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sd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鲁教版]1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 低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农业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 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 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高地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 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作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 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返回
4.矿产资源种类 多,储量大 东北区矿种比 较齐全,已发现有 120个矿种,已探明 总量的有100余种。 其中储量居全国前 三位的达45种。
返回
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作物生长,因此品 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 家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 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 米的优势。
2、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 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 农闲时,发展事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
发展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 各种因素 2、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3、根据区域内部,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东北区资源 特点与评价
气候资源 农业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北部大兴安岭北坡为寒温带 。Fra bibliotek气候温和
本区大部分 属温带大陆性季 风气候,,
第一节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考纲导航】1、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2、了解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和途径的能力。
5、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知识梳理】(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二)、地理条件1、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⑵地形、土壤条件——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⑶社会、经济条件(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商品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五)、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展方向:⑴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型例题】【例题1】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讲课件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 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C.江汉平原
B.洞庭湖平原
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
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C.机械化水平高 )
学以致用 (2013· 广东佛山质检)读图,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 述,错误的是( )
A.A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是水源、光照充足 B.B地区发展绿洲农业,但灌溉不当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C.C地区因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发展河谷农业 D .与 D 地相比, F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土地资 源丰富 解析:A地为宁夏平原灌溉农业区;C地处于青藏高原,
气 候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 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 制度 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 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 和水利工程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 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 稳定
地 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 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 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 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适合发展林业
人口
技术
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 和竞争力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 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高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 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 产积极性
政策
市场 信息
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 型和规模
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 产业规模大
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 节性强的特点,为农 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 生产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 业生产;
➢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等。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简析地形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水热条件好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
土壤
地形 气候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东北的(地理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40oN-50oN;120oE-130oE,中国最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是全国 最大的、比较稳定 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 粮食商品率最高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
➢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受丘陵、山地 影响,局部地区有差异。
4.1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林业
畜牧业
2、
(1)水稻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的地方 (2)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人类可以 最大限度地发掘自然资源的潜能。
3、(1)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①克服了牲畜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
②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寒冻 ③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 充分利用资源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 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 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 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 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 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 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林木、人参、养鹿、 林蛙、食用菌、中 草药材、水果及山 野菜等特色经济作 物,实现由原料型 生产向原料和产品 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0·合肥一模)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苹果春华秋实,花期和生长期受气温影响显著。 花期气象灾害少,生长地无霜期长,有利于苹果高产 和糖分积累。
(1)分析A地寒潮发生的年平均次数多于B地的主要原 因。 (2)简述C地苹果单产和质量优于A地的气候条件及其 成因。 (3)说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及类型的区域差 异。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 核心:森林资源保护
• 方法: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
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 西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区 山区
农 业 发 展 方 向 重 点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本特点。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
3、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相关地图,并总结归纳区域农业发展的基本分析思路。
2、阅读相关图表,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区域农业发展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学情分析:学生对农业发展并不陌生。
在必修2学过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但对具体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及内部差异还不会分析有的同学甚至搞不清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这节课学习东北的农业发展,为此我采用的方法是:先分析它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然后总结出内部的差异再确定农业布局的特点。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本节课教材内容较详细,所涉及问题也很具体,但学生对某个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我主要是利用大量的景观图片来展示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所具备的条件。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播放《在松花江上》视频片段,提问学生歌曲反映了什么现象?学生:中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教师展示东北地区的一些图片:广阔的平原、成群的牛羊、肥沃的黑土提问学生:东北地区特有的地理条件是如何影响农业发展的?大兴安岭和东北平原、呼伦贝尔高原的发展方向有什么不同?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顺利导入)讲授新课(精讲点拨):对学生预习进行简单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
提问:确定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用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过渡:答的非常正确。
这节课主要通过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学会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方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 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____________生产基地 热带经济作物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 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土壤肥沃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 耕作农业区
主要种植玉米、 大豆、小麦、 水稻等作物。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 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方法: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发展条件(自然、社会经济) ↓ ↓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发展特点、布局 ↓ 二、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 ↓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今后的发展方向
3、社会经济条件
阅读课文P62三段文字,思考东北工业条件、交 通条件和人口密度是如何促进东北农业发展的? • 重要工 业基地
1、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和对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2、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 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交通发达、对 外联系方便
发展外向型农业
农牧兴 工、工 促农牧 的经济 发展格 局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垂直温度带
亚热带
请由这几幅图总结: ①、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②、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带
降水的特点
看右图,找 出东北地区降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水量和气温分 布有什么特点?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寒温带
请由上面几幅图总结: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讲义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简述其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 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
另外,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3.发展原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
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探究点一商品粮基地建设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读“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水稻、玉米、小麦。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以春小麦为主;玉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
人均耕地面积h㎡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h㎡
吉 辽 林 宁 0.21 0.1
全国 上 江 浙 海 苏 江 0.02 0.07 0.05 0.10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
原因。
人均耕地多,粮食总产量高、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的1/3.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生 产粮基地建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 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
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 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平原区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 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 西部 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 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 业。 畜牧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 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 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 山区 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 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 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方法指导 练出高分
夯实基础· 整合体系
优化整合
有序识记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考点剖析
(1)自然条件
地理条件 气候条件 特征 温带湿润、半湿润 季风气候 影响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 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 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 害的影响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 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 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 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 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 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沼泽与沼泽化土地 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 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候,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黏 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 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 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 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 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农场,如今“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 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黑土广布,在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2)根据材料分析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 然条件。 (3)停止围垦后,采取哪些措施调整三江平原农业经 济结构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本地区农业可 持续发展?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方法指导
练出高分
夯实基础· 整合体系
优化整合
有序识记
4.1区域农业发展1
戴埠高中高二地理备课组 必修三 9 主备:杨珊珊 审核:丁丽华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班级: 学号: 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结构】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气候条件a .气候类型及特点:大部分属于温带⑦__________气候区,雨热⑧________b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生长季节:4~10月—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2)地形、土壤条件a .地形条件:包括高原、⑪________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b .土壤条件:⑫______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了⑬__________、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2)交通运输:⑭___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3)人口密度:开发较晚,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发展⑮____________和大农业。
二、农业布局特点1.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⑯______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①:主要分布在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地区;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小麦(以春小麦为主)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分布在吉林省北部地区,这里已经形成了我国最著名的“玉米带”。
②: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③: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如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的东北红牛【互动课堂】【探究主题一】地理条件【探究材料】阅读课本60页内容及课本图4.1、4.2.【探究问题1】(1)请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2.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冷夏暖,雨热同期
农作 物 一年 一熟
降水量:300mm~1000mm 温度带有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 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 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1.(1)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机械化水平和地区 专业化生产水平高 (2)从农业生产条件看,这里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 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 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下降 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 史时期内,我国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 要依托。 (3)提高单产,增加投入;水土保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培 育良种;兴修水利;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增强抗衡国外 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概 ( 1)东北地区范围 况
黑龙江、吉林、辽 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
(2)东北地区位置
商品粮基地 独特的 林业生产基地 地理条件 畜牧业生产基地
(3)特点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自然地域完 整,农业生 态类型多样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成都平原
江汉平原 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条件:地广人稀 地形平坦 耕地集中连片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三江 松嫩)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2.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评价(重点)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3.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难点) 1.以区域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率较高2.以某区域地理特征为背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特点、问题及整治措施学生用书P196一、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①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3.自然条件 (1)气候大部分属于②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可满足③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弊易受④低温冻害影响(2)地形:包括高原、⑤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⑥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⑦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一方面使得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经营规模大;另一方面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微探究1 我国东北地区生产的大米吃起来口感要好于南方大米,为什么?答案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时间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二、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1)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
(2)⑧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2)D 大兴安岭,E ⑫小兴安岭,F ⑬长白山。
(3)畜牧业区⑭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⑮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⑰专业化生产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⑱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品ppt课件1
气候
农事活动春 播夏管秋收
农作物生长 季节4-10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 一章 节《第区一域节 农《业区发域 展农业—发— 展以— 我— 国 东以北我地国 区东为北例地 区》为课例件3》优课秀件pp( t共课30件张 PPT)
寒温带 中温带
垂直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地区 温度带 北部 寒温带
(2)纬度位置:
纬度高,跨度大,地处温带
(3)政治地理位置: 125E
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相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 一章 节《第区一域节 农《业区发域 展农业—发— 展以— 我— 国 东以北我地国 区东为北例地 区》为课例件3》优课秀件pp( t共课30件张 PPT)
50 45 40
二、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 一章 节《第区一域节农《业区发域展农业—发—展以— 我— 国东以北我地国区东为北例地区》为课例件3》优课秀件pp(t共课30件张PPT) 自然条件:
东北 地区
一、东北地理位置(范围、位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 一章 节《第区一域节农《业区发域展农业—发—展以— 我— 国东以北我地国区东为北例地区》为课例件3》优课秀件pp(t共课30件张PPT) 1、范围:
包括黑、吉、辽三 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2、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 较小,气温较高。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 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 一章 节《第区一域节 农《业区发域 展农业—发— 展以— 我— 国 东以北我地国 区东为北例地 区》为课例件3》优课秀件pp( t共课30件张 PPT)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区 耕作农业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布的地形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 原和辽河平原
农林牧产品
我国重要粮食产区, 玉米、大豆、小麦、 水稻等
我国最大林区,木材、 中药材、苹果梨、柞 蚕茧、苹果等 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 地,牛、羊、马
林 业 和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 山区 特 产 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 原西部及部分林间 畜 牧 业 区 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东北商品粮基 小麦:三江平原、 地的突出特点 松嫩平原 地区专业化生产 玉米:松辽平原 水稻:辽河、松花江 流域大型灌区和东部 山区河谷盆地
四.农业发展方向 产生 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 1.农业发展中产生 原因:土地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 境退化 的生态环境问题 具体 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 表现: 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 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 2.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面向国内外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强化 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
地形: 平原、高原和山地三大地形单元,可 2.地形、 进行农业多种经营 土壤条件 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 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良好的工业基础: 为农业提高生产资料和市场 3.社会、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 经济条件 便,东北亚经济合作: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发展外向型农业 农业经营规模大 发展绿色农业和 大农业
(2)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牧民收入,大力 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抓好天然林保护,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3.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地理条件阅读教材P60至P62前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正误判断:(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是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中最难改造的。
()(2)热量不足是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本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提示】(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获得热量相对较少,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教材整理2农业布局特点阅读教材P62最后一个自然段至P64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综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
述
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 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4 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 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5 培养学生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6 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
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 教学目标
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学习能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知,
力分析 但是对地图的解析能力还是比较薄弱
1.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选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
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是什么?
学生活动:读图 4.5
学生思考:1.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
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高?
2.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
水量丰富?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是什么?
(3)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活动:阅读 P62
思考: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
些?(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承上启下:我们综合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来看一
下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域差异:
思考: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该如何布局?
课件展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布局东北农业土地利
用类型图
总结:填表: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请根据下面及所学的知识,填写下表,比 较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和农作物的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旱地
冬小麦、春小麦 棉花、花生、甜菜
水田 水稻、冬小麦 棉花、油菜、甘蔗
经济作物
耕作制度 华北平原: 一年两熟或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两年三熟 东北平原: 一年一熟 主要原因
地形 类型 西部 中部和 东北部 周围 合理的土地利 用方式 农业生产类型
高原
平原 山地
草地 耕地 林地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3)水文
黑 松 辽 河 灌
龙江流 花江流 河 流 流 纵 溉 便
域 域 域 横 利
河流结冰期 长,有春夏 两个汛期, 含沙量小
(4)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 布,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有 永冻土
温带季风气候 黑龙江流域 辽河流域 黑土、黑钙土
铁路:京哈线、沈大线、 滨洲线、滨绥线等 公路:沈大线 哈尔滨是东北重要的河港
交通条件
工业条件 其他条件
我国最早最大的重工基地
人均耕多、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商品率高
举一反三,课后作业:
请分析新疆南部(南疆)建成为我国最大的棉 花生产基地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
(mm)
①读“中国气候类型”、“中国温度带”和 40 温带季风 “干湿区”分布图,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 0 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 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 , 特征为 20 干湿区为 区为主 。 0
0
年降水量在 300~ 1000mm
东 部 为 湿 润 区 中 部 为 半 湿 润 区 西 部 为 半 干 旱 区
特点一、大规模机 械化生产
地广人稀,土地集中 连片→农场经营规模 大→机械化生产
特点二、地区专业 化生产→形成竞争力
特点二、地区专业化生产→形成竞争力
①读“中国气候类型”、“中国温度带”和 温带季风 “干湿区”分布图,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 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 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 , 特征为 干湿区为 湿润、半湿润 区为主 。
②根据右图,指出 东北地区年平均气 温和年降水量的分 布特点是从 东南 向 西北 部,总体 呈现 逐渐递减 的 特点。原因是
东北地区 农业布局 的特点
1. 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表现自东向西递减。 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2. 主要 是纬度 不 同 导致的热量差异 3. 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距海远近的不同造成的水分差异
(二)东北农业布局特点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 农业生产区。
纬度差异、海陆分 布、地形的影响
③分析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 的影响,完成下图:
哈尔滨气温-降水量图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30 25
生长季短,热量不足
20 15 10 5 0 -5
降水量 气温
夏季降水多,水热组合较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思考: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点商 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①地形:平原广阔、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 作; ②肥沃的黑土,土层深厚; ③夏季气温较高,雨热同季,作物可一年一熟; ④春季积雪融化,使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播。
区位条件
地形条件
描述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三 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 原、辽东丘陵、辽西丘陵
[学习主题一] 中国农业生产的基 本概况
1.我国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的界线大致是与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相一致。
2.请分析我国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分布形成 的原因: 气候: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是我国东部季 风气候区,是干湿区中的湿润和半湿润 地区,以西是非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干 旱和半干旱地区。 地形: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是我国主要平原 分布地区,该线以西以高原、山地为主。
40°N
53°N
(2)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 东北 部,东、 俄罗斯 和蒙古 国 北、西面分别与 朝鲜 、 接壤,濒临 黄 海和 渤 海。 (3)东北地区 包括的行政区 有: 黑 、 吉 、辽 三省及 内蒙古 东部 地区。
(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 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1)气候
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 ( 雨 热 同 期 ) 西部小范围为温带大陆 性气候
(2)地形
①读“东北地形 区略图”完成下 列问题 ⅰ)主要山脉: A 长白山 ; B 小兴安岭 ; C 大兴安岭 ⅱ)主要平原: D 三江平原 ; E 松嫩平原; F 辽河平原
ⅲ)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形结构的特点 是 三面环山,呈马蹄状 。
②填写下表,指出东北地区内部的主要地形类型, 并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指出其合理的利用方式。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回顾:
1.广义农业的分类:
分类: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
2.不同的农业部门需要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 :
耕地、林地、草地、水面等
3.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市场、交通、政策、科技、 社会经济因素:
机械、劳动力等
P64活动参考答案:
1、耕作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
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 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 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 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 的温带草原区及部分林区草地。有一定面积的草原, 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 期长,不利畜牧业的发展。
热量;不利影响:不能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 品种,仅能种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并且 只能作到一年一熟,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2、东北气候特点却也是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此话何 解呢?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 养积累,农产口的品质较佳;②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不需施农药;③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土壤肥沃; ④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
(5)植被
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南部有温带落叶 阔叶林分布
水分 热量
二、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 东北地区 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可发展 型农业。 (2)机械: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良好 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 设备、化肥等生产 资料,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 牧的格局。 (3)市场:东北的农产品丰富,有亚麻、羊毛、牛奶 等,可发展 导向型的加工业。 (4)技术:农业种植技术有明显优势。 (5)人口:东北人口密度 ,人均耕地面积 , 故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10 -15 -20 -25
冬春低温 冷害
③分析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 的影响,完成下图:
④结合东北地区内部热量条件的差异, 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下表:
东北地区内 所属温 ≧10℃的 部差异 度带 积温 南部 中部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3600℃以 上
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
冬小麦
经济作物
辩证看待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农业生产活动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 提下进行。但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类也在不断改造着不利的自然条件,从 而使农业生产的能力不断增强。所以,农 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着“顺应”还是“改造” 的考虑,其实选择的依据就是如何能够实 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气候条件的差异
[小结一]:
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因地 制宜, 因时 制宜。
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
发展条件
(农业区位理论 分析自然和社 会经济因素)
发展特点
(因地制宜)
存在问题
今后发展方向
[学习主题二] 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115°E (一)东北地区的范围:
120°E
135°E
(1)在图中 标出经纬线: 40°N, 53°N, 115°E, 135°E
东北农业布局特点
平原地区 山区地区 高原地区
耕作农业区(商品谷物农业) 林业和特产区(木材,鹿茸、
人参,苹果梨、苹果、柞蚕)
畜牧业区(三河马、三河牛、
红牛)
耕作区
耕作区
耕作区
三、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产区 主要 松嫩平原、三江平 大、小兴安岭和长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 及部分林区草地、 白山 分布区 原、辽河平原 主要 玉米、小麦、大豆、林木、鹿茸、人参、 三河牛、三河马、 苹果、梨、柞蚕茧 红牛 农作物 水稻 ①玉米分布非常普遍, ①大小兴安岭是我 ①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 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 国最大的林区 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是 渐减少。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 闻名国内的良种。 ②小麦和大豆种植比 主要的鹿茸、人参 ②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 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等珍贵药材产区, 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 ③水稻多种植在辽河、 ③延边盛产苹果、 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 具体分 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 梨。 条件。 布区 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 ④辽东低山丘陵和 ③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 谷盆地。 半岛五陵区是我国 业发展较快,主要饲养 ④随着育种和种植技 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猪、肉鸡、肉牛、奶牛 术的进步,水稻种植 ⑤辽南是重要的苹 等。牛奶及乳品业发展 已扩展到北纬50°以 果产区。 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 北的黑龙江沿岸。 模化方向发展。
棉花、温 带水果
1000春小麦、玉 大豆、甜 3600℃ 米、高粱 菜、亚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