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乡土小说(简)
4、第三章乡土小说欣赏
4、乡土小说-创作意境
“乡土小说”往往让人联想到某种奇趣盎 然、野气扑人的田园诗意,月下小景、水乡 夜色或空灵雨景常常成为乡土文学恬静怡人 的意境,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女孩 和黄狗更是时常作为一种乡土小说的典型背 景。乡土小说中也亦时常出现粗犷的民俗, 剽悍的民风,甚至是野蛮的陋俗、愚昧的乡 规和残酷的阶级压迫。
第三章 乡土小说欣赏
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 容易成为世界的, 即为别国所注意。
----------鲁迅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 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 小说。
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 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 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 借以抒发自己的乡愁。这批作家有冯文炳 (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 等。
这也是一个人
叶圣陶 伊生在农家,没有享过“呼婢唤女”“傅粉施朱”的福气, 也没有受过“三从四德”“自由平等”的教训,简直是很简单的 一个动物,伊自出母胎,生长到会说话会行动的时候,就帮着父 母拾些稻藁,挑些野菜。到了十五岁,伊父母便把伊嫁了,因为 伊早晚总是别人家的人,多留一年,便多破费一年的穿吃零用, 倒不如早早把伊嫁了,免得白掷了自己的心思财力,替人家长财 家。伊失家呢,本来田务忙碌,要雇人帮助,如今把伊娶了,即 不能省一个帮佣,也得抵半条耕。伊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个孩 子,伊也莫明其妙,只觉得自己睡在母亲怀抱里还是昨天的事, 如今自己是抱孩儿的人了。伊的孩子没有摇篮睡,没有柔软的衣 服穿,没有清气阳光充足的地方住,连睡在伊的怀里也只有晚上 睡觉的时候才得享受,白天只睡在黑蜮蜮的屋角里。不到半岁, 他就死了。伊哭得不可开交,只觉以前从没这么伤心过。伊婆婆 说伊会领小孩,好好一个孙儿被伊糟蹋死了,实在可恨!伊公公 说伊命硬,招不牢子息,怎不绝了我一门的嗣!伊丈夫却别的话 说,只说要是在赌场里百战百胜,便死十个儿子也不关我事!伊 听了也不去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只是朝晚地哭。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是曹禺的《雷雨》。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2. “左联”是“五四”以来第一个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是第一个左翼文艺运动的领导核心。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3. 郁达夫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4. 鲁迅唯一一部描写爱情题材的小说是《伤逝》。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5. 陈二妹是郁达夫的小说《薄奠》中的主要人物。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6. 《血字》是最能代表殷夫诗风的一首红色鼓动诗。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7. 被称为“归来诗人”的是艾青,他创作了《小草在歌唱》一诗。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8. 被称为“战士诗人”的是贺敬之,他创作了诗歌《将军三部曲》。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9. 刘世吾这一形象出自王蒙的小说《青春万岁》。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10. 《雷锋之歌》的作者是郭小川。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11. 《五奎桥》、《青龙潭》、《咖啡店之一夜》的作者都是洪深。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12. 1917年胡适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13. 现代诗坛上最早出现的新诗个人专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14.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召开。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15.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成功刻画彭德怀形象的长篇小说。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16. 《黑骏马》的作者是张承志。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17. 闻一多关于诗歌“三美”的主张包括:“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二、填空题1. 陈白尘把他的讽刺喜剧()称为“怒书”。
乡土小说研究绪论
• 1928年,茅盾在撰写《小说研究ABC》 时说:“我们决不可误会‘地方色彩’ 即是某地的风景之谓。风景只可算是造 成地方色彩的表面而不重要的一部分。 地方色彩是一地方的自然背景与社会背 景之‘错综相’,不但有特殊的色,并 且有特殊的味。”
• 风俗画是构成乡土小说的又一要素。 • 乡土小说中的“风俗画”是指对乡风民俗的描 写所构成的艺术画面。 •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共同遵守的行 为模式或规范。 • 人们习惯上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 规范差异,称之为“风”。 • 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 同,称之为“俗”。 • 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是“创造于民间,流行 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 与行为)”
• 中宣部文艺局副巡视员、评论家梁鸿鹰说, 此次茅盾文学奖评出的20部提名作品中有 一大半都与农村有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 当代的文学创作还是写农村的比较多,农 村是当下文学创作最主要的题材领域。这 种现象可能与作家的成长环境有关。他认 为,一个作家18岁之前的生活是他创作的 源泉,好多作家18岁以前是生活在农村的, 所以他对农村的感觉可能一生都难以磨灭, 所以从农村出来的作家创作力是很旺盛的。
?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是创造于民间流行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与行为?在乡土小说的风俗画中这类具有传承性和现实性的乡风民俗最常见的作用虽然依旧是用来增强作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为事件提供社会背景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等等但在不少的文本中已逐渐成为小说叙述结构的主体内容承担起了新的叙事功能
乡土小说研究
• 在乡土小说的风俗画中,这类具有传承性 和现实性的乡风民俗,最常见的作用,虽 然依旧是用来增强作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 特色、为事件提供社会背景、为塑造人物 性格服务等等,但在不少的文本中,已逐 渐成为小说叙述结构的主体内容,承担起 了新的叙事功能。 • 简言之,在乡土小说中,无论从广义还是 狭义上来说,其“风俗画”描写,一是要 突出其“地方色彩”,二是要突出其审美 的特征。无论感情的投射或多或少,无论 是浪漫主义的主观,还是现实主义的客观, 这种“美”的特征应是乡土小说共有的要 义。
乡土小说
1、控诉地方军阀统治,于暴露社会黑暗之中充满了呼之欲 出的荒诞感和沉重的幽默情绪。 《柚子》"湖南的柚子呀!湖南的人头呀"这样便宜的湖南的 柚子呀!"
2、描写浙东的民俗环境和乡土生活,使早期乡土小说获 得了民俗学的价值。 《菊英的出嫁》——“冥婚”
3、描写在时代的变动下,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农村的 衰落与破败,以及纯朴人性的堕落。 《许是不至于罢》 《李妈》《黄金》(如史伯伯 )
乡土小说:指王鲁彦、彭家煌、许钦文等在20年代中期的
写实小说。鲁迅是现代乡土小说开风气的大师。这些作家大 都出身乡村而寓居大都市,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 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突破了 “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相对狭小天地, 拓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材,吸引了大批新作家转向社会、 转向民众(主要是农民)身上,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 发展。
“三姑娘:制作的美丽——重读冯文炳(废名)《竹林的 故事》” 王毅《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竹林的故事》是冯文炳早期的代表作,学界多盛赞其 自然、清新的乡土气息及其烘托出的主人公三姑娘的纯净 美好形象,仔细读来却不难发现小说里的三姑娘既说不上 自然,更谈不上美丽,她的身上附着了太多中原文化对女性 认识的历史积淀。如果真是这样,读者也许可以看到另外 一个三姑娘。
代表作《怂恿》 《活鬼》
台静农(1903--1990),未名社代表作家,安徽霍丘人,鲁迅 的学生,旁听过鲁迅在北京大学主讲的《中国小说史》,1947 年到台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长达20年之久,他最早在中 国对鲁迅进行研究,贡献卓著。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之 子》、《建塔者》等。 悲剧型的乡镇传奇,格调更为沉郁阴冷。以朴拙、悲愤的笔法 描绘了宗法制度对乡村底层的精神统治的生生死死,突出展现 了农村的生活惨景
乡土文学-第八章东北作家的乡土小说精品PPT课件
•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9月23日重返阔 别了十二年的哈尔滨。萧军先后担任了 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鲁迅文 化出版社社长、《文化报》主编等职务。 就在这时,发生了《文化报》与《生活 报》论争事件。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作 出的“关于萧军问题的决定”确认了对 萧军的政治迫害。从此萧军便被排斥出 文艺界,被湮没了整整三十年。
• 2、《八月的乡村》分析
• 该小说着重描写了抗日游击队——中华 人民革命军第九支队,在极其艰苦的条 件下同日寇、伪满军队进行血与火的斗 争;展露了人民军队内部不同成分、不 同成员、不同思想之间的矛盾纠葛;表 现了东北人民不当亡国奴,誓死保卫家 乡,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风貌;揭示了 “不前进即死亡,不斗争即毁灭”的时 代主题。
•
1930年秋,萧红初中毕业。她不顾父亲反
对,毅然背叛家庭,逃婚来到北平,并进入女
师大附中读无奈的情况下,违心 地与王恩甲一起住进道外十六道街东兴 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 近,王恩甲却不知去向。
• 作品有着结构松散语言杂驳生硬等粗糙之处,
二、萧红的乡土小说
• 1、 萧红生平简介 • 萧红(1911——1942)本名张秀环,后改为
张乃莹,笔名悄吟、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 封建地主家庭。 •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 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 统治阶级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 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亲姜玉兰, 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1919年8月 母亲病故。
(8)乡土小说2
废名这种独特纯正的艺术风格到《桥》的 上卷达到一个高峰。
《桥》分上下两部,历时五年完成,体现 了作家返朴归真的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 美的融合。通过这座桥,达到了是废名理 想的田园。 程小林和史琴子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 《桥》 (上):金银花、史家庄、井、落 日、洲、猫、万寿宫,松树脚下 ……
王鲁彦的小说创作
王鲁彦(1901-1944)浙江镇 海人 原名王衡 ,自取笔名鲁彦。 鲁迅称他为“吾家彦弟” 。 短篇小说集有《柚子》、《黄 金》、《童年的悲哀》、《小 小的心》、《我们的喇叭》等 八个集子,另外还有中篇小说 《乡下》和长篇小说《野火》。
王鲁彦
根据其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 创作分为几个时期: 一、《柚子》时期 二、《童年的悲哀》时期 三、《野火》时期 四、《我们的喇叭》时期
《柚子》时期: 《柚子》共收集了十一篇作品
纯洁的灵魂与热烈的情感:《秋夜》格调凄厉而峻急: “不能救人,又不能自救,没有勇气杀人,又没有勇气自杀, 诅咒着社会,又翻不过这世界。” 《秋雨的诉苦》:天国是自由的乐土,知心的朋友很多,是狂 风无情,把它吹到了地上。而地球太小了,地太脏了,到处是 黑暗,终于秋雨看不见这野蛮的世界,而钻入了地底。
《父亲的玳瑁》
中国式的感情方式,是与现代大都会中的绅士风 度不同,作品所显示出的怀旧的惆怅就像月光下 的箫声,蕴涵着哀婉而宁静的美。
Hale Waihona Puke 废名的抒情乡土小说
一、废名简况: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 湖北黄梅人.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4 年升入英文学系,在读书期间发 表新诗和小说作品,为语丝社成 员。 1929年业后由周作人推荐留校任 教,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故乡黄 梅避难,于当地任小学、中学老 师;1946年重新执教于北京大学 中文系。 1952年调至东北人民大学(现吉 林大学)中文系任教。1967年在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病逝于长春。
乡土小说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 是在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
◆ 三十年代乡土小说 沈从文——湘西地域小说 《边城》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 生的形式”,一种“优美、 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 形式”。 ——沈从文
◆ 四十年代乡土小说
“山药蛋派”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赵树理继承了鲁迅高度理性的封建文化批判精神,同样从启 蒙和反封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封建文化对农民的精神毒害, 展现了一代农民的精神变化。
拓展:“荷花淀派”
代表人物:孙犁
主要作品:《荷花淀》《白洋淀》(水生嫂)
成就:“荷花淀派”和“山药蛋派”,是新 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两 个文学流派。
◆ 三仙姑
不合时宜的打扮—— 好逸恶劳,作风不正 “米烂了”,跳大神—— 装神弄鬼,诈人财物 妒忌女儿的美貌,极力反对其婚姻—— 自私冷漠,心理扭曲
◆ 二诸葛
“抬手动脚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思想落后、迷信 包办儿子婚姻—— 专制落后的封建家长观 “恩典恩典”—— 胆小怕事、奴性心理 为儿子“求官”,救难民为童养媳—— 关爱儿子,善良质朴
当代乡土小说的发展
主要人物及代表作
· 路遥《平凡的世界》 · 贾平凹“商州情结” · 莫言《红高粱》《高粱酒》
高晓声、汪曾祺、刘绍棠、 陈忠实《白鹿原》、 苏童(“苏童存在争议”)
练习:现当代乡土小说归纳
现代时期
作家 作品 作家
当代时期
作品
赵树理与山药蛋派 1
赵树理
◆ 原名赵树礼,山西人。1970年被迫害致死,终年64岁。 ◆ 被誉为描写农村现实生活的“铁笔”、“圣手”和中国现 代 文学大众化、通俗化的旗手。 ◆ 他首先是个政治工作者,之后才是作家; 他是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产物。 ◆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小二黑结婚》使他成为“在解放区,除了毛泽东和朱德, 赵树理就是最有名的人物”。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乡土小说:指20Y初出现于文坛的一股文学潮流,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重要作家: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等寓居京沪的青年作者。
主要作品:王鲁彦《柚子》、彭家煌《怂恿》、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故乡》、蹇先艾《水葬》、许杰《惨雾》。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
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
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
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
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
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
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
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
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
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
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
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
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
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
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爱美剧:汪仲贤在1920.10,演出箫伯纳《华伦夫人之职业》失败后,于1920。
11发表了《优游室剧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十二人发起。
会刊为《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
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3.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
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
重要刊物有《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
4.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办有《语丝》周刊。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
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创造的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为“语丝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乡土文学 第八章东北作家的乡土小说精编版
• 从正面刻画了不愿做奴隶的东北人民的 抗日斗争,粗笔勾勒出陈柱司令、铁鹰 队长、李三弟、李七嫂等抗日英雄的群 像。因此,可以说《八月的乡村》贯穿 着强烈的爱国激情,有着振奋人心的粗 犷力量和英雄主义的高亢格调。小说得 到了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并亲自给小 说的出版作序说:“我却见过几种说述 关于东三省被占的事情的小说。
• 粉碎“四人帮”后,党为萧军同志彻 底平反,恢复名誉,重新作了符合历史 事实的公正的结论,充分肯定了他“早 年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并以自己的文 学创作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国民党反动 派的卖国政策和独裁统治”的历史功绩, 撤消了1948年东北局“萧军关于问题的 决定”,推倒了“四人帮”给萧军强加 的各种诬陷之词,称赞“萧军同志拥护 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是一位有 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
• 她深得祖父张维祯的喜爱,经常带她到后 花园玩耍。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 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 础。
• 1920年萧红进入呼兰县立第二小学女生部 读书,1924年升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 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
• 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父亲包办把她许配 给呼兰县驻军邦统王廷兰之子王恩甲。
• 在艺术上,《八月的乡村》有着鲜明的特色。
• 首先,它以浓郁的乡土色彩强烈地吸引着读者。
• 其次,在人物塑造上,萧军既能准确地把握人 物性格牲,作速写的勾勒,又善于精雕细绘, 并且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描写。
• 此外,《八月的乡村》的风格也质朴刚健,充 溢着一种不可抑止的力量,可以说是“力”的 艺术。小说中的反抗者,不论他们最初的身份 是农民、苦工、胡子、旧军人,还是知识分子, 都有东北的胡子气,他所喜欢书写的东北乡风 民俗,多与“侠”有关。
• 迟子建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作 品500万字,出版著作40余部。她的主要 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 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 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 《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 《向着白夜旅行》等。她曾经获过三届 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奖项, 作品被译为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 在海外出版。
2024届高考小说专题训练:乡土小说(含解析)
小说专题训练------乡土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阁黎锦明过了中秋第二天,人家屋里的香灰都冷了,而陈家门口却更加了一番沸腾。
陈四姑娘出阁了!左邻右舍早就将这消息喧传几天了。
那一天天气很清明,屋前屋后的桂花正在吐放着馥郁的芳香,舞动着的轻烟,玲珑的山色,好像都替四姑娘抱了无限的欢意。
正堂里面一阵迅急的磬鸣,接着大门口的爆竹煮粥似的响动,和着送嫁的人们的欢叫,连几只偷贡饭吃的瓦雀子都吓的无影无踪了。
在这当儿四姑娘由伴娘从内房扶出,对亲人连哭带诉地告了辞。
最后轮到她的老寡母身边,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得一身只是乱颤,哭得四围的人都有些欷歔的意思了。
“上轿上轿,马家新姑爷等得肝油也冒出了!”抬花轿的几个少年们嚷着。
他们都是从前四姑娘的玩伴,又是个个钟情于她的。
如今她脱离他们高就了,哪个又不感到一种创伤的痛楚?那个又不灰心?他们只是说这是不屑理会的事,而又舍不得离开她,只好兴奋着替她压一膀子的轿扛。
伴婆和新娘移到轿边来了。
新娘只是哭,她的妈妈也跟着哭,直待几个人将她掼进轿门。
只是她在里面哭的更热闹!一双着红绣鞋的六寸大脚一顿跺跺拍拍地蹴起来。
“看你这蛮婆好福气,这样长一双脚!”罗梅生咬紧牙关将轿门一锁的说,叫了声口号,四人一齐将轿举起,接着又是一阵爆竹的嘈响和哭声。
“如今世界变了,大脚姑娘行时了。
奇怪!”后面龙春叹了口气说,似乎他再也不承认四姑娘是美好似的。
的确,这是乡里少年们值得希异的事,陈家庄放足的风习,实要算四姑娘为首倡。
这大概是六七年前的故事罢。
她还不过十一二岁年纪,她的脚才由母亲严厉地限制着捆扎起来,她反抗,号叫,也不知挨了多少骂,然而她没有一天不想方法来解放自己。
“妈呀,城里的女人都放了,王四爷不说过吗?”她时时这么反复地央求,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明,马上给妈“信他那油嘴”一句驳翻了。
然而这也是她的幸运,不几天果有一位由城里回乡的姑娘,打她屋门边歇轿,那双翘在轿门外六七寸长着浅肤缎鞋的大脚给她做证明了。
(8) 乡土小说
一、乡土小说的命名 乡土小说是指在20世纪初流寓到都市 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生活 为题材所创作的小说,并在1925年前 后形成一个创作的高潮。在现代文学 史中,乡土小说是继“为人生”的小 说和自叙传的身边小说之后出现的又 一股文学潮流,乡土小说也是新文学 深入发展的标志之一。 主要作家有鲁彦、蹇先艾、许钦文、 黎锦明 、彭家煌、许杰、台静农、 徐玉诺 、废名等人。
四、寄寓上海的乡土小说作家
许杰 许杰:浙江绍兴人 。他的最早的小说集《惨雾》作 为文学研究会的丛书出版,是当时乡土小说的力 作。 枫溪村:秀丽的风景背后,却隐藏着宗法制农村的 野蛮习俗 :械斗。 《惨雾》:玉湖庄、环溪村 :“我”和嫁到环溪村 的桂香姐 《赌徒吉顺》 :典妻
彭家煌: 出生在湖南湘阴县农村一个正在破落的地主 家庭。与杨开慧是姑表亲戚。 1931年参加左联,当年被捕入狱。被营救出 来不久病逝了,年35岁 。 从第一个短篇《怂恿》开始,彭家煌的小说 创作就显示出两副笔墨,既能用冷静的笔 墨写具有浓厚的湖南乡土气息的农村生活, 充满了纯正的地方色彩,又能用细腻而带 有讽刺色彩的笔法写市民知识分子 。
彭家煌的乡土小说,比二十年代一般 乡土小说更为活泼风趣,善于以细 腻而又简练的笔触生动地反映洞庭 湖边闭塞、破败的农村,真实地描 绘出这个环境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溪镇
《陈四爹的牛》:牛倌猪三哈
《美的戏剧》 :裁缝秋茄子
评论称赞此小说“描写的手腕已经达到了圆熟的地步了。” 《喜期》 :黄二聋 ,女儿静姑 ,张家的儿子傻佬 ,黄小三
《活鬼》:荷生 、厨子咸亲
《怂恿》 :乡绅牛七和冯财主斗法。牛七族人政屏
五 乡土小说对新文学的贡献
(一)乡土小说流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次大规模地提供了封建宗法制农村宽 广而真实的画面。 (二)使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深化并走 向成熟。破解了五四初期小说概念化的 倾向。 (三)鲜明的地方色彩扭转了现代文学初期 欧化的倾向,促进了中国文学的民族化。
(8)乡土小说2
《李妈》:商业文明的渗透下给古老的乡村带来的人心的 震荡和异化
《童年的悲哀》 :阿成哥 《小小的心》阿品 三、《野火》时期
1936年,鲁彦的中篇《乡下》以及随后的长篇《野火》, 反映了农村中的斗争与反抗。 《乡下》:阿毛、阿利、三品个贫苦农民
史家庄,史奶奶,长工三哑叔 “送牛” 《桥》(下)十年之后, 温厚贤惠的琴子和天真活泼的细竹 小林 :“我每逢看见了一个女人的父母, 则我对于这位姑娘不愿多所瞻仰,仿佛把 她的美都失掉了,尤其是知道了他的父亲, 越看越看出相象的地方来,说不出来的难 受,简直的无容身之地,想到退避。 ” “我仿佛觉得女子应该长在花园里。”
哲思和诗思融入到日常的生活描写 卞之琳称《莫须有先生传》“对当时的所谓 ‘世道人心’笑骂由之,嘲人嘲己,装痴 买傻,随口捉弄今人古人,雅俗并列”, 是废名的“另一小说写作奇峰。”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写于40年代。基 本是废名生活的自传。 小说所采用的是实录的形式,用日记的方 式记录了战争期间莫须有在乡间躲避战乱 的一短生活,因此文笔一改《莫须有先生 传》的晦涩。 避寇犹如归家——“莫须有先生”的诗意哲 学
《菱荡》
“菱荡圩算不得大圩,花篮的形状,花篮 里却没有装一朵花,从底绿起,——若是 荞麦或油菜花开的时候,那又尽是花 了。„„菱荡属陶家村,周围常青树的矮 林,密得很。走在坝上,望见白水的一角。 荡岸,绿草散着野花,成一个圈圈。两个 通口,一个连菜园,陈聋子种的几畦园也 在这里。” 陈聋子 、二老爹
王鲁彦的小说创作
王鲁彦(1901-1944)浙江镇 海人 原名王衡 ,自取笔名鲁彦。 鲁迅称他为“吾家彦弟” 。 短篇小说集有《柚子》、《黄 金》、《童年的悲哀》、《小 小的心》、《我们的喇叭》等 八个集子,另外还有中篇小说 《乡下》和长篇小说《野火》。
20年代乡土小说
许钦文,(18971984),原名许绳 尧,字士仁,浙江天 台人,与鲁迅先生过 从甚密,自称是先生 的“私淑弟子”。 一个热情、有风格的 作家。大刀阔斧,以 气势胜,是他基本的 风格
《鼻涕阿二》既控诉了非人社会的 鼻涕阿二》 冷漠与偏见对主人公的欺压, 冷漠与偏见对主人公的欺压,也揭 示了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劣根性。 示了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劣根性。其 对社会的批判系基于对人性的批判, 对社会的批判系基于对人性的批判, 因而具有深厚的力度。 因而具有深厚的力度。 《疯妇》描绘的是一出家庭悲剧。 疯妇》描绘的是一出家庭悲剧。
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 思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 思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 。 故二十年代只是 中国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中国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至三十年代, 至三十年代 , 中国乡土小说已表现出明显不 同的创作倾向——“京派小说”返归自然的生 京派小说” 同的创作倾向 京派小说 命体验和“ 田园诗”风格的张扬; 命体验和 “ 田园诗 ” 风格的张扬 ; “ 社会剖 析派小说” 析派小说 ” 对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首 重等,其成就也多集中于中、长篇而非短篇。 重等 , 其成就也多集中于中 、 长篇而非短篇 。
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 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 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 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 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 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 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 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回忆故乡,回 忆重组来描写 故乡农村(乡 镇)生活,带 有浓重乡土气 息和地方色彩 的小说。
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 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 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 未名社的一部 语丝社、 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 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 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鲁 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 彭家煌、台静农、 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 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语 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 丝》、《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等报 刊
乡土文学第八章东北作家的乡土小说
• 首先,小说是呼兰河人的人生悲歌。老胡 家的小团圆媳妇还是个孩子,却死于周边 “好心人”的的捉弄,冯歪嘴夫妇因为没 有按习俗结婚而被邻人视为“野鸳鸯”, 他们在凄清中艰难地熬着日子,寂寞地死 生。 • 其次,萧红在苦难的另一面发现了生命生 存的欢欣。如漏粉一家住在会“走”的房 子里,不但不担心房子随时会倒塌,反而 为在房顶上找到大蘑菇而不断向周围的人 夸耀。
• 1933年5月21日,她写出第一部短篇小说 《王阿嫂的死》。 • 1933 年 8 月,长春《大同报》文艺周刊 《夜哨》创刊,萧红做为主要撰稿人, 在夜哨上发表了《两个青蛙》、《哑老 人》、《夜风》、《清晨的马路上》、 《八月天》等作品。 • 10月,萧红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 《跋涉》,在中共党员舒群等人的帮助 下,自费在哈尔滨出版。萧红署名悄吟, 萧军署名三郎。
• 写人物则采取动态的描写,着墨不多,情 致立见: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
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 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 呵的。 院子里的人,看过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之后, 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不过都说太大方了, 不像个团圆媳妇了。 周三奶奶说: “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
• 再次,作者在小说中对东北风俗的细致描绘, 如婚丧嫁娶习俗,有年节祭祀礼仪,有跳大神、 放河灯、野台子戏,赶庙会等民俗活动,虽然 有批判愚昧的一面,却还有表现东北民间狂欢 的一面,很好地展示了一副东北风情画卷。如 对放河灯的描写“河灯之多,有数不过来的数 目,大概是几千百只。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 叫绝,跳脚欢迎。大人则都看出了神了,一声 不响,陶醉在灯光河色之中。灯光照得河水幽 幽地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真是人生 何世,会有这样好的景况。”
• 一、萧军的乡土小说 • 1、 萧军生平简介 • 萧军(1907——1988)1907年7月3日生于辽 宁锦州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原名刘鸿霖。 曾用名刘吟飞、刘羽捷、刘蔚天、刘毓竹等。 笔名除萧军外,还有酡颜三郎、田军等。 • 1925年考入张学良在沈阳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 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1929年,萧军写出 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懦......》,以“酡颜 三郎”为笔名,发表在当年5月10日沈阳《盛 京时报》上。小说愤怒地揭发了军阀残害士兵 的暴行。
乡土小说
第三节:王鲁彦、废名等人的乡土小说创作"问题小说"风潮过去之后,很多作家都转向写实,成为五四人生派的代表作家。
考察这变化的痕迹可以引举叶圣陶(叶绍均)为例。
一、叶圣陶的人生派写实小说商务印书馆1923年出版的叶圣陶小说集《隔膜》叶绍均(1894--1988),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中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师工作和杂志编辑工作。
"五四"时期开始致力于新小说的创作,1919年加入"新潮社",成为"问题小说"作家,1921年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艺术。
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结集为《隔膜》(1922)《火灾》(1923)、《线下》(1925)《城中》(1926)、《未厌集》(1928)、1928年有比较著名的长篇《倪焕之》问世,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还有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对我国童话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
散文集《脚步集》等。
思想内容:早期:以问题小说起步,可分两类1、表现对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
他的《穷愁》等文言小说显示出他关心下层的苦难生活,主题严肃。
《这也是一个人?》(后改名《一生》)外,还有《低能儿》等作品,也有"爱"与"美"的倾向。
似乎大自然和艺术之美都具有洗涤人心、催人觉醒的决定性力量。
2、描写封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呼唤"爱"与"美"的回归。
《隔膜》、《苦菜》、《一个朋友》等。
《隔膜》一篇正面展开了人的精神上的相互隔绝,却又不得不虚伪地、无聊地互相敷衍的痛苦;《苦菜》则表现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的隔膜,知识分子认为饶有趣味的种菜的喜悦,农民却只感到沉重劳作无以维持生计的"苦";《一个朋友》里夫妻之间也仅存所谓"共同生活",而缺乏思想、感情上的沟通。
第四讲 乡土小说
他是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乡土写实派”的著名代表, 是乡土文学作家群中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作家。
王鲁彦的乡土小说,自觉地继承了鲁迅所开创的改造 国民性的创作主旨。他常从平平淡淡的乡间习俗中展 示出人们心灵的麻木、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冷漠。早 期小说《柚子》中所塑造的“看客”,1920年代后期 创作的《黄金》中所揭示的“陈四桥人的性格”,无 不显现了作者的创作深度。 《袖子》以当时长沙地方军阀混战为背景,写军阀 行刑杀人的场面以及人们对杀头的议论,对于军阀视 人命如草芥的罪恶统治表示愤慨,同时也揭示了麻木、 自私、缺乏同情心的世态人情。
《水葬》着墨于贵州边远地区野蛮落后的习俗――“水 葬”,骆毛是一赤贫的农民,因为偷窃而被乡民捉住, 处以“水葬”,更令人感到残酷的是那些麻木愚昧的 看客:“被好奇心充满了的群众此时出顾不得汗的味 道,在这肉阵中前前后后的挤进挤出。你撞着我的肩 佩我踩踏了你的脚跟,……便一分钟一秒钟也没有宁 静过。” 小说写出了闭塞乡村封建习俗下的“乡魂’,这是一 种落后的“国民性”。 作品的结尾尤其震撼人心,是骆毛处死后,他年迈的 老母亲还在倚门呼唤:“毛儿,你怎么还不回来!”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中称赞道: 《水葬》“对我们展示了‘老远贵州’的乡间的习俗的 冷酷,和出于冷酷中的母性之爱的伟大———贵州很 远,但大家的情景是一样的。”
1921年8月,郎损(茅盾)的 《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 发表在《小说月报》上 ,指 出当时创作的两个问题,一 是题材的狭窄,描写男女恋 爱的小说占了全数百分之九 十八左右,农村题材只占极 少数;一是艺术表现上的 “观念化”:“人物都是一 个面目的,那些人物的思想 是—个样的,举动是—个样 的,到何等地步说何等话也 是一样的”。 早期“问题小说”以问题为 重心,人物、事件都为表达 某种观点(问题)服务,自然免 不了“观念化”的倾向。
乡土文学 第八章东北作家的乡土小说
• 1934年6月中旬离开了东北故乡,来到关 内。在青岛,萧军、萧红一边编辑《青岛 晨报》副刊,一边写作。萧军在里写完了 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
• 1935年7月,萧军自费“非法”出版了长 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立即轰动了文坛, 奠定了萧军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 1934年6月逃离哈尔滨,经大连乘船到达青岛。
• 完成著名中篇小说成名作《生死场》。此间, 他们与上海的鲁迅先生取得联系,并得到鲁迅 的指导与鼓励。
• 1934年11月30日,萧红、萧军在内山书店与鲁 迅先生第一次会面。
• 12月19日,鲁迅在梁园豫菜馆请客,特意将萧 红、萧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 左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 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久,叶 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 社”,并出版了“奴隶丛书”。
• 首先,小说是呼兰河人的人生悲歌。老胡 家的小团圆媳妇还是个孩子,却死于周边 “好心人”的的捉弄,冯歪嘴夫妇因为没 有按习俗结婚而被邻人视为“野鸳鸯”, 他们在凄清中艰难地熬着日子,寂寞地死 生。
• 其次,萧红在苦难的另一面发现了生命生 存的欢欣。如漏粉一家住在会“走”的房 子里,不但不担心房子随时会倒塌,反而 为在房顶上找到大蘑菇而不断向周围的人 夸耀。
• 2、《八月的乡村》分析
• 该小说着重描写了抗日游击队——中华 人民革命军第九支队,在极其艰苦的条 件下同日寇、伪满军队进行血与火的斗 争;展露了人民军队内部不同成分、不 同成员、不同思想之间的矛盾纠葛;表 现了东北人民不当亡国奴,誓死保卫家 乡,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风貌;揭示了 “不前进即死亡,不斗争即毁灭”的时 代主题。
《乡土中国》之(8):礼治秩序.doc
《乡土中国》之(8):礼治秩序-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
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
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现代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视人的因素。
他们注意到在应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
法官的解释的对象虽则是法律条文,但是决定解释内容的却包含很多因素,法官个人的偏见,甚至是否有胃病,以及社会的舆论都是极重要的。
于是他们认为法律不过是法官的判决。
这自是片面的说法,因为法官并不能任意下判决的,他的判决至少也须被认为是根据法律的,但是这种看法也告诉我们所谓法治绝不能缺乏人的因素了。
这样说来,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
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
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的说来,人治好象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
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
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乱,人们会不知道怎样行动,那是不可能的,因之也说不上“治”了。
所谓任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
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
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
返朴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焰》 ,《红灯》. 烛焰》 红灯》 从手法上看,台静农的小说格调沉郁阴冷, 从手法上看,台静农的小说格调沉郁阴冷, 手法质朴圆熟,继承了鲁迅偏于阴冷的一面, 手法质朴圆熟,继承了鲁迅偏于阴冷的一面, 因此他的小说比鲁迅的小说更为压抑和沉闷, 因此他的小说比鲁迅的小说更为压抑和沉闷, 黯淡有余,而亮色不足. 黯淡有余,而亮色不足.
周作人
茅盾
二 乡土小说形成的原因
首先,乡土小说的出现是五四以来问题小说,为人生的创 首先,乡土小说的出现是五四以来问题小说, 作延续而来的必然结果,而且是其更深一层的发展. 作延续而来的必然结果,而且是其更深一层的发展. 其次,鲁迅的创作对于乡土文学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其次,鲁迅的创作对于乡土文学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鲁迅乡土小说的示范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 鲁迅乡土小说的示范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这些小说充分具有生活本身那种迷人的丰富性和生动 性. (二)鲁迅的乡土小说在思想内涵上具有难以比拟的深刻性. 鲁迅的乡土小说在思想内涵上具有难以比拟的深刻性. 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圆熟,丰富而又纯净的, (三)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圆熟,丰富而又纯净的,达到了 很高的审美境界. 很高的审美境界.
《黄金》是一个标志性的作品. 黄金》是一个标志性的作品. 陈四桥村,如史伯伯 陈四桥村,如史伯伯 ,桂生婶
四,寄寓上海的乡土小说作家
许杰 许杰: 他的最早的小说集《惨雾》 许杰:浙江绍兴人 .他的最早的小说集《惨雾》作 为文学研究会的丛书出版, 为文学研究会的丛书出版,是当时乡土小说的力 作. 枫溪村:秀丽的风景背后,却隐藏着宗法制农村的 枫溪村:秀丽的风景背后, 械斗. 野蛮习俗 :械斗. 惨雾》 玉湖庄, 《惨雾》:玉湖庄,环溪村 :"我"和嫁到环溪村 的桂香姐 赌徒吉顺》 《赌徒吉顺》 :典妻
鲁迅: 鲁迅:"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 臆来的人们, 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 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 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 从北京这方面说, 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 的作者. 的作者." 在理论上, 在理论上,比较早的倡导提倡乡 土文学的周作人,在1921年周作人 土文学的周作人, 1921年周作人 就先后在一些文章中强调文学创 作要注重"乡土色彩" 作要注重"乡土色彩"和"乡土 艺术" 艺术" . 茅盾在30年代也对乡土文学发表 茅盾在30年代也对乡土文学发表 了意见: 关于乡土文学》 了意见:《关于乡土文学》.
五 乡土小说对新文学的贡献
(一)乡土小说流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次大规模地提供了封建宗法制农村宽 广而真实的画面. 广而真实的画面. (二)使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深化并走 向成熟. 向成熟.破解了五四初期小说概念化的 倾向. 倾向. (三)鲜明的地方色彩扭转了现代文学初期 欧化的倾向,促进了中国文学的民族化. 欧化的倾向,促进了中国文学的民族化.
黎锦明
台静农
鲁迅评价: 他大约是自小就离开了故乡. 鲁迅评价:"他大约是自小就离开了故乡. 在作品里,很少乡土气息,但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热情." 在作品里,很少乡土气息,但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热情. 很难称为纯粹意义上的乡土小说家. 风格则是比较驳杂 ,很难称为纯粹意义上的乡土小说家. 唐寡妇》 唐寡妇, 《唐寡妇》:唐寡妇,汉生 出阁》 《出阁》:陈四姑娘 水莽草》 《水莽草》
�
三,寄寓在北京的乡土小说作家
寄寓在北京的乡土小说作家主要有许钦文,蹇先艾,台静 寄寓在北京的乡土小说作家主要有许钦文,蹇先艾, 黎锦明和王鲁彦等. 农,黎锦明和王鲁彦等. 许钦文: 许钦文: 许钦文是被鲁迅称为"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 许钦文是被鲁迅称为"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他是最 早的乡土写实小说作家之一. 早的乡土写实小说作家之一. 许钦文的短篇小说集《故乡》 许钦文的短篇小说集《故乡》. 父亲的花园》 充满了忆旧的伤感. 《父亲的花园》:充满了忆旧的伤感. 疯妇》 带有鲁迅式的深广,忧愤与沉郁的格调了. 《疯妇》:带有鲁迅式的深广,忧愤与沉郁的格调了.
王鲁彦
《柚子》是鲁彦早年的代表作 柚子》 许是不至于罢》 《许是不至于罢》 :财主王阿虞 菊英的出嫁》 《菊英的出嫁》
《黄金》时期: 黄金》时期: 体验一切坏的恶的一面" "体验一切坏的恶的一面"是本时期鲁彦对 待创作和对待现实生活所取的一种态度. 待创作和对待现实生活所取的一种态度. 开始以冷隽而朴实的文笔描画出了宗法制的 农村私欲多于公愤,隔膜多于同情, 农村私欲多于公愤,隔膜多于同情,悲哀 多于欢乐, 多于欢乐,真切地体现了作者对于世态炎 凉的抨击和对于不幸者的同情. 凉的抨击和对于不幸者的同情.
彭家煌的乡土小说,比二十年代一 彭家煌的乡土小说, 般乡土小说更为活泼风趣, 般乡土小说更为活泼风趣,善于 以细腻而又简练的笔触生动地反 映洞庭湖边闭塞,破败的农村, 映洞庭湖边闭塞,破败的农村, 真实地描绘出这个环境里面形形 色色的人物. 色色的人物. 代表作有: 活鬼》 怂恿》 代表作有: 《活鬼》 《怂恿》等 .
彭家煌: 彭家煌: 出生在湖南湘阴县农村一个正在破落的地 主家庭.与杨开慧是姑表亲戚. 主家庭.与杨开慧是姑表亲戚. 1931年参加左联 当年被捕入狱. 年参加左联, 1931年参加左联,当年被捕入狱.被营救 出来不久病逝了, 35岁 出来不久病逝了,年35岁 . 从第一个短篇《怂恿》开始, 从第一个短篇《怂恿》开始,彭家煌的小 说创作就显示出两副笔墨, 说创作就显示出两副笔墨,既能用冷静 的笔墨写具有浓厚的湖南乡土气息的农 村生活,充满了纯正的地方色彩, 村生活,充满了纯正的地方色彩,又能 用细腻而带有讽刺色彩的笔法写市民知 识分子 .
蹇先艾
蹇先艾一开始就写乡土小说,而且始终以乡土小说创作为主. 蹇先艾一开始就写乡土小说,而且始终以乡土小说创作为主. 以贵州为背景 . 水葬》 桐村→ 村人围观→ 《水葬》:桐村→ 骆毛 →村人围观→老母亲 解放后改写
台静农
《地之子》被鲁迅称为优秀之作: 地之子》被鲁迅称为优秀之作: 要在他的作品里吸取伟大的欢欣, 要在他的作品里吸取伟大的欢欣, 诚然是不容易的,但他却贡献了文艺, 诚然是不容易的,但他却贡献了文艺, 而且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都会的 而且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 明暗的那时侯,能将乡间的生死, 明暗的那时侯,能将乡间的生死, 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 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 有更多,更勤于这个作者的了. 有更多,更勤于这个作者的了. 未名社成员.
王鲁彦的小说创作
王鲁彦(1901-1944)浙江镇 王鲁彦(1901-1944) 海人 自取笔名鲁彦. 原名王衡 ,自取笔名鲁彦. 鲁迅称他为"吾家彦弟" 鲁迅称他为"吾家彦弟" . 短篇小说集有《柚子》 短篇小说集有《柚子》,《黄 童年的悲哀》 金》,《童年的悲哀》,《小 小的心》 我们的喇叭》 小的心》,《我们的喇叭》等 八个集子, 八个集子,另外还有中篇小说 乡下》和长篇小说《野火》 《乡下》和长篇小说《野火》 等.
乡土小说
一,乡土小说的命名 乡土小说是指在20 20世纪初流寓到 乡土小说是指在20世纪初流寓到 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 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 乡生活为题材所创作的小说, 乡生活为题材所创作的小说,并在 1925年前后形成一个创作的高潮 年前后形成一个创作的高潮. 1925年前后形成一个创作的高潮. 在现代文学史中, 在现代文学史中,乡土小说是继 为人生"的小说和"自叙传" "为人生"的小说和"自叙传"的 身边小说之后出现的又一股文学潮 流,乡土小说也是新文学深入发展 的标志之一. 的标志之一. 主要作家有鲁彦,蹇先艾,许钦文, 主要作家有鲁彦,蹇先艾,许钦文, 彭家煌,许杰,台静农, 黎锦明 ,彭家煌,许杰,台静农, 废名等人. 徐玉诺 ,废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