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学习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刍议[关键词]:语文古文学习语感新课改把注重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教育提上了日程。
无疑,文言文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文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占到了20%的比重。
但是,初中阶段的语文古文教学不容乐观,呈现出学生难以掌握,教师教学困难的现状。
原因就是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别于古文的语言环境和古文的语法规则,学生对于古文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没有掌握。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文言文是传承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我们要继承这一文化遗产,就要学习好文言文。
那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古文呢?一、应以“读”字当先,培养语感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自古文人就强调多诵读。
现代文学生还可以作到课前的预习。
可是对于文言文,学生由于不懂,就存在抵触情绪。
笔者针对这一现状,就让学生课前带着任务读,课前将所要学习的古文必须读三遍以上,然后组员之间互相检查。
课上,教师范读,目的是为学生矫正读音,然后课上学生再齐读、分读、自己默读;课下,让学生争取能够全文背诵,即诵读。
通过这一系列的读,来掌握字的读音并培养起语感。
二、自主探索,赏析感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语感是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有了语感,学生对文言文就可以自主探究。
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一定注意不能因为学生不懂,就采用填鸭式的教学。
要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学习工具去研读去探索。
笔者的做法是将知识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平均分组,让学生小组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的帮助下,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解释疑问词句,翻译整篇课文。
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答疑、指导。
对于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矫正。
然后课下,让学生自己对文言文翻译整理。
对于出现的问题,在下次课集中解决一次,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这种方法,学生自己理解的古文要比教师灌输的效果要强百倍的。
三、掌握写作背景,深入理解每一篇文言文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吃透文章的必须掌握的。
如何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简单而机械的“识词——翻译——讲解——背诵”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接受者的被动地位。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简单而机械的“识词——翻译——讲解——背诵”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接受者的被动地位。
整个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老师泛泛而谈,学生恹恹而听,应有的互动没了,应疑的地方不疑,情感的交流被滔滔的讲解所替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作品多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描绘了优美动人的意境,倾注了作者炽烈的思想感情。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本文笔者谈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转变角度,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究的兴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心理都是动机引起的。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拘泥于识词、翻译与背诵,单调乏味,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奴隶。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大胆进行教改尝试:放下架子,由过去课堂上的“尊者,长者,智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与交流者,放开手来,让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奴隶转变为主动求知、积极探究的学习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不妨转变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探究的动机,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论文
初探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摘要:按新课标理念,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摸索一套有序、有趣、有味、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文言文语感,分项归纳积累,让知识系统化,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阅读约占四分之一,是升学必考内容;且更重要的是,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所以不论是从语言延续的角度,还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我们实在有必要学好文言文。
新课准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加强文言文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给文言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熟读成诵,培养语感农村学生小时文言积累少无语可“反刍”,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克服文言文之巩惧心理,首先是读书。
默读、吟读、诵读、范读、集体读,不一而论,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指名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能培养文言的语感,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
只有在“一字一句,分晓真切”(朱熹语)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能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意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读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朱熹语)即可。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特别是一些通假字。
这就需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
如墨子《公输》的“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一句中,“滑”不读“huá”而应读“gǔ”。
司马迁《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应读“pī”。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为:“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文言文被排在首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日常教学中的弊端。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由于文言文的内容距离现在的生活很遥远,语言表达形式也与现在的语言相去甚远,所以学生理解起来特别困难,一感到困难,学生就对文言文产生了惧怕心理。
如何让初中学生轻松入门,掌握方法,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我是采用以下形式:1.注重形式,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潜能,作为语文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
再加上文言文学起来比较枯燥,更应注意变化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比如《木兰诗》,有花木兰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卖油翁》的故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可以在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故事以后,再来学习原文,古今对译很容易记住一些关键词以及课文的道理。
1.2 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核舟记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豁然开朗、扑朔迷离、心旷神怡、水落石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三顾茅庐等,而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
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才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2.读法多变激发兴趣。
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觉得容易,首要任务是教学生会“读”。
俗语“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是再确切不过了。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就越珍惜。
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强调人才的文化素养。
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约占总课数的四分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①。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感悟古诗文的魅力。
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的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咬定根本不放松。
以下是我对文言文学习的几点建议:一、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那么这就需要老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方法总结如下:1.情感诵读,激发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经典名言道出了诵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而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我觉得老师应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
第一遍主张教师给学生范读,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
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表演,身临其境。
对于一些深奥难懂的文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课本剧进行即兴表演,表演的同时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他们加深对文言文含义的理解。
如《晏子使楚》就可以运用,可以让学生上台分别扮演楚王﹑晏子﹑左右大臣等形象,入木三分地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同身受地参与到课文中来,我相信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发挥想象,绘画美景。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马克思也曾说:“幻想有助于人性的丰富发展。
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摘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言文教学中,不仅要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更要提升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此,本文试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进行如下探究。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通常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先行朗读文言文,随后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在学生理解文意后再进行背诵,导致文言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足,普遍存在厌学情绪。
因而,文言文教学效率并不高,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文言文教学成效呢?一、激发兴趣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狼》时,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把课文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以采用表演法,让学生来扮演文中的人物,从语言对话中感受不同情感,从而感受到文言文学习并非枯燥乏味。
此外,在学习《与朱元思书》这一类描写山水的文言文时,还可以采用绘画法,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通过想象描绘图画,将死板的文字真实地展现在眼前,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二、书读百遍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是准确理解文章的前提和关键。
它对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情感、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进行诵读示范,教会学生读准字音、正确断句;接着,根据不同文章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诵读方法反复诵读,如配乐朗读、集体朗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等,既要读得准确流畅,节奏分明,又要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言文语感就会明显增强。
三、授之以渔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接下来就要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朗读,疏通文意。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他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一旦进行口头对译时,则专心致志,挥笔疾书;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他们就可以手持课本,眼观笔记(一般已密密麻麻地小字记在书上原文下面),流利地进行对译了。
这种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那么,怎样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文言文呢?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一、要重视诵读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对加深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对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
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
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
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5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5篇第1篇示例:文言文作为传统的古代汉语文学形式,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文言文成为许多教师和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着明显的差异,其语法结构和词汇使用都较为复杂。
在教学中应注重教授学生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常用词汇,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文言文句子结构和字词用法的基本认识。
通过系统的语法讲解和词汇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体会力文言文是一种富有韵味和格调的语言形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感和体会力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其中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朗读、翻译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情感。
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仅理解其表面意义,更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三、注重实践和应用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分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翻译等方式,将所学文言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虽然有其难度和复杂性,但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通过讲解典故、解读名篇、开展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从而更好地掌握其基本知识和技能。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文言文的基本技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美。
【本文仅供参考】。
第2篇示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中学生学习古代文言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7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7篇第1篇示例: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切实有效地教授文言文呢?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希望对广大语文老师有所帮助。
一、引发兴趣,注重体会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文言文古老、艰涩的特点,很多学生对于文言文都有些抵触情绪。
老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或者相关的故事背景,来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解古代历史背景,介绍文言文名家的事迹等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情感和意境。
文言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通过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情感和意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可以通过情感递进,意境展开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中包含的情感和意境,比如通过教学诗词可以引导学生多感官地感受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注重阅读,注重理解文言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文言文的阅读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文言文。
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可以从比较简单的篇章开始,然后逐渐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比如《论语》、《孟子》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内涵。
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可以通过逐句翻译、逐段分析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蕴含的哲理。
三、注重写作,注重表达文言文教学中,写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操练古文课文,或者安排一些文言文作文题目,来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书面表达。
初中语文文言文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解析第一篇范文《岳阳楼记》昔者庐江县自修岳阳楼,兹楼惟新作,独怆然而涕下者数行耳。
越八年[1],歙县修文德殿[2],乃金陵逸民戴氏所献文德阁藏书[3],悉以献公[4]。
公使工画图,县令魏庐山[5]为文以记之。
其辞曰:庐山谣曰:“吾闻洞庭之水,长江之波,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夫天地之大,物象之繁,非一端之能尽也。
然而,楼则灵,景则美,二者合而为一,实为壮观。
[1]越八年:指修建岳阳楼后的八年。
[2]歙县:指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3]金陵逸民戴氏:指南朝梁时的戴颙,他是金陵(今南京)的隐士。
[4]悉以献公:指戴颙将他的藏书全部献给了当时的皇帝。
[5]魏庐山:指北宋时期的文学家魏了翁,他的字是庐山。
以前庐江县自己修建了岳阳楼,这座楼是新建造的,只有几行令人悲伤的诗句。
过了八年,歙县修建了文德殿,那是金陵隐士戴颙奉献的藏书阁,全部献给了皇帝。
皇帝让工匠画了图,县令魏了翁写了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他的文章说:庐山歌谣中说:“我听说洞庭湖的水,长江的波浪,天边的云彩一线不同颜色,瞬间变成五彩。
”天地之大,物象之繁,不可能用一种方式来完全表现。
然而,楼的灵秀,景的美丽,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名篇。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岳阳楼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文章一开始,作者用“昔者庐江县自修岳阳楼”引入话题,这里的“昔者”意味着这是一个过去的故事,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接着,作者描述了岳阳楼的新建和楼上的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的悲伤情绪。
然后,作者提到了八年后的另一件事情,即歙县修建文德殿,这是金陵隐士戴颙奉献的藏书阁,全部献给了皇帝。
这里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接着,作者引用了庐山歌谣中的一段歌词,这段歌词描绘了洞庭湖和长江的壮丽景色,这是对自然美的赞美。
作者通过引用这首歌谣,既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6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由于文言文的古老性和复杂性,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困难重重。
如何更好地教授初中生文言文成为了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要教好文言文,必须要让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所了解。
在正式开始文言文的教学之前,可以从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学生对古代社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文言文学习做好铺垫。
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故事和名著等形式,让学生懂得文言文所处的历史时空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蕴。
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境意识。
可以通过教学材料中的古代诗词、文言文段落等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音韵美感和情感表达,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讲解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式结构时,可以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句式进行比较和对照,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文言文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言文的意义和内涵。
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进行朗读和解读,让他们亲身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言文的写作虽然古老,但却蕴含着丰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古代文言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文学追求和创作理念,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古代文辞的仿写和创作,锻炼他们的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从多个层面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和全面发展。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
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普遍存在厌烦情绪。
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课题。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文言文明确目标激发兴趣教授方法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
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
而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
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
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加没有兴趣学习文言文。
那么,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
一、确立目标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程大多都是一种模式:介绍作者——朗读——疏通词句(翻译)——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背诵。
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
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
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
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只要学生背下来了,教学效果就有了。
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此外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谈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谈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调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朗读“自读通大意—诵读理文脉—悟读重积累。
”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
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加深对句意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探究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准确理解文章主旨。
古希腊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
”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会翻译,重要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
必须强调的是,文言文教学,千教万教,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在文化上、思想上有所获益。
我们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是承载着一定思想含量的作品,是要告诉后人很多道理的。
初中生尽管还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能在其中读出自己的结论,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读文言文,要读出历史经验、人生智慧,这才是最高境界!2.整体把握下的局部细研。
整体把握,局部精研,文言文教学应该进入到领悟文意、品味细节的层面。
教材所选文言文大都篇幅短小,便于课堂班级授课制下的阅读训练。
教材所选文章均为古人精心写就,其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方面面,精益求精。
立意的把握离不开文章结构的研究,也离不开关键词句的准确理解,这些文章便于教师对学生实施词意、句意、文意——“三意”一体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
文言文在新教材篇目中占了一定的份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但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普遍存在厌烦情绪。
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课题。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教学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画等多种形式的结合,积极创设多种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情感体验,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培养学生良好语感,走一条立足吟诵、创设情境、添趣加新的教学之路,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近年来,笔者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收到了一点收获,今在此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立足吟诵、培养良好的语感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
“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
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教师的吟读带动,因为韵味是从吟中得来,兴趣是从吟中产生,语感是从吟中积累,素养是从吟中培养的,倾听教师吟读,有助于学生形成初略的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语感处于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体验,深入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去理解作品。
二、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很大。
学生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发现”和“吸收”,而是一种创造。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更应不拘一格,发挥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形成独特的体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方法与角度,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与看法,对同一事件的描写与说明,对同一情境刺激反映与表现,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地体现各自的特色与风采,尊重他人的独到之处,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表现个性、张扬外性、塑造个性的过程。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当前语文教改轰轰烈烈,但文言文教学模式未有多大改变,仍然是教师字斟句酌地讲,恐怕学生弄不懂;学生一字不落地记,课文字里行间排满了他们诚实的记录。
其结果呢?教师讲得精疲力尽,学生学得枯躁无味,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得不到培养,造成事倍功半的局面。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
特别是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难度,兴趣、信心和方法、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
具备了浓厚的兴趣和充足的信心,学生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掌握了正确、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几年来,我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试验:起始课“导出兴趣,让学生想学”,教学中“授之技法,让学生会学”,复习时“品评意韵,让学生乐学”。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总结如下。
一、导出兴趣,让学生想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文言文对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来讲,是一个新话题,其学习的兴趣对学好文言文显得尤为重要。
而要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第一关就是引入新课,要导出兴趣,让学生想学、愿学。
1.故事导入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故事导入法。
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习兴趣自然倍增;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字词和内容的理解。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
如在教《狼》一课时,我先讲古代一个屠户卖完肉傍晚回家时遇狼、御狼、杀狼的故事,然后借机引导学生:这个故事在《聊斋志异》里是怎么讲的?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就能主动地去研读课文了。
其它的象《愚公移山》、《宋定伯捉鬼》、《口技》、《伤仲永》等都可采用此法。
2.成语导入法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就出在初中文言文中,对这类文章,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极丰厚的文化宝藏。
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要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就必须使青少年得以充分的学习。
在初中语文的篇目安排上,有着大量的文言文篇目,它们都是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体现,它们起着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情感、熏陶和教诲青少年热爱祖国语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学好文言文,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教师该如何较成功地进行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呢?我对此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要充实文化素养,并精心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钻研教材,不仅烂熟于所学文言文中每一字词句的意思,用心体会文章所体现的文化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还应潜心进行教学设计,能灵活地富有创意地解读文本,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巧妙而卓有成效地落实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在备课前,应先了解《战国策》的基本知识,阅读《战国策》的相关篇目,知道《战国策》中的相关故事,并初步体会“邹忌”“唐雎”等策士的性格特点,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时,教师才可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也才可以在讲解中使学生对《战国策》有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我在上课时,就具体结合“策”,给同学们讲了《战国策》中一些策士多才善辩、富有谋略的故事:如冯谖为孟尝君买义,苏秦游说六国,荆轲刺秦,还穿插了一些成语故事“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等,同学们对《战国策》描写人物极为生动,叙事喜欢夸张渲染,常运用意味深长、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来说理的特点有了较深体会。
当然,这样的介绍不宜过多,应点到为止,否则会冲淡对课文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情趣盎然地学习文言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呢?我有如下体会。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浅谈摘要:文言文学习对大多数学生而是很头疼的,教师往往采用了很多办法来进行教学,以助于学生学习,如通过重视诵读、词句理解、使用资料、反复训练等。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学生情况,在教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我总结出“读一疏一背一写”四步式教学法,在教学文言文中很是不错。
关键词:读一疏一背一写感知课文理解性记忆为了改变文言文教学“大而无当”的泛化局面,探索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科学合理之路,我在认真学习教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坚持教学实践,发现“读一疏一背一写”四步式教学法,不失为教学文言文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一、读: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白话文教学如此,文言文教学更应讲究从读入手。
根据读的不同任务,一般可采取范读、领读和自读等形式范读:听范读录音或教师范读,目的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只需了解写了什么,什么文体即可。
领读:可由教师领读,也可由朗读条件较好的学生领读。
领读的目的有二:一是加深范读印象,二是让学生在出声跟读的时候,体会句子的语感,标准生字字音,标画长句句中停顿,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意即学生自读。
自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自学之后,找也理解的困难,为下一步教师的“疏”提供根据。
读的训练,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找出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所存在的困难。
所以学生在读的时候要做到借助注释,粗读课文;质疑、解难,细读课文;深入领会,精读课文;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二、疏:疏即疏导。
疏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读的过程中发现的困难。
教学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对内容的“取”和“舍”。
避免走入“以讲代教”的误区如何“取”“舍”?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定。
凡是学生理解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都要“取”,反之,不管多么有趣,多么重要,一概要“舍”,把握住取舍的这一标准,就能把握疏的关键。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文言文从弄懂的角度而言,存在的困难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
文言文教学实践论文题目(3篇)
第1篇《文言文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究: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与语言能力提升的视角》摘要:本文以文言文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解读经典文本,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价值。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文言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
本文以经典文本解读与核心素养培养为切入点,探讨文言文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1. 学生兴趣不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
此外,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2. 教学方法单一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字、词、句、篇”教学模式,过于注重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效果不佳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在考试中难以取得理想成绩,进一步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三、经典文本解读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文言文教学模式1. 课前准备(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经典文本,如《诗经》、《楚辞》、《史记》等。
(2)学生提前预习,了解文本背景、作者生平及文本内容。
2. 课堂实施(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师结合文本,引导学生思考文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哲学等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 课后拓展(1)教师布置与文本相关的作业,如写作、绘画、演讲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言文比赛、讲座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一:《诗经》中的《关雎》(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学习的教学方法
摘要:古今中外,无人不赞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历史长河渊源流长。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
作为一名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学习古代语言,从个人方面,有助于明理、明善、修身养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哲,医,佛,道等文化的精髓;对整个社会来讲,也是一种无价之宝,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
本文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初中生语文课中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二是教师应采取些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导学生学好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94-01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常常纠结在学生所提的很多问题中,比如学生常常会问我一些问题:“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我们以后又不会用到它,而且文言文又不好懂,读起来生硬不好记。
”这些问题以前一直没仔细思考过,现在仔细想想,学习文言文对学生大有益处:
(1)可以了解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知道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
(2)文言文的阅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现代人阅读现代文而服务的。
只有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功底的人,在现代文的阅读
中才会读得越来越顺畅,游刃有余。
只有对文言文的阅读在感情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才会真正体会到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才会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4)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学习古人的伟大精神,崇高品德和高超智慧,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我们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还能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
一、有效文言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最困
难的环节。
教学方法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现在谈谈本人的看法。
1、巧导入,引发兴趣
诱导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或在学生中渴望应用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同时有意地安排、穿插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很强且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东西,能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一向认为枯燥、难懂、讨厌的文言文产生新的认识,用一种新的态度去对待这门课程,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前不久才播放了《三国》这一大片,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这时候老师就可以随时观察电视剧情发展,当要播放《出师表》那一集的时候,老师可提前一天叫学生把课文中的《出师表》熟悉一番,叫他们先根据课文的注释试着翻译和理解文中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三国》,通过电视中最直观的表演,让学生在看电视的同时,脑中不断地重复《出师表》的内容,如此反反复复,学生也就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有利于该堂课的讲学,提高教学效率。
2、熟读背诵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体现了朗读背诵的重要性。
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句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一步步积累词汇,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词造句的规律和方式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诵读时要做到“手到、眼到、心到”,不必急于求成,在一步一步来,慢慢体会,逐步深入,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3、多媒体的运用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视频、ppt、flash等各种教学手段逐步用于教师教学课堂中。
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
4、落实在字句上
读懂、学好一篇文言文,我认为最关键是在字句上,文章都是用字句组成的,只有理解通透了字句的含义和内容,才能真正理解全文的内容和意思。
尤其是在古文的学习上,它的字句与今天的语
言相去甚远,要想读懂弄明白,更要理通字句。
学好一门语言,除了语法的掌握上,另外就是词汇的积累,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基础,是不可能读懂文言文的。
5、温故而知新
人类大脑的存储量是有限的,长久不温习的东西是很快就会被遗忘了。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这种枯燥而烦闷的语言时,尤其需要长时间的反复阅读,反复朗诵,反复重温,如果不这样重复地继续下去,很快就会把已掌握的知识遗忘。
二、结论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重中之重,在新世纪,新时代下,继承和继续发扬华夏文明是生为当代人的使命。
所以,文言文的学习是永恒不变的话命题。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利用情境教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握住学习的重点,从而教导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