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人成骨肉瘤细胞系的建立及特性观察

合集下载

人骨肉瘤MG63多药耐药细胞亚系建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精)

人骨肉瘤MG63多药耐药细胞亚系建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精)

人骨肉瘤MG63多药耐药细胞亚系建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0-09-11 16:53:00 ] 编辑:studa20作者:刘岩张德宝杨华孙大辉【摘要】目的建立阿霉素(DXR)诱导的人成骨肉瘤MG63多药耐药细胞株亚系MG63/DXR10、MG63/DXR40、MG63/DXR100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以DXR 为诱导剂,采用逐步增加剂量的方法诱导MG63细胞,建立多药耐药细胞株亚系MG63/DXR10、MG63/DXR40、MG63/DXR100;MTT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指数。

结果 (1)经DXR 6个月的诱导建立了MG63/DXR细胞株亚系。

(2)MG63/DXR对DXR的耐药指数为 76.87,对长春新碱、氨甲蝶呤、环磷酰胺亦产生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

(3)光镜观察可见:MG63细胞排列规则,形态呈梭形,大小一致;MG63/DXR细胞株亚系排列不规则,大小不均,形态呈三角形、多角形及多核现象。

透射电镜显示:MG63细胞膜平滑,粗面内质网较丰富;MG63/DXR细胞株亚系细胞表面突起增加,粗面内质网丰富,胞质内可见髓样小体、溶酶体及大量糖原池。

(4)MG63细胞与其多药耐药细胞株亚系MG63/DXR10、MG63/DXR40、MG63/DXR100细胞生长曲线相近。

(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MG63、MG63/DXR10、MG63/DXR40、MG63/DXR100细胞G0/G1期分别为86.34%、83.67%、78.11%、68.81%;G2/M期分别为5.92%、7.45%、7.78%、10.90% ;S期分别为 7.74%、8.87%、14.11%、20.30%;而MG63/DXR与MG63细胞的凋亡指数无显著差异。

结论 (1)小剂量DXR为诱导剂建立了人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株亚系(MG63/DXR10、MG63/DXR40、MG63/DXR100),MG63/DXR、MG63/DXR细胞对于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产生不同程度交叉耐药。

骨肉瘤病例-精品医学课件

骨肉瘤病例-精品医学课件

05
骨肉瘤病例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 方向
骨肉瘤相关研究最新进展概述
分子生物学研究
近年来,骨肉瘤的分子生物学 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深入探 讨了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耐
药机制及治疗靶点。
遗传学研究
遗传因素在骨肉瘤发病中具有 重要作用,研究者发现了多个 与骨肉瘤发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治疗方法研究
针对骨肉瘤的治疗方法,研究 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靶 向治疗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疗
压痛
骨肉瘤引起的疼痛在夜间较为明 显,同时局部有压痛,随着病情 发展,压痛范围逐渐扩大。
牵涉痛
骨肉瘤可引起远离病变部位的牵涉 性疼痛,如病变部位在脊柱,可引 起下肢疼痛。
骨肉瘤的体征与辅助检查
体征
X线检查
骨肉瘤患者可出现局部肿胀、皮肤温度升高 、静脉怒张等体征。病变部位可有压痛、肿 块、功能障碍等。
CT检查
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钙化、骨化及软 组织肿块,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 要指导意义。
MRI检查
可明确肿瘤范围、软组织受累情况 及是否存在肺转移,为诊断和治疗 提供重要依据。
骨肉瘤的临床治疗策略与方法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骨肉瘤治疗的首选 方法,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其 周边正常组织,必要时需进行
关节置换。

骨肉瘤的治疗原则以手术切除 为主,同时进行放疗、化疗等
辅助治疗。
骨肉瘤的手术治疗包括截肢手 术、关节离断术和全关节置换 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病
情和医生建议来选择。
02
骨肉瘤病例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骨肉瘤的疼痛症状
早期疼痛
骨肉瘤早期可表现为轻度间歇 性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

人骨肉瘤耐阿霉素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精)

人骨肉瘤耐阿霉素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 15卷第 37期 2011– 09– 10出版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September 10, 2011 Vol.15, No.37 ISSN 1673-8225 CN 21-1539/R CODEN: ZLKHAH6913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i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700, 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10, ChinaChen Yu☆ , Doctor,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i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700, Chinachenyu@ Correspondence to: Deng Zhong-liang, Docto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10, Chinadeng7586@gmail. com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0772211*Received: 2011-06-10 Accepted: 2011-07-30人骨肉瘤耐阿霉素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陈渝 1,王大勇 1,翁政 1,邓忠良 2Establishment of adriamycin-resistant human osteosarcoma cell line and research on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Chen Yu1, Wang Da-yong1, Weng Zheng1, Deng Zhong-liang2AbstractBACKGROUND: Multidrug resistance is a major factor leading to the failure of chemotherapy for human osteosarcoma. However,the precise mechanism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OBJECTIVE: To establish adriamycin-resistant human osteosarcoma cell line143B/ADM and to analyze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ETHODS: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adriamycin (ADM were applied for 45 days to establish 143B/ADM resistant strain. Thehalf of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s (IC50 and resistance indexs (RI of different antitumor drugs were measured by CCK assay, andthe cell cycle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cellular efflux capacity was estimated by rhodamine test. After the cell lineswere treated by ADM, intracellular ADM concentration was detected by fluorospectrophotometer, and the apoptosis wasobserved by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and flow cytometry. Meanwhile, the express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 (MRP-1 and lung resistance protein (LRP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analysis.RESULTS AND CONCLUSION: After induction for 45 days, the RI of 143B/ADM cells to ADM was 15.7, and the 143B/ADM cellsshowed various resistances to cisplatin, methotrexate, isophosphamide, vincristine and taxinol. Compared with 143B/WT cell line,there were less cells in G2/M phase and more cells in G1 and S phases, markedly decreased intracellular rho123 and ADM in143B/ADM cell line (P < 0.01. Flow cytometry and confocal laser microscopy analysis showed that at 72 hours after treatmentwith ADM (10 mg/L, cell apoptosis in 143B/ADM cells was less than that in143B/WT cells. Furthermore, compared with143B/WT, the MDR-1 expression of 143B/ADM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no difference of MRP-1 and LRP expressionamong both cell lines.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143B/ADM cells is related to MDR-1, and has no relationship with MRP-1 and LRP.Chen Y, Wang DY, Weng Z, Deng ZL.Establishment of adriamycin-resistant human osteosarcoma cell line and research on it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 2011;15(37: 6913-6918.[ ]摘要背景:多药耐药是骨肉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其耐药机制不明。

稳定表达TSLC1基因骨肉瘤MG63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稳定表达TSLC1基因骨肉瘤MG63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6 6 ・
Or t h o p a e d i c s ,2 0 1 3,Vo 1 . 4,No . 2
稳 定 表达 T S L C 1 基 因 骨 肉瘤 MG6 3细 胞 系 的 建 立 及 鉴 定 ★
( 4 3 0 0 2 2 武汉) 武 汉 市 第 一 医 院 皮 肤 科 覃 莉
De p a r t me n t o f D e r m a t o l o g y, Wu h a n F i r s t Ho s p i t a l , W a n 4 3 0 0 2 2, C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U W — t a o , E - m a i l : t j g k z 硼自 @I 6 3 . C O n r
i t s 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M e t h o d s Th e r e c o mb i n a n t p l a s mi d p C I — TS L C1 wa s s t a b l y t r a n s f e c t e d i n t o M G6 3 c e l l s wi t h Li p o — f e c t a mi n e 2 0 0 0 .Th e p o s i t i v e c l o n e s we r e d e v e l o p e d b y s e l e c t i o n b y G4 1 8 .B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o n e o f t h e 1 6 c e l l l i n e s , n a me l y ,t h e M8 T we r e s t u d i e d . Re s u l t s Th e e u k a r y o t i c e x p r e s s i o n v e c t o r p CFTS LC1 wa s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c o n s t r u c t e d a n d t h e s t a b l e c e l l s u b l i n e h i g h l y e x p r e s s i n g TS L C1 p r o t e i n wa s o b t a i n e d . Th e g e n e t i c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p u r i t y o f t h e c e l l p o p u l a t i o n we r e c o n f i r me d . Th e k i n e t i c s a n d g e n e t i c s o f M8 T we r e s t a b l e . Th e DNA p r o d u c t a mp l i f i e d f r o m t o t a 1 RNA o f o s t e o s a r c o ma c e l l s u b l i n e s r e v e a l e d t h a t e c t o g e n o u s g e n e TS L C1 wa s i n t e g r a t e d i n t o t h e g e n o me s o f t h e M G6 3 c e l l s . Th e c e l l l i n e M8 T wa s n o t c o n t a mi n a t e d b y mi c r o o r g a n i s ms .C o n c l u s i o n Th e s t a b l e o s t e o s a r c o ma c e l l s u b l i n e s h i g h l y e x p r e s s i n g TS L C1 we r e s u c c e s s f u l — l Y e s t a b l i s h e d,wh i c h p r o v i d e d a b a s i s f o r f u r t h e r e x p l o r i n g t h e r o l e s o f TS L C1 i n o s t e o s a r c o ma .

骨肉瘤汇报ppt课件

骨肉瘤汇报ppt课件

以上各型成分混合存在 ,以骨质形成为主,软 骨组织和纤维组织次之 。
小细胞型骨肉瘤较少见 ,约占骨肉瘤的2%~ 5%。瘤细胞体积小,与 淋巴细胞相似,可呈弥 漫分布或巢状分布,异 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 见。
肿瘤生长与转移机制
01
02
03
局部浸润和生长
骨肉瘤通常起源于骨膜或 骨骼的间叶组织,通过局 部浸润和生长的方式逐渐 扩大。
手术时机
尽早手术,避免肿瘤进一步发展和 转移。
化疗药物应用及方案优化
化疗目的
杀死肿瘤细胞,缩小肿瘤 体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 患者生存率。
化疗药物选择
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选 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如甲 氨蝶呤、顺铂等。
化疗方案优化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药物 敏感性,制定个性化的化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 减少副作用。
02
骨肉瘤的病理生理
病理分型及特点
成骨细胞型骨肉瘤
软骨母细胞型骨肉 瘤
纤维母细胞型骨肉 瘤
混合型骨肉瘤
小细胞型骨肉瘤
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 织或骨质,以瘤骨形成 为主。
以瘤软骨形成为主,较 少。
瘤细胞呈梭形,交织排 列,似纤维瘤结构,细 胞间常有胶原纤维,肿 瘤内可见少许不规则的 骨样组织,是由瘤细胞 形成的。
软组织肿块
部分病例肿瘤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 密度不均,瘤内不规则钙化和骨化。
CT及MRI表现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在软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并可发现跳跃病灶。增强扫描可显示肿瘤的血供 情况,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MRI检查
MRI检查具有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的优点,可以显示肿瘤在骨髓腔内的浸润范围、与周围软组织的关 系以及有无跳跃病灶等。在T1WI上,肿瘤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上,肿瘤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显示肿瘤的强化程度及范围。

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球形成细胞干性特征

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球形成细胞干性特征

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球形成细胞干性特征刘辉琦;杰永生;郑蕊;舒雄【摘要】目的从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中分离细胞球,鉴定其干性特征并探讨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富集MG-63细胞球,PKH26染色确定细胞球中存在干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球干性相关蛋白表达.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及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球自我更新及侵袭能力,并对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转移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MG-63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11 d后形成的细胞球中存在单个PKH26阳性细胞.与MG-63单层细胞相比,干细胞相关蛋白OCT-4、SOX2和Nanog表达显著提高(P<0.05).MG-63细胞球细胞成球数是单层细胞的1.84倍(P<0.01),侵袭能力较单层细胞提高1.45倍(P<0.01).细胞球中E-cadherin低表达,snail及MMP2高表达(P<0.05).结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球形成细胞具有干性特征,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促进了细胞的侵袭与转移.【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9(039)002【总页数】5页(P230-234)【关键词】骨肉瘤;细胞球;侵袭;转移【作者】刘辉琦;杰永生;郑蕊;舒雄【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青海西宁810001;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100035;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100035;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3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原发恶性肿瘤,具有恶性度高,易复发和早期转移等特征[1],80%~90%的患者就诊时已有临床上尚未发现的转移灶。

目前常规治疗手段的手术和放化疗并不能很好的控制骨肉瘤病情的发展,预后差[2]。

近年来研究发现骨肉瘤中存在有肿瘤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强致瘤性及与肿瘤异质性相关等特点[3],可能是临床治疗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

骨肉瘤教学演示课件

骨肉瘤教学演示课件

危险因素和预防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 甲醛等)或放射线可能增加患骨 肉瘤的风险。
预防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放 射线;积极治疗骨骼疾病;对于 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 检和筛查。
01
02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群患骨肉瘤的风险 增加。
03
04
其他因素
如骨骼疾病(如佩吉特病、骨髓 炎等)也可能增加患骨肉瘤的风 险。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锻炼计划,促
进肢体功能恢复。
04
并发症和预后
并发症
病理性骨折
01
由于肿瘤侵蚀骨骼,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脊髓受压和神经根的刺激症状
02
肿瘤发生在脊柱部位时,可能导致脊髓受压和神经根的刺激症
状,如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
关节活动受限
03
肿瘤发生在关节附近时,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患者运
动功能。
预后因素和生存期
肿瘤分期
早期骨肉瘤预后较好,晚期则 预后较差。
手术切除是否彻底
完全切除肿瘤的患者预后较好 ,残留肿瘤组织的患者预后较 差。
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
对化疗和放疗敏感的患者预后 较好,不敏感的患者预后较差 。
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
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预 后较好。
生活质量和心理支持
疼痛管理
发病率和死亡率
骨肉瘤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相对较低,但仍然是儿童 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逐渐降低。
骨肉瘤的死亡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和 复发等原因所致。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骨肉瘤的 生存率有所提高,但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治疗手段来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细胞系或细胞株的建立

细胞系或细胞株的建立

、概念、概念1、细胞系(Cell Line):原代培养舞经‎首次传代成功‎即成细胞系,由原先存在于‎原代培养物中‎的细胞世系(Lineag‎ e of Cells)所组成。

2、细胞株(Cell Strain‎):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称为‎细胞株。

细胞株的特殊‎性质或标志必‎须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存在‎。

如果不能继续‎传代或传代数‎有限,称为有限细胞‎株(finite‎c ell strain‎);如果可以连续‎传代,称为连续细胞‎株(contin‎u ous cell strain‎)。

对于人类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半‎年以上,生长稳定,并连续传代的‎即可称为连续‎性株或系。

二、建立细胞系(或株)的要求什么样的体外‎培养群可被认‎可为己鉴定的‎细胞,视具体情况而‎定,无统一规定。

对于用作原代‎培养的细胞只‎要供体均一,取材部位及组‎织种类等条件‎稳定即可,如用做长期培‎养,特别是反复传‎代的细胞,常需做如下说‎明:1、组织来源:细胞供体所属‎物种,来自人体或者‎动物;个体性别、年龄;取材的器官或‎组织。

如系肿瘤组织‎,应说明临床和‎病理诊断,以及病历号等‎。

2、细胞生物学检‎测:了解细胞一般‎和特殊的生物‎学性状,如细胞一般形‎态,特异结构,细胞生长曲线‎和分裂指数,倍增时间,接种率等。

如为肿瘤细胞‎,为说明来源于‎原肿瘤组织并‎保持恶性,须做软琼脂培‎养,异体接种致瘤‎和对正常组织‎侵润力等实验‎。

3、培养条件和方‎法;应说明细胞系‎(或株)适应的生存环‎境,即指明使用的‎培养基、血清种类、用量以及适宜‎P H值。

三、若干细胞建株‎的要点及基本‎过程(一)肿瘤细胞培养‎技术要点1、取材:材料主要来源‎于外科手术或‎活检瘤组织,取材时避免用‎坏死组织,要挑选瘤细胞‎集中和活力较‎好的部位,瘤性转移淋巴‎结或胸腹水是‎较好的培养材‎料。

取材后尽快培‎养,因故不能立即‎培养者,可冻存。

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

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
物理因素诱导:放射性核素是强致癌物质,几乎所有 趋骨性的放射性核素在实验中均能引发骨肉瘤。放射性 核素诱导骨肉瘤可将核素的盐溶液注射到动物体内,也 可直接用核素对动物进行照射。用核素盐溶液诱导肿瘤 时,剂量应适宜,过低不易致瘤,过高时核素对肿瘤细 胞有杀伤作用,会导致实验失败。王玉民等[2]以 Wistar 大鼠为研究对象,利用发射性超铀核素钚 238 作为物理 致癌因子在大鼠体内诱发肿瘤。他们将硝酸钚 238 溶液 稀释后,以不同剂量注射于大鼠臀肌内,发现随着盐溶 液浓度的增加,骨肉瘤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但当剂量 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骨肉瘤的发生率反而下降。Tinkey 等[3]以 Sprague-Dawlev 大鼠为研究对象,用 60Co 以致瘤 累积剂量照射其后腿 4~8 个月,观察到大剂量照射的大 鼠发生了骨肉瘤及其他肿瘤,低剂量照射的大鼠则未发 生肿瘤。研究者认为 Sprague-Dawlev 大鼠是一种可以通 过局部照射建立骨肉瘤动物模型的优良品种。
4 文献证据综合提炼
4.1 自发肿瘤模型 骨肉瘤的自发肿瘤模型通常采用犬 科动物,因为骨肉瘤是犬科动物的多发肿瘤之一,其多 发于四肢骨骼的干骺端,这与人类骨肉瘤的好发部位颇 为相似,但其容易发生肺转移,且病程进展迅速。 Pirie-Shepherd 等[1]选用 4 只骨肉瘤位于四肢干骺端的 犬,行手术截肢。术前无肺转移,但在手术后 2.5~14.0 个月期间,4 只犬均死于骨肉瘤肺转移。自发性肿瘤模 型与人类骨肉瘤发生相似,理论上讲是很理想的动物模 型,但因为该模型受影响因素多,成瘤时间长,致瘤率 低,均一性及稳定性较差,不易行对照研究。所以目前 研究应用极少。 4.2 诱发型肿瘤模型 诱发型肿瘤模型是将致癌物质与 动物特定部位直接或间接接触,使靶器官产生肿瘤。其 操作相对简单,靶器官和诱癌剂相对恒定,成瘤率较高, 是一种较好的建立肿瘤模型的方法。但诱发肿瘤形成需 要较长时间,且浸润和转移能力低,恶性行为表达有限, 诱发肿瘤的恶性程度不高,多为高、中分化肿瘤,低分 化、恶性程度高肿瘤较少见。

细胞系或细胞株的建立

细胞系或细胞株的建立

、概念、概念1、细胞系(Cell Line):原代培养舞经首次传代成功即成细胞系,由原先存在于原代培养物中的细胞世系(Lineage of Cells)所组成。

2、细胞株(Cell Strain):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称为细胞株。

细胞株的特殊性质或标志必须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存在。

如果不能继续传代或传代数有限,称为有限细胞株(finitecell strain);如果可以连续传代,称为连续细胞株(continuous cell strain)。

对于人类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半年以上,生长稳定,并连续传代的即可称为连续性株或系。

二、建立细胞系(或株)的要求什么样的体外培养群可被认可为己鉴定的细胞,视具体情况而定,无统一规定。

对于用作原代培养的细胞只要供体均一,取材部位及组织种类等条件稳定即可,如用做长期培养,特别是反复传代的细胞,常需做如下说明:1、组织来源:细胞供体所属物种,来自人体或者动物;个体性别、年龄;取材的器官或组织。

如系肿瘤组织,应说明临床和病理诊断,以及病历号等。

2、细胞生物学检测:了解细胞一般和特殊的生物学性状,如细胞一般形态,特异结构,细胞生长曲线和分裂指数,倍增时间,接种率等。

如为肿瘤细胞,为说明来源于原肿瘤组织并保持恶性,须做软琼脂培养,异体接种致瘤和对正常组织侵润力等实验。

3、培养条件和方法;应说明细胞系(或株)适应的生存环境,即指明使用的培养基、血清种类、用量以及适宜PH值。

三、若干细胞建株的要点及基本过程(一)肿瘤细胞培养技术要点1、取材:材料主要来源于外科手术或活检瘤组织,取材时避免用坏死组织,要挑选瘤细胞集中和活力较好的部位,瘤性转移淋巴结或胸腹水是较好的培养材料。

取材后尽快培养,因故不能立即培养者,可冻存。

其培养方法及冻存方法同前述正常组织。

2、成纤维细胞排除:在肿瘤组织中常混杂有一些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能与瘤细胞同时生长,并常压过癌细胞,导致癌细胞生长受阻以至消失,应仔细排除。

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丧失生长抑制性
当培养细胞所需任何一种关键性营养物质或生长因子 降到阈值以下时,正常细胞的生长即受到抑制,如异 亮氨酸,磷酸盐,上皮生长因子等。
转化的细胞对一些生长因子需求降低,或失去了对激素 和生长因子的需求,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可继续生 长,它们甚至可以杀死一些自身的细胞,以便在不可 能生存的环境下继续生长。或者由于某些转化产生 了生长因子类似物,为自身提供了生长因子。
1.细胞悬液的计数 得到1X105个/ml
2.确定各实验浓度所需的细胞悬液总量 要求:100ul/孔X(3孔+2孔)=500ul
3.计算各浓度细胞悬液所需的细胞数
① 104/孔/100ulX5孔=5X104/500ul ② 0.84/孔/100ulX5 =4X104/500ul ③ 0.64/孔/100ulX5 =3X104/500ul ④ 0.44/孔/100ulX5 =2X104/500ul ⑤ 0.24/孔/100ulX5 =1X104/500ul
目前,多用裸小鼠评价培养细胞的致瘤性。
(2)植入部位 ,例如,将瘤细胞接种到小鼠 躯干接近头部位置的皮下,生瘤的阳性率及 生长的速度比植到尾部高2-4倍。
(3)植入部位微环境的潜在因素,某些细胞 只有在植入部位找到最佳的微环境时才形成 肿瘤。
生瘤性与细胞其它性质的关系
细胞在基质上铺展的面积与生瘤性有关。 微丝束的结构破坏。许多生瘤细胞系均有大
4.计算500ul培养基内需加入多少
ml1X105个/ml的细胞悬液
① 500ul原液 ② 4X104 / 10X104 =0.4ml原液+0.1ml培养液 ③ 3X104 / 10X104 =0.3ml原液+0.2ml培养液 ④ 2X104 / 10X104 =0.2ml原液+0.3ml培养液 ⑤ 1X104 / 10X104 =0.1ml原液+0.4ml培养液

稳定表达野生型p53基因人骨肉瘤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

稳定表达野生型p53基因人骨肉瘤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

稳定表达野生型p53基因人骨肉瘤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雷晓晶;韩鹏飞;吕智【摘要】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人骨肉瘤细胞株(u-2 OS),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在骨肉瘤自杀基因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提供体外实验模型建立与鉴定的方法. 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克隆技术将人类野生型p53基因cDNA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pIRES-EGFP中,得到重组质粒pIRES-EGFP-p53,并通过PCR、酶切电泳等方法进行质粒鉴定;然后用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细胞,转化菌落经PCR扩增后,将提取的质粒DNA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导人U-2OS细胞中,经荧光显微镜下人工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骨肉瘤细胞系. 结果成功地构建出包含有野生型p53 c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IRES-EGFP-p53,通过PCR、酶切电泳等方法鉴定质粒大小和位点均符合实验设计;并将该重组质粒成功导人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细胞中,经荧光显微镜下人工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骨肉瘤细胞系,命名为u-2-p53 OS.转染后的骨肉瘤细胞出现散在的凋亡现象. 结论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建立了稳定表达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人骨肉瘤U-2-p53 OS 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在骨肉瘤自杀基因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奠定了基础.%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in vitro model of human osteosarcoma cell strain( U-2 OS) stably expressing the exogenetic wild-type p53 gene for further studying the role of wild-type p53 gene in osteosarcoma suicide gene therapy. Methods The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was used to insert the human wild-type p53 cDNA fragment into the expression vector pIRES-EGFP for obtaining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IRES-EGFP-p53, and then it was identified by PCR, enzyme electrophore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n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BL21 cells.After the transformed colony was amplified by PCR,the plasmid DNA was trans-fected into U-2 OS cells by liposome-mediated transfection method. Und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y,the stably transfected osteosarcoma cell line was manually screened. Results A recombinant plasmid pIRES-EGFP-p53 containing wild-type p53 cDNA fragment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of PCR,enzyme electrophore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identify the size and position of plasmid,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fter transfection,the human osteosarcoma cell line was named U-2-p53 OS. The transfected osteosarcoma cells showed weak apoptosis.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human osteosarcoma U-2-p53 OS cell lines by gene transfer technology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wild-type p53 gene in osteosarcoma suicide gene therapy.【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43)003【总页数】4页(P188-191)【关键词】p53;基因转染;骨肉瘤;基因表达【作者】雷晓晶;韩鹏飞;吕智【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长治046010;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长治046010;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p53基因是目前细胞抑癌基因中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基因之一,它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全长16-20 kb,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编码393个氨基酸[1]。

第九章细胞系(株)的建立

第九章细胞系(株)的建立
检定细胞系的纯度包括鉴定除主类细胞 外还含有哪类细胞及其所占比例多少。
2.细胞系的稳定性
细胞连续培养过程中主要指标有无明显变 异。使用稳定的细胞系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重复性。
3.细胞学特征
观察细胞系的形态和表达特征的数据及
其与来源细胞的差异。
4.微生物污染检查
有无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等污染。
大影响。
美 国 典 型 培 养 物 保 藏 中 心 ( Amerci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 ) 是 现 今 最
大的细胞库。
ATCC网址:/
ATCC接纳细胞必须检测的项目如下:
1.培养简历
2.培养液 3.冻存液 4.细胞活力 5.细胞形态类型
6.核型
7.无污染检验
8.物种检测
9.免疫检测 同时提供细胞系(株)建立者和检测者的 姓名。
中国国家专利局委托武汉大学建立的中 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China Center Type Culture Collection,CCTCC ) 保 藏 了 十 几 个
国家的专利培养物 1000 多株,非专利培养物

说明所使用的培养基血清,使用浓度、 并说明细胞生存的适宜温度、 CO2 浓度、 PH 值
等条件。有些细胞生长还需添加的一定附加
成分。
三、细胞系的鉴定
拟建立的细胞系或细胞株、除说明培养细 胞的来源外,还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鉴定。
1.检定细胞系的纯度
第九章 细胞系(株)的 建立与鉴定
一、基本概念
细胞系 细胞株
二、建立细胞系(株)的档案
建立细胞系或细胞株应对如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1.培养细胞的来源 对拟建立的细胞系(株)应交代细胞供体所属物 种及供体的年龄、性别、取材的器官或组织。如是肿 瘤组织、应说明临床诊断结果、组织来源和病例号等。

成骨肉瘤与骨肉瘤

成骨肉瘤与骨肉瘤

诊断方法
X线检查
CT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成骨肉瘤和骨肉瘤的首选方 法,可以观察到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 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
CT检查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 、骨质破坏程度以及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 浸润关系。
MRI检查
病理学诊断
MRI检查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和深 度,以及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神经和血管。
最新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
对于成骨肉瘤和骨肉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的目标是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肿瘤,同时保 留正常的骨骼结构和功能。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高能辐射破坏肿瘤细胞的方法。它可以作为手术切除的辅助治疗,以杀死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肿瘤细胞或减轻疼痛等症状。
研究前景
基因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 因治疗成为成骨肉瘤和骨肉瘤治疗的新 方向。通过修改或替换肿瘤细胞的基因 ,有望实现更有效的治疗和防止复发。
骨髓炎
骨髓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与成 骨肉瘤和骨肉瘤在影像学上也有 相似之处,但通常有明显的炎症 表现,如红肿、热痛等。
误诊与漏诊
误诊
由于成骨肉瘤和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良性骨肿瘤和炎 症性疾病有相似之处,因此容易造成误诊。为避免误诊,需 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漏诊
由于成骨肉瘤和骨肉瘤的早期症状可能比较轻微,且不具有 特异性,因此容易造成漏诊。为避免漏诊,需要提高医生对 骨肿瘤的警觉性,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增强身体免 疫力。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如某些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减少对骨骼 和软组织的损伤。

成骨肉瘤骨肉瘤

成骨肉瘤骨肉瘤
预测因素
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 治疗方式、病理类型、基因突变 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以 恢复身体功能。
心理支持
患者需要接受心理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以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 活质量。
家庭护理与注意事项
成骨肉瘤/骨肉瘤的发病原因
01
02
03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 ,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环境因素
如辐射、化学物质、生活 习惯等也可能对成骨肉瘤 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生长环境
青少年和儿童的骨骼生长 速度较快,因此容易受到 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成 骨肉瘤。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早期成骨肉瘤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 出现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怒张和局部肿块等症状。
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和病理学 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其中,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成骨肉瘤的唯一方法。
02
病理学特征
肿瘤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成骨细胞样细胞
骨肉瘤的肿瘤细胞通常呈 成骨细胞样,具有丰富的 细胞质和核仁。
骨样组织
肿瘤细胞间常有骨样组织 的形成,包括骨小梁、骨 基质和骨钙化。
放射治疗需注意保护周围正常 组织和器官,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是成骨肉瘤/骨肉瘤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通过药物杀灭肿瘤细胞,延缓肿 瘤进展。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甲氨喋呤、阿霉素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 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化学治疗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人骨肉瘤细胞系OS-990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人骨肉瘤细胞系OS-990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人骨肉瘤细胞系OS-990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张殿忠;范清宇;马保安;周勇;张惠中;裘秀春【期刊名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1999(020)012【摘要】目的:建立人骨肉瘤细胞系,为骨肉瘤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模型.方法:取经病理证实的新鲜骨肉瘤手术标本,进行体外原代组织块培养.对存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周期检查、核型分析、电镜观察和异种移植等.结果:建成细胞系OS-9901,其形态学表现、组化染色、电镜观察和异种移植等均符合骨肉瘤细胞特征.经半年多体外培养,已连续传代70余次.细胞倍增时间为33 h,细胞周期测定:G1期60.2%、G2期17.3%、S期22.6%.染色体具有亚三倍体核型,众数为62~65条.异种移植成瘤率100%,无支原体污染.结论:OS-9901是一株人骨肉瘤细胞系,可用于对骨肉瘤的研究.【总页数】3页(P1048-1050)【作者】张殿忠;范清宇;马保安;周勇;张惠中;裘秀春【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相关文献】1.人 microRNA -194过表达及抑制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J], 韩康;杨彤涛;周勇;马保安;赵廷宝;卞娜;蔡成魁;颜世举;王鑫;肖春;孙聪;杨静2.人骨肉瘤甲氨蝶呤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J], 马琼;裘秀春;纪振钢;文艳华;刘云燕;范清宇3.具有肺转移特性的人骨肉瘤细胞系PL-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J], 彭磊;王臻;胡蕴玉;曹云新;张志培;杜俊杰;何锋;常琪;白俊;刘父4.人成骨肉瘤MG63紫杉醇耐药细胞系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J], 吴文欣;李维5.人体骨肉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J], 吕发度;董荣春;刘振华;陈永裕;刘植珊;李光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OriCell-H7-0501 人成骨肉瘤细胞系说明书

OriCell-H7-0501 人成骨肉瘤细胞系说明书

细胞产品手册OriCell®Saos-2人成骨肉瘤细胞系产品货号:H7-0501人成骨肉瘤细胞系(Saos-2)是一种具有上皮形态的细胞系,从一名11岁白人女性骨肉瘤患者的骨骼中分离出来,患者接受RTG、甲氨蝶呤、阿霉素、长春新碱、细胞毒和阿拉霉素-C治疗。

Saos-2细胞系的科研应用广泛,常用于3D细胞培养的研究。

注意:本产品仅提供给进一步科研使用,不可用于临床治疗等其他用途。

产品信息产品名称人成骨肉瘤细胞系简称Saos-2货号H7-0501规格1×106个/管或1×106个/瓶组织来源人骨细胞特性贴壁生长;上皮样培养条件95%空气;5%CO2;37℃培养基McCoy's5A+15%FBS倍增时间24~48h生物安全等级1保存条件液氮(-196℃)注意: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无菌。

在后续培养过程中,请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

OriCell®Saos-2细胞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的形态●通过细菌、真菌、支原体、内毒素检测。

●通过细胞复苏活力检测,复苏存活率>90%。

●通过STR检测。

详情见《产品检测报告》。

处理原则1.严格的无菌环境。

务必保证实验室整体、超净台和培养箱的清洁。

2.规范的操作方式。

请按照产品说明书描述的方式操作,严格控制变量,做好对照实验。

3.需要合适的、质量可靠的实验耗材和试剂。

本产品需使用适合贴壁细胞生长的培养容器,且不建议重复使用。

使用的试剂必须经验证可靠,适宜细胞生长且批间差异小。

注意:本产品冻存液中含有DMSO,其具有潜在风险,请谨慎处理。

本产品说明书中使用的试剂简写规则如下:FBS:Fetal Bovine Serum胎牛血清NBCS:Newborn Calf Serum新生牛血清BCS:Bovine Calf Serum小牛血清HS:Horse Serum马血清Glu:Glutamine谷氨酰胺ITS:Insulin、Transferrin、Selenite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添加物NEAA:Non Essential Amino Acid非必须氨基酸SP:Sodium Pyruvate丙酮酸钠β-mer:β-mercaptoethanolβ-巯基乙醇Dex: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P/S:Penicillin-Streptomycin青霉素-链霉素(双抗)细胞的复苏和培养所需材料®Saos-2细胞●OriCell●适宜细胞生长的完全培养基操作步骤注意:收到的细胞如24h内复苏,可存放于-80℃冰箱;超过24h请存放于液氮中,复苏前10min取出,放于-80℃,让管中液氮挥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 taining hu man papillomavir us type16.N ucleic A cid s R es, 1991;19(15):4109-4114
8Theresa M C,T an,Robert CY et al.I n v itro an d in v iv o inhib ition of hum an papillomavirus type16E6and E7genes.Cancer R es, 1995;55(20):4599-46059W ong YF,Ch ung TKH,Cheung T H e t al.Effects of human pa-pillomaviru s type-s pecific antis ens e oligonu cleotides on cervical cancer cells con taining papillomavirus typ e16.M ed S ci R es,1994; 22(7):511-513
收稿1997-12-17 修回1998-02-23 编辑 王雪萍
・研究快报・
1株人成骨肉瘤细胞系的建立及特性观察*
杨彤涛 范清宇 张殿忠 裘秀春 刘树林 马保安 周 勇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 西安710038)
关键词 成骨肉瘤 细胞系 核型分析
中图号 R738.1
0 引言 成骨肉瘤是人类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死亡率、致残率很高.建立该肿瘤的细胞系,有助于对其深入研究,我们新建立了1株人成骨肉瘤细胞系,体外已传120余代,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组织来源 标本取材于17岁男性患者1996-07-16的截肢,病理诊断为成骨肉瘤(软骨母细胞型).
1.2 建系过程 将无菌切取的肿瘤标本剪成直径1mm左右的小块,贴壁接种于培养瓶底,底面朝上,同时加入含200 mL/L小牛血清及常规量青、链霉素的RP M I1640培养液, 2h后翻转.3d后见有细胞晕生长,定期半量换液,反复清除成纤维细胞.1mo后1∶2传第1代.至第4代时,细胞渐迅速生长,以后平均4d~5d传1代.
1.3 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
1.3.1 细胞形态 将生长于盖玻片上的单层细胞以950 mL/L乙醇固定,行HE染色,光镜观察.另将细胞以25 mL/L戊二醛固定,常规方法处理,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1.3.2 组织化学染色 将不同代数的细胞,培养于盖玻片上,950mL/L乙醇固定,进行碱性磷酸酶(钙钴法)、酸性磷酸酶(刘氏法)染色及阿新蓝-PA S染色法显示胞浆中酸性、中性粘多糖.
1.3.3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取对数生长期的第65代细胞3×106个,PBS中制成悬液,反复冻融,收集上清,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 D-PM S-N BT染色显带定量.
1.3.4 染色体分析 取第80代细胞按常规方法处理,G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39330200
杨彤涛,男,27岁,硕士生,住院医师带后进行核型分析.
1.3.5 裸鼠移植 取第78代细胞5×106个/只,分别接种于8只BA L B/c裸鼠右臂皮下,3w k后处死裸鼠,取移植瘤,固定后光镜、电镜观察.
2 结果
2.1 细胞形态 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呈上皮样排列,单层贴壁生长,有重叠生长现象.多数为多边形,可见瘤巨细胞. HE染色见胞浆轻度嗜碱,核大,核浆比例异常,可见较多分裂相.透射电镜示胞浆内较多粗面内质网,核大畸形,核仁大.扫描电镜下见细胞表面满布微绒毛.电镜下未见支原体.
2.2 组织化学染色 碱性磷酸酶(A K P)染色胞浆内弥漫着色.酸性磷酸酶(ACP)染色为阴性.酸性及中性粘多糖染色部分细胞呈阳性.
2.3 同工酶谱 为5条带,乳酸脱氢酶(L D H)同工酶相对含量百分数L D3>L D2>L D4>L D1>LD5.
2.4 染色体分析 为亚三倍体核型,染色体干系数目为64~66,占81%,结构异常涉及16条染色体,有衍生染色体、易位、缺失等改变.
2.5 裸鼠移植 8只裸鼠全部成瘤,光镜下形态与原肿瘤相似,电镜下细胞形态与培养的细胞一致.
3 讨论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成骨肉瘤发病率最高,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相继建立了若干成骨肉瘤细胞系,大多数保留了其来源组织的特征[1,2].我们建立的细胞系为上皮样细胞,多数为多边形和三角形,单层贴壁生长,有重叠生长现象,可见瘤巨细胞及有丝分裂相.细胞核大,核浆比例异常.增殖迅速,染色体为亚三倍体型,有多种染色体异常表现.裸鼠移植成瘤率100%,成瘤时间短.符合恶性肿瘤细胞特征.该细胞系L DH同工酶谱与成骨肉瘤组织的L DH同工酶谱基本一致,L D3活性最高,经过1a余体外培养,连续传代120余次,性质稳定,表明其为1株新建成的成骨肉瘤细胞系,为成骨肉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张佩玉,王红霞,蒋海燕et al.人成骨肉瘤细胞系OS-732的建立及其特征的观察.中华骨科杂志,1985;5(5):100-104
2Kaw ai A.A new ly establish ed hum an osteosarcoma cell line with os teoblas tic pr op erthes.Clin Orthop,1990;259:256-266
收稿1998-01-16 修回1998-03-19 编辑 王小仲
264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 F our th M ilit M ed U niv)1998;1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