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
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网络犯罪心理学
分析网络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 为模式,研究网络环境中的犯罪
动机和决策过程。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跨学科融合
结合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 犯罪心理的复杂机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和干预犯罪行为,提高犯罪 预防的效果。
个性化矫治与康复
判断证人证言可信度
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证人证言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为审判提供证据支持 。
犯罪心理学在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01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和个体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提高矫正效果。
心理干预和治疗
02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罪犯改变不良心理和行
为习惯,促进再社会化。
当代研究
当代犯罪心理学研究更加多元化和深入,涉及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同时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犯罪人的言行举止、 情绪反应等,了解其心理特征
和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 集犯罪人的个人信息和背景资 料,分析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
预测再犯风险
03
运用犯罪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评估罪犯的再犯风险,为矫正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06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 究与展望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神经犯罪学
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犯罪行为的 神经基础,探索犯罪倾向与大脑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基因与犯罪
研究基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探 讨遗传因素在犯罪心理中的作用
发展阶段
犯罪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个体心理因素
人格特质
如冲动、攻击性、缺乏同理心等人格特 质,可能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关。
情绪因素
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犯罪行为。
认知过程
犯罪者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如扭曲的 道德观念、错误的价值观等,导致他 们无法正确判断是非。
心理创伤
如童年虐待、性侵犯等心理创伤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长期的心理问题,进而 增加犯罪风险。
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在犯罪心理矫治中的应用
03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模拟场景,帮助犯罪者进行心
理矫治和康复。
当前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利用智能化技术时,需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个 人信息和隐私不受侵犯。
伦理与法律问题
在应用智能化技术时,需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技术的 合法性和正当性。
被告人心理状态评估的注 意事项
评估过程需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矫正阶段: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意义
根据罪犯的心理特点和犯罪原因,设计个性化的矫治方案,提高矫治效果,降低再犯率 。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原则
以罪犯为中心,综合考虑其犯罪原因、心理特点、社会背景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强、可 操作性强的矫治方案。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实施步骤
包括前期准备、方案制定、实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等步骤,确保矫治方案的顺利实施 和有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
06
战
跨学科融合创新路径
神经科学与犯罪心理学
01
通过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犯罪行为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
犯罪心理机制。
犯罪行为心理学一至三章演示文稿
Diagram
Company History
2003
2000
2000.10 Add Your Text 2000.10 Add Your Text
2000.10 Add Your Text
情绪体验
4种形式 3种状态 3种情操
情绪生理
•能力
智能 技能
•气质
情绪表现
表情 言语 动作
•性格
•兴趣 •需要 •观念 •信念 •信仰 •归因
第8页,共56页。
第一章.犯罪、犯罪学与心理学
引言 刑法与刑事司法制度
刑罚哲学
犯罪、犯罪学与心理学
犯罪研究 科学哲学与犯罪解释
心理学与犯罪学
第9页,共56页。
• 2、理想的法律目标是为了更大的社会利益而维护社会 秩序。它体现惩罚功能和预防功能。
• 3、加强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第19页,共56页。
第三节 刑罚哲学
一、报应与公平模式 1、法律报应与报复的区别:国家与个人;公平与公正; 2、报应与矫正区别:罪行相适应;回归社会。
二、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人类理性和社会契约概念为基础提出的一种法律惩罚理论。代表
有意大利法律理论家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提出刑罚的目的是预防,不是 制造痛苦或补偿,刑罚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使用刑罚时应该着眼未来而不是 过去;英国法学家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精心阐述了这些原则。功利主 义指向犯罪行为,而不是犯罪人。
三、改造和矫治:
1、改造新古典学派强调刑罚个别化,与矫治哲学相吻合。改造观点认为应当通过 受苦与对危害行为赎罪,并且公开承认进行危害行为的人要避免将来再次犯罪, 方式包括道德教诲、劳动和教育。 2、矫治学说认为,犯罪是个人的缺陷或者适应不良的产物。将注意力集中到犯罪 人身上,而不是集中在犯罪行为方面。 • 四、监禁的目的:剥夺犯罪的能力
《犯罪心理学》课件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 动机分为物质性动机、情绪性动机和道德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犯罪动机分为 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
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犯罪心理的概念
犯罪心理是指个体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所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过程,包括犯罪动机、犯罪认知、犯罪情感和犯罪意 志等方面。
犯罪心理的分类
按照犯罪类型分类
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暴力型犯罪心理、财产型犯罪心理 、性犯罪心理等。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按照犯罪主体分类
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年人犯罪心理 和老年人犯罪心理等。不同年龄段的犯罪主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
科学方法的引入
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开始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犯罪心理。
跨学科研究
当代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已经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 限,与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 交叉融合,为深入理解犯罪心理提供了更广阔的 视野。
PART 02
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
REPORTING
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学还关注犯罪行为的后果以及如何对犯罪人进行干预和矫治,以预防再 次犯罪。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矫治与治疗
通过研究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了解 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为预防和干预 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心理干预和治疗手段,帮助犯罪 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改变不良行为 模式,降低再次犯罪的风险。
毒品犯罪
总结词
毒品犯罪是指涉及毒品生产、贩卖、吸食等行为的犯罪。
详细描述
犯罪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五、研究步骤 选定课题 确定研究假设 确定研究方案 收集数据 分析和解释所搜集的数据 结论
返回
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 困难性与可能性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 犯罪心理的隐蔽性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间接性 犯罪人心理的抵触性 不可试验性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可能性
返回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
一、哲学方法论 二、一般科学方法论 三、具体研究方法
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与可能性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犯罪心理的隐蔽性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间接性犯罪人心理的抵触性不可试验性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可能性返回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一哲学方法论二一般科学方法论三具体研究方法
第三章、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与可能性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
四、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1.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纵向(跟踪研究):比较同一组在不同时间的表
现。
横向:指在同一时间,就不同组的同一特征进行 比较。
例:青少年时期有犯罪历史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成 人罪犯。 2.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
整体研究也叫系统研究,就是把犯罪心理作为一 个整体结构来研究,主要研究犯罪心理的整体面 貌。
分析研究就是对犯罪心理发展中的某一个别的、 局部的、比较小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 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 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 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定性研究(质的研究)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发 描述和分析违法犯罪人及其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的 一种研究范式,强调对违法犯罪人的社会文化背 景全面而整体的理解,多采用灵活而可重复的研 究策略。
犯罪心理学 ppt课件
Email:
学习要求
本门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由考勤、问答等形式组成。
期末考试形式采用开卷考试。
课外书籍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3。
2、罗大华:《21世纪法律心理学丛书》, 群众出版社,2005。
2003年春节期间,河北某地接连发生三 起凶杀案,其中一起发生在一家小旅馆,店 家的一家老小都被杀害了,一位老太太还遭 到强奸。凶手几乎没在现场留下任何线索。 但是在警方一筹莫展的时候,犯罪心理专家 李玫瑾却很快得出了有关犯罪分子的结论: 一个外地打工者,住所不在附近;有犯罪前 科;一个性饥渴的人,没有正常的婚姻生活 或者女伴。据此公安机关很快画出了疑犯的 大致路线图并将他抓捕归案。
犯罪心理通常是指犯罪主体在犯罪活 动中的心理。犯罪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在 犯罪发生的自始至终,犯罪人的心理是 如何发展变化的,有何规律。
(三)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1.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2.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
3.犯罪心理的相对独立性。
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 和心(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
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 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
处理的人。)
3、虞犯(最有可能犯罪的6类人员:经常 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经常出入不 良场所者;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参 加不良组织者;无正当理由经常携带被 政府所禁止的器具者;人格有严重缺陷 者。)
课程体系结构图
相关概念的区分
1、刑法学的“犯罪”与犯罪心理学 的“犯罪” 概念是否一致?各自研究 对象范围和重点是否一致?
《犯罪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
未来挑战与发展机遇
挑战
犯罪现象日益复杂,犯 罪心理学需不断更新理 论和方法以应对挑战。
机遇
科技进步为犯罪心理学 研究提供新手段,如虚 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
等。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融合,共同推动犯罪心
理学的发展。
社会应用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 治理、犯罪预防等领域 ,提高社会安全水平。
THANKS.
效果评估指标
包括犯罪行为的减少、心理状态的改善、社会功能的恢复等。
定期评估与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康复期管理与支持
康复期管理计划
制定详细的康复期管理计划,包括日常生活安排、社交活动、职 业规划等。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犯罪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其重新 融入社会。
暴力型犯罪心理
1 2
暴力型犯罪心理特征
具有攻击性、冲动性、冷酷性和残忍性等特点, 往往因情绪失控或极端思想而实施暴力行为。
暴力型犯罪动机
可能包括报复、满足控制欲、显示力量等,这些 动机驱使犯罪者采取暴力手段来达到目的。
3
暴力型犯罪案例分析
如杀人、抢劫、绑架等案件,通过分析犯罪者的 心理特征和动机,揭示暴力型犯罪的深层次原因 。
犯罪心理干预与治
05
疗
干预策略与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犯罪者识别和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动机访谈技术
激发犯罪者的内在动机,促使其自愿参与治疗和 改变。
家庭治疗
针对犯罪者的家庭环境和关系进行治疗,改善家 庭功能,减少犯罪行为的诱因。
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
犯罪心理学PPT课件
01
02
03
04
初始阶段
产生犯罪动机和意图,寻找机 会实施犯罪行为,具有试探性
和隐蔽性。
发展阶段
制定犯罪计划,准备工具,选 择目标,具有预谋性和计划性。
实施阶段
实施犯罪行为,采取暴力、欺 诈等手段达到犯罪目的,具有
果断性和冒险性。
终结阶段
完成犯罪行为后处理现场,逃 避法律追究,具有狡猾性和逃
避性。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XXX抢劫案。通过分析抢劫犯的心理特征、作案动机和过程, 揭示暴力型犯罪心理的内在驱动因素和行为模式。
案例二
XXX诈骗案。通过分析诈骗犯的心理特点、作案手段和过程, 探讨财产型犯罪心理的成因和防范策略。
案例三
XXX强奸案。通过分析强奸犯的心理状态、作案动机和过程, 揭示性犯罪心理的扭曲观念和行为特征。
案例四
XXX贩毒案。通过分析贩毒分子的心理依赖、作案方式和过 程,探讨毒品型犯罪心理的深层原因和治理对策。
04
犯罪心理诊断与评估
诊断方法与技术应用
面试法
通过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交流, 了解其心理状态、动机和背景。
心理测验法
运用标准化心理测验工具,如明 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等,评估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质 和问题。
05
犯罪心理干预与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及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培养健康的人格特质。
学校教育
加强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 制能力。
社会环境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减少犯罪诱因,加强社区建设和治安管理。
矫正方法和技术探讨
心理治疗
01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帮助罪犯改变不良思维
犯罪心理学课件
犯罪心理学课件一、引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者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以及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犯罪现象、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和提高司法实践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个体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等。
个体心理因素包括心理障碍、心理创伤、认知偏差等。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压力等。
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道德观念、法律制度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犯罪者的心理特征犯罪者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
他们往往具有冲动性和缺乏自控能力。
他们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缺乏理智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犯罪者往往具有较低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可能缺乏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关心,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规则。
犯罪者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创伤,导致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认知和情感存在偏差。
四、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是犯罪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预防犯罪的方法包括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改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和培训等。
干预犯罪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
通过对犯罪者进行心理评估和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重新融入社会。
五、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评估可以帮助司法人员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犯罪动机,为案件审理和判决提供参考。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犯罪者解决心理问题,改变不良行为,促进其重返社会。
犯罪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司法人员制定合理的刑罚和矫正措施,提高司法实践的效果。
六、犯罪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犯罪心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包括深入研究犯罪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探索犯罪行为的遗传和环境影响、发展有效的犯罪预防和干预策略等。
同时,犯罪心理学也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如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以形成更全面、综合的研究体系。
《犯罪心理学》教学课件(全)
分析研究就是对犯罪心理发展中的某一个别的、局部 的、比较小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
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 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 的一种研究范式。
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
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 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 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 具有可证性。
主张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 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 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 化和准确化的水平。
(二)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1、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理论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 1872年,德国的埃宾(Ebin)的《犯罪心理学纲要》 1897年,奥地利的审判官格罗斯(Gross)的《犯罪 心理学》(诞生标志) 作为应用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 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发表的《被暗示性》
返回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和形态 变化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一)一般模式 故意犯罪心理结构:
以犯罪需要为核心,形成从意向到行为的心理 锁链,以一定的情绪状态和能力作为引发犯罪行为 的条件。
(二)特殊模式 特点:缺少明确的故意和动机;犯罪心理不稳
定,结构不完整;犯罪目的不明确,不是为了从犯 罪行为中获益,只是为了发泄情绪等。 1.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2.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3.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一)潜在形态 (二)恶变形态 (三)衰落形态
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 所谓激情犯罪,一般被认为是当事人在某种外界因 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产生的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学认为,激情是一种强烈情感的表现形式, 当人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由于认识范围缩小,内 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 从而产生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难以抑制性等特点 的行为。青年人易冲动、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更要 充分认清激情犯罪的特点、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 防止出现过激行为。
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
❖ 犯罪心理的形成 ❖ 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 犯罪心理和行为的发生机制
一、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渐进式
机遇式
突发式
(一)渐进式之一
❖ 从少年期开始,通过不良交 往和违法偿试,逐渐发展为 犯罪心理。
❖ 积习重,矫治难度大。 例:少年犯
(一)渐进式之二
❖ 早期无劣迹,但在人生经历 的某一个阶段,受错误思想 的腐蚀而走向犯罪。
独来独往的杀手吸引着他!
❖ 12岁时看过一部录像 《自由人》,感觉杀 手很酷!很想体验!
❖ 罪恶的种子开始播种 他的心田!
平淡无奇的生活
❖ 1990年,联中毕业。 ❖ 1991至1993年,在驻马店市一民办的电子技术学校
读书。 ❖ 1994至1995年,在驻马店市歌舞厅当音响师。 ❖ 1996年跟其姑父在驻马店市干建筑活。 ❖ 1997年在家务农,没有外出。 ❖ 1998年随父母在新疆伊犁打工。 ❖ 1999年在家务农,秋季到新疆拾棉花。 ❖ 2000年以后一直在家务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身。
第一节
对犯罪人的认识
第一节 对犯罪人的认识
对犯罪人的污名化
为什么难以客观公正 犯罪人特征的含义 研究犯罪人特征的意义
一、对犯罪人的污名化
给犯罪人贴标签:“十恶不赦”“丧尽天良”“不 耻于人类” 不良影响
对该类个人的群体排斥,增加了他们通过再社会化融入环
境的心理与现实成本,甚至可能据此产生对社会的仇视与 恐惧 刻板效应往往将个人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用个别案件衡量 所有案件
如何减少刻板印象?
经典回顾:罗伯斯山洞实验
1954年夏天,谢里夫等人(Sherif et al.,1961/1988)带着两组男孩去了位于俄克 拉荷马的罗伯斯洞穴公园举行夏令营。这两组小孩分别被命名为“老鹰队”和 “响尾蛇队”。每组人有自己的营地,并在那里举行一些活动,例如徒步旅行、 游泳、共同准备饭,这样过了大约一个星期。然后把两个小组的孩子放在一起, 并让他们完成一系列竞争性的活动,像篮球、足球和拔河比赛。结果发现,从一 开始,两个组的竞争就变得激烈起来,他们烧毁对方的组旗,争夺营地,一场几 乎是混乱的抢夺食物的战争也爆发了。在这样的情境下,研究者尝试了一种宣传 教育的办法,让他们互相称赞,结果没有起什么作用。接着研究者又试图让他们 在非竞争的条件下把他们组织起来,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当这些男孩一起看电
二、为什么难以客观公正
人们区分并标签人类的差异 主流文化的观念将被标签人与不受欢迎的性格特征(即消
极的刻板印象)相联系
主流群体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把“我们”从“他们”中分离 出来,将被标签的人置于独特的类别中 被标签的人经历着不公平的处境,丧失了地位和遭到歧视 被污名的程度完全视社会经济和政治权力的可得性而定, 只有一个群体有足够的影响力来左右公众对另一个群体的 态度的时候,污名才会存在
第二节 犯罪人特征分析的基本视角
人的物质属性 人的生物属性
四、研究犯罪人特征的意义
如何看待犯罪人涉及犯罪心理学从什么角度开展犯罪研究 对犯罪人的认识不能将他们与守法者进行简单的比较 从发展的角度综合所有因素及其互动过程 从人的物质属性、生物属性、心理属性、
社会属性四个层面综合性建立认识犯罪人
特点,建构犯罪个人原因的假说
第二节
犯罪人特征分析的基本视角
影时还是充满了敌意。最后研究者尝试,采用分享共同目标的合作行为,例如,
实验者故意把野营的卡车弄出故障,两组的男孩不得不共同把车推向陡峭的山坡 上。当他们相互依赖时,敌意消失了,孩子们通过群体合作成为好朋友。该实验 为接触性假设提供了重要证据。
学术前沿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爱德华兹· 威尔逊认为人类的“二分的本能”
三、犯罪人特征的含义
犯罪人特征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定义可以有三个层次 一是犯罪人群(假设群体)与守法人群在社会适应过程中表
现出的各类差异。
二是统计学上,更容易产生犯罪行为的某些特殊人群
三是某一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具体个人所具有的个人特点
以上分别表达犯罪人在整体、群体、个体三个层面上 的特征,它们可以从差异变量的角度解释犯罪的原因 ,也是我们认识个体犯罪风险系数的基本视角
是利用一种既迅速又简单的思维规则系统来创造世界的秩 序。否则的话,人类将会被淹没在不断的变化和细枝末节 之中。 威尔逊还提到,“我们—他们”是天生的二分过程的一个重 要因素,涉及到人类采用简单二分法对待社会各种重大问 题的倾向。所有社会都把人分为内集团—外集团、儿童— 成人、亲人—外人、已婚—单身等等,或是将人们的活动 分为神圣和亵渎,善意和邪恶。而且,社会还利用各种各 样的禁忌和礼仪进一步强化各种区分的界限。
经典回顾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
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向两组
被试分别介绍情况,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
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 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评价 的结果,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 猾,下巴外翘反映着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 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 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犯罪心理学
马皑 章恩友 李婕 编著
第三章
犯罪人特征
第三章 犯罪人特征
第一节 对犯罪人的认识
第二节 犯罪人特征分析的基本视角
第三节 犯罪人特征
第三章 犯罪人特征 教学目标
认识对犯罪人的偏见在当时社会与司法中的负面效应。 掌握分析个体间特征的基本视角,进而了解犯罪人与守法者的 区别,学习分析个体犯罪风险的基本方法。 在建立对犯罪人客观、公正认识的基础上,发现犯罪心理学研 究的价值。
学术前沿
美国著名记者小拉什· 多兹尔认为:“我们” 和“他们”的
刻板化印象,直接源于初级神经系统的基本生存反应。
它属于一种类化的思维方式 ── 类别之间相互排斥。对于
人脑的初级区域来讲,一个人非我即他,不能两者兼得。 这种非此即彼的分析结果似乎源于前意识警报系统迅速 处理信息的需要。它要求人脑尽量简化地处理情况,并 将外界各种现象一一归入明确的类别。
对犯罪人的偏见还是刑讯逼供的主要原因
学术前沿 偏见(prejudice)是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一种习得性的 态度,它包括支持这种态度的消极情感(厌恶)和消 极信念(刻板印象),以及逃避、控制、征服和消灭
目标群体的行为意向。偏见的观念起着过滤器的作用,
一旦人们对这个目标群体的成员有偏见,就会以一定 的方式看待和对待他们。
第三章 犯罪人特征
学习重点
认识犯罪人与守法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理解影响犯罪人社会化水平的特点或特质 犯罪人与守法者相比较,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社
会 章节导引
2013年9月2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 人民法院对公众关注的韩磊摔婴案 进行一审判决。以犯故意杀人罪, 判处被告人韩磊死刑,剥夺政治权 利终身,与其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 剥夺政治权利七年二个月零十天并 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