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环境仪器分析.ppt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 课件ppt

仪器分析 课件ppt

THANKS
感谢观看
保障人类健康
仪器分析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如环境监测、食品药品安全 检测等。
仪器分析的发展历程
早期仪器分析
早期的仪器分析方法比较简单, 如比重法、折光法等。
20世纪发展
20世纪是仪器分析发展的重要时 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 仪器分析方法不断涌现,如光谱
法、色谱法等。
现代仪器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已经进入了一个全 新的时代,各种高灵敏度、高分 辨率、高自动化程度的仪器不断 涌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
工业生产控制
总结词
仪器分析在工业生产控制中是重要的工具,能够监测 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详细描述
仪器分析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度、 压力、流量、浓度等参数,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 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
05
仪器分析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Chapter
提高仪器分析的灵敏度与准确性
结合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 息技术等新兴领域,开发新型 仪器分析工具。
探索微型化、便携式仪器分析 设备,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 求。
实现仪器分析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仪器分析流 程的连续性与高效性,降低人为
误差和提高分析效率。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对 仪器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建模和 预测,提高分析的智能化水平。
气相色谱法
总结词
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 系数差异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详细描述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 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析的方法,通 过分离和检测混合物中的各组分来测定各组 分的含量。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 度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环境与仪器分析的关系,并举例

环境与仪器分析的关系,并举例

环境与仪器分析的关系,并举例1环境分析的特点概述1.1种类的复杂繁多在通常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样品种类复杂多样,甚至难以对其来源进行归纳。

其中分析检验的样品形形色色,大多是和人们的生活和日常有着极其密切关系的空气、水以及土壤、各类型生物体等等。

据相关资料和数据显示,现今被检测出的空气污染源以及高达三百多种类型,除此之外,现今受到极大关注与重视的世界性环境污染物多氯联苯也成为影响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结合科学合理的推算方式发现,多氯联苯的异构体总量多达两百一十个,现今被发现鉴定出的数量为一百零二个。

1.2环境分析样品组分复杂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化合物的种类剧增,从而也造成了环境介质组成的成本不断增加,因此环境分析样品组成成分的复杂性也不断提高。

除此之外,目前环境中污染物的价态以及形态也在不断变多、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像水这种成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其出现固、液、气这三种不同的形态。

1.3环境分析样品组分的稳定性不好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之外,环境分析样品存在的稳定性不好也是一大特点。

在一般状况下,环境污染物的稳定性一般受到其物理性质、生物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但是,其中对其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样品本身具备的复杂特点以及污染物之间会发生的一些反应。

除此之外,污染物的性质有时还会受到环境介质的影响和产生变化,甚至会出现迁移变化的现象。

不仅如此,有的时候在样品收集、贮存以及分离期间,污染物样品组分的构成可能会因为试剂以及一些其他因素所作用和影响,因此,在环境分析过程中样品的稳定性很难得到保障。

1.4检测组分含量比较低结合实践的相关经验来看,污染物样品在检测期间一般组分含量普遍比较较低。

结合这一特点,检测组因为样品含量的不高,会导致其不便于找到检测组分,最终对检测的方法以及相关仪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只有更为精准科学的仪器才能够保障检测结果的科学合理。

2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简要介绍2.1原子荧光法现今现代一起分析方法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原子荧光法,该种技术方法大致有三种类型构成,其中有氢化物原子吸收、火焰原子吸收以及石墨炉原子吸收这三种类型。

仪器分析法概述课件

仪器分析法概述课件

通过测量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可以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仪器分析法的未来发展
高通量与自动化技术
高通量技术
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快速、高效地处理大量样品,提高分析 效率。
自动化技术
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降低误差。
微型化与便携式仪器
微型化技 术
减小仪器体积,降低成本,便于携带 和移动。
仪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光谱分析法
总结词
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
光谱类型
主要包括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详细描述
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特性,依据 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 析的方法。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仪器分析法概述课件
仪器分析法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仪器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物理或化学方 法,通过测量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 来分析物质组成、含量和结构的方法。
分类
仪器分析法可以分为电化学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 法、热分析法等。
仪器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环保监测
仪器分析法可以用于检测空气、 水体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为
优点
仪器分析法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高 分辨率和高自动化程度等优点,能够快 速准确地测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同时, 仪器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 不同领域和不同物质的测定。
VS
缺点
仪器分析法的设备成本较高,需要专业人 员操作和维护。此外,不同仪器分析法的 原理和应用范围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便携式仪器
适应现场快速检测需求,方便在各种 环境下进行样品分析。

《仪器分析》课件

《仪器分析》课件

汇报人:
样品保存: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如冷藏、冷冻、真空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 清洗、干燥、粉碎等
样品运输: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 的安全和完整性
实验准备: 仪器、试 剂、样品 等
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 规程进行 操作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 实验数据、 现象和结 果
实验分析: 对实验数 据进行分 析和解释
PART SIX
实验结果的图形表示: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等 实验结果的解释:如误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实验结果的应用:如预测、决策等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解读实验结果的前提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是解读实验结果的关键 实验结果的重复性:确保实验结果的重复性是解读实验结果的基础 实验结果的解释: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得出结论
声学原理:声波、声 速、声压等
电磁学原理:电磁场、 电磁波、电磁感应等
信号处理: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 换等
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数值计算:数值积分、数值微分等
优化算法:梯度下降法、牛顿法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分布、参数估 计等
线性代数:矩阵运算、向量空间等
PART FOUR
样品采集:选择合适的样品,确保 其代表性和完整性
食品农药残留检 测:检测食品中 的农药残留含量
药物成分分析:确定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 药物质量控制: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药物代谢研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研究药物与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环境监测:监测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 食品检测: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药物分析:分析药物成分、药效、副作用等 材料科学:分析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等

《仪器分析实验》课件

《仪器分析实验》课件

异常情况处理
遇到异常情况时,应冷静处理, 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仪器使用与维护
正确使用仪器,注意仪器的保养 与维护。
实验结束阶段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汇报
以报告形式汇报实验结果,包括数据、图表和 结论。
仪器清洁与归位
清洗并整理实验器具,确保仪器归位。
0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意义。
误差来源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误差来源,如仪器 误差、操作误差、环境
因素等。
误差传递与控制
研究误差在数据处理过 程中的传递规律,采取 有效措施减小误差对结
果的影响。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收获与体会
实验技能提升
0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掌握了多种仪器分析实 验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01
实验目的明确
了解实验的目标,
为后续步骤提供指
02
导。
仪器检查与准备
确保所有仪器干净 、完好,处于正施准备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03
,穿戴必要的防护
装备。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 确配置所需的试剂

实验进行阶段
操作规范
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 实验操作。
数据记录
实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现 象。
数据筛选与取舍
将不同量纲或不同单位的数据转换为 统一标准,便于比较和分析。
异常值处理
识别并处理异常值,排除实验误差和 异常情况对结果的影响。
数据归一化处理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筛选关键数据 ,合理取舍无关紧要的数据。
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

环境仪器分析PPT课件

环境仪器分析PPT课件

-
10
第四章 荧光及磷光光谱法
4.1 原理 4.2 荧光光谱仪 4.3 荧光分析方法 4.4 荧光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4.5 磷光分析法
-
11
第五章 化学发光监测技术
5.1 原理 5.2 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 5.3 化学发光监测仪器
-
12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6.1 色谱法理论础➢定量校正因子

定量方法
-
14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8.1 高效液相色谱仪
➢ 高压输液系统 ➢ 进样系统 ➢ 色谱柱 ➢ 检测系统 ➢ 附属系统
-
15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空心阴极灯发射出 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试样蒸气,被蒸 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特征谱线 被吸收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
※选择监测项目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 对污染物的自然性、化学活性、毒性、扩散性、持久
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积累性等全面分析,从中选出影响 面广、持续时间长,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能 使动植物发生病变的物质作为日常例行的监测项目。对 某些有特殊目的或特殊情况的监测工作,则要根据具体
情况和需要选择要监测的项目。
完善监测网络、实现监测信- 息网络化管理。
Back 8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 基本原理 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3 测定条件的选择 2.4 定量分析方法 2.5 灵敏度及检出极限 2.6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9
第三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
3.1 概述 3.2 原理 3.3 原子荧光光谱仪 3.4 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

仪器分析概述培训课件

仪器分析概述培训课件

03
常用仪器分析方法
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用于分析气体和挥发性物质, 如烃类化合物、有机氯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用于分析热不稳定、分子量较大 、难以气化的物质,如蛋白质、 核酸等。
毛细管电泳法
用于分析离子型样品,如氨基酸、 多肽等。
质谱法
有机质谱法
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
无机质谱法
用于测定元素的同位素和原子序数等。
仪器分析的优缺点
• 优点 • 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到低浓度的物质,甚至达到分子级别。 • 高选择性:可以针对特定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 • 快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测量和分析。 • 缺点 • 高成本:通常需要精密的仪器和专业的操作人员,因此成本较高。 • 需要样品制备: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和制备,以满足仪器的要求。 • 可能产生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和仪器的误差,可能会影响分析结果。
化工生产过程控制
仪器分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工艺参数 的监测和控制,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环境监测领域
01
大气污染监测
仪器分析可以测定大气中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如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颗粒物等,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02
水质监测
通过仪器分析手段可以检测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有
卫生监督
通过仪器分析方法可以对食品、饮用水等开展卫生监督 工作,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
其他领域
材料科学
仪器分析在材料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材料结构表 征、性能测试等,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支持。
生物技术
仪器分析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包括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 等方面,为生物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
提供准确数据
仪器分析能够提供准确、可靠 的环境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
和决策提供支持。
监测污染物
通过仪器分析可以监测大气、 水、土壤等环境中的污染物种 类和含量,评估环境质量。
预警和预测
利用仪器分析技术对环境进行长期、 连续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 题,预警和预测环境风险。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目录
• 仪器分析概述 • 环境监测中的常用仪器 •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领域 •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优势与挑战 • 案例分析: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实际
应用 • 结论与建议
01 仪器分析概述
仪器分析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仪器分析是指利用特定的仪器设 备和实验技术,对物质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现场应用限制
部分仪器分析方法需要复杂的样品前 处理,难以直接应用于现场快速监测。
数据解读与利用
大量监测数据的解读和利用需要专业 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对环境监测 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发展趋势与展望
便携式与在线监测仪器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环境监测仪器将更加便携、易操作,实现在线 实时监测。
部分仪器分析方法可以实现无损检测,即在 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进行分析,有利于保护 环境和降低分析成本。
挑战与问题
仪器成本与维护
高精度分析仪器通常价格昂贵,且需 要定期维护和校准,对使用单位的经 济和技术能力要求较高。
专业人员需求
操作和维护现代分析仪器需要专业知 识和技能,对人员培训和管理提出更 高要求。
04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 优势与挑战
优势分析
高灵敏度与准确性
多参数同时检测

《环境仪器分析》第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环境仪器分析》第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 分离对象:用于分离多环芳烃等低极性化合物; • 若采用含一定比例的甲醇或乙腈的水溶液为流动 相,可用于分离极性化合物; • 若采用水和无机盐的缓冲液为流动相,可分离一 些易解离的样品,如:有机酸、有机碱、酚类等。 •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具有柱效高,能获得无拖尾色 谱峰的优点。
2019/10/31
东华大学Hale Waihona Puke 相表面存在的某种特异性亲和
力,进行选择性分离。
先在载体表面键合上一种
具有一般反应性能的所谓间隔
臂(环氧、联胺等),再连接上配
基(酶、抗原等),这种固载化的
配基将只能和具有亲和力特性
吸附的生物大分子作用而被保
留,没有这种作用的分子不被保留。
2019/10/31
东华大学
六、亲和色谱(Affinitychromatograph)
定相上的吸附作用不同来进行分离。 固 定 相: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硅
-镁吸附剂等,较常使用的是5~10μ m的硅胶吸附剂。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表面多孔型或全多孔型都可作吸附色谱
中的固定相,它们具有填料均匀、粒度小、孔穴浅等优点,能极 大提高柱效。
但表面多孔型由于试样容量较小,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还是全多 孔型微粒填料。
• 选择溶剂还必须与检测器相匹配。常用的流动相有四氢呋喃、 甲苯、氯仿、二甲基酰胺和水等。
• 分离对象:以水溶液为流动相的凝胶色谱适用于水溶性样品, 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的凝胶色谱适用于非水溶性样品。
2019/10/31
东华大学
六、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
原理:利用生物大分子和固定
(2)气相色谱采用流动相是惰性气体,它对组分没有亲和力, 即不产生作用力,仅起到载气作用。而HPLC流动相可选用不 同极性的液体,对组分产生作用力,流动相对分离起很大作用。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_图文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_图文

3.色谱分析的应用
• 气相色谱分析法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 离子色谱分析法 • 超临色谱分析法 • 薄层色谱分析法
高压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
多毛细管电泳装置示意图
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
• 大气中元素的监测
⑴大气中微量-氧化碳的分析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工业锅炉和家用煤炉燃烧不完全放出一氧化碳,都污 染环境。大气中痕量一氧化碳常用转化法没定。国产SP-2307色谱仪具有转化装置, 使CO转化为CH4。 CO+3H2Ni催化/380℃→CH4+H2O 色谱柱固定相可用5A筛分子 ,GDX-104,Porpak Q等,以分子筛为例,13X或5A分子筛60~80目(先经500~550℃ 活化2小时)以氢气载气, 57ml/nin;氢焰检测器;空气400ml/min;尾吹氮气80ml/min 。柱长2m,内径2mm,柱温36℃,检测室130℃,转化炉380v;进样量1mm。可测大气中 ppm级一氧化碳。 ⑵空气中苯系物的分析 常用的方法是用长2m,内径3mm的柱子;内填充10%PEG20M/101白担体60~80目; 柱温120℃,汽化室 150℃,检测室150℃;载气氮流速60ml/min;57ml/nin;氢焰检测器; 氢35ml/min,空气400ml/min。对苯、甲苯、二甲苯分离很好。也可用非极性的阿皮 松或角鲨烷涂渍的柱子。若需对二甲苯三个异构体完全分离,可用有机皂土与邻苯 二甲酸二壬酯混合固定液涂在6201担体上,或采用有机皂土与双甘油混合固定液, 三个体都可得到很好的分离。6201为吸附剂,吸附温度-78℃,脱附100℃,浓缩100 倍,回收率100%,色谱柱40%N,N-双9_氰乙基)甲酰胺/6201,80~100目,柱温100℃氢 焰检测器,苯最小5ppb。

环境仪器分析:第2章 色谱分析法

环境仪器分析:第2章 色谱分析法
(v) 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 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第二节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组 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 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与 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间虽有一定距 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重叠,还是不能分 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 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动力学性质有关。因此, 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
对A、B两组分的选择因子,用下式表示:
α= tR(B)/tR(A)= k(A)/k(B)=K(A)/K(B)
通过选
择因子α把实验测量值k与热力学性质的分配系数K直接联系起来,
α对固定相的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两组分的K或k值相等,则
α=1,两个组分的色谱峰必将重合,说明分不开。两组分的K或k
值相差越大,则分离得越好。因此两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是
它不仅随柱温、柱压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与流动相及固定相的体 积有关。
k = ms/mm =CsVs/CmVm
式中cs,c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Vm为柱中流 动相的体积,近似等于死体积。Vs为柱中固定相的体积,在各种 不同类型的色谱中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分配色谱中,Vs表示固定液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在尺寸排阻色谱中, 则表示固定相的孔体积。
➢基线漂移(baseline drift):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
➢基线噪声(baseline noise):指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起 伏。
3. 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4. 保留值 (1) 死时间 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如空气、甲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仪器分析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四章 荧光及磷光光谱法 第五章 化学发光监测技术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最新
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第 一
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类型


环境监测技术现状与对策

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
最新
10
第四章 荧光及磷光光谱法
4.1 原理 4.2 荧光光谱仪 4.3 荧光分析方法 4.4 荧光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4.5 磷光分析法
最新
11
第五章 化学发光监测技术
5.1 原理 5.2 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 5.3 化学发光监测仪器
最新
12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6.1 色谱法理论基础
② 需要监测的项目,必须有可靠的检测手段。
③ 监测结果所得数据,要有可比较的标准或能做出正确
的解释和判断。
最新
6
2.2环境监测的类型 2.2.1监视性监测
常规或例行监测 ⑴环境质量监测(空气、水、噪声) ⑵污染源监督监测
2.2.2 特定目的性监测
又叫应急监测或特例监测 ⑴污染事故监测; ⑵纠纷仲裁监测; ⑶考核验证监测; ⑷咨询服务监测
完善监测网络、实现监测信最新息网络化管理。
Back 8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 基本原理 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3 测定条件的选择 2.4 定量分析方法 2.5 灵敏度及检出极限 2.6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最新
9
第三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
3.1 概述 3.2 原理 3.3 原子荧光光谱仪 3.4 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
➢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及流程 ➢ 色谱图及色谱基本参数 ➢ 色谱法基本理论
6.2 分离条件的选择
➢ 色谱柱 ➢ 担体 ➢ 固定液及配比 ➢ 柱温 ➢ 载气及流速 ➢ 进样
最新
13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7.1 气相色谱仪
7.2 定性分析法
➢ 保留值定性

加已知物增峰法
7.3 定量分析法

峰面积的测量
※当前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
最新
3
当前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
为实施强化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做好技术监督和技 术支持工作。
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 切实加强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环境监测技术 体系。
加速以报告制度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传递系统建设。 巩固检测队伍,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进一步完善监测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坚持科技领先,做好监测科环境管理服务应遵循的原则:
①及时性:
解决及时性:一是建立一个高效能的监测网络,理顺环 境监测的组织关系;二是建立完善的数据报告制度,有一个 十分流畅的信息通道,做到纵横有序,传递自如;三是有一 个能满足管理要求的数据加工处理能力;四是有一个规范化 的监测成果表达形式。
②针对性:即着重抓好环境要素和污染源监视性监测。

定量校正因子

定量方法
最新
14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8.1 高效液相色谱仪
➢ 高压输液系统 ➢ 进样系统 ➢ 色谱柱 ➢ 检测系统 ➢ 附属系统
最新
15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空心阴极灯发射出 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试样蒸气,被蒸 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特征谱线 被吸收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
分析方法的研究和筛选原则是:
⑴应有良好的准确性、精密性; ⑵应有良好的灵 敏度; ⑶方法所用仪器、试剂易得,便于推广;
⑷要尽量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
3.2 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完善仪器设备配置
3.3 开展监测质量保证、加强技术培训
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计量认证工作;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科学监测水平;
2.2.3 研究性监测
属于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比较复杂的一种监测。
包括:⑴标法研制监测; ⑵污染规律研究检测;
⑶背景调查监测; ⑷综评研究监测
最新
Back 7
§3 环境监测技术现状与对策
3.1 建立监测方法体系,确立监测技术能力
首先是通过分析方法的研究,筛选出能在全国推广 的较成熟和先进的方法;将选出的方法经多个实验室验 证,形成统一的方法。
方法。包括以下四点:
最新
16
(1) 基态原子的产生
在进行原子吸收分析时,首先应使待测元素由化合物 状态变成基态原子,使其原子化。原子化方法有:化学法、 火焰法、电热法等。
(2) 共振线与吸收线
其核外电子排布处于最低能级、最稳定的原子称基态 原子。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因受外界能量激发而跃迁到 较高能级上,便使原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很 不稳定,在短时间内(约10-3s),跃迁到较高能级的电子 又返回到低能级状态,同时释放一定的能量。
原子受外界能量激发,其最外层电子可能跃迁到不同 能级,因而可能有不同的激发态。
电子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跃迁吸收谱线称共振吸收线。 共振线是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原子吸收分析就 是利用处于基态的待测原子蒸气,对从光源发射出的待测 元素的共振线的吸收而进行定量分析。
最新
2
§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1.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
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污染控制的眼睛,是环境管理的 “耳目”和“哨兵”,是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 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
1.2 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 势,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选择监测项目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 对污染物的自然性、化学活性、毒性、扩散性、持久
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积累性等全面分析,从中选出影响 面广、持续时间长,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能 使动植物发生病变的物质作为日常例行的监测项目。对 某些有特殊目的或特殊情况的监测工作,则要根据具体 情况和需要选择要监测的项目。
③准确性:一是数据准确,二是结论准确。
④科学性:一是监测数据和资料的科学性,二是综合分析数
据资料方法的科学性,三是关于环境问题结论的科学性。
Back
最新
5
§2 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类型
2.1监测内容:
以监测的介质(或环境要素)为对象,分为:空气 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固弃物,生物,生态, 噪声震动,放射性,电磁辐射监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