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高二化学)汇总
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纲要
![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8bb1aa0676eeaeaad0f33024.png)
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纲要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2ce89d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6.png)
⾼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ΔH):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符号:△H,单位: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于⽣成物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于⽣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放热反应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成物的键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多数的化合反应4)⾦属与酸的反应5)⽣⽯灰和⽔反应 6)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1)晶体Ba(OH)2·8H2O与NH4Cl 2)⼤多数的分解反应3)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4)铵盐溶解等注意:1)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取决于反应物和⽣成物总能量的相对⼤⼩,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温、光照等)和反应类型⽆关;2)物质的溶解过程也伴随着能量变化:NaOH 固体溶于⽔明显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明显吸热,NaCl 溶于⽔热量变化不明显。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4、热化学⽅程式(1)定义:能够表⽰反应热的化学⽅程式叫做热化学⽅程式。
(2)意义:既能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表⽰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3)书写化学⽅程式注意要点:1)热化学⽅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2)热化学⽅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固态,液态,⽓态,⽔溶液中溶质⽤aq 表⽰)3)热化学反应⽅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化学反应速率极限度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化学反应速率极限度](https://img.taocdn.com/s3/m/94c275c0cc7931b764ce1589.png)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化学反应速率极限度一、选择题1.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X和Y,发生下列反应X(g)+2Y(g)M(g)+2N(g) ΔH=a kJ•mol-1(a>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反应达到平衡时,加入M(g),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B. 反应达到平衡时,M(g)与N(g)的浓度之比为1:2C. 当v正(X)=2v逆(N)时,反应到达平衡状态D. 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吸收的能量为a kJ2.反应 X(g)2Y(g)+Z(g),在 300℃和 T℃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 l•L-1)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表:A. 在300℃时,6min内用Y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0mol•L-1· min-1B. 在 T℃时,6min 时反应刚好达到平衡状态C. 根据上表内X的浓度变化,可知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D. 从表中可以看出T<3003.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B(g)2C(g)ΔH<0,A、C的A. x=1B. 反应开始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C. 反应进行到1 min时,反应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A的正反应速率等于C的逆反应速率时,反应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4.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和NO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SO2(g)+NO2(g)SO3(g)A.50 s时,SO3的生成速率为0.0028 mol·L·s B.40~90 s的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40~50 s的反应速率大于70~80 s的反应速率D.110 s时,缩小容器体积再次达到平衡后,SO2的转化率和浓度均保持不变5.在恒容与外界隔热的容器中发生2A(g)+B(g)3C(g)+D(s) ΔH=-a kJ·mol−1(a>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容器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过程中A、B的转化率始终相同C.增加A的浓度,平衡时B的百分含量减少D.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6.已知A(s)+2B(g)C(g)+D(g) ΔH=-a kJ·mol−1(a>0),在容积、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5 mol A(s)与2 mol B(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不变时,表明反应已达平衡B.若升高温度,固体A的质量一定增加,气体分子总数不变C.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热量一定小于a kJD.当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时,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平衡7.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碳酸氢铵固体置于容积不变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 ΔH=a kJ·mol−1(a>0)。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105911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1.png)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份(高二化学)学问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资料,盼望能够关心大家学习化学这门功课,考出一个好成果。
高二化学学问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学问讲解】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汲取。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肯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汲取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依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试验室常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H表示。
(2)反应焓变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H0,反应汲取能量,为吸热反应。
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H(298K)=-285.8kJmol-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留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①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H,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H后注明反应温度。
高二期末复习宝典 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
![高二期末复习宝典 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https://img.taocdn.com/s3/m/7d47530758fb770bf78a5528.png)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活化分子:能够发生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数目,活化分子百分数(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增大容器压强,活化分子数目,活化分子百分数升高容器温度,活化分子数目,活化分子百分数2、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生成物总能量,从微观角度讲,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H 0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总能量,从微观角度讲,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H 03、常见的放热反应类型有:、、、常见的吸热反应类型有:、、、4、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要注明反应的、,若反应是在和条件下进行的,可以不予注明。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形。
常用、、、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和溶液。
一定要注明反应的焓变(△H)。
注意△H由符号、数值、单位三个部分组成。
而其中数值部分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有关。
即方程式中的焓变的数值之比等于同意反应的不同方程式中同种物质的系数之比。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分数,△H的单位永远是_______。
5、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以及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
其中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的作用是:6、中和热的定义: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为保证数据的测量准确,要用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
7、燃烧热的定义:单位:8、现在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9、盖斯定律的内容:10、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求焓变,△H = 。
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键能求焓变,△H = 。
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燃烧热求焓变,△H = 。
利用正反应与逆反应的活化能求焓变,△H = 。
第一章复习提纲答案1、有效碰撞,增大,不变,不变,不变,增大,增大2、大于,小于,小于;小于,大于,大于3、所有的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等。
【最新】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36b61219e8b8f67d1cb9ac.png)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一、焓变、反应热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cd743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1.png)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ΔH>0、Δ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B.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ΔH=+185.57 kJ·mol-1之所以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不能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答案】A【解析】A、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ΔG=ΔH-TΔS<0反应自发,则ΔH>0、ΔS>0的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错误;B、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ΔH=+185.57 kJ·mol-1的ΔH>0,单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正确;C、根据ΔG=ΔH-TΔS<0反应自发,因此焓变或熵变均不能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正确;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判断2.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A.图I:反应CO+NO2═CO2+NO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B.图Ⅱ:反应2SO2+O2═2SO3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时各成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C.图Ⅲ:反应N2+3H2═2NH3在恒温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压强的关系D.图Ⅳ:反应CO2(g)+H2(g)═CO(g)+H2O(g)△H>0,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答案】B【解析】A.升高温度,平衡发生移动,正、逆速率变化不相等,图像中正、逆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图像与实际不相符,错误;B.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增大、二氧化硫与氧气的物质的量减小,图像与实际相符合,正确;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由于反应物的系数大,所以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多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影响,平衡向正反应反应移动,图像中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图像与实际不相符,错误;D.温度越高,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则由图可知,温度T2>T1。
苏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总复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77c41a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a.png)
7.问题讨论:
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 为什么? 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 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可能的原因有: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 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 小于50 mL都会造成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 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 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偏热小 的数值会
。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1.会有所变化。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 离时要吸热,故将使测得结果偏小。 2.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 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 同(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 二者结果相同)。
[8.练习]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0 mol/L -
复习
四、中和热
• 定义: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 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 出的热量。
• H+ (aq)+OH-(aq)=H2O(l);△H=-57.3 kJ/mol
复习
五、能源
• 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 水、潮汐及柴草等等。我国目前使 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煤、石 油、天然气等)。
化学反应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复习资料(二)
![化学反应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复习资料(二)](https://img.taocdn.com/s3/m/115c5b7487c24028905fc32d.png)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二)【知识讲解】第2章、第3、4节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
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
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式:(3)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
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
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
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2dabe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6f.png)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化学教学资料(第⼀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定条件下,⼀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2)单位:kJ/mol3.产⽣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多数的化合反应④⾦属与酸的反应⑤⽣⽯灰和⽔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8H2O与NH4Cl②⼤多数的分解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③以H、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2⼆、热化学⽅程式书写化学⽅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固态,液态,⽓态,⽔溶液中溶质⽤aq表⽰)③热化学反应⽅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kJ/mol表⽰。
※注意以下⼏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中和反应⽽⽣成1mol H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程式为:O(l) ΔH=-57.3kJ/molH+(aq) +OH-(aq) =H2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于57.3kJ/mol。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e69554a45177232e60a20e.png)
2.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 l mol水时放热 57.3 kJ
B.含l mol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中和 后,放热为57.3 kJ
C.1L 0.l mol/L CH3COOH与1L 0.l mol/L NaOH溶 液反应后放热为5.73 kJ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速率
(一)定义及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 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二)单位mol /(L•s), mol /(L•min), mol/(L•h)等 。
(三)数学表达式:
|△c|
V = △t
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 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第三章知识结构
实践活动:测定 酸碱反应曲线 滴定实验操作 图示反应曲线
化学平衡理论
§1 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有强弱→
弱电解质电离为 可逆→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
深入
§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难溶≠不溶→溶解平衡
应用 生成 溶解 转移
溶度积
§2 水的电离和溶液
的酸碱性
综合运用
水是极弱电解质→
§3 盐类的水解 水的电离平衡
水(稀溶液)离子积为
+弱电解质的生
常数→稀溶液酸碱性
成→盐类水解→水
及表示方法pH→pH
解的应用(平衡移动)
应用
第四章知识结构
电化学基础
氧化还 原反应
§1原电池 化学能转 化 §3电解池
为电能,自
§2化学电源
发进行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78083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a.png)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N:14O:16Na:23 S:32 Cl:35。
5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且△H>0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2.已知:H+(aq)+OH-(aq)===H2O(l) △H=-57。
3 kJ·mol—1。
现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分别和1L 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和△H3的大小关系为()A。
△H1==△H2>△H3B。
△H3>△H2>△H1C。
△H3>△H1>△H2 D. △H2>△H1>△H33.关于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与强碱生成的盐B.含有弱酸根离子的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C.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碱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D.Na2 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2-+2H2OH2S+2OH—4.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熵增加反应;D、熵增加或者放热反应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4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a>b6。
mA(g)+nB(g)pC(g)+qQ(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 A:V B:V C:V D=m:n:p:q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也断键反应A。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d2f00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3.png)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根据相应的图像(图像编号与答案一一对应),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T时改变某一条件有如图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B.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关系如图所示,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a>b C.物质的百分含量和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B、C是气体、D为固体或液体【答案】CD【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因为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未知,所以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可逆反应还可能是加压,错误;B、温度升高,G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P1与P2的相对大小未知,所以a与b无法判断大小,错误;C、T2时未平衡状态,再升高温度,A的含量增大,C的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正确;D、根据图像可知,降温,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加压,平衡也正向移动,说明正向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根据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四种物质不可能都是气体,其中若D为气体,A、B为气体,C为非气体时,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所以A、B、C均为气体,D为非气体,正确,答案选CD。
【考点】考查对图象的分析判断2.已知:①2Zn(s)+O2(g)=2ZnO(s);△H=-701.0kJ·mol-1②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A.+519.4kJ·mol-1B.+259.7 kJ·mol-1C.-519.4kJ·mol-1D.-259.7kJ·mol-1【答案】D【解析】已知:①2Zn(s)+O2(g)=2ZnO(s);△H=-701.0kJ·mol-1,②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259.7kJ/mol,答案选D。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总结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70583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a.png)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总结对于化学知识点的掌握我们应该首先掌握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知识点内容,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是贯穿化学知识点的重要内容,因此同学们需要详细了解。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1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H3、单位:kJ·mol-14、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燃料的燃烧 C+CO2 , H2+CuO酸碱中和反应 C+H2O金属与酸 Ba(OH)2.8H2O+NH4Cl大多数化合反应 CaCO3高温分解大多数分解反应小结: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2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3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410f6625c52cc58bd6be49.png)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复习知识点及技巧大全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 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9c10221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8.png)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1500字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二化学是学生在高中二年级学习的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础化学知识,并且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等有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离子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离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电离和强电解质- 阳、阴离子的性质和常见离子的名称及符号-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量法则-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转移的概念2. 化学键:- 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共价键的共价键理论(路易斯方法、VSEPR理论)- 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3.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和性质- 液晶的性质和分类- 固体的结构和类型(晶体、非晶体)- 界面现象和胶体溶液4.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表面积、催化剂)- 反应级数和速率方程式5. 化学平衡:- 反应的平衡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量表达式-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平衡时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和Ksp的关系- 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关系6. 酸碱理论:- 酸碱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酸、碱的强弱和酸碱的离子理论- 酸碱中的pH值、pOH值和酸碱指示剂- 强酸强碱的水溶液和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酸碱滴定和滴定曲线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和电位差- 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电化学系列8. 原子结构和周期性:- 原子核的组成和特性- 电子的量子理论和玻尔模型- 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性规律-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化合价9. 配位化学:-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配位数和配位键的理论- 配位体的配位能力和配位场理论-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配位反应10.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有机化学的命名原则和命名规则- 饱和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官能团、官能团的分类和性质- 碳链的长度和分支的影响以上是一个简要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反应等方面。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及答案 (3)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及答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69a6d7e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a.png)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了解化学品的危险性有助于保障实验安全。
下列物品与所属类别不对应的是A.NH NO—爆炸品B.酒精—易燃液体43KClO—氧化剂C.浓硫酸—剧毒品D.33.化学实验中,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者的安全,需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的硼酸溶液B.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2H还原CuO实验中,应先通2H,再加热CuOD.在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量筒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ⅤA 族,是p 区元素B.共价化合物中,成键元素电负性大的表现为正价C.分子化学式为[TiCl(H2O)5 ]Cl2 ·H2O 的配合物中,中心离子是Ti4+,配离子是[TiCl(H2O)5 ]2+D.中心原子通过sp2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一定为平面三角形结构5.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
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以表示为A.2A +3B = 2C B.A+3B =2CC.2A+B = 2C D.A+B = C6.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三种气体,保持一定温度,在t1~t4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测定时刻/s t1t2t3t4c(A)/(mol·L-1)6322c(B)/(mol·L-1)5 3.533c(C)/(mol·L-1)1 2.5333B.A的转化率比B的转化率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CaCO3(s) = CaO(s)+CO2(g);△H7 CaO(s)+H2O(l) = Ca(OH)2(s);△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盖斯定律:
① 2H2 (g) O2 (g) 2H2O(1) H 570kJ / mol
②
H
2
(
g
)
1 2
O2
(
g
)
H
2O(
g
)
H 242kJ / mol
(2)又已知H2O(l) = H2O(g) ΔH= +44kJ/mol。则 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 热量是 408.875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
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
是
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
ΔH的大小比较(放得越多,ΔH越小)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
C、的需总要能加量热条和件反的应化物学反具应有都的是总吸热能反量应的 D相、化对学大反小应,是吸与热反还应是条放热件决无定关于!生成!物!具有
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E、分解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 F、物质燃烧放出热量
二、反应热 焓变
1、焓 变: ∆H 单位:kJ/mol或kJ·mol-1
吸热反应:△H>0 或者值为“+” 放热反应:△H<0 或者值为“-”
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 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2、中和反应的实质:H++OH- = H2O HCl(aq)+NaOH(aq)=NaCl(aq)+H2O(l)
△H= -57.3 kJ/mol 反应热为 -57.3kJ/mol;中和热为 57.3kJ/mol (无-)
⑥可逆反应用 全进行时的数值.
表示,△H数值是指该反应完
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
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A. H2O(g)=H2(g)+1/2O2(g);ΔH=+242kJ·mol-1 B. 2H2(g)+O2(g)=2H2O(l);ΔH=-484kJ·mol-1 C. H2(g)+1/2O2(g)=H2O(g);ΔH=+242kJ·mol-1 D. 2H2(g)+O2(g)=2H2O(g);ΔH=+484kJ·mol-1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要点:
①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g、l、s、aq
②应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果不注明则表示是 在250C、101KPa下的反应热。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 以是分数。它表示的是物质的量。
④△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⑤同一反应,正向和逆向△H数值不变,但符号相反.期末复习ຫໍສະໝຸດ 专题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所有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 H2O的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铝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电离、水解过程 C+CO2 ;H2+CuO;C+H2O Ba(OH)2+NH4Cl
注意: 液化、凝固、浓H2SO4稀释、NaOH/CaO溶于水
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
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能 量
反应物
能 量
放热
△H<0
生成物
吸热
△H>0
生成物 反应过程
反应物 反应过程
例.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
A 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实质包括旧键的断裂和新
是放热过程; 铵盐溶解吸热、升华、蒸发是吸热过程。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
C 的是【 】 A.铝片和稀硫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1、化学反应中为什么往往伴随能量变化?
从宏观上看: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能量不同.
者的是【 】
①C(s)+O2(g) = CO2(g);△H1 C(s)+1/2O2(g) = CO(g);△H2
C
②S(s)+O2(g) = SO2(g);△H3 S(g)+O2(g) = SO2(g);△H4
③H2(g)+1/2O2(g) = H2O(l);△H5 2H2(g)+O2(g) = 2H2O(l);△H6
③
C(s)
1 2 O2 (g)
CO(g)
H 110.5kJ / mol
④ C(s) O2 (g) CO2 (g) H 393.5kJ / mol
⑤ CO2 (g) 2H2O(g) CH4 (g) 2O2 (g)
H 890kJ / mol
C(s) H2O(g) H2 (g) CO(g) H
键的形成,旧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所释放 的能量不同.
能量
能量
断键吸收 能量
反应物
断键
成键 释放能量
生成物
反应过程
成键 生成物 反应物
反应过程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CE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 能量的变化
B、吸放热热还反是应不放需热要取加决热即于可生发成生物具有
例: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 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 025.86m.7oklJH的2O热2量混(合相反当应于,25生℃成、氮10气1和kP水a蒸下气测,得放的出热 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为 。 N2H4(l)+2H2O2(l) = N2(g) +4H2O(g) △H=-641.75 KJ/mol
下列酸与碱中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可用:
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来表示的是( C )
A.CH3COOH(aq)+ NaOH(aq)=CH3COONa(aq)+ H2O(l);
ΔH =-Q1 kJ·mol-1
B.1/2H2SO4(浓)+NaOH(aq)=1/2Na2SO4(aq)+H2O(l);
ΔH =-Q2 kJ·mol-1
C.HNO3(aq)+NaOH(aq)=NaNO3(aq)+H2O(l);
ΔH =-Q3 kJ·mol-1
D.1/3H3PO4(aq)+1/2Ba(OH)2(aq)1/6Ba3(PO4)2(s)+H2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