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

【引言】教师作为特殊社会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随之而来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农村教师在我省教师群体中占据着较大比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工作和生活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体验着更多的艰辛和困难。十年育人,教师的生存状态一旦出现问题,则容易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释放负面的能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而了解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从不同视角观察教师职业,有助于公众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职业,为此,我就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等问题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以期对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现状提供一点参考。

一、农村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现状—以浙江省兰溪市为例

(一)责任重,压力大。

教师被称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然而正是由于背负着沉甸甸的育人重担,自然而然也成为了高压力的职业。教师的压力归根结底就是来自社会、学校和家长三个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知识的渴望导致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不仅师德好,还要业务精。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除了确保教学质量和升学率,还要根据教学改革的形势不断更新知识,学校要求每年老师撰写论文,参与职称评定和优质课评比等。家长本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自然将孩子的成绩与老师的教学极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教师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笔者随机抽取了几所农村学校,在实地调查发现所有样本初中的老师几乎都住校,早上7点各班班主任都已经等候在班级中,任课老师则最晚7点30分也到班监督。白天主要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多数住校,因而晚上还要陪伴学生晚自习到21点,班主任还必须等到寝室22点熄灯后才可回宿舍,已经疲惫不堪,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除了日复一日的常规工作外,教师还要承受关于升学率等教学指标的考核,还负担着每年固定学时的培训任务,政府对教育系统的监督、辅导、考核,平日里的“备、教、辅、改、考”等常规教学检查最后也都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这还直接关系有三年一聘的聘任制度,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二)待遇低、福利薄。

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除了工资外,只有微薄的农村补贴,且补贴也与工龄、

职称挂钩,年轻的农村教师工资在扣去固定的费用后,每月发到手的工资只能糊口,无法养家。

笔者调研发现,大多数农村教师依然是村里最贫穷的群体。近些年国家大力推进企业提高普通职工工资,农村在外务工人员收入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而教师工资虽参照当地公务员标准,但仍然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多年来没有提升。笔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新入职的教师第一年发放实习期工资约每月2000元,转正之后每月为2400,加上年底绩效工资,年收入约为5万,这与当地每平方6000元的房价相比悬殊较大,多数教师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尽管浙江省在2014年9月后设立了农村特岗教师津贴,以补贴条件比较艰苦或地理位置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编在岗专任教师,但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津贴仍然是杯水车薪,与教师高强度的工作量相比,让不少农村教师,尤其是青年农村教师感到失望,丧失教学热情。

(三)物质缺乏、精神匮乏。

由于农村的学校都处于偏远地段,交通、运输不发达,所以老师就很少有活动,每天基本上是上课后就回家批改作业,过着一些简单而“乏味”的生活。尽管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通达,但受时间、地域限制上班日活动范围也仅限于校园内。

为调研农村教师休闲状况,笔者参与了全市农村教师休闲生活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59份,其中男性120人,女性139人,对获得的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休闲方式单一、休闲层次较低、休闲品位不高等问题,工作以外简单的休息和消遣类的活动占较大比例。这些与农村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比城区教师更难以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繁荣和欢乐有关,不利于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现状的建议

(一)营造重教氛围,提高教师待遇。

我国固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关心、支持、理解教师,对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十分必要。如当前部分中小学在实行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对于家长和社会理解教师和学生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部门需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改善农村教师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凝聚力。

学校管理者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要人性地对待老师,理解尊重他们,更多地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深入了解教师的需要,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同时倡导教师之间交流与沟通,加强彼此间的合作,通过适当组织集体活动,如学术交流,体育竞赛,外出旅游等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三)建立交流制度,激发教师热情。

2014年是浙江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第一年,各校应积极参与全市教育系统的交流中去,没能参与交流的教师应定期开展进修来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也有利于调整教师的倦怠感。

(四)强调自我调适,丰富精神生活。

处于职业倦怠泥潭中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那种将时间几乎都贡献在工作上的人。因此,学校要引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建立自我剖析挡案,帮助教师明确工作目标和扮演的角色,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体育锻炼时间,以逐步形成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作为学校管理者,应擅于打造一支富有活力和积极性的教师队伍,学会称赞教师,为教师喝彩,帮助教师建立足够的职业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