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海洋生物生态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海洋生物生态类群1. 简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1)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薄弱或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随水流移动。
2)浮游生物的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2. 按个体大小可将浮游生物划分为哪些类别?这样划分的类别有何重要生态学意义。
答:1)按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①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2μm;②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2-20μm;③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20-200μm;④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200-2000μm;⑤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2000μm-20mm;⑥巨型浮游生物(megaplankton):>20mm。
2)在研究海洋食物链能流时,按大小划分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这种大小等级划分往往包含相应的摄食者—被食者的营养关系。
3. 海洋游泳动物包括哪些主要门类?说明鱼类生活周期中的洄游行为及其意义。
答:1)海洋游泳动物主要包括:鱼类、甲壳类、头足类、海洋爬行类、海洋哺乳类2)①鱼类洄游行为:洄游(migration)是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些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水平移动。
洄游也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
洄游是长期以来鱼类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结果,也是鱼类内部生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必然反应。
通过洄游,更换各生活时期的生活水域,以满足不同生活时期对生活条件的需要,顺利完成生活史中各重要生命活动。
或: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的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规律地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它们对生殖、索饵、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鱼类的这种习性和行为叫作洄游。
海洋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与分类
海洋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与分类海洋生物是指在海洋环境中繁衍和生活的各种生物。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海洋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分类。
一、海洋生物的生物学特征1. 适应性强: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低温度、高水压等极端条件,海洋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力。
例如,深海鱼类的体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防止它们在高水压下受损。
2. 水分依赖性:海洋生物体内的细胞和组织需要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它们通常具有高度发达的水分调节机制,以保持正常的水分平衡。
3. 耐酸碱性:由于海洋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酸碱性变化,海洋生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pH值。
4. 高度多样性: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在海洋中可以找到各种不同的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
二、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按照其分类特征和分类原则可以被分为多个类群,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洋生物分类方式。
1. 按照生活方式分类:海洋生物可以根据它们在海洋中的生活方式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两类。
浮游生物指生活在水体中漂浮的生物,包括浮游动植物、浮游动物等;底栖生物指生活在海底或沉积物上的生物,包括底栖动物、底栖植物等。
2. 按照体型分类:海洋生物可以根据它们的体型和形态进行分类。
根据体型大小可以将海洋生物分为微型生物(如浮游动物、微生物)、中型生物(如鱼类、贝类)和大型生物(如鲸类、海豹)等。
3. 按照种群特性分类:海洋生物可以根据它们的种群特性进行分类。
例如,一些生活在近海岸边界的生物会形成特定的种群,被归类为近岸生物;而一些栖居在大洋深海的生物则形成了深海生物群落。
4. 按照进化关系分类:海洋生物可以根据其进化关系进行分类,即依据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式通常使用系统发生学的方法,通过比较物种间的遗传信息和形态特征来判断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海洋生态分类指南
海洋生态分类指南海洋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不同的环境,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以及各种群数量、个体大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都很不同。
海洋生物分布的格局是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协调进化的。
一般常按生活方式将海洋生物分为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3类。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无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弱,悬浮于水中随水流移动,包括细菌、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和浮游动物(如水母、腹足纲软体动物的翼足类、异足类,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等)。
多数终生营浮游生活,称为永久性浮游生物;少数种类仅于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营浮游生活,称为阶段性浮游生物,如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也有些原非浮游生物,被水流冲荡而出现在浮游生物中,如某些低等甲壳类的介形类、涟虫类等,称为暂时性浮游生物。
浮游植物只能生活在有光的水层;浮游动物则不然,有的可以生活在千米以下的深水中,而且多数能在水中作垂直移动。
浮游生物一般体重轻(外壳重量轻、体内脂肪含量高,富有粘液)、沉降阻力大(身体相对面积大,体表多刺毛、突起,群体连成片)或者具有纤毛、鞭毛而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游泳生物游泳生物指那些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而游泳能力强的动物。
包括鱼类、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海豹)、爬行动物(如海蛇、海龟)、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和一些大型虾类(如对虾、龙虾)等,它们的游泳能力、速度和方式也有很大差异。
有些种类能横跨大洋作长距离的洄游,如金枪鱼等;有的游泳很快,如剑鱼每小时速度达70公里以上。
海鳗以整个身体弯曲摆动向前游动,乌贼和章鱼则从漏斗口向外喷射水流以推动身体反向运动。
它们有时生活在上层水域(如太平洋鲱鱼),有的生活在中层或底层水域(如小黄鱼、真鲷、牙鲆)。
游泳动物除了有发达的游泳器官外,身体大多呈流线型,以减小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底栖生物底栖生物生活在海洋水域底部和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种生物,包括底栖植物(几乎全部大型藻类和红树等种子植物),底栖动物(海绵、腔肠、环节、线形、软体、甲壳、棘皮、脊椎等门类均有底栖种)。
海洋生物生态类型 - 海洋生物生态类型
环境海洋学
42
5.3.2.2 终生浮游动物— 分类和生物学
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生态意义:海洋光合作用总量的2025%由硅藻完成
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羽纹型:长条形,常见于淡水种 辐射型:围绕中心点呈辐射状排列,常见 于海水种
辐射型硅藻
Cyclotella sp. 小环藻
Cyclotella stelligera.
圆筛藻
甲藻的分类
纵裂甲藻纲:顶端2根鞭毛, 细胞壁由两个纵瓣构成。
横裂甲藻纲:细胞被横沟分 成上下两半,有2根鞭毛, 一根由顶端向后伸展,另一 根在横沟区绕细胞横伸
甲藻毒素
多种甲藻能产生毒素
利马原甲藻 Prorocentrum lima 细胞 倒卵形,两甲壳组成。世界性广布种,分 布于热带水域直到亚南极水域。附着在河 口或沿岸浅海底的海草上以及浅海底沙粒 上,也可有偶然性浮游生活。我国海南省 三亚海区珊瑚礁海域的大型海藻上多有附 着。
螺旋藻 Spirulina sp.
蓝藻
能够固氮 热带海洋中数量丰富 能够引起赤潮爆发
5 海洋环境生态学
5.1 海洋环境生态学概述 5.2 海洋生态环境及其要素 5.3 海洋生物生态类型 5.4 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5.5 海洋物质生产与能量流动过程 5.6人类活动与海洋生物生态响应
环境海洋学
5 海洋环境生态学
5.1 海洋环境生态学概述 5.2 海洋生态环境及其要素 5.3 海洋生物生态类型 5.4 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5.5 海洋物质生产与能量流动过程 5.6人类活动与海洋生物生态响应
5.3 海洋生物生态类型
5.3.1 浮游植物 5.3.2 浮游动物 5.3.3 底栖生物 5.3.4 游泳生物
海洋生态系统
2.非生物成分
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与陆地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最大的不 同就是海洋生境中独特的海洋现象。如海水的垂直分层现象、海流、 海浪、潮汐、海水的混合、大洋环流等。
(1)海流: 是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海水的流动。它是海水的运动形式 之一,对于海洋水文要素的分布和变化来说,海流是一项极为重要的 影响因子。按成因可分为四类:地转流、风海流、补偿流、潮流。
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海洋资源类型主要有:
一:化学资源 二:生物资源 三:矿产资源 四:海洋能源
如何合理利用
一是制定并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突出加强对海洋生态功能 区的保护和管理,完善省、市、县三级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体系,规 范海洋功能区划编制、修改、审批程序。推进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二是加强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水平。发挥海洋资源 优势,建立良性循环的海域农牧生态系统。根据浅海滩涂养殖容量调 查成果,制定养殖规划,确定合理养殖规模
8.大海对陆地环境起到净化作用
陆地的河川径流最后都要汇入大海。大海在接纳河川径流 的同时也容纳了径流运送的各种污染物。加上人类将垃圾 直接倾入大海,以及人类活动造成海洋污染,而酸雨增加 污染等等,大海几乎容纳了地球上所有的污染物。并通过 生态运动,对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转移、沉积。从而 净化了地球陆地环境。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 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 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例: 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 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 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尔性的海 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 ,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海洋生物的介绍
海洋生物的介绍
海洋生物是指在海洋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动物,其中大部分是节
肢动物。
海洋生物有很多种,由于它们的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
进行分类。
海洋生物的生态系统十分复杂,可分为浅海、近海、深海和内潮
汐四类。
浅海生物指的是在海面上或者是接近海面的海底生物,例如
珊瑚礁,海藻,浮游生物,极端情况下也可能包括软体动物,甲壳动
物等。
近海生物一般是指洄游动物,例如海鱼,也有可能还有甲壳动物,海藻等。
深海生物则是指那些生活在海底很深的生物,例如深海鱼,深海虾等。
内潮汐生物则是指那些受到潮汐的影响,在潮汐的周
期性规律中繁衍的动物,例如蛤蜊,鱿鱼等。
海洋生物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们既是海洋中
分布最为广泛的动物,其中许多生物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中心种类,且许多其他存活着的动物都依赖于它们,作为其食物来源。
而随着海
洋污染、破坏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生物也逐渐减少,这使得海洋生
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危害,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和生物的平衡也受
到影响。
因此,人们应该加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意识,减少海洋污染,建立更加完善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机制,努力恢复和维护当前海
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海洋环境生物类群及生物多样性概述
海洋环境生物类群及生物多样性概述海洋101 陈家莹 101005摘要:广阔的大海中充满了生命的足迹,在这海洋沙漠中,天空中的阳光透射不进来,海底则是无尽的黑暗深渊。
无尽的大海看似荒芜一片,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着无数的奇特生物聚居此处。
本文结合海洋生态学对“海水某些特性的生态意义”、“分解作用、主要分解者类型及其意义”以及“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几个知识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海水特性,分解作用,生物多样性一、海水某些物理特性的生态意义浩瀚的海洋孕育着各种各样与陆地上不同的生物,海水的一些性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海水的溶解性、流动性、浮力及缓冲性等特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例如海洋植物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溶解在海水中的各中养分,同时,海水的透光性可以使海水中的浮游植物进行很好的光合作用。
在海洋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个体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这是由于海水的浮力对它们起到了支撑、传送和保护作用,从而使它们简化自身结构的复杂性,使其更易于生存繁殖。
此外,海水浮力对大型藻类(如长达20~30M的巨藻)和大型动物起支撑作用,海洋中存在重达数十吨的动物(如蓝鲸),这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能存在的。
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大约有20多万种,根据其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生态类群。
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浮游生物如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西北太平洋陆架区的特征种,也是我国近海重要浮游桡足类之一。
基于中华哲水蚤在海洋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中的重要地位,故被称为海洋浮游动物的“关键种”。
它与我国近海渔场的渔获量有密切关系;游泳生物如鱼类的流线型身体,腹部浅色背部深色都是适应环境的机制。
洄游是鱼类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征,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它能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更好地繁衍后代。
研究并掌握鱼类洄游规律,对于探测渔业资源量及其群体组成的变化状况,预报汛期、渔场,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提高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效果及放流增殖等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占据着地球表面绝大部分的面积。
其中,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广阔、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由两个组成部分构成:生物群落和环境。
一、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一个由不同种类的生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组成的生物群体。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包括了许多微生物、浮游生物、植物和动物,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
1. 微生物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
在海洋中,有着大量的细菌、病毒、古细菌、真菌等微小的生物体。
他们是生命的基础,参与了生物间的食物链、能量条理和物质循环。
微生物虽然体积微小,但是数量极为庞大。
据估计,每升海水中大约有数亿个细菌和病毒,可以说,微生物群落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为丰富的生物种群。
2.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指那些不具备自主游动能力又能跟随水流漂浮的微小生物体,包括了浮游细胞、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它们占据了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最底层,是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浮游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和营养物质,产生有机物,供其他生物利用。
3. 植物海洋中有无数的植物种类,海藻、菌藻、蓝藻、珊瑚都是海洋植物的代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
海洋植物不仅是基础生产者,还能够变成其他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4. 动物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也非常多样化,包括了各种藻类、水母、海蜇、鱼类、鲸类等。
海洋动物不仅能够提供人类进行食品和药物的来源,而且还能够调节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环境环境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海洋中微生物、浮游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繁衍。
1. 光照海洋中的光照和水深有着密切的关系。
光照的不同浓度和颜色,会影响海洋中生物的生长、繁殖、分布等生态过程。
光照的作用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生态食物链的初始能量来源。
2. 水温水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它会影响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代谢以及进化等生态过程。
《海洋生态学》试卷六答案
《海洋生态学》试卷六答案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20分)1、根据研究性质划分,生态学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
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营养结构。
3、共生现象的类别有共栖、(互利)、(寄生)、偏害、(原始合作)。
4、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5、珊瑚礁有(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
6、水底环境可划分为(潮间带)、(潮下带)、深海带、(深渊带)、(超深渊带)五个带。
7、(Bergman)规律指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Allen)规律是指恒温动物身体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8、初级生产的产品不仅以(颗粒有机碳POC)的形式存在,还有相当部分直接以(溶解有机碳DOC)的形式释放到水中。
9、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物质)、海洋生物农药肥料五大类。
10、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英文缩写为(GOOS),该系统为海洋预报和研究、(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控制(海洋污染)、制定海洋和海岸带综合开发和整治规划等提供长期和系统的资料。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总分20分)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种间竞争:是生物群落中物种关系的一种形式。
是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种资源(如空间、食物与营养物质,等)的争夺。
3、广盐性生物:对于海水盐度的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能忍受海水盐度的剧烈变化,沿海和河口地区的生物以及洄游性动物都属于广盐性生物。
例如弹涂鱼能生活在淡水中,也能生活在海水中,这是它们长期适应不同盐度环境的结果。
4、生物量谱:标准化了的生物量谱采用双对数坐标:横坐标为个体生物量,以含能量的对数级数表示(lg kcal);纵坐标为生物量密度,以单位面积下的含能量的对数级数表示(lg kcal/m2)。
第三节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又大又肥的蛤,体内竟有红色的血液。它 们长得很快,一般有碗口大; 还有一种状如蒲公英花的生物,常常几十 个连在一起,有的负责捕食,有的管着消化, 各有分工,忙而不乱。 这里的生物各有特色,其乐融融,成了真 正的"世外桃园"。
已达到10个门490种;
软体动物门最多; 新门:被套动物门(原腔动 物); 多为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只 有鱼纲;
海洋微生物;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初出现的最低等的真核 单细胞动物。它们最大的长数厘米,最小的仅1微 米。现有记录的约6、7万种,多为海洋种类。
郑守仪,中国原生动物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 研究所研究员。开创和发展了我国 有孔虫的研究。
浮游动物
漂浮动物
二、游泳动物
海洋鱼类 哺乳类: 鲸、海豚、海豹、海牛 爬行类: 海蛇、海龟 海鸟 软体动物: 乌贼 一些虾类。
3、大型底栖生物:不能通过1.0mm筛网的类别,除在 滨海带之外,大型底栖生物都是动物。
2、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
海底热液区新奇的生物乐园
有血红色的管状蠕虫,最长的达3米,横 七竖八地排列着,它用血红色肉芽般的触手, 捕捉、滤食水中的食物。这些管状蠕虫只靠 一根管子在海底蠕动生活。但它的体内有血 红蛋白,触手中充满血液; 没有眼睛大得出奇的蟹爬来爬去;
E、大型浮游生物: 2000μm~20mm F、巨型浮游生物:>20mm
(2)按浮游生活阶段在生活史中所占时期长短分类
A、终生浮游生物:大多数浮游生物属于这一类。
B、阶段浮游生物:即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一般为幼 体阶段)营浮游生活,成体则营底栖生活,特别是 在热带、亚热带沿岸浅海区常见。
海洋生态学复习重点
海洋生态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1.生态系统的概念(P9):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2.正负反馈的判断(P16):正反馈是系统中的部分输出通过一定线路又变成输入,起到加强和促进作用;负反馈是输出反过来削弱和减低输入的作用。
3.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特征(P21):①生态系统服务是客观存在的;②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③自然生态系统在进化发展规程中,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第二章: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生态类群1.海洋环境的三大梯度(P26):①从赤道到两极的维度梯度;②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③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2.海洋环境的特点(P27):①由于海洋水体大,海水有较高的比热,加上混合作用,使得热量分布相对均匀,因而海洋温差小,温度变化缓慢;②海水组分稳定,缓冲性能好,即使有生物活动,其pH也相对稳定;③由于海洋表面与大气接触,加上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表层氧气含量基本上饱和,高纬度表层海水冷却下沉冰箱低维度运动,就把氧含量高的表层水带到底层。
3.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
4.浮游生物(P31-P32):按体型①小型(<500um)②中型(500~1000um)③大型(>1000um);按浮游时间①终生②阶段性③暂时性。
5.很多海洋游泳生物有周期性的洄游,鱼类洄游通常包括三个类型(P37-P38):产卵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
6.海洋浮游生物针对海洋环境的进化特征:P31-P36总结。
第三章:海洋主要生态因子及其对生物的作用1.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P48):如果某一因子的量增加或降低到接近或超过这个界限,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就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生物只能在耐受限度所规定的生态环境中生存,我们把这种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称为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海洋生物的生态类型分类
海洋生物的生态类型分类
海洋生物是在海洋环境下生活的生物群体,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
性和多样性,海洋生物的生态类型也非常多样。
根据生态角度的不同,可以将海洋生物生态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1. 海洋浮游生物:这一类生物主要指游泳能力比较强的生物,包
括浮萤、海藻、浮游植物等。
它们通常在海洋表层活动,并且会随着
海流漂流,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作用。
2. 海洋底栖生物:这一类生物主要指生活在海底上的生物,包括
珊瑚、海葵、海星等。
它们主要依靠海洋底部的沉积物和礁石等提供
生存环境,起到了保护海洋生态的作用。
3. 海洋深水生物:这一类生物主要指生活在深海环境中的生物,
包括巨型浅海生物、珍稀海洋小生物等。
它们可以在缺氧和极端温度
等环境下存活,进而发展出独特的生态特征。
4. 海洋中上层掠食者:这一类生物主要指海洋食物链中处于掠食
者位置的生物,包括鲨鱼、鳐鱼、剑鱼等。
它们以小型浮游生物和小
型鱼类为食,从而维持了海洋食物链的平衡。
综上所述,海洋生物的生态类型种类繁多,每一类生物在海洋生
态系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生态类型需要不同的保护措施,
才能实现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海洋生态学教案
3.Nunney L,Campbell A K.Assessing minimum population size:demography meets genetics of population genetics.T.R.E.E.,1993,8:334~339
3、我国海洋污染现状
4、加强海洋污染监测
5、国际海洋污染公约介绍
二、赤潮
1、赤潮和赤潮生物
1)赤潮的定义
2)赤潮生物类别
3)赤潮毒素及其分类
4)赤潮生物的生长与分裂速度
5)赤潮生物的垂直移动和聚集
6)赤潮的危害
2、赤潮发生原因及基本过程
3、赤潮的预测和防治对策
4、防治赤潮的紧急措施
主要
参考资料
1.张水浸等.赤潮及其防治对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
赵志模等,1990,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Charles J. Krebs著,2003。Ecology: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Fifth Edition)(生态学)(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备注
多媒体教室授课
作业
1、r选择和K选择者的生活是类型有哪些差别?
2、动物食性特化的适应意义?
课堂组织
讨论:为什么说人们更应该注意珍稀动物的保护?
提问:
1、种群集群现象的生态学意义?
2、共生现象的类型?
章节
第三章海洋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4学时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海洋概论的讲述,使学生掌握海洋的基础知识,了解海洋环境划分的标准。讲解生态因子的作用和生物的适应性,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核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海洋环境因素及其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海洋底栖生物按照营养方式可划分两大类
海洋底栖植物
种类很少
海洋底栖动物
种类繁多、组成多样
1 海洋底栖植物
这类植物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提 供营养,是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
它们大多营定生生活,固着于底层,主要分布 在透光的潮间带和潮下带。
有些种类,如红藻类的海萝和红树,可以生活 在潮上带,退潮后能长时间经受太阳的酷晒。
光合细菌
甲藻
海洋浮游植物主要包括:光合细菌、蓝藻、硅 藻、甲藻、绿藻、金藻等。
海洋浮游生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 生产者,属于初级生产者,其中有些细 菌又是还原者。
由于需要吸 收光能,海 洋浮游植物 一般分布在 海洋的上层 或透光带。
பைடு நூலகம்
2 海洋浮游动物:
特点: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 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包括各类水母)、轮虫类、 甲壳纲节肢动物、腹足纲软体动物等以及各类动物的浮 游幼体。 浮游动物中以甲壳动物的桡足类最为重要。
大王乌贼 须鲸
4 陆源游泳生物
常出现于海岸沙滩、岩石、冰层或浅海等处。
三 海洋底栖生物
定义:栖于海底区的底内或底面,或不能长 期在海水层中做较长距离游泳的生物。
海洋底栖生物是栖息在潮间带、浅海及深海海底的生 物,它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生态类群,包括了 大多数海洋动物门类、大型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
固着或附生于岩礁坚硬物体和沉积物表面的海绵动物和苔藓动物腔肠动物的珊瑚虫类和水螅虫类软体动物的牡蛎贻贝扇贝等以及匍匐爬行于基底表面的螺类海星寄居蟹等统称为底上动物
第七章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根据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运动能力及所处海洋水 层环境和底层环境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
海洋生物—主要的海洋生物门类
海洋生物—主要的海洋生物门类1. 原生生物界1) 硅藻门,常见种类如硅藻、圆筛藻、角毛藻等等。
硅藻是海洋浮游生物的重要成分,在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甲藻门,常见种类如裸甲藻、多甲藻、夜光藻、角藻等等。
甲藻也是重要的海洋浮游生物,有些种类在大发生时将形成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破坏。
3) 肉足鞭毛虫门,本门动物与纤毛虫门在以前称为原生动物门,常见种类如各种有孔虫、放射虫、夜光虫等。
原生动物是海洋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虽然个体很小,但数量非常大,素有“海洋中的小巨人”之称,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另外,由于原生动物在地球上的生存年代久远,其种类、分布、化石还是研究地质演化、寻找石油矿藏等重要指示生物。
世界已知的原生动物约65,000种。
2. 植物界常见的海洋植物主要是大型藻类和红树。
大型藻类包括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
大型藻类不但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些种类可以食用,或者提取活性物质用于生物制药,或者做工业原料,或者兼而用之。
例如石花菜除了可食用,还是琼脂的原料。
很多大型藻类已可人工养殖。
海洋中的高等植物种类远少于陆地。
常见的高等海洋植物有各种红树、海草等。
红树形成的红树林对于维护海岸环境、防止海水入侵有重要作用。
1) 红藻门,常见种类如紫菜、石花菜、龙须菜、麒麟菜、红毛菜、珊瑚藻、海膜、江蓠、红皮藻、凹顶藻等等。
2) 褐藻门,常见种类如马尾藻、海带、裙带菜、鹿角菜等。
3) 绿藻门,常见种类如浒苔、石莼、刚毛藻等。
4) 被子植物门,常见种类如红树、秋茄、海桑、水芫花、玉蕊、木榄、海莲、角果木、海恾果等红树植物以及大米草、互花米草等各种海草。
世界已知的红树植物约80多种,海草约50种。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种类的海草在从其它国家引进用于防护堤岸时,由于在被引进地区没有天敌等生态控制机制而爆发性繁殖生长,对当地海岸的原有植被造成极大破坏,有的种类甚至从海岸侵入内陆几十公里,侵入农田,给当地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第二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3、海水为微碱性缓冲溶液
4、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是温度、盐度、压力的函数, 通常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盐度和压力的 增加而增大。
海水密度大,重力效应对海水中生物的影 响较小,不需要坚强的骨骼系统。
5、海水的黏性 其实质是海水对流动的阻力,通常随温度
升高而变小,随盐度增加而变大。 6、 海水的表面张力
(四)浮游生物的类别 浮游生物是一个大的生态类群,包括浮游植
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别。
1、按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分类
A、微微型浮游生物:<2μm B、微型浮游生物: 2~20μm C、小型浮游生物: 20~200μm D、中型浮游生物: 200~2000μm E、大型浮游生物: 2000μm~20mm F、巨型浮游生物:>20mm
硅 囊 型底栖动物(如多毛类、双壳类)的幼体。
内陆海:深入大陆的海成为内陆海。
鞭 藻 便,这种划分对研究水体中的生物学过程和经 藻 3、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6、浮游生物尸骸沉积海底形成的沉积物对海洋地质及海洋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鱼类、哺乳类(鲸、海豚、海豹、海牛)、爬行类(海蛇、海龟)、海鸟以及某些软体动物(乌贼)和一些虾类。
鞭毛虫纲
放射虫
放射虫是浮游生物的 主力军,多生活在热带海 洋。骨骼结构很美精巧。 分裂、出芽生殖兼而有之。
肉足虫纲
吸管虫 纤 毛 虫 纲
草履虫
钟虫
3、越冬洄游:从繁殖地或育肥场向越冬场移动。
海水的密度是温度、盐度、压力的函数,通常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盐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程所形成的海底沉积物的总称。 (1)海洋沉积物来源:
来自陆地岩石风化和剥蚀所形成的砂、粉沙和黏土; 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沉积物;火山碎屑;海 洋裂谷溢发来自地幔内部的物质;宇宙尘埃等。
02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第一节 海洋环境
一、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洋总面积为362×106km2,约占地球面积的 71% 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m,最深处超过10000m 海洋空间总体积为1370×106km3,是陆地、 湖泊生命生活空间的300倍
气囊的相对密度一般只有 0.12左右。
许多蓝藻细胞内有气囊结构, 通过调节气囊所占的比例调节菌 体的沉浮。
僧帽水母群体顶端也有充气 气囊。
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
管水母类中的僧帽水 母群体顶端有一个充满气 体的大气囊,一般长6~30 厘米,上有发光的膜冠, 能自行调整方向,借助风 力在水面漂行。远远望去, 如同扯满风帆的战舰一般, 因此又被称为“葡萄牙战 舰”。
硅藻类:
•和细胞具有硅质外壳,较大(2-200um,个别可 达1000um); •往往分布于高纬度和温带地区; •外壳花纹作为分类标志,死亡后沉入海底形成硅 质软泥; •无性繁殖和复大孢子; •某些硅藻可行成休眠孢子
复大孢子:当硅藻达到某个临界最小体积时,通常形成一个缺 少硅质骨骼并仅含有一半遗传物质的细胞来进行一次有性繁殖, 这样的细胞融合成一个配子体并膨大产生一个复大孢子。
大麻哈鱼,鲑形目鲑亚目鲑科麻哈鱼属的 1种。九月份进入江河支流时体色银白或散布 小黑点,两侧有不明显的暗色横条纹;生活在 海洋时,体呈银白色。
大麻哈鱼为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原 栖息于太平洋北部,每年秋季由鄂霍次克海经 萨哈林岛成群进入黑龙江图们江,上溯至中国 境内。大多数是在下游产卵,到达上游产卵的 仅为少数。受精卵孵化后,仔鱼喜潜伏在石砾 间黑暗的地方,长至50毫米便开始降河下海, 达到成熟时再归入淡水河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细菌
甲藻
海洋浮游植物主要包括:光合细菌、蓝藻、硅 藻、甲藻、绿藻、金藻等。
海洋浮游生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 生产者,属于初级生产者,其中有些细 菌又是还原者。
由于需要吸 收光能,海 洋浮游植物 一般分布在 海洋的上层 或透光带。
2 海洋浮游动物:
特点: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 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包括各类水母)、轮虫类、 甲壳纲节肢动物、腹足纲软体动物等以及各类动物的浮 游幼体。 浮游动物中以甲壳动物的桡足类最为重要。
有埋栖于底的多种蛤类、梭子蟹等,穴居于底 内管道中的美人虾、多种蟹、多毛类、肠鳃类 等,上述两类统称为底内动物。
固着或附生于岩礁、坚硬物体和沉积物表面 的海绵动物和苔藓动物,
贻贝和龟足(鹅藤壶)
海星
腔肠动物的珊瑚虫类和水螅虫类,软体动物的 牡蛎、贻贝、扇贝等,以及匍匐爬行于基底表 面的螺类、海星、寄居蟹等,统称为底上动物。
第七章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根据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运动能力及所处海洋水 层环境和底层环境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
浮游生物
游泳生物
底栖生物
第一节 海洋浮游生物
1.定义: 海洋浮游生物是生活于海水水层区,游 泳能力很弱甚至毫无游泳能力随波逐流的生 物。
2. 特点:
① 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 动能力,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 ② 绝大多数个体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 结构。 ③ 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分布又很广,几乎世 界各海域都有。
根据这类生物生活的不同生境和对水流阻力 的不同适应能力,游泳生物可分为4个类群。
陆源游泳生物
浮游性游泳生物
真游泳生物
底栖性游泳生物
1 底栖性游泳生物
主要生活在海洋底层,游泳能力较弱。 如:灰鲸,儒艮以及一些深海对虾类。
2 浮游性游泳生物
运动能力较差。如:灯笼鱼,星光鱼
灯笼鱼
3 真游泳生物
生活于广阔的海洋水层中,游泳能力强,速 度快。
《== 泡抱球虫 Globigerina bulloides
布氏拟铃虫 Tintinnopsis butschlii
海蜇 Rhopilema esculentum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巨型水母
二 海洋游泳生物
该类群生物在水层中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 游动,它们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是海洋生 物的一个重要生态类群。 这类生物是由鱼类、哺乳动物、头足类和甲 壳动物的一些种类,以及爬行类组成的。
红树植物
另外,底栖植物还包括浒苔、水云等附着于物 体或船底的种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浒苔
水云
2 海洋底栖动物
海洋底栖动物绝大多数是消费者,为异养型生 物;但海底热泉动物群落的成员,有的能进行 化学合成作用,在无阳光和缺氧的条件下,与 自养型生物共生,以无机物为生。
海洋底栖动物包括海洋动物的大多数门类
海洋底栖生物按照营养方式可划分两大类
海洋底栖植物
种类很少
海洋底栖动物
种类繁多、组成多样
1 海洋底栖植物
这类植物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提 供营养,是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
它们大多营定生生活,固着于底层,主要分布 在透光的潮间带和潮下带。
有些种类,如红藻类的海萝和红树,可以生活 在潮上带,退潮后能长时间经受太阳的酷晒。
大王乌贼 须鲸
4 陆源游泳生物
常出现于海岸沙滩、岩石、冰层或浅海等处。
三 海洋底栖生物
定义:栖于海底区的底内或底面,或不能长 期在海水层中做较长距离游泳的生物。
海洋底栖生物是栖息在潮间带、浅海及深海海底的生 物,它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生态类群,包括了 大多数海洋动物门类、大型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
另外,还有一些能在近底的水层中游动,但又 常沉降于底上活动的对虾类、鲽形鱼类等动 物,称为游泳性底栖动物。
藤壶
海鞘
那些附着生长于船底、浮标、水雷或其它水下 设施表面的底栖生物,如牡蛎、藤壶、水螅、 海鞘等,称为海洋污损生物。
船蛆
海笋
穿孔穴居于木材或岩礁内的底栖生物,如船蛆、 海笋和蛀木水虱等,称为海洋钻孔生物。
一滴海水中的浮游生物
科学家拍下怪物般深海浮游生物照片(组图)
蜘蛛蟹的幼体
一种棘皮类动物
一种水母的幼体
沙丁鱼的卵
海洋浮游生物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分成两 大类:
海洋浮游植物
海洋浮游动物
1 海洋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多为单细胞植物,具有叶绿素或其他 色素体,能吸收光能(太阳辐射能)和CO2进 行光合作用,自行制造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 合物),亦称自养性浮游生物。
上述繁多的底栖生物如根据体形大小的不 同,可分为3大类:
大型底栖生物: 体长大于1mm,如海绵、珊瑚、 虾、蟹、多毛类; 小型底栖动物: 体长为0.5~1mm,主要有海洋线虫、 海洋甲壳动物的猛水蚤类和介形类等; 微型海洋底栖生物:体径小于0.5mm,主要有原生动 物、细菌
Thank You!