- [2:0 1:1 32 1] [9] 1 0s 2.095178500 _1_ MAC --- 0 ACK 38 [0 2 0 0]r 2.095193500 _1_ AGT --- 84 cbr 1020 [13a 1 2 800] ------- [2:0 1:1 32 1] [9] 1 0之后节点2与节点1握手成功开始通信,节点2开始向节点1发送数据包,节点2丢包现象消失。
之后节点0想要和节点1通信,因为节点1正与节点2通信,所以通信失败,也开始丢包。
之后节点0与节点1通信过后,丢包现象缓解但依然存在,而节点2开始丢包。
整个网络中的丢包现象因为有RTS控制,不是特别严重。
1.没有RTS/CTS控制帧s 1.500415000 _0_ MAC --- 0 ARP 86 [0 ffffffff 0 806] ------- [REQUEST 0/0 0/1]r 1.501103500 _1_ MAC --- 0 ARP 28 [0 ffffffff 0 806] ------- [REQUEST 0/0 0/1]s 1.501318500 _1_ MAC --- 0 ARP 86 [13a 0 1 806] ------- [REPLY 1/1 0/0]r 1.502007000 _0_ MAC --- 0 ARP 28 [13a 0 1 806] ------- [REPLY 1/1 0/0]s 1.502017000 _0_ MAC --- 0 ACK 38 [0 1 0 0]r 1.502321500 _1_ MAC --- 0 ACK 38 [0 1 0 0]没有RTS/CTS控制帧时,节点0直接开始向节点1传输数据s 2.000000000 _2_ AGT --- 66 cbr 1000 [0 0 0 0] ------- [2:0 1:1 32 0] [0] 0 0s 2.000135000 _2_ MAC ---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D 2.000135500 _1_ MAC COL 56 cbr 1078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53] 0 0D 2.000823500 _1_ MAC COL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s 2.001520000 _0_ MAC --- 56 cbr 1078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53] 0 0s 2.004000000 _0_ AGT --- 67 cbr 1000 [0 0 0 0] ------- [0:0 1:0 32 0] [63] 0 0s 2.008000000 _2_ AGT --- 68 cbr 1000 [0 0 0 0] ------- [2:0 1:1 32 0] [1] 0 0D 2.008000000 _2_ IFQ ARP 66 cbr 1020 [0 0 2 800] ------- [2:0 1:1 32 1] [0] 0 0s 2.008115000 _2_ MAC ---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D 2.008115500 _1_ MAC COL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D 2.010144500 _1_ MAC COL 56 cbr 1078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53] 0 0s 2.011252000 _0_ MAC --- 56 cbr 1078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53] 0 0s 2.012000000 _0_ AGT --- 69 cbr 1000 [0 0 0 0] ------- [0:0 1:0 32 0] [64] 0 0s 2.016000000 _2_ AGT --- 70 cbr 1000 [0 0 0 0] ------- [2:0 1:1 32 0] [2] 0 0D 2.016000000 _2_ IFQ ARP 68 cbr 1020 [0 0 2 800] ------- [2:0 1:1 32 1] [1] 0 02s时节点2也开始向节点1发送数据,与此同时节点0也在发送,于是不断的发生丢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