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精神》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与人——读《城市的精神》
曾橙2015.9.19 关于作者:
现为清华大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教授。他并非“中国盲”,早在英国读书时,他便与来自中国的女学生宋冰组成了跨国家庭。夫人特为他取了个中文名字:贝淡宁。这个音译名字的背后,蕴涵着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而哲学,恰恰是丹尼尔·贝尔的兴趣所在。他的中文水平也很高。在牛津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贝淡宁相继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教书,并在2004年加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讲授伦理学与政治学。艾维纳,生于耶路撒冷,也是在牛津大学取得的博士学位。
除了因为探亲、访学、讲座、参加学术会议等到柏林、巴黎和纽约等城市的亲身经历之外,他们为了写这本书还专门到这些城市进行考察和研究。他们不是采用社会科学研究常见的统计或实验的定量研究方法,而是采用逛街、随机采访、讲故事的方式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做出推理,同时结合政治哲学界最前沿的理论得出发人深省的结论。
关于内容:
这本《城市的精神》从写作上与《城市的胜利》较为相近,由贝淡宁和艾维纳合作完成,主要通过两位作者的亲身经历、在各城市的生活、工作及他们的观察、与当地人的交流,谈论了他们对于几个城市的看法,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述他们认为的这几座城市的独特精神。城市精神,更多的指城市的气质、在那座城市里占主导思想的、社会大众最广泛具有认同感的精神上的认知。更多时候,看这本书,就像是看两位作者凭自己丰富的经历写出的类似于游记,或者他们对这九座城市的认识。
作者认为以下六个因素有助于推广城市精神,这六个因素中没有一个必要或足以创造、繁荣一种精神气质,但每一个因素确实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第一,这个城市得没有贫富差距或民族和种族群体间的巨大鸿沟;
第二,某个城市和另一个城市有长期的竞争关系,这往往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
第三,城市的身份认同受到外来力量的威胁,居民有强大的动力来维持这种身份;
第四,城市有实质性权威来推行法律、条例等以及保护和繁荣其特别身份和精神的规定;
第五,城市拥有或者曾经拥有伟大的城市规划者,推行旨在利于实现共同的公共思想的城市改造计划;
第六,一个外部机构如广告宣传活动或电影给城市贴上拥有某个特征的标签。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特点,历史的影响,民族的认识,长久的生活习性等,在逐步发展中均体现了不同独特的气质。在这样一个千城一面的发展节奏中,作者所选的这九个城市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同时,作者以一种偏人文主义的关怀和社会学的认识,脱去城市钢筋混凝土的外表,直析那里社会性的精神。在学习不同城市的过程中,也能改善我们对自己的理解:我们通过理解别人而认识自己。
耶路撒冷:宗教之城
耶路撒冷是一座几乎全民宗教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最重要的是对宗教的坚守及将坚持教义、维护教义看作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蒙特利尔:语言之城
主要讲述语言是蒙特利尔多年来社会、政治矛盾的焦点。作者从蒙特利尔的建城历史出发,讲述了语言矛盾背后是民族矛盾,是涉及侵略与被侵略、征服与被征服的矛盾。从最开始英语和法语的争执到后期开始转向多元化的包容,蒙特利尔在进步,人们对于城市达成了
更多一致的认同感。
新加坡:建国之城
新加坡从最开始的殖民城市,到短暂的联邦国家,再到后来的独立国家,一直以来,既是一座城市,又是一个国家。新加坡为了更好地完成从城市到国家的转变,主要以发展经济,提供最充实的物质福利;精神上、政治上的多元种族主义价值;和提倡贤能政治这三个方面积极进行建国之路。对新加坡人来说,最主要的是继续对这个国家进行更好的建设。
香港:回归之城
总觉得这个称谓不能很好地体现香港的精神,作者认为,在殖民时期,香港有很飞速的经济发展,人民财富增加。即使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下,走的也是社会主义里的资本主义城市路线,香港人勤劳地工作,为的不是享乐,而是为了让家庭更好地生活。作者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儒家思想。香港自回归中国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加深或许与香港人的主流精神一致。
北京:政治之城
北京人有强烈的公民意识,这个城市充满了国家的象征。从北京城的建城史出发,到当今时代下共产党的统治,这座城市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得与政治相关。作者谈到,“在政府看来,建设经济的最好办法是让人们去政治化。但是,仅仅从国家层面的政治权力角度看待政治是错误的;儒家提醒我们政治力量的真正来源是自下而上的。”
牛津:学术之城
牛津因牛津大学而闻名世界,这座城市也因这座大学被烙下了深深的学术印迹。这里散发着学习、自由、研究、思考、文化的气息,以一种最包容的姿态接纳所有有思想有追求的人。
柏林:宽容之城
柏林与北京一样,带着浓厚的历史政治色彩。同样,也是一座勇于承认过去错误,勇于面对过去的城市,在现今的发展中,一次次尝试与过去和解,在坦荡面对过去的同时,积极宽容地走向未来。
巴黎:浪漫之城
几乎所有的人提到巴黎,率先想到的都是浪漫,但这只是影视作品饱含诗意的渲染,真正的巴黎也是经历了中世纪的肮脏与黑暗,经历了豪斯曼的改造,经历了饱受争议的城市破坏与建设。另一种浪漫,是反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粗俗物质主义。
纽约:抱负之城
纽约,对自身的定位是世界首都,全球的金融中心。但在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不失人文主义式的对社区的关怀。
在《城市的精神》中,两位作者利用轻松对话、小说、诗歌、传记、旅游指南、建筑标志,和亲身经历等资料,描绘九个他们久居或深入考查过的城市——“宗教之城”耶路撒冷、“语言之城”蒙特利尔、“建国之城”新加坡、“享乐之城”香港、“政治之城”北京、“学术之城”牛津、“宽容之城”柏林、“浪漫之城”巴黎的丰富历史,充分论述城市精神如何体现在各自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生活中,更进一步阐明市民的自豪感如何抗衡全球化所带来的同质化倾向,以及遏制民族主义泛滥等主题。
虽然乍看之下,城市是透过建筑和街景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的,但贝淡宁和艾维纳提出世界上众多的大城市及其居民也表达出独特的习性与价值观,因此城市的精神是由其居民以及文化所塑造的,这样的内涵是必须要在城市中居住才能实际感受到的。
关于思考:
在《城市的精神》这本书中,他们特别着重在城市精神中的对立以及自豪之处,耶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