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声调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
京剧唱腔赏析
![京剧唱腔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5dff1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4.png)
京剧唱腔赏析
结果
1.贵妃醉酒:查巴起兴打断焦金宝,嗨嗨嗨嗨嗨嗨由右半腔起,前面三个嗨嗨嗨四声多元型,嗨嗨嗨保持震声,以咸由右一步音抒情,保持押韵,高潮部分将音弱,低潮缓慢上升,节奏流畅稳健抑扬,巧妙调节唱法,高低字歌中衔接无缝。
2.三更半夜:由右半腔起,低潮部分注重腔体沉稳低沉,前面三个嗨嗨嗨四声多元型,三更半夜重复五声挂腔,抒情用语饱含真情,在音型色调上以绷按从低承转高潮,缓慢上升,节奏流畅稳健抑扬,服辩妙调节唱法,充分发挥绿里唱红外的艺术美。
文化艺术:中国传统京剧的演唱技巧
![文化艺术:中国传统京剧的演唱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80828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6.png)
文化艺术:中国传统京剧的演唱技巧1. 简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演唱技巧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介绍京剧演唱中的技巧和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艺术形式。
2. 唱腔2.1 把握调式和音域在京剧演唱中,准确把握各个调式和音域是至关重要的。
京剧演唱采用宫商徵羽角五声音阶,并注重突出高音,特别是使用咂音来表达剧情高潮。
2.2 发声和气息掌控在京剧演唱中,发声需注重气息的掌控,通过恰到好处地调节呼吸来实现连续、稳定的发声效果。
同时,在高音部分需要更加用力并提高喉底位置。
2.3 艺术性处理京剧演唱强调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演唱过程中需要进行艺术性处理。
例如,在表演情感激烈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高音量和加强语调来增强气势。
3. 发声技巧3.1 正确发声位置京剧演唱中,正确的发声位置是喉底。
演唱者需要使用适当的排练方法来锻炼喉底肌肉,并掌握不同音调下的喉底位置。
3.2 咬字与口型清晰准确地发音是京剧演唱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正确地咬字和塑造合适的口型,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并且增加表演的艺术魅力。
4. 身体表演与形态美4.1 姿态和动作在京剧演唱中,身体姿态和动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艺人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标准姿势,并对角色进行合理创造,以使表演更加生动、形象更具代入感。
4.2 手势与面部表情手势和面部表情对于传达角色情感和意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人需要学习不同手势和面部表情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角色表演中。
5. 声音与肢体的协调5.1 水袖和扇子的运用京剧演唱中,艺人经常会使用水袖和扇子来增强表演效果。
艺人需要掌握运用水袖和扇子时的技巧,使其与声音、姿态和情感完美配合。
5.2 鞋声与身体韵律京剧演唱中,艺人的鞋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艺人需要掌握正确的脚步节奏,并将身体和鞋声结合使之更加协调流畅。
6. 结语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京剧演唱技巧的简要介绍。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京剧演唱这一独特而精彩的艺术形式,并对其中的技巧和要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京剧读音对照
![京剧读音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e240b2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3.png)
京剧读音对照引言概述: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技艺使得京剧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然而,对于不熟悉京剧的观众来说,京剧的读音可能是一个难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京剧,本文将介绍京剧读音对照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京剧读音的基本特点1.1 声调的运用:京剧的读音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这些声调的运用对于表达角色情感和塑造角色形象非常重要。
1.2 声母和韵母的组合:京剧的读音中,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形式丰富多样,例如“zh”、“ch”、“sh”等声母和“ai”、“ei”、“ou”等韵母。
这些组合形式的运用使得京剧的读音更加独特。
2. 京剧读音的基本规则2.1 声调的标记:为了方便观众理解和学习京剧的读音,京剧中的歌词会使用特定的标记来表示不同的声调,例如平声用“-”表示,上声用“/”表示,去声用“\”表示,入声用“v”表示。
2.2 声母和韵母的发音要点:京剧的读音中,声母和韵母的发音要点需要注意,例如“zh”发音时要用舌尖触上牙龈,而“ai”发音时要用舌尖贴住下齿龈。
2.3 语调的抑扬顿挫:京剧的读音中,语调的抑扬顿挫非常重要,它能够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
观众在欣赏京剧时,需要注意抓住语调的变化和节奏。
3. 京剧读音对照的工具和资源3.1 京剧字典:有一些专门的京剧字典可以提供京剧读音对照的帮助,这些字典可以帮助观众快速地找到歌词的正确读音。
3.2 视频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京剧读音对照的视频教学资源,观众可以通过观看这些视频来学习和模仿京剧的读音。
3.3 专业老师的指导:如果观众希望更深入地学习京剧的读音,可以寻找专业的京剧老师进行指导,他们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专业的指导。
4. 京剧读音对照的重要性4.1 增进对京剧的理解:通过学习和掌握京剧的读音,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京剧的剧情和角色,提升对京剧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2 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当观众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模仿京剧的读音时,他们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京剧的演出和表演中,增加与演员的互动和共鸣。
京剧——声调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
![京剧——声调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1de618ed630b1c58eeb529.png)
京剧——声调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txt每个女孩都曾是无泪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一一,于是坠落凡间变为女孩,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负女孩,因为女孩为你放弃整个天堂。
朋友,别哭,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凋谢,你的泪水也无法挽回我的枯萎~~~京剧——声调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txt39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
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
中国艺术招生网>>戏剧>>戏剧专业>>京剧——声调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京剧——声调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2007-4-2 10:52:48声调又称字调,是构成字音四大要素(字头、字腹、字尾、字调)的重要因素,而且声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为京剧唱腔遵循的是曲调与字调的统一,曲调的高低升降与字调的阴阳上去这四声走向基本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就会形成“倒字”。
京剧唱腔的设计是按“以字行腔”的规则,也就是按照字的四声调、调向的变化来安排唱腔的旋律的。
因而,字音的四声是唱腔旋律走向的依据。
字音的声调不同,旋律也就会有差异。
京剧演唱者必须懂得这个原理,遵循这个规则,按每个字的声调来行腔,才能做到“字正”。
有人讲,抽掉京剧声调,即是抽掉了京剧的灵魂。
京剧声调是湖广音、北京音、中州韵等方面语调的综合,“如果把京剧里韵白和唱腔中的具复杂性的上声和湖广音的去声完全抽掉,而代之以京音,就会变成曲剧或评剧”。
“京剧中的韵白和唱腔与口语化京音的主要矛盾在声调,所谓‘字正腔圆’,声调的重要性远大于‘尖团字’、‘上口字’,尖团、上口不涉及行腔的设计”。
这些京剧界行家的讲话,非常简单明了地点出了声调在京剧唱念中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一个京剧演唱者没有四声声调意识或不重视声调的重要性,那他无论如何努力,也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字正腔圆”。
京剧演唱的发声技巧
![京剧演唱的发声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66561c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61.png)
京剧演唱的发声技巧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京剧演唱的发声技巧,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发声技巧:利用共鸣, 使喉头自然放下把咽喉共鸣腔调整为一头粗一头细,这种共鸣位置,对声音有扩大作用。
因此,发声前要把口张大,使后颈部竖起来,使会厌软骨站起来,舌体向下挺起来,使软腭和悬雍垂放下来。
形成一根直的管子。
声音从声带发出后,向上直接冲到鼻咽顶部,在头顶回旋。
这种声音听起来非常洪亮、浑厚,有金属音质。
这就是“头声区的发声方法”。
检验这个方法是否运用正确,只要在说时摸一摸后脑部和头顶部有无振动感觉就可知道。
这里我选择了一个母音u, 作为大家发声共鸣的第一个练习.U(乌) 音能有效的放下喉头,给声音上下通畅奠定了基础, 再就是u 母音比较圆, 易集中, 是别的母音不可替代的。
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模范音, 其他母音要尽量在u 母音的感觉上发出, 那么您的声音就会统一而又圆润。
我们平时练习u 音时, 要特别注意: (1) 不压喉头, 使喉头自然放下, 可用深吸气来体会喉头放下; (2) 下巴、舌根都要放松, 使口咽腔不僵硬; (3) 发音时要感到鼻腔、口腔、胸腔是贯通的, 像一根通畅的管道。
正确的u 母音能感到头腔和胸腔都有共鸣的振动。
我们平时用一个单音, 找我上面所说的感觉。
有了u 母音的发音基础, 我们才能体会到歌唱的气息, 体会到发声不单靠喉咙(一般人认为的) , 它是由头腔(高音)、咽腔(中音)、胸腔(低音) 三个部位有机结合, 发出的通畅、圆润、有穿透力和持久力的声音。
说话前一定要吸足一口气,再平稳地运用气息慢慢讲。
有意识地头向前低,下颌内收,使颈部肌肉放松,后颈部自然伸直,使咽喉、鼻咽共鸣腔成一条直线。
下面我给大家提供的一个练说的字是“炮”练习“炮”前, 我们要做一点准备, 那就是气息要深、口腔要空, 好像含了一个圆球, 鼻腔要张开, 胸腔和头腔要感觉上下连起。
当这些已准备好, 我们就可发声, 发声的力量必须是在小腹的反弹力量作用下, 使口腔的共鸣得到爆发。
京剧字音、字腔的处理
![京剧字音、字腔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a4f47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a.png)
京剧字音、字腔的处理
关于字、音、腔这三者,前辈们论述的很多,京剧之所以好听就是因为它讲究。
不管哪个行当,只要张嘴,字是第一位的,您唱的再好,说句难听一点的,字倒了,那就不是京剧了。
在这里分享一下京剧四声的口诀,供大家参考、体会:
平生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一出即收藏。
说明:上述口诀是针对传统戏的,京剧样板戏、部分新编戏由于名家们尝试改革创新,把京剧的字韵给改了,用此口诀去套,是不适应的。
尤其是样板戏,完全按照普通话来的,您用普通话去标即可。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摘自《京剧唱腔研究》,武俊达著。
由于内容是图片形式的,用手机打开的用户,可能会感觉到字迹比较小,您可以点击图片浏览。
这样图片可以放大缩小,看起来舒服些。
寻源京剧社∣不一样的观点,绝对有收获。
京剧的发音发声方法及技巧
![京剧的发音发声方法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2ab0f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c.png)
京剧的发音发声方法及技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丰富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在京剧的表演过程中,发音和发声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
1.咬字清晰:京剧注重字正腔圆,演员要力求将字的发音清晰准确,使观众听得听、看得见。
对于一些复杂的韵母和声母,演员需要通过练习和磨炼,使其音准更加准确。
2.发声深沉有力:京剧追求音色浑厚、深沉有力,所以演员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通过深沉的声音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人物魅力。
同时,发声时要注重声音的节奏变化,避免单调和平淡的感觉。
3.轻重有致:在京剧演唱中,演员需要根据剧情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控制声音的轻重有致。
比如,表现激动、愤怒的角色时,声音可以显得比较高亢;而表现内敛、沉静的角色时,声音则可以显得深沉而低沉。
4.声音的变化和转折:京剧表演中,声音的变化和转折可以凸显角色之间的冲突和情感的起伏。
通过合理运用声音的高潮、低谷等技巧,可以更好地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感情。
5.抑扬顿挫:京剧中的京韵大麻、腔调极为独特,演员需要通过发音和声音的变化来表达出戏曲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演唱过程中,抑扬顿挫的处理至关重要,要注意表达出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感。
6.语音的柔美:京剧追求突出声音的柔和和灵动,通过合理运用声音的高音、低音和中音等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表演效果。
演员需要善于运用这些语音技巧,使声音具有柔美的韵味。
7.声中有味:京剧表演中,演员需要在发音和发声过程中注入情感和味道,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演员的真实情感和表演力。
通过合理运用音色的变化,可以增强角色的感染力和表演效果。
8.声音的配合和协调:京剧表演不仅有唱腔和念白,还需要配以动作和表情等,演员需要将声音与其他表演元素协调配合,使整个表演更加完美统一总之,京剧的发音和发声方法和技巧是需要严格训练和长期积累的,演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艺术水平。
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展现出京剧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京剧的五种唱法
![京剧的五种唱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d30d5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4.png)
京剧的五种唱法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高度复杂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京剧的唱腔,也被称为五种唱法,是京剧演员在表演中使用的重要技巧和表现手法。
这五种唱法分别是清唱、黄钟、小腔、大腔和咬字。
以下将逐一介绍这五种唱法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清唱是京剧演员在演唱京剧时最常用的一种唱法。
清唱以清晰、准确、声音自然为特点,主要用于叙述、旁白和小段描写等场景。
清唱要求演员声音平稳、节奏准确,以传达出剧情的基本信息和情感表达的基本内涵。
接下来是黄钟,黄钟是京剧最具特色的一种唱法之一。
黄钟有强劲、响亮、富有韵律感的特点,常用于表现剧中主要人物的威严、慷慨激昂的情绪。
黄钟是京剧中最具声乐性格的唱法,要求演员发声自然、有力,同时掌握好音高和音色的变化。
第三种唱法是小腔,小腔以柔和、细腻、抑扬顿挫的唱腔为特点。
小腔常用于表现京剧中女性角色的柔情、婉转和内在的感情世界。
小腔要求演员声音婉转、柔和,能够准确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复杂心理。
大腔是京剧中最具豪放、激昂气势的一种唱法。
大腔通常用于表现男性角色的英勇、奋发、豪情壮志。
大腔要求演员声音洪亮、震撼、有力,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角色的个性特点和情感表达。
最后一种唱法是咬字,咬字以尖锐、独特的发音方式为特点。
咬字常常用于表现京剧中的恶人角色,如奸臣、小人和反派角色等。
咬字要求演员在发音时要有力度,同时还要准确表达出角色的狡诈、狰狞和阴险的特点。
除了这五种唱法,京剧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唱腔和表演技巧,如刀马旦、杂技等。
这些唱法和表演技巧都要求演员具备深厚的功底和技巧,并能够与剧情、角色的特点相融合,使表演更加生动、传神。
京剧的五种唱法是京剧艺术的瑰宝,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丰富了京剧的表现形式,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多彩的艺术享受。
每一种唱法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都离不开演员对乐感、声乐技巧和角色理解的深入研究和全情投入。
通过对五种唱法的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京剧演员能够将剧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命运推向高潮,使观众得以深入理解和欣赏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的发音技巧解析
![京剧的发音技巧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6fac16ee06eff9aef807cf.png)
京剧的发音技巧京剧的发音技巧(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
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
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
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
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2)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
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
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
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
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3)左嗓,京剧声乐名词。
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
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
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4)吊嗓亦作调嗓。
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
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
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
吊嗓的作用:1。
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
2。
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5)喊嗓,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
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
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6)丹田音,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
京剧发声方法教学
![京剧发声方法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b5899c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6.png)
京剧发声方法教学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方式而著名。
其中,发声是京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特定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声腔和发音的合理运用,使演员的表演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京剧发声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指导。
第一部分:发声基本原理京剧发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声带的振动产生声音,并通过嘴唇、舌头等部位进行过滤和调节,最终形成独特的音色和音调。
发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姿势与呼吸:京剧发声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站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同时需要采用腹式呼吸,即通过深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通过慢慢呼气控制声音的发出。
2. 声音的共鸣:在发声过程中,需要通过鼻腔和咽喉等部位的共鸣来使声音更加明亮而富有穿透力。
3. 声音的控制:发声时需要根据角色的不同,调整声音的音量、音色和音调,以适应不同角色和剧情的需求。
第二部分:京剧发声方法介绍1. “洪钟大吕”:这是京剧中常用的发声方法之一,通过深吸气并用力发声,使声音宏亮、洪亮,具有强烈的穿透力。
2. “咬文嚼字”:在演唱时,需要将嘴唇微微张开,牙齿轻轻咬合,将发音点放在牙咬肌上,使音色更加锐利、清晰。
3. “点将法”:这是一种刻意放缓发声的方法,语调起伏明显,音调变化丰富,常用于表现具有武将形象的角色。
4. “弦索法”:这是一种通过鼻腔和咽喉的共鸣来产生特殊音效的发声方法,使得声音更加悠长、苍凉。
第三部分:京剧发声教学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京剧发声技巧,以下是一些教学指导建议:1. 选择适当的练习曲目: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唱段作为练习曲目,逐渐熟悉和掌握各种发声方法。
2. 强调呼吸训练: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专门的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吸气与吐气的控制等。
3. 标准发音演练:特别强调声音的发音和发声位置,通过反复演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并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4. 角色定位: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不同角色的发声特点和表演方式,并引导学生根据角色的特点进行发声演练。
京剧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分析
![京剧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d6e2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a.png)
京剧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分析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在京剧中,发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发声方法和技巧,京剧演员能够表达角色的情感和个性,使观众产生共鸣。
下面将对京剧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
首先,京剧的发声方法主要包括深拱发声和悬腔发声两种形式。
深拱发声是指利用气息通过声带发出声音,这种发声方法主要用于演唱性段腔和方言腔。
“有劲”、“有力”的声音特点是通过深拱发声实现的。
悬腔发声则是通过咽喉发声,声音的特征是高亢、尖锐,常常用于展示角色的愤怒、哭喊等情绪。
这两种发声方法的运用需要演员对气息控制、喉咙发声等方面的技能进行熟练掌握。
其次,京剧演员在发声过程中需要注意呼吸的控制。
呼吸是声音产生的基础,也是声音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演唱时,演员需要充分吸气,将气息送至腹部,保持稳定的呼吸频率和强度,从而实现充实饱满的声音效果。
同时,在演唱高音时,要注意将气息逐渐放松,使声带充分振动,以产生高亢的声音效果。
这需要演员通过反复练习和体验不同的发声方式,逐渐掌握呼吸的控制技巧。
此外,京剧的发声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咬字和发音。
京剧具有独特的音韵特点,演员需要准确地咬字、发音,使观众听清每个字的含义和情感。
咬字是指准确划分每个字的音节和重音,使字音韵清晰。
发音则是指发出各个音节的准确发音,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
京剧的发音方式注重舌腭共鸣和空气共振,通过合理的发音技巧使声音富有穿透力和共鸣感。
最后,京剧的发声还需要注意声音的变化和调音。
京剧中的角色往往有不同的性格、身份和情感,因此声音的变化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声音的不同调音,演员能够刻画角色的特点和心理状态。
例如,平稳柔和的声音可以表现出温柔、柔弱的女性形象;尖锐刺耳的声音可以表现出愤怒、激动的情感;低沉有力的声音则可以表现出威严、刚毅的性格特点。
这些声音的变化需要演员在表演中灵活运用,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综上所述,京剧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对于演员来说非常重要。
京剧的发音技巧
![京剧的发音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e14441cbd64783e09122bee.png)
京剧的发音技巧京剧的发音技巧(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
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
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
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
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2)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
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
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
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
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3)左嗓,京剧声乐名词。
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41。
通(5(6。
(7(8(9(10(11)冒调,京剧声乐名词。
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
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
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12)走板,京剧声乐名词。
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
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种不同的板槽,行腔时如背离板眼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即谓走板。
(13)不搭调,京剧声乐名词。
指演员唱曲音调或高或低,不合于规定的调门。
习称跑调。
(14)气口,京剧演唱方法之一。
指演员唱曲时吸气的方法。
京剧各种唱腔长短不一,节奏快慢各异,演员须掌握准确吸气方法,才能唱得从容不迫,优美动听。
气口包括换气、偷气两种。
换气指唱腔间歇中的吸气,偷气是在乐句若断若续中吸气而不使听者觉察。
(15)换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
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准备。
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蓄气待换。
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演唱京剧的十二大技巧
![演唱京剧的十二大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6f11e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5.png)
演唱京剧的十二大技巧演唱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拥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下面介绍十二种演唱京剧的技巧。
1.音准:京剧演唱要求音准高,演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学习,掌握正确的音调和节奏,从而在演唱过程中保持准确的音高。
2.声音控制:演唱京剧需要有强大的声音控制能力,演员要能够通过呼吸和声带的控制,运用不同的音量和强弱来表达情感,传达戏曲的意境。
3.腔调:京剧演唱有独特的腔调,演员要能够准确地掌握各种腔调,并能在演唱中灵活运用,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
4.音色:京剧演唱注重发声的音色美感,演员要经过艰苦的训练,培养出富有表现力和美感的音色,使之适应不同角色的演唱需求。
5.发声技巧:京剧演唱要求声音深沉有力,演员要做到用腹部发声,通过控制呼吸和共鸣腔,发出高亢激昂的歌声。
6.高音技巧:京剧演唱中有许多高亢的唱段,演员需要通过高音技巧,如破喉、震音等,展示出高音的威力和美感。
7.旋律变化:京剧演唱中,演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旋律变化的方法,如升降调、转调等,以及对唱、咏史等形式,使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8.剧情表达:演唱京剧要求演员能够通过声音和表情,准确传达剧情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性格,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戏曲。
9.念白技巧:除了演唱外,京剧中还有大量的念白,演员要能够在演唱和念白之间灵活切换,准确地表达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10.篇章朗诵:京剧演唱中,演员要能够灵活运用篇章朗诵的技巧,通过诵读文字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抒发。
11.情感表达:演唱京剧要求演员能够准确传达剧情中的情感变化,如喜、怒、哀、乐等,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表情的变化,使角色更加立体和真实。
12.表演技巧:演唱京剧要求演员具备出色的表演技巧,如身段的灵活、面部表情的变化、手势的协调等,使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演唱京剧的技巧需要演员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掌握,演员需要具备对音乐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演员才能够在京剧舞台上展示出精湛的演唱技巧,吸引观众的目光并传递戏曲的魅力。
京剧——声调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
![京剧——声调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ebabfe38376baf1ffc4fad62.png)
京剧演唱讲究四声是区别于歌曲唱法的重要特征。歌曲设计时一般不讲四声,因而它可以多段不同的唱词反复使用同一个旋律,比如电影《上甘岭》插曲中“一条大河波浪宽,……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姑娘好像花一样,……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好山好水好地方,……迎接它的有猎枪”这三组词用的就是同一个旋律。而京剧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尤其是一些流行歌曲,歌唱近乎说话,撇开情感因素,一个曲调随便填什么词都行,根本不用考虑什么字调和曲调走向的一致。许多歌唱家唱不好京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4、比较与分析。把湖音了京音相比较,会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湖音的阴平与京音的阴平调性、调值、调向一样,55和55,都是高平调;
(2)湖音的阳平与京音的上声调值相似,213和214,都是降升调;
(3)湖音的上声与京音的去声调值相似,42和51,都是降调(中降调和全降调);
(4)湖音的去声和京音的阳平调值一样,35和35,都是中升调(有的书称高升调);
⑵因为阳平在中韵中有高升调的变调许可,因而阳平可以高唱。于是在一些唱腔的设计中,为了强化音势,把一般不高唱的阳平字设计成高腔。例如:梅派《玉堂春》【西皮散板】“来在都察院”中的阳平字“来”就是高唱;《黛玉葬花》【西皮慢板】中“随风飘荡”的“随”、《凤还巢》【西皮流水】“强盗兴兵来作乱”中的“强”、《太真外传》【反二黄慢板】“回转身”中的“回”、《天女散花》【西皮导板】“祥云冉冉”的“祥”、《洛神》【西皮导板】“屏翳收风”的“屏”都属阳平高唱。
京剧的唱腔与唱法
![京剧的唱腔与唱法](https://img.taocdn.com/s3/m/7ef44ac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d.png)
京剧的唱腔与唱法京剧重要唱法对任何剧种来说,唱腔都是最重要的艺术手段,通过唱腔所树立的音乐形象也是最动人的,所以京剧艺术讲究唱、念、做、打、舞,唱腔是排在第一位的。
京剧的唱腔是怎么形成的呢?说起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一说京剧唱念的音韵。
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语言,因此历来是“字同形,书同文,但语不同音”。
正是这各种各样的方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戏曲,也就是地方戏。
据说在80年代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全国竟有317个剧种。
虽然剧种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个剧种的唱腔都是以方言的语调特点形成的。
有位语言专家说,地方戏曲的唱腔就是把方言的语调拉长了,这个说法我认为是话糙理不糙。
那么京剧一定是北京的方言吧?不对。
由于京剧是从湖北的楚调(在明、清两代湖北一带称湖广)与安徽的徽调演变而来的,所以京剧的唱腔和念白是在湖广与安徽的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但是我们今天听京剧和汉剧与徽剧的唱腔与念白有些相似却又不完全相似。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京剧是徽调与楚调演员在北京相互融合后形成的,为适应北京的观众,所以不可避免地溶入了京音。
就好象是湖北人说北京话。
声调是湖广的,许多字音却是北京的。
湖广人听得懂,北京人也听得明白。
由于湖广音和长江以南的川、湘、云、贵等地方方言都属于北方语系,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够接受京剧,这也就为京剧走向全国,成为我们的国剧奠定了基础。
最典型的就是京剧老生的唱腔和念白。
例如《打渔杀家》的萧恩上场唱的西皮散板“父女打鱼在江下”一句,按北京语音的四声应该是“去上上阳去阴去”(也就是“仄仄仄平仄平仄”),唱出来不是评剧味,也许就是京韵大鼓的味道了。
按京剧的语音四声则是“上阳阴阳上阴去”(也就是“仄平平平仄平仄”),只有这样才能唱出京剧的韵味。
有人说“打”怎么能唱“搭”呢?如果您到湖北武汉听听当地人说话就会发现答案:因为京剧是“以字生腔”,又是从湖北方言戏(楚调)发展而来的,所以京剧的唱念基本旋律就是从湖北方言语调演变来的,用我们内行的说法就是湖广音。
京剧的发音发声方法及技巧
![京剧的发音发声方法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e87bc6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d.png)
京剧的发音发声方法及技巧你知道京剧有哪些发声方法和技巧吗?店铺就为大家介绍京剧的发声方法,仅供参考。
京剧的发声方法(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
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
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
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
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2)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
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
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
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
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3)左嗓,京剧声乐名词。
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
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
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4)吊嗓亦作调嗓。
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
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
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
吊嗓的作用:1。
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
2。
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5)喊嗓,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
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
京剧程派知识和发声方法,给学京剧的朋友转起来!
![京剧程派知识和发声方法,给学京剧的朋友转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d293170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7.png)
京剧程派知识和发声方法,给学京剧的朋友转起来!展开全文中国京剧——戏迷票友之家为广大京剧戏迷票友提供:京剧经典唱段、京剧基本功和表演形式京剧声腔音乐、京剧行头、京剧行当、京剧程派知识点: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脑后音”的运用上,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
“嗽音”,是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原本在旦角唱腔中很少使用。
程派知识点:程先生在老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嗽音”到旦角唱腔中,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悠,含而不放,耐人寻味。
“嗽音”运用是否得当,全在于气的控制。
气小,“嗽音”出不来,过了,就会形成“砸夯”。
程派知识点:程派的“鬼音”,在于发声方法与演唱方法上。
所谓“鬼音”,属于共鸣范畴,多使用于闭口音,共鸣位置往后移,也就是所说的“脑后音”。
程先生吸收了老生“脑后音”的特点,共鸣位置移后,用气提起来唱,增强了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
程派知识点:程先生并不是一味地闷着唱,而是运用气的力量与发音部位的控制相结合的演唱方法,使声腔凝重、深沉,具有一定的立音和厚度,找出共鸣位置,再适当地加以抑扬顿挫、吞吐收放,形成独特的程腔艺术。
程派知识点:程腔的特点(1)悲剧人物哀怨、坚贞、缠绵;(2)发声方法、吐字行腔独具匠心。
程派唱腔中,完全可以使用亮音,但使用时必须注意,亮音要有厚度和力度,不能虚飘贼亮,这样的亮音才能与程腔沉郁、凝重的风格和谐统一。
程派知识点:程派的唱,非常讲究用气,即用丹田气托着唱,不宜用胸腔呼吸的方法,着力点不在喉头,声带必须保持松弛状态,疲劳点在于用气上面。
一出戏唱下来,要感到后颈发麻(脑后共鸣),小腹空荡(丹田用气),嗓子并不觉得如何疲劳。
程派知识点:程腔强调气的运用,不仅高腔要气足神满,就是低腔,尤其是那种细若游丝、绵绵不断的长腔,完全仗的是充沛的丹田气,音调虽低,但所费之气,却比高腔有过之而无不及。
缺少或较少只用丹田气,往往难于体现程腔的美妙化境。
演唱京剧的技巧
![演唱京剧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05f7c3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f.png)
演唱京剧的技巧演唱京剧的12条技巧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下面是演唱京剧的12条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气粗”是讲运用气息缺乏控制技巧,把吸入的气息合筒呼出,由此造成了声音的浮浅不实。
“气弱”即气息不足,发出的声音则单薄无力。
“气浊”即气息浑浊不匀,发出的声音则滞涩漫浊。
“气散”即气息全盘用尽,由此发出的声音自然也就干枯竭尽了。
慢板难于紧快板难于稳散板难于准注:讲唱好慢板、快板、散板的要领。
慢板易犯拖延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紧凑些;快板易犯抢板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稳重些;散板易犯松懈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圆准些。
二、念要像唱唱要像念此系高盛麟先生所言。
京剧念白不像演唱有着丰富的旋律,但京剧舞台上的念白又不同于日常的讲话,它具有特殊的声调,演员在舞台上的话白要念出它的音乐旋律,即所谓“念要像唱”。
语言是演唱的基础,演员在舞台上演唱,在注意演唱旋律之美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语气的表达,即所谓“唱要像念”。
这两句话实际上是强调京剧念白的音乐性和京剧演唱的语言性。
三、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中国戏曲的`演唱,讲究“字清、情真”。
所谓“情真”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即指歌唱艺术不是为声韵而声韵,而是通过声音表达感情。
2、演员在行腔之前,形(动作)、容(表情)应先起烘托作用。
3、行腔之后,“形”、“容”后收,在表情的微澜中,好像还带着腔调的声波痕迹。
4、演唱遇有较长过门时,要以情感填补过门儿的空白。
为了达到“情真”,在演唱技术上还有许多具体的要求:研究唱腔要从剧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对每段戏和句、词等,作一番仔细的审察。
然后分清宾主,找出梁柱,突出重点,这样唱来才有情有韵。
行腔中要“准”中见“稳”。
因为“调准便不黄,板准便不顶,字准无讹音,腔准便不凉。
”总之,就是艺人所指出的“开腔要审,行腔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招生网>>戏剧>>戏剧专业>>京剧——声调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京剧——声调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2007-4-2 10:52:48声调又称字调,是构成字音四大要素(字头、字腹、字尾、字调)的重要因素,而且声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为京剧唱腔遵循的是曲调与字调的统一,曲调的高低升降与字调的阴阳上去这四声走向基本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就会形成“倒字”。
京剧唱腔的设计是按“以字行腔”的规则,也就是按照字的四声调、调向的变化来安排唱腔的旋律的。
因而,字音的四声是唱腔旋律走向的依据。
字音的声调不同,旋律也就会有差异。
京剧演唱者必须懂得这个原理,遵循这个规则,按每个字的声调来行腔,才能做到“字正”。
有人讲,抽掉京剧声调,即是抽掉了京剧的灵魂。
京剧声调是湖广音、北京音、中州韵等方面语调的综合,“如果把京剧里韵白和唱腔中的具复杂性的上声和湖广音的去声完全抽掉,而代之以京音,就会变成曲剧或评剧”。
“京剧中的韵白和唱腔与口语化京音的主要矛盾在声调,所谓‘字正腔圆’,声调的重要性远大于‘尖团字’、‘上口字’,尖团、上口不涉及行腔的设计”。
这些京剧界行家的讲话,非常简单明了地点出了声调在京剧唱念中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一个京剧演唱者没有四声声调意识或不重视声调的重要性,那他无论如何努力,也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字正腔圆”。
故然,由于京剧唱腔特别是经典的传统唱腔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唱腔设计者的精心安排,以及艺术家们的反复磨合、修正,一般不会出现“倒字”。
但问题不仅仅在于有否倒字,关键在于不讲四声会使整段唱缺乏生气、韵味,变成“无调字”,听起来起伏不明,层次不清,变成了歌曲的唱法,这是非常有害的。
下面从旦角“西皮慢板”句首唱腔来说明这个问题,用同一个旋律填不同唱词,效果会如何:我们各取《洛神》、《西施》、《太真外传》【西皮慢板】中一句的句首:“过南岗”、“西施女”、“一家人”“高力士”。
这四个词组的唱腔设计各不相同,但如果都用“过南岗”的唱腔唱,“西施女”、“一家人”、“高力士”三组词唱起来一定会感到有些别扭,“西”字像“齐”音,“家”字像“夹”音,即阴平字好像变成了阳平字;而“高”字像“搞”音。
原因在于“过”和“南”字调与曲调走向基本一致,因而显得比较协调;而其余三组词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了,字调与曲调的走向不一致,因而显得较为别扭。
再举人们非常熟悉的唱腔来作比较说明。
《女起解》【流水】唱段中有一句“苏三离了洪洞县”,《太真传》【流水】唱段中有一句“太真杨氏玉环名”。
如果把这两句的唱腔对调一下,就会觉得很别扭。
阴平的“苏”变成了阳平的“俗”;去声的“太”变成了高唱的“胎”。
京剧演唱讲究四声是区别于歌曲唱法的重要特征。
歌曲设计时一般不讲四声,因而它可以多段不同的唱词反复使用同一个旋律,比如电影《上甘岭》插曲中“一条大河波浪宽,……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姑娘好像花一样,……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好山好水好地方,……迎接它的有猎枪”这三组词用的就是同一个旋律。
而京剧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尤其是一些流行歌曲,歌唱近乎说话,撇开情感因素,一个曲调随便填什么词都行,根本不用考虑什么字调和曲调走向的一致。
许多歌唱家唱不好京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字音声调还起着区别字义、辨别语意的作用,演唱者如果搞错声调,非但不能正确表达唱词、话白的内容、含意,甚至会引起误解。
比如“戏剧”和“喜剧”、“人名”和“任命”、“打倒”和“大刀”、“师傅”和“诗赋”、“建成”和“奸臣”等,读音虽然一样,但声调不同,意思也就不同。
弄错字音四声叫做出“倒字”,倒字是京剧演唱之大忌,因而在吐字时一定要把表达四声的音符或装饰音唱出来。
例如《霸王别姬》【散板】中“军情”两字均落6音,这里的“情”是阳平,阳平是由低向高,如果唱平了,就会变成阴平的“清”字,因而唱“情”字时,在6音前加装饰音5比较好;前面举到的《女起解》【流水】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一例中,“苏三”两字均为阴平,分别落高音的2和1,两个阴平在一起,前高后低,虽然这样的唱腔设计是可以允许的,但“三”比“苏”低,听起来似乎有点像“伞”音。
后来张君秋先生根据剧情需要把这句唱词改成“低头离了洪洞县”,“低头”两字一阴一阳,唱成前高后低,就比较贴切了。
一、声调的调性、调值、调向及其特点京剧唱念的字音,由于该剧种形成过程中各种地方语音的渗入并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混合型的语音体系。
其中有以武汉语音为基础的“湖广音”,有河南一带的“中州韵”,有以北京语为基础的“北京音”等等。
各种语音声调也相继引入,从而使同一个字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调值,因而在唱腔设计中,往往同一个字可设计不同旋律走向的唱腔。
京剧唱腔的丰富多彩,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字调的可以多样性,深入研究四声字调及其变化规律、规则,很有必要。
鉴于京剧唱念中主要使用的是北京音(下简称京音)、湖广音(下简称湖音)和中州韵(下简称中韵),因而我们来分别研究这三种字调的调性、调值和调向。
1、京音。
京音的字调与普通话的字调基本一致,有阴、阳、上、去四声。
下面把京音四声调值高低分成五度音来加以分析。
京音的四声调性分别为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和高降调(或称全降调)。
四声调值(可用二胡揉弦测试、识别)分别为55、35、214、51。
由于声调的高低升降往往是复合的,从一个音到另一个音,移动的方式是滑动的,而不是跳跃的,如果用乐器来模拟,用钢琴等键盘乐器和笛子等乐器是不合适的,只能用胡琴、提琴等弦乐器来模拟。
2、湖音。
湖音的字调即武汉一带的语音字调,调性分别为高平调、降升调、中降调和中升调,调值分别为55、213、42、35。
3、中韵。
中韵的字调与河南一带的语音基本一致,这儿指的中韵字调,也即后面要讲到的京剧韵白字调。
中韵四声调性依次是高平调、中降调、高升调与低降调。
调值依次是55、31、45、21。
4、比较与分析。
把湖音了京音相比较,会发现以下几个特点:(1)湖音的阴平与京音的阴平调性、调值、调向一样,55和55,都是高平调;(2)湖音的阳平与京音的上声调值相似,213和214,都是降升调;(3)湖音的上声与京音的去声调值相似,42和51,都是降调(中降调和全降调);(4)湖音的去声和京音的阳平调值一样,35和35,都是中升调(有的书称高升调);(5)湖音的调向与京音的调向,阴平、阳平相一致,而上声与去声则刚好相反。
中韵与以上两种字调相比较,阴平的调性、调值、调向与之一样,亦为高平调;阳平则与以上两种相反;上声为高升调,这是比较特殊的;去声为低降调,也比较特殊。
中韵阴平的调性是高平调,但在有些情况下,就变为中、低调;阳平字的调性是中降调,但在有些情况下可变化为高升调,即高阳平,还可变化为相似于京音上声的降升调;上声本调高升调,但在有些情况下可变化成“滑音”;去声本调为低降调,但在有些情况下,可变化为“尾上卷”。
以上三种字调同时用于唱念的设计,可见可变因素之大,同一个字可以有多种用法,掌握好这些用法,对我们唱念好京剧很有帮助。
四声调值、调向与曲调高低升降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太真外传》【二六】唱段中“挽翠袖近前来金盆扶定”一句来作大体了解。
“挽”字为上声,线条呈下降形,说明该字用的是湖音唱法;“翠”为去声,落5后升高,说明该字用的是湖音升调唱法;“袖”也是去声,但改由从高处落7的唱法,说明这里用的是京音降调的唱法;“近”仍然是去声,落3后升高,显然用的是湖升调;“前来”两字均为阳平,均落最高音1,用的是中韵变调高阳平唱法;“金”是阴平字,用的是中韵变调唱法;“盆”是阳平,由低到高,为京音唱法;“扶”为阳平字,亦由低到高,用京音唱法;“定”又是去声,落6后升高,用的是湖音唱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曲调的升降高低,与字调的调的调值、调向是基本一致的。
因此每一个京剧爱好者在演唱时一定要十分清楚地弄清每个唱字的声调,弄清调性、调值、调向,再结合曲调的走向,精心地行腔,才能逐步提高水平,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二、四声在唱腔中的用法1、阴平的用法无论是京音、湖音还是中韵,字的阴平均是高平调,因而决定了阴平字在唱腔中必须高唱,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⑴阴平在诸声调的字中处于最高音,例如:《太真外传》【四平调】中“循雕栏”的“雕”字为阴平,落最高音5,“循”和“栏”为阳平,均落较低的3;《贵妃醉酒》“皓月当空”的“空”也为阴平字,落高音3,并翻高到5,高于其它各字;《穆桂英挂帅》【南梆子】唱腔“勇冠三军”的“冠”、“军”两字均为阴平,落最高音2,“三”亦为阴平,在“冠”和“军”之间,略为低一些;《红灯记》“听奶奶讲革命英勇悲壮”中间的“听”、“英”、“悲”三个字为阴平字,均高落音,尤其是“悲”字落最高音2,有力地抒发了剧中人物的情感。
⑵两个阴平字在一起,一般要唱得一样高,例如:《宇宙锋》【西皮慢板】唱段中“爹爹”两字是阴平,落音一样高;《太真外传》【反二黄导板】“忽听得”里的“忽”、“听”两字为阴平字,落音一样高;《抗金兵》【西皮二六】唱段中有两处两个紧联的阴平字,一是“金兵”,二是“中军”,落音也都一样高。
实际上,按照中韵变调的规则,两个阴平字在一起,可前高后低,在唱腔中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前面举例过的“苏三离了洪洞县”中“苏三”两字,也都是阴平,但“三”比“苏”落音低一度。
不过,两个阴平字在一起,高低落差不会太大,同时,不可能有前低后高的情况。
⑶用于唱“嘎调”。
有时为了强化人物的情感,在唱腔中设计了大幅度的翻高腔——“嘎调”。
用于唱嘎调的是阴平字。
如:《坐宫》【西皮散板】中“叫小番”的“番”是阴平字,这个“番”字比前一个“小”字翻高了五度;《沙家浜》“此一去呀”的“去”是去声字,不宜高唱,于是就加了阴平的“呀”字,“呀”用嘎调唱出,同样达到了强化人物情感的需要。
2、阳平的用法阳平在京音中是中升调,调值35;在湖音中是降升调,调值213;在中韵中的变调可似是高升调。
因此阳平可有多种用法。
⑴阳平与阴平在一起,不能高于阴平,比如:《洛神》【西皮慢板】中“乘清风”中的“乘”和“清”两字一阳一阴,唱腔是前者低于后者;《凤还巢》【西皮导板】中“严亲命”的“严”和“亲”亦是一阳一阴,故也是前低后高;《穆桂英挂帅》【西皮慢板】中“探军情”的“军情”两字一阴一阳,这儿是前高后低;《奇袭白虎团》“安平里遭火焚,余烟茫茫”中的“安平”两字前阴后阳,于是前高后低。
⑵因为阳平在中韵中有高升调的变调许可,因而阳平可以高唱。
于是在一些唱腔的设计中,为了强化音势,把一般不高唱的阳平字设计成高腔。
例如:梅派《玉堂春》【西皮散板】“来在都察院”中的阳平字“来”就是高唱;《黛玉葬花》【西皮慢板】中“随风飘荡”的“随”、《凤还巢》【西皮流水】“强盗兴兵来作乱”中的“强”、《太真外传》【反二黄慢板】“回转身”中的“回”、《天女散花》【西皮导板】“祥云冉冉”的“祥”、《洛神》【西皮导板】“屏翳收风”的“屏”都属阳平高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