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商业模式转型与组织间认知---以诺基亚为例

合集下载

公司商业模式转型与组织间认知---以诺基亚为例

公司商业模式转型与组织间认知---以诺基亚为例

公司商业模式转型与组织间认知-----以诺基亚为例本文对一个企业的公司层商业模式以及不同业务单元的商业的模式进行了区分。

我们的目标是对“高管的认知过程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决策”这一问题提供新的见解。

我们尤为关注高层管理者对组织间认知的认识,这些认知是行业内的企业高管和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所处社区对企业及其业务的共同认知。

我们通过分析一个历史案例——诺基亚的1990年和1996年间公司商业模式的转型来支持我们的理论,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成功的。

我们发现,可以使用诺基亚各业务的当前的声誉排名作为选择标准来确定哪些业务该保留,哪些该舍弃-----以及消除企业商业模式中那些曾经导致了失败的业务。

介绍(引言)近年来,战略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使用术语“商业模式”来描述一个企业的运行逻辑,从事业务的方式,以及如何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现有文献已经致力于描述某些(案例)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及探索商业模式的一般概念(Morris等,2005;Siggelkow 2002;阿米特和Zott ,2001; Zott和艾米特,2010 ;蒂斯, 2010年);近来LRP的问题成为焦点(LRP,2010)。

然而,随着对商业模式概念的本质研究,对特定企业商业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及关于“如何”创新的商业模式的规范性理由的探索显著增多(切斯布罗格,2010 ;麦格拉思,2010),对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的研究却越来越少。

本文通过研究涉及单个或多种商业模式(有些大型公司可能同时运行几个商业模式,普拉哈拉德和贝蒂斯,1986)的企业转型填补了这一空白。

我们首先来概述所谓的“企业商业模式”与公司业务(业务单元)模式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虽然早期的研究提出企业可能同时运行多种商业模式(范德美,2007;切斯布罗格,2006 ;林德和坎特雷尔, 2001; Smith等, 2010),但是关于业务单元以及业务单元的商业模式在公司层级的联系的研究目前尚且稀少。

诺基亚的战略管理案例(6页)

诺基亚的战略管理案例(6页)

从纸张到手机的故事悠悠诺基亚还是在上上个世纪的1865年,在北欧芬兰南部诞生了一家普普通通的造纸厂,它以当地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命名,叫“诺基亚”。

100年后,诺基亚仍稳稳当当地经营着,并在1967年组建成了为芬兰人提供包括纸尿布、高统皮套靴、轮胎、电话电缆等多元化产品的集团公司。

进入80年代,随着世界电子时代的到来,诺基亚集团也开始大量投资电信。

由于它适应了芬兰国家地势崎岖,人烟稀少,架线不便,无线通信业出现很早的客观情形,把简陋的步话机发展成了一种成熟的移动通讯系统。

与此同时,诺基亚也有了家用电器、计算机、传呼机等系列产品。

然而不久,诺基亚的事业陷入了危机。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北欧企业,所拥有的市场终归有限,尤其是80年代末近邻贸易伙伴苏联的衰败;加之国内综合工业基础不如其他大牌国家,尤其像摩托罗拉在技术研发、批量生产和广阔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都不是诺基亚一时可以比拟的。

诺基亚的总裁凯雷莫承受不住了,这位对诺基亚发展功不可没的技术型人物以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是1988年的冬天。

1991年,诺基亚在爱立信的嗤鼻声中,并购失败。

把握机遇的奥利拉1992年,诺基亚手机分部负责人、42岁的奥利拉临危受命,担纲起诺基亚集团CEO的重任。

奥利拉,这位伦敦经济学院的MBA,曾是花旗银行伦敦分公司负责诺基亚客户的主管,1985年加盟诺基亚,先后担任国际事业部副总裁和总财务长,被誉为“很有国际眼光”的人。

奥利拉的机遇要比凯雷莫好。

此时,柏林墙已被推倒,冷战结束,全球市场正在走向开放。

奥利拉敏锐地看到了前景,兴奋地说:“要永远记住这一天。

”他进行了大量而周密的可行性调查,从较早的北欧移动电话市场,意识到了它将会在全球掀起热潮。

他吸取了前任的教训,在几年中拍卖掉了诺基亚所有的枝节公司,甚至是赚钱的公司,将业务重点放到了电信上来,全力以赴地推动着诺基亚移动通讯业的发展。

诺基亚在寻找突破口。

奥利拉果断地把科技新生代的年轻人推上了关键岗位;奥利拉在手机研发项目档案中发现了GSM标准,直觉告诉他,这个尚未成熟的数字化手机通讯标准极有可能取代摩托罗拉的第一代模糊式手机,成为第二代的标准制式;奥利拉与同僚们在技术领域夜以继日地奋战着,他们很快确定了以手机和手机网络设备为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谙熟财务运作的奥利拉,避开了欧洲人对诺基亚带有偏见的眼光,飞奔美国,一次次地向那里的投资人描绘着诺基亚的美好前景:“我们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全球电讯行业这一高科技领域,我们正在开发的产品含有很高的附加值。

诺基亚企业文化分析案例

诺基亚企业文化分析案例

诺基亚企业文化分析案例成员:顾婷婷21713109罗雷杰05A14222胡敏21213127目录一、诺基亚的发展历程二、诺基亚的兴衰(一)诺基亚的兴盛1)诺基亚的兴盛历史2)诺基亚的营销策略(二)诺基亚的衰弱1)诺基亚的衰弱历程2)诺基亚衰弱的原因三、诺基亚的企业文化分析四、结语一、诺基亚的发展历程1865年,芬兰商人弗雷德里克把他的第一家木材加工厂建在了泰默河旁边,取名为诺基亚。

1869年,诺基亚扩大规模。

之后至少在一百年里诺基亚是由生产橡胶靴、卫生纸和电缆的三家公司组成。

1967年,它们合成一家公司,主要经营木材精加工、电缆、橡胶和电子。

此时电子部分只占公司的3%,还处于亏损状态。

1981年,诺基亚成功地把简陋的无线通讯器发展为一种成熟的移动通讯系统,也就是今天的手机。

1994年,诺基亚在美国上市,成为世界电话的领头羊。

1997年,诺基亚推出世界第一部提供中文显示的电话。

1998年,生产出第一亿部移动电话,成为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生产商。

2011年,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推出Windows Phone系列。

2014年,诺基亚被微软以37.9亿欧元(约合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旗下的大部分手机业务。

二、诺基亚的兴衰(一)诺基亚的兴盛1)诺基亚的兴盛历史:1865年诺基亚作为一家木匠工厂一炮打响,1982年诺基亚(当时叫Mobira)第一台NMT450移动电话Senator生产出来。

随后开发的MobiraTalkman,是当时最先进的产品,1990年的诺基亚,因产业领域过宽而濒于破产。

后来诺基亚决定只认准一点——手机,将其他产业全部舍弃(包括卖掉一个年利润800万美元的制药厂),5年后它便东山再起了。

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连续15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2009年诺基亚公司手机发货量约4.318亿部,2010年第二季度,诺基亚在移动终端市场的份额约为35.0%,领先三星和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20.6%、8.6%;2010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诺基亚以44.3%的份额仍居首位;09年8月份我国国内手机市场份额排行中,诺基亚以33.3%位居第一。

企业战略案例--诺基亚分析

企业战略案例--诺基亚分析

自救OR自杀
面对不断萎缩的市场,诺基亚也进 行了自救。然而,由于一些决策的失 误,局面没有得到扭转,反而是雪上 加霜。
塞班革命失败
2008年6月24日,诺基亚斥资4.1亿美元收购当时全球最大 的手机操作系统开发商Symbian(塞班)公司,并联合索 爱、三星、摩托罗拉等在内的多家公司成立非营利性组织 "Symbian基金会",计划将塞班打造成一个开源平台,开 启了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的第一场革命。
渠道商的叛变
诺基亚陨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渠道的崩盘。 在谷歌和苹果等智能机的冲击下,渠道商开始"叛变"。
2011年6月,第一款原生搭载MeeGo的智能手机N9正式发 布。这款机型在外观设计、硬件性能、系统界面、触控体 验等各方面均受到了外界的称赞。然而,N9大概是诺基亚 历代"机皇"中最悲剧的一款--早在它上市之前,诺基亚就宣 布将放弃MeeGo,N9成了MeeGo系统的绝唱。
继诺基亚宣布放弃Meego不久之后,英特尔也宣布放弃 MeeGo。最终导致合作失败。第二次革命完全失败。
现状分析
一)操作系统:与பைடு நூலகம்卓的开源不同,塞班是封闭式智能系 统的巅峰之作 ,与安卓的开源不同,塞班是封闭式智能系 统的巅峰之作。
二)手机设置:塞班系统的长按键比之安卓的手指划动就 要麻烦不少,在用户体验上吃亏不少。
三)软件资源 :塞班的封闭系统无法获得足够丰富的应用 支持,开发成本和应用联通性方面完全被安卓超越。
诺基亚N9在2011年6月于新加 坡发布。它采用了一块3.9英 寸电容触摸屏,分辨率为 480x854,手机的显示效果 相当出色,在诺基亚众多手 机中处于一流水平。
2012年2月27日发布会上。 诺基亚发布了一款震撼 全球的具有高达4100万 像素卡尔蔡司摄像头的 手机808 PureView。

传统企业转型成功案例

传统企业转型成功案例

传统企业转型成功案例
传统企业转型成功案例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1. 通用电气(GE):通用电气在2011年开始转型,将重心从原来的硬件
制造转向数字化工业,并开发出Predix平台,为工业互联网提供支持。


个转型过程使通用电气成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导者,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2. 诺基亚:诺基亚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但在智能手机兴起后,其市场份额逐渐下滑。

诺基亚通过转型,将其手机业务拆分,专注于通信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并成功地占据了市场份额。

3. 百丽国际:百丽国际是中国最大的鞋类品牌之一,但在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其业绩逐渐下滑。

百丽国际通过转型,推出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战略,同时注重消费者体验和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了业绩的复苏。

4. 招商银行:招商银行是中国的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其传统业务受到了挑战。

招商银行通过转型,推出了“招行APP”,注重用户体验和数字化服务,从而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5. 迪士尼:迪士尼在近年来通过转型,将其业务从传统的电影制作拓展到主题公园、消费品、流媒体等多个领域,从而实现了业绩的持续增长。

这些企业的成功转型表明,在数字化时代,传统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紧跟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同时,转型也需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和执行力,注重人才培养和组织文化的建设。

哈佛商学院诺基亚案例领悟

哈佛商学院诺基亚案例领悟

哈佛商学院诺基亚案例领悟
诺基亚曾是叱咤风云的手机巨头,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几乎占领全球手机一半的市场份额。

要知道,苹果手机目前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还没有超过百分之二十。

然而,2007年之后,诺基亚被苹果和安卓手机迅速碾压并全面溃败。

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是啊,当时的诺基亚,无论技术还是创新理念都领先于苹果,但是它仍然失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苹果手机刚推出的时候,诺基亚就采购回来拆解研究,但是到最后发现在技术上实在学不到任何新东西。

实际上,苹果当时做了一次架构创新,押对了智能手机时代的风口。

类似于苹果这样的架构创新最难识别,因为它在部件方面没有任何新的技术突破,只是在架构上(产品、产品构成部分和连接方面)采取了全新的组合方式。

苹果把手机的架构进行了统一和简化,让手机开发商可以更容易地开发软件,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使用体验。

而在诺基亚的生态系统里,手机款式多样,架构纷繁复杂。

比如有的手机是0到9常规按键,有的和电脑键盘一样。

有的手机是竖屏,有的手机是横屏。

这导致软件开发费时费力。

当有苹果和安卓的单一架构可以选择后,很多软件开发商都不再愿意为诺基亚的架构提供服务。

比如当时已经开始流行的打车软件Uber,就不支持诺基亚手机。

诺基亚有自己根深蒂固的组织架构,所以它的转型不仅仅在产品架构层面,还有组织架构上的转型。

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非常困难,诺基亚在手机市场上败北也成了很难避免的事情。

不过,诺基亚并没有因此破产,它凭借着为移动运营商和企业提供5G设备生存了下来。

诺基亚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诺基亚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诺基亚公司治理案例分析若问道当今消费者茶余饭后谈论的电子产品品牌有哪些?大部分都会说“苹果”、“华为”、“小米”、“三星”等品牌,对于“诺基亚”,大众消费者已经将它放在回忆里了。

曾经“诺基亚”三个字是潮流的象征,使用诺基亚手机是富有的象征,然而曾经万众瞩目的诺基亚品牌为何会沦落到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步?当触屏智能手机成为今天人们一个必需品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早在2000年,诺基亚就设计出了一款只有一个按键的触屏智能手机,具备收发电子邮件和玩游戏的功能。

而苹果,在7年后才推出第一款iPhone。

显然,诺基亚的先知先觉,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好运。

诺基亚因无法适应智能手机时代而不断衰退,最终放弃了手机业务,于2013年9月将手机业务和一箩筐专利作价54.4亿欧元卖给了微软。

为什么曾经全球手机行业的王者,会陷入严重的经营困境,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的手机业务连续15年获得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公司利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3年,诺基亚的经典机型1100在全球累计销售2亿台,这个手机销售记录在机型迅速迭代的今天,俨然成了不可企及的神话。

诺基亚从辉煌一时的霸主沦落为失败者的盛衰史是值得探讨,有研究价值的。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诺基亚逐渐成为全球数字通信技术的先驱。

这一时期的诺基亚在保留了原来的林业、橡胶两大类多种产品的基础上,采用了多元化的扩张方式,电子部门中还涉及数字电话交换机、计算机、手机、电视剧等。

多元化的战略支持下,公司迅速扩张。

不过,扩张过快过多且整合能力不足为公司埋下了隐患。

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势的变化,加上公司本身战略整合上的问题,使得诺基亚陷入危机中。

1992年奥利拉出任首席执行官。

面对公司所处的混乱状态,他迅速做出决定,专注于电信业而逐渐剥离公司传统业务。

在他的领导下,诺基亚不仅恢复了元气,而且进一步成为了世界上领先的移动电话及移动蜂窝网络的供应商。

这一阶段的诺基亚在世界移动通信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组织惯例变革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以诺基亚手机为例

组织惯例变革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以诺基亚手机为例
f e c t i v e n e s s ,b u t a l s o c a n ma k e t h e e n t e pr r i s e i mme r s e i n“ t h e a b i l i t y t r a p ”;t h e r e i s a d i r e c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h e s p e e d o f t h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r o u t i n e s c h a n g e a n d t h e c 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a n d t h e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f r o m c o l l e c t i v e l e a r n i n g t o o r g a n i z a — t i o n a l c o n s e n s u s i s t h e ma i n f a c t o r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r o u t i n e s c h a n g e .T h e c a s e s t u d y i s u s e f u l t o e n h a n c e t h e
SUN Hui , W ANG Yo n g we i 。
( 1 . S h a n g h a i O p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4 3 3 , C h i n a ; 2 . 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 H 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L a w,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4 6 , C h i n a )

企业转型后如何对其实施再定位—以诺基亚的转型为例

企业转型后如何对其实施再定位—以诺基亚的转型为例

作者: 李仪威 王德鹏
作者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辽宁经济
页码: 64-65页
主题词: 企业转型 诺基亚 再定位 通信设备制造商 互联网企业 业务转型 核心产业 跨越式
摘要:从木材、橡胶、电缆到手机,诺基亚的核心产业经历了多次成功的业务转型。

2008年,诺基亚正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互联网企业。

诺基亚从通信设备制造商向互联网企业的转变,是世界巨型公司的跨越式战略转型的模板,对企业如何自我定位无疑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基于这样的设想,本文试图寻找答案,。

企业成败的关键——以诺基亚为例

企业成败的关键——以诺基亚为例

Management经管空间 2012年5月061试论企业成败的关键——以诺基亚为例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曾凡沛摘 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市场上的竞争越演越烈,甚至每天都有企业关门倒闭,这其中99.99%的是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成了他人美餐后的狼籍杯盘。

诺基亚作为手机行业的品牌老大,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也不能一直独善其身,傲视群雄。

关键词:产品质量 营销渠道 管理机构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c)-061-021 诺基亚的辉煌历史诺基亚这家1865年创立于芬兰的一家纸浆和纸张制造公司,1980年代实行转产战略之后,公司开始重点生产电信和电子产品。

而现在,它即将扮演集成电子制造和互联网联合者的新角色。

诺基亚在中国过去十几年中打造出了一个比任何其他手机品牌都更为强大的渠道——既包括蜂星等三大国家级代理商和30多家省级代理商这样批发性质的渠道商,也包括国美、苏宁、迪信通等零售直供伙伴,还有三大运营商渠道——覆盖了全国大部分一到三线市场。

诺基亚于2004年夺走中国整体手机市场的第一宝座;2005年中国市场成为诺基亚全球最大单一市场,2006年更一举击退了摩托罗拉趁RAZR ,V3手机热销之势进行的最后反扑,奠定了在中国的绝对领先地位。

2009年前三个季度是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的时期,全球手机销售总量萎缩,诺基亚净销售额同比下降20%以上,但诺基亚中国销售量却暴增38.7%,三个季度就卖出了5050万部。

另据赛迪顾问有关2009~20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分析的一份调研报告,整个2009年,中国市场共卖出2222.5万部智能手机,其中诺基亚就占了1502.3万部,市场份额超过2/3,当时苹果只卖出16.1万部。

面对这这些辉煌的战绩,诺基亚有这骄人的资本。

1.1 诺基亚过硬的产品质量 一直以来,诺基亚一直以稳扎稳打的形象示人,推出的手机一直给人以结实耐用、操作简单、电池待机时间长、品种多样、高中低价位一应俱全,这也成就了诺基亚多年以来业绩的稳步攀升。

诺基亚案例

诺基亚案例

诺基亚公司组织架构
诺基亚的公司治理体系涉及了股东大会、董事会、集团执行委员会的 权、责、利安排。 总体来说,诺基亚公司的管控由股东大会和集团执行委员会在董事会的 指导下共同进行。集团执行委员会主席与其他成员由董事会任命,并且只 有集团执行委员会主席可以同时服务于董事会和集团执行委员会。董事会 下辖3个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人事委员会以及公司治理和提名委员会。 诺基亚是由董事长暨执行长所领导的集团执委会所经营,诺基亚的董事长 暨执行长是现年53岁、1985年进入诺基亚的欧里拉(Jorma Ollila);诺 基亚的总裁则是现年47岁、1984年进入诺基亚的奥拉皮特(Pekka AlaPietila)。诺基亚的个人股东超过200万 诺基亚的股东包括私人股东和法 人股东。到2003年底为止,诺基亚的个人股东超过200万,其中约有半数 在美国,另一半则分布在欧洲各国。诺基亚约有10.82%的股票为芬兰股 东所持有。2003年12月31曰为止,诺基亚的总股数约为48亿股,其股本 约值2亿8千8百万欧元。
第三阶段(1967~1991年) 董事会代表人物有比约恩· 韦斯特朗、卡利· 凯拉莫、西 莫· 沃里莱赫托(Simo Vuorilehto)。在1967年的合并(3家 企业合并形成新诺基亚)之后,公司将资源投入到新的商业领 域,如电子和通信业。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迅猛增长时期之 后,诺基亚的董事们面临的任务是通过大幅度地减少不同商业 领域的生意数量来巩固公司。这一时期,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造 纸、电缆、橡胶、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 第四阶段(1992年至今) 董事会代表人物有约玛· 奥利拉、佩卡· 阿尔培特拉 (Pekka Ala-Pietil、鲍思蕊(Sari Baldauf)。这一阶段的诺 基亚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与约玛· 奥利拉联系在一起的。 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诺基亚成为了世界第一的手机制造商。现 在诺基亚的主营业务是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但公司还是面 临的严峻的挑战,就是如何保持利润持续增长。

诺基亚公司的介绍市场环境、SWOT分析、STP战略、4P营销策略

诺基亚公司的介绍市场环境、SWOT分析、STP战略、4P营销策略
诺基亚公司的介绍及其发展
公司的创建
• 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 艾德 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 斯(Fredrik Idestam)在芬兰 ) 诺基亚河” 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了一 家木材纸浆厂,取名诺基亚。 家木材纸浆厂,取名诺基亚。 诺基亚公司 20世纪 年代,诺基亚木浆 世纪20年代 世纪 年代, 厂并购了在其旁边经营的成立 年的芬兰橡胶加工厂, 于1898年的芬兰橡胶加工厂, 年的芬兰橡胶加工厂 橡胶厂的皮靴、轮胎、 橡胶厂的皮靴、轮胎、工业用 橡胶制品、雨衣、地毯、 橡胶制品、雨衣、地毯、球类 及橡胶玩具等产品开始用诺基 亚的品牌来命名. 亚的品牌来命名 1967年之前,诺基亚一直稳 年之前, 年之前 稳的走着。 稳的走着。1967年,诺基亚购 年 买了芬兰电缆厂的大部分股份, 买了芬兰电缆厂的大部分股份, 诺基亚木浆厂、芬兰橡胶厂、 诺基亚木浆厂、芬兰橡胶厂、 芬兰电缆厂三大工厂联合为诺 基亚集团。 基亚集团。这是诺基亚成形的 时期
strengths(优势)
1.1品牌
品牌历史悠久,拥有不少的忠实客户;而且由于诺基亚手机性价比高, 耐摔,电池待机时间久,深得顾客喜欢
1.2高效的供应商管理
诺基亚对供应商的评估、审核和认可范围包括质量管理、生产运作管 理、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遍布全球的每一家诺基亚手机生产基地 都采用 诺基亚采购系统,因此保证了诺基亚百年品牌的稳定性
诺基亚再续辉煌
• 2004-2005年,康培凯担任诺基亚 年 公司执行副总裁兼移动电话事业部 总经理,并于2005年10月1日至 总经理,并于 年 月 日至 2010年9月16日担任总裁兼首席执 年 月 日担任总裁兼首席执 行官(CEO)。在康培凯担任诺基亚 行官 。 CEO的前两年,诺基亚手机业务 的前两年, 的前两年 的发展一直非常稳健, 的发展一直非常稳健,市场份额一 度达到40%。 度达到 。

诺基亚案例经济学分析

诺基亚案例经济学分析
推动技术创新
组织结构变革为诺基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 力支持,公司得以在智能手机、5G等领域 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06
诺基亚企业文化塑造分析
企业价值观传播与实践
强调创新
诺基亚始终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不断的技术研 发和产品创新,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客户至上
诺基亚注重客户需求和体验,致力于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满 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营销策略组合
产品策略
诺基亚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不断推出新功能和外观设计,以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价格策略
诺基亚根据产品定位和目标市场的 消费能力,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以实现市场份额和利润的最大化。
渠道策略
诺基亚通过建立广泛的销售网络和 渠道合作伙伴关系,确保产品能够 快速、有效地覆盖目标市场。
诺基亚案例经济学分析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
目录
• 诺基亚背景介绍 • 诺基亚市场策略分析 • 诺基亚生产运营分析 • 诺基亚技术创新分析 • 诺基亚组织结构变革分析
目录
• 诺基亚企业文化塑造分析 • 总结:从诺基亚案例看经济学原理应

01
诺基亚背景介绍
公司历史与发展
03
创立初期
诺基亚最初是一家造纸厂,成立于19世 纪末,位于芬兰的诺基亚镇。
诺基亚案例表明,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供给策略,以保持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竞争与合作策略选择原理应用
诺基亚在功能手机时代的竞争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 些优势逐渐被削弱。
面对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压力,诺基亚选择了与微软合作,以期借助Windows Phone系统重振旗鼓。 然而,这一合作策略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加速了诺基亚的衰落。

【商业模式】诺基亚商业模式及发展分析

【商业模式】诺基亚商业模式及发展分析

发展历程图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图 三次战略转型
商业模式 对比分析 发展规划
三次战略转型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图

三次战略转型
一 次
商业模式

对比分析

发展规划
第 一 次 转 型
从中小企业向跨国集团的战略转型 1976 年 Nokia、芬兰橡胶、芬兰电缆三家公司合并后,已经具备了从 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发展的竞争实力,从企业自身的发展上需要有这样一 个向多元化集团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当时在全球电视产业刚刚兴起, 市场潜力巨大且Nokia 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从多元化经营,向专注于手机通信市场的专业化经营的转型 电视机市场逐渐饱和,成为 Nokia 业务发展的最大阻碍力量。同时,苏 联解体使Nokia 业务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这使Nokia陷入困境。同时, 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却在带动着移动终端需求量的持续增加。其巨大的 发展潜力也能够保证 Nokia 的长远发展。
西大2010级工商管理
诺基亚(Nokia)公司成立于1865年,总部位于芬兰,是一家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是全球第三大手机生产商。其生产的一系列手机配备了许多服 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连续15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直到2011年,诺基亚被苹果和三星超过。同年,诺基亚与微软达成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
定位
关键资源能力
业务系统 盈利模式 现金流结构 企业价值
对比分析 发展规划
WAP信息服务模式:可以按照用户浏览点击手机广告的量给予一定的 奖励回报进行推广,诸如向用户赠送话费、积分或赠送流量等。该运营 模式也可分为两大类:a)联合一些WAP网站的内容提供商开展广告业 务。 b)运营商自己开设WAP移动商城开展手机广告业务。“准移动 互联网”

管理学案例分析诺基亚

管理学案例分析诺基亚

管理学案例分析诺基亚目录1. 诺基亚管理变革脉络 (2)1.1 诺基亚的历史概述 (3)1.2 管理变革的原因分析 (4)2. 开拓手机市场 (5)2.1 市场分析与战略制定 (6)2.2 定位策略与产品线调整 (7)2.3 国际化布局与本地化的管理 (8)3. 技术创新 (10)3.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11)3.2 专利保护策略与跨国专利法律战 (12)4. 供应链管理 (14)4.1 供应链优化与协同效应 (15)4.2 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 (16)4.3 供应商关系与质量控制 (18)5. 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演变 (19)5.1 企业文化的发展变迁 (20)5.2 管理模式的地域适应 (22)5.3 员工培养与领导力建设 (23)6. 市场应对与策略转型 (24)6.1 应对市场的新挑战 (26)6.2 转型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27)6.3 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效应 (28)7. 技术与市场的双向影响 (30)7.1 新技术列表及其对市场影响 (32)7.2 市场需求变化及其对技术投资的导向 (33)8. 最终教训与启示 (34)8.1 管理失败的原因总结 (36)8.2 针对科技企业管理的建议 (36)8.3 跨行业的管理启示与发展前景 (38)1. 诺基亚管理变革脉络诺基亚的管理变革脉络可追溯至公司成立之初,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技术进步和内部战略调整经历了一系列重要转变。

诺基亚由两位芬兰企业家弗雷德里克艾德斯特罗姆和鲁道夫卡尔斯特罗姆于1865年创立,是一家以纸浆和纸张制造为主的公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诺基亚逐渐扩展业务范围,逐步涉足了一系列与通讯技术相关的领域。

1970年代,诺基亚开始涉足通信行业,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推式移动电话M600。

1980年代,诺基亚持续增强其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推出了多款具有开创意义的移动通信产品。

进入90年代,诺基亚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随着全球手机市场的竞争加剧,面对三星和微软等强大竞争对手,诺基亚不得不重新评估其战略方向,最终将焦点聚焦于成为应用商店的全球主导力量。

诺基亚案例分析——管理学作业课件

诺基亚案例分析——管理学作业课件

2020/3/24
20
3G时代的到来使得手机市场的竞争情况正发生着巨 symbian手机仍然占有者较
出现使得诺基亚原有的市场优势正在不断的弱化。
自1996
面对苹果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iPhone和采用Google
Android
14年的全球
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
商。如何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手机用户将是诺基
37
诺基亚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目前至少有一家 运营商表示将支持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沃达丰英国 公司(Vodafone UK) Lumia系列手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中国方面,诺基亚没有选择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两家更有 势力的运营商。“与中国电信之间的合作源于当我们决定 要开始做诺基亚WP 董事长对于我们所做的这个决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艾
上本地人才在商务、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技
养未来高层职位的本地接班人。21
世界各地提供全面的高级人才支持
2020/3/24
26
可持续发展策略
20多家代表处、1个全球研发中 心、7家合资企业及1家独资的全球生产基地。所有主要产
产品、接入设备及数字交换和传输设备等均可在中国生产
最终产品的一条龙生产。同时还加强与本地材料供应商的
通过多年的市场调研,诺基亚发现“手机终端+互联网” 将是未来手机产业新的增长点有效的前瞻性预测,可以大 幅度减少企业在战略转型时期的痛苦,并降低企业的风险。 虽然手机硬件的利润率迅速降低,但是通过手机的增值服 务,诺基亚预测在未来的两年中,其手机利润率依旧可以 达到20%左右。
对公司的组织结构保持一定的弹性,使之与产业变化同 步,从而减低公司战略转型的困难

诺基亚策略失误和企业转型对策分析

诺基亚策略失误和企业转型对策分析

诺基亚策略失误和企业转型对策分析诺基亚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国际手机品牌,其1000多种机型曾长期占据市场很大份额。

但近几年,诺基亚公司的手机销量却快速下降、市值大幅缩水,业内人士甚至提出了“诺基亚还能撑多久”的质疑。

这件事也引发了人们对研究信息化建军规律的深思。

仔细观察诺基亚公司这段起浮我们会发现:选准战略转型的方向,远比在宏观上投入多少资金更为重要。

战略转型的大方向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景,但战略转型的具体方向则决定着事物能否在新质的基础上顺利完成转型。

诺基亚近几年也在加速发展,具体表现为传统普通手机规模的扩展,而在智能手机新领域却长期没有明显的突破。

在相对和平时期建军,军队战斗力提高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传统战斗力的提高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推进,而战斗力新质的跃升则与战略筹划、武器装备研发方向、编制体制调整、人才培养等具体方面息息相关。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大时代背景和竞争环境中,公司转型与军队战斗力跃升都有着一定的时间限制。

诺基亚新任CEO艾洛普曾直言:诺基亚落后了,错过了主要潮流,丧失了时间。

当诺基亚还在注重手机耐用性和通话稳定性时,苹果手机和安装Android系统的手机已开始为人们提供浏览网页、视频通话、社交网络甚至查股票、玩智能游戏等诸多功能。

等诺基亚回过神来,试图扭转局势时,其手机功能与市场潮流已日行渐远。

在诺基亚的发展历史上,其实并不缺少革命性的想法。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造纸为生,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转移,最后才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而在移动领域,诺基亚也有许多创新的想法,该公司最先推出了拍照手机、音乐手机,并提出了应用、平板电脑等最新移动概念。

这种行业间的转移,可能是企业保留原有行业的业务,实行多元化的策略,也可能是完全退出原有行业,全部进入新的行业【1】。

因此,本文认为企业战略转型是指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为克服企业在原有经营格局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1.王吉发,冯晋,李汉铃.企业转型的内涵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1):153—157.段进行重新设计,并由此形成新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的过程。

诺基亚案例分析

诺基亚案例分析

诺基亚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诺基亚,这个曾经的手机霸主,在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再到现在的复兴的曲折历程。

其背后的商业智慧和战略决策,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分析。

二、行业分析诺基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了移动通信市场,这个市场的增长速度惊人,使得诺基亚迅速崛起。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诺基亚面临着来自苹果和三星等公司的激烈竞争。

三、公司战略诺基亚在市场上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战略。

它专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并将此业务做到了极致。

它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满足了消费者对手机功能和性能的需求。

它通过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和营销策略,将产品销售到了全球各地。

四、市场环境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也离不开市场环境的影响。

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移动通信市场处于爆炸性增长阶段,这为诺基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诺基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其战略。

五、商业模式分析诺基亚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销售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来获得收入。

其主要的成本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成本。

诺基亚通过规模经济和有效的成本控制,实现了盈利的最大化。

六、核心竞争力分析诺基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能够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

同时,它也拥有广泛的品牌影响力,能够吸引大量的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七、未来趋势预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未来移动通信市场将会发生更多的变化。

诺基亚需要继续市场变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同时,它也需要加强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提高盈利能力。

八、结论与建议诺基亚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它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战略和商业模式,还需要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适应这些变化的能力。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商业模式转型与组织间认知-----以诺基亚为例本文对一个企业的公司层商业模式以及不同业务单元的商业的模式进行了区分。

我们的目标是对“高管的认知过程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决策”这一问题提供新的见解。

我们尤为关注高层管理者对组织间认知的认识,这些认知是行业内的企业高管和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所处社区对企业及其业务的共同认知。

我们通过分析一个历史案例——诺基亚的1990年和1996年间公司商业模式的转型来支持我们的理论,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成功的。

我们发现,可以使用诺基亚各业务的当前的声誉排名作为选择标准来确定哪些业务该保留,哪些该舍弃-----以及消除企业商业模式中那些曾经导致了失败的业务。

介绍(引言)近年来,战略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使用术语“商业模式”来描述一个企业的运行逻辑,从事业务的方式,以及如何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现有文献已经致力于描述某些(案例)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及探索商业模式的一般概念(Morris等,2005;Siggelkow 2002;阿米特和Zott ,2001; Zott和艾米特,2010 ;蒂斯, 2010年);近来LRP的问题成为焦点(LRP,2010)。

然而,随着对商业模式概念的本质研究,对特定企业商业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及关于“如何”创新的商业模式的规范性理由的探索显著增多(切斯布罗格,2010 ;麦格拉思,2010),对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的研究却越来越少。

本文通过研究涉及单个或多种商业模式(有些大型公司可能同时运行几个商业模式,普拉哈拉德和贝蒂斯,1986)的企业转型填补了这一空白。

我们首先来概述所谓的“企业商业模式”与公司业务(业务单元)模式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虽然早期的研究提出企业可能同时运行多种商业模式(范德美,2007;切斯布罗格,2006 ;林德和坎特雷尔, 2001; Smith等, 2010),但是关于业务单元以及业务单元的商业模式在公司层级的联系的研究目前尚且稀少。

尤其是,现存文献缺乏对多元化组织的商业模式沿革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在此领域有所建树。

其次,我们通过对一个企业转变的研究,来分析所研究的这一领域:认知过程对公司商业模式转型的影响。

当然,很多现存文献研究了在企业战略运作过程中管理认知充当的各种各样的角色。

( egWalsh ,1995; Porac和托马斯,2002年施文克, 2002)另外一些研究也特别指出了,在企业的商业模式沿革中管理认知所起的作用( Tripsas和Gavetti ,2000; 。

Tikkanen等,2005 ;切斯布罗格, 2010)。

但是目前,管理认知尤其是组织间认知在公司层商业模式的战略转型方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得到重视,我们把组织间认知定义为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运营所在社区中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及其业务所充当的角色的共同理解。

文中的公司案例分析表明,它们对一个企业商业模式转型有相当大的影响。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最终取决于其调整企业内部各要素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Siggelkow ,2002; Tripsas和Gavetti ,2000)。

因此在我们的实证研究方面,选择了一个最有启发性的案例,从中可以更多地了解到在动态环境中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以及如何由认知驱动。

它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其公司层商业模式的转型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诺基亚公司,芬兰移动通信巨头。

诺基亚的故事是一个启示,揭示了一个传统的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在1990年至1996年)怎样成功的迅速改变其企业的业务模式成为一个经营少量业务的公司,只涉及移动通讯,并因此取得了前所未有,长达十年之久( 1996年至2007年)的电信行业全球性的成功。

尽管诺基亚最近( 2008-2011年)在其行业遇到了问题(这是超出了本研究的范围),我们相信,对诺基亚公司初期在20世纪90年代转型的历史研究在发展商业模式的理论思想、战略转型和管理认知以及企业遇到类似问题时提供实践经验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

概念框架公司业务模式这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引起对什么是或者应该是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这些概念的广泛辩论( Morris等,2005; Tikkanen等,2005 )。

相反,我们所关心的是公司层和业务层商业模式的区别,特别是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

我们的基本假设是,任何公司可以拥有多个业务(俗称战略业务单位),他们都可以有自己的商业模式。

这样的结构在古典战略文献中已有所反映(安索夫1965年;钱德勒, 1977;波特, 1980),将该公司层战略和单个业务层战略区别开来。

但是,“企业商业模式”和“公司战略”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明确的。

首先,公司战略通常指的是选择企业所要服务的市场、现阶段从事的业务或将来要从事的业务(即市场和业务组合的选择),以及这些业务是否相关(即水平多样化或是垂直多样化)(罗曼尔特, 1974;安索夫, 1957)。

与此相反,企业商业模式的概念并单单指定这些简单的问题——公司的业务是什么以及他们是否有联系——而且还包含各业务如何相互关联的逻辑,如何在特定时间内,为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阿米特和Zott ,2001;切斯布罗格和罗森布鲁姆,2002)。

此外,在我们的定义中,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存在于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或高层管理团队( TMT)的成员的心里——本质上,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认知逻辑是公司如何创造价值,特别是公司业务组合之间的价值创造链。

因此,“企业商业模式'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概念上的“分类器”(巴登 - 富勒和摩根, 2010),管理者可以利用商业模式来分析目前的业务组合,并基于单个业务和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确定和制定未来可能的业务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假设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关于管理认知(或信仰/逻辑框架),以及关于“如何”(而不是单纯关注“哪些/是什么/是否)的问题,这是很多作者一致的假设(如, Barabba 等,2002 ;奥斯特瓦德,2004;博西迪和查兰,2004;切斯布罗格和罗森布鲁姆,2002;CASADESUS - Masanell和RICART ,2007; Tikkanen等人, 2005),尽管他们并不特别注重公司层商业模式。

然而,事实上,可以将企业的商业模式看做一个综合的分级概念,或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单检验一个公司各业务之间主要的内部关联和价值创造逻辑的工具。

在实践中,这些逻辑可以源于,比如,业务单元在共享的产品技术,终端客户,分销渠道,供应链,或市场知识等方面的相互关联(见Pehrsson , 2006) ;或业务单元之间的资金供给;跨业务部门的共同治理和绩效测量要素( Kolehmainen , 2010)。

这些逻辑也可能与一定业务单元在提高公司声誉和增强公司对劳动力市场、政府或投资群体吸引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相关——正如我们在诺基亚的情况中发现的那样。

与企业的商业模式这个概念截然不同,我们把业务层的商业模式看做业务部门经理对业务单元在外部市场环境和公司内部环境(即其他业务单元的作用)下如何运作以及创造价值的认知逻辑。

为理解业务层商业模式,我们将业务单元比作市场上的一个机器,公司环境和商业模式则指导机器如何运作( CASADESUS - Masanell和RICART ,2007)、创造利润和/或是消耗公司或其他业务单元的利润(即收入/盈利逻辑)(切斯布罗格,2010 ;伊丹和西野,2010)。

由于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我们的研究只涉及在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中发挥作用的业务层模型。

公司业务模式转型和研究问题鉴于公司商业模式的上述定义,界定其转型很简单:转型即关于公司如何创造价值的认知逻辑的改变以及认知逻辑何时从一个时点到另一个时点影响公司业务组合。

从这个定义,以及其在管理认知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

首先,尽管企业商业模式在概念上主要属于高层管理者的思想逻辑,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不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商业模式转型往往都不是高层管理者所独有的想法。

客观地看,一个公司的业务模式(尤其是当前模式)一般按高层管理者感知的方式进行。

因此,事实上如果在某个特定时点两个公司的业务之间的价值逻辑源于如共有的顾客或技术基础,那么这通常就是企业管理者的认知内容。

换句话说,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内,公司各项业务中存在的主要核心要素以及彼此之间的价值创造连接,都可能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这些核心要素及现有连接方式的看法高度对应。

因此,在两个时间点上研究和比较涉及企业的商业模式的管理感知逻辑,为我们研究这些时点上企业的商业模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在一定程度上,感知与实际管理是并行的,这点在静态情境下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研究商业模式转型时,这一问题就变得非常有趣了。

这是因为与对现有业务的了解相比,管理者对未来意图(或可能)从事的业务或是业务之间价值创造链的设计或实现可能性知之甚少。

事实上,尽管现有的业务组合以及业务之间的联系是单一的——但只是目前——未来可能的业务组合及业务之间存在的价值创造链可能是不计其数的。

更重要的是,当管理者计划改变商业模式时,他们可能会从现有的商业模式中保留或发掘一些业务(以及已有的价值创造链)并且仅建立部分新的业务或业务之间的新连接,而不是完全清除并全盘取代现有的业务组合。

例如,此前有研究表明,在战略转型的行动中,管理者往往尽量保留他们所认为的对他们公司过去的业务成功有贡献的商业模式要素( Tripsas和Gavetti ,2000 ; Miller和弗里森, 1980;普拉哈拉德和贝蒂斯,1986),相反,商业模式的全面改变即使发生过也是极为稀少的。

这种关于公司的当前(现有的)商业模式要素和新的(转型的)商业模式要素之间的动态认知在诺基亚的商业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引起了广泛研究的问题:企业高层管理者究竟会决定保留哪些现有的商业模式要素,更新哪些,这些转型决策背后的认知驱动是什么?另一个导致公司的企业商业模式与其高层管理人员的思想(尽管部分属于他们的头脑逻辑)不完全匹配的原因是,商业模式中业务及业务之间价值创造链受公司所在行业或社区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例如,如果两家公司的业务服务于相同的顾客并提供互补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的认知同时受公司顾客和竞争者的影响(很大程度上)。

这反映了管理研究概念的普遍性,揭示了一个定律:一个公司的企业或组织定位(管理者和员工对公司和业务的看法)通常符合(或者应该符合)该公司的在外部环境中的组织形象或声誉(见评论者如Cornelissen等,2007 ;焦亚等人, 2000 ; Brown等,2006)。

换句话说,公司管理者及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业务所共有的认知(即组织间认知)在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的管理决策中可能发挥着特殊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