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实施方案

(试行稿)

2011年6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2)

二、总体目标 (2)

三、培养模式 (3)

1.重构课程体系 (3)

2.强化相关学科基础 (3)

3.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3)

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4)

5.配备一流师资 (4)

6.全面实施导师制 (4)

7.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5)

8.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5)

9.坚持因材施教、扩大个性选择 (5)

四、管理机制 (5)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5)

2.学生选拔与管理 (6)

3.教学与学籍管理 (7)

五、条件支持 (7)

1.设立专门的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 (7)

2.全面开放科研与教学实验室 (8)

3.全面开放图书馆和信息资源平台 (8)

4.创造更多的科研训练机会 (8)

5.营造学生身心与学业和谐发展的氛围 (8)

北京师范大学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面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紧紧围绕学校战略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校文理基础学科和教育科学以及学科综合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模式,着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二、总体目标

1.改革培养模式。实施导师指导下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个性化、开放式”拔尖学生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完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实施学分制和导师制,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培养,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拓展学生的国际化维度,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2.创新管理模式。成立“励耘学院”及相关组织,面向全校一年级理科和文科学生(不含免费师范生、国防生),分别选拔80名优秀学生,针对基础理科(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人文学科(文学、历史学、哲学),分别组建“基础理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和“人文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改革学生管理办法,教学和学籍管理办法,以及教师聘用和考核办法。

3.培养拔尖学生。在改革培养模式、创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营造一流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平台,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兴趣浓厚、志向远大、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拔尖学生,为他们成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军人物、知名学者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计划实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培养模式

1.重构课程体系

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相关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大课程模块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修读管理则采取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中任选课所占学分比例不低于总学分要求的三分之一。核心课程聘请高水平师资单独开设。积极引进和选用国际一流教材。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相关学科基础、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拔尖学生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化相关学科基础

鉴于相关学科基础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中的特殊重要性,在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中设置数理基础课程、生化基础课程或哲学基础课程、文史基础课程以及学科前沿及研究方法等小学分课程,提高学生修读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尤其是数理基础课程、哲学基础课程的难度和要求,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融通与转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3.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以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

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开展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科学研究训练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要突出能力和创新的目标,克服应试考核的弊端,采取平时与期末、笔试与口试、考试与考查、理论与实践、开卷与闭卷、过程性与终结性等多种考核方法并用的评价方式。尤其应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提高平时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权重和实效,把加强平时考核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风的重要手段。平时成绩可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讨论、作业、调查报告、课程论文、读书报告、随堂测验、期中考试等多方面情况。

5.配备一流师资

坚持校内与校外并举、水平与责任并重的教师聘用原则。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由本校教师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有热情、肯投入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学术讲座、学业和科研指导等,保证拔尖学生的培养质量。

6.全面实施导师制

为每3-5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学生学业指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特点、学习要求以及自身发展潜质,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科研训练等;鼓励导师将高年级学生纳入其科研活动之中,实行“随学制”。除此之外,导师还要加强学生的人生和思想引导,充分发挥导师的启迪与濡染

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为基础学科献身的精神。

7.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多种海外学习交流机会,通过联合培养、交换学习、暑期学校、短期学习、国际学术会议、讲习班、见习实习、学科竞赛和考察等方式,使学生有机会走进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接触更多国外一流大师,得到更多一流专家学者的指导。

8.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和教育学科优势,将非智力因素培养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采取课程、讲座、活动、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理想、抱负、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力、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才率。

9.坚持因材施教、扩大个性选择

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修读要求的基础上,实验班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可自主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修读课程。另外,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自由阅读、自由探究。

四、管理机制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本科教学校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社科处、人事处、财经处、资产处、学生处、国际处、图书馆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负责计划实施的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