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常春藤叶内涵,感受作品主旨。2.树立“爱”的信念,珍爱生命,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把握老贝尔曼形象,理解常春藤叶内涵。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联系专题主题——珍爱生命)
(体现教材模块教学特点)
二、整体感知
请简明扼要地复述小说主要情节。(检查预习)
(对小说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是进一步研析的基础)
(从情节中自然可以看出是老贝尔曼画的叶子救了琼珊的命,由此自然过渡到下面对老贝尔曼形象的分析及对常春藤叶内涵的分析等,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小说主旨的目的)
三、研析探究
(一)人物透视(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塑造老贝尔曼这个人物形象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说主旨主要通过老贝尔曼形象体现出来的,他是主人公,所以必须把他作为人物形象分析的重点)
(朗读品味相关语句语段,力求把握人物心理,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
(阅读品味本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实践,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本)
明确:
老贝尔曼;
(直接描写外貌、语言)
落魄、暴躁、爱吹牛(第一处)
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第二处)
→平凡的小人物(表面形象)
(间接描写医生的话、苏艾的话)
牺牲自我,拯救他人。→高尚的心灵(深层)(形象逆转,人格升华)
(引导学生进一步设身处地想象老贝尔曼画叶的情景)
(抓住良好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思考;
老贝尔曼为琼珊冒死画叶是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明确:
1、可以使小说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是艺术留白,令人回味无穷。
2、丰富人物的性格
——不喜外露,默默奉献、外粗内细、外冷内热.一鲜明的个性。(更加丰满)
→明贬实褒、黑色幽默是作者一贯的语言风格。(给学生必要的点拨)
提示1:赏析人物形象时应掌握作者表现人物的相应手法。应力求由表入里,深入剖析。(学法指导)
(二)主旨感悟(这是本课的重心)
★思考一:
老贝尔曼用生命画下的这片神奇的叶子对琼珊来说意味着什么?(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语段,阅读品味。)
(可从老贝尔曼画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未出现时和出现后琼珊的状况变化来考虑)
明确:
(老贝尔曼画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未出现时)
琼珊
环境——穷艺术区肺炎肆虐
处境——肺炎重击命悬一线
心境——灰心绝望数叶等死(重点朗读品味)
→叶子生命的维系与尘世、友情的联系的媒介。
(在她的意识中叶子一片片脱落,尘世和友情也就在不断地脱落,活着也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撑。)
(老贝尔曼画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出现后)
琼珊
——重新振作战胜死神(重点朗读品味)
→不落的叶子生命延续的精神支点人间真情的暗示
(叶子暗示她世间还有真情,这个尘世并没有完全弃她而去,想死去是多么的不道德。)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马丁·路德·金
坚强的信念是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精神支柱。
★思考二:老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不是“杰作”?为什么?
→是。这不仅因为它画得逼真,更因为它给予了琼珊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是比期待了二十五年的作品更有价值更伟大的“杰作”!
★思考三:最后的常春藤叶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对普通人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相濡以沫的人性美的赞美
与希望,对美好人性世界的向往。
(叶子所显现的人性的光辉在当时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是弥足珍贵的。它寄托着作者人性的理想)
小结:
常春藤叶琼珊精神的支点带给她人间真情
老贝尔曼高尚的心灵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欧·亨利对小人物的关注寄托着人性的理想
四、质疑交流
设问引疑:
欧·亨利是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之一,而这篇小说又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出色的作品值得我们品味的东西总是很多的。比如:
●题目原有三个中文译名:
《最后一片叶子》、《最后一片藤叶》、《最后的常春藤叶》,编者为何选用“常春”二字?“最后”二字有没有别样的深意?
●谁是作品的主人公?
提示2:主人公的确定不能以作者描写文字的多少去衡量,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学法指导)
(设问引疑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欲望,并给他们以“生疑”的启发)
质疑交流:
鉴赏这篇小说,你还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想跟大家分享?你还有什么疑问,要跟大家讨论?
提示3:文章不厌百回读,常读常新!(学法指导)
(质疑交流是必要的,我们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应有的自由表述的权利和机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五、拓展延伸
●假如以苏艾为主人公而作品的主题不变,又该如何来安排情节,塑造人物呢?能否尝试创作一下?
●琼珊后来来到了老贝尔曼的墓前,面对着老贝尔曼的遗像,她会怎么想呢?请你设想一下,并整理成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要求,表达准确,想象合理,真切动人。
(帮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努力体现语文姓“语”的观点) (总评:《最后的常春藤叶》作为名家名篇,可学的内容很多,而实际只有一堂课的时间可用,所以必须理出主线,有所取舍。根据本课所处“珍爱生命”这一专题的学习重点要求,根据本课所处板块“精神支点”的内涵要求及作品本身是作者人性理想寄托,情感教化功能较为突出的实际,在教学设计时教者便确立了如上所列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文本特有的人文教育优势帮学生建构起自己美好的人文世界。而文本的主旨主要体现在那片最后的常春藤叶上,叶子救了琼珊的命,而叶子又是由老贝尔曼用生命为代价画成的,叶子寄托着作者对普通人人性美的赞美,寄托着作者人性的理想,所以本堂课,教者在教学设计时确立了在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探究老贝尔曼形象、探究主旨两大学习内容,让学生充分感知老贝尔曼那样的普通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牺牲自我、关心他人的人性的光辉的伟大并受其熏陶构建起自己美好的人文世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努力体现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力求实在,力避花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