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的孵化
简述家禽的孵化条件

简述家禽的孵化条件家禽的孵化期因禽种而异:鸡21天,鸭28天,鹅30~33天,番鸭33~35天,火鸡28天,珠鸡27~28天,鸽18天,鹌鹑17~18天。
孵化条件主要为:①温度。
是正常发育的最主要条件。
各种家禽的适宜孵化温度不同,如以鸡的37.8℃作为基准,则鸭、鹅、火鸡等约可降低0.3℃。
孵化期间应掌握温度变化,孵化后期产热大于散热,须排除多余热量。
机器孵化时出雏期温度要降低0.5℃左右。
②湿度。
主要影响孵蛋的失水速度。
湿度过小,蒸发过快,会导致尿囊绒毛膜复合体变干,阻碍胚胎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吸入;同时尿囊和羊膜腔中的液体失水过多,会因渗透压的增高而破坏电解质平衡。
湿度过大,蒸发不足会使正在发育的机体内的气体交换被饱含水分的尿囊绒毛膜和两层壳膜所压抑。
各种家禽孵化的适宜相对湿度宜在40~70%的范围之内,一般认为孵化期以53~60%,出雏期以65~70%为宜,近年采用的低湿度孵化效果也较好。
③通风换气。
孵化过程中,尤其是孵化后期,需要创造较好的通风换气条件,以利胚胎通过蛋壳不断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④转蛋。
目的在于经常变换蛋的位置,以促进胚胎运动和防止胎膜与蛋壳膜粘连,并可使机内各部位的蛋受热均匀。
可借孵化机内的转蛋机构进行转蛋,角度为90°左右,每日转蛋8~12次。
⑤凉蛋。
是传统孵化法的技术措施之一,具有刺激胚胎发育,散发多余的热量的作用,但所费劳动力甚大。
现代孵化机依靠通风、冷却系统控制温度,已可不进行凉蛋。
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还要重视通风。
适当温度:温度控制在37.1~37.2℃。
适当湿度:湿度控制在70~80%。
小鸡孵化分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
鸡孵化期约21天,18天落盘,7天照蛋,一般到室温影响,可能出现提早或推迟孵化。
选择纸箱子或者是木箱子孵化机孵化小鸡,一次大约能够孵化三十到六十个蛋,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在自己家中就可以轻松实现孵化。
家禽学-8

第一节
胚胎发育
完整的胚胎发育= 蛋形成期的发育 + 孵化期发育 产蛋前: 产蛋前 受精 细胞的分化与生长 细胞已经完成分化鸭 鹅 瘤头鸭 孵化期(天) 家禽种类 21 28 30-33 33-35 火鸡 珍珠鸡 鸽 鹌鹑 孵化期(天) 27-28 26 18 16-18
孵化不良效果的分析
不良现象 原因 蛋爆裂 胚胎死2 -4天 蛋胀,被细菌污染, 种蛋储存太长,种蛋被剧烈震动,种鸡染 病,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
雏鸡个体 种蛋产于炎热天气,蛋小,蛋壳薄或沙皮, 过小 孵化1-19天湿度过低 双眼闭合 20-21天温度过高,湿度过低,出雏期绒 毛飞扬
影响种蛋中胚胎存活的主要因素
出雏期的管理
• • • • • 保温 保持湿度 鸭、鹅的多次出雏 注意特殊情况:停电 孵化期间的记录
第五节 孵化效果的检查
• 相关指标 1、受精率 2、死精率 3、受精蛋孵化率 4、入孵蛋孵化率 5、健雏率 6、死胎率
照蛋
孵化天数 照蛋 头照 抽检 二照 鸡 5-6 10-11 19 鸭、火 鸡 6-7 13-14 25-26 鹅 7-8 15-16 28 胚胎发 育特征 黑眼 合拢 闪毛
消毒方法
• 甲醛熏蒸 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按比例混合后产生 的气体消毒;第一次消毒,42ml福尔马 林和21g高锰酸钾,熏蒸20min,以后减 半 二氧化氯消毒:喷雾消毒
消毒方法
• 臭氧:0.01% • 过氧乙酸熏蒸:16%H2O2,50ml,高锰 酸钾5g,熏蒸15min • 杀菌剂浸泡洗蛋:一般用于入孵前消毒
二、种蛋保存 1、适宜温度<23.9,推荐在15-18 2、相对湿度: 75-80% 3、存储时间 4、放置的位置
畜禽生产(高教版)科目教学电子教案:第五章 家禽的孵化

第五章家禽的孵化主要内容:一、孵化场的总体布局与建筑的设计要求二、种蛋的管理三、家禽的胚胎发育四、孵化条件五、机器孵化法六、孵化成绩计算与孵化效果分析一、孵化场的总体布局与建筑的设计要求(一)、孵化场的总体布局1、地址选择:与外界保持可靠的隔离,用水用电方便。
远离交通干线及居民点,与禽场分立门户,至少保持150m距离,以免病原微生物传来;远离饲料加工,贮存车间,因禽场又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源。
2、孵化场的规模:先弄清雏鸡销售量,再据每周(次)入孵蛋数,每周(次)出雏数以及相应配套的入孵机与出雏机容量与数量决定。
规划孵化场的占地面积时,首先计算出孵化室,出雏室及附属的操作室和沐浴间等面积,还要考虑废杂物、污水处理,场内道路、停车场、花坛等的占地面积3、生产用房布局严格遵循单向流程原则:种蛋→种蛋消毒→种蛋贮藏→种蛋处置(分级.码盘等) →入孵→移盘→出雏→雏鸡处置(分级、鉴别♂♀、预防接种等) →雏鸡存放→出售或育雏室”。
小型孵化场可成长条形布局,大型孵化场则应以孵化室和出雏室为中心,根据流程要求和服务项目来确定孵化场布局,以减少运输距离和人员在各室的往来。
4、用水和排水量大,应注意下水道的修建,坡度要稍大,有助于碎壳蛋和污物流泻。
自来水的管径要足够大,才能保证足够的水压,以利冲洗。
(二)孵化场各类建筑物的要求1、土建要求:孵化场的墙壁、地面和天花板,选用防水、防潮和便于冲洗、消毒的材料;孵化场各室(尤其是孵化室和出雏室)最好是无柱结构(以不影响孵化器布局及操作管理为原则)。
门高2.4米,宽1.2米~1.5米,以利种蛋的输送。
而且门要密封,以推拉门为宜。
地面至天化板高约3.4~3.8m。
地面平整光滑,以利种蛋输送和冲洗消毒。
设下水道(最好明沟加盖板),并保证畅通。
屋顶应铺保温材料,使天花板不致出现凝水现象。
2、孵化场的通风换气目的:供给Ο2,排除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驱散余热。
最好各室单独通风,至少应把孵化室与出雏室分别通风。
家禽的孵化条件概要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种蛋孵化中孵化条件方案的制定,提高孵化率, 确保雏鸡质量。 2、能说出家禽孵化的基本条件,以及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总结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家禽种蛋孵化中温度的调控
如何灵活调整孵化条件满足 胚胎发育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温度
(一)、温度的作用:决定了胚胎生长、发育和生活力。
一般4070均可三适宜湿度二相对湿度孵化时间天湿度孵化时间天湿度11996065?入孵机5065?出雏机6575水禽出雏90以上喷温水四温度和湿度的关系?孵化前期温度高则要求湿度低?出雏时湿度要求高则温度低
第二章家禽生产 第三节 家禽孵化条件
相关知识
课前回顾复习
1、家禽的孵化期(鸡)及胚胎的发育阶段? 2、胚胎发育重点三个时期及胚胎发育特点?
温度 ,湿度,通风换气,转蛋
课后作业
1、孵化中温湿度过高或者过低对胚胎发育有什么影响? 2、总结书117页表2-21中,由于孵化条件不合理所导致的培 育发育不良?
适用范围:巷道式孵化器采用的是恒温孵 化。
要求的孵化器水平较高,而且对孵化室 的建筑设计要求较高,需保持22~26℃较为 恒定的室温和良好的通风。
孵化天数
1~18 19~21
适宜的孵化温度
37.5~37.7 36.1~37.2
灵活调温:室温偏低,提高孵化温 度0.5~0.7℃;室温偏高且降温效果 不理想时,降
1-9 60-65 10-18 50-55
(四)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19-21 65-70
•孵化前期,温度高则要求湿度低
•出雏时湿度要求高则温度低。
•孵化的任何阶段都必须防止同时高温和高湿。
家禽的孵化技术论文

家禽的孵化技术论文家禽孵化可分为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家禽的孵化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家禽的孵化技术论文篇一我国民国时期的家禽孵化技术摘要:我国的人工孵化法,在清代和民国初年,形成了炕孵法、缸孵法和桶孵法三种代表方法,民国时期传统方法继续应用,同时有了初步的改进。
机器孵化法已经得到应用。
关键词:民国;人工孵化技术;改良1 我国古代家禽孵化技术我国家禽孵化技术历史悠久。
《夏小正》中有“正月鸡桴粥”的记载,《逸周书》有“大寒鸡始乳”的记载。
这两条记载说明大约在先秦时代,先民已经把“正月”或“大寒”作为孵鸡的合适时令。
在春秋战国前,鸭和鹅也成为了人工饲养的家禽,由于社会对鸭和鹅需求的增加,到了汉代,在自然孵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寄孵技术。
寄孵技术是把鸭蛋交给母鸡来代孵的技术。
东汉《风俗通》“鸡伏鸭卵,雏成入水”的记载,就反映了这一技术。
这是一种原始的人工孵化技术。
到了宋代,发明了鸭卵的人工孵化技术。
如《调燮类编》中载:“凡鸭皆雄癔雌鸣,重阳后始肥,清明后生卵即内陷。
伏卵闻砻磨声即断而不成。
无雌抱者以牛粪妪而出之”。
“以牛粪妪而出之”即以牛粪发醉产生热量或燃烧热来孵化鸭卵。
同时,广东还有“汤�鸭卵出雏”,浙江“火培鸭卵出雏”等。
其中所谓“汤�”即将鸭卵放入热水中“汤”约片刻,然后包入棉絮中,到期即可出雏,所谓“火培”即用火加温的方法。
为我国传统人工孵化中应用最多的一种。
从这些孵化方法看,当时孵化技术已达一较高水平。
人工孵化是我国家禽养殖史上的一次飞跃。
人工孵化技术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清代达到成熟阶段。
清代专业性的“哺坊”的出现,是我国传统人工孵化技术成熟的标志。
在清代和民国初年,我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工孵化法。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代表方法:炕孵法主要盛行于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西北),以通州法和东昌法为代表;南方以桶孵为主,桶孵又分为潮州法和广州法;缸孵法盛行于长江流域,以扬州法和萧山法为代表1。
家禽的孵化——【农业种养殖精品】

三、出雏期的操作管理技术 (一)出雏机管理 关闭出雏机内的照明灯。 拣出空蛋壳和绒毛已干的雏鸡,但不 可经常打开机门。 雏鸡一般都是一次性拣雏;鸭、鹅需 要多次拣雏甚至人工助产。 如气候干燥,孵化室地面应经常洒水。
(二)雏鸡处理 1、剔出残次雏
2、性别鉴别 有:翻肛法 自别♂♀法
翻肛性别鉴别
(1)时间:2-12h (2)手势:抓雏,握雏;
(2)羊膜与浆膜(绒毛膜) 发育:孵化的30h~3d形成头、侧、尾褶 3d~5d三褶相遇成羊膜脊,形成羊膜
腔。 (羊膜褶包括两层胎膜,内层靠胚胎,
(3)尿囊 发育:第2天末出现,第6天到达的内壳膜, 第10~11天时包围整个蛋的内容物。 作用:吸收蛋白、壳中矿物质;呼吸;排
泄 2、胚胎的血液循环
(1)卵黄囊血液循环 (2)尿囊血液循环 (3)胚内循环
(三)次数:每2h一次 重要性:1wk> 2wk > 3wk,3wk效果不明显. 出雏期不需要转蛋。
五、凉蛋 1、孵化后期散热的一种方式。 2、一般在孵化10天以后进行,
方法:机内凉蛋、机外凉蛋、 上摊床
20’~30’/次, 2~3次/d, 降 到 93℉ ( 降 低 蛋 温 2-3 ℃ )。 3、通风条件好的孵化器可不凉蛋, 白壳、粉壳鸡蛋孵化也可不凉
可以区分受精 蛋与未受精蛋
蛋产出后温度较低,胚胎停止发育; 当达到 37.8oC时,胚胎继续发育。
三、 孵化过程中的胚胎发育
(一)胚胎的发育生理
1.胚膜的形成及其功能
胚胎发育早期形成四种胚外膜:卵黄 囊、羊膜、浆膜、尿囊,完成胚胎的营养、 排泄和呼吸功能。
(1)卵黄囊 发育:第2天~第9天形成。 作用 :营养、造血、呼吸
一、孵化前的准备 (一)消毒
《家禽的人工孵化作业设计方案-畜禽生产》

《家禽的人工孵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家禽的发展发育过程,了解人工孵化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家禽孵化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禽的发展发育过程2. 人工孵化的原理和方法3. 孵化箱的组成和操作4. 孵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三、教学方法1. 实地参观家禽孵化场,观察家禽发展发育过程。
2. 实验操作,学生亲自操作孵化箱,体验孵化过程。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孵化实验,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禽的发展发育过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进修:讲解人工孵化的原理和方法,介绍孵化箱的组成和操作。
3. 实践:学生分组操作孵化箱,进行实验观察家禽孵化过程。
4. 总结: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享经验,展示效果。
五、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学生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及结论。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
3. 学生表现:评判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家禽孵化场参观机缘2. 孵化箱、温度计、湿度计等实验器械3. 图书、视频等教学资料七、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家禽孵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3. 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
八、教学反思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家禽的人工孵化过程,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此次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孵化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步骤,还能够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将来的进修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进修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进修效果。
影响家禽孵化能力的几个因素 - 养鸡技术

影响家禽孵化能力的几个因素-养鸡技术家禽的胚胎发育自然条件下,家禽通常在合适的季节产一定数量的蛋后进行自然孵化,繁衍后代。
绝大多数禽类是雌禽完成孵化工作,有些禽类如鸵鸟、鸽子是由公禽或公母共同交替完成孵化工作。
在抱窝时雌禽一般停止产蛋家禽的孵化相当于哺乳动物的妊娠,成功的孵化是指产出的蛋必须能正常发育。
胚外的基础物质必须能支持其通过整个孵化时期,此时孵化环境条件必须有利于胚胎生长。
孵化能力的高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影响家禽孵化能力的几个因素。
1、环境温度种禽所处的气候环境,特别是临近配种之前或配种时期周围的环境,可以影响受精卵的孵化能力。
例如高温可影响母鸡对钙的代谢能力,表现在血钙水平的下降,导致的结果是壳的品质变差。
蛋壳除起到单纯的机械保护作用外,还是胎盘中钙的主要来源。
不论孵化前还是孵化期间,环境温度可直接影响胎盘。
在胎盘发育阶段和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胎盘发育不利。
孵化前若长时间将蛋放置在低温情况下,会降低孵化率。
低于零下2℃将使蛋冰冻,当蛋冻结之时,发育过程会终止。
如果在孵化前将蛋置于温度过高的环境中,即20 -35℃,虽可继续发育,但蛋未来的孵化潜力将急剧下降。
这是由于孵化初期的生长温度过高,由于能量消耗,造成胚胎畸形。
甚至在适宜的环境中,孵化前的保存期如果超过7天,种蛋会快速丧失孵化能力。
这是因为胚胎中细胞的活动在这个时期继续进行,持续的细胞代谢使内部发生分解代谢,导致胎盘衰老并死亡。
如果不考虑孵化期间对温度需要的种间差异,则家禽孵化的合适温度是在37. 5-40℃。
2、湿度禽蛋中的水分约占总重的70%,水分除作为来自蛋黄、蛋白和蛋壳生理上的生命物质,以及胚胎本身新陈代谢所排出废物的溶剂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热调节功能。
水的低导热性有助于胚胎抵抗体温变动时的外来伤害。
为了将孵化时水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种蛋保存的环境温度应是13℃,相对湿度为80%-85%,孵化期间相对湿度为60% - 65%。
家禽的孵化技术

第七章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种蛋的选择、消毒、保存方法和孵化的五个条件;掌握种蛋孵化的适宜温度和适宜的湿度;了解适当的通风换气、翻蛋和卫生对孵化率的影响;掌握照蛋技术、移盘时间;学会统计孵化结果的各项指标,掌握雏鸡自别雌雄的方法。
第一节种禽的管理并不是所有种鸡所产的鸡蛋都可以作为种蛋进行孵化,种蛋收集后需要进行筛选,经过消毒后才能进行孵化,有时还要进行短期的贮存和运输,因此从种蛋产出到入孵到孵化器这一期间,对种蛋需要进行细致的管理,以确保种蛋的质量。
种蛋的质量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雏鸡的质量。
一、种禽质量种禽要求生产性能高,无经卵传播的疾病,饲养营养全面,管理良好,种蛋受精率高。
二、种蛋的选择(一)清洁度(二)蛋的大小种蛋大小一般要求52~68克,不同的品种要求有所差异,肉种鸡要求较宽,黄羽肉鸡和地方鸡种要求的蛋重较小。
种蛋的大小和形状要符合品种要求,过大过小、过长过圆、蛋壳过薄、壳面粗糙的“沙皮蛋”、蛋壳过于坚硬的“钢皮蛋”和双黄蛋都不能用来孵化。
鸡蛋以55-65克,鸭蛋以85-100克,鹅蛋以120-160克重量为宜。
要注意增加种蛋收集的次数,产蛋箱要经常更换垫草,以避免种蛋污染。
收集的种蛋应放在清洁干燥的的器具里,在干燥无尘的环境中保存,保存温度以12-15℃为宜,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
(三)蛋形接近卵圆形的种蛋孵化效果最好,蛋形指数要求在1.3~1.4之间。
蛋形指数是禽蛋短轴与长轴的比值。
(四)蛋壳颜色必须要求种蛋符合本品种特征。
(五)蛋壳厚度蛋壳厚度应在0.35mm左右,不仅破损率低,而且能有效地减少细菌的穿透数量,孵化效果好。
(六)内部质量(七)种蛋选择的次数和场所一般情况下,种蛋在禽舍内经过初选,剔除破蛋、脏蛋和明显畸形的蛋,在入库保存前或进行孵化厅之后再进行第二次选择,剔除不适合孵化用的禽蛋。
三、种蛋的消毒(一)消毒时间为了减少细菌待蛋壳的数量,种蛋产下后应马上进行第一次消毒。
家禽孵化工艺流程

家禽孵化工艺流程
家禽孵化工艺流程:
①种蛋选择与收集:
- 选择健康、无破损、大小适中的种蛋,通常在产出后24小时内收集。
②种蛋预处理:
- 清洗种蛋表面的污物,避免细菌感染,但要避免破坏种蛋表面的天然保护膜。
③种蛋消毒:
- 使用化学药品或紫外线照射等方式对种蛋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污染。
④种蛋储存:
- 在适宜的温度(约15°C)和湿度条件下短期储存种蛋,避免长期存放。
⑤入孵前检查:
- 通过灯光透视(照蛋)检查种蛋的内部情况,剔除未受精或异常的种蛋。
⑥入孵:
- 将合格的种蛋放入孵化器中,设定好孵化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⑦孵化期管理:
- 控制孵化器内的温度(约37.5°C~37.8°C)、湿度(约40%~60%),并定期翻动种蛋。
⑧凉蛋与通风:
- 在孵化后期,适当降低温度,增加通风,帮助胚胎适应外界环境。
⑨出雏准备:
- 在预计出雏前,调整孵化器的湿度至较高水平(约65%~70%),便于雏禽破壳。
⑩出雏:
- 雏禽自行破壳而出,此过程不应人为干预,以免伤害雏禽。
⑪雏禽处理:
- 出雏后,清理雏禽身上的蛋壳残余,保持雏禽干燥和温暖。
⑫雏禽挑选与分级:
- 根据雏禽的健康状况和性别进行挑选和分级,为后续饲养做准备。
⑬雏禽运输:
- 将雏禽装入特制的运输箱中,确保运输过程中的通风和保温,送往养殖场。
家禽孵化工艺流程涵盖了从种蛋的收集、处理到雏禽的出壳和运输的整个周期。
每一个步骤都对孵化成功率和雏禽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
第二章家禽孵化PPT课件

7-17天
18-20天 20-21天
鸡胚龄
鸡胚死亡分布规律图
• (二)孵化不良原因分析 • 1、种蛋保存因素:前期(时间、卫生) • 2、种禽饲养管理因素:中期(蛋白质 ) • 3、孵化条件因素: 后期(温度、通风、湿
度)
思考题
• 孵化操作规程?
第五节、初生雏雌雄鉴别
• 一、肛门鉴别法:鉴别原理和方法;手法。 • (一)鉴别原理: • 鸡:生殖突起与八字状壁的有无和组织学
羊膜腔包括两层,内层靠胚体称为羊膜,外 层称浆膜,它紧贴在内壳膜上,当尿囊发育达到 壳膜时,浆膜便与尿囊外层结合形成尿囊浆膜。 浆膜透明无血管,打开胚蛋看不到单独的浆膜。
(2)蛋黄囊 第二天开始出现,第九天形成 蛋黄囊,具有吸收功能。雏禽出壳时,体 内约有剩余蛋黄5g,出壳后6~7d全部被雏 禽吸收。
10~11d、17d、18d、19d、20d、21d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第十天
第十一天
第十二天
第十三天
第十四天
第十五天
第十六天
第十七天
第十八天
第十九天
第二十天
第二十一天
2、胎膜的形成及功能
(1)羊膜与浆膜 孵化第2d开始生出,第四天形 成羊膜腔,包围胚胎,羊膜腔充满羊水。具有保 护、营养、促进运动和利于出壳的功能。
二、胚胎发育及外部特征 禽类胚胎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一)胚胎在种蛋形成过程中的发育
受精卵在蛋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形成一 个多细胞的胚盘,蛋产出后暂停发育。
(二)孵化期中的胚胎发育
在孵化期的孵化条件下,依靠胎膜完成胚 胎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家禽的孵化
1、家禽胚胎发育的主要特点:
(1)卵生,通过母禽生殖道,(2)受精卵主要在体外发育,(3)胚胎发育较快
2、主要家禽种类的孵化期。
影响孵化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鸡:21天,鸭:28天,鹅:30—31天
影响孵化期的主要因素:
(1)老龄母禽蛋的孵化期比青年母禽蛋长
(2)炎热季节所产的蛋的孵化期比寒冷季节所产的蛋短,这是因为炎热季节的蛋的预孵期较
长
(3)小蛋比大蛋孵化期短
(4)厚壳蛋的孵化期长于薄壳蛋
(5)种蛋贮存影响孵化期
3、胚胎发育中形成的胚膜有哪些?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胚胎发育早期形成四种胚外膜,即卵黄膜、羊膜、浆膜(也称绒毛膜)、尿囊,它们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利用和各种代谢等生理活动的行进是必不可少的。
(1)卵黄膜
①卵黄囊分泌一种酶,可以将蛋黄变成可溶状态,从而使蛋黄中的营养物质可以被吸收并输送给发育中的胚胎;
②在孵化第6天还给胚胎供养。
可见,卵黄膜是具有营养、呼吸等功能的器官;
③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囊逐渐缩小,在出壳前,卵黄囊连同剩余的蛋黄一起被吸收进腹腔,作为初生雏禽暂时的营养来源。
(2)羊膜与浆膜
羊膜内充满羊水,起到保护胚胎免受震动的作用。
(3)尿囊
尿囊膜可充氧于胚胎的血液,并排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将胚胎肾脏产生的排泄物排出而存于尿囊中;帮助消化蛋白,并帮助从蛋壳吸收钙。
4、种蛋保存的适宜温湿度和保存期限是多少?保存期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
种蛋产下后应使其温度降至低于胚胎发育的阈值温度,值到入孵前。
要求种蛋库的温度是15—18℃,相对湿度75%—80%
注意问题:
①种蛋放置的位置:大头向上,小头向下,利于存放和孵化时的种蛋码放和处理。
②转蛋:时间不超过1周。
保存2周时间,在贮存期间要每天将种蛋翻转90°,防止系带松弛、蛋黄贴壳、减少孵化率的降低程度
③种蛋上的水汽凝结:当种蛋由种蛋库移出至码盘室时,由于码盘室的温度较高,水蒸气会凝集到蛋壳上,形成水滴,俗称“冒汗”,这不仅不利于操作,而且容易受细菌污染。
注意不要用甲醛熏蒸有水气的种蛋。
5、什么样的蛋不适宜做种蛋?
(1)应符合品种要求,超过品种标准范围±10%以上不宜作种蛋。
(2)大小要均匀,过大过小不宜。
(3)薄壳蛋、钢壳蛋的孵化率均低下,不宜作种蛋。
(4)开产起初2周的不宜作种蛋。
(5)遗传性状、生产性能不稳定或有垂直传播疾病禽群不宜作种蛋。
(6)破蛋、畸形蛋、软壳蛋、砂壳蛋等异性蛋不宜做种。
6、孵化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孵化的基本条件是要有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翻蛋与凉蛋有关的各项技术。
7、什么是胚胎温度?
胚胎温度:指胚体本身温度
8、哪些情况下需要凉蛋?
(1)孵化机性能:孵化器无自动冷却系统或冷却系统工作不能有效地降温造成蛋温偏高时,需要凉蛋(2)禽蛋类型:鸭、鹅、珍珠鸡等禽蛋内蛋内脂肪含量高、相对表面积小或蛋壳较厚等不同原因而需要在中后期凉蛋,甚至每天用38—40℃水喷洒地面(3)停电较长时间,室温较高,且整批入孵的胚蛋处于孵化中后期时,最易出现超温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定时打开机门调盘,必要时也抽出蛋盘、蛋车凉蛋
9、孵化厂的生产房布局应遵循什么原则?
孵化厂的生产用房布局:可根据种蛋进入孵化厂直到雏禽发送的生产流程循序运行、不能交叉或往返的设计原则。
10、怎样区分健雏和弱雏?
健雏:绒毛洁净有光,蛋黄吸收良好,腹部平坦。
脐带部愈合良好,干燥,而且被腹部绒毛覆盖,雏鸡站立稳健有力,叫声宏亮,对光和声音反应灵敏。
体形匀称,不干瘪或臃肿,显得“水灵”、整齐。
弱雏:绒毛凌乱,脐带部潮湿带有血污,愈合不良好,蛋黄吸收不良,腹大拖地,雏鸡站立不稳,常两腿或一腿叉开,两时开时闭,精神不振,显得疲乏不堪,叫声无力或尖叫呈痛苦状,对光、声反应迟钝,体形臃肿或干瘪,个体大水不一。
残雏、畸形雏:弯喙或交叉喙,脐部开口流血,蛋黄外流甚至拖地,脚和头部麻痹,瞎眼扭脖,绒毛稀短焦黄(俗称“火烧毛”)。
11、翻肛鉴别雌雄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根据生殖突起的有无和作字皱壁的形态、质地睐分辨雌雄。
12、衡量孵化效果的主要指标有哪些?怎样计算?
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 受精蛋包括死精蛋和活胚蛋
受精蛋孵化率=出壳的全部雏鸡数/受精蛋数*100%
入孵蛋孵化率=出壳的全部雏鸡数/入孵蛋数*100%
健雏率=健雏数/出壳的全部雏鸡数*100%
死胚率=死胚蛋数/受精蛋数*100%
此外,可在种鸡饲养周期结束后统计种母鸡提供的健雏数,即每只种母鸡在规定产蛋期内提供的健康雏鸡数。
13、影响孵化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什么?
种鸡质量:种蛋品质——健康、饲料、遗传、管理、环境日龄
种蛋管理:种蛋品质——选择、消毒、保存、运输
孵化条件:温度、湿度、转蛋、通风、卫生
14、照蛋的目的和时间是什么?
照蛋:用照蛋灯透视胚胎发育情况,一般整个孵化期进行1—2次。
照蛋的主要目的:观察对胚胎发育情况,并以此作为调整孵化条件的依据。
照蛋鸡鸭鹅胚胎发育特征头照5-6 6-7 7-8 黑眼
抽检10-11 13-14 15-16 合拢
二照19 25-26 28 闪毛
15、整个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分布规律怎样。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1)整个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分布规律:
两个死亡高峰期:第一个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第3—5天,胚胎生长迅速,形态变化显著,各种胎膜相继形成而作用尚未完善;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鸡胚在孵化18天以后,鸡胚多死于第二个高峰期,胚胎处于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时期。
(2)孵化率受内部和外部影响,人工孵化较自然孵化胚胎死亡率高,特别是第二个高峰期更显著。
内部因素对第一死亡高峰期影响大,外部因素对第二死亡高峰期影响大。
内部因素:种蛋内部的品质(胚盘、蛋黄、蛋白),由遗传和饲养管理所决定。
外部因素:即孵化环境,包括入孵前的环境(种蛋保存)和孵化中的环境(孵化条件)。
16、怎样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种蛋的孵化率?
(1)饲养高产健康种鸡,保证种蛋质量
①一般受精率和孵化率与鸡种遗传关系较大,而产蛋率、孵化率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大。
②影响孵化率较大的疾病:一是经蛋垂直感染的疾病,如白痢、霉形体、淋巴白血病;二是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法氏囊病等。
只有抓好综合卫生防疫措施,才能保证种鸡健康,必须认真执行“全进全出”制度。
③种鸡营养不全面,往往导致胚胎在中后期死亡。
(2)加强种蛋管理、确保入孵前种蛋质量
①开产最初2周种蛋不宜孵化②无论什么季节都应重视种蛋的保存③重视外观选择及种蛋来源。
(3)创造良好的孵化条件:①掌握3个主要孵化条件:掌握好孵化温度、孵化场和孵化器的通风换气以及孵化场及孵化器的卫生,提高孵化率和雏鸡质量②抓住孵化过程中两个关键时期:1—7胚龄和18—21胚龄。
一般是前期注意保温,后期重视通风。
名词解释:
1、生理零度:低于某一温度胚胎发育就被抑制,要高于这一温度胚胎才开始发育,这一温度比称为生理零度,也称临界温度。
一份认为鸡胚的生理零度约为23.9℃。
2、孵化温度:用若干体温表放在机内靠近胚蛋的位置,要求探头不要触及到任何地方,而要游离于蛋间空隙中,这样,温度计所记录的温度可认为是蛋所处的小气候环境的温度,即平均值,即孵化温度。
3、起眼:正常胚胎发育到5—6天时于胚胎中心出现的黑色圆点称为起眼
4、封门:正常胚胎发育至17天时,蛋的小头看不到发亮部分,气室界限边缘血管鲜红,称为封门
5、合拢:正常胚胎发育到10—11天时整个蛋除气室外均布满鲜红血管称为合拢
6、斜口:正常胚胎发育18天时,胚胎转身,气室斜向一侧,称为斜口
7、闪毛:正常胚胎发育19天时,胚胎开始肺呼吸时,气室内可见黑影闪动,称为闪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