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之比较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10216a5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1.png)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1. 引言1.1 介绍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背景意义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社会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物化理论是由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学者卢卡奇提出的,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自身劳动和产品的异化现象。
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是指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致,使劳动者丧失了自己劳动的力量和成果,最终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扭曲和异化。
通过对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劳动者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地位。
深入研究这两种理论的异同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和问题,进一步探讨社会变革的路径和可能性。
【2000字】2. 正文2.1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要观点包括:卢卡奇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物化现象是一种对人类的异化,是人与自身劳动、生产、产品和社会关系的疏离和异化。
这种异化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分裂,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身体和精神上的错位。
卢卡奇指出,物化不仅仅存在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过程中,更体现在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中。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越来越像物品一样被对待和对待他人,失去了自我、自主和主体性。
卢卡奇强调,物化现象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和制度,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使人们被迫将自己的劳动力和身体变成商品,失去了自己的人性和主体性。
卢卡奇认为要解决物化问题,必须彻底转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尊重关系。
2.2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深刻观察和分析而提出的。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以及劳动本身失去了联系,导致了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异化。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产品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劳动最终转化为商品,而商品又被卖出去换取工资。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7503175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1.png)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出发,对资本主
义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两者都关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身劳动
成果之间的断裂,以及个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承受的压迫和异化。
本文将从概念内涵、
理论要点和实践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进行比较,以此探讨
两者的异同之处。
从概念内涵来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劳动、人与物的关系。
物化是指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迫和异化的过程,包括了人与自己的异化、人与劳动的
异化、人与他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的异化。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卢卡奇强调了劳动者在现
代社会中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权,而被动地被迫接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和控制。
相比之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更加侧重于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承受的压迫和
异化。
异化是指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失去对自己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的控制,从而导
致了劳动者的个体和劳动对象之间的断裂。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导致了劳动者丧失了自己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的主体性,使得劳动者被迫成为了资本
家的雇佣奴隶。
从实践意义来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更加注重了消费主义对人的控制和影响,以及如
何通过批判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来打破人的异化状态。
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加注重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劳动者的压迫和异化,以及如何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来摆脱资
本主义的压迫和异化。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a7290661eb91a37f1115c3f.png)
人对 人 的类本 质 的体 现完 全发 生 了变化 , 异化 劳动 使 自然界 、 人 本 身 的活 动 机 能 、 的生 命 活 动 同人 相 使 人 异化 , 使类 同人 相 异化 。 这样一 来 , “ 异化 劳动 导致 : 人 的类 本质 无论 是 自然界 ,还 是人 的精 神 的类能 力 , 变 成对 人来 说是 异化 的本 质 , 成维 持他 的个 人生 存 的 变 手段 。异 化劳 动使人 自己 的身体 。 同样 使在 他之 外 的 自然 界 ,使 他 的 精神 本 质 ,他 的人 的本 质 同人相 异
和 劳动分 析结 合起 来 , 出上 述对 立 和矛盾 的根 源 在 指
于 劳动 的异化 . 而创 造性 地提 出异 化劳 动 的概念 和异
发挥 自己 的体 力 和 智力 ,而 是使 自己的 肉体 受 到折
磨 , 神遭 摧残 。 因为工 人 只有在 劳动 之外 才感 到 自 精
在, 而在 劳 动 中则 感 到不 自在 , 在 不 劳 动 时觉 得舒 他
作 者 简 介 : 军卫 (9 1 ) 男 , 刘 1 8 一 , 山西 闻喜 人 , 徽 大 学( 安 安徽 合 肥 2 03 )  ̄ 学 系硕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为 高校 思 想政 309 ̄ 治 研
治 教 育
收 稿 日期 : 0 9 2 1 2 0 —1 — 5
马克思 批判 地 吸收 了黑格 尔 ( 对精 神 ) 费 尔 巴 绝 、 哈( 人本 主 义异化 理论 ) 德 国的赫斯 异化 思 想 ( 和 政治
马 克 思 主要 是 从异 化 劳 动 的角 度来 论 述 异 化 理 论 的 。马克思 认 为 , 区别 于动物 的根 本特 征是 自由 人
马克思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辨析
![马克思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5fa6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e.png)
马克思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辨析马克思和卢卡奇都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他们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异化与物化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分析。
马克思于19世纪提出了异化思想,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者被剥夺了自身的人性和劳动产品的价值。
而卢卡奇在20世纪更进一步地提出了物化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个体和文化都被商品化和异化。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辨析,探讨二者的异同之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异化(Entfremdung)的概念,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被迫参与到商品化的生产关系中,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和对生产过程的支配权,导致了他们的劳动成为了一种异化的劳动。
“工人所生产的东西越多,他就越无足轻重;他劳动的强度越大,他就越无所谓;他生产的东西越多,他就越贫穷;他的产品就越多,他就越无产。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者的产品成为了资本家的财富,而劳动者自己则成为了商品化的劳动力。
这种异化使得劳动者失去了对自身劳动的控制权和对生产过程的参与权,最终导致了他们对自己劳动的异化和对自身的疏离。
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相对应的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物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异化,包括了社会关系、个体意识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卢卡奇的《资本主义的启示录》中,他指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认为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商品化、物化和异化了。
个体被社会的规训所约束,被商品化的文化所浸染,整个社会成为了一个被物化和异化的世界。
卢卡奇还特别强调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和媒体的物化问题,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文化和媒体产品都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需要,导致了文化的异化和物化。
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比较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着一些不同。
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着眼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491c433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9.png)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都是关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处境,并对这种处境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
然而,这两种理论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的独特之处。
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认为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面临着物化和异化的问题。
物化和异化是指人在生产过程中,被迫将自己的劳动力和生产物品与自己的本质相分离,并失去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理解。
这种情况导致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扭曲,使得劳动成为对个人的消耗和压迫,而不是对个人的赋予和解放。
然而,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首先,卢卡奇强调物化和异化所导致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危害,而马克思则更侧重于经济利益和阶级斗争。
卢卡奇认为,物化和异化对于人类的精神和文化自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个人变得追求功利和自我中心,丧失了革命斗争的决心,成为了被统治阶级的奴隶。
此外,卢卡奇还强调了文化的失落,指出了这种状态下人们对文化和人性的认同、理解和传承的丧失。
其次,卢卡奇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
他认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马克思也注意到了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但他强调的是经济和阶级斗争,而非技术本身。
马克思认为,经济和阶级斗争是社会矛盾的根源,并将工人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力量。
卢卡奇认为,工人的群体力量已经丧失,不能有效地改变社会状态,因此需要在技术上寻找解决之道。
最后,卢卡奇关注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对人类心态的影响。
他认为,现代性是追求理性与科技发展的进步,但它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异化和危机。
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否定和超越,强调主观、个体和情感,但也存在着文化碎片化、虚无化和难以捕捉的特征。
马克思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区分了社会变革的不同阶段和尺度,但并没有考虑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对人类思维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虽然存在不同之处,但都非常重要,对于我们理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寻找解决之道,以及面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挑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810292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5.png)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是探讨人的自由和认同感的问题,但二者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阐述方式。
卢卡奇认为,人类世界产生了“物化现象”,这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把人的活动、感情、思维等抽象的东西看作是具体的、物质的,人们开始以一种完全的虚拟逻辑来思考这些东西,并将它们转化为实际的存在。
卢卡奇称之为“再物化”,这种再物化必然导致人与现实之间的疏离,人们不再是主宰生活的主体,而是受到物化发展的掌控。
另一方面,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是描述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产品、打碎社会和个人之间的联系的历史过程。
劳动者失去了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掌控,无法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更加依赖于雇主和资产阶级。
此外,劳动者还将自己的劳动看成是一种痛苦或麻木的羞辱,并将工作与个人的愿望和需要分开。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异化不仅指人与工作、社会联系的断裂,更是指人与自己的身体、自我、人类本身之间的断裂。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了现代社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着重探讨资本主义社会下劳动的本质。
此外,卢卡奇的理论更倾向于社会心理学,而马克思的理论则注重社会历史学和经济学。
最终,两种理论都试图刻画现代社会中人与自己、社会之间的深刻冲突,从不同的视角来阐释资本主义的发展。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9a0d8e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5.png)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卢卡奇和马克思都是重要的社会理论家,他们的理论在当代社会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比较的角度出发,探讨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他认为,物化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能动性、主体性、自我意识等人性特征弃之不顾,将自己变成商品制造的一个附庸。
物化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被社会力量(如货币、资本、市场、竞争等)所驱动的。
卢卡奇认为,物化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被完全消除,一切关系都被转化为客观的、物化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是由人们的自由意志所创造的,而是由闭塞的生产关系所强制内含的。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了市场经济对人的物化过程,他认为市场经济所强调的商品生产与交换进行的过程中,人变成了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被市场所操纵。
人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一种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由选择的附属品,人们的生存方式完全变成了工具性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失去了自由和创造性,陷入了一种无目的的状态。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出了工人在生产中变成“自己的劳动和劳动的产品被异化了”的问题,从而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下,劳动者群体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而劳动过程中,工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和实际能力,也不知道自己在生产中所生产的物品,等到商品生产完成之后,工人对于产品的知识也仅仅是产生于广告宣传之中的。
这种异化反应在物质生产之外,还展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把劳动者和商品生产及交换所形成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质财富和私有财富的引申被推广为社会关系,并且人们会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下失去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终导致了劳动者变成了被剥削的无产者。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和物化现象,强调了这种经济形式中人的自由和主体性受到了压抑,人类的自由创造能力受到了破坏。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c7fc93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c.png)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理论,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的物质生活和劳动的变化。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物化以及对人的支配方面。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成了支配一切的基础,商品的价值和交换关系决定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劳动变成了为实现商品价值而进行的抽象劳动,劳动力本身也成为了商品,并由资本家进行买卖。
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更加强调劳动的异化和人的物质生活的剥夺。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劳动变成了人们被迫从事的无创造性的活动,工人失去了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权,劳动成为了工人的负担而非自我实现的方式。
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工人被剥夺了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和所有权,导致了他们的物质生活贫困。
马克思认为,这种异化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结果。
从关注点来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更加关注商品和交换关系的影响,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塑造。
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更关注劳动和物质生活的剥夺,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人的压迫和剥削。
两种理论相互有重叠和补充,一方面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商品和货币的物化过程,另一方面从劳动和人的生活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剥夺现象。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a3558b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c.png)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是社会学和哲学领域内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批判。
尽管两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本质上的不同。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将人们的劳动力抽象化为商品。
物化的过程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淡化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
这种物化的结果是,人的劳动变得无意义和乏味,劳动成为一种糟糕的经历,而不是一种人类自由发展的手段。
卢卡奇还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追求无限增长的逻辑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相比之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关注人与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喪失了对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控制。
劳动已经变成一种剥削关系,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取生活所需。
这种剥夺感使劳动者感到疏离和失去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人的异化。
马克思还强调了商品经济的崇拜和物化的现象,但这些都是他对异化现象的支持。
两个理论虽然有一些共同点,但存在一些本质的差异。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更加侧重于对货币和商品经济的分析,强调了其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包括劳动的乏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化和环境的破坏。
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加集中于对劳动和劳动过程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的异化导致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断裂。
尽管两个理论有所不同,但都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的困境和对人的自由发展的限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理解和对比这两个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之比较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2b03ba7d1f34693daef3e6e.png)
关 于“ 物化 ” , 卢 卡奇 的定 义为 : “ 在 这里 , 关 键 问题在
于, 由于这种情况 ,西 , 成为凭借某 种与 人相异 化 的 自发
活动而支配人 的东西 。” 紧接着 , 他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分别 展示 物化 的内涵 和基本规 定性 , 即: “ 从 客观方 面看 , 物化
・
1 ・
即: 马克思 是从纵 向和深化 的角度来分析 的 , 卢 卡奇是 从
现马克思是把私有制和分工视为异化劳动产生 的根源 。 而在卢 卡奇那里 ,物化的根源在于资本 主义发达 的商 品经济。 他认为 : 在资本主义社会 , 生产 力获得 了高度发展 ,
横 向的角度详细展 开分析 的 , 但二者都是从社 会物 质生产 的角度展开的 , 可谓殊途同归。同时 , 二者在 精神实质上是
最后 , 二者都是从实践的和社会物质生产 的角度出发 来展开论述 的 , 没有仅停 留在思想层面 的批判 上。卢卡奇
将对资本 主义社会 的批判 重点放在商品拜物教方面 , 而马
劳动 的这 种现实化表现 为: 亡 人 的非现实化 , 对象 化表现 为
对 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 , 占有表现为异化 、 外化 。” 此外 , 马克思 还概 括 了异 化劳动 的四个表 现 , 即: 劳 动产 品 的异
把资本 主义社会 当作批判 的靶子 , 具体来说 , 这 两个理 论 都与资本 主义商 品及其拜 物教 相联 系 , 都看到 了人类 创造
出来的劳动产品( 或商品 ) 对人 的“ 控制 ” 。卢卡奇物化理论
指一个充满 客体与商 品的世界作 为异 己的力量 同人对立 ;
从主观方 面看 , 物 化指一个 人的活动变成 了与他 自己相疏 远 的东西 , 变成 附属于社会 自然规律 的人类 以外 的客观商 品 。” 接下来 , 卢卡奇 即: 又指 出了“ 人们对 自己所创造 的商 品顶礼膜拜 , 使 自己受制于物” 这一物化现象 。并概括 了物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8742557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2.png)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都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劳动遭受异化的理论。
虽然两者在理论假设、分析角度和解决途径上略有不同,但都对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
了深入的思考和批判。
卢卡奇物化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物的关系进行解读,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是一种以物化与异化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得人们的劳
动失去了创造性与自主性,成为了被统治的对象。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劳动力被看作是商品,劳动者被剥夺了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支配权,结果导致人们与自己的劳动产品产生了
疏离感,被物化的劳动产品支配了劳动者。
相比之下,马克思异化理论更加关注劳动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资本
主义社会中的人陷入了两种主要的异化情况: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力对象之间的关系发生
了异化,他们的劳动不再是自发的、自由的,而是迫使他们维持生计的强制劳动。
劳动者
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异化,经济的利益关系使得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变得
冷漠、敌对。
马克思还强调了商品本质的异化,人们的商品交换不仅仅是满足生活必需品
的需求,而是通过市场关系进行的一种抽象的交换,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冷漠而平
面化。
在解决途径上,卢卡奇认为消除物化与异化的途径是通过实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主义
制度,鼓励人们参与到集体决策中,重建人与劳动的关系。
而对马克思来说,解决异化问
题的关键在于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的革命,通过彻底改变生产方式来实现人
类社会的解放。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bf33387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a.png)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二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批判,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者的影响和剥削。
首先来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产品变成了商品,劳动力变成了商品化劳动力,劳动者也变成了商品的拥有者,从而把劳动力和劳动者都物化了。
卢卡奇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关系的威力,认为商品关系具有物化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商品关系中,人们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也变成了商品的一部分。
卢卡奇关注的是商品关系对人们的束缚和自由的剥夺。
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劳动者的异化现象。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失去了对自己所生产商品的支配权。
资本家将劳动者的劳动力作为商品购买,并将其变成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劳动者只能以雇佣劳动的形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这使劳动者与自身所生产的产品产生了隔离和疏离感,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失去了对劳动过程的控制。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存在一些异同之处。
二者都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关系的重要性。
卢卡奇更关注商品关系对人们的束缚和自由的剥夺,而马克思则更关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劳动者的异化现象。
两者都强调了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剥削。
卢卡奇通过物化理论强调了商品关系对劳动者的控制和剥削,马克思则通过异化理论分析了劳动者与产品的疏离感以及对劳动过程的丧失控制权。
二者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都致力于消除劳动者的剥削和建立一个更为人性化的社会。
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有着明显的共性和共同的批判对象,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关系和生产关系。
两者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疏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并对未来社会设想了更加公正和人性化的社会。
虽然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但二者都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和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fd0fbf0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2.png)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都是社会学中重要的理论,它们都试图解释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与不足。
1.卢卡奇物化理论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变成了自然物和商品的附属物,他们的行为受到了物的支配和规训。
当个人的价值被归为或衡量为货币和商品时,他们的本质和特性被忽视或忽略。
这种过程被称为“物化”,也就是说,人被视为货物,他们的价值和能力也被归为物品或货币。
卢卡奇认为,物化会导致包括自我剥夺、内在矛盾、心理障碍和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问题。
他认为,物化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为它导致的不平等和社会冲突使得社会整体受到了影响。
物化能够削弱个人的自主性和自由意志,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平衡与稳定。
2.马克思异化理论马克思认为,在工业化社会里人跟他们自己的劳动产品之间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异化”(可能更准确的说法是“并置”)。
异化,对于马克思而言是个较广泛的概念,它提及了在所有社会形态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错位现象和社会冲突。
而在工业化社会里,这种异化表现为人类与他们通过劳动创造出的产品之间的关系分裂。
他们所生产的东西被卖了出去,变成了资本家的财产,而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没有什么联系。
这种分裂导致了人们对他们生产的物品失去了控制,他们的行为和所处的环境变得无法预测和一成不变。
马克思进一步认为,异化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不仅仅是因为资本家的剥削,也是因为生产活动和劳动被组织成了一种不人性化的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剥夺了工人的特定性,使得他们疏远了自己的本质和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
虽然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都试图解释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
首先,在解释异化的过程上,两种理论的重点有所不同。
马克思关注的是劳动和产品之间的关系,而卢卡奇则强调了人与自己的价值之间的关系。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6f846cb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a.png)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批判理论。
它们都关注了生产和劳动的问题,探讨了工业化社会中人的处境和文化变化,但是它们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有所不同。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文化生产和语言交流都被物化了。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物化的社会,这种社会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以商品为中心的,包括文化生产和消费。
因此,人们在物化的社会中变得被动和普遍化,他们的生命体验变得越来越简化和消耗,文化生产和传播被收归经济规律,成为商品价值的延续。
卢卡奇认为,这种物化的社会破坏了主体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
与此不同的是,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着重分析工人阶级的处境。
他关注工人阶级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地位和劳动条件。
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是在资本家控制的生产过程中被“异化”的,因为他们无法掌握生产工具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只能以一种被动和机械的方式从事劳动。
这种经济上的异化,进一步引发了社会上的阶级矛盾和文化方面的隔阂。
两种理论的异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分析层次不同。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批判,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着重分析工人阶级的生产和劳动状态。
2.研究方法不同。
卢卡奇主要从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文化产生的影响,而马克思则主要从生产条件和阶级对比的角度出发,分析工人阶级在生产关系中处于被动和支配的地位。
3.影响的范围和方向不同。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从人的自由和创造性角度出发,探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生存和自由的问题,着重分析人的主观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消失的问题。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是从人的地位和权利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工人阶级的生产和劳动条件受到剥削和控制的问题。
总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关系的批判,而在具体的理论分析和探讨的内容上有所不同。
它们都反对物化和异化这两种社会状态,强调人的自由和主体性,提倡劳动者自我解放和社会变革。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4654aa2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9.png)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是关于现代社会中人与劳动、产品、自己的关系的理论。
它们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对人的影响。
两者也存在一些差异。
接下来,我们将浅析这两者的异同。
让我们来看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己的劳动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人变成了劳动力的持有者,劳动和产品变成了商品。
而这种商品关系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可避免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不再能够控制自己的劳动和产品,而是被迫接受资本主义的逻辑和规则。
这种物化使人与自己的劳动和产品疏远,导致了人的异化和自我意识的丧失。
人变成了物的附属物,失去了主体性和自决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更加着重于人与自己的劳动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自决性的丧失。
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加着重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人的影响,强调了劳动和产品的异化以及人的疏离和自我意识的丧失。
这也说明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更加深入地分析了人与自己的劳动和产品之间的关系,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加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人的影响。
两者的异化理论还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人的劳动和产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它们都认为人的劳动和产品受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使得人在这种关系中失去了主体性和自决性,导致了人的异化和疏离感。
它们都认为这种异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表现。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比较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0d35c0576c66137ee06192f.png)
关键词 : 异化; 物化; 商品生产
中图分 类号 :5 B1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84 1 (00 0-040 10 -96 2 1 )20 1-3
M a x l n t nt e r n o a io t k c fri c t nte r r  ̄ai ai h o ya d c mp rs nwi Lu a so ef ai h o y e o h i o
Ke r s: in t n;ef ain;o d i rd cin y wo d a e ai rict c mmo t po u t l o i o y o
1 “ 化” “ 化” 异 与 物
马克 思 在 《 84年 经 济 哲 学 手 稿 》( 14 以下 简 称
世界 的贬值 成 正 比。 ¨ ( ) 动本 身 的异 化 。劳 动 ” 2 劳
td fr r h e wad t e“ tr l ai n h e r . i f rt esu yo eg n r l l n t n o o o mae ai t ”t oy Wh l at td ft e e a i ai fc mmo i r d ci n p l ms i z o e e h h ae o d t p o u t mb e y o a al s1 4 h rp s d c n e to in t d lb ra d a ay e e t e r f l n t n I h 1 4 c n mi a d s e r a 4, e p o o e o c p fa e ae o n n l z st o y o i ai n t e“ y 8 l a h h ae o 8 E oo c n
S u n UN J a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之比较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3bcd62f5022aaea998f0ffa.png)
摘要: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成长史和现代哲学史上均占领极为重要的地位.笔者以为,二者尽管在异化的概念.产生根源和抛弃门路上消失着差别,但二人的理论在精力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和办法去剖析他们所处时期的具体问题.症结词:物化;异化;卢卡奇;马克思在马克思主义成长史上,很多哲学家都对异化理论进行本身的阐释,在浩瀚的异化理论中,马克思和卢卡奇的理论又占领极为重要的地位,因而我们有须要对卢卡奇的“物化”思惟和马克思的“异化”思惟进行卖力剖析和比较.一.关于物化和异化的界说关于“物化”,卢卡奇的界说为:“在这里,症结问题在于,因为这种情形,人本身的运动,本身的劳动成为某种客不雅的.自力于人的器械,成为凭借某种与人相异化的自觉运动而安排人的器械.” 紧接着,他从主不雅和客不雅方面分离展现物化的内在和根本划定性,即:“从客不雅方面看,物化指一个充满客体与商品的世界作为异己的力气同人对峙;从主不雅方面看,物化指一小我的运动变成了与他本身相疏远的器械,变成从属于社会天然纪律的人类以外的客不雅商品.” 接下来,卢卡奇即:又指出了“人们对本身所创造的商品顶礼跪拜,使本身受制于物”这一物化现象.并归纳综合了物化的具体表示情势:人的符号化或抽象化.主体的客体化以及人的原子化.关于异化,马克思的界说是如许的:“劳动所临盆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消失物,作为一种不依附于临盆者的力气,同劳动相对峙.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实际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公平易近经济学假定的状态中,劳动的这种实际化表示为工人的非实际化,对象化表示为对象的损掉和被对象奴役,占领表示为异化.外化.” 此外,马克思还归纳综合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示,即: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二.物化与异化的一致性卢卡奇在《汗青与阶层意识》一书序言中所说,他的目的是“用马克思的思惟真理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 ,但是他在1922年出版其《汗青与阶层意识》一书并提出其“物化”理论时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未公开面世.而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卢卡奇关于“异化”思惟所说的器械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所说的竟然有很多类似之处,这些类似之处有:起首,二者理论的批评对象是一致的,都把本钱主义社会当作批评的靶子,具体来说,这两个理论都与本钱主义商品及其拜物教相接洽,都看到了人类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或商品)对人的“掌握”.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得出直接根据的是马克思在《本钱论》一书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剖析.二人都承认,人类经由过程本身的劳动创造了很多社会财宝,但也产生了一个“客不雅的.物的世界”,这一客不雅的世界有着本身特别的运行纪律,在本钱主义社会其力气得到了空前的成长并在本钱主义私有制下越来越走向人的对峙面,对人的“掌握和异化”越来越强烈.再者,尽管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四个方面的表示与卢卡奇物化现象的表示其实不雷同,但二者的实际寄义是邻近的.最后,二者都是从实践的和社会物资临盆的角度动身来睁开阐述的,没有仅逗留在思惟层面的批评上.卢卡奇将对本钱主义社会的批评重点放在商品拜物教方面,而马克思则深刻到了人类汗青和临盆方法这一更深的层面来商量异化问题.对此,尽管二者在论证的角度上有所差别,即:马克思是从纵向和深化的角度来剖析的,卢卡奇是从横向的角度具体睁开剖析的,但二者都是从社会物资临盆的角度睁开的,可谓殊途同归.同时,二者在精力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批评现代人的生计困境,答复人创造性本质,最终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三.物化与异化的差别性二者的“异化”理论的差别性重要表如今以下这几个方面:起首,从概念和根本寄义的层面来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区分了对象化和异化:在马克思那边,物化分为对象化和异化,对象化是劳动的实际化,是人类生计和成长所必须的,是对人类才能和创造力的确定.而异化则不合,其是与私有制以及本钱主义的好处和临盆关系慎密接洽在一路的,是指人们被本身创造的劳动产品所奴役,因而异化是对人的本质的否认.是以,异化和对象化有着严厉的区分,可以说对象化是异化的前提,异化是在必定的汗青前提下对象化向极端偏向成长所形成的.马克思否决“把一切实际的器械和实际的小我都预先宣告为异化的”,否决“把这些关系和小我都变成关于异化的完整抽象的词句” .也就是说,在马克思那边,对象化是一小我类的永恒范畴,而异化只是一个汗青范畴.而在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及理论那边,他没有区分对象化和异化,是在统一意义上应用这两个概念的.他撇开本钱主义社会本钱家对工人的抽剥和榨取现象不谈,直接从商品构造和文化等范畴来睁开批评.。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dd419d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9.png)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和商品关系的理论。
这两个理论在更深层次上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劳动的异化和物化。
但是在一些具体的观点和方法上,两个理论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将对这两个理论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比较。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要着眼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力被资本家所控制和支配,劳动变成了一种商品,劳动者的劳动力被物化为资本家的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变得更加陌生化和异化。
卢卡奇将这种劳动的物化称之为物化劳动。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更为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劳动者与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被异化了。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经济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物的关系,人也变成了商品的拥有者和生产者。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被破坏了,自然资源被无限制地开采和消耗,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
马克思将这种社会关系的异化称之为人与人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
在方法上,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要是从理论和观念层面进行分析,他强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不仅仅是实体经济上的一种关系,更是一种思想意识上的内容。
他提出了商品生产方式的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的物化过程是与商品经济密切相关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更为综合和全面,他采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物质生产和生产方式的角度对社会进行分析。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是由于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存在而产生的,是生产方式的一个特殊表现。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货币和资本等概念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内在规律及其矛盾,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解决方案。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与劳动的物化和异化;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更为全面,包括了人与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的异化,更注重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层面的分析。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c9e05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0.png)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是两位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重要理论,它们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问题,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对策的制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这两个理论进行辨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差异。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是20世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物化理论。
物化在卢卡奇理论中指的是社会关系被物化或物化的过程。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变成了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利益关系和市场关系。
这种物化的过程对于人的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让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原有的关系,变得冷漠和利益化。
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下,人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产所得的物质产品都产生了异化的感觉。
人所生产的产品不属于自己,而属于资本家,人的劳动成果被剥夺了。
这种异化使得人对于自己的劳动和生活失去了热情和归属感,导致了人的心灵和精神的贫瘠。
从以上介绍的两个理论来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更加强调了社会关系的物化过程,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加强调了对于劳动和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异化。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更侧重于社会整体的变化和关系的演变,对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有更深刻的启示。
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则更侧重于人的内在感受和人的劳动状态,对于人的心灵和精神有更深刻的启示。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还涉及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
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不仅仅是在经济层面上的,更多的是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
人因为被物化了,社会关系变得冷漠和利益化,文化和意识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而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更多的是围绕劳动和生产的问题展开的,对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析并不是那么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现代哲学史上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笔者认为,二者尽管在异化的概念、产生根源和扬弃途径上存在着差异,但二人的理论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他们所处时代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物化;异化;卢卡奇;马克思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许多哲学家都对异化理论进行自己的阐释,在众多的异化理论中,马克思和卢卡奇的理论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和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行认真分析和比较。
一.关于物化和异化的定义
关于“物化”,卢卡奇的定义为:“在这里,关键问题在于,由于这种情况,人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劳动成为某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凭借某种与人相异化的自发活动而支配人的东西。
”紧接着,他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分别展示物化的内涵和基本规定性,即:“从客观方面看,物化指一个充满客体与商品的世界作为异己的力量同人对立;从主观方面看,物化指一个人的活动变成了与他自己相疏远的东西,变成附属于社会自然规律的人类以外的客观商品。
”接下来,卢卡奇即:又指出了“人们对自己所创造的商品顶礼膜拜,使自己受制于物”这一物化现象。
并概括了物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人的符号化或抽象化、主体的客体化以及人的原子化。
关于异化,马克思的定义是这样的:“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一种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此外,马克思还概括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即: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二.物化与异化的一致性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序言中所说,他的目标是“用马克思的思想真谛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他在1922年出版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并提出其“物化”理论时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未公开面世。
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卢卡奇关于“异化”思想所说的东西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所说的竟然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有:首先,二者理论的批判对象是一致的,都把资本主义社会当作批判的靶子,具体来说,这两个理论都与资本主义商品及其拜物教相联系,都看到了人类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或商品)对人的“控制”。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得出直接依据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
二人都承认,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许多社会财富,但也产生了一个“客观的、物的世界”,这一客观的世界有着自己特殊的运行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其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越来越走向人的对立面,对人的“控制和异化”越来越强烈。
再者,尽管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四个方面的表现与卢卡奇物化现象的表现并不相同,但二者的实际含义是相近的。
最后,二者都是从实践的和社会物质生产的角度出发来展开论述的,没有仅停留在思想层面的批判上。
卢卡奇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重点放在商品拜物教方面,而马克思则深入到了人类历史和生产方式这一更深的层面来探讨异化问题。
对此,尽管二者在论证的角度上有所
差异,即:马克思是从纵向和深化的角度来分析的,卢卡奇是从横向的角度详细展开分析的,但二者都是从社会物质生产的角度展开的,可谓殊途同归。
同时,二者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批判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回复人创造性本质,最终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三.物化与异化的差异性
二者的“异化”理论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首先,从概念和基本含义的层面来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区分了对象化和异化:在马克思那里,物化分为对象化和异化,对象化是劳动的现实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是对人类能力和创造力的肯定。
而异化则不同,其是与私有制以及资本主义的利益和生产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指人们被自己创造的劳动产品所奴役,因而异化是对人的本质的否定。
因此,异化和对象化有着严格的区分,可以说对象化是异化的前提,异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象化向极端方向发展所形成的。
马克思反对“把一切现实的东西和现实的个人都预先宣布为异化的”,反对“把这些关系和个人都变成关于异化的完全抽象的词句”。
也就是说,在马克思那里,对象化是一个人类的永恒范畴,而异化只是一个历史范畴。
而在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及理论那里,他没有区分对象化和异化,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的。
他撇开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现象不谈,直接从商品结构和文化等领域来展开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