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耕作田块规划设计、田间排灌沟渠规划设计、机耕路规划设计、农田防护林设计和路、沟、林、渠、田综合规划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境内平原、低山丘陵地区的洋田、山垄田和梯田三种类型,且面积小于公顷的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今后这些标准如有修改、修订的,应按修改后的标准执行。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T50265 泵站设计规范GB/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NY/T309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TD/T 101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SL18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207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灌水标准SL265 水闸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基本农田系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长期不得占用或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建设系指对基本农田的田块、土壤肥力、沟、渠、路、林等方面按照本规范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

洋田:系指分布平原地区各河流的入海口、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一级阶地的田块。

包括滨海平原田和平洋田。

滨海平原田:系指主要由冲、海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各河流的入海口。

平洋田:系指主要由冲、洪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一级阶地。

山垄田:系指分布在丘陵、山区的丘间和内陆山间谷地的田块。

3.5 梯田:系指分布在丘陵、山区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台阶形田块。

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入田间的水量(或流量)与渠首引入总水量(或流量)的比值。

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施工方案

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施工方案

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农田防护林网工程1.2 项目地点:某某市某某县1.3 项目规模:总面积1000亩1.4 项目背景: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是为了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资源,提高农田产量而进行的工程项目。

1.5 工程内容:本工程主要包括防护林网的设置和固定,种植树木和管理以及相关的辅助设施建设。

二、施工组织与管理2.1 施工组织:本工程由某某公司负责实施,设立专门的项目组织办公室,负责工程的统筹协调和管理。

2.2 施工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生产方案,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2.3 工程管理人员:项目组成员包括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技术员、安全员等。

2.4 安全防护:在施工现场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主要工程内容3.1 防护林网设置和固定:(1)根据设计要求,设置防护林网支架,选用耐候性好、抗腐蚀、稳定性好的材料制作。

(2)按照设计要求,将防护林网支架固定在农田边界上,确保稳固可靠。

3.2 树木种植和管理:(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树种种植密度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安排。

(2)根据树木生长特点,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确保树木健康生长。

3.3 辅助设施建设:(1)根据设计要求,建设相关的辅助设施,包括农田排水设施、防护林网维护设施等。

(2)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建设相关的辅助设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四、质量控制4.1 质量目标: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2 质量管理: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质量管理文件,实施质量管理控制。

4.3 质量检验:设立专门的质量检验组织,进行工程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

五、安全生产5.1 安全目标:本工程的安全目标是杜绝一切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农田防护林法律规定(3篇)

农田防护林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农田防护林,是指在农田及其周边地区,为防止风沙侵蚀、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农业产量等目的而营造的防护林。

第三条农田防护林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三)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四)政府引导,农民参与。

第四条农田防护林建设实行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田防护林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规划与设计第六条农田防护林建设应当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农田防护林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防护林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二)防护林布局和结构;(三)防护林树种选择和配置;(四)防护林建设规模和期限;(五)防护林建设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

第八条农田防护林设计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根据防护林建设目的和地形地貌,合理确定防护林类型和树种;(二)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方式和抚育措施;(三)根据农田布局和农田防护林的功能需求,合理确定防护林带宽度、间距和林带结构;(四)确保防护林建设与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设施建设相协调。

第九条农田防护林规划应当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造林与抚育第十条农田防护林造林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选用优质种苗,确保造林成活率;(二)严格造林技术,确保造林质量;(三)加强造林后期的抚育管理,提高防护林生长速度和防护效果。

第十一条农田防护林抚育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施肥、浇水、除草、修剪等常规抚育措施;(二)病虫害防治;(三)更新改造,提高防护林质量和防护效果。

第十二条农田防护林造林和抚育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二)采取科学合理的造林、抚育技术;(三)确保防护林质量和防护效果。

乡镇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范

乡镇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范

乡镇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范摘要:乡镇农田防护林可以阻碍害风侵入,提高农田生产效率与生产总量,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突出,需要重视其建设进程。

建设过程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等原则,突出生态发展特点,依靠现代科技,明确防护林建设规范。

本文主要阐述了乡镇农田防护林建设的主要技术方案及效益。

关键词:乡镇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范体系;设计依据与原则;引言:乡镇农田防护林建设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防护意义,需要坚持尊重科学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防护手段,减少林地流失,创新发展机制,提高地方政府参与的积极性,明确生态区位,有效防范风沙,遏制土地沙漠化及荒漠化进程,在荒漠及农牧区之间建立天然屏障。

一、乡镇农田防护林建设依据与原则分析首先,建设过程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综合使用多种治理措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使得重点工程与环境工程建设有序衔接起来,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环保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快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步伐,提高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性。

其次,需要坚持因地制宜、承前启后的原则,借鉴并继承工程建设经验,突出建设重点,创新技术手段,增强规划成果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再次,需要重视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积极调整农业及农村生态结构体系,加快农民脱贫致富脚步,同时实现生态目标、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

另外,需要坚持突出特色、依靠科技的原则,详细调查自然资源供求状况与市场需求问题,选择综合效益较好的树种,突出建设重点,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益。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大力推行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建设体系的科技创新水平,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给工程建设机制提供技术支撑,增强退化林改造效果。

二、乡镇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方案分析(一)造林地选择本研究对象为人工造林,面积约为500亩,建设地在昌吉市二六工镇。

根据建设地自然灾害特征及营林的目标,满足森林功能的基本需求,造林地选择可以在农田四周、居民点、铁路、国省道、乡村主干道、河流、渠道等地块的两侧地带,以带状形式营造具有防护作用的农田防护林。

防护林施工方案百度

防护林施工方案百度

防护林施工方案1. 引言防护林是指以植物为主要组成的林带,通过修建固定绿色屏障,起到防风、防尘、防沙、防冰雹等综合防护作用的一种生态工程措施。

防护林的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沙漠化、保护农田和城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防护林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防护林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 清理施工区域在施工前,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

清理施工区域的主要工作包括清除乱石、树枝以及其他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的平整。

2.2 土地准备工作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土地准备工作,包括土地平整、翻耕以及修剪等。

土地平整和翻耕可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有利于防护林植物的生长。

修剪工作主要用于对已有植物进行修剪,为新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

2.3 材料采购和准备在施工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树苗、种子、防护网等。

树苗和种子的选择要根据施工区域的气候和土地条件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植物的生长。

3. 防护林的种植和搭建3.1 树苗种植根据施工方案,将准备好的树苗按照一定的间距进行种植。

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树苗的深度:树苗的栽植深度应适中,一般为根颈略低于地面。

•树苗的固定:树苗种植后应及时固定,可以使用木桩或者固定绳将树苗固定在地面上,以防止风吹。

3.2 防护网搭建在树苗种植完成后,需要搭建防护网。

防护网能够起到保护树苗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的作用。

搭建防护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防护网的固定:防护网需要使用支架或者绳子进行固定,确保防护网能够紧密贴合地面。

•防护网的材料选择:防护网的材料要符合防尘、防沙、防风等要求,具有一定的抗风性能。

4. 施工后的维护工作4.1 浇水和施肥防护林的树苗在刚种植完成后需要定期浇水,并适量施肥,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4.2 刮除杂草和修剪工作定期对防护林区域进行刮除杂草和修剪工作,保持林区的整洁,并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4.3 定期检查和维修定期检查防护林的状态,如有发现松动的防护网、病虫害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治理,保证防护林的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2.05.10•【文号】林生发〔2022〕65号•【施行日期】2022.05.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林生发〔2022〕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农田防护林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保障粮食高产稳产等具有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落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有关要求,科学规范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农田防护林建设应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遵循因害设防、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等现有空间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

在风沙等灾害严重的三北地区、黑土地区、黄河故道区等重点区域,为了防灾减灾需要,当现有空间不足时,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等有关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调整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化用地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农田防护林,且应当符合农田防护林建设相关标准,尽量少占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防止或避免挤占耕地空间、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

农田防护林建设要严格落实耕地年度“进出平衡”,其中涉及将耕地变为林地的,应当从耕地面积中扣除,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能补足的不得进行建设。

确实难以避让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的,应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在项目区内予以补足;难以补足的,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县域范围内同步落实补划任务。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1 总则1.0.1为规范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保证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利用森林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新建或改造的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

1.0.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1.0.4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经批准的农田防护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其批复文件)。

1.0.5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 术语和定义2.0.1 农田防护林farmland shelterbelt以保护农田,减免自然灾害,提高农区生物多样性,改善乡村景观,控制非点源污染,保障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

2.0.2 林带belt以带状形式营造的具有防护作用的树行的总称。

2.0.3 骨干林带fundamental belt具有连通性和区域性特点,依托江、海、湖、河堤岸、沙漠边缘及干线公路建设的抵御自然灾害最基础最主要的林带。

2.0.4 主林带main belt为阻挡主风向(主要害风方向)而设置的农田林网骨架林带。

2.0.5 副林带assistant belt与主林带垂直而设置的农田林网辅助林带。

2.0.6 疏透度degree of porosity指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总面积之比。

2.0.7 林带结构belt structure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

通常把林带结构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类型。

2.0.8 紧密结构tightness structure在有叶期枝叶密集,几乎没有透光孔隙,防风距离较短,疏透度小于0.15。

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

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

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本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旨在保护并改善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通过实施本工程,我们将建立一片健康、稳定的森林,提供多种服务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防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二、工程目标1.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护林植物,建立强大的抗风固沙体系,减少沙尘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 优化植被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为本地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3. 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状况,提高土壤质量,保护地下水资源。

4. 提供完善的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保证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环境污染。

三、技术措施1. 调查评估:对工程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包括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分布、气象环境等因素,为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数据。

2. 植被选择:根据调查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防护林植物,包括抗风力强、抗干旱、抗盐碱等特性,同时根据地区生态环境适应性进行筛选。

3. 疏林治理:针对已有的林地,进行疏林治理,清除病虫害和弱势植物,保留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树种,提高植被覆盖率。

4. 植树造林:根据植被选择结果,采用合理的造林技术,按照适当的树木密度和行列间距进行植树造林工作,确保新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5. 防火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严格的防火制度,限制明火使用,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6. 施工管理:建立科学、严谨的施工管理体系,确保工期和质量的稳定,避免对项目周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和破坏。

四、工程实施1. 施工前期准备:根据工程目标和技术措施,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和质量要求。

2. 土地准备:清理工程区域内的杂草和杂物,平整地表,为后续的造林工作做好准备。

3. 植树造林:配备专业团队和必要的设备,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植树造林工作,确保新植被的合理布局和良好生长状况。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基本农田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农业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在农业用地上划定的保护区域。

基本农田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利用价值,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建设设计,以保证其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下面将介绍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

首先,基本农田的建设设计应遵循保护为主的原则。

保护基本农田的生产功能是首要任务,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农田的保护需求,尽量减少对农田的破坏。

在农田规划设计中,要严格按照保护红线进行划定,严禁跨越或侵占基本农田。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农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基本农田的建设设计应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需求。

在农田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划分不同类型的基本农田,如水田、旱田、园地等,根据不同类型农田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设计标准和措施。

例如,对于水田,要考虑排灌系统的设计,确保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对于旱田,要考虑土壤的改良和肥料的施用等方面。

此外,还要注重农田的合理布局,合理划分种植区和休耕区,保证农田的轮作耕种和休养功能。

再次,基本农田的建设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

农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是保护农田功能的重要前提。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农田的生态功能,保留或恢复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对于特殊功能区域,如农田水源涵养区、农田生态调控区等,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持水土流失的控制、防止非农业污染物入侵等。

最后,基本农田的建设设计应符合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基本农田是重要的农村土地资源,必须整体规划,确保农田的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乡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农田与农村工矿、交通、生活用地的配套关系。

此外,还要与乡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相协调,保证基本农田的建设与整治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基本农田的建设设计规范是保障农田生产功能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

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保护为主、科学合理的原则,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需求和生态保护的要求,与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以实现农田保护与利用的最佳效果。

防护林建设方案

防护林建设方案

防护林建设内容提要:一、防护林的组成二、防护林的防护效益三、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四、防护林的规划设计一、防护林体系的组成防护林体系的建设跨有由荒漠生态系统到农田生态系统的不同生态类型。

处于绿洲外围的荒漠与其内部的农田,两者间以大气的运行为媒介,不断地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从而使绿洲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大气活动的空间和范围特别巨大,不能设想一条林带就会使大片的绿洲得到有效的保护。

因此,防护林建设应该从绿洲外围直到绿洲内部,采取层层设防,多种生物措施相配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体系,以维护绿洲的稳定。

作为农田防护林体系,基本上应该由三个部分构成。

这三个组成部分,既有外貌及结构上的差异,又有内在作用机制的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它们之间在防风固沙,巩固绿洲总的效果上,合为一个整体。

(一)风沙前沿灌木(草类)防蚀固沙带在绿洲外围或边缘用旱生植物组成灌(草)带,其作用在于增加近地层活动面的粗糙度,削弱气流动能,使气流速度降低,流沙沉落堆积,覆盖地面,免遭风蚀。

从而力求最大限度地将侵袭前来的流沙,绝大部分拦阻在这一地带,成为绿洲的天然屏障。

(二)乔、灌木防护林带乔、灌木防风阻沙林带,是继前沿灌木(草类)防蚀固沙带后面的第二道防线。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继续削弱近地面气流的速度,拦截气流中作悬浮移动的粉粒细沙,对气流加以“过滤”。

乔、灌木防风阻沙林带是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带,所以,它的组成应选择高大的乔木,配置适当比例的灌木,形成稀疏结构林带,最大限度的削弱侵入农田的风沙流。

(三)“窄林带、小网格”护田林网护田林网,是农田防护林体系的中心环节。

它对于防风阻沙,改善农田气候,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效果显著。

在多年的农田防护林建设中,总结了干旱荒漠地区灌溉林业的生产规律,肯定了“窄林带、小网格”这种防护林类型,有许多优点,适宜在全疆各地推广。

其优点是:一能形成良好的生物小气候;二能做到林渠结合,林路结合,少占耕地,少用水;三是投资少,成林快,木材生产量大;四是林带网格面积适宜,能确实起到防护农田的作用,同时田间管理、机耕方便;五是林带中树木生长稳定。

农田防护工程 施工方案

农田防护工程 施工方案

农田防护工程施工方案一、总体工程布局农田防护工程是指为了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农田资源、提高农田生产力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综合措施。

施工方案要根据具体的农田类型和地理环境特点,合理布局工程,确保工程效果。

(一)工程范围本次农田防护工程的范围是位于XX市XX县的600亩农田,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农田排水工程、防洪工程和农田道路工程。

(二)工程布局1. 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主要包括梯田建设、护坡、植被覆盖和防治农田扶土林等措施。

其中,梯田建设主要在农田地势较陡峭处进行,采用木头或石头等材料进行坡面保护,同时种植草木,加强梯田的稳定性。

护坡包括土工织物等方式进行坡面保护,以减少土壤侵蚀。

植被覆盖可以通过种植草类和绿化带等形式,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农田扶土林是指在农田边缘种植防护林带,以减少风蚀,并改善农田生产条件。

2. 农田排水工程农田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沟渠清淤、排水沟修建和渠道维护等措施。

沟渠清淤是指对现有沟渠进行疏浚,保持排水通畅。

排水沟修建是指在农田低洼处进行排水沟的建设,保证农田排水畅通。

渠道维护是指对现有渠道进行修缮和维护,确保农田排水畅通。

3. 防洪工程防洪工程主要包括设立农田排水水闸、构筑堤坝及河流清淤等措施。

农田排水水闸主要用于在洪水来临时,通过控制水闸的开启和关闭,保护农田不受洪灾侵袭。

构筑堤坝是指加强农田周边的堤坝工程,增强农田的防洪能力。

河流清淤是指对农田附近的河流进行清淤,增加河流的排水能力。

4. 农田道路工程农田道路工程主要包括农田道路修建和道路硬化等措施。

农田道路修建是指在农田内布设通道,方便农田作业和管理。

道路硬化是指对现有道路进行硬化处理,防止因为车辆通行造成的土壤侵蚀。

(三)施工工序1. 前期准备工作:确定工程范围,进行勘察和测量,制定工程施工方案。

2. 土地平整工程:对农田进行平整处理,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3. 水土保持工程:根据工程布局要求,进行梯田建设、护坡、植被覆盖和农田扶土林等工程施工。

防护林工程造林作业设计(规范范本)

防护林工程造林作业设计(规范范本)

******年防护林工程造林作业设计*******年二月作业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设计单位名称(盖章):***法人代表:***设计单位资质:***001号设计负责人(签名):设计人员:设计时间:*年*月目录1 项目概况1.1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年度防护林工程造林作业设计(2)项目建设地点:***省***(3)项目建设单位:******林业局(4)法人代表:(5)项目主管单位:(6)项目性质:新建(7)建设目标:科学规划造林地,通过年度项目实施,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为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8)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人工造林**万亩。

(9)项目建设期:(10)项目建设总投资:预计总投资**万元,其中:直接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主要包括材料费、劳务费、运输费、税费等;间接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主要包括招标代理费、规划设计费、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其中建设单位管理费主要用于***林业局组织设计、专家评审、检查、验收等费用。

1.2设计依据1.2.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1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4)《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林业局2002年5月)。

1.2.2地方法规(1)《***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2009年6月);(2)《***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1年10月)。

1.2.3行业规定、标准(1)《造林作业设计规程》(Y/T1607-2003);(2)《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3)《国家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4)《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5)其它相关的规定、规范与标准等。

1.2.4相关文件(1)《关于下达防护林工程***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1362号(2)《关于下达防护林工程***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琼发改农经[***]2161号1.3指导思想与原则1.3.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生态省和**建设的需要,以突出保护区森林的生态效益和防护效能为宗旨,以涵养水源、遏制水土流失、提供猿食种为重点,从实际情况出发,统一规划,建设多树种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和防护效益,逐步建立起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从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施工方案

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施工方案

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施工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威胁,如干旱、洪水、风沙等。

为了保护农田免受这些灾害的破坏,农田防护林网工程应运而生。

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在农田周围或内部建设一定规模的防护林网,以减少农田受灾的风险,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

2. 工程目标•构建农田防护林网,保护农田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和抗灾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3. 工程内容3.1 农田防护林网规划在项目开始前,需要进行对农田的调查和规划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合理性和效果: - 调查农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灾害类型; -制定农田防护林网规划方案,包括林网的位置、面积和密度等; - 在规划过程中考虑到农田的生产方式,并与农民协商确定最佳方案。

3.2 林网建设3.2.1 准备工作•对农田进行清理和整地,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采购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苗木、护栏网、水泥等;•安排合适的施工人员和施工队伍。

3.2.2 林网建设步骤•根据规划方案,在农田周围或内部的边界线上铺设护栏网;•在护栏网内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木,以固土防沙为主;•对种植的树木进行养护,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设置标志牌,提醒人们注意农田防护林网的作用和意义。

3.3 工程验收和管理•在工程完成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的长期管理机制,包括定期修剪树木、定期清理护栏网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防灾意识,使农田防护林网的管理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参与。

4. 技术要求•尽量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树种,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护栏网的材料选择要耐用、抗老化,以确保林网的使用寿命;•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施工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5. 预算和进度计划•编制详细的工程预算,包括材料、设备、劳务等费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保证工程按时完成。

防护林施工方案

防护林施工方案

防护林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防护林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通过特殊的种植、管理和保护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一种生态工程。

防护林施工方案是指在建立防护林项目时,根据具体的生态需求和项目要求,制定相关的施工计划和方案,以确保防护林的建设和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目标和原则1. 施工目标:建立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防护林,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施工原则:a. 技术科学:根据生态环境特征和项目要求,选取适合的植物品种和施工技术;b. 持续性:采用适宜的养护措施,确保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c. 经济可行:合理控制成本,确保施工方案的经济可行性;d. 合规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

三、施工内容和方法1. 前期准备:a. 确定施工区域和范围;b. 进行场地平整和清理,清除地表杂草和矮小灌木;c. 建立固定水源,保证施工期间的水源供应。

2. 植物种植:a. 根据生态环境特征和项目要求,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b. 进行合理的造林密度和间距,确保植物生长的空间和养分供应;c. 进行科学的播种或移植,保证植物的成活率;d. 进行植物疏伐和修剪,促进植物生长和林地经营。

3. 地表覆盖和水土保持:a. 采用覆盖材料,如草席、防护网等,保护地表免受风蚀和水蚀;b. 建设沟渠和防渗设施,减轻水蚀和泥石流危害;c. 定期检查和维修地表覆盖和水土保持设施,确保其有效性。

4. 病虫害防治:a. 定期巡查和监测防护林的病虫害情况;b. 及时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c. 加强对防护林的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病虫性能。

5. 生态保护和管理:a. 加强对防护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b. 定期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调整和改进施工方案;c. 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火、防旱等管理措施,确保防护林的生态安全。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方案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一、组织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置二、施工方案及方法三、劳动力计划四、主要施工机械配置及计划五、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六、确保安全文明的技术组织措施七、确保工期的技术措施八、新工艺、新技术九、施工环境协调的得力措施十、环境保护的得力措施十一、施工总进度表十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一、组织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置第一节综述本项目为标段施工项目;工期为120日历天。

针对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安全质量目标及我单位实际情况,我单位拟安排具有丰富的公路路面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组织施工,全部以机械化施工为主,确保本标段的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

一.保证重点,统筹兼顾。

在技术力量上,物质、设备投入预以重点保证。

二.在施工采用先进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中我们将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期、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科学安排施工计划,组织连续、均衡施工。

在工程总体安排上深入现场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的进行。

四.严格遵守施工图纸、规范、规程和制度。

施工中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坚决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程进行施工,贯彻和落实我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以此来控制施工。

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施工中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就地取材,减少暂设工程和临时设施,节约施工用地。

第二节施工总体布置及规划一、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1、组织机构若我单位中标,依据本工程规模及施工特点,我单位将把该项目列入重点工程进行管理。

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抽调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统一指挥本工程的各项施工。

项目经理设项目经理一名,项目总工一名。

2、项目管理(1)项目管理措施本工程实行项目法管理。

采取网络控制技术,结合动态管理组织施工。

以ISO9002质量体系为标准,从技术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资料管理入手,使各种管理计划落到实处。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要求规范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要求规范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耕作田块规划设计、田间排灌沟渠规划设计、机耕路规划设计、农田防护林设计和路、沟、林、渠、田综合规划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平原、低山丘陵地区的洋田、山垄田和梯田三种类型,且面积小于666.7公顷的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今后这些标准如有修改、修订的,应按修改后的标准执行。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T50265 泵站设计规范GB/T16453.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NY/T309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TD/T 101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SL18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207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灌水标准SL265 水闸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基本农田系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长期不得占用或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3.2 基本农田建设系指对基本农田的田块、土壤肥力、沟、渠、路、林等方面按照本规范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

3.3 洋田:系指分布平原地区各河流的入海口、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一级阶地的田块。

包括滨海平原田和平洋田。

3.3.1 滨海平原田:系指主要由冲、海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各河流的入海口。

3.3.2 平洋田:系指主要由冲、洪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一级阶地。

3.4 山垄田:系指分布在丘陵、山区的丘间和内陆山间谷地的田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1 总则1.0.1为规范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保证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利用森林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新建或改造的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

1.0.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1.0.4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经批准的农田防护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其批复文件)。

1.0.5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 术语和定义2.0.1 农田防护林farmland shelterbelt以保护农田,减免自然灾害,提高农区生物多样性,改善乡村景观,控制非点源污染,保障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

2.0.2 林带belt以带状形式营造的具有防护作用的树行的总称。

2.0.3 骨干林带fundamental belt具有连通性和区域性特点,依托江、海、湖、河堤岸、沙漠边缘及干线公路建设的抵御自然灾害最基础最主要的林带。

2.0.4 主林带main belt为阻挡主风向(主要害风方向)而设置的农田林网骨架林带。

2.0.5 副林带assistant belt与主林带垂直而设置的农田林网辅助林带。

2.0.6 疏透度degree of porosity指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总面积之比。

2.0.7 林带结构belt structure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

通常把林带结构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类型。

2.0.8 紧密结构tightness structure在有叶期枝叶密集,几乎没有透光孔隙,防风距离较短,疏透度小于0.15。

2.0.9 疏透结构sparseness structure透光孔隙在其纵断面上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一般由乔、灌木组成双层林冠,防护距离较大,疏透度0.25-0.3。

2.0.10 通风结构airiness structure以乔木为主,具有明显的两个层次,上部为林冠层,有较小而均匀的透光孔隙,下层为树干层,有较大的透光孔隙,疏透度0.3以上。

2.0.11 有效防护距离distance between belts害风越过林带后不造成危害的距离。

2.0.12 林带断面与林带走向成90°将林带截开所形成的断面,称为林带断面。

林带断面能够反映林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0.13 林网形状林网分布状况称为林网形状,不同的林网形状与所抵御的自然灾害紧密联系。

3 综合调查3.1 一般规定3.1.1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之前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综合调查包括专业调查、小班区划和栽植材料调查等,调查内容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

3.1.2农田防护林区划采取三级分区的办法,即农田防护林区,各地所属区域按照表3.1.2确定;农田防护林类型区;立地类型。

表3.1.2 农田防护林区划分及范围3.2 专业调查3.2.1灾害性气象因子调查。

主要灾害性气象因子有:大风、沙尘、干热风、霜冻、低温冷害、冰雹、洪涝、干旱等。

3.2.2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主要了解该地土地利用状况;农业耕作制度;农业现代化程度;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等。

3.2.3乔灌树种调查。

调查适生树种、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的情况;主要树种的几何特征,如成林高度、冠形、冠幅等;主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如高生长、径生长,以及枝叶茂密程度、种间竞争规律、抗病虫害能力、抗盐碱能力;主要树种的经济利用价值。

3.2.4 立地类型调查工程区过去已有过类似调查,编制过立地类型、造林类型、森林经营类型和立地指数表的可验证修改补充后应用;否则要另行调查,重新编制。

立地类型调查采用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线调查1)路线选择:在地形图或卫星影像图上选择3—5条调查路线,调查路线要有代表性,尽可能以最短的距离穿越最多的立地类型。

2)外业调查:沿拟定的路线前进,随时记载地形的明显变化,在地形、植被明显变化的典型地段设点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土壤调查: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2)植被调查:植被类型、植被总盖度、各层盖度、主要植物种类(建群种、优势种)及其生活型、多度、盖度、高度。

2样地调查分别立地类型、树(品)种进行样地调查,每个类型至少要有3个样地。

农田林网抽取样带,在样带中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调查;农林间作抽取样行调查。

样地调查内容有:树种组成、年龄、株行距、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冠幅、平均枝下高、林木蓄积、生长量、乔灌结合情况等。

3.3 小班区划调查3.3.1农田防护林工程区小班区划调查,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执行。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已进行经营区划和小班调查的,在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复核。

否则,要进行小班区划调查。

3.3.2小班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并应按照下列基本条件进行区划:1 权属不同;2 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3 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不同;4 林业工程类别不同;5 地类不同;6 起源不同;7 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8 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9 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10 四旁树类型不同;11 林带宽度不同;12 农林间作类型不同。

3.4 栽植材料调查3.4.1 调查现有苗圃地的位置、立地条件、育苗面积、种子来源与质量、每亩用种量与产苗量、苗木种类与质量、育苗设施与技术措施等情况。

3.4.2 调查种条的来源、数量与质量等情况。

4 总平面图设计4.1 一般规定4.1.1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应依据工程区边界、造林布局、辅助设施、外部衔接道路和内部交通等情况编制总平面图设计方案。

4.1.2 总平面图设计方案经现场勘察,通过论证、比较、优化后形成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图。

4.2 总平面图设计4.2.1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图设计,应先进行现状图的绘制。

1 现状图底图要素应包括地形地貌、行政区划界、居民点、道路、桥梁、明显地物标、现有的林带和片林、灌排系统及其他人工建筑物等。

2 现状图的绘制,应以大于或等于1:2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卫星影像图为基础,在现场进行补测,把发生变化或图上没有的地形地物补测在图上,现场调查图经整理后形成现状图。

4.2.2 以现状图为基础,进行总平面图设计方案的编制。

1 农田防护林总平面图设计方案的编制应针对主要灾害性气象因子进行,首先在图上区划出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和建设类型区,然后再按照各个建设类型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设计。

2 总平面图设计方案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农田林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应统筹布设,实现渠、路、林、田的有机结合。

2)农田防护林工程区域内道路和灌排系统应按照道路和灌排系统的技术要求进行图上选线(含比较方案),并与外部公共交通道路和水系相衔接。

3)农田防护林工程采用分期建设的,路网和灌排系统布设时应考虑与后期工程的协调衔接。

4)工程区域内的管护用房、苗圃、病虫害预测预报站、检疫检验室等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经选址的,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布设;未经选址的,应按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在图上选址(含比较方案)。

5)总平面图设计应由不同的设计人员进行多个方案的编制,以备方案比选。

6)总平面图设计在林带配置时可以采用ARCGIS的GRID生成功能,按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分级生成各级网格,经叠加优化后形成总平面图设计方案。

4.2.3 对总平面图设计方案进行修订、比选和优化,形成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设计图。

1 按照总平面设计方案组织现场勘察工作,并应按各专业的勘察设计要求进行。

在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文、地质、道路、水电、树种适应性等因素,对各个总平面图设计方案进行修订。

2 对修订后的各个总平面图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比较,采用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形成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设计图。

4.3 总平面设计图图面要求4.3.1 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设计图应以不同彩色虚线勾绘出农田防护林类型区界,以不同填充色表示建设类型,小班注记和各类符号要符合《林业地图图式》的规定;4.3.2总平面图设计图以建设区域为单位分幅,当图幅过大时也可以区划系统的次级单元为单位分幅。

比例尺宜为1:25000或1:50000。

当项目区总面积小于60000hm2,比例尺可为1:10000. 当项目区总面积超过400000hm2,且地类简单时,比例尺可为1:100000.4.3.3图名在图廓上方,用宋体或隶书,字体大小视图幅而定,若图框内空旷,也可写在图廓内上方。

4.3.4 图框内下方适当位置绘图例、比例尺。

4.3.5图框外右下方注明设计单位、制图人、制图日期。

5 营造林工程设计5.1 一般规定5.1.1营造林设计应包括新建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和低效农田防护林改造工程设计。

5.1.2营造林工程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营造林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符合国家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要求。

2提倡营造混交林,纯林的比例不宜超过70%(工程单一主栽树种株数或面积不宜超过70%)。

主要树种配置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执行。

3营造林工程建设应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景观与游憩需求等因素,对原有的古树名木、特殊景观森林等应提出必要的保护措施。

5.2 新建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5.2.1 在同一农田防护林区内,应根据地形、灾害性气象因子、土壤与地下水位、社会经济条件等因子划分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同一类型区林带的规划设计标准应基本一致,不同类型区林带的规划设计标准不同。

5.2.2 在同一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内,应根据土壤和水分条件的差异划分立地类型,并根据立地类型确定适宜的树种和造林方法。

5.2.3农田防护林工程造林树种选择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优良树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根深而侧根幅较小、树冠较窄,不易风倒、风折。

2速生尤其高生长快、树干通直。

3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耐水湿、耐盐碱等能力。

4与农作物协调共生关系好,不能有相同的病虫害或是其中间寄主。

5兼顾防护、用材、经济、美化和观赏等方面的要求。

各农田防护林区主要造林树种选择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