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五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0fd0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0.png)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2.掌握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3.能够设计和组织适合学前儿童的健康活动;4.培养和提升学前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2.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3.学前儿童的常见疾病防治知识;4.学前儿童的基本生活习惯养成;5.学前儿童的自我保护技能。
三、教学过程:2.学习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10分钟):a.通过讲解和图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b.引导学生讨论,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影响?3.学习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5分钟):a.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视频观看等方式,介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b.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了解并总结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4.学习学前儿童的常见疾病防治知识(15分钟):a.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b.组织学生参与小游戏,巩固学前儿童常见疾病防治知识。
5.学习学前儿童的基本生活习惯养成(20分钟):a.通过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的基本生活习惯和养成方法;b.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并演示学前儿童的生活习惯养成活动。
6.学习学前儿童的自我保护技能(20分钟):a.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的自我保护技能;b.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提高学前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
7.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展示;2.图片和实物展示;3.小组讨论;4.小游戏;5.模拟和角色扮演;6.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情况、问题回答的准确性等;2.设计小组活动和小游戏,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来评价其学习成果;3.收集学生的书面作业,如总结和思考题,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与指导》授课计划
![《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与指导》授课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d4cb12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3.png)
《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与指导》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的理念、原则、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环境创设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健康活动,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理念、原则和目标;2. 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设计方法,包括活动主题、目标、准备、过程和评价等;3. 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健康活动;4.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活动,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5. 了解环境创设对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影响,能够创设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
三、授课内容第一部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原则1. 介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2. 讲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理念,包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等;3. 阐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如整体性、发展性、适宜性等。
第二部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设计1. 分析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内涵和特点;2. 介绍健康教育目标的设定方法,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3. 讲解健康教育目标的表述方法,包括行为动词和结果性描述。
第三部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1. 分析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依据和原则;2. 介绍健康教育内容的具体组织方法,包括主题活动、游戏活动等;3. 讲解健康教育内容的衔接与整合,包括与其他领域教育的融合。
第四部分: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1. 分析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设计原则和要点;2. 介绍各种健康活动的设计方法,如体育游戏、户外活动、健康教育课程等;3. 讲解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指导方法,包括观察、分析、干预等;4. 讨论如何应对学前儿童在健康活动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如意外伤害、行为问题等。
第五部分:环境创设对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影响1. 分析环境对学前儿童健康活动的影响;2. 讲解如何创设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3. 介绍如何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46c4b56852458fb770b56d4.png)
如何上好体育课
课前准备 (1)写教案 依据幼儿以前学过的内容、掌握程度、 目前身体状况。 (2)物质准备 场地、器具、数量和人数相符、牢固、 易拿易放、检查服装等。
如何上好体育课
上课的要点 (1)方法选择 (2)控制运动量 (3)重视动作 (4)纪律要求 (5)个别指导与照顾
如何上好体育课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 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先天因素 (1)遗传 (2)先天素质(胎儿期受影响) 后天因素 (1)家庭(家庭结构、居住条件、家庭氛围、 家长的文化和心理素质、夫妻关系) (2)幼儿园 (3)社会环境
总目标的价值取向
身与心和谐发展 保护与锻炼并重 健康行为的形成与健康态度的转变并重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总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具体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陈鹤琴提出的“五指活动”中“儿 童健康”的内容包括: 饮食 睡眠 早操 游戏 户外活动 散步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日常健康行为 饮食营养 身体生长 安全生活 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 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
注重情感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健康情感,重视 行为习惯养成) 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集体、小组、个别) 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与随机教育相结合(课堂教 育和随机、及时教育) 鼓励学前儿童积极参与(教师和学前儿童是主体)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具有自身特点(过程和结果)
第六章 学前儿童体育
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和障碍的预防与矫正 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和障碍的预防与矫正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300078e45c3b3567ec8b97.png)
ppt课件
24
2. 社交性焦虑
• 对陌生人的持久或反复的害怕或回避,其程度超出 了与其年龄相符合的正常范围,并出现社会功能失 常。但同时仍选择性地与熟悉的家人和小伙伴保 持正常的交往。
• 主要症状表现:经常对自己有消极的先占观念,如 怕自己说话或行为愚蠢,怕当众出丑等。同伴关系 、幼儿园表现和家庭功能因社交恐惧而受损。年 幼的儿童往往不能认识到自己在社交场合的过分 不安,而是表现为行为问题,如不肯离开父母、见人 就发脾气、拒绝与朋友玩、以躯体不适为由在回 避社交场合。
3. 躯体症状:心慌、心跳加速、气促、胸闷、胸痛 、颤抖、出汗、窒息感、恶心呕吐、站立不稳、 眩晕、不真实感、失控感。
4. 回避行为:极力回避恐惧的对象或事件,从而影 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t课件
28
3. 恐惧性焦虑
• 应对方法:综合干预,以心理治疗为主。
• 支持性心理疗法,通过疏导、鼓励、耐心地 询问其担心与害怕的内容,做出解释和指导, 教给放松技术。
⑥其他非药物治疗,如感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等, 有研究报道对改善ADHD症状存在一定帮助。
ppt课件
19
二、儿童情绪问题或障碍
日常情况下,儿童有些情绪反应如痛苦、 悲伤、愤怒、烦恼等多是正常的,可能几天过 后就会恢复正常。但是,儿童的情绪问题或障 碍却不同,可能持续时间长达数周数月以上,环 境改善后仍不好转,并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日常 生活、学习和交往。
ppt课件
12
注意缺陷的症状主要包括:
⑥往往逃学、不喜欢或不愿意参加那些需要 精力持久的作业,如做功课或家务;
⑦往往遗漏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东西,如玩 具、课本、家庭作业、铅笔或其他学习工具
⑧往往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第五章游戏活动指导(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五章游戏活动指导(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dfd1bba58fafab068dc02b2.png)
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长期以来都未达成定论,不同的研究根据不同的理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分类,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分类。
一、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以皮亚杰等为代表的认知学派倾向于将认知发展作为儿童游戏分类的依据。
认为游戏的发展是沿着认知发展的线索而展开的,在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便会岀现不同水平的游戏形式。
依据儿童游戏的认知特点,可将游戏分为以下四种。
1.感觉机能性游戏感觉机能性游戏又称为练习性游戏或机械性游戏。
它是儿童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
其动因来自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快感,由简单的重复运动所组成,比如奔跑、跳跃、攀登、拨浪鼓、骑木马、敲打和摆弄物体等。
这类游戏往往以独自游戏或各自游戏的形式发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类游戏的比例逐渐下降。
2.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常进行的一类游戏。
它是把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来象征的一种游戏形式。
儿童将一物体作为一种信号物来代替现实的客体。
这就是象征游戏的开始。
象征性游戏的初级阶段就是以物品的替代而获得乐趣,如把一根棍子想象成一匹马来骑。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儿童的象征功能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会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来模仿真实生活。
这时的象征性游戏就进入角色游戏阶段,最常见的“过家家”、“医院”、“商店”、“公共汽车”等游戏,都借助了一些替代物品通过扮演角色并反映种种社会生活、场景和人物。
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它对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发展都能发挥一左的功效,基于它的这一功效,现代的游戏治疗也是通过这种游戏形式得以实现的。
3.结构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或造型游戏,是指儿童运用积木、积塑、金属材料、泥、沙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构造,从而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这类游戏有三个基本特点: ①以造型为基本活动,往往以搭建某一建筑物或物品为动因,如搭一座公园的大门、建一个汽车的模型等。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五章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五章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60e5086647d27284a735136.png)
引导案例:“不吃,不吃,我就尝两块儿”
妈妈带着明明去朋友新开的糖果店玩。糖果店有各种各样 的糖果:巧克力糖、奶油糖、虾酥糖、花生糖……五颜六色的, 放满了玻璃柜。明明看得直流口水,这儿转转,那儿转转,看 见了巧克力糖,舔嘴咂舌地说:“巧克力真是香,不吃,不吃, 尝两块儿。”可是越吃越爱吃,一下子吃了好几块。看见奶油 糖,他流着口水说:“奶油糖真是香,不吃, 不吃,尝两块 儿。”他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又吃了好几块。看见了花生糖, 他又流着口水说: “花生糖真是香,不吃,不吃,尝两块儿。” 就这样,明明把每个糖果柜子都转了一遍,吃了好多好多的糖。 可是过了几天,他的牙齿针扎似的,疼得他“哎哟哎哟”直叫 唤。
第一节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1.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价值
④ 促进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 人与食物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饮食营 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接受食物的同时,对食物产生亲近感,使幼儿 能够懂得欣赏食物多样的形态、丰富的色彩,了解不同民俗风情和文化。 在各种形式的餐饮及食物制作活动中,幼儿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可 以相互协作,进行情感交流,共同分享欢乐与幸福,并从中感受被接纳、 被认同的体验。并且,在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的交往中幼儿还能习得健康、 文明的饮食方式,选择有利于 健康的饮食行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 在个人与集体的交互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遵守 规范。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2d6fc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b.png)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课程教学大纲编撰日期:2009年9月第一局部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属于B类课(理论+实践),也是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要求,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幼儿园展开健康领域(含体育)活动的专业必修课,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健康观,进一步明确健康领域教育的特殊意义,熟悉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并能使用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三)教学手段方法本课程主要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教学。
理论局部以讲授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和分析解答现实问题的水平。
实践局部将通过组织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模拟练习、评课、说课、创编设计,校外实训:到幼教机构观摩、社会调查等方式来实行,丰富学生的感性理解,强化学生展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践操作水平。
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本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45学时,共3学分,学习时间为一学期。
其中,理论教学时数30学时,实践教学时数15学时(集中实训不含在本课程课时)。
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熟悉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并能使用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同时结合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实践实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展开学前儿童健康领域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的测量和评价。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局部组成。
(一)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水平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动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由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局部构成。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完整版本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完整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cbabc1c702d276a200292edb.png)
第一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什么是健康?
讨论: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疾病。
什么是健康?
健康包括四个方面: (1)生理健康 (2)心理健康 (3)社会健康 (4)道德健康
什么是健康?
生理健康 身体各器官组织结构是否完整,
发育是否正常,功能是否良好,生 理生化指标是否正常。
什么是健康?
心理健康 人格发展是否健全,智力、情感、
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人与环境之间、心与身之间 整体关系和谐的结果。
什么是亚健康?
非健康,也非疾病。
什么是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健康知识 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 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 的科学。
什么是学前儿童健康?
学前期儿童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 生长发育,能较好的抵抗各种急慢 性疾病;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无 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 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思想的发展
胎教思想——从经验到科学 保健思想——从关注身体到身心并重 课程设置——从单一的内容、形式到
系统的组织、策略 师资培养——从“儿童看护者”到
“学前儿童教育者”
我国学前儿童健康问题的现状
肥胖问题 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越来越严重。
意外伤害频繁发生 意外窒息、溺水、车祸、中毒等。
• 教师组织的所有活动应尽量有幼儿的动手 参与
• 幼儿参与时可能不如成人做得好,应给予 理解
• 老师的提问起着十分关键的导向作用 • 避免使用成人化语言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途径
结合日常生活活动 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 结合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 争取家庭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虐待和忽视 家庭和幼儿园都有虐童现象。
辅修《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教学大纲)
![辅修《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748f9f8770bf78a6529546a.png)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麦少美、孙树珍主编,2005年版辅修班复习资料第一章健康概述第一节健康教育★一、健康的含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指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的概念调整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健康教育的含义我国有关专家一般都认为,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健康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科学。
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它的核心就是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增强自我和群体的保健意识及保健能力,营造一种全民范围的健康意识。
第二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一、幼儿健康教育的含义★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为核心目标而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它的关键是使幼儿形成健康的行为。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三、幼儿健康的标志幼儿健康的标准应该是指幼儿各器官、各组织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良好,没有身心疾病或缺陷,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一)身体健康1.生长发育良好,体形正常,身体姿势端正2.机体对内、外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3.体能发展良好(二)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我国的儿科医学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主要从动作、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衡量幼儿的心理健康,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有以下六个标志。
1.动作发展正常2.认知发展正常3.情绪积极向上4.人际关系融洽5.性格特征良好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三)良好的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d6745eaa76e58fafbb00396.png)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
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二、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什么样的科学.1.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2.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3.对世界独特的理解。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从周围环境的特点来分析周围环境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服泉。
周围环境是互相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对发展幼儿的思维有着重安的促进作用。
周围环境是可以被认识、利用和改造的物质世界,对培养幼儿的求知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影响。
周围环境美的姿态,可以为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提供有利的因素.周围环境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源泉.(二)从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来分析1.通过科学教育,能满足这种好奇心,使幼儿对学习科学产生积极的态度,还能对幼儿长大后正确对待周围事物、对待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2.幼儿的智力、语言处于迅速发展区,但他们的智力、语言的发展有赖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教育能以客观事物为媒介,促进幼儿智力语言的发展。
3.幼儿的个性品质处于发展期,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三)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来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为幼儿园各项活动,特别是教育活动提供具体而丰富的内容,即科学教育活动是进行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基础.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含《指南》)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1。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1)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脚,探究问题。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3.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1)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2)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4832c6856a561252d36f9b.png)
第一章 幼儿健康教育概论第一节 幼儿健康与保教任务一、谈话导入幼儿的健康状态受制于社会的健康观念,正确的幼儿健康观念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基础。
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从宏观上探讨现代健康观念的发展变化,从微观上分析当代社会中影响幼儿健康的多种因素。
二、新授(一) 现代健康观是幼儿保教工作的指南●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1947.世界卫生组织)现代人又在此基础上增加“智力”与“精神”,提出了整体健康观。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社会健康、心理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
(格林伯格)●(青少年)健康行为包括:最初的成人统一性;形成独立性;拥有责任感;形成社会技能;发展亲密关系。
(哈恩)●健康行为的决定因素:自我效能感、控制焦点、健康控制焦点。
(汤纳特尔)(二)现代幼儿保教必须顺应医学模式的变化1、迷信唯心模式(17世纪前)健康是上帝或鬼神赐予并主宰的,只有用祈祷来实行保健。
“烧香拜佛”、“冲喜”、“扎小人”....现在依然存在。
2、机械唯物模式(18世纪中叶后)机体好似一部机器,保健如同维护机器,治病就是换掉失灵的部件。
虽然意识到疾病的物质性,但忽视了人的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
3、生物医学模式(19世纪后)疾病是生物因素引起,健康是人体、自然环境、生物病因三这件的平衡。
防病要通过预防接种、杀菌灭虫、抗菌药物来消灭生物性病原体。
虽然重视自然环境和生物病因,但未能看到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美国学者G.L.Engel首次提出)保健就是要寻求人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
传统:不患病,睡得安,吃得饱,长得高现代:睡得香甜,吃的合理,长得美,玩得好。
需要更多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关心。
(三)现代幼儿保教工作者的任务现代幼儿保教除了运用医学原理研究幼儿卫生问题外,尤其重视研究幼儿的异常心理与行为,研究幼儿园的教养与环境问题。
保教工作者的任务至少包括十个方面:●建立新的医学模式下的现代健康观●了解幼儿的优生和提高遗传素质的方法●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做好幼儿疾病防治工作●关注幼儿心理卫生●注重幼儿教育过程卫生●搞好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创设良好的幼儿生活环境●加强幼儿健康教育●做好幼儿健康评估工作(四)幼儿保教的研究方法1、病例描述法2、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3、调查法:追踪调查;横断面调查4、实验法:医学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实验。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单元或模块要点与权重分配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单元或模块要点与权重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3fffff5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e.png)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单元或模块要点与权重分配示例文章篇一:哎呀,我一个小学生(初中生)对这个《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的教学单元或者模块要点与权重分配,一开始真是一头雾水呢!先来说说健康教育这一块吧。
小朋友们那么小,就像嫩嫩的小芽芽,得好好呵护才能茁壮成长呀!健康不就是让他们能开开心心跑跳,吃得香睡得好嘛!那在教学里,教他们怎么正确洗手、刷牙,这得多重要啊!难道不比学会认字更关键吗?这不得占个大权重!再看看活动指导,带着小朋友们做游戏,就像带着一群小鸭子玩耍,可有趣啦!比如说组织个小小的接力赛,让他们懂得团队合作,这能培养他们好多能力呢!你说是不是?像这种能锻炼他们身体又能培养合作精神的活动,权重能少吗?还有营养知识也不能少呀!告诉小朋友们什么是健康的食物,什么是垃圾食品,就像给他们的小身体装上了“导航仪”,让他们知道该怎么走才对。
这难道不该重点讲讲?安全知识更是重中之重!就像给小朋友们穿上了一层“保护甲”。
告诉他们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过马路要小心,这不比做几道数学题重要多啦?然后是心理健康,小朋友们也会有小烦恼的哟!比如和小伙伴闹别扭了会哭鼻子。
这时候教他们怎么处理情绪,不就像给他们的小心灵洒下了温暖的阳光吗?这一块能不重要?哎呀呀,这么一琢磨,每个要点都好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都重要得不得了!那权重分配可真是个头疼的事儿。
要是只重视这个,忽略那个,不就像盖房子少了一块砖,不稳当嘛!我觉得呀,健康教育方面,比如卫生习惯的养成,可以占个30%的权重。
活动指导,像那些有趣又有用的游戏,也得有30%。
营养知识,给个20%不过分吧?安全知识和心理健康各占10%,这样才能让小朋友们全方位健康成长呀!总之,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和活动指导,每个要点都像是拼图的一块,少了哪一块都拼不出完美的画面!示例文章篇二: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不过由于您给出的标题《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单元或模块要点与权重分配,对于小学生或初中生来说理解和创作起来会比较困难,下面的内容您可以作为参考。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第五章)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a079f9044afe04a1b171de18.png)
二、各年龄班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小班体育游戏的特点
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喜爱游戏,好模仿,注意力不易集中。他们对 游戏中的动作、角色、情节都很感兴趣,但是对游戏的结果不太注意。
小班幼儿体育游戏的动作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角色较少,便于幼 儿模仿,而且常常集体做同一动作。
(二)中班体育游戏的特点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体育游戏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则,而教育意义就寓于游戏规则之中。游 戏规则贯穿游戏的全过程,要求幼儿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 戏规则,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因此,体育游戏能培养幼儿习惯集体 活动,并能关心集体、相互协作、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游戏的规则在 游戏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幼儿受到相应的指导,就会 培养幼儿的某些品质。
三、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
(一)有利于锻炼幼儿机体,发展基本动作, 提高基本活动的能力
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进行奔跑、跳跃、投掷等活动,能加强中枢神经系 统的支配性以及心脏、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运动。加上运动器官大小 肌肉的积极活动,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得到了锻炼和改善,也更好地 促进了新陈代谢,从而达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
第三节 体育游戏的结构
一、游戏动作
体育游戏的动作是身体训练的主要手段,它是决定游戏性质和功能的 主要元素。幼儿体育游戏主要由5类动作组成,即发展基础运动能力的动 作,包括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动作;简单的运 动技术,如球类、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体育游戏本身所特有的 动作,如夹包、踢毽、跳皮筋等游戏中的动作;模拟动作和简单的舞蹈 动作;生活动作,如穿衣、背物等动作。
3.分队(组)、分角色
讲解示范后,游戏开始前一般还要进行分队(组)、选角色等组织工 作。做分队(组)竞赛游戏时,各队的人数应合理,力量搭配要相当。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五章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五章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60e5086647d27284a735136.png)
第一节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在于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具有不同的味道和营养成分, 这些营养成分可以给自己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从而激发幼儿乐于尝试不 同食物;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按时进餐、合理进餐、均衡营养,并帮助幼 儿掌握饮食的方法和技能; 同时,帮助幼儿了解一定的饮食礼仪和饮食文化,以促进 幼儿对营养的理解,从而保护和增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第一节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案例:挑食的小贝贝
有个小朋友,叫小贝贝,哎,是个挑食的小贝贝。一天上午, 妈妈炒了白菜。小贝贝看到了,嘟起了小嘴说:“青菜没味道, 我不吃!”小白兔见到了,开心地说:“你不吃, 我吃!”于是, 它蹦蹦跳跳地跑过来,三口两口就把白菜吃光啦!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矿物质)、水和纤维素6 类。 各种营养素通过相互作用,提供人类所需的能量,调整食物在身体中的消化、吸收和 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成长。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相 对比成人要多。为了满足幼儿对营养素的需要,必须通过每日膳食向他们提供一定数 量的各种营养素。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符合营养卫生要求的膳食,并与幼儿家庭的膳食 相配合,能有效满足幼儿的营养需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1.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价值
幼儿身心健康和发育成长离不开营养。加强幼儿饮食与营养教育对快速成长的幼 儿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身体健康价值。 幼儿的饮食状况不但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而且与其成年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
相关。3~6岁的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每天必须从膳食中获得充足的营养 物质,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生活活动的需要。如果幼儿长期缺乏某种营养或热量供 应不足,不但影响其生长发育,还能引起许多疾病。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7cd48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09.png)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活动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应掌握的信息
【1】、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掌握 A、了解不同儿童的个性特征 B、了解儿童的不同发展需求 【2】、关于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的信息掌握 A、掌握教育目标的准确性 B、掌握教育内容的教育价值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中收集信息的常用方 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法的特点与作用 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
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 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2、观察的步骤 制定观察计划_____实施观察_____解释观察 资料_____应用观察结果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和落实 的评价
1、是否知晓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体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的内容、落实方 法和操作性方案。
2、是否能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细化 为课堂教学的目标。
3、教师的目标制定是否全面、具体、有操 作性并且重点、难点突出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 方法使用评价
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内容: 1)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与好胜心、自信心、 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等。 2)情绪情感发展,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 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与兴趣。 3)社会交往发展,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力、人 际关系等。 4)品德发展,包括爱周围的人、爱集体、爱祖国、 礼貌、诚实、爱劳动等。
C、了解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D、了解社会发展带来的教育新要求 【3】、关于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掌握 A、当地资源信息 B、家庭资源信息 C、幼儿园自身资源
(学前教育学课件)第五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学前教育学课件)第五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ad483aba417866fb94a8edd.png)
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德育主要涉及的是个体 社会性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和塑造学前儿童良 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
一、学前儿童德育的内涵与历史
(二)学前儿童德育的历史 中国古代,德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各种礼仪伦常的
教育,由此各种礼仪伦常教育是童蒙教育的主要内 容。 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德育也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 前儿童社会性的研究,使得学前儿童德育的理念开 始发生转变,德育的内涵向社会性方向延伸。
智育的意义还体现在它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审美、体育和社会交往等活动无不需要儿童良好的 智能作为基础。
通过智育,可以有力地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和动手 操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与多元智能理 论
(一)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 对学前儿童正确实施智育的必要前提是了解与掌握
儿童智能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规律和特点:
保护学前儿童的感觉器官。 发展学前儿童的各种感知觉,帮助儿童掌握社会感
知经验标准。 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二)培养学前儿童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 重点是培养他们运用口头语言交往的能力。 对话性语言和叙述性语言。 了解文字符号的交际功能与意义。
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学前期是儿童智能急剧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智能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儿童智能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多个发展
阶段, 总的发展趋势是逐步由低向高。
二、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与多元智能理 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包括音乐智能、身 体运动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
食
习 惯 与
我真 要有 找这
学
眼样
习
镜的
品 质
了事 !?
有
关
联
第一节
营养与健康的概述
9
2.儿童的生长问题是饮食营养教育的出发点 • 据有关研究,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仍然较高。
第一节
营养与健康的概述
10
人体常需的六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
食品营养和饮食卫生知识
通过观察食物、多媒体、 图片等方式,学习食物的名称, 外部特征及味道。
饮食行为习惯
养成安静进餐、不吃汤泡饭、 细嚼慢咽、不偏食、吃饭专心的习 惯,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习 惯.不吃变质食品等非健康食品.
平衡合理的膳食态度
能自觉自愿地食用各种食物,有自我 控制饮食的意识及能力,意识到不良饮 食习惯对自己身体的影响.
食物处理及烹调方法
参与食物的处理和烹调 过程,丰富生活经验。 如包饺子、粽子等。
饮食文化及风俗习惯
结合节假日及故事,了解民间 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火锅) 视频: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
饮食方法和技能
在饮食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方法与技 能,学会正确使用勺子、筷子,学会剔鱼 刺、动物骨的方法,学会吃面的技能。
15
• 可准备合适的餐具,颜色鲜艳,外观有卡通,抗摔,导热性 弱; 不过多干涉。
• 3.不纵容幼儿不好好吃饭
• 出现边吃边玩,或是只想玩不想吃,说明不是很饿,可以把 饭菜收走;如果幼儿见状哭闹可再试着让他吃,若还是无兴 趣吃饭便要态度坚决地拿走。
问题2 幼儿挑食偏食
28
• 1.引起食欲 • 幼儿一般习惯于吃熟悉的食物,可以将不吃的一些蔬菜通过
问题讨论
如何开展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实施
16
一、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的途径
1. 专门的饮食营养教育活动 2. 随机的饮食营养教育活动 3. 体验式饮食营养教育活动
第三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实施
17
二、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的组织方法
1. 生活渗透:一日三餐的组织,对广告食物的评价等 2. 讲解示范:儿歌、故事、谜语等举例 3. 情景表演:《健康剧》 4. 感知体验:《水果王国》品尝各种水果 5. 游戏:《餐具总动员》 6. 参观访问:《菜园里的一天》
2
Part 5
第五章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
第一节 营养与健康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第三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实施
第一节
营养与健康的概述
3
一、 营养的含义
营养既指“食物中某些对集体养生有用的物质” 又包含“机体摄取养料的行为和过程。
第一的关系
例如 大班《我是营养设计师》
25
二、营养金字塔(基本部分) • 2.我们来听听食物王国的营养博士是怎么说的。 • 3.师幼共同讨论对营养金字塔的认识。 • 4.如果让你来做营养设计师,为自己设计一份中餐,你觉
得怎么选择食物才更有营养、更健康? 三、结束部分
提供各种食物图片,幼儿选择食物, 制作一份营养中餐食谱。选取几份 比较典型的食谱,引导幼儿讨论设 计得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健康, 给设计合理的中餐食谱加盖健康笑脸。
第三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实施
19
三、幼儿园游戏中营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二)幼儿园营养教育游戏活动的指导 1. 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判断是否需要指导; 2. 当幼儿存在游戏水平不高、积极性不强的状况时,教师采取
合适的方式参与到幼儿游戏中。
第三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实施
20
四、集体营养教育活动的设计
情境导入
1
• 今天和往常一样,午睡起床后又到吃水果的时间,这也是壮 壮最头疼的时候,因为壮壮实在不爱吃水果,但每次老师都 说水果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多吃水果可以让我们长得更 健壮。这一次,壮壮没有把香蕉偷偷给身旁的小朋友,而是 按照老师说的,想象着香蕉富有充足的营养,慢慢地一口口 吃掉。
• 幼儿不喜欢吃水果、挑食、厌食现象比比皆是,而良好的饮 食习惯又是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作为未来的 幼儿教师,如果你的班级有挑食、厌食的幼儿,你有什么好 的办法引导、教育他们吗?
第三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实施
18
三、幼儿园游戏中营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幼儿园营养教育游戏活动的设计 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将营养教育与幼儿的游戏活
动相联系.如将营养教育与角色游戏相融合.如在区域进行“超 市”“饭店” “医院”等主题的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食物采 购员,去超市选购食物、设计搭配营养套餐等。
例如 大班《我是营养设计师》的活动过程
24
一、我最喜欢吃得食物(导入部分)
• 1.导入主题:大家好!欢迎进入快乐食物王国,在这里有各 种各样的食物,请你们随便挑选,尽情吃吧!
•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教师出示图片。 二、营养金字塔(基本部分) • 1.互动问题: (1)你们都有自己喜欢吃得食物,如果让你随便吃,你想吃 多少呢? (2)你平时有像这样吃过吗?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 表达。 (3)你觉得哪些食物可以多吃点,哪些食物应该少吃?为什 么?引导幼儿讨论。
素、无机盐、水。
(二)铁缺乏 易激动或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
(一)热量及蛋白质不足 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
、性格改变、食欲减退、 体重下降等。
(三)锌缺
生长迟缓、活动减少、注意 力下降、食欲差、异食症等
(五)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A影响视觉功能、生长发育、铁代谢 维生素D影响骨骼组织的钙化不全 维生素C,牙龈出血,牙齿出血,骨骼软化等 维生素B1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四肢无力等
③ 了解家乡特色食品。 (3)大班
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幼儿养 成饭后主动收拾餐具?
① 认识食物金字塔; 膳食巧搭配。
② 主动摆放和收拾餐具;饭后主动刷牙漱口;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技能。
③ 本地区的特色食品和饮食文化。
13
第二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14
二、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内容
活动名称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
第三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实施
21
集体营养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为了更易于操作,可以从三个方面表述幼儿园的集体营养教育 活动的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食物的名称、种类及特点; 了解不同食物含有不同营养素; 懂得在生活中饮食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基本的平衡膳食知识。 行为目标:养成不偏食、挑食、过食、饮食卫生行为;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定时、定量进餐; 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情感目标:热爱食物、愉快进餐。
• 2.数量:一次装少许给幼儿,不要让幼儿看到所有零 食,否则,他吃完就会缠着要。
• 3.时间:在正餐前1小时内不宜给幼儿零食,以免影响 进餐。
课堂实训
1 分析《进餐》录像
运用所学过的饮食与营养教育知识, 分析进餐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 正确的做法。
2
观摩活动
幼儿教师优质课:大班《小小营养师》 大班《食物的旅行》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实施
23
集体营养教育活动的过程
阅读教材P97——P99页, 分析其活动过程具有哪
些特点?
饮食营养教育过程一般包括:导入、展开、结束部分。 层层递进:活动流程的先后顺序,层层深入; 有效提问:活动何时提出启发幼儿思考的问题; 提升经验:活动中间小结与活动最后总结的关系,提升幼儿 经验。 目标达成:活动过程中注意活动目标是否达成,善于发现新 的教育契机。
31
• 幼儿的胃容量小而活动量却很大,消化快,所以往往未到吃饭 时间就饿,适量提供一些零食,可及时补充幼儿的能量以及满 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也给幼儿带来快乐。但吃过量的零食,会 降低对正餐的食欲。
• 注意控制幼儿零食的摄入种类、数量和时间。
• 1.种类:新鲜、天然、易消化、营养素丰富的食物作 为零食,如水果、西红柿等可以生吃的蔬菜,核桃、 花生等坚果,酸奶、牛奶、低糖量的高点、熟薯类等 。这些食品营养密度高且是健康食品。
(四)碘缺乏 甲状腺肿大,影响大脑发育,
造成智力障碍和生长发育迟滞。
第二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11
一、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目的
(一)总目标
1.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育 2.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12
一、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目的
(二)年龄阶段目标
第三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实施
26
四、常见饮食营养问题的教育处理
(一)不好好吃饭 (二)挑食偏食 (三)怎么把控零食
问题1 不好好吃饭
27
• 1.转移幼儿注意力
• 到吃饭时间,让幼儿主动参与吃饭前的准备工作;吃饭时, 把所有玩具收拾远离餐桌,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 2.营造良好进餐环境,保持心情愉快。
第三节
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实施
22
集体营养教育活动的准备
全面充分的准备是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准备:活动内容、方法、途径; 自己的知识、操作步骤;活动物质材料; 活动变化的心理准备。 儿童的准备:知识和能力的准备;心理准备。 环境资源的准备:环境创设和物资资源准备。
第三节
(1)小班 ① 认识常见食物,知道它们对身体的益处。 ② 情绪愉快,愿意独立进餐,学习用勺吃饭,懂得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2)中班
① 结合品尝经验,认识常见食物名称及作用,知道好吃的东西不宜多
吃;认识消化器官“胃”的名称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