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老年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

老年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
A C TI VE研 究 表 明 , 氯 吡 格 雷 单 独 应 用 或 与 阿 司 匹 林 合 用 预
近年来 , 脑 卒 中 风 险评 估 系 统 不 断 细 化 与 严 格 化 。 以 往
多采 用 相 对 简 单 的 C HAD S 2积 分 , 作 为 非 瓣 膜 性 房 颤 患 者
脑卒 中 风 险 的 评 估 工 具 。其 中 , 慢性心力衰竭 、 高 血压病史 、
岁的1分 的 患
2 . 2 口服 抗凝 治疗 药 物 华 法 林 是 经 典 的 口服 抗 凝 药 物 。 对现有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表明 , 华 法 林 治疗 可 使房颤患者发生脑 卒 中的相对 危 险性 降低 6 4 , 每 年 发 生
年龄≥7 5岁 、 糖 尿 病 史 各 为 1分 ; 既 往 脑 卒 中或 短 暂 性 脑 缺 血发作( TI A) 为 2分 , 总 分 为 6分 。而 2 0 1 0 、 2 0 1 2年 E S C 房 颤 治 疗 指 南 则 采 用 了新 的评 分 系 统 —— c HA2 D S 2 VAS c 积
中华 老 年心 脑血 管 病杂 志 2 01 3年 8月 第 1 5卷 第 8期
C h i n J G e r i a t r He a r t B r a i nVe s s e l D i s , Au g 2 0 l 3 , Vo l 1 5 , No . 8
2 . 1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阿 司 匹林 ( 7 5 ~3 2 5 mg / d ) 可使 房颤 患
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对 危 险性降 低 1 9 , 预 防 房 颤 患 者 脑 卒
中的有效性远不如华法林 , 但 优 点 是 服 药 方 法 简 单 ] 。有 研 究者认为 , 对于血栓风 险较低 的房颤患 者 , 可 以 应 用 阿 司 匹 林 治疗 , 但 缺 乏 充 分 的证 据 [ 5 ] 。E S C指 南 也 不再 推荐 脑卒 中 低风险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 仅 当患 者 拒 绝 使 用 任 何 口服 抗 凝 药 物 ( 包 括 华 法 林 或 新 型 口服 抗 凝 药 物 ) 时, 才 考 虑 给 予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治 疗 作 为 华 法 林 的 暂 时 替 代 治 疗 ] 。

心房颤动卒中高危患者PCI治疗围手术期抗栓治疗决策

心房颤动卒中高危患者PCI治疗围手术期抗栓治疗决策
高危出血风险患者PCI术后的抗栓
01
02
现有指南及推荐方案仅依据观察性研究和专家意见给出
尚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治疗决策
章节一
Lamberts等研究: 12165例房颤合并心肌梗死或PCI后的患者,发现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与三联抗栓治疗相比并未显著增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而前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HR=0.78,95%CI0.55~1.12)。
目前ISAR-TRIPLE、MUSICA-2和PTONEERAF-PCI等研究正在进行,可能会为为最优抗栓方案提供更为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虽然WOEST实验入选病例少,且随访时间短,研究尚不足以得出明确结论,但为华法林+氯吡格雷的二联抗栓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房颤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合并房颤中风发生风险中到重度。急性期应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比伐卢定或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抑制剂抗凝;抗凝治疗应不间断,PCI是首选治疗方式,在初始阶段可选择OA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3~6个月。
若患者出血风险较低而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可延长三联抗凝时间,可选择OAC+氯吡格雷75mg/天或阿司匹林75-100mg/天,抗凝治疗12个月,有胃粘膜出血倾向患者可加服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或抗酸药。
阿司匹林与低强度抗凝(INR<2.0)联合治疗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效果相较,实验结果不统一,但联合治疗出血危险更高。
新型抗凝药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中的作用
目前新型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Ⅹa因子抑制剂、IX因子抑制剂、组织因子抑制剂以及新型维生素K拮抗剂,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选择,但仍需加强安全性监测并积累临床应用经验。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PPT课件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PPT课件

(3)P-R间期≥120ms. (4)同导联的P-P或R-R间距相差﹤120ms
EKG具备以上四点既可诊断为窦性心律.
其他部位发出的激动的均为异常心律。
心房颤动----房性异位心律.
心房颤动EKG特点:
(1)P波消失,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不 一、 间距不均的心房颤动波(f 波)代替。
(2)心房的频率350~600次/分钟。 (3)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4)窄QRS波,伴有迷走性差传时可增宽。 (5)在R-R绝对不规则又无f波时考虑房颤。
注意事项:
1. 使用抗栓治疗最主要的是脑出血和消化道 出血并发症。
2.抗栓治疗的化验监测主要为凝血酶原时间 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华法林:目标INR在之间。 华法林与阿斯匹林联用: INR保持在。
(二)非药物治疗治疗手段的进展
✤用于慢性房颤药物治疗无效的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者 ✤急性房颤伴血液动力学障碍者 2.植入型心房除颤器(IAD) ✤准确识别房颤转复为窦性节律 ✤转复律达80%以上
发病率↑
} 致残率↑ “ 无形的杀手 ”
死亡率↑
病因
70~80年代 : 风湿性心脏病为第一病因; 90年代以后: 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 老 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呈上升趋势; 而风湿性 心脏病呈下降趋势; 随着心脏手术(换瓣,冠 脉搭桥等)的增加,1/3的病人发生房颤; 甲亢; 慢阻肺; 心力衰竭; 心肌 病等; 另外, 家族性 房颤是近年来发现的病例,与基因突变有关,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房颤的分类
2003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北美起搏学 会; 电生理学会(NASPE); 心律失常工作组; 联合 起草发表的国际统一的心房颤动(AF)的命名和分

房颤的治疗与管理研究进展

房颤的治疗与管理研究进展

房颤的治疗与管理研究进展
马梁;王保福;王显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24(46)9
【摘要】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电生理学异常、结构和电重构、炎症、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

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控制患者心率和节律,性别、年龄、心力衰竭、外科手术等均可影响治疗效果,房颤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需符合个体化要求。

心理社会因素也被证明对治疗有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穿戴式智能心电仪器可对房颤等异常心律实时精确检测,促进了房颤综合管理的进步。

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房颤颇具潜力,相较于基础治疗在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药物毒副反应等方面更优。

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临床研究,就房颤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治疗策略和综合管理等作一综述,旨在为房颤临床诊疗、综合管理和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003-1008)
【作者】马梁;王保福;王显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心房颤动抗栓治疗及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2.关注不断更新的房颤管理理念——《2012年 ESC 房颤治疗指南》解读
3.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更优管理路径综合管理的研究进展
4.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三联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5.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策略选择进展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策略选择进展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策略选择进展标签:心房颤动;冠心病;血栓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的快速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欧美地区房颤的发病率约为1%-2%,我国房颤的发病率约为0.77%,而房颤的发病率还在不断逐年增加[1-2]。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长,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类疾病。

房颤和冠心病有较多相同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常见到两种疾病共存。

这两者都有合并血栓发生的风险。

但是由于血栓发生的机制不同,选择抗栓治疗的方案也就不一样。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该如何选择何种抗栓方案,从而平衡出血和血栓的风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面临的挑战1.1 房颤合并冠心病抗栓治疗的复杂性房颤患者应使用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OAC)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卒中的风险[3]。

冠心病(coronary heat disease,CHD)引起血栓的机制与房颤血栓形成的机制不同。

抗血小板治疗是CHD治疗的关键所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支架植入术后,更强调了抗栓治疗以减少支架血栓的形成。

指南推荐稳定型CHD患者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应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4]。

CURE 实验奠定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的双联抗血小板(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治疗的重要地位[5]。

目前,DAPT是PCI患者预防血栓事件的标准治疗。

由于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两者不能相互替代,而两者联合使用又会增加出血的风险[6]。

针对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冠心病的类型(稳定型心绞痛orACS);(2)是否植入支架以及支架的种类(金属裸支架or药物洗脱支架?);(3)出血的风险;(4)血栓的风险等。

房颤药物治疗进展

房颤药物治疗进展

房颤药物治疗进展1. 引言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房颤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有许多新的房颤药物出现,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房颤药物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2. 房颤药物分类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房颤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下所示:2.1. 钠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是最早应用于房颤治疗的药物,其通过阻断心肌细胞的钠通道来减慢心房传导速度,从而控制房颤的发作。

常用的钠通道阻滞剂有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室肌细胞,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从而减慢心房的收缩速度,达到治疗房颤的效果。

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有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

2.3.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的激活,减少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从而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控制房颤的发作。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钾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延长心房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增强心室肌细胞的复极过程,从而抑制房颤的发作。

常用的钾通道阻滞剂有胺碘酮、丙米嗪等。

2.5.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随着对房颤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开发出来,如离子通道调节剂、磷酸酶抑制剂等。

这些新型药物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安全性,能够更有效地治疗房颤。

3. 房颤药物治疗的进展房颤药物治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更安全的药物选择传统的房颤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使用时需注意心电图监测和剂量控制。

近年来,针对房颤的新型药物在选择性和安全性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展。

例如,多种离子通道调节剂已被开发出来,能够更精准地作用于心脏离子通道,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个体化治疗策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基因差异可导致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不同反应。

冠心病PCI术后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进展

冠心病PCI术后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进展

冠心病PCI术后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进展冠心病合并房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一直以来,临床医师通过临床研究和实践不断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合并房颤的患者术后抗栓治疗的策略,但影响冠心病PCI术后合并房颤患者治疗策略因素众多,如冠心病的类型、支架类型、栓塞风险、出血风险等。

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房颤相关的栓塞、平衡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的支架内血栓和出血风险,一直是临床上困惑的问题。

本文就最近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能为此类患者的最佳抗栓治疗策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一.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流行病学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不同年龄段人群患病率从不到1%(<60岁)至10%左右[1](>80岁)。

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的基本治疗之一,但抗凝治疗同时应兼顾出血风险。

PCI是冠心病患者最常用的血运重建方式,研究显示,约有20%~30%的ACS患者伴发房颤[1],PCI术后需用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动脉内血栓,减少冠脉事件,然而对于房颤患者需用抗凝治疗。

二 . 冠心病PCI术后合并房颤的抗栓治疗现状对PCI术后合并房颤患者,原则上应该应联合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既往的研究也证实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三联抗栓治疗方案在减少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事件最为有效,然而出血事件发生率却显著增加,治疗净获益不明确[2],三联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遭到许多研究的质疑。

WOEST[3]研究是一项非盲、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比较长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OAC患者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以及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在保证抗栓效果的同时减少出血风险方面的优劣性。

结果显示,OAC+氯吡格雷的出血事件(19.4%)低于三联抗栓治疗(OA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44.4%)(HR=0.36,95%CI:0.26~0.50,P<0.0001)。

WOEST研究显示双联治疗显著降低出血和总死亡率,且血栓事件率相似。

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病症之一,对患者肢体功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影响了骨组织结构的功能状态。

随着现代治疗技术不断发展,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采用抗栓治疗方案,利用抗栓治疗方式,对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进行综合控制,确保临床症状达到预期的效果。

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128例,对其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128例。

年龄58~85岁,平均(63±2.6)岁。

其中男88例,平均年龄(65±3.6)岁;女40例,平均年龄(60±1.8)岁。

患者以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均有2种以上症状。

住院时间1~12个月,平均(6±2.5)个月。

对其采用分组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按照患者实际治疗要求,采取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采用抗栓治疗。

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差异。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种结果,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具体标准:①显效: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基本消失;②有效: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明显消失;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50例,总有效率78.1%;观察组总有效61例,总有效率95.3%。

见表1。

讨论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已成为当前心血管疾病中的一大病种,其患病率日益增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进展 ppt课件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进展  ppt课件

8
2 4 4 28(11.7%)
2
2 3 1 22(8.8%)
2
0 2 0 6(3.0%) 0.001
ppt课件
28
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研究(CATAF)
对于中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令抗凝治疗(INR
1.6~2.5)是安全,
有效的,其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作用优于阿司匹 林。
入选标准
50~80岁
非瓣膜性房颤
持续≥1个月
至少有一项危险因素因素
年龄≥ 60岁 轻中度高血压 TIA或缺血性卒中或外周动脉栓塞 NYHA II-III级 糖尿病
入选988例,平均随访15个月
ppt课件 23
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研究(CATAF)
随机分组
华法令标准强度 抗凝治疗组
华法令低强度 抗凝治疗组
阿司匹林组
(INR 2.12.5 )
(INR 1.62.0)
(200 mg)
ppt课件
24
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研究(CATAF)
缺血性脑卒中
终 点 事 件
主要终点事件
血栓栓塞事件
TIA
外周动脉血栓栓塞
全因性死亡
次要终点事件
不良反应
主要为出血并发症
ppt课件
严重出血:>1000ml 或脑出血
Warfarin
p < 0.001 p > 0.2
4
2
0
AFASAK 58% 7– 81
SPAF 67% 27– 85
BAATAF 86% 51– 96
CAFA 42% - 68– 80
SPINAF 79% 52– 90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整理课件
制定随访计划-动态评估
随访内容 卒中危险因素的变化(如新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尤应是否需要抗凝 治疗? 目前是否还需要抗凝?如血栓栓塞低危患者复律4周后不需要抗凝
治疗后患者症状是否改善?若无改善,是否需要更换治疗方案?
是否出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征象或风险?若已出现, 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阵发性AF是否已进展为持续性或永久 性AF?是否需要更换治疗方案 评估心室率控制治疗是否满意?静息状态和体力活动时的目标心室率是 否已经达到?
金属裸支架1个月 DES至少3个月
其后可采取华法林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至少1年 1年后若无冠脉事件可长期单用华法林治疗 对Af高危患者建议尽量应用金属裸支架减少三联治疗
的疗程,治疗过程中增加INR监测频度,降低INR目标 值范围在1.6~2.5.
整理课件
二、心室率和节律控制
策略选择
恰当的抗血栓治疗
水平 A/C
B A
整理课件
决奈达隆—一线的AAD药物
为非碘化的呋喃衍生物,可阻滞钾、钠、钙等 多种离子通道
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心律失常死亡和因心 血管事件事件住院率,但不降低总死亡率
控制AF复发的疗效显著劣于胺碘酮 安全性好
突出优势是目前较少有甲状腺、眼或肺毒性及Tdp 等不良反应
决奈达隆增加合并严重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AF患者的初始处理
缓解症状 评估AF相关风险
EHRA评分 估计卒中风险
寻找诱发情况 并发症
整理课件
EHRA的AF症状评分
EHRAI 无症状 EHRAII “轻度症状”正常的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EHRAIII “重度症状”正常的日常活动受到影响 EHRAIV “致残症状”不能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

心房颤动的抗凝药物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的抗凝药物研究进展
Cln c l s e s nt. i i a a s s me s
【 e od】 Arl b ltn A togli e p ; Waa n Db a a t it; A D 87 K yw rs ta f rli ; nea ao t r y i i ao i i u tn h a fi rr ; ai t ne xa Z 03 ; g r e le
存 在 许 多 局 限 性 。 正 在 进 行 房 颤 抗 凝 治 疗 临 床 评 价 的 新 型 抗 凝 药 包 括 达 比加 群 酯 、 Z 0 3 、 伐 沙 班 、 哌 A D 87 利 阿
沙班等 对房 颤患 者卒 中和 全 身性血 栓栓 塞 的预 防 效果 不劣 于 华法林 , 且使 用 更 简便 、 全 , 现 了 良好 的 并 安 展
d的 幅 度 逐 渐 递 增 。 连 续 监 测 I R值 , 至 其 并 N 直
要危 险因素有卒 中 、I TA或体栓塞 、年 龄 ≥7 5岁 , 临 床 相关 的 非 主 要 危 险 因素 有 高 血 压 、 尿 病 、 糖 心
衰或 LE V F≤4 % 、 性 、 龄 6 — 4岁 、 管 疾 0 女 年 57 血 病 。 该 指 南 提 出 对 中 风 危 险 分 层 采 用
【 要 】 阐述近 年 来心房 颤动抗 凝 药物 的研 究进展 。21 年 E C房颤 治 疗指 南强调 了抗 凝 治疗的 重要 摘 00 S
性 华 法林 因为其 出血 风 险 高, 疗窗狭 窄和 需要 常规 检测 凝血酶 原 时间 国际标准化 比值 (N , 以使 用 时 治 I R) 所
C A D 2 A c评 分 方 案 .即慢 性 心 衰/ 心 室 功 H 2 SV S 左
能 障 碍 ( 、 血 压 ( 、 尿 病 ( 、 管 疾 病 c) 高 H) 糖 D) 血 ( 、 龄 6 ~ 4岁 ( 、 别 ( 性 ) 项 积 1分 , V) 年 57 A)性 女 每 年龄 ≥7 5岁 ( 、 中/ I 栓 栓塞 史 ( ) A)卒 T血 S 每项 积 2 分, 最高积 9 。评分为 0 分 分优先 推荐不治 疗 。 或 者 口服 阿 司 匹 林 ; 优 先 推 荐 华 法 林 : 1分 ≥2分 推 荐 华 法 林 或 新 型 抗 凝 药 .使 用 华 法 林 抗 凝 治 疗 时

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房颤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罹患人口约1%,其发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已达7%~8%,房颤除引起临床症状和影响生活质量外,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最严重的是脑栓塞。

在美国每年的发生率是4.5%[1],在所有中风病人当中,有15%是由于房颤所引起,在80岁以上的个体中,房颤是独立致病原因[2],而且房颤所致的中风症状更严重,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3]。

因此对房颤病人的抗凝治疗十分重要。

1 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ATRIA研究表明,美国房颤适合抗凝治疗的患者中,55岁以下、55~64岁、65~74、75~84岁以及85岁以上患者华法令的应用率为55%。

然而,在对中国部分地区房颤患者的回顾性调查中,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率仅6.6%[4];胡大一等在中国人群所作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仅2%,可见在中国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推广和普及任重而道远。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对房颤的抗凝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目前,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已经得到公认,有关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华法令在房颤相关的中风中的有效作用,比较试验发现,华法令的抗凝治疗的结果使得房颤相关性中风的危险减少68%,总死亡率下降33%[5]。

然而试验同时发现华法令治疗使得病人出血的危险从 1.0%增加到 1.3%(每年)[6]。

由于华法令存在治疗窗口窄,伴有出血并发症及必须定期监测血指标等缺陷,使得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

人们试图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达到抗栓的目的。

积极评价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和强度,对于有效预防脑卒中,减少出血并发症,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AFFIRM研究建议对所有房颤患者,以及虽然恢复并维持了窦性心律,但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都应给予持续抗凝治疗[7]。

心房颤动抗栓治疗及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抗栓治疗及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 1 余 林 中 , 爱 达 , 育尧 , . 膈 散 对 内 毒 素 血 症 小 鼠 的 肝 库 2] 江 陈 等 凉
普 弗 细 胞 C 1和 清 道 夫 受 体 表 达 的 影 响 [ ]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 D J.
2 0 3 ( ) 2 0—2 3 0 6, 1 3 : 2 2 .
清道 夫 受 体 表 达 的 影 响 [ ] 巾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肾 病 杂 志 ,0 3 4 J. 2 0 ,
( : 7—7 . 2) 6 O
高 丽 萍 , 兴德 , 春 雷 , 丹 参 酮 对 爪 蟾 卵 母 细 胞 外 源 清 道 夫 沃 范 等. 受 体一AI 因表 达 的影 响 [] 中 国药 学 杂 志 ,0 6 4 ( O :4 — 基 J. 2 0 ,1 1 ) 7 4
E 5 许 斌 . 静 生 . 心 康 对 高 脂 饮 食 兔 脂 代 谢 和 主 动 脉 壁 血 管 细 胞 2] 张 冠 清 道 夫 受 体 AmRNA 表 达 的 影 响 [ ] 辽 宁 中 医 杂 志 , 0 6 3 J. 20 ,3
( :2 5) 6 9—6 0 3 .
的 影 响 [] 医 学分 子 生物 学 杂 志 ,0 5 2 3 :7 J. 2 0 ,( ) 1 0—14 7.

口 胡

口 阳


中 西 医结 合 心 脑 血 管 病 杂 志 2 0 0 9年 ・ 9
[] 中 国动 脉 硬 化 杂 志 ,0 7 l ( 2 :8 —8 4 J. 2 0 ,5 1 ) 8 1 8 .
7 7 4 .
[4 林 培 政 , 开 清 , . 热 化 湿 消瘀 法对 湿 热证 模 型兔 肝 脏 清 道 夫 2] 杨 等 清 受 体 基 因 表 达 的 影 响 [] 中 药 新 药 与 临 床 药 理 ,0 7 1 ( ) J. 20 ,8 1 : 5—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及其临床应用进展蒋周芩;舒茂琴【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3(000)029【总页数】3页(P3569-3571)【关键词】心房颤动;新型抗凝剂;临床应用【作者】蒋周芩;舒茂琴【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且治疗费用昂贵的慢性心律失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4.5%,而既往有脑卒中或一过性缺血事件发作者年复发率大于12%,是房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

华法林虽然能降低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但它需要频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调整剂量,并受到药物食物等的影响,使其在临床工作中仅50%左右患者能真正获益[2]。

随着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及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等新型口服抗凝抗剂(OAC)的出现,一些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新型OAC可作为非瓣膜病性房颤抗凝治疗的另一个重要选择。

1 华法林在房颤中的应用华法林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发挥作用,这些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脏内生成并通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

食物、饮酒、药物和遗传因素均可影响其作用。

由于其治疗窗窄,剂量控制不好会增加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的风险[3]。

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合适剂量的华法林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67%,病死率降低26%[4]。

与口服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的患者相比,华法林可分别降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52%和40%。

但是华法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3的有效血药浓度有密切关系。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达到70%~80%才能最大程度的获益,但这在临床实践中很难达到[3]。

因此新型OAC的研发尤为重要。

房颤合并PCI后患者抗栓治疗策略(全文)

房颤合并PCI后患者抗栓治疗策略(全文)

房颤合并PCI后患者抗栓治疗策略(全文)1、概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总人口中AF发生率大约1%-2%,并经常伴有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等多种疾病,显著增加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降低生存质量。

在中国,约有800万(0.61%)人患有房颤。

既往研究报道,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合并PCI 后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大大增加了患者院内死亡率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 2]房颤与PCI后血栓形成的不同机制导致了治疗方法的不同。

ACTIVE 研究表明,P2Y12抑制剂和阿司匹林联合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在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血栓风险方面要优于口服抗凝药物(O ral anticoagulants,OACs),但OACs在降低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方面优于DAPT。

2010年ESC房颤患者管理指南推荐DAPT、OACs三种药物合用的三联疗法,但Lamberts M等人将2000年至2009年期间接诊的11480名PCI后房颤患者纳入研究,发现应用该抗栓疗法可分别显著降低两者的血栓风险、但增加出血风险。

Lou B等人将8项RCT研究,共10861例AF合并PCI后患者进行Meta分析,比较DAPT联合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s,VKAs),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的三联抗栓治疗方案和单一抗血小板治疗药物联合华法林或NOACs的双重抗栓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表明与三联抗栓治疗相比,双重抗栓治疗在减少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方面有着相当的作用,但可显著降低出血风险。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特殊情况抗栓治疗、抗栓治疗发生出血处理和疾病要点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特殊情况抗栓治疗、抗栓治疗发生出血处理和疾病要点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特殊情况抗栓治疗、抗栓治疗发生出血处理和疾病要点在临床实践中,房颤合并冠心病比例非常高,当两者合并存在时,患者的血栓风险显著增加。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存在双重困难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冠脉血栓和心房血栓风险均增加,冠脉血栓以“白色血栓”为主,富含血小板,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心房血栓以红色血栓为主,富含纤维蛋白,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应同时进行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为提高抗栓治疗的获益并减少出血风险,在启动抗栓治疗前应对患者的血栓栓塞/缺血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

1.缺血/血栓形成风险:可采用SYNTAX、SYNTAX Ⅱ或GRACE评分对PCI合并房颤患者进行缺血事件风险评估;2.血栓栓塞/卒中风险:对于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患者,推荐根据CHA2DS2-VASc评分指导抗凝治疗,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危险性相同;3.出血风险:推荐采用HAS-BLED评分来进行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顾患者抗栓治疗根据CHA2DS2-VASc评分,对于具有抗凝指征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推荐应用卒中预防剂量的OAC单药治疗;’对于具有高缺血风险、无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考虑在长期OAC(如利伐沙班)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75-100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对于适合NOAC的患者,推荐NOAC优于VKA。

特殊情况抗栓治疗1、不同肾功能患者症状不同肾功能状态ACS和/或PCI合并房颤患者NOAC使用剂量推2、华法林与NOAC转换华法林与NOA抗栓治疗期间发生出血处理1. 轻微出血给予支持治疗;口服华法林者可推迟给药时间或暂停给药,直至INR降至<2. 0;NOAC的半衰期较短,停药12-24h后凝血功能即可改善。

2.中度出血需补液、输血治疗;口服华法林者可维生素K1(1-10mg)静脉注射;NOAC最近一次服药时间在2-4h内,口服活性炭和/或洗胃可减少药物吸收;达比加群酯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其他NOAC不适合透析清除。

房颤治疗新型抗凝药物进展

房颤治疗新型抗凝药物进展

华法林面临的问题
起效/停药可逆性慢 剂量反应难于预测 治疗剂量范围窄 药物和食物相互反应 监测麻烦 高出血率
华法林的使用:走钢丝
过量容易引起出血 不足容易发生中风或肺栓塞 量效曲线棘手、难以处理 剂量调整主要靠反复监测,试试改改
缺血性中风与颅内出血
校正的OR与抗凝强度的关系
15.0
—中风
10.0
—颅内出血
Odds Ratio
5.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INR
Fuster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1;38:1231-1266.
房颤应用华法林现状
局限性导致治疗不足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一级预防的现状
无华法林65%
N Engl J Med 2011;364:806-817.
Stroke or Systemic Embolic Event
0.05
0.03
Cumulative Risk
RR= 0.46 95%CI= 0.33-0.64 p<0.001
关于新型抗凝剂的试验
► ARISTOTLE – Apixaban(阿司匹林) ► RELY – Dabigatran(华发林) ► ROCKET – Rivaroxaban(华发林) ► ENGAGE – Edoxaban(华法林) ► AVERROES – Apixaban(华法林)
与warfarin相比,AF III 期临床试验
年中风率 (%)
10
持续性房颤
8
阵发性房颤
6
4
2
0
低危
中危
高危
RACE II = Rate Control Efficacy in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Fuster V,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6;48(4):e149-e246. Kannel WB, et al. Med Clin North Am. 2008;92(1):17-42. Page RL, et al. Circulation. 2003;107(8):1141-1145. Hart RG,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0; 35(1):183-187. Dulli DA, et al. Neuroepidemiology. 2003;22(2):118-123.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抗栓治疗策略(全文)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抗栓治疗策略(全文)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抗栓治疗策略(全文)2015年,我国学者发表的一项综述回顾了近年来30项相关研究,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发房颤风险为2.3%-37%,这一比例不容小觑。

而当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房颤时,住院期间死亡率将增加5倍。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如何进行抗栓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

如何评估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目前对房颤的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有两个评分系统,即传统的CHADS2评分和欧洲指南推荐的CHA2DS2-VASc评分,现在越来越多的指南推荐对高危房颤患者使用CHA2DS2-VASc评分。

相对于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增加了三项指标(年龄65~74岁、女性和血管疾病史),依据评分结果将房颤患者分为低危(0分)、中危(1分)和高危(≥2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患者需要抗凝治疗。

对于房颤合并ACS或行PCI的患者,选择双联还是三联抗栓治疗?房颤合并ACS或行PCI患者,需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但是,冠心病的治疗,无论是单用阿司匹林,还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是现在临床中使用肝素、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减少血栓的同时增加了出血风险。

因此,无论单从冠心病患者而言,还是单从高危的房颤患者而言,抗凝均是一把双刃剑,在临床中非常难以抉择。

对于需要抗凝治疗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上需要更好地处理。

冠心病和房颤的抗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冠心病患者的血栓多是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抗栓治疗过程中更多的是针对血小板环节,如应用ADP受体拮抗剂、P2Y12受体拮抗剂来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而房颤患者的血栓多是富含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的红色血栓,更多的是应用口服抗凝药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来进行抗凝治疗。

如何才能将房颤合并冠心病的卒中、心梗和支架内血栓风险降到最低,最简单的想法就是同时应用三种药物(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加一种抗凝药),进行三联抗栓治疗。

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进展

基金项目:首都特色应用研究及成果推广(Z171100001017193)通信作者:杨艳敏,E mail:yymfuwai@163.com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进展索妮 杨艳敏(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急重症中心,北京100037)【摘要】心房颤动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合并存在,二者并存时不仅增加卒中和体循环栓塞风险,且心脏缺血事件风险亦高。

对于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取何种抗栓策略及如何权衡缺血及出血风险是临床上亟待明确的问题。

近年来针对抗栓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现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就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心房颤动;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2 01 008AntithromboticTherapyforAtrialFibrillationComplicatedwithChronicCoronarySyndromeSUONi,YANGYanmin(EmergencyandIntensiveCareCenter,FuwaiHospital,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and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Beijing100037,China)【Abstract】Atrialfibrillationandchroniccoronarysyndrome(CCS)oftencoexist.Whentheycoexist,theynotonlyincreasetheriskofstrokeandsystemicembolism,butalsoincreasetheriskofcardiacischemicevents.For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complicatedwithCCS,whatantithromboticstrategytotakeandhowtobalancetheriskofischemiaandbleedingareurgentproblemsinclinic.Inrecentyears,moreandmorestudiesonantithrombotictherapyhavebeencarriedout.Combinedwiththelatestresearchevidence,thispaperreviewstheantithrombotictherapyofatrialfibrillationcomplicatedwithCCS.【Keywords】Atrialfibrillation;Chroniccoronarysyndrome;Antithrombotictherapy 心房颤动(房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具有多种相同的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4
2006 ACC/AHA/ESC 房颤指南
预防血栓栓塞
Ⅰ类
具有多个中度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
开始治疗时应当至少每周监测一次INR,待结果稳定后, 至少每月监测一次 ( A)
低危或口服抗凝禁忌症的患者,建议应用阿斯匹林 81~ 325mg/d替代维生素K拮抗剂 (A)
(ATRIA) Study. J Am Geriatr Soc. 2006;54: 1231-1房23颤6. 抗栓治疗进展
11
观点1:高龄房颤患者抗凝 出血风险太大
起始队列研究:华法林第1年大出血率
80岁以上患者为13.1% 80岁以下患者为4.7% 大出血包括致死性出血、需要住院输注2U以上红细
Mant J, et al. Lancet 2007;370:493-503.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16
研究结果:75岁以上的患者,华发林抗凝治疗预防
卒中的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而大出血的风险无
明显增高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17
BAFTA研究的不足
入选患者卒中的风险相对较低
BAFTA研究的真正临床意义:即使对于卒中风险较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21
大于80岁的房颤患者抗凝的出血发生率
出血相关的因素
Cox回顾分析显示年龄80岁与出血独立相关
(OR为2.0,95%C房颤I1抗.栓1-治疗4进.0展,p=0.05)
22
大于80岁的房颤患者抗凝的出血发生率
结论:尽管出血发生率和年龄相关,但出血并发症发 生率很低,可以接受,而且即使80岁以上的患者也可 以得到很好的抗凝管理
华法林治疗优于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尤其是已服 用华法林的患者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24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25
ACTIVE-W研究结果
低的房颤患者,华法房林颤抗疗栓治效疗优进展于阿司匹林
18
大于80岁的房颤患者抗凝的出血发生率
目的:评价出血发生率和年龄的关系、INR管理质量、 出血相关的因素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19
大于80岁的房颤患者抗凝出血发生率 明显增高
INR值低于、位于、高于目标值的比例为14%、71%、15%
年龄<80岁和80岁两组之间没有差别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23
观点3:双抗血小板治疗代替华法林
ACTIVE-W研究
方法:对于合并一个或一个以上卒中风险的房颤患 者随机分为华法林和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
主要终点:首次发生的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心肌 梗死或血管性死亡
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试验提前终止 结论:对于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预防血管事件,
68% 50–79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3
2006 ACC/AHA/ESC 房颤指南
预防血栓栓塞
Ⅰ类
除孤立性房颤或有禁忌症的患者,所有房颤患者均应行 抗血栓治疗,预防血栓栓塞 (A)
应根据患者发生脑卒中与出血的绝对危险性、个体相对 危险性和实际获益,选择抗血栓药 (A)
除非有禁忌症,非机械性心脏瓣膜的卒中高危患者,应 当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INR目标值为2.0-3.0。 (B)
p < 0.03
4
p < 0.01 p < 0.02
p > 0.2
Controls Warfarin
p < 0.002
p < 0.001
2
0
AFASAK
58% 7– 81
SPAF
67% 27– 85
BAATAF
86% 51– 96
CAFA
42% - 68– 80
SPINAF
79% 52– 90
TOTAL
胞的出血及涉及关键部位的出血(颅内、腹膜后、 脊柱内、眼内、心包及关节内等)
(Hylek EM, et al. Circulation. 2007;115:2689 –2696)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12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13
CHADS评分与出血及停药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14
1年后出血风险两组趋于一致
Bleeding While Starting Anticoagulation for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From Ba房d颤t抗o栓W治o疗r进s展e ---D. George Wyse 15
观点2:高龄房颤患者抗凝 获益大于风险
BAFTA研究:973例年龄≥75岁的房颤患者
随机分为华发林治疗(INR在2~3)及阿司匹林治疗 (75mg/d)
主要终点:致死和致残性卒中、颅内出血、外周动脉 栓塞
结果:预防卒中发生率华法林优于阿司匹林(1.8% vs 3.8%),大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升高(1.9% vs 2.0%)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房颤与血栓栓塞
房颤使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5倍 15%卒中因房颤所致
24%卒中因房颤所致(80-89Y)
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导致卒中成为重要公共 健康问题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2
华法林抗栓作用: 房颤荟萃研究: Meta-analysis
Stroke Incidence (%)86房颤 Nhomakorabea栓治疗进展
5
2006 ACC/AHA/ESC 房颤指南
预防血栓栓塞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6
CHADS2评分系统
危险因素 C:左心功能不全(EF≤35%) H:高血压病史 A:年龄≥75 D:糖尿病 S2:有血栓栓塞病史
分值 1 1 1 1 2
抗凝治疗能降低CHADS2≥2的患者血栓栓塞的风险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7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困惑
房颤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卒中发生率也随年龄而增加 随着老龄化社会,高龄房颤患者数量增加 高龄患者伴随疾病复杂,卒中的高危因素多 卒中的高危因素同时也是出血的高危因素
高危、高龄房颤患者抗凝顾虑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9
高龄患者的特点(1)
30
20
%
10
AF 发生率 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
0
50–59
60–69
70–79
80–89
年龄 (岁)
房颤抗栓治疗进展 Wolf et al. Stroke 1991;22:983-91808.
高龄房颤患者的特点(2)
出血风险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
Age and the risk of warfarinassociated hemorrhage: the AnTicoagulation and Risk Factor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