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分子的能级结构与特征光谱
化学物理学中的分子结构与光谱分析
化学物理学中的分子结构与光谱分析化学物理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与物理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学科,它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分子结构与光谱分析的研究。
分子结构与光谱分析是通过使用光谱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光谱学是对物质与光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分析物质在不同波长下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特征来获取信息。
分子结构与光谱分析可以揭示分子中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分子的构象和内部振动以及分子中电子的运动情况。
首先,分子结构是化学物质的基础,它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行为。
分子结构的研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通过光谱分析来确定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和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
例如,近红外光谱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吸收的红外辐射来研究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
根据化学物质吸收的波长,可以推断出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和键合类型。
另外,光谱学也可以用来研究分子的构象和内部振动。
分子的构象是指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和空间排列方式。
例如,核磁共振光谱可以通过测量核子的共振频率来确认分子的构象。
这种方法可以解析分子中不同原子的相对位置和键的长度,从而得到准确的分子结构信息。
此外,光谱学还可以在分子中的电子结构和电子运动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
通过电子能级的吸收和发射,可以了解分子中电子的能量状态和电子运动的规律。
紫外–可见光谱可以研究分子中的电子跃迁以及吸收和发射的波长,从而结合化学反应动力学等信息,探究分子中的电子结构和反应机理。
光谱学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例如,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材料研究等领域。
通过红外光谱的指纹图谱,可以快速识别复杂物质中的组分和结构信息。
核磁共振光谱则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中。
通过核磁共振的特征峰位和强度,可以获取关于分子构象、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的信息。
综上所述,化学物理学中的分子结构与光谱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光谱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揭示了分子结构、构象和电子结构等关键信息。
光谱学的应用广泛,不仅在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分子光谱分析》课件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学习光谱分析理论
掌握先进的光谱分析技术
建议学习者进一步深入学习光谱分析的理 论基础,理解各种光谱分析方法的物理机 制和术和 新方法,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光谱分析技术 。
加强实验技能训练
拓展光谱分析应用领域
建议学习者多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 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03
学习如何利用分子光谱分析技术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验设计和 数据分析的能力。
04
了解分子光谱分析在科研和工业 生产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02
分子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光的吸收和发射
光的吸收
当光子与分子相互作用时,如果光子的能量与分子某能级差相等,则该能级上 的电子可发生跃迁,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分子吸收光子并吸收能量。
原子光谱
由原子能级间的跃迁产生,包括线状光谱和连续光谱。
分子光谱
由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产生,包括带状光谱和漫散光谱。
03
分子光谱分析的实验技术
实验设备与仪器
红外光谱仪
用于测量分子振动和旋转的频率,从而推 断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紫外可见光谱仪
用于测量分子电子跃迁的频率,从而推断 分子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04
分子光谱分析的应用
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通过分子光谱分析,可以 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 结构和振动、转动变化, 从而揭示化学反应机理。
化学合成过程监控
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利用 分子光谱分析可以实时监 测反应进程,指导反应条 件优化和产物纯度控制。
化合物结构鉴定
分子光谱分析能够提供化 合物的特征光谱,通过比 对标准谱库可以确定化合
物理分子基本知识点总结
物理分子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分子的定义和性质1.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经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粒子。
2. 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大小通常以分子的分子量来衡量,分子量越大,分子的大小越大。
(2)分子的形状:分子的形状由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决定,分子可以是线性的、非线性的、扭曲的等。
(3)分子的运动:分子具有热运动,分子不断的运动、振动和旋转,这是分子热学性质的基础。
(4)分子的能级:分子拥有不同的电子能级,分子的能级结构决定了分子在光谱学和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二、分子的结构1. 分子的化学键:分子内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形成分子。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氢键等。
2. 分子的构象:分子的构象是指分子在空间中的排列结构,包括构象异构体、立体异构体等。
3. 分子的对称性:分子的对称性特征对分子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对称性的分子通常比较稳定。
4. 分子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分子的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分子的热学性质1. 分子的热运动:分子具有运动、振动和旋转的热运动,这是分子热学性质的基础。
2. 分子的热容:分子具有热容,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3. 分子的热膨胀:分子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受热后体积增大的现象。
四、分子的光学性质1. 分子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分子在吸收和发射光谱中表现出特有的能级结构和频谱特征,吸收光谱常用于分子结构的确定和分子的识别。
2. 分子的偏振性:大部分分子对光有选择性的吸收,表现出偏振性。
五、分子的电学性质1. 分子的电荷分布:分子内的原子和原子围绕的电子云分布不均匀,导致分子整体具有偶极矩。
2. 分子的极化性:分子在外电场下会发生极化,具有极化性的分子在电场中表现出特有的性质。
3. 分子的电子能级结构:分子具有一系列的能级,不同的电子能级结构决定了分子在电学性质中的表现。
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3章双原子分子的结构与分子光谱
第3章双原子分子的结构与分子光谱习题答案1. CO是一个极性较小的分子还是极性较大的分子?其偶极距的方向如何?为什么?解:CO是一个异核双原子分子。
其中氧原子比碳原子多提供2个电子形成配位键::C=0: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的高,但是在CO分子中,由于氧原子单方面向碳原子提供电子,抵消了部分碳氧之间的电负性差别引起的极性,所以说CO是一个极性较小的分子。
偶极矩是个矢量,其方向是由正电中心指向负电中心,CO的偶极距4 = 0.37 10-30c m,氧原子端显正电,碳原子端显负电,所以CO分子的偶极距的方向是由氧原子指向碳原子。
2. 在N2, NO , O2, C2, F2, CN, CO, XeF中,哪几个得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失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解:就得电子而言,若得到的电子填充到成键电子轨道上,则AB-比AB键能大,若得到得电子填充到反键分子轨道上,则AB-比AB键能小。
就失电子而言,若从反键分子轨道上失去电子,则AB+比AB键能大,若从成键轨道上失去电子,则AB+比AB键能小。
2 2 4 2(1) N2 :(1「g) (1%) (V:u) (2^) 键级为3N2 :(l-g)2(l u)2(V:u)4(^g)1键级为2.5N2—:(16)2(1%)2(1L)4(26)2(2二u)1键级为2.5N2的键能大于N2+和N2的键能(2) NO : (1-)2(2-)2(1T)4(3-)2(27.)1键级为 2.5NO : (1;「)2(2二)2(1二)4(3二)2键级为32 2 4 2 2 ”NO:(1G (2G (1 二)(3匚)(2二) 键级为2所以NO的键能小于NO+的键能,大于NO-的键能⑶亠 2 2 2 2 2 4 1O2 :1;「g1;「u2;「g2;「u3;键级为2.5,2 2 2 2 2 4 2O2 :1;初汛2 汪2;二3汪1 二u1 二g 键级为2,2, 2 c 2 c 2小2, 4, 3O2 :1汪1汛2汪263;[1—1二9键级为1.5, 所以。
第三章分子的能级结构与特征光谱
第一节 分子能级和分子光谱概述 分子是物质保持其稳定性质的最小单元。 除了电子运动,还要考虑原子核的运动。
一、玻恩—奥本海默近似
包含核和电子的分子总的薛定谔方程是:
Hˆ(R, r) E(R, r)
分子哈密顿算符的具体形式是
2
2
Hˆ N
2MN
2 N
e
2me
2 e
J 2 : S支
~J BJ (J 1) B(J 2)(J 3)
4B 3 J , 2
J 0,1,2,
J 2 : O支
J B(J 2)(J 3) BJ(J 1)
4B
3 2
J
,
J 0,1, 2,
请画出O、P、Q支的示意图,并说明特 征。
四、振动拉曼光谱 (大拉曼位移)
从表中可见,谱线间隔随量子数J的增大而逐 步减少。(?)
从实验中归纳出纯转动谱线的波数符合下列经 验公式:
~ am bm3, m 1,2,3,
如何解释?
二、双原子分子的非刚性转子模型:
核运动的势能曲线如图 所示。在偏离平衡位置 R0不太大的情况下,可 近似为抛物线,故原子 核之间近似受到一个弹 性力的作用
)
零谱带系: 如何解释?
三、多原子分子电子光谱
多原子分子电子能级(谱项)是以分子和分子轨 道的点群对称性符号来表示的。例如,X1A1, A1B2,a3A2,…等等。
第五节 拉曼散射光谱 一、拉曼散射(效应)
瑞利(Rayleigh)散射: 散射 入射
散射谱线的强度很强,约为入射线的10-5。
分子的基态波函数(称为轨道)用两个原子的 基态波函数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cau1s (ra ) cbu1s (rb )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出射狭缝:使分析所需波长的单色光通过。
准光镜 光源
棱镜
成像物镜
入射狭缝
出射狭缝
光
电
管
棱镜单色器的结构原理示意
狭缝大小的影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单色器中入射狭缝越窄,则光谱带上任 意一点的波长成分越纯,光谱的质量就越高; 出射狭缝越小,则产生单色光的带宽小、单色 性好、但能量小,影响仪器的信噪比。
第三章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分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 基本组成与结
构
第四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 性能
第五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
第一节 概 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简称UV-V IS。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紫外~可 见光的吸光度和通过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断物质结构的 分析方法,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又称 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单色器的组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入射狭缝:只许光源分一束光进入。
准光镜:将光源产生的光转变为平行光束, 使其照射在色散元件上的入射角均相等。
色散元件:为棱镜或光栅,将复合光色散成 按一定波长顺序排列的单色光。
成像物镜:将色散原件产生的单色平行光, 在其焦平面的不同位置聚焦,成为出射狭缝对应波长 的单色光。
第三章 分子荧光光度法
测器,检测方向与激发光成直角。
由光源发射的光经激发单色器得到所需的激发波 透光强度为I;荧光物质被激发后,发射荧光F。 为消除入射光的影响,荧光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 成直角的方向上进行。
长I0,经样品池后,一部分光能被荧光物质吸收,
第二发射单色器的设置是为了消除可能共存的
其它光线的干扰,如散射光以及溶液中其它杂 质所发生的荧光,以获得所需要的荧光,让其 作用于检测器上,得到相应的电信号,经放大 后作记录。 §3-5 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特点及应用
一.荧光光度法的特点 1.灵敏度
与紫外—可见光度法比较,荧光法检测是在
黑背景下进行,所以其灵敏度要高出2∼4个
数量级,测定下限为0.1∼0.001g/mL。
2.选择性强
荧光法既能依据特征发射又能依据特征吸收
来检定物质。如某几个物质的发射光谱相
似,则可从激发光谱的差异来区分;而如果
它们的激发光谱相同,则可通过发射光谱将
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
光谱的特点:
(1)荧光发射光谱与激
发波长无关,如前所述,
无论引起物质激发的波
长是1还是2,但荧光
发射波长都为3。
这是由于分子吸收了不同能量的光子可由基 态激发到不同的电子激发能级而产生几个吸收
带;由于较高激发态可通过内转换及振动弛豫
回到第一激发态的几率很高,远远大于由高能
决定于第一电子激发态中各振动能级的分布状况;
三.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产生荧光的分子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物质分子必须具有与所照射的光辐射相同频
率的吸收结构,才能吸收激发光。
(二)吸收了与其本身特征频率相同的能量之后, 必须具有一定的荧光效率。 荧光效率也称为荧光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发 射荧光的本领,为发出荧光量子数和吸收激发 光量子数的比值。
第三章分子的能级结构
§3.1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和分子势能函数
ri
RA
O RB
A
R
B
§3.1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和分子势能函数
一、玻恩-奥本海默近似
一、玻恩-奥本海默近似
一、玻恩-奥本海默近似
一、玻恩-奥本海默近似
二、分子势能函数
双原子分子的核构型只与核间距离R有关,势能函数最简单, 只有一个变量Es = Es(R)。
分子的电子运动方程的本征能量Es(R) [V(R)]是一个重要物理量, 它是原子核坐标的函数,构成了通常所说的势能曲线。对于多原子 分子则是势能曲面。
分子的势能函数由解电子运动方程得到,不同分子、不同电子态s 都不一样,分子的每个电子状态有不同的势能函数。
二、分子势能函数
双原子分子的势能曲线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稳定的双原子分子的势能曲 线,如图3.1.1中曲线(1) 。由于V (R)中包含核间的排斥能(还有电子的泡利 排斥能),在R→0时,排斥能急剧增大,使V(R→0)→∞;在R→∞处,V(∞) 等于分离成两个原子的能量之和,在这个图上设为零。
第三类是排斥势能曲线(3), 随着两原子距离的减少,分子 势能增高,不出现任何势阱。 对应不稳定的排斥态。
二、分子势能函数 -- 分子电子态的激发和电离
H2
二、分子势能函数 -- 绝热电离势
假设曲线(1)和(5)分别是分子和它的一次电离的离子的基态势能曲 线,那么曲线(1)和(5)的极小点之间的能量差
分子的解离能等于F点和E点的能量差 V3 + De, 大于平衡解离能De,多余的部 分V3转变为中性粒子A和B的动能。
二、分子势能函数 -- 预解离
分子பைடு நூலகம்从曲线(1)的基态激发 到曲线(4)的激发态。
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特性
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特性能级结构与光谱特性是原子和分子物理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化学、物理、天文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能级结构与光谱特性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能级结构和光谱特性两方面分别讨论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方法。
一、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特性原子是分子和物质形成的基本单元,其内部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特性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只能取一些离散的值,并且与确定的量子数有关,因此原子的能级结构可以使用量子力学中著名的玻尔模型进行描述。
玻尔模型假设原子的电子绕核心旋转,其轨道半径和角动量均处于固定的量子态,与原子核间的距离有关。
当一个原子从一级能量态跃迁到另一个能量态时,它会发射或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以保持能量守恒。
原子的能级结构决定了它们在光学和光谱学中的性质。
当原子受到能量激发或电子跃迁时,会发出或吸收频谱线,以发光或吸收光的形式表现在光谱上。
这主要涉及原子的电子能级的变化。
原子的电子在不同能级上有不同的分布,当一个原子处于一个高能态时,它可以通过放射发射出辐射能来衰减到一个低能态,发出一定能量的光子,形成发射谱。
同样的,原子也可以吸收一定的能量激发到一个高能态,从而形成吸收谱。
这种现象被称为光谱线。
二、分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特性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它们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特性与原子有很大的不同。
分子的电子云结构是复杂的,从而产生很多不同的能级。
这个问题是由于分子中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共价键和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导致每个分子中的原子的能级分裂。
分子的光谱学分为振动光谱和旋转光谱。
分子振动是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移,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分子旋转是分子作为一个整体的旋转。
分子的振动光谱包括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是利用分子的振动能级差,通过在不同波长下测量吸收谱,从而得到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
不同的化学键和它们发生的振动不同,导致吸收谱的振动谱线也不同。
能级结构与谱线理解原子和分子的光谱现象
能级结构与谱线理解原子和分子的光谱现象光谱学是研究物质光学性质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在光的照射下所产生的谱线来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能级结构是理解光谱现象的关键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原子和分子内部能量状态的分布情况。
本文将介绍能级结构与谱线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它们在光谱学中的应用。
一、能级结构的基本原理1. 能级的概念原子和分子的能级是指在量子力学框架下,描述其内部能量状态的一系列离散的能量水平。
能级由一系列量子数来标记,包括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等。
每个能级对应着特定的能量值,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别可以通过光谱实验来测量。
2. 能级的分布原子和分子的能级分布决定了它们在光谱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特定谱线。
能级分布可以通过光谱实验测定或理论计算得到。
在原子中,能级分布遵循一定的模式,例如氢原子的能级分布符合玻尔模型。
而在复杂的多电子原子或分子中,能级分布则更为复杂。
二、谱线的形成机制1. 能级跃迁谱线的形成是由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引起的。
当原子或分子的能级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发射对应能量的光子,形成特定频率的谱线。
能级跃迁可以分为吸收和发射两种情况。
在吸收过程中,原子或分子吸收能量,某个电子从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在发射过程中,原子或分子释放储存的能量,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同时释放相应频率的光子。
2. 谱线的特征谱线的特征可以通过其频率、波长、强度和形状等来描述。
谱线的频率或波长由能级差决定,不同原子或分子的谱线频率是独特的,可以作为其指纹特征来进行鉴别和分析。
谱线的强度受到能级跃迁概率和电子数目的影响,高概率和高电子数的跃迁往往对应着强谱线。
谱线的形状则由吸收和发射过程细节以及其他因素共同决定。
三、能级结构与光谱学应用1. 光谱分析能级结构和谱线的理解为光谱分析提供了基础。
通过观察和分析谱线的特征,可以对物质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和确认,例如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测定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3.金属离子影响下配体的 p → p* 跃迁 显色剂大多含有生色团和助色团,与金属离子 配位时,其共轭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吸收光谱发生红 移或蓝移。 例:茜素磺酸钠 弱酸性-黄色- λmax=420nm 弱碱性-紫红色- λmax=560nm
pH为4~5时与Al3+配位后,为红色,λmax=475nm,相对于 酸性茜素磺酸钠吸收峰红移,相对于碱性茜素磺酸钠吸收峰 蓝移。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80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红紫 紫 蓝
橙
红
绿蓝
蓝绿
3.特点:
(1) 灵敏度较高,可达10-4~10-7g/mL; (2) 准确度较高,一般为1% ~5%; (3) 仪器价格较低,操作简便、快速; (4)应用范围广。既能进行定量分析,又可进行 定性分析和结构分析;既可用于无机物化合 物分析,也可用于有机物化合物分析;还可 用于络合物组成、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等。
标准谱图库:46000种化合物紫外光谱的标准谱图 有一定局限性,需与红外、核磁、质谱等法相结合 进行准确鉴定。
(二)结构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机物发色体系信息分析的一般规律: (1)若在220~280nm内无吸收峰,可推断化合物不含苯环、共轭 双键、醛基、酮基、溴和碘(饱和脂肪族溴化物在200-210nm有 吸收)。
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产生;
一般的规律:轨道分裂能随场强增加而增加,吸 收峰波长则发生紫移。 例如:水合铜离子(Ⅱ)是浅蓝色的λmax=794nm ,而 它的氨络合物却是深蓝色的λmax=663nm 。
摩尔吸收系数ε很小,对定量分析意义不大。但可 用于络合物的结构及无机络合物的键合理论研究。
新编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三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吸收形成电子激发态。
在紫外可见光区观察化学发光,160~420kJ· mol-1激发能。 化学反应多是在有O3、H2O2等参加的高能反应。
b. 处于激发态分子能够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返回基态
45
2.化学发光效率
化学发光效率CL
激发态分子的产率
发射的光子数 CL Ce em 参加反应的分子数 激发态分子数 发射的光子数 参加反应的分子数 激发态分子数
第三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1
第一节 概述 分子发光(molecular luminescence)
某些物质分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的电子激发态后, 返回基态的过程中伴随发光的现象。以此建立的起来 的分析方法很为非自发光分析法。
hγ
M+ 能量 →M*
M
2
分子发光分析法: 根据物质所发射的光谱线的位置及强度 进行物质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620
17
二、分子荧光的性质
1、荧光激发光谱
18
(1)激发光谱的绘制
固定第二单色器波长,改变第一单色器波长进行扫描 反映了激发光波长连续变化时,某一固定荧光测定波长强度
的变化。Fλ—纵坐标, λex(激发波长)—横坐标
光源 第一单色器 或滤光片
激发
Fλ
记录仪 荧光
固定em 荧光波长
第二单色器 或滤光片
22
镜像关系?
IF4800
4400
固定em=620nm(MAX)
1→ 4 1→ 3
固定ex=290nm (MAX)
1→4 1→3 1→2
4 3 2 1
S1
4000 3600 3200 2800 2400 2000 1600 1200 800 400
现代生物仪器分析第三章 分子荧光光谱法
第二节 荧光分析的原理
(一)荧光发生机理 物质的基态分子受一激发光源的照射, 被激发至激发态,在返回基态时,产生 波长与入射光相同或较长的荧光。 通过测定物质分子产生的荧光强度进行
分 析 的 方 法 称 为 荧 光 分 析 (fluorescence analysis)。
1、分子的激发态
荧光和磷光这两种光致发光过程的机理不同, 可从实验观察激发态分子寿命的长短来加以区 别: 对于荧光来说,当激发光停止照射后,发光 过程几乎立即停止(在10-9~10-6秒,荧光寿 命fluorescence life time )。 磷光则将持续一段时间(在10-3~10秒)。
荧光分析法发展简史
2、分子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分子在室温时基本上处于电子能级的基态。当吸 收了紫外—可见光后,基态分子中的电子只能跃 迁到激发单线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转动能级,根 据自旋禁阻规律,不能直接跃迁到激发三重态的 各个振--转能级。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它可能通过辐射 跃迁和无辐射跃迁等分子内的去活化过程释放多 余的能量而返回至基态,发射荧光是其中的一条 途径。
世界上第一次记录荧光现象是16世纪 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 N.Monardes。 1575年他提出在含有一种木头切片的 水溶液中,可观察到极可爱的天蓝色。
1852年,stokes在考察奎宁和叶绿素的 荧光时,用分光光度计观察到其荧光的 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稍微长些,从而导 入了荧光是光发射的概念。 18工作。应用铝—桑色素配 合物的荧光进行铝的测定。 19世纪以前,荧光的观察是靠肉眼进行 的,直到1928年,才由Jette和West完成 了第一台荧光计。
激发单重态与激发三重态的性质不同
第三章 分子的能级结构与特征光谱
2 IEr = J ( J + 1) , 其中 J = ℏ2
Er = EJ =
ℏ2 J ( J + 1), J=0,1,2,... 2I
(3.16)
J 称为转动量子数。说明刚性转子的转动能量是量子化的。 (3.16)式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直接得到。按经典力学,一个转动惯量为 I 的刚性转 子的转动动能为
第一节 分子运动及其能级结构
分子的微观运动状态是量子化的, 分子光谱中的每一条谱线反映了分子在两个能级之间 跃迁的情况。量子力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分子的微观状态可以用波函数来表示,而波函数则 可以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来获得, 能级是分子微观状态的能量本征值。 如果知道了分子体系 的波函数,就可以获得包括能量本征值在内的所有可测物理量。所以,求解分子的薛定谔方 程(即设法获得分子的状态波函数),是从理论上了解微观结构和光谱关系的出发点。
分子光谱学与能级图
分子光谱学与能级图分子光谱学是研究分子物质在电磁辐射作用下的光谱现象的学科,是物理学、化学和光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分子光谱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分子物质的结构、能级分布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等重要信息。
在分子光谱学中,能级图是一种重要的图示工具,用于描述分子中的电子能级结构和转换过程。
本文将首先介绍分子光谱学的基本原理,然后探讨能级图的应用。
一、分子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分子光谱学主要研究分子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引起的光谱现象,主要包括吸收、发射和散射光谱。
吸收光谱研究分子在外界电磁场作用下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子而发生能级跃迁的现象;发射光谱研究分子在受激发后通过发射光子返回低能级的过程;散射光谱则研究分子对入射光的散射现象。
分子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可以用量子力学和电磁理论解释。
分子在各种电磁辐射作用下,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等波长范围内,会发生能级跃迁和光子的转换。
这些能级跃迁和光子转换的过程可以通过能级图来描述。
二、能级图的应用能级图是直观表示分子中电子能级结构和电子转换过程的图示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子的性质和现象。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能级图及其应用。
1. 分子电子能级图分子电子能级图描述了分子中不同电子能级的相对位置和能量差。
电子能级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子的激发态和基态、不同电子态之间的跃迁以及能级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电子能级图,可以推断分子的光谱特性,如吸收和发射波长,从而实现分子结构的确定。
2. 简谐振子能级图简谐振子能级图用于描述分子中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振动能级。
由于分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之间存在一个势能能阱,使得分子在振动时行为类似于一个简谐振子。
简谐振子能级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子振动的频率和能量,进而解释分子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
3. 粒子间跃迁能级图分子中的粒子间跃迁能级图用于描述电子间、轨道间或旋转间的跃迁过程。
这些能级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子各种光谱现象,如电子跃迁引起的吸收光谱、电子自旋共振引起的核磁共振光谱等。
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
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原子和分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它们的能级结构对于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能级结构的概念、原子的能级结构、分子的能级结构以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能级结构的概念能级结构是指原子或分子中各个能级的排布和能量差异。
在一个体系中,能级越低的能量越低。
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可以存在于不同的能级上,电子在能级之间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能量。
而能级结构则反映了电子的能级分布和跃迁行为。
二、原子的能级结构原子的能级结构是指原子中不同能量的电子分布。
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分为不同的能级,每个能级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轨道。
最内层的能级称为基态,其他能级称为激发态。
电子可以通过吸收或释放能量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即发生辐射;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则需要吸收能量。
三、分子的能级结构分子的能级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间的电子跃迁行为以及相应的能级分布。
分子的能级结构由原子间的键合以及分子结构决定。
在分子中,原子的能级会发生分裂和重组,形成分子的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可以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得到,分子轨道的形成使得电子在分子中的运动变得复杂。
不同的分子轨道对应不同的能量,电子可以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吸收或释放能量。
分子的能级结构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四、能级结构的应用能级结构对于理解和应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反应以及光谱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研究分子的能级结构可以了解分子的电子态、键能以及光谱特性。
这对于化学合成、材料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能级结构还与激光、原子钟、光电器件等科学技术设备密切相关。
能级结构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微观世界中原子和分子的神秘之处,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能级结构是原子和分子的重要性质。
原子的能级结构决定了电子的分布和跃迁行为,分子的能级结构则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对于了解和应用物质世界中的原子和分子,深入研究能级结构是不可或缺的。
第3章 配体场理论和无机物的光谱、磁性
CFSE = 0
不发生畸变(t2g6eg2)
Jahn-Teller变形的程度
(因为2< 1,部分填充eg轨道分裂后的较低能级的电子比t2g电子 会获得更多的稳定化能,因而Jahn-Teller效应显著 )
t2g3eg1
变形大
Cr(II), Mn(III)
t2g6eg1
t2g6eg3
Ni(III)
例:Cu2+ (d9, t2g6eg3)
(dz2)2(dx2-y2)1 拉长八面体
y x z
z y y
z x
dxy
dyz
拉长八面体场中的5个d轨道
dxz
dz2 dz2, dx2-y2 dx2-y2
dx2-y2
1
dz2
能 量
dyz , dxz
dxy
2
dxy, dyz , dxz
正八面体场Oh
dxy
电荷转移光谱
产生原因:中心离子与配体间电子转移跃迁
L
所处波区:紫外区
e e
M
谱带强度 : 大, = 104~105
配体内电子跃迁光谱
产生原因:配体内部电子在不同能级间发生跃迁 所处波区:紫外区,有时出现在可见区 谱带强度:强, 与配体性质有关
配合物电子光谱的类型
光谱类型 产生原因 不同能级d量子层中 间跃迁 所处波段 谱带强度
•姜-泰勒 (Jahn-Teller Effect)效应:
当t2g, eg轨道为全空、半满或全满时,d电子云分布是对
称的,配合物为正八面体构型;其它状态的d电子云分布都 不对称,导致八面体变形。 若离子或分子的基谱项是属于E或T谱项,则会发生姜-泰 勒畸变,若是A或B谱项则不会发生姜-泰勒畸变
分子光谱与分子能级
分子光谱与分子能级
分子光谱与分子能级是研究分子结构特性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分子光谱可以通过测量分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研究分子的能级结构。
分子能级则描述了分子内部电子和核子之间的能量差异。
分子光谱可以分为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在吸收光谱中,分子吸收外部光源的能量,使分子内部电子跃迁到高能级,从而产生特定的吸收波长。
而在发射光谱中,分子受激发后返回低能级,发射光子,其波长对应于分子内部电子跃迁的能级差异。
分子能级由分子的电子、核自旋和核振动等量子态组成。
例如,电子能级描述了分子内部电子的能量级别,通过激发或跃迁这些能级可以得到吸收或发射的光谱。
核自旋存在于具有奇数个质子或中子的核上,可以产生核磁共振谱。
分子的振动能级则描述了分子中原子核振动的能量级别,以红外光谱来研究。
分子光谱与分子能级研究在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分析分子的光谱可以确定分子的结构、化学键的强度和长度等信息,并且可以用于分子的光谱识别和检测。
此外,分子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光合作用、荧光、激光等特性,以及在材料科学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因此,分子光谱与分子能级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分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分子的能级结构
分子的能级结构在分子物理学中,分子的能级结构是指分子内部的能级排布情况。
了解分子的能级结构对于理解分子的光谱性质以及化学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分子的能级结构及其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一、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者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实体。
在分子中,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发生重叠和交互作用,形成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可以被电子占据,每个电子占据一个特定的能级。
二、分子的电子能级结构分子的电子能级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核心能级和价层能级。
核心能级是由靠近原子核的内层电子所占据的能级,其能量较低且稳定。
价层能级是由较靠外的价层电子占据的能级。
1. 价层能级的形成价层能级形成的基本原理是原子轨道的叠加和相互作用。
当两个或多个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原子轨道之间发生叠加,形成新的分子轨道。
这些新的分子轨道可以分为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
成键轨道能量较低,电子较稳定,有助于化学键的形成;而反键轨道能量较高,电子较不稳定。
2. 能级的排布分子的能级排布取决于分子的对称性以及分子轨道的数量和分布。
具体来说,能级的排布由对称性决定,而分子的对称性又由分子的对称元素和分子轨道的分布确定。
根据分子的对称性和分子轨道的分布,能级可以按照升序排列。
三、分子的能级转移分子的能级结构不仅影响了分子的光谱性质,还决定了分子的化学反应过程。
分子的能级在受光或能级激发下可能发生转移,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这种能级转移可以通过吸收或发射光子的方式进行。
1. 能级的吸收和发射当分子处于基态时,其电子占据着最低的能级。
但当分子受到外界光源的激发时,分子的电子可以跃迁至较高的能级,吸收光子能量。
这种吸收光子的现象称为能级吸收。
相反,当分子的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回基态时,会释放出光子能量,这种释放光子的现象称为能级发射。
2. 能级转移的应用分子的能级转移在化学分析、光谱学以及激光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分析分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所发射的光谱,可以确定分子的结构、性质以及浓度的变化。
什么是光谱和能级
什么是光谱和能级?光谱和能级是描述原子和分子的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一、光谱光谱是指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或频率的组成部分的过程。
它是由光通过物质时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光谱可以显示出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的强度和分布。
根据测量的参数不同,光谱可分为连续光谱、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1. 连续光谱:连续光谱是由连续的波长或频率的光组成的,没有明显的间隔或断裂。
例如,太阳光就是一个连续光谱,它包含了从紫外线到红外线的所有波长范围。
2. 发射光谱:发射光谱是由物质在被激发后发射出来的光所形成的。
当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被激发到高能态时,它们会通过发射光子的方式返回到低能态,从而产生一系列具有特定波长或频率的光。
这些特定的波长或频率对应于原子或分子的能级差。
3. 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是由物质吸收特定波长或频率的光而产生的。
当光通过物质时,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可以吸收光子,使得它们的能级发生跃迁。
吸收光谱显示了物质对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的吸收程度,可以用来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光谱的研究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光谱,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温度、速度等信息,从而推断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二、能级能级是描述原子、分子或其他量子系统中粒子的能量状态的概念。
每个能级对应于系统的一个特定能量值。
原子或分子的能级是量子力学中的概念,它是由薛定谔方程的解决方案得到的。
原子或分子的能级通常是离散的,即只能取特定的能量值。
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或其他粒子,称为能级的占据数。
当粒子处于较低的能级时,系统的总能量较低;当粒子处于较高的能级时,系统的总能量较高。
原子或分子的能级之间存在能级差,当粒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或频率的光子。
这些能级差对应于光谱中的谱线,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谱线,我们可以了解原子或分子的能级结构和相应的能量转移过程。
能级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光谱特性、化学反应、能量转换和激发态行为等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L2 Er = Iω = 2 2I
(3.17)
2 ω 是转动的角动量,ω是转动的角速度。按照量子力学的概念,角动量 式中 L = I ω = µ R0
是量子化,即
L2 = J ( J + 1)ℏ 2 ,
35
J = 0,1, 2,⋯
(3.18)
将式(3.18)代入式(3.17) ,即得 ( 3.16)式。 相邻两个转动能级之间的间隔为
ψ t ( X , Y , Z ) 和分子内原子相对运动波函数ψ in ( x , y , z ) 的乘积,即
ΨN ( R) = ψ t ( X , Y , Z )ψ in ( x, y, z )
(3.6)
其中 X,Y,Z 描述分子质心的位置,x,y,z 描述分子内原子之间的相对距离。代入核的 运动方程,则得到分子质心的平动方程(3.7)和分子的振转方程(3.8)
Ψ ( R, r ) = Ψ N ( R ) Ψ e ( r , R)
(3.3)
尽管 Ψ N ( R ) 和 Ψ e ( r , R ) 都是原子核位置 R 的函数,但是按照 B—O 近似, Ψ e ( r , R ) 对 R
32
的变化率比 Ψ N ( R ) 对 R 的变化率小得多,于是,有 ∇ N Ψe ( r , R ) ≈ 0 。代入薛定谔方程, 采用分离变量处理,得到核和电子运动的两个薛定谔方程:
(3.12)
E = Ee + Er + Ev
(3.13) 分子内部的电子能 量、振动能量和转动能 量都是量子化的,如图 3.1 所示, 所以在这些状 态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 ̃ (用波数表示)可以写成: 频率ν
图 3.1(双原子)分子能级(结构)示意图
A、B——电子能级 V’、V”——振动能级 J’、J”——转动能级
一、玻恩—奥本海默近似
在分子中,除了电子的运动外,还要考虑原子核的运动。包含核和电子的分子总的薛定 谔方程是:
ˆ Ψ ( R, r ) = EΨ ( R, r ) H ˆ 的具体形式是 这里 R,r 分别是核运动和电子运动的坐标。分子哈密顿算符 H ℏ2 ℏ2 2 2 ˆ H = −∑ ∇N − ∑ ∇ e + V NN + Vee + VeN N 2M N e 2me
∆E J = E J − E J − 1 =
2 ℏ2 [J ( J + 1) − ( J − 1)J ] = ℏ J 2I I
(3.19)
可见,能级不等间隔,能级间隔与转动量子 数成正比,量子数越大,能级间隔越大,如 图 3.2 所示。 如果分子在同一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 能级的不同转动能级之间跃迁,得到的是纯 转动光谱。对于同核双原子分子这样的非极 性分子,由于没有固有的电偶极矩,转动不 会改变分子的电偶极矩,因而不会发生电偶 极跃迁,也就没有纯转动光谱。而像 HF 分 子这样的极性分子,具有固有的电偶极矩, 转动会引起分子的电偶极矩的周期性变化, 因而可以发生电偶极跃迁,产生纯转动光 谱。 纯转动电偶极跃迁的选择定则为
z = r cosθ
(3.10)
1 1 1 ∂ ∂ ⎤ ℏ2 ⎡ 1 ∂ 2 ∂2 − r + 2 2 + 2 sin θ ⎢ 2 ⎥ψ in + V (r )ψ in = ( E − E t )ψ in 2 2 µ ⎣ r ∂r r sin θ ∂φ r sin θ ∂θ ∂θ ⎦
(3.11) 它决定了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状况。 根据不同的对象, 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型来处理分子的振转 光谱。
第一节 分子运动及其能级结构
分子的微观运动状态是量子化的, 分子光谱中的每一条谱线反映了分子在两个能级之间 跃迁的情况。量子力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分子的微观状态可以用波函数来表示,而波函数则 可以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来获得, 能级是分子微观状态的能量本征值。 如果知道了分子体系 的波函数,就可以获得包括能量本征值在内的所有可测物理量。所以,求解分子的薛定谔方 程(即设法获得分子的状态波函数),是从理论上了解微观结构和光谱关系的出发点。
∆J = ±1 , ∆M J = 0, ±1
(3.20)
可见,纯转动光谱只能在相邻的能级之 间跃迁,相应谱线的波数为
~ = E J − E J −1 = 2 BJ ν J hc
式中,
(3.21)
图 3.2 双原子分子的转动能级和转动光谱
B=
ℏ ℏ = 2 4π Ic 4πµ R0 c
(3.22)
B 称为转动常数。例如,在纯转动吸收光谱中,J=1←J=0 谱线的波数为 2B,J=2←J=1 谱线 的波数为 4B,等等(在分子光谱中,通常约定跃迁的写法,高能态写在前面,低能态写在 后面, “→”表 示 发射 , “←”表示吸收) 。可见,用刚性转子模型得到的纯转动谱将是一组 等距离的谱线,如图 3.2 所示。谱线的间隔是 ~ = 2B ∆ν (3.23) 图 3.3 是一个典型的实验测量得到的远红外吸收光谱, 横坐标是波数, 纵坐标是吸收率 。 表 3.1 则列出了利用远红外光栅光谱仪测量得到的 HF 分子远红外吸收光谱的部分实验数据。 从图和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1)谱线间隔大致相等,验证了上述的刚性转子模型。 (2) 纯转动吸收光 谱中,初态为 不同转动量子 数的谱线都存 在,最强的谱 线不是 J=1← J=0 的谱线 。 那 么,最强的谱 线是哪一条 呢?可以用玻 尔兹曼分布来 图 3.3 远红外吸收光谱 解释。相邻转
[ −∑
e
ℏ2 2 ∇ e + Vee + VeN ]Ψe (r , R) = Ee ( R)Ψe ( R, r ) 2me
(3.4)
ℏ2 [ −∑ ∇2 N + V NN + E e ( R )]Ψ N ( R ) = EΨN ( R ) N 2M N
(3.5)
核运动方程中包含了分子的平动、 振动和转动, 由于平动的能量是连续变化的, 不产生光谱 , 所以核运动方程决定了分子的振动光谱和转动光谱。电子运动方程(3.4)决定了分子的电 子光谱。但是 Ee (R)中包含了核坐标 R.这说明描写分子中的电子状态,不仅需要和电子状 态相关的量子数,而且需要核的坐标及和核状态相关的量子数。解电子运动的薛定谔方程, 得到电子能量本征值 E e ( R ) 。从 E e ( R ) 出发再解原子核运动的薛定谔方程,得到原子核的 运动情况。电子运动速度比原子核的快得多,所以 E e ( R ) 在核坐标确定的情况下只有统计 平均的含义。同时必须看到,电子运动也深刻地影响了核的运动状态;由(3.5)可见,电 子运动的能量 E e ( R ) 是核运动的势能,只有电子运动所形成的电场改变,才使得两个原子 核有相互靠近形成化学键的可能。 由于平动能量是连续取值的,所以求解核运动方程(3.5)时,要扣除分子的质心平动, 所以,需对核方程再次分离变量。以双原子为例,令核波函数为分子质心平动波函数
M = m1 + m2
µ=
m1 m 2 m1 + m2
(3.9)
注意到质心平动方程中不包含势能项, 所以, 分子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与分子平动波函数无 关。对内部运动采用球极坐标:
33
⎧ ⎪ x = r sin θ cos φ ⎨ 2 2 2 ⎪ ⎩r = x + y + z
振转方程转化为
y = r sinθ sinφ
̃= ν
1 ̃e + ν ̃v + ν ̃r = ( E 2 − E1 ) / hc = ν λ
(3.14)
由于转动能级差最小,振动的其次,电子的最大,所以转动光谱是指在同一电子态的同 一振动态内不同转动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光谱。转动能级的能量差在 10-3 一 10-6eV,所以
34
转动跃迁所吸收光子的频率很低,波长λ很长(25—500 μm),位于远红外到微波区。转动 光谱是线光谱。 振动光谱是指在同一电子态内不同振动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光谱。 由于振 -2 动能级的能量差在 10 —1eV,光谱的波长在近红外到中红外区(1—25μm)。由于振动跃迁 的同时会带动相应的转动跃迁, 所以振动光谱呈现出明显的谱带特征, 谱带中的每一条谱线 对应于一对转动能级之间的跃迁。 电子的能级状态由电子光谱项标记, 电子光谱反映分子在 不同电子态之间的跃迁。由于电子能级的能量差在 1—20 eV,所以电子光谱的波长在紫外 可见区(400 一 800nm)。在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一般会同时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 级的跃迁,所以电子光谱呈现谱带系特征,是带状光谱。不同的谱带系对应于不同电子能级 之间的跃迁,而谱带系中的每一个谱带则对应于一对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需要强调的是, 上述分离方法仅是一个近似。事实上,分子的电子运动、振动和转动是无法严格分离的,原 因在于不同形式的运动之间有耦合作用。
∂ 1 ∂2 ⎤ ℏ2 ⎡ 1 ∂ 2 IE − sin θ ψ = 2 r ψr + ⎢ 2 2⎥ r 2 µ ⎣ sin θ ∂θ ℏ ∂θ sin θ ∂φ ⎦
式中 Er 为转动能量本征值, I = μR02 为转动惯量。 该方程只有在 0,1,2,…时才有解。所以,刚性转子的转动能量为
(3.15)
第二节 分子的转动光谱
一、双原子分子的刚性转子模型
最简单的分子是双原子分子, 所以我们从双原子分子入手讨论分子的转动光谱和分子结 构之间的关系。为处理方便起见,先假设双原子分子是个绕其质心转动的刚体,称为刚性转 子,即①原子核的大小和核间距相比要小得多, 所以可将原子核看成是只有质量而没有任何 体积的质点,设两核质量为 m1,m2,;②原子的核间距在分子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设 两核间距为 R0。在刚性转子模型下,由于 R0 是常数,故 V(R0)也是常数。令内部波函数为 振动波函数和转动波函数的乘积,即 ψ in = ψ rψ v ,则分子内部运动的薛定谔方程(3.11) 简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